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日)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的天氣,只有迎風面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偶有零星短暫雨,下午起東北季風增強,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台北地區轉為局部短暫陣雨。 溫度方面,中南部高溫可達攝氏30至33度,溫暖微熱,北部及東半部則是27至30度,但各地早晚仍涼,低溫為21至24度,日夜溫差較大,早出晚歸請適時增減衣物以免著涼。離島天氣部分,澎湖陰時多雲、24至26度;金門晴時多雲、23至29度;馬祖陰時多雲、20至23度。 東北風偏強,氣象署發布陸上強風特報,今天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屏東縣、台東縣(含蘭嶼、綠島)、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局部地區為「黃色燈號」,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沿海活動請多加留意安全。 第26號颱風「鳳凰」(國際命名FUNGWONG)中心位於鵝鑾鼻東南方海面,向西北西前進,預測周一(10日)會經過呂宋島並進入南海,有北轉接近台灣的趨勢,周一、二(11日)將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大台北、基隆北海岸及東半部地區防大雨及局部豪雨,尤其在東北部地區及大臺北、東部山區並有局部豪雨等級以上發生的機率。 周三(12日)前後颱風將最接近台灣,中南部地區風雨於周三時增大,由於此颱風北轉接近台灣時路徑及強度仍有不確定性,目前預估不排除有機會增強到強烈颱風,但經過呂宋島後,強度將會減弱,加上北轉期間的海氣條件不佳,強度會持續減弱,接近台灣時將是輕度颱風或中度颱風。 氣象署指出,若路徑上沒有太大變化,預計最快周一白天將會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周二發布陸上颱風警報。具體影響的程度及區域仍需視後續颱風路徑及強度而定,請留意氣象署的最新預報。 根據環境部空氣品質預報資訊,今天環境風場為東北東風至東北風,中南部位於下風處,污染物易累積,午後受光化作用影響,臭氧濃度易上升;宜蘭、花東空品區為「良好」等級;北部、竹苗空品區及馬祖、金門、澎湖為「普通」等級;中部、雲嘉南、高屏空品區為「橘色提醒」等級。
綜合
湖南長沙近日出現一段「辣椒養魚」影片,在網路引發廣泛討論。影片中大把辣椒倒入魚塘,魚群立刻成群搶食,有網友驚呼「湖南的魚也吃辣?」「這樣養出來是不是一條麻辣魚?」引起熱烈轉發。 影片拍攝者、養殖戶匡先生 11 月 6 日向《瀟湘晨報》表示,他今年開始承包魚塘,平時除常規飼料外,也會投餵玉米、辣椒等農產品。「有些辣椒因天氣滯銷,我就買來試試,沒想到魚真的會吃。夏天水溫高時,魚甚至會追著辣椒游過來」。 匡先生說,他養的草魚、鯉魚特別偏好紅辣椒,尤其是朝天椒,「丟下去不到二十分鐘就圍滿了。」他觀察,吃辣椒的草魚「體型更肥、長得更漂亮」。 另一段報導中,匡姓養殖戶(九派新聞稱其為匡科)也透露,魚塘面積約60畝、養有兩千多尾魚,最多時一天能投餵一萬斤辣椒。他說,這些辣椒多半來自農戶滯銷或快要腐爛的貨,「他們不要的,我免費收。用辣椒養魚便宜又省事,比自己割草輕鬆多了。」 面對外界疑問:「魚吃辣會辣嗎?」陸媒諮詢湖南農業大學水產學院副研究員徐樹德。 徐樹德解釋,水產養殖中使用辣椒粕(辣椒素提取後的剩餘物)已有多年歷史,研究證實辣椒素能刺激部分魚類食欲,也具有抗炎與預防寄生蟲等作用。他強調,魚吃辣椒後肉質並不會帶辣味,「就像人吃辣也不會變成辣味人一樣,辣椒素會在魚體內正常代謝。」 至於草魚、鯉魚特別愛辣椒的原因,他指出與魚的食性有關:「草魚偏植食性,鯉魚是雜食性,接受度確實比肉食性魚更高」。 他亦透露,近年除了辣椒粕,花椒粕、橘皮粕,以及迷迭香、人參、薑黃、羅漢果、莓茶等中草藥提取物,也逐步被加入魚類飼料配方,用於改善健康與魚肉品質。
自「性平三法」新制於去年3月上路以來,全台各類型機關的性騷擾通報量持續增加,其中以「封閉式體系」最為明顯。台東縣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10月共通報22件,其中空軍志航基地即達10件,占整體近半,是全縣通報量最高的單位。 外界關注志航基地通報數偏高時,基地僅回應「發言權統一由空軍司令部掌握」,未進一步說明細節。地方官員指出,軍中環境類似「大型寄宿學校」,上下階級明確、人際關係緊密,在這類封閉體系中,性平議題原本常被視為不便公開,如今通報數增加,反映的是壓在體制下的問題快速浮現。 台東縣性平分析報告顯示,其餘個案包含陸軍台東地區指揮部6件、海巡署東部分署5件、警政保七總隊1件,集中於軍警系統。女性官兵透露,最常見的是「玩笑式言語暗示」,或以親切為名的拍肩、摸手等肢體接觸,「不一定到明顯冒犯,但令人不適」,這類模糊界線在封閉職場中特別普遍。 台東縣府強調,新法上路後通報程序更明確,件數上升不必過度解讀為負面,而是「制度落實」及「意識提升」的結果。但目前仍以「言語騷擾」最多,提醒性騷擾不分性別與職級,唯有尊重與自覺,才能改善文化。 不只軍警體系,國營企業內部也因封閉結構與傳統文化,出現類似問題。中華電信分公司一名科長在今年1月尾牙遭女同事指控「偷吻」,檢方已依《性騷擾防治法》起訴。但工會指出,公司調查過程連環出現瑕疵,包括外聘律師未迴避、調查超時、拒絕提供書面結果、懲處延宕至今未定案,被批「球員兼裁判」,讓被害人陷入孤立。 議員林珍羽更指控,女員工申訴後遲無後續,反而被要求「去上性平課」,質疑制度性失靈。 北市勞動局表示,資料已送性別平等工作委員會審議,將依法處理;中華電信則強調秉持零容忍,將持續強化教育訓練。 面對封閉體系的性平風險,民進黨近日舉辦中央黨部黨工性騷擾防治訓練,邀專家講授「如何讀懂互動界線」。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指出,某些被行為人視為玩笑的言語,可能無意中喚起他人創傷,不適感往往在無形中累積。他強調,一旦接收到不舒服訊號,應立即道歉,「延遲只會擴大事件」。
台灣房市步入寒冬,近期,台南「慶群開發」、花蓮「太極建設」、嘉義「鉅泓建設」三間建商倒閉,六都房屋交易量更創下近九年來最低紀錄,市場對房價下跌的預期正在升高;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在臉書上分析,市場價格開始出現「多殺多」現象。 根據六都地政局公布的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今年1至10月六都總交易量為16萬8785棟,年減高達26.6%,創下有紀錄以來的第四低點。其中,單獨10月份的交易量約1萬6989棟,年減13.5%,更創下2018年以來同期最低,顯示房市買氣極度冷清。 李同榮在臉書上分析指出,2025年第一季六都交易量僅4萬8028棟,已創下九年來的季交易量新低。他預計今年全年交易量將落在26.5萬至27萬棟,不僅是九年新低量,更是歷年跌幅最多的一年。 李同榮直言,現在的房市狀況與2016年極為相似,當時第一季交易量創十多年新低,幾乎達到「窒息量」,但市場價格開始出現「多殺多」現象。 李同榮斷言,在建商撐不住壓力下,未來半年房市將呈現「價格跌幅擴大,交易量遞增」的格局。他預測,市場若要回升,將出現以下三大關鍵現象,分別是「建商殺價取量」、「政策有望局部鬆綁」以及「市場多殺多」。 李同榮指出,賣方氣勢減弱,建商將透過降價來換取交易量遞增,促使市場逐漸活絡;而隨著房市降溫,《銀行法》72-2條貸款水位下降,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趨緩,政府緊縮政策有望逐漸局部鬆綁;此外,價格下修將使部分投資客面臨虧損壓力而拋售手中房產,從而掀起「多殺多」現象,有助於交易量逐步增加。
為強化第一線員警的執勤安全,財團法人台北葫蘆寺今(8日)在觀音佛祖遶境大典中,捐贈士林分局350條 CAT GEN-7 戰術止血帶,總價值超過40萬元。由士林分局長蕭惠珠代表受贈,並向寺方表達感謝。 近年社會治安情勢多變,警方在現場應對突發狀況時,常面臨高風險環境。士林分局表示,戰術止血帶過去廣泛運用於軍事及緊急醫療場合,能在危急時快速止血、爭取黃金救援時間,對員警自救與救護民眾均具重要意義,是提升執勤安全的關鍵裝備。 此次捐贈的350條戰術止血帶將由分局配發給第一線警力攜行使用,以強化突發事件處置能力。 葫蘆寺郭芳明董事長表示,寺方及全體董監事長期關注社區治安,深知員警維護公共安全不易,此次捐贈希望能實際支持警方執勤、共同守護地方。郭董事長強調,推動社區安全、回饋社會是葫蘆寺長年致力的公益方向,也象徵將觀音佛祖慈悲護佑的信念散布四方。 士林分局對此表達感謝,並指出未來將持續強化訓練與裝備更新,確保員警與市民在各類緊急狀況中的安全。
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8日上午於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廳舉辦紀念國父160歲誕辰、該會成立60年慶暨第60屆學術著作獎贈獎典禮。吳伯雄董事長親自頒發獎金與獎座予今年的4位得獎人,分別為人文社會類得獎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檔案館館長蘇聖雄、輔大歷史系助理教授劉碧蓉;自然科學類得獎人長庚大學醫學系醫預科主任吳嘉霖及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鄭皓中。 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成立於民國114年11月12日國父百年誕辰紀念日,一直以闡揚中山思想學說及獎勵學術研究為宗旨。吳伯雄致詞表示,該會除傳承發揚國父思想學說外,六十年來也不斷出版專書、舉辦研討會、設置各種獎助,有聲於時,也為國內學術及文化界所共知。 今年由於也適逢該會成立一甲子,因此紀念與慶祝活動擴大舉辦,特別邀請歷屆學術著作獎及文藝創作獎得主張進福、黃光男、葛永光、彭旭明、蘇炎坤、王吉隆、陳維德、林煥彰等近百位出席。會中由知名聲樂家呂麗莉領唱國歌及國父紀念歌,以表對中山先生的崇敬。 吳伯雄強調如何讓年輕一代傳承發揚中山思想,是該會的重要使命。該會將與國父紀念館及國內各重點大學、境外孫學研究機構保持合作推動,讓中山思想能世代傳承下去。 他並恭賀四位得獎人在學術界的專業領域都有傑出成就,尤其欣逢第六十屆選拔,能在激烈的競爭及周延公正的評審中脫穎而出,可說是實至名歸,大家的親友、同事及學生們都會引以為榮。 蘇聖雄的得獎論文為「戰爭、制度與思想:近代中國參謀本部的興起」。劉碧蓉的得獎論文為「孫中山與台灣:日治時期台灣同胞對孫中山的認知與想像」。吳嘉霖的得獎論文為「1、果蠅尋水過程大腦兩種不同記憶間的相互作用;2、食用益生菌提升果蠅大腦乳酸去氫酶含量達到記憶增強;3、大腦胰島素調控果蠅不同生理狀態之熱躲避行為。鄭皓中得獎論文為「簡易實踐且更精確之對抗量子雜訊通道編碼技術」。 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今年稍早為紀念國父逝世百年曾復刻六十年前出版的「國父孫中山先生傳」,這次還特別出版該會成立六十年特刊,詳載該會的活動與歷屆得獎人與作品,贈送給所有得獎人及來賓。會中還播放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歷經王雲五、楊亮功、劉真、許水德與吳伯雄五位董事長先後領航的短片。該會還特別找出六十年前海內外捐款成立基金會,首任董事長王雲五主持該會成立及相關活動的珍貴報導,吸引了與會出席人員的目光。
今天(8日)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的天氣,只有迎風面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偶有零星短暫雨,午後中南部山區也有零星降雨機率。 溫度方面,西半部高溫可達攝氏30至33度,溫暖微熱,東半部則是28至30度,但各地早晚仍涼,低溫普遍為21至24度,日夜溫差較大,早出晚歸請添加衣物以免著涼。離島天氣部分,澎湖多雲時晴、溫度24至27度;金門晴時多雲、22至30度;馬祖晴時多雲、21至23度。 東北風偏強,氣象署發布陸上強風特爆,今天蘭嶼、綠島、屏東縣、澎湖縣局部地區為「黃色燈號」,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沿海活動請多加留意安全。 第26號輕度颱風「鳳凰」(國際命名FUNG-WONG)中心位於鵝鑾鼻東南東方海面,向西北西前進,中心附近最大風速每秒30公尺,相當於11級風,瞬間最大陣風每秒38公尺,相當於13級風,7級風暴風半徑150公里。 氣象署指出,鳳凰很快將轉為中度颱風,在接近菲律賓過程增強成強烈颱風,暴風半徑將再擴大,但在通過菲律賓、往台灣靠近過程,颱風強度將逐漸減弱,暴風半徑也會縮小。目前觀測鳳凰颱風到東沙島附近時仍維持中度颱風強度,但在通過台灣後,將快速減弱,變性成溫帶氣旋。 氣象署表示,下周一、二(10、11日)將是鳳凰颱風北轉時間點,但目前各國模式模擬對其北轉角度仍有一定分歧度,登陸與否仍存在不確定性,也有可能朝西偏、往台灣海峽通過,甚至直接到廣東、福建。至於發布颱風警報的時間點,預計下周一發布海上警報,陸上警報會再晚一點,可能在下周二,而下周二、三(12日)是受颱風影響最強時期,雨勢最大。 根據環境部空氣品質預報資訊,今天環境風場為東北東風,中南部位於下風處,污染物稍易累積,午後受光化作用影響,臭氧濃度易上升;宜蘭、花東空品區為「良好」等級;北部、竹苗、雲嘉南、高屏空品區及馬祖、金門、澎湖為「普通」等級,中南部零星地區短時間達「橘色提醒」等級;中部空品區為「橘色提醒」等級。
空軍飛訓部所屬T-BE-5A「勇鷹」高級教練機(機號1139)今(7日)下午於台東志航基地例行訓練返場時,發生 液壓系統異常導致煞車失效,飛機在落地滾行階段無法有效制動,最終滑出跑道末端進入草坪。機上飛行員平安,飛機僅受輕微損傷。 軍方人士透露,事件發生於下午4時許,飛行員在落地後即察覺 液壓系統失效,導致煞車功能喪失。儘管機組採取滑跑減速與方向控制措施,仍於跑道尾段無法煞停,衝出跑道外緩衝區,最終停入草地。 消息人士特別強調,此次狀況 與煞車總成「熱熔栓」啟動無關,屬於飛行中後段才出現的液壓異常。 目前志航基地主跑道正進行翻修工程,作為未來 F-16C/D 新戰機接機準備。期間所有機隊均改以04L/22R 戰備跑道起降,跑道長度及停止距離雖符合勇鷹操作規範,但容錯空間較主跑道為小。 軍事專家指出,高教機液壓失效雖屬罕見狀況,但訓練基地使用戰備跑道時,飛行員在落地後的煞停距離與冗餘空間相對有限,更需仰賴煞車與液壓系統正常運作。 空軍司令部晚間發布新聞稿表示:「本屬台東基地一架勇鷹號高教機於例行訓練後,停機階段發生煞車失效,致飛機滑出停機區進入草地,經實施緊急關車後人員平安,飛機輕損;本部已責派專案小組前往釐清肇因,以維飛行安全。」調查將朝以下方向釐清,液壓油量與壓力是否異常、液壓泵、管路或控制閥是否故障、地面滑行前後系統警示紀錄、跑道長度與當時氣象條件是否影響煞停距離。 勇鷹高教機於2021年正式交機,為台灣自主研發的重要里程碑,目前已逐步替換老舊AT-3與F-5F教練機。 此次事件為勇鷹服役後少見的落地後機械異常,軍方強調已依程序完成封存與檢查,將待調查結果確認後再行修復。
國民黨副主席張榮恭7日在紀念馬習會十週年的研討會上直言,台灣不可能沒有一個中國政策而又能有效處理兩岸關係的方法,急獨會導致急統,台獨招來武統,台灣只備戰不謀和,兩岸關係可能走向戰,「備戰又謀和,兩岸關係就會和」。 馬英九基金會與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舉辦「馬習會十周年研討會」,第二場次由前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主持,與談人包括張榮恭、政治大學教授趙建民、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桂宏誠等人。 張榮恭開場直言,台灣不可能沒有一個中國政策而又能有效處理兩岸關係;他以「急獨導致急統,台獨招來武統」闡明台灣面臨的風險,強調在兩岸尚未有「終局」前,在台澎金馬堅持中華民國是理所當然;他批評,「新兩國論」正在把中華民國台獨化,對於總統賴清德主張「中華民國國民決定中華民國、與大陸無關」,張榮恭以「釋憲台獨」直接形容其危險性。 張榮恭並回顧三十年來兩岸關係六個里程碑:1993年辜汪會談告別「三不」;其後,辜汪上海會晤首度就敏感政治議題對話;2005年江陳會為1949年決裂後兩黨重啟溝通;連戰「和平之旅」與胡錦濤會談,處理當代最重要的政黨關係、化解統獨攤牌;最終到達2015年馬習會。他強調,這些關鍵節點多由國民黨推進,若把推動兩岸和平誣指為親中或紅統,那就是台灣人民之禍,「未來只備戰不謀和,兩岸關係可能走向戰;備戰又謀和,兩岸關係就會和」。 在法理層面,張榮恭指出,九二共識是依《中華民國憲法》向前推進的「三步」:其一,成立國統會與《國統綱領》;其二,國統會〈一個中國的涵義〉決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其三,1992年香港兩會會談及後續函電往來,形成「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同是『一個中國原則』,異是『一個中國的涵義』」,藉擱置爭議推動後續協商。 對於「九二共識當年不存在」的說法,張榮恭直言,李登輝當年談「國家統一」的表述其實更強,「既然九二共識較為溫和,何不接受?」 張榮恭還依《憲法》提出三項判準:其一,疆域依固有領土,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不應成問題;其二,國家統一前就是現狀,除非有人主張改成台灣獨立前;其三,身分認同依第158條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方能據此要求對岸兌現『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他最後呼籲,期待國民黨與民進黨在「兩岸和平」議題上進行良性競爭。 趙建民則以「新形勢下的兩岸關係」為題指出,近期國際政治與經濟出現嶄新格局,美國政策更趨本土利益優先、經貿高於政治;區域多國與北京加速修復或深化經貿合作,中國在區域經貿中補位的態勢明顯。他直言,台灣不能再一廂情願,只押單邊路線,否則將再度錯失變局窗口。 趙建民示警,與川普第一任及拜登時期相比,台灣議題如今在多個高峰場合已顯邊緣化,美中可能就台海形成「既有默契」。對岸方面,他認為北京「全面推進統一」的節奏與法律的政策布局同步加快,軍事態勢由「嚇阻轉戰訓」,對台壓力空前決會。 趙建民歸納三點政策要務:一是務必掌握國際變局,勿做「全球唯一抗中的第一名」;二是拒絕「打右燈、向左轉」(口頭談和平、實際走兩國論);三是以經貿為先的實務重建對外與兩岸的可持續路徑。 桂宏誠從《國家統一綱領》視角回看馬政府八年,他認為,近程、中程目標多已達標,高層互訪與制度化對接在馬習會達到高峰,之後急遽下滑。他特別指出,北京近年首度在對台公開文本使用「推進國家統一」一語,象徵其步調加快、釋出「我們已在做」的訊號;相較馬政府時期,對台場合極少使用「一國兩制」等語彙,足證近年緊張升高。 桂宏誠還直言,若國民黨只跟著綠營造就的「主流民調」走、只會被民進黨的敘事牽著走,便會永遠「沒有票」。他肯定現任黨主席鄭麗文企圖把兩岸關係「拉回來」的方向,「雖然困難,但仍是曙光」。 桂宏誠最後提醒,當北京在對台論述中使用「推進」時,代表其節奏與自信;台灣必須在此節奏中主動提出可驗證的和平方案,才不致被動挨打。
馬習會滿十周年之際,馬英九基金會今天(7日)日舉辦研討會,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強調,沒有九二共識,就不可能有馬習會,馬習會的誕生更是馬英九執政八年推動「制度化和解」的累積成果;他呼籲,當前政府應與對岸重啟理性對話,「制度化互信始終是建立和平的唯一道路」。 馬英九基金會、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海貿會)一同舉辦馬習會十周年研討會,第一場次由國民黨副主席蕭旭岑主持,主講人為海貿會理事長夏立言;與談人包括趙春山、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邱坤玄、《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國民黨主席鄭麗文也親自到場;不過,前總統馬英九因感冒臨時缺席。 趙春山從制度面解析馬習會成因,他認為,這是馬政府上台後兩岸和解「制度化」的產物,從兩會協商到部會對口、國台辦與台灣相關機構互動,逐步累積互信,終為高層會晤鋪路;關鍵在於「領導人主觀意志與排除萬難的決心」。 趙春山重申,沒有九二共識,就不可能有馬習會;他強調,1992年會談真正要解決的是「各表」帶來的實務延滯與主權爭議,「一中從來不是重點、統一也不是當時要處理的問題」;他也否認外界指「馬政府只談經濟不談政治」,表示兩岸智庫當年與王毅主導的對口單位密切互動,討論範圍涵蓋和平協議、軍事關係、ECFA,乃至領導人互動安排,多有成果。 對於兩岸未來發展,趙春山直言,影響台灣安全的首要因素是「內部團結」,若能改弦更張,並在2028年重啟藍營執政,都會成為建立兩岸穩定的關鍵因素;他也呼籲國民黨「千萬別為九二共識而內鬥」。 夏立言也談到馬習會背後的故事,他稱「這場會面能成功,馬英九最愛講的四個字是水到渠成,但我總覺得他講得太輕巧了,沒有馬英九8年的努力,讓兩岸得以和解互動,根本不可能水到渠成」;他回顧,馬英九當年希望藉由建立高層會晤的慣例,讓後任總統能持續推進,惟2016年國民黨失去政權,蔡英文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失去對話基礎,「連海基會、海協會都不再互相回應」。 對於九二共識,夏立言稱,如今已被完全污名化,被誤認為「中共強加於我的意識」;他強調,九二共識其實是我方主動提出的方案,是依據1992年8月1日國統會通過的〈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決議文,「一中各表」的精神完整陳述,對岸也尊重接受。 至於把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化作等號的看法,夏立言批評是蔡英文先前錯誤詮釋習近平談話所致;他解釋,一國兩制是陸方對於統一後的安排想像,九二共識則是兩岸目前對話溝通的基礎,性質完全不同,惟大陸雖多次說明,仍難獲台灣社會理解。 他直言,迄今,尚未找到可替代九二共識的表述,呼籲國民黨未來在堅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原則下求同存異,方能延續馬習會的可能,讓兩岸重返和平繁榮。 邱坤玄則從國際格局切入,他指出,全球與區域政治目前均陷入高度不確定,台灣歷來被視為最具風險的地緣板塊之一,「爭取和平」成為各方共同目標,而馬習會帶來的國際政治意義,在於提供一個「以功能性交流擴散到高層對話」的和平研究典範。 邱坤玄續指,具體而言,兩岸關係改善能外溢到外交與經貿,台灣如今在區域內的自由貿易協定,迄今未再增加,原因何在,正是兩岸關係未能持續改善;他反駁國民黨「親中賣台」之說,指稱馬政府時期諸多外交與民生受惠的成果,「最平等互惠的兩岸交流時期,就是在馬總統執政時期」。 與會的郭崇倫表示,「歷史不在乎個人決定」,但馬習會是馬英九超乎黨派的決定,其用意在於留下可延續的歷史遺產,馬英九當時返台時即表明,希望為兩岸領袖會面建立新模式,讓後續領導人「遵照延續兩岸和平交流、互利雙贏的現狀」。 郭崇倫直言,馬習會開啟了台灣地緣政治的新選擇,相較之下,民進黨的極端偏美使選擇面更窄,「是馬習會才造就游移的可能性」;他分析,從樂觀面看,當時的路線增加了國民黨的自主性,但從悲觀面看,中美對抗與本土意識上升,共同推動藍營如今的尷尬局面;然而,他強調,馬習會對大陸採取正面相看的態度是未來領導人需要學習的。 主持人蕭旭岑最後補充,大陸方面今年未大張旗鼓紀念馬習會,與其說是不重視,不如說是「兩岸關係充斥負面訊號」,氛圍不佳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