• logo

王其》公視與華視可能二次整合嗎?

【愛傳媒王其專欄】為了搶下有線電視52頻道,華視最近使出各方力量幫忙抬轎,並結合公視的節目資源,訴求公廣集團進駐商業市場頻道的正當性。資深媒體界人士指出,其實13年前、2007年公華視新聞曾經整合過,但兩年後「分手」,這回二次整合,能否成功?備受媒體產業及傳播學術界關心。

 

為了爭取進有線電視52頻道,公廣集團特別成立了新聞頻道籌備小組,召集人為華視總經理莊豐嘉,公視代總經理徐秋華當發言人,上週共同舉行記者會宣示公廣集團爭取52頻道的決心。當場有媒體提問,NCC建議公廣集團進入52頻道是否不適當?徐秋華認為,這是公共資源妥善的利用,公視有四個新聞性節目包括「有話好說」、「南部開講」、「我們的島」、「獨立特派員」及紀錄片節目「紀錄觀點」,將在華視新聞資訊台播放,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節目加入播出的行列。公廣集團是以華視新聞台作為載體規畫、爭取進入52頻道,這是他們的使命,公視和華視合作的內容已開過兩次專案,「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公、華視共同爭取52頻道不只是開記者會,公視、華視的董事還投書媒體幫忙講話,同時也召開座談會、動員本土社團聲援、發起各界連署支持,這連串行動背後看來是志在必得。最主要的關鍵是,公視與華視新聞資源ㄧ起來,而不只是華視新聞資訊台獨自行動。

 

資深電視界人士說,其實2007年當時公視與華視,還包括了客家電視、原住民電視的新聞曾經整合過一次,公視新聞部還從內湖搬到華視在光復南路的新聞部ㄧ起上班,可惜2008年後公視新聞部又搬回內湖,公視、華視新聞第一次破天荒的整合宣告失敗。

 

早在14年前的2006年7月,由公視、華視組成的台灣公共廣播集團(TBS)正式起跑,開啟了台灣媒體發展另一個新紀元。當時的行政院新聞局長鄭文燦、公廣集團董事長陳春山、華視總經理小野、公視總經理胡元輝還一同出席了揭牌儀式,小野忍不住笑說:「華視跟公視的結合,就像是35歲的老娘嫁給8歲的小新郎,希望華視、公視努力拚出好結果,我可以老蚌生珠。」公廣集團正式合併後,公、華視積極進行資源整合,陳春山當年表示,客家、原住民頻道隔年加入公廣集團後,將採取擴大合作策略,降低製作成本,公視有特別預算44億,將輔助集團頻道數位化發展,拓展新的創新服務。鄭文燦則強調,公廣集團整合後,員工人數將超過1400人,政府每年補助也超過20億。

 

隔年,公視與華視新聞部真的整合了,雙方人力、資源共享,辦公室也放在一起,可惜沒多久公華視也吵開了。小野公開表示,「當初對納入公廣集團充滿期待,但是合併九個月以來,華視未享公視資源,反而處處受限被矮化。公視欲主導華視新聞製播,但華視必須自負盈虧,在商業電台、公共電視台角色間掙扎」。再隔兩年,公視與華視的新聞整合,也因為陳春山、胡元輝、小野相繼去職,又回到原點。直到現在的2020年,因為中天新聞台的52頻道要被下架了,部份公華視董事及媒改社團學者,看到公視、華視新聞翻身機會到了,決定再順勢推一把。學者有歷史性使命,想趁民進黨二次執政時,在媒體改革路上再添新章;這回的戰場可不輸給15年前改革派學者推動的老三台退出黨政軍、民營化、公共化。

 

部份媒體界觀察,這次華視新聞資訊台搶進有線電視52頻道,的確是很好的機會,儘管只有公視5個優質節目要在華視新聞頻道播出,但也是好的開始。何況,挾著主管機關NCC的半公開支持,有官方背書;還有媒改派的傳播學術界、本土社團的聲援,真的只差了臨門一腳。但也有產業界人士擔心,NCC過早表態,沾黏了「下中天、上官媒」的政治目的,反而不利,因為藍軍較佔優勢的地方政府可能會有意見。況且,有線電視各方霸主利益糾葛本來就複雜,沒有談判出好的條件,有線電視業者不送出申請案,華視恐怕也上不了架。

 

因此可以說,華視已經擠退寰宇新聞台拿到第一順位的入場券,但是擁有全台500萬戶的有線電視業者是否全買單?這是第一變數。就算中嘉等業者送華視進52頻道,各地方政府的態度也會影響NCC的決定,這第二變數。再說第三變數,就算華視新聞資訊台搶上了52頻道,公視將來能否給更多的資源?或是公視、華視第二次整合,會不會也是曇花一現,將來華視新聞台要獨自面對更大的虧損?這些都是公視及華視主事者,甚至NCC、媒改學者要仔細思考的……?!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為YouTube截圖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