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

土耳其強震 臺灣商會盧起箴伸援手捐物資

圖1/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第17屆名譽總會長盧起箴送愛心物資抵達土耳其。(圖由路易十四有限公司提供)  【愛傳媒實習記者吳長益報導】土耳其接壤敘利亞邊境於2月6日發生7.8級強烈地震,迄今為止一共超過5萬人罹難、150萬人無家可歸,地震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建築物、商店和車輛被摧毀,災民也在震後面臨缺乏食物、醫療用品等基本物資的困境。  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第17屆名譽總會長盧起箴,於2月24日透過土耳其大使館的協助,緊急空運6,168個冬季睡袋,迄今已經全部抵達災區,希望能幫助因本次地震而房屋毀損的受災民眾度過嚴寒的夜晚。  盧起箴也特別考慮到當地的氣候寒冷,入夜後氣溫可能降至零度左右,部分地區甚至還有積雪。因而在沒有室內保暖的條件下,力求為災民提供最實用、最有效的救援物資來捐贈。  盧起箴的行動獲得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讚揚,希望透過土耳其大使館的協助,讓本次的空運行動,提供給災區居民不僅僅是物資上的支援,更能夠給他們一份溫暖的關懷。同時也希望這份善意能夠感染更多人,讓這份關愛之心傳遞開去,為地震災區帶去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盧起箴基於人溺己溺的精神,常投身各項災難公益活動,從本島的八八風災及高雄八一氣爆,到國際的海地地震、紐西蘭基督城地震及日本311大地震等.盧起箴總是不辭辛勞的奔赴第一線關心災情。即使是日本311的震災核災,也依然堅持趕赴第一現場瞭解受災戶最實質的需求。  盧起箴除了捐贈實質的物資資源外,同時也十分重視災後重建的精神支持。2014年邀請國小弦樂團前往宮城縣仙台市及名取市災區公益演出,期盼臺日學生,透過音樂藝術的交流,表達臺灣對日本堅強生命力的感動與祝福。而日本友人感於這樣的情誼,又見澎湖空難與高雄八一氣爆發生,特別籌組一大型歌舞劇團到台北公演為臺灣祈福,為兩地之間建構深厚的情誼。 圖2/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第17屆名譽總會長盧起箴贈送睡袋,感謝土耳其大使館協助空運。(圖由路易十四有限公司提供)

美國華人超市舞獅慶開工大吉

圖/美國德州的華人超市春節討吉利,於1月28日週六上午舉行祥獅獻瑞,祈求生意興隆。(記者孟淑華攝)  【記者孟淑華/普萊諾訊】農曆春節不只對住在亞洲地區的華人是重要節日,對於住在美國的亞裔族群來說,也是重要佳節,儘管目前農曆春節,全美只有加州在2023年創下先例,成為全美第一個將農曆新年訂為法定假日的州。雖然德州的華人人口不及加州多,德州政府也未將農曆春節訂為法定假日,但有華人的地方,仍然年味十足。  加州由於華人人口有110萬,佔全美華裔人口的36.9%,根據去年9月州長紐森(Gavin Newsom)所簽署的「AB 2596」法案, 2023年正式生效,未來加州政府轄下的公務體系、公立學校,將可在農曆新年當天享有8小時的假期。  而德州雖然未將農曆春節訂為法定假日,在達拉斯(Dallas)以北的理查森(Richardson)及普萊諾(Plano)都是華人聚集的區域,附近的大華99超市,更是許多華人日常採買、購物的地方,周邊的美食商城,也以亞洲飲食居多,日式料理、韓式泡菜鍋、中式、廣式、臺式等的知名餐廳應有盡有。因此,商家每年都會找專人算一下大年開工的吉日良辰,好讓新的一年工作順利,老闆與員工都能發大財。  大華99超市在普萊諾的店當然也不能免俗地找來舞獅隊祥獅獻瑞,於1月28日上午10時舉行開工大吉儀式,吸引許多人潮圍觀及拍照。事實上,該家超市每天都營業,找來鑼鼓喧天的舞獅隊,主要是為祈求生意興隆,討個好兆頭。 路過的華人也特別有感家鄉過年的味道,真是年味滿滿。當地的陳姓留學生表示,很想念老家過年的情景,今天能在美國體驗,更想家了。而在異鄉打拼的張姓僑民則表示,雖然移民美國多年,仍然對家鄉口味情有獨鍾,就算找到一點年味,也能滿足一下思鄉情切了。

種“草”老人被拍成連續劇?

林占熺,是最近火爆大陸網路的一位老人。他是大陸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菌草工程技術中心首席科學家,更厲害的是熱播劇集《山海情》劇中農技專家「淩一農」的原型。和連續劇裡演出的一樣幾十年做研究,一輩子在田地、山上、沙漠中摸爬滾打。 79歲的林占熺到今天還堅持做科研、推廣技術,「三句話就回到菌草上去了」,依舊忘我地工作。所謂菌草技術,就是以草代木培育菌菇,這樣就能種出好吃、高品質的香菇,同時還少砍樹,保護了生態平衡。很多人因為他的技術開始種蘑菇、賣蘑菇,從生活困苦到衣食無憂,所以他的故事還在大陸被拍成了連續劇。 從開始做農業技術研究到今天,林占熺已經工作55年了。他發明的菌草技術解決了「菌林矛盾」這一世界難題,不僅幫助數以千萬計的農民脫貧,還在減少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如今,菌草技術已被推廣至全球106個國家,在13個國家建立示範基地,為發展中國家破解發展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還被聯合國列為和平發展基金項目重點項目向全球推廣。 資料來源:看臺海 ●更多文章請見看臺海,經授權刊載。 ●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第四屆波士頓臺灣影展 吸引上千人觀賞

圖1:第四屆波士頓臺灣影展(Taiwan Film Festival of Boston)於波士頓舉行。(攝影:Julie Tu)  【愛傳媒特約記者劉霖林∕波士頓訊】第四屆波士頓臺灣影展(Taiwan Film Festival of Boston)10月1日至2日於波士頓 AMC Boston Common圓滿落幕,此次影展帶來2部短片及6部臺灣電影,吸引近千位民眾到場參與。現場除了《魔法阿嬤》導演王小棣、《尋找神話之鳥》導演梁皆得以及《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導演李家驊專程自臺灣來到波士頓,駐波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Taipei Economic & Cultural Office in Boston)處長孫儉元、影展顧問林嘉賢醫師與波士頓亞裔影展(BAAFF)創辦總監 Susan Chinsen 等亦出席致詞。 圖2:駐波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Taipei Economic & Cultural Office in Boston)處長孫儉元特別到場致詞。(攝影:Coco Chan)  今年度的波士頓臺灣影展以「裂縫與光」(Crack & Light)為主題,裂縫象徵著人生中的缺憾,也就是有如此不完美的裂縫,溫暖的光才能照入。由波士頓遠見地產(Montivista Real Estate Investment)冠名贊助的《魔法阿嬤》、綠楓法律事務所(Green Maple Law Group)贊助的《我的兒子是死刑犯》、生態紀錄片《老鷹之手》、《乘著光影旅行》、《聽見歌再唱》等都在片單中。新北市政府也提供入選2021新北市紀錄片獎優選影片的《通道》、《苦伶的臉譜》等2部短片。  《魔法阿嬤》導演王小棣於座談會時表示,在拍攝時因預算緊湊,所有人員都需要出一份力,而戲中的那一條蛇正是一位五歲孩子幫忙配音的,「為了效果,我需要勒住他的脖子!」此話一出,讓全場觀眾都倒抽一口氣;他才趕緊接著說:「我平常是不會這樣對小孩子的!」幽默回憶拍攝現場的方式,逗得全場觀眾笑聲不斷。製作人張可欣也在座談中分享,她認為動畫可以跨越種族、年齡、性別,別具意義,而這樣的動畫片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迴響,尤其是親情、宗教等主題,透過動畫片能更有能量地傳遞出來。 圖3:哈佛大學教授黃樂仁(左一)、《魔法阿嬤》導演王小棣(左二)、《魔法阿嬤》製作人張可欣(右二)。(攝影: Coco Chan)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導演李家驊亦提及,電影在台放映時雖曾被觀眾質疑,但他認為若人民沒有權力自己處決殺人犯來伸張正義,政府也應無權處決任何人。他希望國家能建立一個健全的司法體制來教化犯人面對並承認錯誤,才是根本解決社會殺人罪的問題。《尋找神話之鳥》導演梁皆得則非常高興能與哈佛比較動物學、博物館學與鳥類博士 Scott Edwards一同交流。導演梁皆得表示,「今日鳥類,明日人類。幫助鳥,也就是幫助我們人類。」期望大家能更注重自然環境、海洋資源保護等議題。而受到影展邀請前來的阿靈頓國際影展組織(Arlingto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在活動後不僅對臺灣電影非常感興趣,更主動接洽由賴麗君執導的《老鷹之手》,希望將其引入國際影展放映。  目前就讀哈佛大學的蕭同學說,最令其印象深刻的電影為《我的兒子是死刑犯》,這是他第一次有機會認真思考死刑這個議題,並能以更多角度去分析,而非單方面吸收媒體所陳述的看法。哈佛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訪問學人簡永達則特別提到,在《魔法阿嬤》的座談中,有位當地觀眾不解,「為什麼選鬼當主題?」;導演王小棣回答,「因為我們的阿嬤相信。」講到心坎上的對話,讓其難以忘懷。他認為用一場影展向美國人介紹臺灣是一項相當有挑戰性的任務,而「波士頓臺灣影展完美完成了這項挑戰。」  特地從紐約州到波士頓參加影展的觀眾侯先生表示,「看到美國的觀眾和我一樣隨著銀幕光影而感動,讓我覺得這個影展不只撫慰了像我這樣身處異鄉的台灣人,更給了世界一扇認識臺灣的窗口。」他也提到,最喜歡影展的部分為臺灣導演與美國學者、觀眾的映後對談,「異文化的碰撞與交流讓這些電影的內涵超越地域,有了更深更廣的普世意義。」 圖4:邁入第四年的波士頓臺灣影展(Taiwan Film Festival of Boston),今年不僅有在美華人參與,更有波士頓當地民眾共襄盛舉。(攝影: Coco Chan)  此次波士頓臺灣影展,為疫情後首次邀請導演自臺灣親臨波士頓與觀眾互動,影展團隊與波士頓在地藝文組織合作,並力邀哈佛大學教授黃樂仁(Laura Huang)、Scott V. Edwards等擔任座談會主持人,致力將臺灣的電影及文化故事與國際脈絡緊密連結。在影展團隊的努力下,到場參與的觀眾更為多元,今年也增加不少波士頓當地民眾的新面孔到場,間接肯定了團隊志工的付出。 圖5:第四屆波士頓臺灣影展(Taiwan Film Festival of Boston)志工來自各界領域,共同合作推廣臺灣電影。(攝影:Blake Liu)

「老壇酸菜」危機 考驗統一中控誠信

【愛傳媒報導】大陸知名食品台企「統一企業中國控股」(以下簡稱統一中控),今年因大陸熱賣商品「老壇酸菜牛肉麵」,用了央視「3.15曝光晚會」爆料的「土坑酸菜」,遭逢一場嚴重危機,更挑戰其速食麵「二哥」的地位。究竟爆料後,統一是否暫停與廠家合作,真誠面對消費者,成為後續外界的關注焦點。  今年央視「3.15曝光晚會」爆出統一大陸速食麵最夯的「老壇酸菜牛肉麵」,酸菜用的是湖南錦瑞出廠的「土坑酸菜」,從曝光畫面看,工人光著腳Y踩在酸菜上,酸菜堆裡乍見煙頭、樹枝夾雜,現場衛生條件惡劣,確實令人作嘔,錦瑞為此遭到重罰百萬並被勒令停產。令人稱奇的是,統一中控似乎展示了一次失敗的公關示範。 圖/民眾爆料「老壇酸菜牛肉麵」包裝上,印有「RJR」字母。(圖片來源:中國健康周報)  據陸媒報導,統一中控連發4份聲明,但是聲明前後矛盾,先提到停止和錦瑞合作,隨後卻拿出錦瑞「承諾書」,指沒一棵酸菜來自「土坑酸菜」。為挽回消費者信心,統一邀媒體、民眾參觀自家工廠及錦瑞公司,殊不知錦瑞已停產,最後參觀了性質完全不同的酸菜文化館,被民眾暗諷是「酸爽」。這樣的危機公關,很難讓消費者接受。  統一中控自1990年代進軍大陸後,速食麵及飲料成為營收兩大賣點。2007年首推「老壇酸菜牛肉麵」大受歡迎,2012年就創造40億元(人民幣,下同)營業額,佔其速食麵項目總營收55%。但統一中控低估了大陸對食安的重視,也低估社會監督的力道,在連串失敗的危機公關操作後,還被民眾發現「老壇酸菜牛肉麵」,印有「RJR」字母。按大陸食品法規,第一個字母R代表「袋裝」,如「桶裝」就標示「U」,後兩字是廠家縮寫,上網可以查到,「錦瑞」的縮寫也是JR。網友直批,統一中控應該公開說明是不是繼續用錦瑞,後續食品安全怎麼控管,絕不能置消費者利益及安全於不顧,否則就是「死不悔改」了。  統一中控近期披露上半年年報顯示,速食麵營收53.69億元,雖較去年同期增長14%,但虧損1.58億元,比去年同期7048萬元擴大一倍以上,顯示消費者信心恐已動搖。「酸菜風波」不僅提醒大型台商食安的重要性,在大陸暫停部分台企商品輸陸、給企業壓力與日俱增之際,如何做好誠信,讓消費者「食得安心」,才是企業獲利根本保證。

美熱浪襲人 百貨公司納涼 人滿為患

圖/美國熱浪襲人,百貨公司有超強冷氣及卡通劇場,已成為親子周末最佳的避暑勝地之一。(記者孟淑華攝)  【記者孟淑華/達拉斯報導】美國氣象局表示,近兩週來,超過八千多萬人處於高溫及過熱的熱浪中,東北部許多地區的氣溫將破紀錄,而位於南部的德州也不惶多讓,每日午後的平均溫度,多在華氏100度左右,攝氏約37.8度的高溫。  美國中部和東部沿岸的波士頓、費城都處於高溫緊急狀態下,往常西北部涼爽的西雅圖,今年盛夏平均氣溫也破華氏90度,相當於攝氏32.2度。  科學家們指出,熱浪襲擊及氣溫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北極氣候暖化所致,噴射氣流遷移熱穹現象是主要原因,如若情勢無法改變,全球熱浪情形將成為常態,截至八月初為止,美國因熱浪而死亡的人數已近20人。  面對炎炎夏日,達拉斯有不少家庭的避暑方式,就是帶小朋友到百貨公司吹冷氣玩樂,因此各大百貨公司,人滿為患,停車場更是一位難求,業者也為小朋友準備卡通玩偶劇場表演及提供拍照打卡,吸引許多親子圍觀,像是最受小朋友喜愛的《粉紅豬小妹》–小豬佩奇等的家族成員,特別受大人小孩友歡迎,不失為周末避暑的休閒娛樂之一。

巨鱷遭輪胎繞頸  救援內幕揭露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地球上有許多地方面臨嚴重的環境污染,動物則成為首當其衝的受害者。野生動物生態學家佛瑞斯格拉特,經常到世界各地拯救異國野生動物,碀飛往印尼展開一項艱難的國際救援行動,拯救一隻頸部被機車輪胎卡住的鱷魚,動物星球頻道特別推出特輯《卡在輪胎裡的巨鱷》記錄此次拯救行動。 這次救援不在叢林裡,而是在車水馬龍的帕魯市,有人在帕魯河發現這隻可憐的鱷魚,隨著鱷魚體型越來越大,輪胎越來越緊,鱷魚頸部噎住,甚至呼吸困難。這隻輪胎鱷魚吸引大批民眾圍觀拍照,過去許多人嘗試拯救但都失敗。 佛瑞斯表示:「這隻輪胎困住的鱷魚,象徵人類丟棄垃圾對地球造成的傷害,我希望藉由捕捉這隻鱷魚傳達一個訊息,不能隨意丟棄垃圾到河流,因為這就是後果。」此次行動除了必須取得當地政府的許可,雪上加霜的是東南亞許多地方因新冠病毒蔓延正進入高度警戒,救援任務刻不容緩也困難重重。鎖定動物星球頻道《卡在輪胎裡的巨鱷》,6月17日星期五晚間8點播出,跟著佛瑞斯一起見證環境污染對生態造成的傷害。 佛瑞斯2020年前往救援,鎖定輪胎鱷魚出沒的三個區域勘查,在最多民眾聚集的第二區,河裡有印尼國家資源保育局設置的捕鱷陷阱,為了讓陷阱發揮作用,佛瑞斯冒著生命危險進入鱷魚充斥的河流,修補陷阱並放入誘餌,等待輪胎鱷魚上鉤,然而吵雜的人群讓鱷魚處在焦慮狀態,對人類非常警戒。與此同時,佛瑞斯向居民打聽得知這些鱷魚來自當地一個野生鱷魚園,但被經營者遺棄後鱷魚們開始餓肚子,於是當地人將鱷魚放入河流裡。輪胎鱷魚的遭遇也讓此處居民憐惜不已,紛紛出手相助,一旦發現牠的蹤跡就馬上通知佛瑞斯。 佛瑞斯也找到認識輪胎鱷魚的飼養員賈默,他在鱷魚園負責餵食輪胎鱷魚,賈默表示輪胎鱷魚名叫阿秋,呼喚牠名字就會出現。在佛瑞斯的請託下,賈默跟著他來到較少民眾的第三區河口,嘗試透過賈默的呼喚讓輪胎鱷魚現身。佛瑞斯也決定在第三區架設一個更大的鐵籠增加捕獲機會,所幸鐵籠在一天內就打造好,他們在居民協助下合力架設好陷阱,誘餌成功吸引輪胎鱷魚靠近,但牠仍有高度警戒心,遲遲沒有落入陷阱。就在佛瑞斯信心滿滿認為成功指日可待時,印尼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封城,但他不想就此放棄,他與印尼國家資源保育局安排了一場緊急會議,向當局提供工具與技術,為拯救輪胎鱷魚盡一份心力。 鱷魚棲息處廢棄物堆積如山、山羊把垃圾當食物 環境污染影響生態・拯救大自然刻不容緩 在執行任務過程中,佛瑞斯發現帕魯河並非良好的棲息環境,因為河裡與河畔到處堆積垃圾,加上2018年海嘯衝擊,造成嚴重破壞,放眼望去到處可見廢棄的輪胎、寶特瓶、塑膠袋等,佛瑞斯猜測鱷魚應該是在覓食過程中,頸部不小心卡在輪胎裡。垃圾流入河裡,除了危害動物,也會影響生態環境,他在死羊內臟裡,發現塑膠、繩索,這些垃圾被山羊當成食物吞下肚,而山羊也可能成為人類的食物,這個殘酷的狀況讓佛瑞斯非常難過,他希望透過此次的拯救任務,讓全世界的人明白,人類不能再繼續破壞大自然,也呼籲大家不要任意丟棄垃圾。

金馬獎新銳導演阮鳳儀《美國女孩》波士頓首映 激發共鳴

圖1/《美國女孩》於美國時間6月11日在波士頓首映,製片苗華川(前排左三)與導演阮鳳儀(前排左四)與大家映後一同合影。(劉家樑攝影/提供)  【特約記者劉霖林/波士頓報導】波士頓臺灣影展(Taiwan Film Festival of Boston)於美國時間6月11日與當地社團共同舉辦《美國女孩》(American Girl)放映會。此次放映會為《美國女孩》首次於波士頓地區展映,波士頓臺灣影展期望透過此片,傳遞臺美文化的差異與和解,導演阮鳳儀與製片苗華川也特別從臺灣來到波士頓參與映後座談,分享創作此片的心路歷程及電影拍攝的幕後過程。  《美國女孩》放映會由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OCAC)贊助,波士頓亞裔影展(BAAFF)、Taiwanese American Professionals (TAP)及愛默生學院組織ArtsEmerson協同合作,11日於波士頓Emerson Paramount Center 舉辦,吸引超過百位觀眾來到現場共襄盛舉。  《美國女孩》由臺灣導演阮鳳儀執導,講述女主角芳儀隨母親移民至美國又被迫返鄉的故事,阮鳳儀以個人故事為基底,用再日常不過的生活片段,突顯臺美兩地的文化差異在女孩心中造成的矛盾與衝突,細膩描寫家人間對彼此的情感及現實生活中的拉扯與摩擦。《美國女孩》於去年金馬獎一舉拿下「最佳新導演」、「最佳新演員」、「最佳攝影」與「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四大獎項,近期更榮獲第24屆臺北電影節12項提名。    圖2/《美國女孩》導演阮鳳儀(左二)、製片苗華川(右二)與主辦團隊Mathew Lee(左一)及Annie Yao(右一)。(劉家樑攝影/提供)  當天參與放映會的觀眾不僅有波士頓當地民眾,更有不少臺灣留美學生及長期在波士頓生活的華人。《美國女孩》片中的情節,對部分觀眾來說是認識新的文化差異,對從小在臺灣成長的人則是引起深度共鳴,讓現場觀眾是又哭又笑。在映後座談中,導演阮鳳儀提到自己之所以選擇「馬」為主角芳儀最喜歡的動物,是因為自己生於馬年;而製片苗華川則表示,拍攝馬的過程十分不易,讓劇組傷透腦筋。    圖3/現場民眾對電影中的劇情元素及配樂相當感興趣。(劉家樑攝影/提供)  此次放映會為波士頓臺灣影展首度與當地組織ArtsEmerson合作,波士頓臺灣影展希望以電影為媒介,使臺裔美籍文化於波士頓持續深耕,讓更多人看見來自臺灣的作品。  波士頓臺灣影展(Taiwan Film Festival of Boston,TFFB)為一非營利組織,自2019年起於美國波士頓地區長期推廣臺灣電影,期望透過電影與影視作品,強化波士頓地區與臺灣社群文化的連結。四年來波士頓臺灣影展參與波士頓地區各式活動,成功舉辦三屆影展並邀請臺灣導演與製作團隊至波士頓參與座談,2022年波士頓臺灣影展將於10月份於波士頓中心舉行第四屆波士頓臺灣影展「裂縫與光」(crack light)。

老壇酸菜供應商湖南錦瑞遭重罰 食安問題再引關心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因央視315晚會節目揭弊而引發轟動的「老罈酸菜事件」,近日又有新發展。根據媒體報導,統一企業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的最大供應商湖南錦瑞食品有限公司,在4月8日被湖南省華容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00萬元人民幣;負責的廠長也遭到同樣金額的罰款。按照目前匯率,這兩筆罰款各大概相當於440萬元新台幣,兩筆加起來880萬元。  從對岸的企業資訊查詢平台「天眼查」可以查到,錦瑞食品因公司未按規定實施生產控制要求和履行原材料進貨查驗義務和履行原材料進貨及查驗義務,在4月8日被湖南省華容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依違反《食品安全實施條例》罰款100萬元人民幣、生產廠長處罰款100萬元人民幣,且公司需全面停產、整改,還必須經過有關單位驗收合格之後,才可以重新開展生產作業。  這項處罰認為錦瑞食品為降低生產成本,不顧食安責任,購進存在食品安全風險的土坑酸菜用於生產;廠長明知土坑裡有樹枝、田螺、羽毛、煙頭等,無法全部清潔乾淨,也清楚土坑酸菜的防腐劑超標、不檢測細菌、衛生環境不達標等問題,卻視而不見。  即便土坑酸菜無法提供產品品質合格證明,廠方仍配合將未經檢驗的土坑酸菜投入生產,持續時間長達兩年以上,違法收購土坑酸菜原料的金額為1112.81萬人民幣,不法獲利的金額龐大。  從前述的「天眼查」平台也可以查到,錦瑞食品成立於2017年5月,註冊資本500萬人民幣,過去一段時間錦瑞食品涉及多條加工合同法律糾紛、民間借貸糾紛等,兩次因食品藥品安全行政管理案由被起訴。  統一企業(中國)2021年的年營收為252.31億元人民幣,速食麵營收為90.07億元人民幣,與同期相比減少約0.48億元人民幣。由此可知,速食麵占營收高達35.7%。如今受到了「315老罈酸菜事件」的衝擊,會不會對未來營收有影響,還有待後續觀察。 (訊息來源:天眼查)

馬滌凡》在風雪中想起波士頓的傳奇人物生涯

【愛傳媒馬滌凡旅美隨筆】2022年的一月底,虎年除夕,波士頓迎來了今冬的第一場大雪,這是近幾年最大的一場。 望著窗外熟悉的景色,滿天飛舞的棉絮,不禁令我想起了Blizzard of 1978(風暴1978年)。 那場風雪,從2月5號的半夜開始,一直延續到7號的早上,這麼大的世紀風暴,整個新英格蘭居民卻在星期五5號的早上,才收到緊急通知! 短短幾小時的警告,讓所有的人措手不及,結果帶來了真正的災難! 6號白天,當風暴真正來臨的時候,滿天飛舞的大雪,夾雜著狂風呼呼叫的聲音。剛來美國沒有幾年的我,被這從未見過的世界末日景象,真的是嚇昏了頭。 44年前的那場世紀暴風雪,每小時夾帶著超過60公哩的風速,狂掃了32小時,造成了100人意外喪生,以及高達4500人的輕重傷! 一夜之間,白雪覆蓋了美麗的波士頓,成了真正的銀色世界! 回憶,像跑馬燈似的,我的思緒完全無法停頓下來⋯⋯ 暴風雪過後的第二天早晨,在一團團白雪覆蓋、狀似饅頭的車堆中,我找出了自己的車子。 老爺車爬行在凹凸不平,蓋滿雪的路面。倒落在路旁的電線桿、凌亂電線,散落的到處都是,荒涼的街景,讓人看了不寒而慄。 終於開到了海邊,我呆呆的矗立在寒風之中。面對著餐廳,望著眼前淒涼的景象,真的是傻了。 變了形的招牌,正廳旁邊的花園餐廳,東倒西歪的桌椅,花園帳篷的帆布頂,早己不知去向。破碎的瓦片,承載著散落到處的盆栽,泊停在岸邊的那一艘長達數十尺、裝潢華麗的遊艇,也在一夜之間,被暴風雪給無情的肢解掉了(那是老闆安東尼先生的最愛,船上光是收集的世界高級名酒就價值幾百萬,而且有些收藏目前都無法再買到了。) 眼前看到的,只有暴風雪之後殘留下來,在岸邊隨波漂浮的玻璃碎片,以及變了色的海水。 凜冽的寒風,吹醒了正在哆嗦中的我,吃力地拉開了餐廳無比沉重的大木門,小心翼翼地走進了兩天前還是人頭鑽動、熱鬧無比的大廳,此時此刻卻充滿了暴風雨過後的寧靜,偌大的餐廳,空無一人,令人窒息的安靜,安靜的可怕。 遠遠望去,安東尼先生一個人坐在他的老位子上,雙手抱著頭,沉思中帶著深深的悲傷。我走過去,輕輕的喊了他一聲: Mr Athanas, 安東尼先生抬起頭來,用絕望的眼神,面無表情的瞄了我一眼。 平時飛揚的神彩,此時此刻消失得無影無蹤。從他悲傷沈重的眼神裡,我似乎看到了他發自靈魂深處的哀鳴。 「這是我這一生中,最難過的一天。」 他用低得幾乎聽不到的聲音不斷地,重複低喃著。 那年,他68歲。 在pier 4打工的那段日子,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到美國的社會,也更是我生平第一次參加美式的聖誕晚會。 那是給餐廳的員工聖誕晚會,面對著幾百個員工的那晚,我第一次聽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一個4歲的阿爾巴尼亞小男孩,隨著家人逃難到美國,定居在麻州的New Bedford。由於家裡太窮,讀到小學四年級就輟學了,跟著他的堂兄到了紐約,在水果攤上賣草莓,在義大利市場撿蕃茄。他也靠賣報紙和擦鞋,來支付平時的開支。 13歲,他到餐館打雜,在廚師們抵達之前,預先為他們點燃爐火和柴火。 經年累月,看著廚師門的烹飪技巧,他抄下了食譜,很快地學會了烹調。 18歲,與人合夥開了第一家小吃店。 10年以後,他以$1800買下了一個50人座位的餐館,每天他會穿著整齊的制服,在小小的餐廳內跟客人接訂單,當服務生。 然後他會對著廚房,大聲呼叫客人點的菜。 一轉身,自己再溜進廚房裡,下鍋烹煮。 然後,再換上服務生的制服,把熱騰騰的菜端到客人的桌上,一人扮演著帶位、服務員、大師傅的角色,這就是他事業的開端⋯ 講故事的人,正是大名鼎鼎、叱吒風雲、餐飲界的大哥大,數屆全美國餐飲協會的主席,更在1978年,榮獲全美國最傑出和最成功的餐館老闆獎。 Anthonys pier 4的老闆,安東尼先生。 沒到過pier 4?那你波士頓是白去了! 那时候,這是一句上流社會都認同的話。 因為餐館的高知名度,每天都是大排長龍,所以我也拉了好幾個同班的同學一起去打工。 我們這群身份沒搞定,又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華裔留學生,大家在一起,倒也混了一段很有趣的日子。 員工聖誕晚會中,優美的音樂不斷在耳邊響起。舞池內,儷影雙雙。可那時、那刻的我,滿腦子裏裝的卻全是這位老先生如何奮鬥的故事。 沉浸在眼前的這個成功的美國夢裏,我不禁開始懷疑:書本上所學的,在殘酷的現實生活中,能否仍舊行得通呢?我也在想,在這個國家,任何人,我是說任何人,是否都一定有平等的機會?只要你肯努力? 安東尼先生曾說過:「我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但是生活就是一種教育,我至今還在學習。」 時光一飛而逝,那年,老先生信誓旦旦的說,船沒有了,但他還有這些餐廳。 這是他的最愛,他永遠不會放棄海邊這35畝寸土寸金的土地,這將為他的子子孫孫帶來無窮的財富和名望,誰知人算不如天算。一場官司,他失掉了所有土地,只剩下了這個餐廳和狹窄的停車場。 這一件官司,當年全美成為最大的賠償案件。 老先生以94歲的高齡,在2005年的5月駕鶴西去。 2013的7月31日,在經營50年後的那天,Anthonys pier 4正式走進歷史。 新的大樓拔地而起,亮麗的大理石,早已代替了老舊的石磚。 電動的旋轉門,更是替換了又沉又重的老木門,新的豪華住宅大樓,使得餐廳視野看得更遠、更美。 但是對我來說,舊時的老P,才是我所認識的、心目中熟悉的Anthonys Pier 4。 她陪伴著當時仍在現實生活中掙扎的我,度過了無數個西沉中的夕陽,更度過了數不清的月換星移。 從擁擠的人潮,到落幕之後的平靜,每天數不盡的次數,遙望著隔海的羅根機場。每天,每個班機的起飛和降落,都帶給我不同的希望和夢想。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當年我那純摯的心靈,留下了深刻、永遠不可磨滅的印象。 這個曾經陪伴、收容我的餐廳,讓我見證了波士頓的成長。 老先生親身的故事,教誨、更開啟了一個懵懂的年輕女孩的美國夢。 安東尼先生曾經說過:「決心和耐力是他成功的關鍵。」 而我則深深地認為:「成功,是留給永不放棄的人。」 面對著這股揮不去的情感,只盼望能夠在夕陽的餘暉之中,與我親愛的朋友們,共留一份燦爛的回憶! ●作者曾任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第40屆總會長 照片:林綏文提供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