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教育

玉山學者人文藝術類僅4.2%!藍智庫籲教育部平衡人才

近日教育部宣布,今年度「玉山學者計畫」通過55件,是歷年最高;通過率達4成5是歷年次高;亦有3名玉山學者獲得外加年薪500萬元。不過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表示,該計畫歷年聘用學者近6成集中於理工領域,僅4.2%是人文與藝術領域,呼籲教育部適度平衡領域人才占比。 國政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表示,由教育部的資料可見,「玉山學者計畫」自2018年上路,至2024年為止,共聘用306名「玉山學者」與「玉山青年學者」。6類學術領域中,工學110名最多,理學69名次之,兩者合計共179名,占比達58.5%,將近6成。第三則是生命科學及農學共45名,占比14.7%。 而人數最少的3個領域,分別是社會科學38名、醫學31名及人文與藝術13名,占比分別是12.4%、10.1%及4.2%,三者合計82名,占比僅26.7%,還不到工學與理學合計數的二分之一,落差極大。 陳學聖表示,「玉山學者計畫」的出發點,是為了協助各大專校院延攬國際頂尖人才,透過提供符合國際競爭的薪資待遇,吸引國際人才來台任教,並未設定優先延攬聘用的領域。但在目前的措施下,卻可能導致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及藝術領域的處境,更加弱勢。 陳學聖呼籲,教育部應強化人文社會科學、藝術及醫學領域學者申請「玉山學者計畫」的誘因,並以相關配套適度提高其占比,以落實該計畫所設定的,「協助各大專校院延攬國際頂尖人才」,以及「讓國際人才的學術能量在台灣學術環境扎根,並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等目標。

注意孩子3異狀 保持溝通3訣竅 避免幼兒園狼師事件再發生

台北市幼兒園爆發狼師性侵女童事件後,又有新北市幼兒園發生師長對孩童施暴不當管教,引發社會憤怒,《社會now什麼》主持人黃豪平訪問了親子作家李儀婷,兩人提到3到6歲的小朋友還在學習語言表達,國外曾有案例是父母拿洋娃娃要孩子模擬和大人的互動,才察覺孩子可能遭到猥褻性騷。 若事情不幸發生,該如何面對在幼兒園或學校遭受心理創傷的孩子?親子作家李儀婷表示:「首先父母一定要先保持平常心,孩子沒有做錯任何事,而最重要就是父母不要自責。」李儀婷指出,很多案例是性侵案發生後,父母會互相指責對方未盡好教育責任,但對孩子而言,看到父母吵架反而會讓孩子覺得是他做錯了,為了讓父母和好,最好不要講話,這樣反而是將親子距離越推越遠。 黃豪平進一步追問,父母到底該如何透過觀察,發現孩子在學校是否有異狀況?李儀婷表示:「若孩子行為反覆,出現過去從未有的狀況,例如咬手指、尿床、撞牆,或是哭鬧不休時間變長,再來是出現低落情緒或孤僻行為的時間持續,父母就要注意了,因為這代表有事情正在發生,需要進一步去理解。」 李儀婷也傳授溝通三訣竅「聽、核、心」,聆聽孩子的說法、核對孩子的意願、當親子之間做出決定要用心欣賞與讚揚孩子,只要父母與小孩有良好的溝通連結,就能更好地預防各種不好狀況發生。黃豪平則認為親子之間更應該大方地談「性」,「我小時候幾乎沒有被教導過如何跟異性相處,因此24歲才交第一個女朋友。我曾經訪問過一個觀念十分開放的媽媽,很小就跟女兒聊性相關話題,因此若女兒有相關問題,媽媽也能掌握狀況避免憾事發生。」

首屆灃食夢想計劃得主揭曉 屏東來義鄉幼義林分班勇奪金獎

為鼓勵孩子觀察日常生活的飲食現況及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首次舉辦「灃食夢想計劃─夢想食驗事」創意飲食行動競賽,吸引全台46組幼兒及國小學童參與,經兩階段評選及競賽,最終由屏東來義鄉立幼兒園義林分班的「原來~是這味」提案,在14組決選隊伍中拿下金獎。 灃食教育基金會由頂新和德基金支持成立,捐助人代表魏應充認為,飲食教育向下紮根,才能讓下一代健康成長,灃食基金會為透過更有創意的方式推廣食育,首度舉辦「灃食夢想計劃─夢想食驗事」活動,邀請國小、幼兒園學童提出飲食夢想實踐企劃,總計有46組團隊報名,14組脫穎而出,由灃食提供經費,讓孩子實踐企劃內容。 入選團隊有些透過觀察種植,親手種下仙草、稻米或艾草,體驗食材從農場到餐桌的過程;有些則透過科學調查探討剩食、醜蔬果與不受歡迎的食材解方,發揮創意開發新菜色。另也有團隊走出教室,走進製麵廠、菜市場、漁市場等場域,藉由參訪採買過程,去認識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文化。 14組團隊近日歷經決賽的解說與評審問答後,由屏東來義鄉立幼兒園義林分班的「原來~是這味」獲金獎、彰化南郭國小「作伙踅菜市仔」及台中喀哩國小附幼「喀哩作夥 與米相遇」分別獲銀獎及銅獎。 灃食教育基金會董事吳明昌表示,飲食不僅是生活基本需求,更是文化傳承和創新的載體,灃食夢想計劃透過孩子的童趣視角,發展出許多有趣的題目,引導更多人去關注飲食教育;期待未來飲食能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並向下紮根,讓飲食不再只是為了吃飽或享受美味,而轉變成為更多元豐富的文化學習。

四川重慶共組台青參訪團 區桂芝期待學生發掘大禹治水的真相

台灣高中生只知日據時期水利專家八田與一,卻不知道中國大禹治水的故事,此事不但成為國民黨立委質詢行政院長卓榮泰的議題,也成為兩岸當局交鋒的話題;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針對此事喊話台青,歡仰他們到大禹故里四川省的北川聽聽大禹治水的故事。 好巧不巧,首次由四川省和重慶市共同舉辦的2024台青巴蜀文化雙城體驗季(夏令營)9日在成都舉行開幕式,有台灣和四川、重慶近300名師生一同參加;他們 隨後也將參加11日在北川舉行的第六屆海峽兩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動開幕式暨2024大禹誕辰祭祀典禮。 參加2024台青巴蜀文化雙城體驗季的北一女老師區桂芝在受訪時指出,透過歷年的考古研究,已經可以證明大禹治水的歷史事實,再透過參訪北川大禹故里及觀看大禹祭典,台灣學生更可以了解大禹治水的真相;另一方面,對於大陸越來越重視國學教育,而台灣卻因為108課綱而喪失國學教育的機會,區桂芝也感到憂心。 區桂芝在開幕式中分享此次川渝行見聞感受,她說,來之前,有很多期待和興奮,來後,更是令心情波瀾起伏;川渝兩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大熊貓、杜甫草堂、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對台灣老師和同學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區桂芝說,重慶和成都就像天府之國上兩顆東西輝映的明珠,來到這裡看到、感受到、震撼到,讓不同背景的她心靈無以言說的激蕩,進行一場無可比擬的奇幻之旅。區桂芝表示,此行兩岸藝術交流也是令人印象深刻,川渝台三地年輕藝術家們以畫會友,共同探討學習進步;而她相信,在接下來體驗巴蜀文化雙重體驗性的台灣青年朋友們,帶走的是全新的體驗,留下的是難忘的青春。 四川省台辦主任兼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會長劉曉晨在開幕式中表示,「雙城體驗季」旨在讓廣大台灣青年感受巴蜀文化、體悟建設成就、把握發展機遇、締結青年友誼;希望大家回台灣後分享所見所聞,歡迎更多的台灣青年參加體驗季系列活動。她說,川渝地區是大陸高品質發展的視窗,川渝台融合是兩岸融合發展的縮影,希望台灣同胞特別是台灣青年抓住中國式現代化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在巴蜀大地布局人生理想,攜手合作、共用紅利、共謀發展;她還表示,四川將一如既往地為台灣青年來川交流發展、成長成才成功創造更好條件、更多機遇。 重慶市台辦副主任兼重慶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副會長王建國則表示,首屆體驗季活動讓台灣青年朋友們親身感受巴山蜀水的獨特魅力,親自品味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蘊,親自探尋川渝大地上鐫刻的民族印跡,與川渝青年朋友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共同書寫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嶄新篇章;重慶市真誠希望與台灣青年一起,搶抓新機遇、共謀新發展、共創新未來,在不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中交流互鑒、合作共贏,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兩岸婚姻家庭團代表、兩岸四川經濟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胡家上感謝家鄉邀請在台家庭及二代青少年回鄉參訪交流,她表示,兩岸同宗同源,親情融合不僅是對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交流,更是對兩岸同胞之間情感紐帶的鞏固;這次回鄉看到大陸建設翻天覆地的改變,鐵路密布交通便捷,感受大陸的人文底蘊與歷史脈絡,更全面地瞭解自己的故鄉;兩岸本是一家人,要多回家裡走走。 四川省台辦指出,「雙城體驗季」活動四川與重慶依託兩地歷史文化資源,吸引台灣青年到兩地感受雙城建設發展、巴蜀文化,聯手打造的以體驗性和趣味性為特色的人文交流活動品牌。 今年第一屆「雙城體驗季」活動以「青春相伴、品味巴蜀」為主題,吸引4個不同團組的台灣民眾參加;活動內容包含第十四屆台灣學生天府夏令營、「我的故鄉你的家」2024兩岸婚姻家庭川渝行、「川渝山水、親親少年」第三屆兩岸青少年成渝雙城研學營、第十三屆渝台藝術直航等。 作為首屆台灣青年巴蜀文化雙城體驗季系列活動之一的「台灣學生天府夏令營」活動,自2010年舉辦以來已舉辦13屆,成為川台青少年交流品牌項目;第十四屆台灣學生天府夏令營活動於7月8日至15日舉行,台灣學生將前往成都、自貢、重慶等地參訪;此外,還有川台學生結對交流、川台學生籃球友誼賽、台灣學生入住成都學生家庭體驗等活動。 而「我的故鄉你的家」2024兩岸婚姻家庭川渝行活動於7月3日至10日舉辦,先後前往重慶、成都、自貢等地參訪,該活動已連續舉辦3屆,吸引台灣川渝籍的兩岸婚姻家庭參與。 「川渝山水、 親親少年」第三屆兩岸青少年成渝雙城研學營及第十三屆渝台藝術直航活動於7月2日至9日同時舉行,學員先後前往重慶市區、四川美術學院、南川區、銅梁區、大足區及成都市區等地,開展書畫創作交流、參觀兩岸青年藝術聯展、巴蜀文化參訪等活動。

【有片】昆山國際學校校長甘乃仁 用傳統文化交流兩岸

昆山是大陸台商投資最活躍、台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約10萬名台胞在此創業拚搏。據中新網報導,1999年甘乃仁跟隨家人從台北移居江蘇昆山,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昆山禮仁外國語學校。如今,這所學校不僅為在昆工作的台商子女提供了教育,還招收了大陸學生。 1999年,甘乃仁從紐約大學英語教育碩士畢業,機緣巧合來到這座新興工商城市。那時昆山還是一座小城,不及60萬戶籍人口,甘乃仁校長憶起從前,如數家珍。甘乃仁來大陸從教,這一待,就是20幾年。 為了台商子女的教育,開辦了昆山禮仁外國語學校,學校裡除了台生還有來自二十幾國的學生。甘乃仁還把書法、國畫、昆曲等帶到課堂,讓學生們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的同時,也增進了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 昆山禮仁外國語學校一直致力於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的新時代人才。對於甘乃仁校長而言,經過二十年來的一線教育工作和管理實踐,她擁有許多關於中西教育的心得與體會。這些教育觀察的成果,都將融入開發區國際學校整體的教學理念與管理思想,成為這所學校生命力的基礎與核心。 《說文解字》將「教育」兩字義理解釋得非常精闢,認為「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育者,教子使作善也」。也是甘乃仁辦學與慈善教育的主旨。從2004年中華園校區誕生起,堅持舉辦每年一度的校園感恩義賣;2006年來又創新性開辦陽澄湖慈善義跑活動,規模從小到大,人數從少到多,影響力從無到有。通過這些公益創新,學校先後籌集善款近百萬元人民幣,成為蘇州地區較早開展公益教育,從未間斷感恩義賣、慈善義跑的國際學校。 回想起十幾年的愛心長跑,甘乃仁校長感到很寬慰。她說,感恩接力裡,有來自歐、美、亞等世界各地的外教、學生,也有默默支持的家長、社會公益者,他們因開國際相遇,也因開國際構成一座愛的「聯合國」。 甘乃仁校長在大陸打拚事業、創業安家,也書寫生動溫暖的兩岸故事。

大陸2024大學聯考出了文曲星 他國文滿分怎麼做到的?

在大陸2024年大學聯考中,福建泉州五中考生卓孟毅總分678分,其中語文(國文)考了滿分150分! 數理化等科目都是可以量化評分,爭取得滿分,說明學生智商與努力兼備。但大陸大學聯考記錄中,語文滿分的學生確實沒出現過。以往大陸大學聯考文科狀元最高語文成績只有146分,已經是非常罕見。沒想到,2024年大學聯考竟然能創造歷史記錄。 從陸媒報導指出,卓孟毅同學大學聯考總分是678分,語文150分,數學124分,外語142分,歷史74分,地理和生物賦分制(按照分數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數來計算成績的一種方法)是94分。 這是什麼概念?真是文曲星下凡了?他考語文滿分的秘訣又是什麼呢? 在我們的印象裡,大學聯考語文是最難的,尤其是作文,大部分人得不到零分,但也考不到滿分。 尤其是今年大學聯考,以「AI普及,人類的煩惱是不是會越來越少」為主題,絕對是歷年來最有難度的題目之一,能拿到滿分,幾乎是不可能的。有網友笑說:就算是魯迅來了,也得被扣一兩分。 然而,福建泉州五中卓孟毅竟然力壓各路大神,考了150分的滿分。歷來的學霸中,雖然總體分數很高,但在語文成績上,他們都比卓孟毅遜色不少。 比如2023年,江西理科大學聯考狀元楊一鳴,他的總分為726分,但他的語文只考了132分。在2020年大學聯考中,湖北省理科狀元唐楚玥,總分高達725分,她的語文成績只有146分。 對於學霸來說,想考到語文高分並不難,但要考滿分那就不容易了。即便所有的題都能順利過關,光就是作文這一項,滿分的就寥寥無幾。 因為歷年來大學聯考作文的要求不光要扣題,主題鮮明,還要表達不落俗套,卷面整潔。閱卷老師根本找不到能給你扣分的地方,達到這種程度才有可能拿到語文滿分。而且,大學聯考滿分不是一個老師可以隨意決定的結果,想要給出滿分,必須層層往上報,也就是說,卓孟毅同學的滿分是多層審核下來的成績,這個成績是實打實的。 孟毅總又是怎麼做到的呢?他坦言高一高二跟著老師教學,掌握相關知識點,注重積累,高三一輪複習的時候按照專題來複習,找到自己的薄弱點。作文要注重審題立意,用一句話概括材料,在這句話基礎上進行發揮。每周進行摘抄,素材要內化。再分專題整理。簡簡單單的三句話,其實蘊含著對於語文三個大的方面基礎、作文、閱讀的深入思考。 而對於大學聯考中最難的作文,它的複習總共分兩步:立意和素材。卓孟毅同學說,高三時他們有針對地進行一句話審題訓練,也就是用一句話概括內容的中心,這樣訓練下來,他們對於文章的立意就更好把控,也更好總結。 關於語文素材的積累,就是要在日常中多看書、多看電影。 學習語文沒有捷徑,要生活中進行積累並加以學習,卓孟毅的成績也是他的三年辛苦努力的結果。語文是一種思維,我們很容易能從一個人的文字中看到他的思想性格,也可以說語文訓練是人們一生受用不盡的學問。

少子化公立學校門檻降低 北市私立老牌高中擬停招

創校近60年的台北市私立大誠高中驚傳停招退場,校長蕭琦蓉證實在董事會議中討論過相關事宜,雖然停招暫未定案,但她坦言近年學校出現招生危機,少子化導致公立學校門檻降低,學生有更多入學選擇下,私校生源減少,讓學校經營更加不易。 大誠高中創校58年,歷史悠久,雖然今年仍開出100多個招生名額,但其所在的文山區內就有5所高中(職),學校招生激烈,明年正好又是屬虎的新生入學,校內僅剩200多名學生的大誠高中前景不明朗,在多方面考量下有停招打算。 校長蕭琦蓉說明,雖有停招打算,但最快要到114學年度才會開始執行,同時強調校方會確保每一位在校生能順利畢業,就算日後停招,學校也會維持正常運作,不會影響學生權益。 教育局則回應,大誠高中確實曾口頭表達停招意願,但尚未正式收到停招申請書,若未來提報停招將要求學校向學生及家長說明,且須提出教師安置等完善計畫,確保師生權益。此外,為確保免試入學的名額不受影響,如果學校打算114學年度停招,前一學年就會開始審查。

「院士行為守則」出爐 要避免代表中研院發言

中研院院士會議今天(2日)通過「中央研究院院士行為準則」,明文規定中研院院士從事學術研究,不得有造假、竄改或抄襲等不當行為,且以院士身分提出觀點與建議時應避免讓外界誤會是反映中研院立場。 中研院2019年啟動「中央研究院院士行為準則草案」討論程序,此準則是由已故中研院院士陳定信所提出,後來雖成立委員會討論,但歷經2022年院士會議,決議繼續研議,仍未討論通過。中央研究院1日至4日舉行第35次院士會議,中研院院士會議發言人伍焜玉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指出,院士行為準則經過2屆院士會議討論,今天經過出席院士逐條審視、討論,已確認通過。 中研院士行為準則。圖/中研院提供 「中央研究院院士行為準則」共有7條規定,開宗明義表示院士是終身名譽職,是國家授予的最高學術榮銜,應堅守學術自由及學術規範,並將傑出學術成就貢獻於社會。 準則規定,中研院院士從事學術研究,不得有造假、竄改或抄襲等不當行為;參與審查工作或發表研究成果而有利益衝突之虞時,應揭露可能涉及相關資訊,並在審查案件時遵循保密協議。 另外,中研院院士對於學術界人士及一般大眾都應一視同仁並給尊重,不因互動對象性別取向、年齡、宗教、種族、學歷、位階等而有差別對待;院士在其專業領域的各種活動中,尤其處於權力不對等關係時,應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視、騷擾以及霸凌。 而準則也明定,中央研究院院士以院士身分公開提出個人觀點與建議時,應避免讓外界誤會此為反映中央研究院立場,唯有經由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或評議會決議或推派或院長授權,院士才能代表中央研究院發表報告或陳述觀點。 媒體追問,「中央研究院院士行為準則」中並無相關懲處機制,中研院院士行為準則工作小組召集人吳玉山則說,根據《中研院組織法》規定,院士是終身榮譽職,因此不可能在準則中規範;且院士來自四面八方,很多院士都是在國外學術機構等工作,因此中研院尊重各單位對於院士涉及違反行為準則的判定。

教學更簡單!華碩開創智慧教育新型態

華碩今(2日)受邀出席2024台北市教育博覽會,並呼應本次主題「TAIPEI 十大好學 It all begins here!」於現場展示了配備適性語言學習系統(Adaptive Language Learning System,ALLs)的Zenbo Junior II,賦予雙語教學、STEAM教育新樣貌的PINBO機器人,以實現科技教育、雙語情境與精準適性化學習等願景,同時更秉持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向世界學習,開創教育新格局」的使命,為擘劃創新、前瞻、卓越和永續的教育藍圖奉獻心力! 整合生成式AI的Zenbo Junior II:雙語學習新突破 Zenbo Junior II是一款兼具生成式AI與感知能力的互動式智慧機器人,不僅搭載適性語言學習系統,可透AI生成「單字發音」、「會話練習」、「情境聽讀」和「自由對話」等內容,打造優異的雙語及跨域學習環境,亦能藉由華碩獨家發音檢測技術,協助學生反覆練習,強化發音較弱的詞句,提升口說能力;而一鍵生成功能則可讓老師輕鬆備課、出題,即時得知評分結果、學習歷程,再加上大數據分析追蹤學習效益,達適性化教學目的。瞭解更多請參考:Zenbo Junior II 程式教育與AI啟蒙—PINBO 寓教於樂的建構式編程機器人PINBO,結合桌遊和任務卡,學生在遊戲中能深刻體驗「自主學」、「跨域學」所帶來的樂趣;搭配不插電的邏輯感應卡,大幅降低程式教育門檻,無論何時何地皆可動手組裝,培養運算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此外,PINBO「Let's Code星際探險」隨開即用且擁有完整的使用教學,教師不需額外培訓也能快速上手,成為教學利器,目前已於台北市蓬萊國小、逸仙國小取得相當顯著的應用成效。瞭解更多請參考:PINBO 華碩持續佈局智慧教育,與相關單位密切交流合作,並在政府引領下,充分發揮企業專長及優勢,建置智慧、高效且多元的教學環境,培育更多具備科技素養與符合未來需求的新世代人才! 2024台北市教育博覽會_華碩攤位06號 展覽日期:2024.7.2(二)-7/3(三) 展覽時間:09:00-16:00 展覽地點:花博爭豔館(地址: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港校校長反送中期間違反「院士行為準則」?中研院今討論

2019年香港反送中期間,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香港大學校長張翔等2位中研院士,前者被批「神隱」,後者被批「未捍衛校園言論與學術自由」,被民進黨立委要求撤回其中研院院士的學術榮譽,歷經數年,中研院預定2日討論「中研院院士行為準則」。不過有大學前校長直言,政治無權干預學術,才是「學術自由」的真諦。 中研院第35次院士會議1日登場。由於立委范雲曾於2021年4月質詢中研院長,指出中研院士陳剛涉及詐領獎助與通訊詐欺等,引發其院士資格是否妥適的討論,范雲並要求中研院盡速研議、訂定院士行為倫理規範,並建立相關退場機制。 除了前述「陳剛事件」之外,范雲等人並指出近年來也發生數起相關爭議,包括2019年11月反送中運動期間,中研院士、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被批「神隱」;2021年5月香港民主運動參與者及香港大學畢業生共同發出公開信,指香港大學校長、中研院士張翔,於反送中運動期間,未捍衛校園言論與學術自由,呼籲撤回其中研院院士的學術榮譽。「中研院院士是我國最高學術榮譽職,訂定一定的行為倫理規範,共同守護我國學術桂冠清譽,實有必要。」 中研院院士行為準則從2019年就啟動討論,但歷經2022年院士會議,決議繼續研議;立法院函文指出,中研院至今仍未完成行為率則的訂定,亦無完成訂定的時程表,恐難以因應外界對中研院做為國內最高學術機關的期待,亦難維護學術桂冠清譽。因此請中研院提出「中央研究院院士行為準則草案」並列入第35次院士會議議程。 中研院說明,中研院士已經組成工作小組研議院士行為準則,中央研究院院士行為準則草案;之前已經列入第34次院士會議議程中討論。會中決議,繼續研議中研院士行為準則,並擴大參與。由於小組召集人朱雲漢不幸逝世,經去年8月工作小組會議,重新推舉吳玉山為召集人,並修訂中研院士行為準則草案,經工作小組多次審閱與討論,已決議將草案,提送今年7月召開的第35次院士會議討論。 對此,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指出,中研院院士選的是「學術成就」;選出或撤銷的程序,中研院自有規範,政治人物無權干預。「不容許政治或其他外在因素干預學術,才是『學術自由』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