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藝文

【故宮百年系列一】故宮古鐘錶:凝固中西交流史的「高科技文物」

【編按:今年是北京故宮百年紀念,大陸《中新社》特別從故宮古鐘表、古宮研學、故宮志願講解員、故宮貓、故宮文創以及故宮往事等角度,為《梅花新聞網》讀者撰寫了六篇既具深度且生趣盎然的故事,提供賞析,今起以系列一至六註記。】 10月,有幸約上「百年守護——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特展的公眾,迫不及待在社群平臺上曬出自己拍到的故宮寶貝。其中,精緻華麗的古鐘表頻頻出鏡,包括英國18世紀製造的銅鍍金仙鶴馱亭式表、清乾隆時期「廣鐘」(廣州製造機械鐘表)銅鍍金仙猿獻壽麒麟馱鐘等。事實上,北京故宮博物院常設展館裡還有個鐘表館,陳列著一批巧奪天工的古鐘表,令遊客看得直呼「每一件都想抱走」。 作為西方舶來品的古鐘表,乃故宮館藏中比較新潮、頗有科技感的一類文物,既是實用的計時工具,又是華麗的工藝品。這些被中國宮廷珍藏的「高科技文物」,反映18、19世紀西方鐘表製造業的發達,也見證明清時期中外鐘表技術的傳播切磋、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180餘萬件藏品中,有超過1500件古鐘表文物。「產自英國的最多,也有來自法國、瑞士,清宮自造或廣州工匠製造的約占兩成。」退休後返聘的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鐘表室修復師王津介紹,英國鐘以歐式建築造型、田園風格居多,法國鐘喜歡以熱氣球等時代新發明為造型,瑞士藏品多為小型鐘表;廣州則是西洋器物入華首站,後來盛產中西合璧的「廣鐘」。 據史載,1601年,歐洲傳教士利瑪竇將兩座自鳴鐘進獻給明朝皇帝,鐘表第一次為中國宮廷所認知。至清朝,酷愛西方科技的康熙皇帝收集了許多西洋自鳴鐘,不少是外國貢品,並設立制鐘作坊仿製、維修「西洋鐘表」。雍正時期,鐘表作為計時工具在故宮內廣泛使用,皇帝出巡要帶上自鳴鐘。乾隆時期推動清宮鐘表製作步入鼎盛階段,會寫中國字的西洋「寫字人鐘」等深得乾隆喜愛。 故宮收藏的古鐘表裡,不乏中西合璧的傑作。以本次百年特展裡的展品——銅鍍金仙鶴馱亭式表為例,一隻曲頸仙鶴口銜靈芝站在紅絲絨木座上,背馱二層仙閣,二針小表嵌於閣中間;鶴腹中安置音樂機械裝置,啟動時可演奏四支樂曲。該鐘表的機械部分刻有英國知名鐘表匠的簽名,但外形裝飾卻極具東方風情,業內推測或為中國人所設計。這座英制鐘表曾作為二十餘件國寶級鐘表之一,於2024年「回」英國倫敦參展,被認為直觀傳達出了「中英文化對話的資訊」。 海內外大展「常客」掐絲琺瑯轉鴨荷花缸鐘也是中西融合產物。它由清宮造辦處工匠用廣州製作的掐絲琺瑯缸和法國的奏樂機械系統「混搭」而成,上弦啟動後,音樂響起、荷花瓣張開,花心中的西王母穩坐不動,童子、白猿跪拜呈獻桃狀,精巧程度「不亞於今天的機器人」。正如王津評價,計時僅是古鐘表基本功能,各顯神功的演示功能才是「絕殺」。遺憾的是由於場地所限,目前鐘表館備受歡迎的動態演示暫時停了。 王津在故宮工作四十餘載,經手修復了兩三百座西洋鐘表,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由瑞士鐘表大師製作的「變魔術人鐘」。該鐘表由1000多個零件組成,含7套系統、5套機械聯動,是公認的世界上最複雜的西洋鐘表之一。王津帶著徒弟亓昊楠耐心拆解、修復、調試,歷時一年多才完工,「每一次修復,都像穿越時間隧道與古代鐘表匠人對話,向他們的高超技藝致敬」。 紫禁城這些稀世鐘表,時有赴海外參展的機會,包括港澳臺地區及亞歐國家。王津對日本巡展記憶猶新。上世紀90年代,故宮五六十件古鐘表文物在日本進行多城巡展,歷時半年,「展區附近候場隊伍總是拐好幾道彎。我們幾位修復師輪番前往日本,為參觀者演示鐘表動態功能,現場很轟動」。 在王津看來,故宮鐘表「走出去」,讓更多海外朋友沉浸式接觸這些寶貝,正是那段以鐘表為載體的中西文化交融史在現今時代的延續。而王津和亓昊楠這對師徒組合,以「擇一事,終一生」的匠人精神和高超手藝,因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網路走紅後,也更加用心地擔起故宮守護者角色,把技藝傳到更多年輕人手裡。(待續)

大陸女性主題書店傳遞「她」力量

「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女性過得更好一些。」北京女性主題書店「另一個書屋」店長阿崔談起自己堅持開辦書店的理由,如是說。 近年來,大陸北京、廣州、上海、重慶、成都多地,女性主題書店逐漸增多,在城市文化地圖上開闢出了一個個獨特的「座標」,吸引對相關文化感興趣的民眾前去參觀、閱讀、交流。 「在台灣,早在1994年就有了這樣的書店,而大陸則相對遲滯一些。」90後男生阿崔,受童年經歷影響,也因台灣女性主題書店的啟發,三年前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開設了「另一個書屋」女性主題書店。「那時性別議題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受到關注。大家的理念是類似的,即希望通過傳遞相應的知識和理念來推動性別平等。」 「另一個書屋」的書籍,90%由女性著寫,大多數是市面上可以買到的新書,也有一部分是舊書。有通俗的女性讀物,如《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秋園》,也有嚴肅的性別研究叢書,如一整套的《婦女研究叢書》。書店內,1995年在北京舉行的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的相關文獻正在「C位元」陳列,還系統收藏著1950年至今的《中國婦女》雜誌。 阿崔花三年的時間為書店收集了這些資料,在他看來,這些珍貴的雜誌和圖書,其中的描述與記錄能反映大陸主流語境對女性的呈現,可讓讀者關注不同時期的女性議題,見證大陸女性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他說:「提供這方面的知識,是一個專業的女性主題書店應該做的事。」 坐落在上海福州路的馨巢書屋,是上海首家女性主題書店,自2020年開張後便堅守至今。「一座城市需要一家女性書店」,是其創始人王霞的堅持。 馨巢書屋內書籍全圍繞「她」來分類,聚焦「她的熱愛、她的自由、她的智慧、她的氣息」,設有以張愛玲、楊絳等六位女作家命名的「膠囊房」,著力為女性群體打造私密且充滿文化氛圍的閱讀空間。目前,書店還在持續開展劇讀會、讀書會、手作、療癒繪畫等活動,在諸多女性主題書店中人氣頗高。 「整個書屋各處都充滿著女性關懷,書目從各個角度、題材去幫助我們更加正確地看待性別與世界,去瞭解女性的權利和自由。」石紫(化名)在遊覽馨巢書屋後有感而發,她說:「如今,越來越多女性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她們在各大領域自信獨立,從容大方,散發著光與熱。」 懷著讓更多人看到女性作家的念頭,肖薇(化名)在武漢一手創辦了「極樂玫瑰書社」,如今書店已運營兩年半。店內吸引讀者的除了圖書,還有多元的線下活動,包括桌遊、園藝、拳擊、手作、電影等多種主題。 「線下活動能讓不同年齡、不同生活背景、不同處境的女性進行直接對話。雖會出現分歧甚至爭執,但也能碰撞出多元觀點,讓大家更瞭解其他女性的真實處境。」在肖薇看來,女性主題書店與讀者的關係是「互相成就」。她說,有些狀態不佳的女性讀者,在書店閱讀、參與活動或與人交流後,情緒得到舒緩與調節,書店也因給人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空間而更具價值。 回顧台灣的女性主題書店歷史,由幾位台灣女子於1994年在台北共同創立的「女書店」極具代表性。其店內圖書圍繞女性展開,涵蓋歷史、文學、藝術等多領域。經多年努力,「女書店」已成為台灣關心女性話題讀者的聚集地。 生活在台灣的內蒙古人郭震,在「女書店」閱讀後感歎道:「看過很多關於女性主義的書,卻仍被這間書店所傳遞的理念所吸引。它不告訴你一個女性『應該』是什麼樣,而是展現出千萬種可能,再告訴你:你有選擇的自由。」

誠品引領兩岸極美書店風潮 天津鍾書閣成為大陸最美書店代表

在數位閱讀盛行的時代,大陸實體書店正以全新姿態重生。自台灣誠品書店以文藝美學與生活空間融合概念掀起「極美書店」風潮後,中國大陸各地亦紛紛興起書店美學浪潮。其中,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鍾書閣」,以奇幻的鏡面設計與藝術感空間布局,被譽為「大陸最美書店」,成為旅人與書迷的朝聖地。 鍾書閣創辦於2011年,以「讓閱讀成為一場旅程」為理念,在空間設計上突破傳統書店框架。天津店的室內採用拱形穹頂、鏡面地板與流線型書牆,營造出如萬花筒般的視覺效果,讀者漫步其中,彷彿置身無邊無際的書海。整體風格將建築美學、閱讀體驗與城市精神巧妙融合,被CNN與《國家地理》等國際媒體多次評選為「全球最美書店」之一。 天津鍾書閣的成功,正是大陸「極美書店」風潮的縮影。近年來,從成都方所、杭州言几又,到南京先鋒書店、上海朵雲書院,各地書店不僅販售書籍,更融入咖啡、展覽、設計與文化活動,成為結合閱讀與旅遊的新型城市景點。許多年輕人特意前往「打卡」,讓書店成為社群媒體上最具文化氣息的旅遊地標。 文化學者指出,這股書店美學潮流的源頭可追溯至台灣誠品。誠品書店自1989年創立以來,以書為核心、以生活為延伸,首創「書店即生活美學場域」的概念,重新定義了書店在城市文化中的角色。誠品的經營理念在華人世界產生深遠影響,也啟發了鍾書閣等後起品牌在空間與精神層面的創新實踐。 如今,鍾書閣已在上海、重慶、蘇州等多地開設分店,每間書店都根據當地文化量身打造,既是閱讀場所,也是文化地標。天津濱海新區的書店,更因結合海港城市的開闊意象與科技感設計,成為文旅導覽的熱門景點,吸引眾多外地遊客慕名而來。 兩岸極美書店 閱讀空間的「沉靜革命」 極美書店的出現,不僅是商業空間設計的創新,更是城市文化氣質的轉譯。誠品以「靜中有美」的氛圍美學開啟先河,將書店化為一種生活方式;鍾書閣則以視覺藝術語彙重新演繹閱讀的想像,從「閱讀之地」轉化為「閱讀之境」。 設計師運用鏡面、光影與結構錯視的語法,讓人從踏入書店的那一刻起,便脫離日常時間的束縛,進入一個由文字與光影構成的夢境。這種「沉浸式閱讀空間」的興起,反映了現代人對精神安放的渴望在快速城市節奏中,尋回一處能慢下來、思考與感受的所在。 書店因此成為城市文化的柔性地標。它不再只是知識的倉庫,而是一種「可漫遊的文化體驗場」。正如文化評論者所言:「極美書店讓人重新學會仰望書架,也學會仰望生活」。

館長北京行體驗「不到長城非好漢」 大讚中華先人智慧

網紅「館長」陳之漢日前飛抵北京展開行程,27日挑戰八達嶺長城,親身體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感想。登頂後,他感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盛讚中國人築長城的智慧與毅力。 館長此行特別選在25日台灣光復之日赴陸,首站抵達北京,展開四天旅程,已參訪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逛宛平城和盧溝橋、北京前門大街體驗老北京風情喝豆汁,並由好友汪小菲接風吃席。 館長昨下午則挑戰八達嶺長城,由於北京郊區戶外溫度僅個位數,館長身穿羽絨大衣上陣,對於廣闊景色,他直言「實在太壯麗」並稱讚沿途觀光設施完善,「沿途都有販賣機、小吃部,吃喝都方便,來這邊走走看看很舒服」。 館長抵達長城高點後,表示自己是人生第一次踏上長城,並親手「觸摸」牆面感受這段歷史。他稱,遠觀遼闊的景色,感到既震撼又驕傲,「不到長城非好漢,我們來了,我們是好漢」他強調,長城不僅是建築奇觀,更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象徵。 沿途不少大陸民眾認出館長,紛紛熱情的跟他握手,或是默默在旁用手機拍攝「館長爬長城」,顯示館長在陸已具一定知名度。 與館長同行的還有永利澳門總裁、董事會副主席兼執行董事陳志玲,她一出現便引發聊天室網友熱議。觀看館長直播的網友驚呼「不想努力了」,還留言「還有缺乾兒子嗎?」館長也在長城上與陳志玲合照、邊吃冰棒邊互動。 館長表示,此次大陸行走訪多個城市,深感「幅員遼闊、文化多元」,每個地區都展現不同風貌。「我去過四、五個地方,每個地方都很有味道、很有歷史。」他笑說,北京景點太多,「就算開直播播半個月都播不完,像頤和園、紫禁城這次都沒時間去,下次一定要再來。」他也呼籲台灣民眾,有機會應親自造訪,體驗不同的文化氣度。 結束長城行程後,館長前往北京奧運地標「鳥巢」與「水立方」參觀,盛讚大陸對體育發展的投入與規劃,「大陸對體育真的很用心,不只蓋場館,還把人文、藝術、觀光融在一起,發展到極致。」他對比台灣現況直言,「我們不是沒有好選手,而是沒有經費、沒有場地,也沒有真正為體育打拚的官員」。 館長說,作為運動員,他對北京完善的體育設施深感羨慕,「人家一個游泳館、一個運動館都蓋得這麼好,真的很重視體育,這是台灣要學的。」他透露,過去曾自掏腰包資助選手出國比賽,「選手團隊五萬、十萬都拿不出來,真的很心酸」。 館長最後感嘆,體育是國家榮耀的象徵,不應被忽視,「希望有一天,台灣也能像北京一樣,讓運動員有自己的舞台,這才是真正愛運動、愛國家的表現」。 館長此行將出席大陸舉辦的「台灣光復紀念活動」,並戲稱這趟旅程是「幫賴清德尋根之旅」,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白天考古、晚上做賊 江蘇「漢大墓盜案」追繳文物逾四千件

近日,江蘇官方公布專家團隊「白天考古、晚上盜墓」的誇張案件,猶如影視作品的情節,引發大陸輿論熱議。全案涉及多名考古學者,追繳文物4000多件,此集團的關姓首腦為資深古物鑒定師,率領考古專業的成員犯案,這也是中共建政76年以來,徐州破獲的最大盜墓案。 綜合陸媒報導,此次文物盜竊案追繳文物數量,超過沛縣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總和。且其中多件畫像石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從距今7300年新石器時代至民國近代時期的陶器、玉器、瓷器等各種文物,盜墓者還有多名「考古專家」。 此盜墓集團猶如電影中的摸金校尉,分工細膩,關姓首嫌是鑒定師,熟悉青銅器、玉器、石刻鑒定和文物修復等領域,且有20多年倒賣文物的經歷。犯下此大案前,他還成立了文物勘探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為盜墓計畫鋪路。 另一名李姓共同犯嫌,具有盜掘古墓葬和鑒別文物的專業水準,不僅是文物專家,還是非遺傳承人,他對徐州和周邊接壤地區文物資源了如指掌。特別是對漢畫像石有著癡迷的喜好,能僅憑拓片即可辨別出原石的真偽。另一名劉姓嫌疑人,他是大陸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考古隊的探工,懂風水、擅繪圖,對古墓葬、古遺址勘探有著幾十年的實踐經驗。 此盜墓集團白天和考古隊一起參與古墓的保護性發掘研究,晚上就使用炸藥非法盜掘古墓,為了盜走珍貴漢石畫像,不惜暴力拆解,對文物造成極大破壞。警方說,若遇詢問,李嫌等人就以「文物修復」做掩護,蒙混過關。 2021年2月,專案組將27名犯罪嫌疑人一鍋端,包含1人為公安部A級逃犯、11人有犯罪前科,其中9人有盜掘古墓葬和倒賣文物前科、2人有盜竊前科。2022年6月,法院以犯盜掘古墓葬罪、倒賣文物罪,判處李嫌徒刑10年10個月,並處罰金2萬元。2025年9月17日,27人中最後一名犯罪嫌疑人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 此次陸警打擊盜掘和倒賣文物犯罪集團共有4個,包含徐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萬年少家族墓被盜案、新沂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墩頂遺址被盜案、賈汪區馬山督公山系列漢墓被盜案,以及山東多地漢畫像石墓被盜案、全國重點保護單位泗陽三莊古墓群被盜掘案等案件66起,追繳涉案文物4000餘件,其中珍貴文物100餘件。 追繳文物,漢代的漢畫像石就追回200餘塊,其中,多件畫像石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明代萬歷年間徐州進士萬崇德墓志銘的發現,更是掀起了徐州文化界學術研究的高潮,顛覆了以往對萬氏家族的認知,填補了徐州地方文獻空白,校正了引用多年的《萬年少先生年譜》著作中的諸多錯誤。 此案也是中共建政以來,徐州市公安局破獲的涉文物犯罪案件追繳文物種類最廣、跨年代最長、數量最大、等級最高,抓獲犯罪嫌疑人數最多、專業水準最頂尖的案件。

才說爭取和平統一 陸製電影《澎湖海戰》卻在台灣光復節推出共軍軍演宣傳片

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25日才在紀念台灣光復八十週年大會上表示,願以最大誠意、努力爭取和平統一;同一天,國家電影局宣布,重點影片《澎湖海戰》2026年上映,並公開致敬曲《澎湖》MV,影片中有大量共軍對台演習畫面;而在電影預告片最後則出現:「澎湖海戰2026見 統一台灣 勢不可擋」的血色大字。 《澎湖海戰》的致敬曲《澎湖》MV,歌曲由杭異凡、泥萍、杜江、侯雯元和羅一舟演唱,影片訴求:號召全中華兒女牢記台灣自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什麼歷史背景,遇到多大險阻,台灣必須也必定統一。 根據大陸國家電影局公布的《澎湖海戰》歷史背景: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台灣明鄭政權在鄭克塽(12歲)統治下,權臣馮錫範、劉國軒等人把持朝政;他們心懷不軌,試圖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不僅在島內宣揚分裂思想,還長期襲擾東南沿海城鎮;康熙帝多次派人和談未果,命福建水師提督施琅領兵統台,施琅在澎湖大敗明鄭水師,最終實現了台灣的「和平統一」。 《澎湖海戰》由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得主鄭保瑞執導,並與杜家毅、黎莉莉、賀信一起編劇;主演包括王學圻、胡軍、侯雯元、黃曦彥、羅一舟、杜江、耿樂、宋洋、易烊千璽、趙麗穎、倪大紅、蔣龍、張文傑、林子燁等。 據大陸影評人「達叔」表示,《澎湖海戰》因為主角是施琅而存在一些爭議,主要是在傳統氣節上,施琅有「貳臣」身份;但從歷史長河看,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正統封建王朝,通過科舉制度、滿漢文化融合延續了中華文明體系,保證了國家的統一性和連續性;施琅統一台灣、力主守土,將台灣納入清朝行政版圖,維護了國家領土完整,這一核心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達叔」強調,作為國家電影局重點影片,《澎湖海戰》立足「國家統一」的核心原則展開創作,在價值立場上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萬聖節將至 高雄推出22米高大南瓜

高雄萬聖節熱潮提前開跑。「2025年高雄萬聖節」活動將於10月 31日至11月2日,在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登場,今(23)日節慶主角「22公尺巨型大南瓜」率先充氣測試,吸引許多路過的民眾與親子駐足圍觀,小朋友興奮直呼:「真的好大、好可愛!」 「大南瓜」是高雄萬聖節活動最大亮點之一,今年升級為可搭配360度燈光秀的互動裝置。為確保活動期間運作順利,團隊於今日在衛武營戶外廣場做充氣測試,同時調校燈光與安全結構,為即將登場的「2025高雄萬聖節」暖身。 現場不僅吸引親子家庭圍觀拍照,許多孩子還興奮地比出南瓜的手勢,氣氛熱鬧又可愛。高雄市教育局長吳立森說,「2025高雄萬聖節」不僅是節慶活動,更是一場全城共樂的城市派對,邀請大小朋友屆時相約衛武營,裝扮搞怪,參與大遊行,一起在燈光、音樂與創意中,度過難忘的萬聖節假期。 除了延續去年度的超人氣「大南瓜」話題,今年將擴大規模結合在地學校與市民參與,規劃萬聖節市集、創意裝扮遊行、氛圍佈置與主題攤位等,讓民眾與親子能共同體驗充滿歡笑與驚喜的節慶時光。 活動也邀請到六福村墓碑鎮團隊領軍遊行,打造最吸睛的「搞怪行軍隊伍」,而深受小朋友喜愛的東森YOYO家族哥哥姐姐也將登上舞台與觀眾近距離互動;同時,邀請國內知名的紙風車劇團帶來精采演出,將萬聖節變身為寓教於樂的親子嘉年華。 此外,今年活動特別結合高雄市觀光局「野生活」活動,融合戶外文青風與神秘鬼怪風兩大主題,預計規劃超過100攤市集,涵蓋野外休閒、時尚文青與傳統在地等風格等多元特色,為市民帶來結合創意、觀光與節慶的全方位體驗。

兩岸麒麟文化研討會在福建平潭召開 共話中華文化復興

由平潭麒麟文化研究院與台灣麒麟文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麒麟文化論壇——中華文化復興與麒麟文化」17日在福州召開。與會的文化領域專家學者、業界人士、文化愛好者圍繞麒麟文化的歷史脈絡、當代價值與未來發展展開深入探討,為兩岸文化交融與麒麟文化的蓬勃發展注入新活力。 台灣兩岸互聯網+發展協會理事長、台灣麒麟文化研究中心創辦人王綽中致辭時,首先對平潭麒麟文化研究院在麒麟文化保護、研究與推廣方面的努力及成果給予高度肯定,稱讚研究院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搭建兩岸文化交流橋樑作出重要貢獻。 王綽中闡述麒麟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時代意義,在台灣,麒麟文化早已融入日常——走進傳統宮廟,麒麟或氣勢昂揚與龍鳳相伴象徵「祥瑞共生」,或隨祥雲舒展傳遞「安寧順遂」;深入民間生活,麒麟更成為美好期許的載體,不僅是守護家宅的吉祥符號,更滲透在民俗的方方面面,成為刻在台灣民眾記憶裡的文化印記。 王綽中指出,麒麟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經典瑞獸,既承載著兩岸同胞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嚮往,更是連接彼此情感、印證文化同源的重要紐帶。 王綽中致辭後,台灣麒麟文化研究中心向平潭麒麟文化研究院贈送兩幅墨寶,並現場展開展示,其中,有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題寫的「麒麟佑兩岸,親情貫海峽」,以書法為紐帶串聯起兩岸親情;還有前國民黨副主席胡志強書寫的「麒麟昭盛世,盛世繪宏圖」,用筆墨勾勒出盛世繁榮的願景,兩幅作品將麒麟文化的內涵與兩岸同胞的心聲凝於筆端,深深打動了在場每一位嘉賓。 隨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原二級巡視員、區關工委主任、平潭政協書畫院院長黃良希致辭;他以平潭與麒麟文化的緊密聯繫為核心切入點,指出麒麟文化吉祥和諧、自強不息的精神內核契合新時代需求,彰顯傳統文化生命力。 黃良希高度認可平潭麒麟文化研究院成果,他指出,研究院通過梳理史料、學術研究、文化活動讓文化遺產「活」起來,既護文化根脈,也為平潭發展注入精神動力,印證傳統文化當代價值。 黃良希指出,傳承麒麟文化是守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踐行馬克思主義「以人民為中心」文化發展思想的體現,強調傳統文化需與時代對話、讓大眾參與受益以實現「以文化人」;最後,他也向在場及關注麒麟文化的各界人士發出呼籲,希望更多人能加入傳承隊伍,為麒麟文化的延續與發揚貢獻力量。 緊接著,平潭麒麟文化研究院主任鄭興介紹研究院的成立背景、研究成果及未來展望;他指出,從高空俯瞰平潭島,其輪廓恰似一隻踏浪前行的麒麟,「麒麟島」的美譽也由此而來;事實上,「麒麟」與平潭的聯結由來已久——在平潭諸多民間傳說中,海壇島「水中三麒麟」與「山上三麒麟」的故事尤為神奇,如今漫步平潭,麒麟元素更如靈動的文化精靈,在城市街巷、人文場景中隨處可見其翩躚身姿。 鄭興指出,平潭這份深厚的麒麟文化底蘊,彷彿為平潭帶來了千年一遇的發展契機,「麒麟獻瑞,平潭騰飛」這一美好願景的背後,藏著文化賦能區域發展的深層邏輯。 正因如此,鄭興強調,平潭麒麟文化研究院肩負著重要使命:挖掘麒麟文化的核心內涵,打造專屬於平潭的城市IP,為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注入獨特的文化動能;讓麒麟祥瑞的文化符號深深紮根兩岸,傳遞文化價值,為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搭建起堅實的精神橋樑。 在論壇的研討環節,與會來賓圍繞四大核心課題展開討論。 針對「遷台記憶及麒麟民俗文化發展」課題,來賓們結合歷史文獻與民間口述資料,深入探討了遷台過程中麒麟民俗文化的傳播與演變,指出遷台記憶是麒麟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岸麒麟民俗文化在傳承中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麒麟文化的整體脈絡,未來應進一步加強對遷台麒麟民俗文化遺存的保護與研究,挖掘其中蘊含的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情感密碼。 在「道脈同源,麒麟共彰:兩岸麒麟文化的道家佛學闡釋與出版研討」課題討論中,學者們從道家「天人合一」、佛學「慈悲向善」的思想內核出發,解讀麒麟文化所蘊含的哲學理念與精神內涵,認為兩岸麒麟文化在道家佛學思想的滋養下,形成了相似的文化特質與價值追求。 同時,來賓們還就麒麟文化相關出版物的策劃、出版與傳播展開交流,其中,平潭與台灣兩地的麒麟文化研究機構表示,未來將攜手合作,從道教文化視角出發,共同編撰一部麒麟文化專題專著,以此深化對麒麟文化的系統性研究。 「麒麟文化推廣與認同構建:麒麟文化進校園,兩岸徵文,工藝美術徵集等活動研討」課題則聚焦麒麟文化的普及與認同培育。來賓們一致認為,文化的傳承關鍵在人,尤其是青少年群體。將麒麟文化進校園,通過課堂教學、社團活動、文化展覽等形式,能讓青少年從小接觸、瞭解麒麟文化,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此外,舉辦兩岸麒麟文化徵文、工藝美術徵集等活動,不僅能為兩岸文化愛好者提供展示才華的平台,還能促進兩岸同胞在文化創作中的交流與互動,進一步增強兩岸同胞對麒麟文化的共同認同,凝聚文化共識。 在「麒麟文化結合AI創新性發展及創造性轉化的產業共創」課題研討中,來賓們將目光投向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發展。大家認為,AI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麒麟文化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機遇,通過AI技術可以實現麒麟文化元素的數位化建模、虛擬展示、智慧創作等,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文化產品。 同時,來賓們還探討了兩岸在麒麟文化產業共創方面的可能性,提出要整合兩岸優質資源,共同開發麒麟文化IP,推動麒麟文化產業向規模化、高端化、國際化方向發展,讓麒麟文化在產業創新中實現創造性轉化,為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注入新動能。 出席「麒麟文化論壇——中華文化復興與麒麟文化」的來賓有:王綽中(台灣兩岸互聯網+發展協會理事長、台灣麒麟文化研究中心創辦人、梅花媒體集團董事長),張蔭泉(台灣麒麟文化研究中心副執行長、梅花新聞網總經理),曾梧炫(台灣麒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梅花新聞網駐福建特派員),黃良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原二級巡視員、區關工委主任、平潭政協書畫院院長),陳治(廈門大學文博專家、政府智庫),李奕同(廈門一同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國家工信部 Aigc 導師、國家工程實驗室 Aigc 導師),李湖江(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區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楊伯塏(閩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閩南師範大學人因工程研究院院長、漳州市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林皎皎(福建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藝術學院產品設計系主任、副教授),舒夢蓉(福州外語外貿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環境設計專業講師),張鵬(福州正及電子工業有限公司行銷總監、麒麟文化研究院特聘專家),林美蘭(平潭政協委員、泰隱安珀酒店總經理、麒麟文化研究院理事),鄭興(平潭政協常委、區新聯會會長,區麒麟文化研究院主任),陳小雅(區新聯會執行秘書長,福建聯合錦安建設副總經理、麒麟文化研究院理事),洪鄭韜(麒麟文化研究院專職研究員),龔夢昕(福建農林大學研究生),周宇婷(福建農林大學研究生)。

港澳台青年短視頻大賽啟動 邀青年以鏡頭傳承文化

為鼓勵港澳台三地青年運用創新視角,紀錄並傳承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由《就是敢言》主辦,並獲中華青年進步協會等多家單位協辦的「城市印象・走近非遺:港澳台青年短視頻創作比賽」正式啟動。本次比賽旨在號召青年在日常生活中尋找「非遺」故事,以鏡頭穿梭時空,展現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當代活力。 本次比賽主題鎖定於港澳台地區與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相關的故事,參賽者需展現對中華文化的感受與對非遺傳承的關懷,比賽對象開放給港澳台地區公民或學生,可以個人或團隊(最多三人)名義報名參加。作品要求為時長不超過240秒(4 分鐘)。使用MP4或MOV格式,解析度須達720P以上格式、內容必須為參賽者原創,畫面不得少於60秒。 主辦單位設置了優渥的獎金以鼓勵創作,一等獎(1 位)為獎金10,000港元、二等獎(2 位)各得獎金6,000港元、三等獎(3 位)各得獎金4,000港元、優異獎(8 位)各得獎金2,000港元、入圍補助另可獲1,000港元獎金(名額由主辦方決定)。評選標準公開透明,鼓勵多元創意呈現。 本次比賽將分為「入圍評審」和「網絡聲量排名」兩階段。評審團將根據主題契合性、故事性、敘事表達、視覺及音效效果等標準進行評選。此外,作品在YouTube、Facebook、Instagram、抖音、微信視頻號等五個指定平台上獲得的網路聲量數據也將納入總成績計算。主辦方特別提醒參賽者,作品需保證擁有完整版權,嚴禁盜用或抄襲。作品投稿截止日期為2025年11月31日;主辦單位表示,希望通過本次比賽,不僅能讓更多年輕人關注「非遺」,更期待看到他們如何用獨特的鏡頭語言,重新定義「非遺」在現代城市生活中的重要價值,共同肩負起文化傳承的責任。 【投稿資訊】 • 投稿日期: 即日起至2025年11月31日 • 電子信箱: hkkolprojectltd@gmail.com • 報名步驟: 參賽者需先填寫報名表,並將作品及相關資料發送至指定電子信箱。 • 詳細資訊: 請密切關注主辦單位官方資訊。

媒體人白亞跨界文壇 詩集《風會記得花的名字》溫柔問世

媒體人白亞跨界文壇,推出首部詩集《風會記得花的名字~白亞詩集》,以溫柔筆調譜寫生命與情感的樂章。她笑言,即使只是「花拳繡腿」,也要完成一個小小心願「實現這輩子最喜歡的職稱:詩人」。 這本詩集內容豐富,收錄組詩、系列詩、旅遊詩、主題詩、長詩與短詩,同時包括白亞於生命最低潮時期自救創作的「讀秒系列」與捕捉靈感的「裸詩」,以及小提琴系列詩作百首。她以真誠筆觸展露內在世界,如詩中所言:「我的文字就是我膚髮,你若關燈,我就脫去衣裳,紅酒你的眼睛」。 《中國時報》發行人王丰在推薦序中指出:「從做人做事到作詩,其實人的行為模式是一以貫之的。我看她寫的詩,可以感受到穿透稿紙的字字句句,感受到真誠的用心」。 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武東星則評價:「白亞的詩,善於將情緒退火為溫度,把比喻收束為幾何:一條線連結事物的內在邏輯,一個圓包容生命的反覆試煉。她不以技巧誇示文字,而以節制成其風格;不以聲浪追求回聲,而以靜觀換取共鳴」。 詩人喜菡形容白亞的詩「有點甜、有點辣,擅長將所有顏色煽動起來」。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則說:「白亞的詩恰如情報員的密寫通信,她在文字中藏入訊息,真正的收信人能憑著共振的靈魂對應出密碼;而一般讀者,仍能在字句間找到生命共鳴與感動。」 詩人胡鴻仁也以詩相贈:「白亞獨特美凝的詩句 像月光流瀉所有幽暗角落 你會聽到 怦然心動的鼓聲」。 白亞感性地表示,詩集的誕生多虧前經濟部長尹啟銘的督促與鼓勵,總在適當時刻推她一把,並親自撰寫推薦序。她感謝所有為詩集寫序的長官、師長與詩友們,「他們許多人第一次為詩集提筆寫序,就獻給了《風會記得花的名字》。多年後,希望仍記得這位來過地球的外星人」。 詩集結語中,白亞留下半截詩句作為伏筆,等待有緣人前來與詩相認。 《風會記得花的名字~白亞詩集》購買連結: 誠品線上書店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010632683015502004?srsltid=AfmBOoppe_CE3FgF5322utxl70flc7-hicKviTjjcZ0CI11nqG-6_GLA 博客來書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34789?loc=P_0004_050srsltid=AfmBOoobGk8ZjNwAydCUe6EErFT7_RRI_-jJw2Ubn_E58UfXQVi2z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