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臺藝68校慶:翻轉藝術殿堂下一篇章

圖說/臺藝大第68屆校慶典於10/28上午在臺藝表演廳舉行校慶典禮。 【愛傳媒報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創校68年,10/28上午在臺藝表演廳舉行校慶典禮。由鐘世凱校長主持並邀請歷任校長、海內外校友及產官學研各界貴賓蒞臨共襄盛舉。 開場由音樂系演出《吹響吧!號角》揭開序幕,氣勢磅礴的銅管齊奏,演奏者充滿活力隨樂器搖擺舞動,以輕快的旋律、明亮的聲響,率先祝賀臺藝大生日快樂;現場也蒞臨許多貴賓,包含退休教授、傑出校友等,一同見證臺藝大傳承68年,跨越創新之盛事。 圖說/師生在校慶帶來各種精彩演出,展現校園活力。 臺藝大68校慶師生帶來精彩演出 鐘世凱校長致詞表示,這是上任後首次校慶,既榮幸又擔憂,但不畏懼。新團隊職責是要讓臺藝大教育環境提升。68年來,臺藝大承載著培育藝術專才的使命,歷經升格改制、開拓校區至今,豐厚的累積都要歸功於歷屆校長、師生、校友的耕耘。校慶中的每一位都是臺藝大故事的撰寫者,未來將延續下去。 圖說/頒發資深教職員工及捐資教育事業單位代表致感謝狀 前校長黃光男校務顧問致詞提到,68年將邁向重要的里程碑,臺藝大是所有藝術相關單位的母校,孕育許多藝術專業人才,深耕各個角落,臺藝大的品牌將會繼續往前走,讓藝術發揮更大力量。羅致政立法委員也表示,臺藝大是板橋地區要角,透過藝術的教育及社區發展扮演火車頭,引領帶動新北市多元藝術的快速發展。而板橋浮洲地區將是藝術住宅的中心,以藝術教育為特色,擁有各種學制,從幼兒園、小學、國高中到大學,甚至碩博士階段,無疑成為板橋地區的核心指標。 典禮頒發第52屆傑出校友,共選出13位獲獎者,頒獎典禮上,臺藝大也向所有捐款單位對本校培育藝術文化種子的肯定與支持表達感謝。 圖說/臺藝大第52屆傑出校友合影 典禮呈現多元精采節目,音樂系《銅響星辰》銅管重奏,以熱烈舞曲節奏讓典禮洋溢歡樂氣氛。舞蹈系以飄逸水袖演出《絮語飛花》,象徵百花齊放、交織共融的美好風景。壓軸節目-校歌領唱,是由不同國籍的藝術學子們為大家獻唱,並且用各國母語祝福臺藝大生日快樂。典禮在眾聲喝采讚美聲中完美落幕,圓滿成功。

文化總會校園大使 臺藝大生赴日交流

圖/第二屆文化總會校園大使合照,臺藝大獲選校園大使者,第一列左起四為鐘媞宇,第二列左起依序為李侑霜、冉志杰、崔喜。(圖由文化總會提供)  【實習記者李侑霜/新北市報導】文化總會為從事台灣文化連結的非政府組織(NGO),近年為推動臺灣文化深入年輕族群,因而自2022年開始招募校園大使,任期由每年的9月至隔年8月底,上述多樣豐富的活動都有校園大使參與其中,搶先體驗臺灣文化活動的歷程脈絡。每屆都報名踴躍,遍佈北中南學校。  文化總會自2022年號召全台各大專院校大學及研究生,加入文總校園大使行列,不限國籍、地區及科系,只要對臺灣文化有熱忱並積極參與活動,就有機會作為文總的校園大使,一起推廣台灣文化,期望串起不同世代對文化推廣的想法,一同為臺灣盡一份心力。  而每屆校園大使也將選出一位赴日進行臺日文化交流,今年則由臺藝大校園大使李侑霜赴日參與「TAIWAN PLUS 2023 台日一緒に」活動由2023年9月16日至9月17日,於日本東京上野公園進行深化兩地文化的新能量交流,讓在疫情後的旅遊熱潮中,刺激海外旅客來臺旅遊的興趣。  中華文化總會多次舉辦國家級藝文活動,致力於推廣臺灣文化活動,例如國慶總統府建築光雕展演「致未來的她˙台灣」、「影˙響台灣 金馬60音樂會」、「馬祖國際藝術島 生紅過夏」等活動,包含此次來臺藝大進行音樂交流的美國UCLA棕熊行進樂隊「純金之聲」亦是由文化總會統籌主辦。  目前文化總會校園大使的活動已辦理至第二屆,每年五月底進行招募,每次招募20名,臺藝大學生對於文化傳播參與不遺餘力,已經連續兩屆都有兩位擔綱校園大使,包含廣電系學生崔喜、冉志杰,圖文系學生李侑霜、鐘媞宇,文化總會校園大使將以年輕力量的文化傳播為使命,讓更多人認識並熱愛臺灣文化。 圖2/日本上野公園TAIWAN PLUS 2023 台日一緒に活動主視覺。(實習記者李侑霜攝)

UCLA棕熊行進樂隊訪臺藝大以樂會友 深化姊妹校情誼

圖1/美國UCLA訪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進行音樂交流並合影。(圖由文化總會提供)  【實習記者李侑霜/新北市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A, 簡稱 UCLA )棕熊行進樂隊「純金之聲」受中華文化總會邀請來臺參與國慶演出,於10月11日上午蒞臨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進行交流,超過350名師生於OUR MUSEUM廣場齊聚同樂,現場活潑的樂隊表演,充滿青春活力的氣氛,獲得如雷的掌聲。  臺藝大由表演藝術學院院長曾照薰率領中國音樂學系主任蔡秉衡、音樂系主任黃荻及藝文中心主任藍羚涵,於臺藝大表演廳精心籌劃一系列演出拉近與姊妹校的距離。  首發由中國音樂學系帶來《意氣風發》,以吹打樂團編制呈現,與UCLA棕熊行進樂隊的西樂吹奏互為共鳴。接著舞蹈學系帶來《絮語飛花》舞動水袖如絲絲柳絮飛揚,繽紛鮮豔的彩服宛若百花齊放,勾勒古典舞蹈之美。  中國音樂學系以二胡、揚琴攜手重奏詮釋《流浪者之歌》,輔以打擊伴奏呈現異國風韻。最後則由音樂系帶來以《國旗歌》改編而成的《最終號角曲》以輕快明亮的旋律,傳達臺灣的榮光與盼望,為兩校交流畫下完美的句點,終曲讓在場的觀眾都體驗到雙方表演撼動的力量,掌聲與歡呼縈繞不絕。 圖2/美國UCLA棕熊行進樂隊於臺藝大OUR MUSEUM廣場進行演出。(圖由文化總會提供)

疫後最大規模高中數學競試 TRML近3000名同學全台交鋒

【愛傳媒報導】隨著科技發展新趨勢,著重AI人工智慧、高階半導體產業、物聯網(IOT),科技島的台灣亟需大量且優秀的數理人才,財團法人九九文教基金會及國立政治大學共同主辦112年TRML(第25屆)高中數學競賽,於八月十九、二十日在臺北、臺中、高雄三區共有近200支隊伍,將近3000位學生共同參與,一場全亞洲規模最大的高中生數學競試。臺北區考場在政治大學體育館舉行,生技醫療、教育、電子、金融各界聞人也聯袂來到現場,包括前立法院王金平院長、臺北市教育局湯志民局長、華邦電子白培霖副總經理、政治大學李蔡彥校長、第一商業銀行董事會陳義文監察人等產官學貴賓蒞臨現場鼓勵所有參賽選手並直呼:「相當壯觀的競賽現場,都是菁英中的菁英」。 圖/前立法院王金平院長以數學界大前輩身份蒞臨現場勉勵所有參賽學子。  主辦方九九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何焱銘表示,匯集高中數學菁英團隊參與的TRML數學競試,孩子們在競賽中得以學習到良性競爭與互助合作的經驗外,於產官學而言亦等同未來科技、數學教育的人才儲備庫,期盼得以獲得社會大眾的重視。  台北私立薇閣高中校長李光倫表示,學校有9支隊伍參與,薇閣六年一貫教學,奠定了數學能力,借用社會上或各基金會舉辦的活動、競賽、測試來檢視自己學校培育出來的孩子。薇閣高中教學組長曾冠喆表示,學生參與TRML數學競試,透過這項活動競賽可以測驗孩子的數學程度及狀況,亦展現孩子的數理能力,又可做為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孩子都樂於參與、自由報名。  九九文教基金會表示,TRML數學競賽,其競賽包括團體賽、思考賽、個人賽、接力賽等4種競賽項目,其精神在學習接納每位隊員間各自的優勢與特質,同時亦發揮團隊合作的能力、共同達成解決問題的目標。  今年有68所公私立高中共194隊,各地深具優良數學傳統的名校均有隊伍參與競賽,其中建中、私立薇閣中學、私立東山高中、臺中一中、彰化高中、臺南一中、高雄中學都有超過五隊與賽,就連遠在東部的宜蘭高中、羅東高中,甚至花蓮高中也繞過半個臺灣專程到臺北參加競賽。三隊獲得團體賽金牌分別來自竹科實中、臺南一中、高雄中學,在其他團體獎中也有許多隊伍獲獎,實屬今年最大贏家,而個人賽金牌得主,在北中南三地連線PK後,終於在十幾年後重回北區,由師大附中朱庭其同學角逐勝出,朱同學表示:「對數學具有高度興趣,覺得在學習數學的過程,訓練了自己很多不同的思考模式,也相當感謝爸媽的支持」。 圖/團體賽金牌得主「竹科實中」。 圖/個人賽金牌得主「師大附中 朱庭其同學」。  然而以往數理比賽是男學生的天下,以男生報名居多,事實上,不少女生數理運算、思維能力不輸男生,為鼓勵女生破除ˋ性別刻板印象、積極投入數理學習,基金會自第十三屆起增加「女生特別獎」、獎勵全數由女生所組成的隊伍,今年就有北一女中、中山女中、景美女中、新竹女中、臺中女中、曉明女中、彰化女中、高雄女中等積極參與。  本屆TRML競賽中臺灣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清華大學等各頂尖大學的數學教授們分赴三地現場深度參與,除了對試題把關、以其符合國內高中課綱期及其延伸的觀念外,並主持閱卷會議與全臺的高中數學教師分析試題、讓教學現場的老師能在教學面更有所精進,後續更希望能與所有參賽高中選手互動、分享各種解題的思維、學習數學的訣竅,藉以啟發學習的樂趣。 影片來源:Youtue(若遭移除請見諒。)

AI戰爭?綻爭?!文化廣告系帶你解讀機器與人類的奧妙關係

【愛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你對AI的想像是什麼?「以後三秒就能完成作業!」、「AI就是百寶袋,想要什麼都有,哆啦A夢可以退休了!」、「AI可以幫我交到女朋友」這些答案你有想過嗎?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思維邏輯,文化大學廣告系的同學們為了深入探討AI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結合了明年度第35屆畢業展的主軸「綻爭@機器人間Bloom @AI Boom」,在TikTok及IG等常使用的社群上,以短影音的方式介紹年度畢業展的主軸,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深刻探討A I與人類生活的關係。首波影片以輕鬆有趣的對話方式解釋較艱深且讓人不解的主軸。科技發展快速,在這個資訊量爆炸的碎片化時代,人們獲取資訊的管道也日漸多樣。文化廣告系的畢業班學生發現了危機,我們該如何與發達的科技機器相處,才能在這世代綻放異彩,爭取光芒,引領先鋒,成為了同學們關注的議題。影片上線至今,已達到了共5773人次的觀看量,成功在社群平台上引起熱烈討論。 擔任第35屆文化廣告學系畢業展活動設計者的余采珈表示,本次活動以「AI BOOM即刻開綻」為主題,先以預告片的形式,運用Tik Tok、IG、FB等年輕人經常使用的短影音平台進行宣傳投放,搶佔短影音的市場,引起網友討論。同時,文化廣告系也成為全台第一個進軍Tik Tok市場的大學畢業展,運用短影音平台的特性,在短短的時間內凝聚並傳達完整資訊,綻放無限創意。 「綻爭@機器人間」,並非AI人工智慧與人類之間的戰爭,而是我們該如何使兩者共同存在、共享繁榮、共創嶄新價值。首波影片除了解釋較艱深且無法一眼解讀的主軸,也引起觀眾深思:Chat Gpt與AI繪圖這些科技軟體對於人類的生活到底是好是壞?人類到底如何與人工智慧共處呢?在與人工智慧的相處中,領悟到人工智慧的便捷與智能後,大學生們也漸漸發現了危機與挑戰。畢業展籌備小組邀請文化廣告系所有學生,發起以「人類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為主題的討論,讓當代大學生發表自己與人工智慧相處過後,自己的處境以及看法。 文化廣告系主任鈕則勳指出,現在已經是AI的時代,廣告系同學緊抓時潮脈動,將畢業展主軸訂為「綻爭@機器人間」確實有頗大的意義與價值。第一,想藉這個主軸主題,深刻的了解AI對於人類生活各方面的影響,有其企圖心;第二,針對「人類會被AI取代嗎?」也創造了一個話題討論的平台,讓同學們也能從各種不同面向角度來進行思辨與討論,對於Al話題也有更深入了解的機會。第三,同學們也想藉由時下最夯的短影音創意表現來烘托「綻爭」的意義,畢竟短影音的展現就像一朵朵綻放的漂亮的花,希望能夠爭取大眾的目光,同學們也希望在這個短影音時代中,進一步的培養自己的影音創作能力。 「AI BOOM即刻開綻」作為文化廣告系第35屆畢業展「綻爭@機器人間」的第一波活動,影片上線後,在Tik Tok和IG等平台上引起討論,網友們紛紛留言回復道:「原來是AI機器人跟短影音的結合」、「是要綻放知識上的火花?!」、「好有創意!」。由此可見,網友們對於AI人工智慧與人類之間的關係非常感興趣,「人類與人工智慧都必須要存在!」體現出兩者共同的意義,同時也凸顯出畢業展「綻爭@機器人間」的議題價值。文化廣告系35屆畢業展預計將在2024年3月舉辦,屆時歡迎各界蒞臨參觀指導。

「臺北思辨論壇」廣邀高中生討論AI與哲學議題

【愛傳媒綜合報導】教育非營利組織Lead for Taiwan(LFT;臺灣領導未來協會)與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共同合作,於8月1日至8月4日在政大綜合大樓舉辦「第九屆臺北思辨論壇」,廣邀全臺高中生參與討論哲學議題,包括電車難題、自由意志、消費心理學等,探討主題多元,藉此培養同學邏輯推理、分析評論和論點論述等能力。 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院長杜文苓致詞時提到,近年AI科技、大數據時代來臨,許多工作未來可能會被機器人取代,但同學在活動中培養的「思辨能力」是無可替代的軟實力。杜文苓鼓勵同學,在這幾天的活動努力學習,把課程中的養分化為自身的能力。 LFT共同執行長林祐良認為,思辨論壇不同於傳統教育單方向的搪塞、授課,而是透過同學們長時間、具深度的共同討論,學習到邏輯推理、分析評論和論點論述等能力。學員們也能藉由不同想法的衝撞,打開新的學習可能,最終凝聚出對議題的共識。 政大創國學院與LFT擁有共同理念,因此繼今年1月合作辦理論壇後,雙方再度攜手舉辦本次活動。林祐良表示,本屆思辨論壇報名人數超過50人,超過7成來自非雙北地區,這顯示了全臺各地學生對於思辨教育,都有高度的需求與好奇心。 參與學員們表示,希望能夠透過這次活動,精進自己的表達方面的思辨能力,並跟學校學習的專業知識結合,成為能夠與社會對話、溝通的人才。此次活動也有學員「回娘家」,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到,議題討論中獲得了許多「跳脫同溫層」的想法與觀點,希望再度參與,使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 思辨論壇旨在提供臺灣學生接觸西方思辨教育、互動式學習,並深入探究哲學專題。本次議題的探討範疇包括:經典的「電車難題」、社會長期討論的「安樂死議題」、貼近生活的「消費心理學」,以及自由意志、藍色窗簾、法律與價值觀、人格同一性、生命意義等話題。 Lead for Taiwan自2018年成立以來,已經在台北、高雄等地舉辦過8屆思辨論壇,總參加人數超過600人。協會致力於推動正向循環的思辨教育,促進臺灣學生的思辨能力、論述能力,並培養學生在複雜、多變的社會中,具備敏銳的問題解決能力,鼓勵同學養成深度思考、關心公共事務的習慣。

台藝大新宿舍獲教育部補助   將成全校最美建築

【愛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台藝人期盼已久的新宿舍,終於可望成真! 即將卸任的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陳志誠宣布,興建新宿舍的計劃獲得教育部補助通過。陳校長轉貼建築師事務所的文章說,這將會是「台灣藝術大學的新宿舍運動」。 負責本案的十禾建築師事務所除了公布宿舍興建已經獲得教育部補助的喜訊,也分享設計圖(見照片)並自豪表示:「有自信完成後,是台藝大中最美的建築,也是完全為這些準藝術家們設計的建築,讓學生留校創作的空間,還有最最重要的發呆亭喔。」 陳校長說,「為了年輕人的未來學思環境,為了藝術美哉我們大家的理想生活之境,我們堅持忍讓,持續朝目標努力,與夥伴ㄧ同攜手同心,哪怕繞了點遠路,終究還是初步達成目標。」他感謝教育部、支持的立委們、建築輔導團隊、審查委員們,也謝謝我臺藝大打拼的行政夥伴及師生。 卸任前夕,陳校長開心表示:「終於可以緩入藝術的山林,展露創作學思笑容。霎時,快意!」

特色暑期營隊讓學子掌握醫療和AI機器人最新趨勢

【愛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中華知識經濟協會」成立20餘年,長年致力於年輕學子的教育發展,積極推動科技文創新知,再次推出深受好評的「諾頓史懷哲醫學營」,讓學子對未來醫涯規劃有所助益,而且引導明確的學習目標。本營隊將透過互動學習,讓學員體驗生命與健康的價值,啟發對醫學領域的興趣。該營隊將由最強卡司陣容及全方位醫療團隊領軍,讓參與的同學迅速了解教授、工程師20多年的人生智慧,在學習與實作之餘,也能感受溫馨及實質的校園生活。 本營隊將於今年7月13至14日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臺北陽明校區)舉行,特色課程包含: 1.專業授課:網羅醫界之各領域專家,擔綱專業師資教學。 2.素養課程:以108課綱之醫事領域,為核心設計課程。 3.加強實作:課程中安排實作體驗,加深孩子醫學印象。 4.小隊教學:確實照顧了解每位學員的學習狀況與回饋。 5.學習證明:北投健康管理學院及中華知識經濟協會共同頒發學習證書。 諾頓史懷哲醫學營將個別安排醫界各領域專家,包括臺大醫院、台北榮總、林口長庚、牙醫專科醫師、手術專科醫師等擔任講師為學員們授課教學,另外以108課綱之醫事領域為核心,設計課程的豐富性與專業度。安排醫事儀器與模擬療程等操作,加深孩子對與醫學及藥理的印象,其中更以小隊實境沉浸式分組教學,來進行小組醫學體驗項目,晚會將於法式餐廳舉辦晚宴,享用美食及心得簡報,進而分享交流經驗,成果發表並頒發結業證書。名額有限,報名資訊可點擊:https://forms.gle/7HRhCDxa7xUBM62c6 中華知識經濟協會為了向下札根,培育未來具有潛力的菁英人才,也同步推出「臺科盃AI機器人國高中競技營」。透過營隊講座和教授們面對面指導的兩天機器人競賽方式,嘗試為學生帶來關於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技術的精彩體驗。學生們將可學習AI基礎知識,並能通過實際操作參與機器人編程和控制,進一步了解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本營隊將於今年7月20至21日在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際大樓舉行,報名資訊可點擊:https://forms.gle/22i3FGKiSYT5cKyK7

臺藝大廣電108級畢展 《浮線 Rise Up》精彩登場

圖1:臺藝大大日廣電108級畢展《浮線 Rise Up》在臺北市萬華區剝皮寮歷史街區登場,圖為畢業生精彩作品。(記者孟淑華攝)  【實習記者陳錦沛報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108級日間部畢展《浮線 Rise Up》,於5月20日至24日在臺北市萬華區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策展理念以浮洲火車站做為發想,《浮線》指浮島的列車線,乘載了學生們四年來走過的軌跡。當天雖下雨,仍阻擋不了參觀人潮。  主題為環繞著浮島的列車線,由四座車站連接而成,築格站、山波站、直田站以及日旋站,每一站分別有不同類別的作品,築格站的作品是以文字構築深厚的文化思想,像是劇本、論文、雜誌;山波站的作品則是以聲波的力量,使感官世界得以完整的廣播劇;而直田站的作品是從不同角度看向同一事件的新聞專題;最後日旋站的作品是由創作者與閱聽人交織融合的漩渦,充滿著多樣化的作品,像是新媒體、融媒體、綜藝節目、行為錄像等,吸引許多人前來觀賞。  本次畢展呈現出四年來學生們在不同方向上的探索和成長,展現出他們多樣化的創作風貌和對藝術的熱愛,另外,還有可愛小物販售。20日為開幕日當天,參觀者眾,還有不少是校友來看學弟妹們的作品,氣氛熱烈。 圖2:臺藝大大日廣電108級畢展《踏鄉尋故》放映前入場,師生合影。(陳靖霖攝/提供)

臺藝大運動會歡騰 舞蹈系獲精神總錦標

圖1:臺藝運動會,評審入場,贏得熱烈的掌聲。(實習記者劉鄉雨攝) 校長陳志誠勉強身築夢 多媒系獲團隊最佳服裝總錦標 田徑男女總錦標分由戲劇系、舞蹈系奪下  【記者孟淑華‧實習記者劉鄉雨‧洪寅智報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運動會於5月18日在新北市板橋第一運動場舉行,豔陽高照,賽事進行順利,競賽種類,包含田徑賽、大隊接力競賽、拔河競賽和趣味競賽這四大類,除大隊接力外,每類各分學生及教職員工組。校運會當天,各系踴躍參與,表現優異。最終是由舞蹈系獲精神總錦標,以表揚他們積極參與、遵守規則、有始有終的運動家精神。舞蹈系還同時獲得團隊最佳啦啦隊錦標,另外,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獲得團隊最佳服裝總錦標。  校長陳志誠在開幕致詞表示,希望同學們一如創作般投入運動會,要在研究、創作、運動、築夢上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築我們未來的夢。堅韌的鬥志、熱情洋溢的心,亦是臺藝大師生追求的重要目標。陳校長也提及,目前總體深耕計畫的經費已經成長到六千多萬,有這些資金的挹注,相信可為同學們的學習環境與內容帶來很大的助益。  在大隊接力競賽中,學生組之女子2,000公尺(20人)大隊接力由舞蹈系、戲劇系、圖文系分別獲得一、二、三名;男子4,000公尺(20人)大隊接力,則由戲劇系、音樂系、 國樂系分獲一、二、三名。  另外,在拔河總決賽方面,最終的成績出爐,冠軍是國樂系、亞軍為圖文系、季軍則為美術系。  趣味競賽方面,由 戲劇系、舞蹈系和圖文系則贏得袋鼠跳的前三名;無敵風火輪的前三名分別由圖文系、國樂系和舞蹈系奪得。  學生部分的田徑賽項目最為精彩,在歷經100公尺、200公尺、400公尺、1500(男)/800(女)公尺、4100公尺接力、4400公尺接力、跳高、跳遠、鉛球等多個項目的比賽後,男子田徑由戲劇系贏得總錦標。女子田徑則由舞蹈系贏得總錦標。比賽成績,可洽詢體育室。運動會最後在校歌聲中,圓滿閉幕。 圖2:校長陳志誠致詞勉勵學生。(實習記者劉鄉雨攝) 圖3:臺藝校旗入場。(實習記者劉鄉雨攝) 圖4:臺藝廣電系許東城百米奪金。(實習記者林昱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