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世界衛生組織(WHO)不再建議一般、中度風險的成年人接種額外的COVID-19加強針,因為效益不大,醫師郝文瑞(右)也呼應此主張。(圖由醫師郝文瑞提供) 【記者孟淑華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3月28日表示,世衛已不再建議一般、中度風險的成年人接種額外的COVID-19加強針,因為這麼做效益不大。雙和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郝文瑞也呼應此主張。 世衛免疫專家戰略諮詢小組(Strategic Advisory Group of Experts on Immunisation, SAGE)在半年例會後,針對疫苗接種發布更新版建議。法新社與路透社也分別報導,世衛疫苗專家表示,對於已經接種COVID-19基礎劑和一劑加強針的一般、中度風險成年人來說,接種額外加強針並沒有風險,只是效益不大。 根據中央社報導,免疫專家戰略諮詢小組基於重症或死亡風險提出3種簡化過的新疫苗接種優先級別,分別為高度、中度和低度。該組僅建議發展為重症風險最高的族群在打完第一劑加強針後,再接種額外追加劑。 高風險族群包括較年長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等共病症的較年輕成年人、具有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愛滋病毒)等免疫功能低下情形的人、孕婦和第一線醫療工作者。 中度優先級別族群包括年齡通常在60歲以下的健康成年人,以及患有共病症的孩童及青少年。該組建議這個族群接種基礎劑和第一劑加強針。 免疫專家戰略諮詢小組主席諾海尼克(Hanna Nohynek)指出,「疫苗很安全,對於預防重症和死亡方面很有效」,但對於中度風險族群來說,雖然接種另一劑疫苗沒有害處,「但這些額外加強針的好處其實微乎其微」。 至於低度優先級別族群,則包括年齡介於6個月到17歲的健康孩童及青少年。雖然基礎劑和加強針對這個族群來說安全又有效,不過考量到COVID-19的低負擔,免疫專家戰略諮詢小組表示,各國的疫苗接種決定應該基於醫療計畫優先要務和成本效益問題等「背景因素」。 醫師郝文瑞也呼應此看法,認為打疫苗前可諮詢醫師建議,不一定打得愈多次,表示效力就越好。
健康
圖/台北仁濟院針對60歲以上長者,推出超過20項的身心活化課程。(圖片來源:台北仁濟院提供) 【愛傳媒報導】我國平均壽命已經超過80歲,台北市更超過84歲,退休後還有20-30年的光陰,是社會醫學進步賜予我們的嶄新時光,在這段時間,不用負擔那麼大的責任,不用在社會的眼光下生活,更可以去探索自我,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完成未完成的夢想,享受自己的生活。 要能達成夢想,需要維持良好的體能與身體健康,透過多方嘗試找到自己的興趣與目標,台北仁濟院創立至今超過一個世紀,至今依舊在致力於高齡人口的生活,照護等事業,秉持健康促進,活躍老化等理念,為60歲以上長者,規劃超過20項的身心活化課程,內容包含了體能促進,生命探索以及多元學習三個面向,體能課程讓長者保持身體健康,具有達成夢想的體力;多元學習,讓長者可以持續增廣見聞,包括3C使用,外語,樂器彈奏、精油按摩、藝術創造、咖啡及茶類沖泡等課程,讓長者發掘更多興趣,找到未來投入的目標。 圖/針對高齡者設計的「全方位拳擊有氧」,藉由有氧運動課程讓年長者越動越健康。(圖片來源:台北仁濟院提供) 台北仁濟院開辦的老人身心活化課程,即日起至3月8日(三)中午12點止,可於線上報名(https://parg.co/bgeP),並採用先報名後抽籤的方式。每堂課僅收保證金1000元(該堂課出席率達8成以上者全額退還)以及部分材料費用,不加收任何延伸費用(請詳閱官網說明)。詳情請洽仁濟院:02-2302-1133分機5607、5602、5612、5614,亦或仁濟院官網-最新消息 (http://www.tjci.org.tw) 上課地點: 1.仁濟院一樓-老人身心活化站【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00號1樓】 2.龍山文創基地【臺北捷運龍山寺站-地下街B2】 圖/台北仁濟院與國立故宮博物院攜手推出「故宮尋寶趣」課程,讓長者透過親近古文物,在藝術創作活動中發揮潛能與創造力。(圖片來源:台北仁濟院提供)
【愛傳媒好眠事務所專欄】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DI)2019年全球失智症報告「估計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智者」、「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看到這你可能會因為「全球」這兩個字好像跟自己很遙遠,但我們台灣失智症協會也有進行了台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結果指出「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80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且有每五歲盛行率倍增之趨勢」。推估民國110年12月底台灣失智人口共312,166人,佔全國總人口1.34%,也就是說「台灣約每74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 看到這是不是有點對於失智症感到好奇了呢?但你知道失智症(Dementia)並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俗稱症候群。是一種疾病現象,不是正常的老化。而睡眠模式的改變在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與其他失智症患者中是很常見的。 根據去年2021年4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中發佈的一篇研究,探討中老年睡眠時間與失智症發病率的關係。在這項研究中收集Whitehall II列隊研究的7959名參與者的數據,花了25年時間進行的縱向研究,隨訪檢測與調查這些50、60和70歲參與者(其中有521例患有失智症)在此期間睡眠時間的長短與失智症的關聯性。在這項研究中發現,如果中年人長期的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或更短)和正常睡眠時間(7小時)相比增加晚年患有失智症的風險較高。 除了長期睡眠時間不足外,睡太多也是有可能會增加失智症罹患風險。根據來自瑞典的前瞻性研究與列隊研究中發現,65歲以上的老年人,睡眠時間大於9小時可能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在另一項觀察性研究中表明,睡眠時間太短和睡眠時間太長都與認知能力下降和失智症的風險增加有關,而睡眠時間約7小時較於兩者(睡太少與睡太多)在認知能力下降和失智症風險增加都較低。 睡眠時間長短與失智症的關係,未來還需要長時間研究收集與調查。但可以確定的是睡眠時間短、睡眠品質與身心靈健康是息息相關地,短期的睡眠不足你可能會覺得沒什麼,再利用休假日補回來就好,但長期下來已造成不健康的身體、症狀結果,此時就不是你想補就能補回來地。 如果你有長期睡眠不足、難以入睡的情況發生,首先請先檢視近期是否有讓你心煩或是倍感壓力的事情正在處理,如果有的話,那就先等這件事情解決後再來觀察睡眠情況。但如果沒有,加上已經試圖調整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還是無法改善時,建議一定要去諮詢專科醫師,有好的睡眠才會有健康的身心靈。 作者為好眠事務所營養師顧問 ●更多文章見好眠事務所,經授權刊載。 ●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更多資訊請上網搜尋:好眠事務所WellSleep。
【愛傳媒好眠事務所專欄】臨床上常有家長會問,到底為什麼孩子常在半夜嚇醒大哭,其實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孩子身上,長大後的我們,應該也有過類似的經驗。 初步自我篩查 這時,透過三個簡單問題做簡單初步的自我篩查,如果答案都是前者,那可能是「夜驚」(Night Terror);如果都是後者,那有可能是「惡夢」(Nightmare)。 ・When: 在上半夜,或下半夜? ・How : 是睜著眼,或閉著眼? ・Then: 能很快再入睡,或怕得睡不著? 夜驚怎麼處理? 夜驚是異睡症的一種,常發生在熟睡期轉換到淺眠期,好發於12歲以下,因為大腦發育尚未成熟,所以在REM和NREM轉換時容易出現神經調節異常,而導致夜驚。夜驚發生的時候,臨床建議不需要特別叫醒,在旁守護安全即可(不要撞到桌角或跌倒等),除非夜驚行為超過30分鐘,那可能需要透過舒緩的方式試圖喚醒夜驚者。根據醫學研究,男性發生機率比較高,且與遺傳有關,但生活刺激和作息不穩定也會影響。 惡夢怎麼處理? 惡夢發生在淺眠時期,由於下半夜的淺眠期比例較高,所以惡夢在下半夜的機率相對高,但不是必然。臨床建議不要過度討論夢境,並試圖讓惡夢者在短時間內可以再入睡。如果頻繁發生,可以留意是不是白天接觸的資訊過於刺激,或壓力來源等,若能將惡夢者錄像,也能協助醫療人員鑑別診斷。 作者為好眠事務所睡眠管理師 ●更多文章見好眠事務所,經授權刊載。 ●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更多資訊請上網搜尋:好眠事務所WellSleep。
【愛傳媒好眠事務所專欄】「報復性睡前拖延症」(Revenge Bedtime Procrastination)是2014年荷蘭大學的論文中,用來形容現代人刻意熬夜的習慣。報復性睡眠拖延症已經變成現代人的共同毛病,睡前滑手機,東摸西摸,睡得不夠,隔天又需要早起,雖然明知對自己沒有幫助,但無法克制自己不這樣做。而我們往往責備自己「自制力」,卻又很難做到提早入睡,一次一次陷入睡眠不足的循環。 在陷入自責的情緒之前,我們先來瞭解睡眠拖延症的大腦是什麼樣子:讓我們按部就班早點睡的大腦區域是「前額葉Frontal Lobe」,前額葉就像是信息的中心,可以與大腦所有的部分連結,評估整體的狀況,思考未來的計畫,做出最佳的選擇。而當我們熬夜滑手機、追劇、打電動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分泌「多巴胺dopamine」,這是讓我們感到興奮與愉快的激素,如果我們運用在自我獎勵與健康正向的酬賞機制,多巴胺可以協助我們感到成功快樂與滿足,例如:運動、美味而健康的飲食等等,但是當多巴胺與我們不想要的行為連結的時候,會造成我們衝動行事,讓我們享受當下的快感,並且對於自己不想要的壞習慣上癮。拖延症的產生就是兩個系統之間的拉扯,前額葉會知道因為知道早點睡覺才是符合健康的生活,以及身體真實的需要,但多巴胺系統使我們沈迷享受當下的快樂,如果多巴胺的享樂主義越經常獲勝,上癮模式就會越堅固,而熬夜與睡眠的缺乏,會讓大腦前額葉的功能下降,就更容易失去自制力,要打破這個慣性,需要從各個層面來著手,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找到內心真實的需求 心理學專家露絲庫茲(Ruth Kudzi)指出,經常拖延上床時間的人,通常在白天對於自己的生活沒有太多控制權,也就是說,當我們白天的時間沒有太多的選擇和控制權,必須要履行很多的責任和義務,就會容易用晚睡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因此可以好好思考,是不是平常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呢?內心的需求是不是沒有滿足?或者最近的生活有什麼新的壓力來源,自己卻不知道如何處理呢?建議在平常的時間加入屬於自己的時間,並且不要在睡前執行,將這個時段提前,不只是獨處而已,這個時間不需要進修也不需要特別做什麼,完全可以任性奢侈使用的個人專屬時間,讓自己喘口氣好好地與自己對話。 二、活化多巴胺建立正向自我獎勵 多巴胺其實是一種可以帶來正向回饋的激素,但大腦會被多巴胺挾持,是因為平時的正向回饋不足,所以只能透過不健康的方式來讓自己達到愉快和刺激。建議多多從事會健康地長期帶來多巴胺分泌的活動,例如:維持健康美味的三餐、規劃定期自己喜歡的運動、與好友們的聚會、公園散步、假日安排大自然旅行、種植盆栽等等,都是很棒的選擇。一旦多巴胺產生了正向的連結,負向的連結就比較容易戒除。 三、用其他方法取代熬夜帶來的快感 抑制渴望有一種很好的方法就是,用其他有效的方法去滿足渴望,聽起來可能很弔詭,但就像是用尼古丁貼片戒斷菸癮一樣,雖然沒有抽菸令人感到滿足,但是可以有效地打斷原有的行為連結。比如:清晨早起追劇、打電動、滑手機,利用午休時間來進行娛樂活動,甚至是早起吃一頓十分豐盛的早餐,這樣一來可能多了新的動力早睡早起,也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可以依據每個人不同的狀況和喜好制定計劃,可以多一點想像力,自我觀察並做出調整,當然也可以參考其他好眠的文章,提早關燈、準備好舒適的環境,來幫助自己入睡。 四、自制力練習 「自制力」就像是一種運動訓練一樣,是可以練習的,有一種有點痛苦的練習,卻對戒掉壞習慣的十分有效:首先把這個壞習慣分成好幾個步驟,並且故意用非常慢的時間執行,例如:追劇的時候,我們必須要 1. 打開電源開關 2. 登入電腦 3. 開啟瀏覽器 4. 登入軟體 5. 點擊某個影集 6. 按下播放鍵。 「自制力練習」就是將每個步驟用很慢的方式來進行,並且做完一個步驟之後,會停下來三分鐘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之內,準備好紙和筆,寫下想要上網追劇的渴望與難受的感覺,一旦我們學會可以觀察這個難受的感覺,這種衝動將不再控制我們,而自動反應連結也會更容易被切斷,任何想要改掉的換習慣都可以使用這個自制力練習。 作者為好眠事務所諮商心理師顧問 ●更多文章見好眠事務所,經授權刊載。 ●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更多資訊請上網搜尋:好眠事務所WellSleep。
【愛傳媒好眠事務所專欄】「媽!你怎麼可以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就洗了我的小被被!」相信有過那條寶貝小被子的人,一定有過家人們失手洗了自己小被被的經驗。只要小被被在手就會感到很安心,聞一下它的味道更能放鬆身心,但究竟為何這條小被被如此令人著迷呢?它的味道又是如何安定你的心呢? 過渡性客體的重要性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條小被被其實有個專有名詞叫做「過渡性客體」。這個概念是由英國心理學家Winnicott所提出,用來指稱那些孩子們用來「替代」母親的物品,比如說:絨毛布偶、小時候穿過的衣服、還有那條蓋到長大有點髒髒破破的小被被。 熟悉的被被最對味 要形成這樣一個母親的暫時性替代物品,這個東西一定得具備使人感到安心的特質,其中,氣味是一個很關鍵因素。事實上,人類的大腦在處理嗅覺和記憶的區域有部分是互相連結的,幾乎可以說氣味與記憶密切相關,在演化心理學上,人類的祖先為了生存必須判別眼前的食物是否有毒,而這件事正是依靠嗅覺,所以聞到刺鼻、不尋常的味道時,大腦就必須調動記憶來判斷這個東西是否有危險。 嗅覺不只能喚起記憶,也能喚起對記憶的情緒,我們對特定的情境氣味會產生相同的感覺,這是因為處理嗅覺的腦區也連結到情緒中心杏仁核的緣故,這也解釋了為何我們會對小被被的味道如此迷戀,因為那個熟悉的氣味有著我們與母親(或主要照顧者)之間的連結,那正是使我們感到安心與放鬆的味道。 都長大了小被被還需要嗎? 當人們已具有能安穩自己情緒的能力並發展出獨立自主性之後,多數的過渡性客體會逐漸被遺忘,或是減少需要它的頻率。但在情感上,有些人卻很難割捨,而且當外在壓力很大時,身邊有個可以帶給自己安心的物品也是很好的壓力調適辦法。因此我認為這種年幼時期的過渡性客體不見得要棄之敝屣,身邊的人也不需要已「長大了還在抱這種玩偶或小被被」來強行改變對方,在諮商中我們也常常陪著當事人尋找讓自己內在穩定的事物,在這個鎮靜劑與安眠藥被濫用的時代,試想若有個東西是你一見到或聞到就能釋放壓力或感到安心,那不也是件好事嗎? 作者為好眠事務所諮商心理師顧問 ●更多文章見好眠事務所,經授權刊載。 ●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更多資訊請上網搜尋:好眠事務所WellSleep。
【愛傳媒好眠事務所專欄】自1992年起,美國兒科醫學學會(下文簡稱APA,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不斷呼籲新手爸媽要多加注意嬰孩的睡姿,而後APA許多研究皆顯示嬰孩睡姿與動作發展有高度正相關,舉例其中一篇取樣351個0-2個月寶寶的大型研究,好的睡姿會使嬰孩有更佳的動作發展里程碑進程。 APA睡眠建議指標 根據APA睡眠姿勢指標建議,仰睡對發育有正向影響,合適的睡眠佈置三大準則為:平坦、牢固、獨立。搖籃、遊戲場或嬰兒床都可以,只要寶寶睡覺的場域是,平坦、牢固、獨立,並保持睡覺時沒有毯子、保險槓、玩具或其他可能造成安全疑慮的物品。保持寶寶良好的睡眠品質,會降低你的心理照護壓力負擔喔! 與寶寶的共享睡眠空間 共享睡眠空間,會降低嬰兒猝死綜合症的風險,同時提升嬰兒睡眠品質。白話解釋共享睡眠空間在同一間房間裡,寶寶獨睡,父母也獨睡。共享睡眠空間的好處,就是隨時守護寶寶的睡眠品質。 成為自己的睡眠管家,一起創造優質的共享睡眠空間 FAAP醫學博士Sam Hanke表示,新手父母常因睡眠不足,而導致照護意外每年在美國有超過3,600名嬰兒在睡覺時死亡。所以,維護共享睡眠空間的健康與安全,不只是從寶寶的角度切入,父母的睡眠品質也要兼顧,新手父母除了照護好寶寶的睡眠品質之外,更是要關心自己本身的睡眠品質讓我們一起成為自己的睡眠管家! 作者為好眠事務所睡眠管理師顧問 ●更多文章見好眠事務所,經授權刊載。 ●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更多資訊請上網搜尋:好眠事務所WellSleep。
【愛傳媒好眠事務所專欄】國內失眠人口數逐年增加,也許因為生活緊張、同儕競爭、工作壓力等,造成晚上輾轉難眠。失眠除了會影響白天的工作表現,出現倦怠、嗜睡、情緒暴躁的情形,還會造成肥胖。 美國的研究指出,每天睡不到6小時的成人,容易在晚餐後宵夜時間進食,並且以高熱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這容易使得剩餘的熱量在夜間轉換成脂肪。另一篇研究探討出失眠情況如何對進食造成影響,可能透過體內過度分泌「飢餓素」,導致食慾增加,同時抑制了負責控制食慾的荷爾蒙「瘦素」的分泌,一來一往就造成我們對於食物的慾望提升,增加正餐以外的食物攝取,熱量攝取超過消耗量就容易造成肥胖。 想要擺脫失眠肥除了要適時排解生活上的壓力,找出造成失眠的原因之外,在平時飲食上我們也可以多攝取能夠促進「褪黑激素」合成的食物,包括香蕉、牛奶、芝麻、南瓜子、杏仁果等。睡前避免使用3C產品,讓身體放鬆、拉拉筋,有助於幫助睡眠,改善失眠造成的肥胖。 作者為好眠事務所營養師顧問 ●更多文章見好眠事務所,經授權刊載。 ●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更多資訊請上網搜尋:好眠事務所WellSleep。
台中禾馨宜蘊中西合療備孕說明會,禾馨醫療蘇怡寧執行長(第一排右二)到場支持,參與醫師眾星雲集:台中禾馨宜蘊生殖中心王懷麟院長(第一排左二)、台中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吳成玄副院長(第一排左一)、台中宜蘊中醫診所院長李湘萍(第一排右一),台中宜蘊中醫診所主任曾馨儀、台中宜蘊中醫診所主任沈俐伶、台中禾馨宜蘊生殖中心主任黃佩真、慧智基因產品經理王郁筑(第二排左起)。 【愛傳媒報導】台中禾馨宜蘊生殖中心與台中宜蘊中醫診所於1/8(日)盛大舉辦《中西合療備孕說明會》,參與的醫師陣容眾星雲集,禾馨醫療執行長蘇怡寧醫師親自到場支持,想孕夫妻更是熱情前往尋求好孕捷徑。 禾馨醫療執行長蘇怡寧表示,禾馨宜蘊生殖中心與宜蘊中醫診所的醫師具有一致的目標與理念,認為「細節就在魔鬼中」透過細節的力量,將專業提供給備孕的夫妻他們真正需要的專業照護,更表示醫療應該追求的是CV值(Cost/Value),而非CP值(Cost/Performance),可以花合理的費用,得到最高的價值,這也是禾馨宜蘊生殖中心與宜蘊中醫診所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未來禾馨醫療也進軍台中的規劃指日可待,可以為更多想孕、懷孕、生產夫妻,提供一條龍的專業照護。 禾馨宜蘊生殖中心院長王懷麟醫師分享,近年免疫媽媽的議題正夯,許多女性在懷孕的過程中,會遇到反覆流產的狀況,王懷麟醫師提醒並非每次流產都是機率問題,但也非每次流產都是免疫的原因,流產原因很多,需透過醫師評估,才能給予最完善的治療,也呼籲免疫在懷孕的過程中,是可以被控制而非將其清零,更不是每一個免疫問題的女性,都需要做複雜且昂貴的治療,有免疫備孕問題的女性都可以到門診詳聊治療方針。 圖/台中禾馨宜蘊生殖中心院長王懷麟醫師分享如何戰勝免疫,擁有好孕。 慧智基因產品經理王郁筑分享,胚胎染色體異常是造成胚胎不易著床的主要原因之一,女性隨這年齡上升,卵子品質會隨之下降,其中染色體異常發生率會明顯增加,有經過胚胎篩檢的懷孕成功率,可以接近七成。建議高齡、反覆流產、反覆植入落榜、自己或家族有染色體異常病史或是想要提高一次植入成功機率的備孕夫妻,可以搭配PGT-A(PGS)檢查,提高懷孕成功率。 圖/慧智基因產品經裡王郁筑,分享PGT-A如何打造高懷孕率。 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副院長吳成玄醫師表示,因為生活型態的改變及環境賀爾蒙等影響,臨床端有許多女性被評估為卵巢早衰,當遇到卵巢早衰診斷時,多數女性都無法接受,會陷入長時間的低潮使其錯過治療黃金時間。建議如果有生育的規劃,應該把握時間立即規劃療程,更提醒女性若被評估患有卵巢巧克力囊腫,無論是否有進行婦科手術,其都會破壞卵巢,應該立即將卵子冷凍保存起來。 圖/台中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副院長吳成玄醫師分享如何精準用藥!卵巢早衰好孕助攻。 台中宜蘊中醫診所院長李湘萍表示,中醫在備孕療程中其實是有顯著的幫助,無論療程前的體質調理、療程中的養精養卵、植入前的子宮內膜增厚、植入後提高胚胎著床的成功以及懷孕後的預防流產,中醫都能提供完善的協助。過去臨床有許多備孕夫妻會擔心中醫會影響試管嬰兒療程進行,院長李湘萍表示,過去的誤解來自於醫師對於療程用藥的不了解,禾馨宜蘊生殖中心與宜蘊中醫診所的醫師群在療程上具有良好的溝通,可以在療程過程中,提供中醫專業診斷,幫助來診的備孕夫妻早日圓夢。 圖/台中宜蘊中醫診所院長李湘萍醫師分享療程前後的中醫調理。 台中宜蘊中醫診所主任曾馨儀醫師表示備孕過程中,許多人會面臨身旁親友的過度關心,以及療程上的失敗,導致備孕夫妻壓力過大,而這些過度的情緒反應會影響內分泌系統,導致精子生成、活動及排卵功能異常,壓力與不孕則產生惡性循環,並提供相關的助眠飲食建議,認為備孕的女性應該先照顧情緒,並且有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好的備孕狀態。 圖/台中宜蘊中醫診所主任曾馨儀醫師分享中醫教你紓壓抗鬱。 台中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及台中宜蘊中醫診所,齊心協助中部地區的備孕夫妻,希望在新的一年,可以透過更精緻專業的醫療照護,幫助更多備孕夫妻成功抱得兔寶寶。
圖說: 有任何需要心理諮詢的情事,可尋求心理醫生或撥打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1925。(實習記者江薇設計/拍攝) 【實習記者呂品伽、趙亦可/新北市】2022年全臺南北大學10月分接連發生數起學生在學校或宿舍墜樓死亡意外,根據衛福部2020統計,15至24歲年輕人輕生人數連續20年明顯攀升。2020年15至24歲人口群通報企圖自殺人次已超過 1 萬人次,且自殺占此人口群十大死因中第二位, 顯示青少年自殺防治議題已不容忽視。 國立成功大學於7月28日下午驚傳墜樓,醫工系二升三的男大生27日才剛輕生被及時救回,當天被家長接回家中,但男大生表示要到宿舍收東西,最後卻從12樓一躍而下,傷重不治。10月25日成大又驚傳大一女學生從宿舍墜樓,家長目睹愛女遺體痛哭失聲。這已是該校在短短3個月內發生的第二起校園墜樓案,不少學生飽受驚嚇,校方已啟動心理輔導,研討預防機制。事件也在網路上引起不少該校學生討論,有學生透露死者曾向同學表示「活得很累」。 10月26日輔仁大學跨文化研所翻譯學碩士班三年級學生劉姓女子(27歲),當天上午疑似有打電話給雙親,表示輕生念頭,沒想到當天下午4時28分左右,就在校內聖言樓七樓墜落,沒有生命徵象。 另外,臺南市崑山科技大學10月26日晚上10時30分左右,傳出一名22歲男碩士新生不明原因墜樓,警消人員趕至現場時,該生已明顯死亡,據警方了解,男學生有定期服用憂鬱症藥物。 臺南大學學生輔導中心主任吳麗雲表示,秋天原本就是容易情緒低落的時節,輔導個案相對會比其他時期多,提醒可以多關注身邊的人透露出的自殺警訊,同時理解與陪伴是最重要的因應方法。 根據教育部統計,各級學生輕生通報從105年的1,089件,到109年達8,730件,而不幸死亡的人數則是從105年的64人,到109年的106人;而以107年至108年輕生身亡的187名學生來說,無尋求校內輔導者有66.5%,另109年106名自殺身亡學生中,也同樣有60%未尋求校內輔導專家呼籲有任何需要心理諮詢的情事,可尋求心理醫生或撥打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