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訊
  • 教育
  • 校園
  • 產學
  • 升學
  • 海外
  • 進修
  • 語言
  • 公職
  • 藝文
  • 關懷
  • 健康
  • 旅遊
  • 今日愛談
  • 愛看人物
  • 時事
  • 影音
  • 進修課程
  • 活動情報
  • 登入
logo
  • 快訊
  • 教育
  • 校園
  • 產學
  • 升學
  • 海外
  • 進修
  • 語言
  • 公職
  • 藝文
  • 關懷
  • 健康
  • 旅遊
  • 今日愛談
  • 愛看人物
  • 時事
  • 影音
旅遊

陳玲玲》時空下的混血菜——古早酒家菜

  • 2021-04-18 05:30

【愛傳媒陳玲玲專欄】今天吃「古早的酒家菜」配那卡西,很有風情!魷魚螺肉蒜、西滷肉⋯⋯酒家菜有百年歷史,蘊含深厚台灣料理文化,餐廳風情依舊,鶯鶯燕燕已遠,一邊品嚐,一邊遙想,別有韻味! 走在眾聲混雜、文化流轉的台北,至今,仍吃得到時空沈澱、酒家的韻味。酒家菜是特定時空下的一種混血菜,曾經是台灣士紳階級精緻宴飲的酒家菜文化,是「台菜」的重要源頭。 菜色融合了閩南、廣東、日本料理,其中尤以福州菜為主調。酒家大量使用罐頭,或佐餐或調味;此外,也經常使用乾貨,如香菇、魷魚。 早期酒家總是帶著濃厚的日本味。日治時期台北最出名的酒家是江山樓,連橫在詩作《江山樓題壁》歌詠:如此江山亦足雄,眼前鯤鹿擁南東。百年王氣消磨盡,一代人才侘傺空。醉把酒杯看浩劫,獨攜詩卷對秋風。登樓儘有無窮感,萬木蕭蕭落照中。 江山樓所提供是台灣第一代酒家菜。後來的「吟松閣」、「五月花」、「黑美人」堪稱第二代酒家菜代表,依然不乏鶯聲燕語,卻沒有了淺斟低唱的情調,改由那卡西(流し)取而代之。 1960至70年代,台灣的酒家文化最興盛,北投酒家林立,吸引了許多企業大亨、黑道大哥來飲酒作樂。 一九七九年廢娼之後,北投酒家漸沒落,卡拉OK又取代了那卡西走唱文化。過去酒家的人間煙花,文人歌伎的風情沒有経歷過,只能遙想。 老字號的「賓王」正台式古早味酒家菜與那卡西,台灣古早味的懷舊體驗,特別的地方就在於還保有日據時代的走唱文化那卡西! 在阿公那個年代阿,只有達官貴族才可以去的地方。 前身是一九六○年代的北投「綠園」酒家,是有那卡西走唱,女侍陪酒的風月場。賓王的那卡西跟酒家菜,都是從一九六○年代的北投酒家流傳下來的。 賓王冷盤、鹽水閹雞、魚皮西魯肉、八寶芋頭、蔥油鮮魚、雙拼金錢蝦餅、排骨酥、青菜繡球干貝、魷魚螺肉蒜鍋、干貝酥米糕、合時水果、甜點,一道道繁複的酒家功夫菜,跟著現場演奏的那卡西,飄香傳唱,窺見一絲昔日時光。 賓王冷盤,五味九孔,九孔味鮮,五味醬味足!鹽水閹雞是好吃的白斬雞系,沾附上的辣醬油又更具風味! 魚皮西魯肉,滿滿的蛋酥下,藏著白菜、酥肉條與魚皮,湯頭甜潤,非常滿意!八寶芋頭,主要是芋頭與肉燥,燴海鮮料,滋味超棒! 魷魚螺肉蒜鍋,酒家菜的入門,甜軟的螺肉、彈牙的魷魚,清甜的湯頭,早期酒家菜中的醒酒湯,台式經典。 傳統的文化已慢慢式微,幫忙的服務生都是從年輕跟到老,從小姐做到阿姨,為了這些老員工的生計,仍舊苦撐。 賓王會有種時空錯置的感覺,令我想起電影《重慶森林》。作者為資深廣告人照片來源:作者提供。●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看全文
今日愛談

蔡詩萍》熱血啊!唯有爸媽知道,這是這輩子唯一不後悔的事!

  • 2021-04-18 05:25

【愛傳媒蔡詩萍專欄】人生應該「怎樣熱血」呢? 我常常在看到新聞標題上,動輒熱血這,熱血那的字眼時,心頭會想:人間熱血的事情不少,但足以讓你熱血一輩子的「唯一的」「不後悔」的事,會是什麼? 我看著女兒睡眼惺忪的起床,匆匆梳洗,匆匆上我的車,再匆匆下車,讓我匆匆望著她趕上校車的背影,從頭到尾,我們沒講到十句話,而且每個句子都超短的,但我,依舊笑瞇瞇,最後拋下每天必說不下數次的五字訣「爸爸愛妳喔!」 你說,這樣的任務,這樣的心境,這樣的持之以恆,永不懈怠,難道不很熱血嗎? 不信你去問問新手爸爸,江湖人稱「熱血公民教師」黃益中,看他會不會同意我:人間最熱血的事,莫過於,你有一個女兒啦!(當然,前提是你必須先娶到一位你愛的女人,這也蠻熱血沸騰的!) 女兒真的長大了。昨晚為她的社團活動熬夜了。 看她與同學視訊會議,在準備學校社團的活動,舉手投足之間,都不再是「我以為的」那樣嬌嬌女時,我心實在~粉複雜啊~(你看,又是一齣小劇場了!) 孩子長大是開心的事。不是嗎?但孩子長那麼快,遠遠快過我們愛的留戀,我們萬分難捨,不是嗎? 就像我們望著自己的影子,怎麼追也追不上啊!就這樣,孩子日復一日的長大,我們也日復一日的掙扎,被迫跟著放棄我們留戀的領地,一步步「被迫跟著成長!」 很弔詭吧,我們做父母的,都是久經人事的大人了,卻還在孩子的成長這件事上,「被迫跟著成長!」很奇怪吧? 但,卻是事實啊~不是嗎?每一位處於「孩子在成長中」的爸媽們,不妨仔細想想,自己是不是跟著孩子,不斷的,被迫成長?! 我是這樣的。 女兒嬰兒期,我抱啊抱的,永不嫌夠,因為我知道很快就不是北鼻了。 女兒學齡前,我有事沒事親啊親的,永遠嫌親太少,因為我知道,別人也警惕我「能親就親,以後很難親!」 女兒上小學,我每天接送,盡量不缺席,因為我也知道,這不是必然的父親特權,有朝一日,她會喜歡自己搭車,自己上下學,那會好玩,新鮮多了。(我怎會不知道呢,我就是高中三年每天搭車上學,盼望青春戀曲的青少男啊!) 女兒上了國高中,果然假日不是補習這,課外那的,便是她這週末有同學生日,那週日有同學相約完成小組作業。 我努力的,當「司機老蔡」,送去,接回,在中間空檔,坐咖啡廳讀書寫文章不浪費時間。 看她喜孜孜的,與同學相互擁抱,看她淡淡地回頭跟我揮手,表情是不言可喻的「好吧爸爸你走吧待會見」,我內心雖不免淡淡地失落。(小劇場又來嘍:她為什麼不說爸爸我愛你喔!) 但我也知道,能這樣「接送等」,已經是一個家有青春期美少女之老爸,最美的「三部曲」了,你還想要怎樣?!再過幾年,她就要飛得更高,更遠啦! 是不是,孩子的每一步,都糾結我們的心!(熱血吧!)孩子的每一階段,都拉扯我們留在上一階段的黯然!(熱血吧!)孩子的未來,還沒到的未來,都預示了我們內心無限的感嘆,與流連,雖然我們也會不斷的有驚喜!(熱血吧!) 想熱血你的人生嗎?生一個孩子,你就知道何謂熱血?!生一個女兒,你便知道人生熱血所謂何來?! 做一個媽媽吧,做一個爸爸吧,從此你會想活得更久,活得更健康,你的血流,你的血壓,追著孩子的步伐一路走,你想不熱血老媽,熱血老爸,也很難! 孩子小時候,我們牽著他,不管他怎麼調皮搗蛋,我們手不離開,他們就始終在我們身邊。而現在呢,是我們想拉他,他卻跑得比我們鬆手的快,飛得比我們放手時的遲疑,更猛! 孩子是愛的結晶,是愛的承擔,是愛的長期貸款,而且永無付清的一日! 有一天他也長大,成家,立業了,還帶了孫子孫女來看你,你還是會不自覺地提醒他路上小心,開車小心,注意健康,留意小孩⋯⋯ 你們還是他的爸媽,他,還是你的孩子,你也許七老八十了,但,一提到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你還是「熱血奔騰」不惜想再為他做些什麼,可能是他愛的口味,可能是代他照顧他的小孩,可能是牽著他的手喃喃訴說這你有多想他多愛他! 你不會知道做一個爸媽有多熱血的,除非你當了爸媽;除非你當了爸媽後,回家看到你的爸媽臉上掛著的從心底發出的笑容。 除非你抱著孩子與你的爸媽合影然後你在修圖時發現從你爸媽到你與另外一半再到你的孩子竟然臉譜上對比出許多的家族相似。 除非有一天你看著孩子出遠門你臉上露出的掛念竟然跟你昔日出遠門時你爸媽臉上的表情一樣時。 你才終於知道,愛,這東西,多膚淺,膚淺到你動輒就流下了眼淚,只要想到關於你孩子的每一個動你心魄的畫面。然而你也終於明白了,這不過就是人間最淺白的隱喻,你只是愛的系列故事裡,承先啟後的中間一段。 你是你爸媽的孩子,你是你孩子的爸媽。愛,不斷,情,牽掛,你也就熱血一輩子了! 女兒下車前,我伸出握拳的右手,她儘管滿臉倦容,還是伸出她的右手也握成一拳,在我的拳頭上輕輕碰一下。我對她說,妳很棒,妳把該做的事認真做完了,妳很棒。她還是酷酷的表情,走下車。 但我心熱血啊!我有一個很棒的女兒,而且很美麗。我只要想到她,心頭便熱血奔馳,想為她做一切我可以做的事,儘管我也知道,她不會願意讓我插手太多她的事了! 但有什麼關係呢? 做爸媽的,總是被迫跟著孩子一塊成長,總是被迫一路追著她的背影,總是被迫,被迫,喃喃自語著:爸爸愛妳喔!作者為知名作家照片來源:作者提供。●經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作者臉書。●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看全文
今日愛談

Jack Dai》七點看透人性的邏輯

  • 2021-04-18 05:15

【愛傳媒Jack Dai專欄】近期有感,思考了一下,利用工作空擋書寫:從生物到社會,分七點說說我理解的人性。一、共情 名生物學家法蘭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說道:「共情這種看似不利繁衍的特徵,是人類的天性之一,而這種天性的基因會被遺傳下來,正是因為共情有利於社會運作,是人類文明的基石。除了能幫助我們進行有效的分工合作,並能維持人類對於公平感的需求,當然,還有約定俗成的道德演進。」二、幸災樂禍的快樂 生物學家羅伯・薩波斯基在《行為:暴力、競爭、利他,人類行為背後的生物學》裡寫道:「看著自己痛恨的競爭對手成功,很痛苦,這個時候,我們的前扣帶皮質活化。反之,如果他失敗,我們幸災樂禍、從他的痛苦中得到快樂,活化了多巴胺酬賞路徑。所以⋯⋯別再說什麼『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有些時候,其實你的痛苦就是我的收穫。」 換句話說,我們會感到痛苦或快樂,其實得看「主題是什麼、對象是誰」。三、人人都會幸災樂禍 文化史暨情緒史專家Tiffany Watt Smith提出:「只要是人,都會幸災樂禍。雖然這感受和行為有時確實不太好,但既然是人性之一,你總會在無意識間展現人性。所以,原諒自己⋯⋯接納自己,你啊,只是個凡人罷了。」四、共情和同理心的市場供需 市場供需的邏輯:「當一個物品供過於求、不再稀有時,它的價值會因此下降。」換言之,當共情能力普及時,共情與同理他人的價值感與帶來的效益也隨之降低。這個感受的根本來自於人腦的機制:當一種渴望被滿足後,對於同樣的滿足、人腦會變得遲鈍或提高滿足點,所以人滿足會消退,甚至變得更不容易滿足。因增加使用量而滿足感下降的效益,就是經濟學上的「邊際效益遞減」。五、更高級的共情 當沒有差異性的共情和同理心因普及而價值下降時,「更高級的」就變得有價值。何謂更高級的共情或同理心? 可以定義為「更深、更廣或更感性中還能維持理性」的同理心,這是一種能力。 這種能力給我們的想像是:因為更多人在關心其他人的處境,但關心與理解的程度差異不大,容易落入同情的義憤填膺,也因此,我們在給予同理的同時、若能保有原本的理性判斷,我們更能在面對觀念相左的時、保持冷靜與判斷。 反之,就是常見的「存好心、辦壞事」或「做好事、害好人」的悲劇。六、人的主觀感受 千萬不能忽略人類這種情感豐富的動物的心理感受:「知道,不等於喜歡;理解,不等於接受。更別提不知道與不理解了。」 法蘭斯.德瓦爾說得好:「科學並不能回答有關我們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告訴我們什麼才算美好的生活,或者如何構建一個道德的社會。」 科學,是理性的極致;道德,是社會的文化背景;而美好呢,則是主觀又抽象的感受。 有共情與同理心,你才能理解與想像,是什麼樣的幻滅與什麼樣的崩塌出現在他們眼前,導致他們去幹我們認為的傻事。七、基石 我們天然喜歡溫暖的人、厭惡冷血的人,看似不理性、也不利繁衍,卻是人類普遍的天性之一。而這種天性的基因會被遺傳下來,正是因為共情有利於社會運作,是人類文明的基石。這種基石我們一般稱之為「人性」。以上是我思考人性的邏輯,寫完心裡也舒坦了不少,純抒情。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照片來源:作者臉書。●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看全文
今日愛談

謎卡》漁業的秘密,我們能為海洋做什麼?

  • 2021-04-18 05:05

【愛傳媒謎卡專欄】我一直深深相信,人類身為大自然的一份子,保護環境,其實就是在保護自己。 最近看了紀錄片《海洋陰謀》(Seaspiracy),一個半小時的片長,我從第十分鐘開始掉眼淚,不是戲劇化的大哭,而是那種發自心底感到悲傷的啜泣。 關於環保與生態,我們已經談論過很多生活減塑的話題,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個對我來說也是很最近才開始關注到的議題:關於漁業過度捕撈對生態造成的傷害與威脅:因為巨大的商機、技術的進步,加上遠洋作業難以落實監管,許多漁船為求效率,使用底拖網等破壞性捕撈,將海洋生物無差別一網打盡,嚴重破壞生態平衡。以下是令人驚訝的海洋現況:1. 全球90%的大型魚類已經在海洋絕跡。2. 漁船是海洋上的死亡機器,任何被捕捉到的生物幾乎必死無疑。3. 統計顯示:一年全球約有一千支海龜死於海上漂流的塑膠垃圾,然而,至少有二十五萬隻海龜因為商業漁船的意外捕撈而受傷/死亡。4. 每年有三十萬隻海豚與鯨魚;每小時,有三十萬隻鯊魚因為人類而死亡。5. 每一天人類放進去海裡的漁網,長度足以繞地球500次。6. 海洋裡的垃圾有一半以上是漁業廢棄物。7. 遠洋漁工遭到奴役、虐待的問題層出不窮。8. 漁業對珊瑚的破壞遠遠大於暖化的威脅。9. 海洋是地球最大的儲碳場,當海中生態失去平衡,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會大量增加。10. 科學家預測現況若不作出改變,在2048年海洋資源就會被我們消耗殆盡。 我從來沒想過,漁業背後影藏著如此巨大的生態浩劫。例如目前沒有一間水產公司以海龜作為商業目標,成年海龜在大自然裡也幾乎沒有天敵,然而,世界上七種海龜有六種面臨威脅,最大的原因,即是來自於現代漁業工業化大量的混獲(Bycatch)。 這令我開始回頭關注在台灣的漁業狀況:台灣是世界漁業的強國,遠洋漁船數量與鮪魚捕撈量在全球市場中數一數二。 同時,也因為非法、剝削勞工等問題被國際關注,歐盟甚至祭出黃牌警告。長期忽視海洋資源平衡的結果,就是漁獲量在達到巔峰之後逐年銳減,中研院團隊採樣發現,在北海岸的魚種近15年內,從142種銳減至37種。 循線我來到了綠色和平組織的網站,原來他們早在2010年開始呼籲與監督台灣永續遠洋漁業的改革,並在2016年成功促成臺灣漁業署制定「遠洋漁業三法」,建立更好的漁業環境。這條路可能艱辛難走,可能又緩又長,但只要問題被看見了,被討論了,就是邁向成功的一大步。 綠色和平(GREENPEACE)是在1971年成立的非營利國際組織,一直以來秉持財務獨立,不接受政府跟企業名義的捐款,為的就是可以中立地為環境倡議,持續以實際行動在全球參與各項環境保護的議題。 今年是綠色和平在台灣十週年,十年的時間,已經足夠小寶寶學會講話走路上國小了,以宏觀的視野看來十年不過是白駒過隙,然而近這十年來台灣近海漁獲產量已經不到三十年前的50%,就如海洋學家Sylvia Earle所說:「我們見證了海洋最偉大發現的時代,但同時也是造成了最多失去的世代。」 下一個十年,我們能不能扭轉局面?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呢?1. 減少食用海鮮或參考中研院海鮮選擇指南採購2. 拒絕魚翅3. 關注行政院正在研擬的《海洋保育法》草案4. 支持與監督政府擴大海洋保護區5. 投票給重視環境生態議題的政黨6. 分享給更多人知道我們正在面臨什麼樣的狀況7. 造訪綠色和平的網站了解更多環境議題8. _________(歡迎填空) 身為島嶼的孩子,傍海而生,與海共存。 下一個十年,我想邀請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一起,做出改變,參與保育,給孕育生命萬物的海洋一個喘息與修復的機會。一起加入綠色十年挑戰,讓更多人正視海洋面臨的危機!作者為旅遊作家,著有《路上慢慢想》、《在遠方醒來》等書。照片來源: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粉專。●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看全文

即時新聞

看更多

陳玲玲》時空下的混血菜——古早酒家菜

  • 2021-04-18 05:30
  • 蔡詩萍》熱血啊!唯有爸媽知道,這是這輩子唯一不後悔的事!

  • Jack Dai》七點看透人性的邏輯

  • 謎卡》漁業的秘密,我們能為海洋做什麼?

  • 蔡詩萍》我不可能接送她一輩子,但我必然愛她一輩子!

焦點新聞

看更多

震撼彈!華視新聞部經理黃兆徽驚傳請辭

  • 2021-04-16 17:50
  • 百年林家古厝 崇德居低調而神秘

  • 潘懷宗》美國疾控中心公布5800例「脫逃感染」

  • 王鳳奎》單親爸爸照顧父母及子女的辛苦幸福

  • 52頻道 何吉森:未必都是華視

活動情報

看更多

島嶼拾光 Ⅲ 張義雄個展

  • 2019-06-11 18:42
  • 蔡依宸(佳育)鋼琴獨奏會 蔡依宸(佳育)鋼琴獨奏會

  • 伊蓮娜.歌勒妮高娃與聖彼得堡芭蕾舞團

  • 2019台北設計獎

  • 台北愛樂室內合唱團《生命之歌》 TPCC Concert "Ode to Life"

進修課程

看更多

影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69Dy8Tmyc

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測驗 各級別合格通過年輕化

共生多元藝術價值 2021康橋師生美展

「野一波!玉里」深度旅行,採集共煮讓遊客體驗在地生活

何嘉文、莊凌芸上世新 捨不得缺課

賈永婕做客康橋 名人講座分享體育與公益的力量

  • 關於愛傳媒
  • 隱私權保護
  • 服務條款
  • 個資保護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