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北京亦庄舉辦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來自松延動力、天工機器人等企業的多款人形機器人齊聚一堂,與人類選手共同踏上21.0975公里賽道,而在其中最費心力就屬如同保母的工程師們。 據九派新聞報導,比賽期間,一段段令人感人的畫面在網路上熱傳。工程師全程陪跑、細心調整機器狀態,不少觀眾形容「像是在照顧剛學走路的孩子」。松延動力算法負責人崔文昊在採訪時笑稱,他們平時真的像「帶小孩」一樣在照顧機器人。 崔文昊笑說,「我們甚至還會帶他們去童裝店買衣服」,機器人身高不到一公尺,只能穿童裝。「那天在童裝店裡試衣服,很多人圍觀,大家都驚呆了」。 他透露,為了備戰比賽,工程團隊提前數月進行訓練,每天早晚測試行走步態、調整演算法與關節協調性。跑步途中,工程師還要控制速度與姿勢,避免摔倒或損壞。 另據澎派新聞指出,此次比賽中,天工機器人開發的參賽機型率先抵達終點,贏得「全球首個完成半馬的人形機器人」稱號。創始人劉子揚表示,這一成果不只是技術展示,更是人機協作與機器人應用邊界的一次探索。 劉子揚強調,「我們不是為了炫技,而是希望證明,人形機器人可以在非結構化的真實場景中穩定運作。」劉子揚特別指出,這次半馬挑戰對機器人的感知與運動控制系統是巨大考驗,必須在複雜地形與變化天氣中保持穩定運行,而工程師在現場的陪跑與即時調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比賽現場,一位參與者留言:「看到的不只是機器人在跑步,是一整個團隊的夢想在前進」。 現場觀眾紛紛舉手機記錄「人機共跑」的罕見場景。當機器人跌倒又重新站起來時,賽道旁響起一陣加油聲與掌聲。工程師的陪跑身影也感動不少人:「他們跑得比機器人還辛苦」。
科技
19日早上7點30分,比賽槍聲槍響,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正式開跑。在這場創紀錄的比賽中,機器人選手與人類跑者同場競技,讓科技與現實同場競技。 據澎派新聞報導,經過超過兩小時的激烈角逐,由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天工Ultra」機器人以2小時40分42秒的成績勇奪冠軍,成為人形機器人半馬歷史上首位冠軍選手。亞軍則由北京松延動力開發的「N2機器人」獲得,季軍為上海卓益得機器人公司的「行者二號」。 冠軍來自天工隊的「天工Ultra」身高180公分、體重55公斤,搭載大功率一體化關節與低慣量腿部結構,具有穩定奔跑10公里/小時、最快達12公里/小時的能力。該機器人是本屆比賽首位衝線者,穩定性與爆發力獲得現場觀眾讚嘆。 小頑童隊與旋風小子隊共用的N2機器人,拿到亞軍。N2機器人身高120公分、體重30公斤,體型小巧在面對橫風時具備穩定優勢。其奔跑速度最高可達每秒3公尺,展現出極佳的靈活性與續航表現。 季軍是由行者二號隊與EAI隊共同參賽的「行者二號」奪得。「行者二號」身高168公分,體重28公斤,具備模仿生物肌腱的動作機制,具備高靈活性與6小時動態續航能力,最大速度可達每小時8公里。 新華社指出,本次比賽共吸引來自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地的20隻人形機器人隊伍參賽,涵蓋18款機型,包括宇樹G1、清華通班隊的Kuavo(夸父)、鋼寶隊的「幻幻」等。其中不少機器人身穿跑鞋出賽,部分隊伍採用人工遙控或半自主導航技術,並設有護航員隨行確保安全。 由於電量限制,每台機器人皆需在比賽途中進行數次「換電」。比賽規定更換電池期間不暫停計時,考驗參賽隊的操作效率與後勤保障能力,這一規定被形容為「F1賽車式換電」。 亦莊半馬為全球首個採取人類與機器人共跑模式的馬拉松,雖然人機分屬不同賽區,但在同一場比賽中奔跑,象徵科技與運動的深度融合。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梁靚表示:「參賽即勝利,完賽即英雄」。 此次機器人馬拉松不僅是一場競速賽事,更是展示大陸機器人產業高速發展的窗口。
在台灣,總是以一襲皮衣現身夜市,與民眾親切互動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17日起訪問大陸,會見大陸官員時總是一身正式西裝,18日會見上海市長龔正時也不例外。對此,萬寶投顧董事長朱成志認為,穿皮衣是做業務、搞行銷,穿西裝則是辦正事, 朱成志指出,黃仁勳最近幾次穿西裝,一次就是見川普,但眼見輝達在美國已經投資5千億美元,輝達的H20晶片還是被禁運到中國,黃仁勳立即就到了中國;晶片技術是掌握在輝達手上,而不是川普手上,黃仁勳在中美關稅戰中間還是有發展的空間。 黃仁勳對大陸的重視不下於台灣,例如今年1月15日下午,他是先趕到深圳參加輝達深圳分公司年會活動,然後再到台灣。 黃仁勳向龔正表示,中國市場對英偉達十分重要,不僅因其體量巨大,更在於這裡擁有優質的客戶群體和良好的產業生態;過去30年,正因為深耕中國市場,輝達的業務蒸蒸日上;上海是輝達的重要研發基地,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和產業環境;輝達遵從各國法律,也秉持對中國市場的承諾,並致力於以最好的方式為中國市場提供服務。暗示,即使受到美國晶片禁令的影響,輝達也不會放棄中國市場。 龔正則向黃仁勳表示,上海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城市,正以「五個中心」為主攻方向,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積體電路和人工智慧是上海重點發展的先導產業,近年來實現了快速發展。 龔正表示,上海已成為中國積體電路綜合技術實力最強、產業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善的城市;歡迎輝達等全球知名高科技企業把握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和上海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機遇,彙聚全球資源要素,加強與本地企業深度合作,共創科技發展美好未來;上海將一如既往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助力各類企業實現更好更大發展。 黃仁勳17日應中國貿促會邀請抵達北京訪問,先後與貿促會會長任鴻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面,也是他時隔3個月再度訪問中國。 黃仁勳此行還會晤了DeepSeek創辦人梁文鋒,討論設計新一代晶片,而DeepSeek是大陸擁有最多輝達高階晶片的AI運算廠商。 1月底推出的AI聊天機器人DeepSeek引起全球關注,輝達首當其衝,1月27日當天股價崩跌16.97%,市值蒸發5926.58億美元(約台幣19.37兆)。時隔近一個月,輝達執行長黃仁勳2月20日在全球最大私有儲存系統業者DDN的線上演說中表示,投資人對DeepSeek進步的解讀錯誤,AI的後訓練(Post-training)才是決定智慧高低的關鍵,這將推動對輝達晶片的需求不減反增。
AI(人工智慧)軟體近來成為世界各國爭相插旗的領域。大陸網路公司阿里巴巴旗下的AI旗艦應用——Quark(夸克),近日在台灣登上蘋果App Store免費榜首,吸引民眾的目光。 台灣媒體報導,根據全球知名創投機構Andreessen Horowitz(a16z),最新發布的《2025年全球100大生成式AI消費級應用排行榜》,夸克在移動端AI應用中排名第6,躍升速度相當快,超越大陸AI應用如豆包、DeepSeek,實力不容小覷。 根據阿里巴巴網站,夸克是基於AI技術,構建各類工具及服務,如智能搜索、夸克網盤、掃描王、學習和文檔,向其用戶提供一站式訊息搜索、儲存及消費,幫助用戶更加便捷地獲取和處理工作學習相關內容,尤其成為年輕用戶喜愛的AI助手。夸克也是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創新孵化業務之一。 夸克網站聲稱,Quark可以深度思考,搜尋經驗、做攻略、解難題等,民眾只要輸入指令,就可以解決複雜的問題,快速理解文字、圖文、短片與表格等項目。 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副教授吳建德表示,一分錢一分貨,Quark的好壞值得觀察,首先,得過市場這關。之前有一款大陸AI軟體據說風評不錯,但經過測試,發現有使用上的缺失,他個人覺得,還是美國推出的付費產品chatgpt好一些。 吳建德指出,近來許多學生做報告會參考AI軟體,但他就有辦法出AI無法攻克的作業,讓學生動動頭腦。如果未來AI可以學會獨立思考,不再死板地應對問題,舉一反三,就可以幫助民眾解決更多問題。
日前受大陸強冷空氣影響,原定於4月13日舉辦的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及全球首場人形機器人半馬,因大風及降溫推遲至19日正式起跑。比賽場地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亦莊)。據《北京日報》報導,本次賽事首次實現人類選手與人形機器人同場競技,共吸引超過3萬人報名,預計賽時將有多達9000餘名選手參與線下跑步,並有來自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等地的近20家機器人團隊參賽。 在4月11日舉行的首場測試賽中,「天工Ultra」人形機器人以每小時10公里的穩定速度完成5公里測試跑,研發團隊北京理工大學智慧型機器人研究院透露,該機型採用新型碳纖維複合材料,相較前代減重15%,配備的自我調整步態演算法可即時調整步幅應對地形變化。特別的是,測試賽現場出現多個技術改進案例:為1.2公尺高的「N2」機器人加裝特製跑鞋,有效降低30%足部磨損;優必選的Walker X則移除非必要外殼,成功減重8公斤。 組委會公布的《人形機器人參賽細則》顯示,本次比賽開創性設立「技術完賽」標準,允許中途更換電池或機器人本體,但禁止外力輔助行進。北京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梁靚強調:「我們既鼓勵技術創新,也確保競技公平性。機器人完賽需全程自主完成21.0975公里,這對其動力系統、環境感知和能源管理都是極限考驗」。 賽事組委會透露,2026年將推出「人機混合接力賽」,並計畫邀請波士頓動力、特斯拉Optimus等國際團隊參賽。北京人工智慧研究院副院長李明哲指出:「這次賽事標誌著具身智慧的重大突破,能完成半馬的機器人將具備應對複雜場景的能力,預計3年內可應用於電力巡檢、災難救援等領域」。
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於4月12日頒授海洋一等專業獎章給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表彰他對「魚類分類」的研究,這枚獎章,不只是國家對一位學者的肯定,更是向一種精神致敬,邵廣昭選擇最困難的題目、最冷門的領域、最少掌聲的道路,卻能走出世界級影響力。 管碧玲透過臉書表揚邵廣昭,她指出,從1970年代起,邵博士投入魚類分類研究,走遍台灣海域。他命名超過60種世界新種、發表800多種台灣新紀錄魚種,並創建至今令我們引以為傲的《台灣魚類資料庫》。這不只是資料的積累,更是台灣海洋學術建設的骨幹,讓台灣在國際學界中站穩腳步,有話可說。 管碧玲認為,今天我們談「海洋國家」、談「海洋治理」,如果沒有像邵博士這樣的人,默默耕耘數十年,奠定知識體系,我們將無從立言、無從決策、無從治理。邵老師不僅讓台灣不再只是看海的國家,而是能夠理解海、解析海、守護海的國家。他所奠基的知識平台,正是我們得以落實海洋政策、劃設保護區、規畫資源永續的根本。 邵老師選擇最難走的路,只為守住最珍貴的生命證據,邵在他已經功成名就、可以功成身退的階段,卻轉身投入一個極為艱難的領域——魚卵與仔稚魚的研究。他曾說過:「分類學需要膽大心細。研究魚卵和仔魚則要更大的膽子,因為幾乎沒人敢做。」魚卵體積極小、型態多變,錯誤率極高,傳統方法難以鑑定種別。這些困難,讓這個領域幾乎成為學術荒地。 但邵老師選擇進去這領域,並且堅持20年。他將形態學與DNA條碼結合,一筆一筆蒐集樣本、拍攝、比對、建檔,終於在去年,出版了舉世首部經過基因驗證的魚卵與仔魚圖鑑——《魚大十八變》。這本圖鑑,彌補了過去海洋研究中最缺乏、也最重要的一塊拼圖,是台灣對全球海洋學術界的劃時代貢獻。 管碧玲誇讚,邵老師的研究不是單一學科的突破,而是知識與國家治理的結合。
為反制美國關稅戰,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11日宣布,半導體原產地認定改為「設計定案」(Tape-Out)地;大陸學者認為,此舉可以打擊「洗產地」的美國本土晶片,鼓勵大陸晶片國產化,同時可以增加台積電美國廠的成本,有助台積電留在台灣。 大陸改以「設計定案」作為原產地認定標準,意味將禁止在美國生產的晶片進口,消息一出,最大半導體廠中芯國際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上漲 5.9%,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華虹的股價則飆升 14%;相反的,美國本晶圓廠及主要下單給美國晶圓廠的晶片設計公司如德州儀器盤中大跌 9.3%,英特爾一度下跌 7.4%,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盤中跌 2.9%。 上海復旦大學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向香港文匯報表示,上述新規可謂「一石多鳥」,一方面打擊在「對等關稅」背景下洗產地「洗澡芯片」,另一方面也將助力大陸半導體產業崛起,盡快完成國產化替代進程。 在「設計定案地即為原產地」的新規下,市場人士表示,類似蘋果、AMD、高通等在台積電代工的晶片,原產地是「中國台灣」是不受高額關稅影響,而Intel、德州儀器、ADI、安森美等在美國有自己工廠的垂直整合製造商(IDM)的晶片原產地為美國,可能會被中國徵84%以上的關稅。 沈逸認為,上述政策對於赴美建廠的台積電也有壓制作用;台積電在美國生產的晶片價格很高,未來還會因為對等關稅,失去中國大陸的市場,對其發展預期和空間都是利空;如果還希望擁有大陸的高端市場,台積電應該將其核心生產部門設立在台灣。 據美國科技媒體「Tom's Hardware」報導,中國半導體原產地認定的新規反有利台廠迎來轉單效應,因為,新規將嚴重損害英特爾、格羅方德、德州儀器和在美國生產晶片的晶片設計商,但新規定免除AMD、NVIDIA、高通、英特爾和其他將晶圓製造外包給台灣公司的晶片製造商的產品,這些產品將免遭受懲罰性關稅。當然,韓國的半導體也將因此受惠。
三亞電子加速器誘變育種實驗室是首個專門用於作物誘變育種的電子加速器實驗室,位於海南大學三亞南繁學院,建築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 該實驗室由農業科學院原院長翟虎渠教授宣導成立,實驗室配備了首台專用於農業誘變育種的直線電子加速器裝置,搭建了完整的輻射育種平臺。 該裝置通過電子束和射線對種質進行改良與創新,處理劑量可精確控制,具有誘變譜廣、突變率高、誘變後代穩定快等特點。 自投入使用以來,實驗室已為海南省內60多家院校、科研單位和種業企業提供了輻射誘變育種服務,涵蓋玉米、大豆、水稻以及海南紅毛丹等熱帶植物。 此外,實驗室還與北京科技大學生物農業研究院的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育種基地建立了合作關係,提升了科技創新能力,加快了玉米等作物種業創新與產業化的步伐。南繁研究院(簡稱南繁院)成立於2019年10月,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致力於南繁育種、種業創新及相關科研活動。 截至2023年底,崖州灣科技城已引進21家國內頂尖農業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分支機搆,南繁產業關聯企業超過2800家。 2024年發佈的《南繁矽谷建設規劃(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南繁矽谷。 此外,南繁院積極推進國際合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科研合作,推動人工智慧育種等技術在海外的成果轉化。總體而言,南繁研究院在科研平臺建設、人才引進、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為種業創新和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華碩「Design You Can Feel」特展於4月8日至13日米蘭設計周期間展出,以材質、工藝及人工智慧(AI)為題,闡述華碩產品背後的設計思維;並發表最新ASUS Zenbook Signature Edition系列。展覽中特邀實驗性設計工作室Studio INI創辦人Nassia Inglessis打造大型互動裝置「Willful Wonder」,從ASUS Zenbook創新、輕量化設計和高科技陶瓷鋁合金(Ceraluminum™)材質等特點汲取靈感,打造出一座動態的仿生雕塑。此裝置可測量訪客觸摸引起的電導率變化,建立一個訪客與裝置真實互動的AI模型,體現華碩對創新、尖端科技、材質工藝和精心設計的承諾。 透過「設計思維:創意緣起」及「自然奇觀的禮讚:高科技陶瓷鋁合金」兩大主題展區,訪客將深入華碩「以人為本」的設計核心,感受美學與功能的無縫融合。從採用革命性材質精心打造的超輕量設計,展現精湛工藝,到配合各種工作流程的多功能裝置,甚至是對新感官體驗的探索,華碩於展覽中彰顯對卓越品質和使用者導向創新的承諾,形塑未來科技生活。訪客同時可於展覽中體驗Zenbook、ProArt、ASUS Vivobook及ROG系列AI筆電,其中Zenbook A14 (UX3407) / Zenbook S14 (UX5406) / Zenbook S16 (UX5606 / UM5606) 亦採用高科技陶瓷鋁合金製成,陶瓷般溫潤觸感,輕量耐用。 華碩設計中心協理魏玄武表示:「我們堅信感官體驗的能量,可以打造出更具意義與價值的設計。我們努力不懈的目標,在於淬煉出讓使用者感受到更好用,無負擔,充滿幸福感的創新產品。」展覽發表的全新ASUS Zenbook Signature Edition系列筆電,即是對創新、永續性和地球恆久之美的致意。以冰島火山、土耳其棉花堡、約旦瓦地倫及馬爾地夫瓦度島的獨特自然地景為靈感,打造曜石黑、棉花堡白、大地摩卡和璀璨水藍等四款獨特飾面,飾面採用華碩高科技陶瓷鋁合金(Ceraluminum™)製成,不但融合鋁金屬的強度和陶瓷的耐用度,更加輕盈且耐用,並兼具環保與永續。四款Signature Edition筆電不僅是顏色不同,為反映大自然的獨特之美,每台筆電的花紋不盡相同。此外,從筆電、外袋到包裝,每個環節的設計都將環保意識納入考量,考量永續未來而設計,以達成100%可回收且對環境負責。 專為現代職場人士打造的Zenbook S系列筆電,體現外觀和功能的完美融合。Zenbook S14 Copilot+ PC配備頂尖規格、絕佳運算效能,有效提升日常工作效率。超薄機身採用精密的CNC技術打造,外觀出色且便攜,內建均溫熱導板散熱系統,即使在高負載任務中也能確保最佳效能。配備直覺易用的專用 Microsoft Copilot 鍵、支援智慧手勢的16:10加大觸控板,簡化使用者操作步驟和多工處理。配備色彩鮮豔真實的3K 120Hz ASUS Lumina OLED螢幕及Harman Kardon 認證揚聲器,提供身臨其境的劇院級音效。搭載Intel® Core™ Ultra 處理器 (系列2) 和 Intel Arc™ 顯示晶片,以及高達32GB高速記憶體和1TB PCIe® 4.0 SSD,在處理密集工作負載時,仍能保持低溫和安靜運行。Zenbook S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更能將日常運算轉變為引人入勝、感官豐富的體驗。
售價2500元(人民幣,下同)的「爬樓神器」上市,幾百台現貨上架僅15秒就賣完,連展示機都被帶走了。 極目新聞報導,最近,杭州程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程天科技」)在購物平台上架了一款售價為2500元的消費級外骨骼機器人,面向個人用戶銷售。 程天科技創始人張繼宇表示,本來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準備了幾百台現貨,沒想到「秒空」,「現在還有幾百人正在排隊預定下一批。」他指出,購買人群廣泛,既有為老人購置的中青年群體,也有運動損傷需康復的年輕人及熱衷旅遊的退休人士。產品開售以來,每日更有十餘人到公司詢問試用,市場需求可見一斑。 《21世紀經濟報導》稱,杭州產爬樓神器這款「爆品」是程天科技首次針對個人用戶推出千元售價的消費級外骨骼產品,全稱是「易行EasyGo外骨骼助行器」。其採用無源助力設計和輕量化碳纖維材質,不需要充電,整機重量不到2.5公斤,僅靠機械結構和材料特性帶來支撐力,不會使用智慧手機的老人也可以駕馭。 假如走1萬步,這款外骨骼助行器可以幫助穿戴者節省約百分之十幾的體力,助力可抵消兩大瓶可樂的重量。有穿戴者表示,「穿上之後感覺有點像踩了彈簧,走路爬樓都會感覺省力一些。不過,距離變身『鋼鐵人』,在台階上瞬間健步如飛,還有一定的進步空間。」 今年以來,外骨骼機器人已進入旅遊場景:春節期間,泰山景區助力機器人獲好評;廬山等景區亦引入智慧助行設備,助遊客延長遊覽時長1.5小時,被譽為「登山動力坦克」。行業預測,年內大陸25家山嶽景區將普及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