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綜合

西晴東零星雨天氣穩定 下周冷空氣報到中部以北下探14度

今天(15日)東北季風減弱,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溫暖穩定的天氣,僅東半部地區雲量較多偶有零星降雨;北部及宜花氣溫回升,高溫來到攝氏24至26度,而中南部及臺東則為27至30度,各地低溫普遍為19至21度,早晚感受較涼,白天溫暖舒適。 離島天氣部分,澎湖晴時多雲、氣溫攝氏22至24度;金門晴時多雲、19至24度;馬祖晴時多雲、17至20度。 氣象署指出,下周一(17日)起下一波冷空氣南下,下周二、三(18、19日)影響最明顯,預估下周三清晨,中部以北、宜蘭、花蓮低溫普遍在攝氏14、15度,而南部、台東約16、17度,各地將是明顯降溫。 降雨部分,下周一、二水氣仍偏多,迎風面北部、東半部、恆春半島都有局部降雨,其中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跟大台北山區可能會有局部大雨。下周三水氣是有逐漸減少趨勢,北部、宜蘭、花蓮仍有局部短暫雨,下周四(20日)冷空氣逐漸減弱,下周四、五(21日)僅基隆北海岸及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都是多雲到晴。 東北風偏強,氣象署發布陸上強風特報,今天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台南市、屏東縣、台東縣(含蘭嶼、綠島)、澎湖縣、連江縣局部地區為「黃色燈號」,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桃園至台南、台東沿海地區、恆春半島及蘭嶼綠島、澎湖馬祖易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的強風,海邊活動請多加留意。 根據環境部空氣品質預報資訊,今天環境風場為東北風至東北東風,東北風可能挾帶微量境外移入影響臺灣及離島地區,中南部污染物稍易累積,午後臭氧濃度稍易上升;花東空品區為「良好」等級;北部、竹苗、中部、雲嘉南、高屏、宜蘭空品區及馬祖、金門、澎湖為「普通」等級,中南部零星地區短時間可能達「橘色提醒」等級。

《澎湖海戰》易烊千璽演康熙 史實與政治寓意 觸動兩岸敏感神經

大陸央視新聞報導,電影《澎湖海戰》11月14日公布首批12張人物海報,包括福建水師提督施琅、青年康熙皇帝、東寧水師總督及福建水師外委把總等角色。製片方強調,所有角色「同根同源」,要傳遞「我們都是中國人」的訊息。 最受關注的是由易烊千璽飾演的青年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其清裝造型、青年皇帝氣度迅速登上熱搜。 1683年澎湖海戰作背景 主創稱「承載統一之願」 《澎湖海戰》以清軍攻取澎湖、促成鄭氏政權降清的戰役為核心。王學圻飾演施琅,主視覺呈現「止戈兩岸」的老將氣度;易烊千璽飾演27至29歲的康熙皇帝,海報文字強調「英年雄主,一統山河」。片方並透露,侯雯元飾演清軍將領施世驊;羅一舟飾演加入福建水師的莆田漁戶許天曹;倪大紅則出演東寧政權裡權力核心人物馮錫範。 11月11日,《澎湖海戰》於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亮相,多位主演登台推介。杜江表示,該片是一部「承載統一之願」的電影。根據片方與影視工業平台公開資訊,影片投入超過34個月拍攝籌備,搭建50艘古戰船(含12艘40公尺級巨艦),取景橫跨福建泉州、江蘇無錫,參與群演逾2,100人。 原列為2025年大陸國慶檔,呼應中國「台灣光復80周年」。但因後期特效尚未完成,改延至2026年春節上映。 歷史詮釋引爭議:學界批「過度簡化」 在社群與歷史界討論中,影片對歷史人物與政權定位引發極大分歧。首先是鄭氏政權定位爭議,影片將鄭氏政權描述為「以武謀獨」的分裂勢力。但多位學者指出,鄭成功與鄭經政權本質上繼承南明正統,並非現代意義的「台獨」。電影弱化清朝政策或未呈現,如《清史稿·海禁》中的遷界令,當時清廷推行沿海大遷徙,造成「十戶九空」、死亡逾數十萬。 影片將馮錫範與劉國軒塑造成「弒君篡權」「權欲蔽天」的負面人物,簡化了當時鄭軍因財政衰落、軍備落後而被迫退守的複雜歷史背景。 兩岸觀感差異 施琅與鄭成功評價南轅北轍 台灣民間多視鄭成功為「開台聖王」,施琅在台歷史評價則趨向負面;中國大陸則普遍支持施琅「統一英雄」敘事。製片方宣傳語「枕戈待旦•澎湖海戰•統一台灣」,亦被部分觀眾質疑帶有過強政治寓意。 儘管製作規模受到肯定,市場預估票房可達數十億元人民幣,但部分年輕觀眾對簡化敘事感到保留,尤其施琅「漢奸/統一英雄」的兩極評價更可能在兩岸引發不同輿情。 分析指出,《澎湖海戰》上映後,將面臨「技術成就」與「歷史深度」的雙重考驗。《澎湖海戰》以龐大製作與高度工業化流程重現17世紀海戰場面,但其歷史敘事、人物塑造與政治寓意已在上映前掀起大量討論。 隨著檔期朝2026年春節逼近,外界關注的已不只是票房,而是電影如何在歷史、藝術與兩岸情勢之間取得平衡。

自來水飆6000度揭台中嬤孤獨死 白骨兩月無人知 沈政男批:別指望官員解決

台中市北屯區驚傳一起震撼社會的孤獨死事件。82歲曾姓獨居老婦倒臥家中長達2至3個月,遺體腐敗至僅剩白骨,竟無人發現。事件直到自來水公司注意到該戶2個月內用水量暴增至6000度,懷疑家戶可能未關水或住戶發生異狀,主動通報警方,才曝光這起極端案例。 破門發現白骨 老婦家水龍頭持續流水 警方於昨(13)日下午1時26分接獲報案,緊急聯繫當地里長與社工前往關心。破門後,老婦遺體已白骨化,廚房及浴室水龍頭仍持續滴流。警方勘查現場,門窗完好、無打鬥痕跡、財物無失竊,初步排除外力介入,死因仍待檢察官相驗。 警方通知死者女兒到場製作筆錄,女兒坦承母女「已半年未聯絡」,對死因無意見。鄰居表示,老婦平日作息規律,偶爾夜間外出撿拾資源回收或至宮廟活動,但近2至3個月未再見人影。由於住家未散發異味,鄰里未警覺有異,錯過及早通報時機。 沈政男:孤獨死已成台灣社會現實 精神科醫師沈政男指出,孤獨死過去多出現在日本,近年台灣也開始出現,且案例逐漸增多。他批評,台灣對獨居老人的掌握與關注嚴重不足:官方列冊獨居老人約5萬人,但專家估計可能高達70萬,內政部資料甚至顯示可能接近100萬人。「連有多少獨居老人都不知道,又怎能真正關心?」沈政男直言,「台灣在這題上是不及格的。」 沈政男分析,孤獨死不僅是個人孤單,也反映社會系統與鄰里關係的結構性問題。比如鄰里互動減少,僅剩對噪音、車位、菸味的抱怨;住透天或公寓,居民往來極少,陌生感增加;社區中少一次出現的老年人,大家通常只動動手指猜「是不是過世了」,卻不會實際關心。他形容:「這社會已進入彼此『遺世而無感』的時代。」 水費暴衝成唯一警訊 警示公共系統盲點 沈政男表示,在此事件中,若水龍頭未關,一天可能流掉10到20度水。但這起個案推算一天竟可能流掉近100度,顯示大量水資源外洩仍無人察覺,也成為唯一警訊。 沈政男警告,「孤獨死將是你我終將面對的問題。未來被自來水公司通知的,很可能就是你或你認識的人。」他強調,孤獨死現象不僅限於老年人,年輕族群也逐漸增加,尤其是長期獨居、社交疏離者。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 孤獨死潮恐全面爆發 官方統計每年台北市約有100人孤獨死,但實際數字不明;相比之下,日本每年約有7萬人孤獨死。台灣即將跨入超高齡社會,專家警告,孤獨死問題可能快速擴大,成為「黑數海嘯」。 沈政男呼籲社會,面對孤獨死問題,不應單純依靠政府或官員,而應從鄰里互動、社區關懷開始,及早關注獨居老人的生活狀況。

從「永不再見」到一生奉獻!環保運動先驅林俊義辭世 享壽87歲

台灣環境保護運動的重要推手、前行政院環保署署長林俊義,昨(13)日傳出辭世消息,享壽87歲。他生前被環團稱為「反核教父」,從文學跨入生物科學,再從街頭走進政府部門,一生跨越學界、社運與公職,被視為台灣環境意識萌芽時期的核心人物。 林俊義1938年出生於台北,早年主修語文,就讀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並於台灣師範大學英文研究所肄業。他生前曾經回憶,自己在當年登船赴美深造時,因不滿當時政治與社會氛圍,曾在基隆港邊望著台灣說出「永不再見」的玩笑話;然而返台後,他卻將大半生奉獻給這片土地,成為台灣生態保護的重要推手。 赴美後,他改攻自然科學,在印第安納大學取得生物學碩士與博士。學界人士指出,這段跨領域背景成為林俊義看待環境議題的關鍵基礎:用語文理解社會,用科學分析污染與生態衝擊。林俊義自1975年起於東海大學生物系任教25年,強調「學生必須自己思考」,不少受教者回憶,林俊義重視的是「判斷力」,而非單純的知識背誦。 林俊義在回台後即投入反核、反污染與生態保育等運動,成為台灣環保社運的起步人物之一。當時環境議題尚未成為主流,他卻以科學論證、田野調查與公共演講參與社會討論,被民間視為台灣反核運動的代表性人物,也為環保團體培育多名年輕世代。 他在1989年代表民進黨參選立法委員,1991年當選國民大會代表,開始直接接觸公共政策。1995年,他受任台北市政府環保局局長,推動垃圾減量、空污管控與稽查制度,是他從倡議者轉向行政者的重要階段。 2000年政黨輪替後,林俊義成為陳水扁政府的首位民進黨籍環保署長。任內面對核能政策爭議、廢棄物處理等挑戰,他推動「事業廢棄物管制與清理方案」,並促成「事業廢棄物管制中心」成立,以加強稽查與監測。 然而,從社運者到官員的角色轉換並非沒有壓力。一次在墾丁龍坑處理貨輪漏油事件時,他遭抗議群眾推擠、跌坐在地,引發社會關注環境衝突的複雜性。即使如此,他仍持續強調「環保政策不能只靠口號」,應以科學與制度作為支撐。 卸任後,林俊義持續參與國際永續議題與公共討論,關注氣候變遷、教育改革與國際環保合作。他的學生回憶,林俊義在晚年仍不時回到東海校園,談及台灣的山林與海洋,語氣依然熱切。 此外,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在臉書哀悼林俊義的辭世,她與丈夫許陽明說,林教授是我國的生態學前輩,也是反核最早提出「反核即是反獨裁」的先驅。他早年曾投身溪頭等等的森林的鼠害研究,也曾新發現以他姓氏共同命學名的「雪山草蜥」。 在白色恐怖時代,著名的被槍決馬場町的受難者、士林名門郭琇琮醫生是林俊義的姐夫,其姐林至潔(原名林雪嬌)女士也曾受難多年。

宜蘭防水行館才爆紅 立馬遭檢舉「部分違建」 縣府將排拆

鳳凰颱風帶來的超大豪雨使宜蘭冬山鄉多處淹水,14日清晨起多個路段積水迅速上升,住家與商家紛傳災情。不過,當地的泉月樓行館在外圍幾乎成河的情況下,仍維持室內乾燥,與周遭景象形成對比。從新聞畫面研判,行館未受淹水影響的關鍵,包含建築物挑高設計,以及防水閘門使用得當。不過才因防水能力超強,讓網友紛紛朝聖,卻傳出有網友檢舉部分違建,宜蘭縣府已證實,將擇期排拆。 鳳凰日前帶來豪雨,泉月行館外汪洋一片,但行館內的民眾卻可以安心休憩,形成兩個世界。從空拍與現場影像可見,泉月樓出入口採明顯挑高設計,其一樓平台高度明顯高於鄰近道路。當外部積水淹至小腿甚至膝蓋時,入口平台仍保持乾燥,且在防水閘門之後還有水溝設計供排水,形成對洪災的雙保險。 泉月樓說,因應不同建築與空間需求,只要選用合格的防水閘門、 並依尺寸正確安裝,搭配抽水馬達運作,就能有效提升防水與防倒灌的能力。 防災相關學者指出,台灣傳統建築早有抬升地坪的設計概念。例如,許多宮廟位於易積水區或河道附近,長期以來均採階梯式平台與挑高主殿,避免在豪雨或溪水暴漲時,水勢直接進入殿內。泉月樓的建築配置與此邏輯相似,依靠高度差延緩淹水接觸室內,有助在極端降雨初期爭取防禦時間。 地方民眾表示,冬山部分區域地勢本就偏低,強降雨時排水容易不及。這次許多住戶地面與道路同高,加上未設置閘門或抽水設備,水位一上升便快速湧入室內。未來面對颱風、極端氣候須審慎,預先準備沙包、抬高電器的位置等,保障生命與財產安全。 位於宜蘭冬山鄉易淹水地區的知名渡假行館,在淹水之際啟動防水閘門,成功將水患阻隔於圍牆之外,超強部署成功保住旅客人車而爆紅,不過有網友質疑行館有部分違建。對此,縣府證實違章建築約200多平方公尺,已列管排拆,將持續複查。截至下午1點因負責人出差,尚未取得相關回應。 不過才因防水爆紅,空拍影像曝光後有網友提出違建質疑,宜蘭縣政府表示,行館約3400多平方公尺合法,但違章部分另有200多平方公尺,經冬山鄉公所查報是拆除違章後,2024年已開出違章建築處分書。縣府表示,行館位處特定農業區基地,有違章建築部分,依違反區域計畫法,可罰6到30萬元,其中2023年已開罰30萬元。此外,違反建築法部分,縣府建設處已列管排拆;部分樓管因未取得民宿登記,違反發展觀光條例,可罰10到100萬元,縣府將持續複查。

天氣轉趨穩定北台雲多偶雨 下周一轉冷中部以北低溫探14度

今天(14日)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不過水氣稍減少,迎風面桃園以北及東半部地區雲量較多偶有零星降雨,其中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台北山區降雨機率仍偏高,外出請記得攜帶雨具備用,其他地區則為多雲到晴、可見陽光。 氣溫方面,北台灣天氣較涼,整天約攝氏20至22度,而其他地區低溫為21至23度,高溫為26到28度,白天舒適早晚涼,外出請多加件衣物注意保暖。離島天氣部分,澎湖晴到多雲、22至24度;金門晴到多雲、19至22度;馬祖晴到多雲、18至20度。 氣象署指出,周末兩天各地天氣相對穩定,氣溫回升水氣更少,僅桃園以北、東半部零星降雨;下周一(17日)起下一波東北季風增強,是今年入秋以來最有感的冷空氣,中部以北、宜花平地低溫約攝氏14、15度。 資料顯示這波冷空氣強度已經接近大陸冷氣團標準,是否會再增強,氣象署會持續觀察。由於已經是11月中、下旬,預估下周一這波東北季風減弱後,後續仍會有一波波冷空氣接力,但強度需要再觀察,不過已經開始有逐漸進入冬季的感覺。 東北風偏強,氣象署發布陸上強風特報,今天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含蘭嶼、綠島)、澎湖縣、連江縣局部地區為「黃色燈號」,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此外,台灣附近各沿海普遍有2至3米浪高,尤其北部沿海可能有4米以上浪高出現;基隆北海岸、東半部沿海(含蘭嶼、綠島)及恆春半島有長浪發生的機率,海邊活動及海上作業請注意安全。 根據環境部空氣品質預報資訊,今天受到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擴散條件佳,高屏位於下風處,稍易累積污染物;竹苗、中部、雲嘉南、宜蘭、花東空品區及澎湖為「良好」等級;北部、高屏空品區及馬祖、金門為「普通」等級。

大陸河蟹「奧斯卡」揭曉 江西蟹王重奪冠、上海蟹首度封后! 

立冬過後正是品蟹黃金時節,大陸河蟹產業一年一度的「奧斯卡獎」——上海海洋大學蟹文化節暨「王寶和盃」大陸河蟹大賽,11日於上海登場。今年共有來自上海、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東、寧夏、遼寧等地超過150家單位、近4000隻河蟹角逐「蟹王」、「蟹后」頭銜。 最終,由江西吉水君山湖出品的大閘蟹以622.1克(約一斤二兩)奪下「蟹王」寶座,成功超越去年580.5克紀錄,重回冠軍之位;「蟹后」則由上海崇明島惠康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選送的母蟹以451.2克封后,創下上海本地蟹首度奪冠紀錄。 據《上觀新聞》報導,近兩年大陸河蟹業接連遭遇高溫侵襲,導致大閘蟹蜕殼與育肥期普遍延後約20天,「晚熟」成為共同現象。 上海海洋大學高級工程師王春指出,湖區養殖如固城湖、大通湖等地雖具天然優勢,但此次以池塘養殖為主的上海本地蟹能脫穎而出,「代表科技養殖與水環境管理的成功」,顯示都市型漁業也能養出頂級精品蟹。 目前,上海大閘蟹產業已形成崇明、松江、寶山、浦東四足鼎立格局,並以青浦、金山為輔。儘管今年上海高溫天數破近百年紀錄,但依靠「智慧增氧系統」與「後期強化育肥技術」,本地蟹仍肉質緊實、蟹膏飽滿,讓「好蟹不怕晚」成為業界共識。 今年賽事亮點之一,是遼河水系大閘蟹首度參賽,與長江、黃河水系「三兄弟」同場競技。遼河系大閘蟹成蟹期提早約一個月上市;此外,寧夏賀蘭縣的4家企業也首次攜帶「鹽鹼地蟹」亮相,打造「塞上湖蟹」新品牌。 業界人士分析,從江西「蟹王」的再度稱霸,到上海「蟹后」的爆冷奪冠,不僅反映各地養殖技術的進步,也象徵大陸河蟹產業正從傳統湖區走向科技池塘、從地方特色邁向精品化發展的新階段。

宇宙寄來的粉綠色情書?北京肉眼可見低緯度極光

11月12日晚間至13日凌晨,受強烈地磁暴影響,罕見的極光自高緯度一路南延,中國大陸多地夜空被粉紅與綠色光帶點亮。最令人驚喜的是,北京懷柔、密雲等北部山區也首次出現肉眼可見的淡粉與淺綠極光,成為百年罕見的天文現象。 據《北京日報》報導,12日凌晨7時許,在懷柔長哨營滿族鄉北部拍下粉色與綠色交錯的光帶,影像經鑑定確為極光。北京天文館專家指出,這是北京有史以來第三次極光記錄,繼2023年12月與2024年10月之後,但這次是首次達到「肉眼清晰可見」的程度。 微博話題「#北京極光#」短時間內閱讀量突破兩億次,網友紛紛形容「像是宇宙寄來的情書」。不少人趕赴懷柔、門頭溝山區觀測,有攝影師拍下「長城與極光同框」畫面,被形容為「文明與自然的詩意交會」。 根據中國氣象局與《人民日報》科學版報導,本次極光源於太陽活動區 AR4274 在11月10日爆發 X1.2級耀斑,並伴隨大規模日冕物質拋射(CME)。帶電粒子以每秒約800公里的速度撞擊地球磁場,引發罕見的Kp=9級特大地磁暴,使極光觀測範圍南推至北緯40度以南。 除了中國大陸,北京、黑龍江漠河、內蒙古呼倫貝爾、新疆阿勒泰等地極光同現;全球亦有義大利、美國北部及紐西蘭南島觀測到粉紫與綠色多層極光爆發。 這場覆蓋至北京的極光事件,是太陽爆發、地磁暴與大氣條件共振下的奇蹟。天文學家預估,未來數日北方仍有機會觀測極光。 中國新聞網報導指出,接下來三天(13至15日)仍有機會捕捉殘餘極光,觀測最佳時段為夜間23時至次日6時。推薦觀測地點包括:黑龍江漠河、內蒙古根河、新疆阿勒泰等地;北京地區則需選擇海拔600公尺以上地點,如懷柔喇叭溝門或門頭溝百花山。 拍攝建議方面,手機可使用「夜景模式」或「星空模式」(ISO 1600、曝光4秒);專業相機則可設定ISO 1600至3200、曝光10至20秒、低色溫,以凸顯粉綠漸層色彩。專家提醒,肉眼所見多為灰白絮狀,色彩鮮艷的影像通常經相機曝光疊加強化。

寵物「單飛」坐高鐵 「寵物友好」促大陸「它經濟」爆發

近日,大陸官方列車購票平台12306上部分車次資訊旁出現了帶有「寵」字的綠色標識,引起民眾關注。「寵」字標識意味著這趟列車可以辦理寵物托運服務。 今年4月,大陸高鐵開啟列車托運寵物的服務。資料顯示,截至10月,累計托運寵物4757單。經過半年時間,這項服務的範圍與內容不斷升級拓展:從試點初期的5座車站10趟列車,到現在的40座車站50趟車次;此前寵物托運要求「人寵同車」,現在寵物可以「單飛」托運,養寵人不必隨行。 專業化運輸設備與嚴格的管理流程保證了旅途中寵物的舒適安全,同時又不影響車廂環境。據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寵物托運採用自主研發的高鐵專用寵物運輸箱,配備空氣迴圈、溫濕度監測及降噪系統,確保寵物全程處於獨立空間。運輸箱存放於列車中部的高鐵快運櫃內,與客艙完全隔離,避免毛髮、氣味干擾旅客環境。另外,工作人員每2小時巡查一次,即時監測寵物狀態,並提供飲水,但全程禁止餵食及旅客探視。托運完成後,工作人員會對運輸箱及高鐵快運櫃進行清潔消毒。 2024年,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發起「鐵路旅客高鐵寵物運輸」的調查問卷,次年寵物托運服務正式推出,將原本可能閒置的行李車廂空間、既有車次的服務能力,與養寵人的需求成功對接,解決養寵人攜寵出行困難的問題。 「以前帶貓回上海只能找托運公司,費用高且無法即時跟蹤。」家住上海的陳女士表示,「寵物專屬托運服務」現在能同車抵達,還可以線上預約,確實方便。 「寵物友好」理念在大陸逐漸深入人心,不斷推動公共服務優化,並催生商業新機。大陸多家航司推出「愛寵隨行」服務,允許符合條件的寵物和主人一起坐進客艙,而不是作為行李被托運。浙江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開設華東地區首個寵物候機廳,配備智慧航空箱、智慧環境監測系統、專人陪護等設施和服務。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養寵人群在旅遊場景中的消費意願增強,寵物友好服務成為新增長點。寵物托運與寵物友好型酒店、景區的結合,有望形成完整的「寵物+文旅」消費生態。 根據《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大陸2024年城鎮寵物(犬貓)數量超1.2億隻,消費市場規模增長7.5%,首次突破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艾媒諮詢資料顯示,到2028年,大陸寵物經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1500億元。 龐大的寵物數量,促進了「它經濟」的爆發式增長,寵物產業正成為大陸消費新增長點。本月5日開幕的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首次設立寵物產品展區,以「萌爪航站樓」為主題,彙聚來自全球的26家知名寵物品牌,展品範圍涵蓋寵物食品、保健品、智慧設備、服飾出行、環保貓砂、健康護理和人寵共用等品類。 業內人士認為,寵物經濟正由單一消費向生態化延伸。未來更多擬人化、智慧化、個性化產品,以及醫療、保險、行為訓練與社交等深度服務將不斷湧現。

陸自泰引渡賭博電詐巨頭佘智江 涉200賭博平台、資金2.7兆人民幣

大陸公安部通緝的跨境賭博「十大逃犯」之一、活躍於緬甸妙瓦底「亞太新城」的賭詐集團主腦佘智江,歷經兩年羈押及多次抗引渡訴訟後,11 月 12 日由泰國正式移交中國警方。他稍晚被押解搭乘民航班機抵達南京禄口國際機場,象徵中泰在打擊跨境犯罪合作上再取得重大突破。 根據大陸公安部公布的偵查內容,佘智江自2013年起在境外成立「亞太國際控股集團」,並於2017年在緬甸妙瓦底地區興建「亞太新城」園區。該區與同樣臭名昭彰的KK園區相鄰,被外媒長期點名為東南亞電詐重災區。 專案組調查發現,佘智江集團旗下至少設立「紅樹林」、「億游國際」、「久發棋牌」等200個網路賭博平台,吸引大陸境內33萬名賭客參與,相關資金流動超過27億人民幣。更驚人的是,泰國最高檢察院向《曼谷郵報》提供的數據指出,佘智江實際操控的活躍平台多達239個,資金流向金額累計超過12.63兆泰銖(約2.77兆人民幣)。 大陸官方指出,「亞太新城」園區內共有29個電詐園區、248個電詐集團活躍,對中國民眾實施龐大規模詐欺,造成重大財產損失。 另外,美聯社與《UN毒品與犯罪辦公室(UNODC)》報告披露,佘智江名下在柬埔寨、緬甸、泰國、菲律賓等地皆涉足非法經濟活動,包括網路博奕營運、電信詐欺、黑市支付系統、地下錢莊洗錢。由於犯罪活動跨國且規模龐大,美國與英國均對佘智江實施制裁,包括限制資產交易和出入境。 國際刑警組織於2021年5月應中方請求對佘智江發布「紅色通報」。2022年8月,泰國警方在曼谷將其拘捕,其後中泰檢方依《中泰引渡條約》啟動程序。 泰國刑事法院於2023年5月裁定可引渡,但佘智江不服,上訴拖延至2025年10月,泰國上訴法院最終維持原判,批准引渡。11月12日下午,佘智江在兩名安全官員押解下於曼谷機場登機,晚間於南京落地並移交大陸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