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科技

資安院、大同醫護上下交相賊 數發部次長淡然微笑

面對立委質詢,賴政府官員除了反質詢,還喜歡「微笑以對」。黃國昌20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繼續質詢大同醫護涉及的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資安院)違法標案,作為資安部主管部門的數發部次長侯宜秀竟然當場微笑以對;而當黃國昌質問她,廠商有可能在1月6日前完成改正時,侯宜秀回答,她個人真的不知道可不可以改正,數發部應該也不知道。 民眾黨立委黃國昌10月30日揭露大同醫護違法履約數位發展部轄下機關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資安院)標案的違法弊案,除了以舊品及違約的陸製產品企圖蒙混過關,都一一被證實外,更離譜的是,資安院在去年12月31日同一天發出兩份矛盾公文:一份要求廠商在1月6日前改正,另一份卻向數發部申請經費保留,理由是缺貨要等到3月31日 。黃國昌痛批這是「上下交相賊」的包庇行為,且至今未對廠商進行解約或停權,要求數發部提出書面解釋。 黃國昌20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質詢上述案件,表示資安院全額補助的醫療攻防演練標案,是數發部從台灣資安卓越深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內編6.5億經費來的,這件事不是資安院自己處理就可以了。 黃國昌指出,他持續追蹤大同醫護違法履約資安院標案的違法弊案,除了先前揭露的諸多違法,包括以舊品及違約的大陸製產品企圖蒙混過關,都一一被證實;令人憤怒的是,大同醫護的董事長,新潮流大老洪奇昌竟然還說他是不實指控,臉皮之厚讓人不敢恭維。而資安院院長林盈達承認大同醫護交的是「舊品」,承認驗收不實,並稱驗收同仁沒有注意到。 黃國昌發現更離譜的是,從資安院回覆他的資料可以發現,2024年12月31日資安院發函要求大同醫護要在2025年1月6日前完成改正(舊品卻拿假的新品證明書)。 黃國昌質詢數發部次長侯宜秀,「廠商有可能在1月6日前完成改正?」侯宜秀表示,她個人真的不知道可不可以改正;數發部應該也不知道。 「數發部同仁從頭到尾都知道!」黃國昌強調,數發部同仁從頭到尾都知道不可能在1月6日前完成改正,這時侯,宜秀露出困惑表情;黃國昌又說,他會這麼斬釘鐵齒的說是因為,資安院發函要求大同醫護要在2025年1月6日前完成改正的同一天,資安院也發函給數發部辦理經費保留750元(應交付醫療儀器之一的智慧輸液幫浦設備,因原廠缺貨,預計今年3月31日完成驗收)。 黃國昌重申,代表數發部同仁、資安院早就知道1月6日前不可能改正完成。黃國昌痛批,膽大妄為替大同醫護護航到這種程度,從頭到尾上下交相賊,「資安院還在裝忙!設假期限!」數發部長林宜敬上次承諾,法律上該怎麼辦就怎麼辦,結果數發部回函內容沒有懲處、不依法解約、不依法停權、不移送法辦。 至於為何不懲處?黃國昌指出,因為都喬好了,廠商大同醫護在外放話,「我們這樣子搞,資安院的人從頭到尾都知道啊」,黃國昌怒批,數發部到底怎麼了?面對違法情事只差沒有跪下去,針對資安院明明知道無法如期完成改善,還做假動作,配合大同醫護演戲,他要求數發部應徹查,給全民一個交代。 侯宜秀則答覆,內部已經在進行調查,也在進行簽辦程序當中,預計12月初結果出來,並書面回覆委員。 網友表示,「數發部可以廢了」、「太可悲了這政府」、「數發部應撤掉」、「官員可以說謊無罪沒法可罰,所以每個官員都皮的很,不辦不做C皮笑臉,你拿我沒辦法」、「這些違法濫權的官員跟綠友友,應該用鞭刑好好伺候一下」、「黃國昌一人力抗貪贓枉法民進黨,難怪被黨檢黴往死裡打,如果人民不站出來團結對抗,以後誰為人民發聲為百姓謀福祉」、「其他公務員都不敢這樣搞 為什麼他們敢這樣,原來是因為大家都已經串通好了啊」、「這次長突然不只一抹淡然地偷笑,被抓包數發部已知情矇蔽,這就是國家隊話劇演出的荒唐鬧劇」、「對於弊案根本是護航到底,民進黨的官就是拖,被質詢時惜字如金,不是不回應就是裝死」。

郭台銘母喪後首度現身鴻海科技日 劉揚偉:最強力的支持

鴻海科技日(HHTD25)今(21日)在台北登場,最大焦點莫過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以貴賓身分驚喜出席。這是郭台銘於母親初永貞辭世後首度公開露面,全場掌聲隨之響起。他雖未發表談話,但在台上向來賓鞠躬致意,象徵性十足。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開場特別向郭台銘致謝,強調郭的現身對集團具有重大意義。「他的出席,展現了對鴻海最強力的支持與背書。我真的非常感謝,也想向他獻上最深的敬意。」劉揚偉說,沒有郭台銘的創業與五十多年來的打底,就沒有今天的鴻海。 劉揚偉在演講中回顧鴻海過去三十年打造的超過千項終端產品,從智慧型手機、消費性電子、伺服器、網通設備到電動車皆有布局。「外界常把鴻海看成系統組裝公司,但那是不完整的認知。」他強調,鴻海真正的核心優勢在於技術、製造能力與製程工程三大基礎的垂直整合能力。 他透露,目前全球智慧手機中約六成關鍵元件由鴻海集團自製,每天能完成100萬支手機交付;集團內更擁有超過1500條精密SMT生產線,是支撐大規模製造的關鍵能量。 在 AI 伺服器領域,從上游 GPU 模組、電路基板,到下游液冷散熱系統,鴻海提供約四到五成的關鍵零組件;在電動車上,鴻海已具備電池、電控、電機等三電系統自主能力,並看好 CDMS(委託設計製造服務)成為下一波市場突破點。 今年鴻海科技日以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三大平台為主軸,展示 AI 工廠、機器人、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型 FoxBrain、半導體、航太、量子科技等最新進展。 多家國際科技巨頭,包括輝達(NVIDIA)、IBM、ABB、日本三菱FUSO、Google Cloud、西門子、思科、高通、恩智浦、德州儀器等皆派代表與會,分享最新合作及應用發展。 雖然全程沉默未發言,但郭台銘的出席,被外界視為在母喪後重回公開視野、並向外界傳遞對鴻海未來方向的支持訊號。對劉揚偉來說,更是象徵創辦人與現任經營層之間的穩固承接。

台積電經理自爆「5年27次降載」 黃士修抓到「緊急用電」打臉中央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於19日舉辦「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暨劉書勝紀念獎頒獎典禮」,台積電廠務部經理蔡秉璋在頒獎典禮上分享,他在5年內成功完成27次降載調度,保障電力穩定。這番話讓「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今(21)日指出,台積電等於直接把秘密講出來,打臉政府。 黃士修今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積電廠務部經理蔡秉璋在頒獎典禮上爆了一個大卦,他說:「過去5年,成功27次利用場內緊急備用發電機,瞬間調整負載,降低電網壓力,保障電力穩定。」 黃士修回顧,2021年5月他爆料經濟部叫台積電少用電,經濟駁斥稱「是叫台積電自己發電」,強調合作模式是鼓勵台積電在尖峰短時間內使用發電設備供電,不影響產能也可減少從電網內購入的電力;而後,他再爆台積電測試柴油發電機,台積電反駁,說柴油發電機是本來就有的備用發電設備,可在巔峰短時間用自用發電設備發電。 黃士修續指,反觀聯電則老實地把政府指令供出來,表示經濟部希望企業配合在尖峰時段用自用發電設備,聯電表示配合政府要求,廠區供電沒有問題。他批評,當時有民進黨網軍用假名投書,要擁核的自己別代表半導體廠商發言,但現在台積電直接把秘密講出來。他也酸,時任經濟部長王美花,歷經513、517兩次全國大停電,全身而退,經濟部長任滿後,又去台新金控爽當獨董了。 有網友也提及,今年6月台電配電服務技術員楊家法以《台電基層員工的告白─降壓供電也是被逼的!》為標題投書媒體,指出配電線路末端負載太重又降壓運轉會出現電壓不足,並推算「如果有一末端用戶尖峰時電壓只有105伏特,結果你再降3%,只剩下102伏特」。當時台電澄清,投書的推論並不正確。該名網友說:「楊家法爆台電降載供電:不實謠言、抹黑;蔡秉璋洋洋得意的講降載供電:英雄、功臣」。 其他網友則留言表示,「懂了,所謂的韌性電網指的就是企業人人自備發電機,這樣即使飛彈把變電所轟了也不怕」、「廟堂之上,朽木為官」、「當輝達正式運轉時,情況會如何?」、「不意外,台灣政府永遠只會坑在家人」、「難怪台積電努力往外找出路了」、「意思就是 你缺錢就去賺錢 不要期待政府補貼....用的越多 你自已要更努力」、「當時就已經電力吃緊,那未來高雄的台積電晶圓廠全面正式商轉,狀況應該會更慘」。

羅唯仁被疑帶台積電機密回鍋Intel 高檢署已主動分案偵辦

台積電前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於今年7月退休,但近期傳出他離職前疑似將公司先進製程技術資料帶走,隨後於10月底轉任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擔任高階職務,引發洩密嫌疑。相關爭議已引起台灣政府高度關注,高檢署已主動分案偵辦。 據悉,羅唯仁遭質疑在離職前要求團隊成員進行技術簡報,並帶走多達20餘箱與2奈米、A16、A14等先進製程相關的影印及手寫資料。由於英特爾正積極推動晶圓代工業務,外界高度關注羅唯仁的職務異動是否涉及敏感技術轉移。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台積電內部調查仍在進行,司法機關已著手偵辦,實際上台積電的研發團隊龐大且分工嚴密,單一員工不至於動搖整體技術發展。針對竊密疑慮,吳誠文表示,台積電內部調查仍在進行,司法機關已著手偵辦,若證實涉及違法,羅唯仁需負刑事責任,但若僅是個人筆記、且未造成實質損害,則不構成犯罪。 吳誠文進一步指出,外界對技術外流的想像過度簡化,實際上台積電的研發團隊龐大且分工嚴密,核心技術涉及高度系統性整合,並非單一員工即可複製,單一員工不至於動搖整體技術發展。 業界分析:台積電經驗難直接套用英特爾製程 產業雜誌《Tom’s Hardware》分析認為,羅唯仁加入英特爾提升其製造技術的可能性不大。報導指出,英特爾的18A製程與台積電的2奈米、A16技術方向差異巨大,台積電A16導入超級電軌(SPR)晶背供電,而英特爾採用的是PowerVia技術。此外,英特爾14A規劃採用高數值孔徑EUV,而台積電A14則使用低數值孔徑EUV搭配多重曝光。 因此,羅唯仁在台積電累積的經驗難以直接套用在英特爾的製程上。不過,文章指出,他熟悉的資訊對英特爾的競爭力分析具有價值,他也可能為英特爾帶來台積電的研發文化與管理經驗。 高檢署主動分案 國發會稱早已調離機密單位 儘管台積電仍在蒐證中,但業界認為,由於羅唯仁身為資深副總時享有禮遇,公司當時並未對其攜帶的資料進行檢查,加上他可能已銷毀資料、未簽競業禁止合約,且為美國籍並人在美國,台積電舉證竊密難度提高。 對此,經濟部部長龔明鑫指出,《營業秘密法》屬告訴乃論,但若涉及國家關鍵核心技術,則會拉高至《國家安全法》位階提起公訴,為公訴罪。他證實,高檢署已對羅唯仁案主動分案調查;業界認為,檢調能否將竊密資料定性為符合《國安法》的「國家關鍵核心技術」,將是偵辦的關鍵。 此外,國發會副主委葉俊顯日前在立法院回應時首度透露,據他了解,台積電對高階人員有固定管理流程,羅唯仁在1年多前便已被調至不涉及機密的單位。他對台積電的技術發展仍有信心,認為單一員工的影響應不大。

傳羅唯仁帶槍回鍋英特爾 童子賢:不影響台積競爭力

台積電前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退休前疑似帶走2奈米先進製程等資料回鍋英特爾,引起業界譁然,代工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19)日表示,台積電組織已經具有相當的韌性,不會因為一個人跳槽,就造成關鍵性影響,此個案不會影響台積電競爭力。 童子賢今下午出席玉山安永科技論壇,以「供應鏈韌性與技術驅動的未來關鍵」為主題,探討人工智慧(AI)應用、供應鏈風險管理與跨國投資策略。他於會前接受媒體採訪指出,看媒體報導才得知此事,並不清楚羅唯仁個案,但台灣半導體是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不會因為一、兩個個案而受到嚴重影響。 童子賢舉例,大陸現在的半導體供應鏈基本上都是台灣人才,是包含工程師和當年在台積電任職過的幹部過去創立,雖然為大陸在成熟製程相當大的產能,但台積電也並未因此喪失在全球先進製程的龍頭地位。 童子賢認為,每一家公司都有其不同的配方與參數,如果製程和整個流程跟台積電不一樣,即使參考台積電的參數也未必有辦法直接使用。台積公司擅長一次應付可能5個大客戶、30個中型客戶、100個小客戶,在製程上有辦法對於幾十個不同客戶做微調,且良率都相當高。即使帶走台積電一些設計參數,頂多只能參考,別家業者連生產線或生產設備的安排都不一樣,不太可能直接複製。 對於羅唯仁疑似帶槍回鍋老東家一案,台積電正在蒐證中,準備對他有所動作。經濟部長龔明鑫今天表示,待案件明朗,將和工研院討論暫停或撤銷其工研院院士身分。 至於台積電相關調查進度,龔明鑫說,「什麼樣的秘密洩漏出去,這個也是屬於秘密」,要尊重台積電。 龔明鑫今天出席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就「中油三接案第二期遭檢舉浮報工程款項爭議」進行報告,並備質詢。國民黨立委王鴻薇質詢指出,目前台積電尚未要告發,但高檢署已按照違反營業秘密法、國安法主動分案,畢竟2奈米以下技術可能被洩漏茲事體大。

中道高峰會聚焦AI、文化轉型 各界領袖籲「中道精神」引領文明

「2025 第四屆中道高峰會」近日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盛大登場,以「人工智慧-文化轉型」為主題,匯聚政、產、學界重量級人士與海內外企業領袖,展開一場橫跨科技、文化與文明未來的深度對話。面對AI帶來的倫理挑戰與社會變革,與會者一致強調,在科技加速奔馳的年代,中道精神不僅必要,更是重新校準文明方向的關鍵力量。 今年高峰會邀請前副總統蕭萬長、國民黨主席鄭麗文、立法院長韓國瑜、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等政界重要人士出席,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更有逾六十位企業家跨海前來,與數百名現場觀眾共同參與盛會。 大會由中華中道領導文化總會創辦人陳樹理事長開場。他指出,全球正同時承受地緣衝突、氣候危機、世代焦慮與科技躍進的衝擊,AI 的力量既可推動文明,也可能撕裂社會,「AI 時代愈快,中道精神愈重要」。 蕭萬長隨後以國際高度分析當前局勢。他提及戰爭、詐騙、極端主義與環境惡化正使世界更加失衡,而若AI缺乏倫理框架,將可能加速這種失衡。他呼籲以中華文化的人本與悲憫精神重新引導科技,「使AI成為造福人類的力量」。 鄭麗文則從治理角度談到深偽技術與假訊息對民主帶來的衝擊,強調兩岸和平及全民 AI 識讀能力的重要性,盼台灣能「從對立回到中道」的政治文化。 來自新加坡的兩位社團會長洪启強、洪振群也分享以「中道」為核心的跨國交流經驗,認為面對科技翻轉世界的速度,文化溫度與人心柔軟更顯得不可或缺。 王金平則在專題演講中指出,AI 正深刻改變世界,科技能力越強,人心越需要中道智慧引導。他以多年的公共治理經驗分享,「真正的領導不是對立,而是在差異中尋求最大共善。」他提醒,AI 帶來效率,但深偽與假訊息也可能摧毀民主信任,因此文化、制度與倫理必須成為科技的平衡器,期盼台灣以「和而不同」的文化氣度,在全球變局間走出穩健道路。 「高峰對話」由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主持,聚焦「危機與轉機:AI 發展與東西文化大融合」。並由施振榮、李鴻源、簡又新與張瑞雄展開深度交流,從 AI 工具性到文化性、從 ESG 趨勢到氣候政策,一系列碰撞讓現場掌聲不斷。 午間,韓國瑜特別到場,肯定中道高峰會的重要性,並以風趣語言談到 AI、文化與中華文明的聯繫,氣氛再次推向高潮。 下午兩場焦點論壇更將討論推向多元深度,第一場論壇由考試院副院長許舒翔主持,從假訊息案例談到 AI 誤判,提醒科技不能脫離人本價值,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穩懋半導體董事長陳進財、藍濤亞洲有限公司總裁黃齊元、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湯紹成等多位產官學界領袖從地方創生、全球供應鏈、地緣政治與氣候永續提出觀點,皆認為AI能否成為文明助力,取決於人類是否守得住文化與倫理的底線。 第二場論壇則聚焦AI對世代心理、教育模式與跨文化互動的衝擊,由ESG世界公民數位治理基金會董事長陳春山主持。佛光大學校長涵㨗、叡揚資訊董事長張培鏞、AiWorks執行長黃琇琳、中華生命電磁科學學會理事長夏允中等人指出,AI 正全面改寫人類行為模式,但科技的終點仍然是文化與價值。與談者一致認為,未來社會需要更強的思辨力、同理心與判斷力。 閉幕時,陳樹再次強調,中道高峰會自第一屆迄今,始終以「不極端、不對立」為核心精神,而在今年全球動盪與 AI 浪潮交疊之際,中道理念更具時代意義。他說:「AI 能改變世界,但人心決定科技方向;世界越亂,中道越重要。」並期盼透過國際交流、教育推動、科技治理與文化創新,讓中道智慧成為新時代文明的共同指南。

台積電老臣羅唯仁轉任英特爾 2奈米等資料疑洩密 檢調分案偵辦

台積電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今年7月底退休、10月轉任英特爾,業界傳出他在離職前疑似帶走大量影印資料,涉及2奈米、A16、A14等先進製程相關資料,引發是否涉及洩密的疑慮。台灣高檢署智慧財產及科技法庭分署已分案偵辦,釐清相關資料性質與取得方式。 羅唯仁在台積電任職超過21年,長期參與先進製程布局。業界指出,他在退休前要求彙整先進製程簡報文件,台積電正進行內部了解,確認文件內容是否屬於機密,以及是否有複製或攜出的情況。目前這些細節尚未獲公司證實。 至今(19)日,羅唯仁與台積電都對此沒有回應。台積電僅表示,不評論個別人事案;外界關注羅唯仁可能未簽訂限制離職後18個月不得赴競爭同業的條款,但此仍需台積電說明 英特爾方面未發布羅的任用訊息。據公司內部人士說,公司高階主管入職時均須簽署不得攜帶前公司機密的規範,「帶槍投靠」並非英特爾文化。對於外傳的資料內容,研判比較可能是羅唯仁多年來的工作筆記,而非台積電原始機密檔案。 2奈米與A16、A14等先進製程是全球半導體技術競爭的重要階段。台積電近年持續推動2奈米以下製程,相關文件通常列為高度敏感資訊,涉及公司研發脈絡。由於英特爾與台積電存在競合關係,外界仍密切關注是否牽涉營業秘密的流動風險。 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說,相信羅唯仁身為台積電老臣,是德高望重的產業前輩,不會做出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一切仍等待高檢署的調查。 羅唯仁曾於2011年與兩位擔任資深副總經理魏哲家與劉德音,推動成立獨立研發單位「先進製程研發中心」(RDPC),打造負責技術開發的專責團隊,跳脫晶圓製造廠在研發與生產常相互牽制的狀態。當時,光是機器設備的採購成本就累計達數十億美元,若加上人力、材料與設備投資,規模相當可觀。

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公布!京滬掛帥大陸包辦前六強 美城市普遍下滑

國際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16日發布《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最新年度增刊,聚焦全球主要城市與都市圈在2024年自然科學期刊上的科研產出。根據最新榜單,北京、上海穩居前兩名席位,不僅如此,大陸科研版圖再度擴張,全球科研城市前十名中,大陸城市首次占據六席,從去年的五席再度推進,成為全球科研競逐中的最大贏家。 綜合陸媒報導,北京自2016年起持續穩居榜首,今年再度位列全球第一;上海同樣穩居第二位。其後城市依序為紐約都市圈、波士頓都市圈、南京、廣州、舊金山灣區、武漢、巴爾的摩,華盛頓與杭州。值得注意的是,廣州今年由第八名升至第六名,首次超越舊金山灣區;而杭州則從去年的第十三名躍升至第十,顯示大陸科研城市的整體梯隊正在持續壯大。 依據自然指數的關鍵指標「占有率(share)」調整後的數據,北京在2023至2024年間的科研產出增幅超過9%,上海更接近20%。相較之下,同期全球十強中的所有美國城市占有率均不同程度下滑,呈現明顯的消長對比。作為由自然科研編制、追蹤全球科研機構在145本期刊發表論文貢獻情況的權威性指標,自然指數再次反映出大陸科研體系持續增強的趨勢。 今年增刊也對五大主要的學科領域進行分析。其中大陸城市在化學、物理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三大領域全面主導,特別是在化學領域,大陸城市首次包辦全球前十,創下自然指數發布以來未見的紀錄;在物理與地球環境科學榜單上,大陸城市同樣各占六席,北京均位居首位,顯示大陸在基礎科研與硬科技領域的綜合優勢已相當突出。 在生物科學領域,西方城市仍保持領先地位,紐約與波士頓都市圈位列前兩名,北京則位居第三。至於2022年新納入自然指數統計的健康科學領域,美國城市占據前十的一半席位,北京排名第六,上海與廣州同樣進入十強,廣州的增長幅度格外顯著。 整體而言,大陸城市科研能量正呈現由傳統理工領域向生命醫學等新興領域全面推進的態勢。隨著京滬科研優勢持續強化、廣州與杭州快速崛起,大陸科研版圖正在全球範圍內加速擴張,「京滬雙核+多城群起」的科研格局日益成形。

宇樹科技IPO輔導完成 衝刺大陸A股上市進入關鍵倒數

大陸人形與四足機器人代表企業「宇樹科技」(Unitree Robotics)邁向資本市場再跨一步。根據大陸證監會於11月15日公布的資料,宇樹科技已正式完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輔導,意味着公司進入上市倒數的關鍵階段。 東方財富網指出,中信證券已向證監會提交《上市輔導工作完成報告》,確認宇樹在公司治理、財務內控與高管法遵培訓等方面均達到A股上市要求。宇樹科技自2025年7月7日展開上市輔導,至11月10日完成,整體耗時132天。 宇樹科技已多次對外表示,預計2025年10月至12月間正式提交IPO申請文件,市場普遍預期其登錄上海科創板。完成輔導後,下一步將是披露招股書及接受交易所問詢。 今年10月,宇樹科技將公司名稱由「杭州宇樹科技」改為「宇樹科技」,外界解讀為「去地域化」以強化全球化品牌形象。同時,創辦人王興興由「董事」升任「董事長」,強化上市前的治理架構。 王興興直接持股23.82%,透過有限合夥合計控股34.76%,C輪估值達120億元人民幣。 根據宇樹公司提供的2024年數據,三大產品銷售占比為:四足機器人:65%(八成用於科研、教育與消費;兩成用於巡檢消防),人形機器人:30%(全部用於科研、教育、消費場景),零部件:5% 營收方面,創辦人王興興曾表示2024年營收突破10億元人民幣;但部分報導引用業界消息稱約為4億元,最終數字將以招股書為準。 2024年公司淨利率約18%,並稱已連續五年保持盈利能力,對於初期研發驅動的機器人企業而言屬罕見。 宇樹科技強調,其四足核心零部件大幅自研,使成本僅為進口品的三分之一,全球市占率超60%。人形機器人方面,R1定價為3.99萬元人民幣,被視為消費級突破價格帶。11月13日公司推出輪式人形機器人G1-D,並在10月底發布帶仿生人臉的 H2 全尺寸人形機器人。 據財聯社報導,王興興坦言,目前業界「機器人大模型水平不足」,限制人形機器人的實際落地能力。工業端滲透率仍低,目前尚未真正形成「替代產線人力」的價值落地。另外,部分專利權爭議仍在審理當中,被視為IPO可能的變數。 若成功上市,宇樹科技將成為A股首家自主上市的人形機器人企業。

神舟21號返回艙著陸 陸3太空人平安返家 204天任務創新紀錄

中國大陸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今(14日)宣布,神舟二十一號(神21)載人太空船返回艙於北京時間11月14日16時40分,在內蒙古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隨後,救援與醫監團隊確認神舟20號(神20)3名太空人陳冬、陳中瑞與王杰身體狀況良好,象徵任務順利完成。 返回艙精準著陸 搜救隊即刻進場 央視新聞報導,北京時間14時49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下達返回指令後,神21軌道舱與返回艙分離,並啟動返回制動程序。返回艙隨後成功脫離推進舱,在既定區域平穩著陸。搜救分隊在著陸後迅速抵達現場,展開開艙與醫學檢查作業。三名太空人出艙後均能與地面人員互動,精神良好。 神20乘組自進駐太空站以來,共在軌駐留204天,刷新中國大陸航天史上「單個乘組最長在軌時間」紀錄。期間共完成4次出艙任務、多次貨物艙物資轉運、微重力基礎物理、航天材料科學、太空生命科學、航天醫學等多項科研實(試)驗。 中國大陸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表示,神20任務對太空站營運、長期駐留驗證與地面科研配合均具關鍵意義。 陳冬:太空路不平坦 充滿困難與挑戰 《人民日報》報導,神20指令長陳冬在出艙後向媒體表示,此次任務歷經諸多挑戰,但「非常自豪能圓滿完成任務」。 陳冬說:「乘坐神舟二十一號飛船回家,心裡很踏實。人類探索太空的路並不平坦,充滿困難與挑戰,但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走這條路。」他並感謝所有為返航保駕護航的科研與搜救團隊:「我們回來了!我為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 中國大陸自2022年完成太空站「T 字構型」組建後,神舟載人航天任務已進入輪換常態化,平均半年即有新乘組上、下行。神20、神21的交會,屬於太空站營運後的標準輪換模式。官方預期,未來仍將持續以一年兩次的節奏完成太空人輪替,並安排更多科學研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