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宗教

【禪與科學】禪定的腦科學研究

文╱謝璦竹 圖片提供╱禪天下雜誌、覺妙道蓮 《莊子》曰:「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這是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與釋迦牟尼佛開示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但這種修道的境界,在當代物質主義籠罩下,人們不能體會,以致今日「得魚忘筌」的用法,竟與莊子原意大相徑庭。 生物體出於生存本能,不斷強化人我之別。從這一點來看,人類與動物的差別真的不大。然而,宗教家說人類有靈魂,靈魂或靈性才是生命的主體。靈性究竟如何影響人類的命運?我們是否可以從大腦的運作來探究靈性、或是精神體的存在呢? 現代腦科學研究發現,人類大腦有所謂「生存本能」,對於痛苦的記憶會牢記於心,一旦遇到類似的情境,就會不經思索立刻行動,也就是「打或逃(fight or flight)」模式。不過,近年關於禪定的科學研究愈來愈多,不約而同發現禪定對於大腦與身心帶來許多好的作用,可以解脫上述生存本能。 前陽明交大電機系教授羅佩禎,長期研究禪定對大腦的影響,她深深感悟:《金剛經》與《心經》將是未來腦科學的重要文獻,可以引領人類升級到更高智能、往更高層次的新世界發展。「10幾年前,我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就大膽地這樣說。」她認為,禪的宇宙光能可以讓大腦升級,擺脫生存模式的宿命。 大腦的生存本能 打或逃模式 遇到比自己弱的就打,遇到比自己強的就逃,這就是大腦的預設模式:打或逃。至於如何判定對手的強弱?這決定於大腦的情緒中心杏仁核,以及管理短期記憶的海馬迴。 《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羅佩禎是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的弟子,法號覺妙道蓮,在妙天禪師的協助下,道蓮過去曾長期研究禪定對大腦的影響與作用,包括不少全球首見的科學發現。 《心經》如同《金剛經》的摘要,《金剛經》開示的「無所住而生心」,就是《心經》五蘊皆空的境界,她說,「五蘊的產生,是生命體活在物理時空,為了活得安全、順心,必須要有的腦功能。」 覺妙道蓮解釋,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接收外在的訊息(色)後,首先進來到視丘,也就是收發窗口,傳入到相關控制區後,就會啟動受、想、行、識,「這些是連睡覺都不可能關閉的腦活動。除非如《心經》講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也就是進入甚深禪定,這時一切苦厄都沒有了。」 由於生存本能的緣故,五蘊絕大部分都形成生命中的負能量。中文描述情感或情緒,有喜、怒、哀、樂、悲、恐、驚等七情,其中只有喜與樂兩個是屬於正面情感,其他5個都屬於負面情緒,反應人生苦多於樂的總體驗。 這是因為,外界的訊息經由眼耳鼻舌身進入大腦後,如果是正面的,因為沒有生存的急迫性,大腦反應會比較遲緩,反之,若是負面感受,海馬迴就會存取起來,並記錄到下意識,成為下次直覺反應的參考。 正面的經驗明明是人類感受到幸福的關鍵,但卻不一定會記錄到下意識,換言之,幸福感需要練習,而非屬人類本能;反觀負面經驗,因為涉及生存,不但會深刻記錄下來,還會包含很多細節,「所以人活到老時,常常記住的多是煩惱。」佛家說,人生終歸是苦,「即使一個人功成名就,也是經過爭鬥和壓力才一步步爬上來。」 由此可見,幸福不能僅根據物質的成就來加以定義,對於受生存本能制約的大腦來說,這只是一句口號,而難以實踐。唯有經過禪的宇宙光能洗禮後的大腦,可以「升級重灌」。 實驗還發現,睡覺中大腦也不休息,大腦迴路即使「沒在做有意識的活動時也在運作」,即所謂DMN(Default Mode Network,預設模式網路)。 待機模式耗損大腦 種種不自覺的壓力,「即使僅僅是『接下來有行程』這種輕微程度」,也會不斷耗損大腦,並形成記憶的「汙染」,也就是下意識中的負面經驗累積,道蓮稱此為大腦的「待機模式」。 不論行程是否重要,只要啟動情緒中心,比方期待某種結果,就會耗損資源,而「只要情緒中心一啟動,就會造成汙染」,道蓮說。所謂汙染,就是指會造成大腦直覺性反應的杏仁核開始作用。 「腦科學家丹尼爾高曼發現,人類的大腦十幾萬年來並沒有進化,意思是『硬體』基本上沒有升級。」不過,這種DMN可以透過有生命力的禪定,讓軟體「升級」,也就是改變DMN,「有如電腦重灌一般。」 「每日一禪定,就像清除電腦短期記憶,重新開機,如果不清除短期記憶,海馬迴塞滿了,運作效能會打折。如果再搭配每週到經過開光的道場上課,就可以進一步讓大腦因為達到五蘊皆空的境界,而彷彿電腦重灌一般升級。」 道蓮對悟覺妙天禪師座下多年修習禪定的弟子進行腦波探測的結果發現,專注脈輪時,可以降低DMN,反之,如果只是平常的休息,處於沒有目的的放鬆狀態時,DMN不但不會降低,反而會更加活躍。 「這就是DMN待機模式的危害,現代人由於生活資訊太多,更加依賴待機模式。」一開始練禪定的時候,很多人會經驗到各種念頭紛至沓來的情形,這些都是DMN的運作,因為平常沒有注意到自己思緒紛飛,專注時才會發現。 愈來愈多研究發現DMN對大腦有危害。DMN原本是為了讓腦功能最佳化,以便隨時應對危險,但在現代人資訊爆炸的生活型態下,開始出現錯亂,例如小孩子的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等情形愈來愈多,又或是壓力相關症候群,如焦慮、自閉、躁鬱等,都被發現與DMN活動過多有關。 禪定組與非禪定組的腦電波不只是波的型態、波的頻率不同而已。腦是立體的,有許多不同功能區,譬如前額葉皮質區為CEO,掌管心智思考推理,枕葉區管視覺,頂葉區管運動與GPS,為量測這些淺層的大腦皮質DMN活動,道蓮用AI的技術,配合數位資訊處理,進行腦功能定位,經由30個通道估測出是哪些大腦功能區在活動發現,禪定組在一個時段內,一直在內聚集中,而且穩定地固定在腦部的3個脈輪(註),非禪定組的腦電波則傾向發散,一下這裡一下那裡,隨時在不同功能區變動。 (註)悟覺妙天師父開示的先知先覺修煉,專注於腦部的法眼輪、禪心輪與智慧輪。 另外,早在2001年間,道蓮觀測禪定組的腦電波時,發現他們進入甚深禪定時,全腦出現高比例的波,達到40Hz以上。有國際論文指出,此為處於高度智能狀態,幾近於超人狀態,幾乎無所不能,資訊的交流非常人所能及,已經不限於基於知識基礎的推理思考,而是精準的無失誤的覺知狀態,可稱為一種腦功能巔峰。 過去禪定腦波研究都以為,禪定時腦波會進入類似睡眠的慢波,例如波或波,但道蓮的研究卻率先發現全腦波的出現,「最早我測出這些數據時,全世界都還沒看到有這樣的論文發現,後來才慢慢有一些論文,也測出波。」 腦波依頻率可分為5大類:波(顯意識14~30HZ)、波(橋梁意識8~14HZ)、波(潛意識4~8Hz)及波(無意識4Hz以下)和波(專注於某件事30HZ 以上)等。 特別的是,此時五感特別清晰,科學家或許會提問,進入深定時,已然五蘊皆空,何以五感會特別清晰呢?「超越物理時空時所感知的,往往跟科學目前所能觀測到的有落差;我自己做了一個假說,此時人腦開啟通達心靈世界的通訊管道,準備好進入內在精神層次的通訊,而不是外在物理世界的通訊,也有腦科學說,這樣充滿的波會感到非常的平和、充滿喜樂,這種恩典加被的極致喜樂,是最好的抗憂鬱療法。」 在國外做打坐研究的,有少數也發現波,具備上述特性。因為進入內在,所以感受到法喜恩典。 對比禪定組與非禪定的對照組,前者是全腦波,且不只是高頻,而且是高能,也就是說腦電波通常是50微伏特,禪定組卻觀測到好幾百微伏特,甚至達到500微伏特。 道蓮自1998年開始做禪定研究以來,22年間指導了近百位碩士和十位博士生所做的研究,發表在不同的國際會議和期刊。 2002年團隊首次發現波時,當時全世界都還沒看到類似的發表,道蓮因為不知道如何解釋,暫時沒有發表。禪定腦波研究不是顯學,團隊都是用格外審慎的態度,因此最後得以發表的,只是觀察到的百分之一。波的論文是道蓮近年才發表於國際會議的,相關數據都完整保留。 文明奠基於知識,但知識難言真理,科學的發現日新月異,例如古典牛頓力學之後,又提出相對論,甚至弦論、超弦論,以後還會不會有更新的發現?誰也不能斷定。 科學研究測不出來的,道蓮則根據自身禪定的體悟,以科學的嚴謹精神提出假說,並待未來的驗證。 超越生存本能 人類大腦的秘密,至今仍未完全向科學探索打開。悟覺妙天禪師開示,有生命力的禪定可以透過貫注精神力,讓身心靈統合,最後形成精神體。換言之,精神體衝破了身心的限制,大腦不再受制於生存本能,才能夠追求真正的幸福。 宗教家常說,法喜充滿、恩典滿溢,這些都說明幸福超越五官的感知,而在大腦的未知世界裡。只有當大腦的迴路改變,認知地圖重繪,才能讓我們超越生存本能的「打或逃」模式;這時,不但我們常常感受到無條件的快樂,做事也更容易成功,因為不再被失敗的恐懼所綁架,身心靈不再分離,才得到真正的自由。

【禪師說禪】 認識真正的自己--靈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修行先要認識自己,一般人對自己的了解,大多是外在的長相,其實我們還有一個內心的自己,也就是靈性,那才是真正的自己,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 修行不能忽略靈性,靈性又稱為自性或佛性,祂從無始劫以來,一直不停地流轉,希望有一天能進入聖位。 眾生共一心 聖靈是心王 雖然我們都認識外表的自己,卻不了解內在的真正的自己,所以很多人遇到挫折、困難或失敗時會六神無主。如果我們的心亂了,會對外在的所見所聞產生偏差,所以「讓心安定」很重要。 我們對自己的內心世界要很清楚,才知道在待人處事上有沒有偏差。因為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有因果,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善果,所以要造善因,否則造了惡因,就會得惡果,這是一定的道理。 如果我們了解內心世界,就可以抓住自己的心。修行一定要掌握自己的心,心如果偏差了,就會產生煩惱,比方對某人不滿意,看到他就生氣,這就是心偏差了,讓自己不愉快。所以要經常注意自己的心,要了解內心的世界。 除了身體的我和內心的我,還有一個靈性的我,這是真正的自己。雖然「身、心、靈性」都同樣重要,但在修行上,「靈性」是最重要的,因為修行的目的是讓靈性不再輪迴於地球的世界。 地球的世界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所謂的六凡輪迴。一個人如果不修行,往生時就會在這六凡世界輪迴,但如果修行了,甚至能夠見性、成就,就可以到佛國,到菩薩、佛的世界,所以修行非常重要。 修行可以決定我們來到人間的價值,因為一個人縱使家財萬貫,或是名利地位多麼崇高、愛情多麼甜蜜,最後都是空的,所以我們要了解《金剛經》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要有這樣的認知。 一切有為法,就是人間有形有相的一切,都如夢幻泡影一般,很快就消失了,所以我們來到人間的目的,就是要透過修行,讓靈性不再輪迴,這是非常重要的認知。 所以兩千五百多年前,世尊來到人間修行成佛,就是讓我們遵照祂的修行方法,和祂一樣成就佛陀;這是我們修行的目的。 修行,從出世法來說,是讓靈性進入聖位,到佛國淨土,因為人即使再痛苦,也不過幾十年、一百年,但靈性是千百億萬年都不生不滅,所以一般人只知道滿足色身,卻不了解靈性渴求的是解脫輪迴,才會一輩子都忙著爭取名利、地位和愛情,而忽略了最重要的那個真正的自己,才會說「人生都是顛倒夢想」。修行就是要把這個顛倒的人生重新翻正。 修行要修正法,正法就是可以讓人見性成就的法門,那要如何明心、見性、成佛?就是遵照佛所示現的方法來修行。 當年,佛經過六年艱辛修行才成就,祂在野外或森林裡禪定,一天只吃ㄧ粒米;佛是用這種自我折磨的方式來修行。 後來,佛發現這種方法不能成就,必須要有智慧。智慧從哪裡來?從靈性而來。如何從靈性生出智慧?就是要禪定,所以很多修行人不重視禪定是不對的。世尊告訴我們,修行除了守戒以外,還要禪定,才能從定中產生智慧,讓靈性解脫輪迴,也就是要「戒、定、慧、解脫」,這是世尊傳給我們的修行方法。 世尊從修行中了解,靈性如果不能超越輪迴,就會不斷地流轉於六凡。如何才能讓靈性解脫,得到自由自在?佛在禪定中見證了八正道,讓靈性可以進入聖位,證得聲聞,不再輪迴。 緣覺修斷滅 只證羅漢位 另外是修十二因緣,因開悟而證得緣覺果位,一般稱為羅漢,也可以讓靈性進入聖位,不再輪迴。 十二因緣的修行是參自己從無始劫開始,因為「無明」而「行」造業,於是產生了輪迴的果,也就是「識」,然後進入母胎,有了「名色」,慢慢生出胎形以後,便有「六入」,再經過十月懷胎,「觸地」來到人間。 出生以後,會「受」到父母和家人的關懷與照顧,長大以後,就懂得去「愛」、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人結婚,這是「取」,然後「有」了小孩,又再「生、老死」,就這樣不停地輪迴。由此可知「無明」是輪迴的原因,這是緣覺的修行。 如何進入菩薩位、佛位?要修六度波羅蜜,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 第一波羅蜜是布施。一般人認為布施是財施、法施、無畏施,這是有相布施,布施對象是「人」,但布施最重要的是無相布施,布施對象是「靈性」,像我們今天能夠修行,一定是有人接引我們,讓我們的靈性可以接受真正的佛法,將來可以解脫,成就菩薩、佛。 無相布施的功德很大,因為有相布施的對象是人,而人終歸一死;但無相布施所布施的靈性是不會死的,祂如果成就了,就永遠不再受苦,當然功德很大。 第二波羅蜜是持戒,修行人要守戒律,戒律是最根本的佛法。 第三波羅蜜是忍辱,凡事退後一步想,就可以海闊天空,不必與人計較,也不必害怕吃虧。 第四波羅蜜是精進,修行要不斷精進,智慧也要不斷精進。 第五波羅蜜是禪定,深入禪定,可以生出智慧,所以禪定不是只坐在那裡,要懂得正確的方法才能入定。 第六波羅蜜是般若智慧,這種智慧不是聰明,而是成佛的智慧。 所以修行要懂得修行的方法,就可以達到修行的目的──成佛。

【禪修釋疑】 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地放下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請問,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地放下? 如果要真正做到放下,必須先開悟,但一個人如果沒有走到「絕」路,往往不會去找「覺」路,覺悟的路。 達摩祖師所傳的禪定法門,要我們做到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然後才可以入道。外息諸緣是指身外的這些緣,都是緣起緣空,要能夠放下。內心無喘是指內心不亂,不亂就是定。但這樣還不夠,還要心如牆壁,求道的心絕對不能動搖,才可以入道。 如果心動搖了,就像燈泡的頭鬆了,空氣跑進去,不再是真空,就不會亮。所以心如果動搖、被汙染了,就不清淨,不是真空,自性光也出不來,那這一世就報銷了。除非有很高明的師父,能夠把燈泡裡的空氣(人心的汙染)抽出來,然後再把它封好,恢復真空,才能再發光。 所以要成佛,就要心開,心開就是心要開悟,開悟以後,才能真正地放下,真正地解脫。可是一般的弘法師父,都只教人不要做壞事,要做善事,並沒有教人如何找到智慧、找到心靈,其實這才是最重要的。 基督教有一句話,「我找到了」,找到什麼?找到心靈,也就是找到耶穌或上帝,但一般人到最後還是沒有找到,如果找到就不一樣了。為什麼找不到?因為不清淨。所以我一直強調要清淨,要開悟,要徹底放下,才能徹底解脫。 當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就直向這個目標前行,我們修行也一樣,這個目標就是自己的道心,要很堅定、不動搖,才能到達彼岸。 那要如何成就?要先見到自性。每個人都有自性,都有一條通往心靈的路,大家都一樣,所以我好,別人也要好,這樣就不會嫉妒。修行人最常犯的,就是嫉妒別人比我好,或是我比別人好,就傲慢,其實真正的好壞,要等蓋棺論定。 所以你就會知道,這些法性都通到佛性,都是往成佛的路。見到佛性以後,就知道什麼是真空妙有。每個人都有自性,不是只有你才有,也不是你可以占有它。你占有它,表示你用我執和法執來占有自己,不但妨礙了自己,也妨礙了別人。 自性的性是光明的路,到彼岸、到淨土、到佛國的路,這叫做性。雖然所有眾生都有佛性,但不是所有眾生都是佛,所以要修行,修可以成佛的正法。

【禪修釋疑】 修禪定和氣功有什麼不同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請問,修禪定和氣功有什麼不同? 氣功是一種力的結合,也是心力的結合,更是心靈力的結合,它是一種意識力學、心理力學和心靈力學,甚至是綜合力氣、意識力、心理、超心理,以及靈光科學的綜合體。氣功的用途,隨氣功層次的提升,從健身氣功發展到武術氣功,甚至宗教氣功,廣受世界各地煉氣之士的喜愛。 氣功是我國極寶貴的文化遺產,是幾千年前由修道者在禪坐中所發現,當他們將要進入禪定之前,體內會發出一股強而有力的氣,帶動身體內外全身震動。後來有一派煉氣士專門以納氣、聚氣、導氣、發氣的方法,發展到今日的氣功,也就是從生理氣功演變到心理氣功;從心理氣功發展到心靈氣功;從有相氣功到離相氣功,再到無相氣功,而更加完美。 氣的本身來自空氣的氧氣,而氧氣帶有能量,加壓濃縮煉氣後,發出來的氣具有無比的力。當呼吸空氣進入體內,與心臟右心房、右心室的上下腔靜脈回流缺氧的血液在肺部交換後,帶有氧氣的血液流入心臟的左心房、左心室,變成元氣,進入體內做大循環。 而氣功「氣」的變化,是從空氣進入體內變成元氣,經煉氣而成為真氣,再由真氣轉化為靈氣,由靈氣再轉化為靈電,乃至靈光。 氣功的發展層次,分為真氣氣功、靈氣氣功、靈電氣功、靈光氣功等4種: (1)真氣氣功: 屬於初乘氣功,是生理與力的結合,藉意識力發出來的氣功。修煉方法是將元氣納入丹田,再行功運氣,以意識力導氣,經由骨神經從手指、手掌發出真氣氣功,具有健身與武功之效。 (2)靈氣氣功: 屬於中乘氣功,是心理與力的結合,藉潛意識力發出來的氣功。修煉時,要有深厚的禪功基礎,打通任督二脈,才能發出靈氣氣功。修煉方法是把體內的會陰、仙骨、腎臟、心臟、四丘體和第三腦室等6種不同的電能匯集以後,經由風路進入脊椎的骨髓神經,經四丘體、任督二脈,合潛意識力,導氣時用心神力,透過手指或手掌發出靈氣氣功。若將靈氣氣功應用於醫療,具有特殊的功效。 (3)靈電氣功: 屬於上乘氣功,是超心理與力的結合,藉心電能會天地靈氣後發出來的氣功。修煉時,除了要具備靈氣氣功的基礎,還要能夠行大週天和五氣朝元、三花聚頂的高能力,將「天、地、人」的大能力匯集於第三腦室,經由腦脊髓神經,透過手掌發出靈電氣功。若用於醫療,可將壞死的細胞清出體外,也可用於精神醫療,幫助被治療者自行進行靈療。此外,還可改變一個人的氣質,達到人格教育的目的。 (4)靈光氣功: 屬於無上氣功,是心靈之光與天地靈光的統合。修煉靈光氣功,必須是大根器的智慧者,而且要達到脫胎換骨、甚至蓮花化出法身的境界。修煉到這個境界時,體內充滿了光,會發出無量無邊的身光,有白光、紅光、紫光、金黃光,藍光、綠光等彩色光、琉璃光,全部都是雷射光。同時光的變化從光點到光柱,從圓到片面,從光影到身光,變化無窮,難以形容。若用於醫療,將發出的紅光與綠光會合,可讓人體的壞死細胞再生,具有不可思議的造化之功,妙用無窮。 修煉靈光氣功,要有全跏趺坐兩小時的定力,除「身、意、心」三定外,須「身空、心空」進入虛空法界,集六神之光(會陰、仙骨、腎臟、心臟、四丘體和第三腦室),分別吸取天地靈光成為宇宙光,可任由身體(如白毫、眼睛、口、四肢、心臟及毛細孔等)發出靈光氣功,有造化天地生物之功。 隨著時代不同,氣功從健身氣功到武術氣功,從武術氣功到醫療氣功,從醫療氣功到造化氣功,本質上是從剛性氣功到柔性氣功。剛性氣功氣短而粗,功力有限;柔性氣功精微而功力不可思議。以颱風為例,剛性氣功有如颱風外圈,而柔性氣功則如颱風眼。所以修煉氣功要入至靜之功,始能造化天地萬物之效。 因此,煉氣之士的品德必須完美,心性博大無邊,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超凡而見平凡,平凡而資質脫俗,所謂大智若愚。 氣功之外,還有靈光寶劍,是利用人體的劍尖骨和劍鋒骨煉成,這種出神入化的神功,運用之妙,完全存乎一心,可惜很少有人修煉。但願靈光劍與靈光氣功能同時出世,濟世救世,為中華文化再創光榮的一頁。

【禪師說禪】禪修的精神力量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過去因弘法因緣,曾數度往訪日本,發現日本人有一股潛在的力量,這股力量是全國性的,包括他們的守法精神,有條有理的秩序,以及工作效率等。也許他們這種特性與富士山有關,因為富士山的樹木都是松樹,是修行的好地方,不像台灣的山都是一些雜木生長。 在台灣,人們的生活步調緊湊,充滿了競爭,心都非常浮躁;可是日本人的生活比我們還緊張,但他們在各方面的表現卻很有秩序,人民都很守紀律,即使趕時間,開車也是不慌不忙的,幾乎沒有人超車,而且日本的地下鐵系統很完備,到處都有停車場。由此可以看出,他們的政府在這方面是經過妥善設計與規劃的。 回頭看看台灣,在交通方面,以我們的實力,應該可以做到像東京地下鐵一樣的交通系統。再看看政治,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政治局勢,老百姓才能過安定的日子,如果政治不穩定,一切就亂了。尤其身為一個政治家,更應該有遠大的眼光,除了觀察世界的政治潮流,也要照顧人民的生活,包括精神生活。所以政府在這些方面都要做好規劃,才能為民謀福。 當然台灣的政治問題比較複雜,再加上外交處境艱難,所以做為台灣的領導人是很辛苦的。但是從事政治的人,還有台灣所有的人民,應該要團結同心,才能再創過去的經濟奇蹟,並發揚光大。 然而,這必須要以精神文化為基礎,如果沒有精神文化,很容易就會忘記過去的辛苦成就。精神文化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品格,如果每個人的精神文化素養都提升了,這個社會一定很有秩序,也會很進步。 心量無限大 轉動小宇宙 師父所傳的印心佛法就是一種精神文化,因為祂是超越人心的,所以修印心佛法的人,心量會無限大。一個人如果心量大,就不會有執著。可是一般人常因外在環境的種種壓力,使得心量不夠寬大,於是便犯了執著的毛病。 身為一名禪行者,不應被外界環境的干擾所左右,要樹立自己超然的精神文化,以禪的精神面對現實、面對人生。 我們修行,不僅是要改變自己,也要改變別人,哪怕只能改變一個人,也要盡力去做。因為,如果這個社會能有更多人修行,淨化的力量就會更大,而這正是我們所要努力的方向。 因此,我們要扮演「播種者」的角色,要把印心佛法的精神弘揚出去,希望這些撒出去的種子,都能夠開花、結果。 如何才能開花、結果?就是要清淨,包括觀念與思想都要很純淨,不要有汙染。修行人最怕的就是汙染,除了生活上的空氣汙染、水源汙染、飲食汙染以外,其實最可怕的是意識汙染。 意識汙染是一種偏差的觀念,也就是執著,它是因為內心的不平衡所造成的。修行人如果不能排除意識上的汙染,很難有所成就。 在我們短短幾十年的人生當中,有人過得很平凡,有人過得很有意義,但也有人過得很坎坷;造成這些差別的最大原因,就是「意識」,也就是佛教所說的業障。 比方像禪定,可能一段時間坐得很好,但忽然又坐不好;又好比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可能早上想的與下午想的不一樣;這是因為人的意識會隨時空而改變,不管是內在意識、外在意識,還是潛在意識。 潛在意識是過去世意識的累積,從無始劫開始,一層一層地包覆在我們的自性之上,障蔽了祂原有的光芒;所以修行就是要回復到自性原本的光明。但修行要懂得抓住重點,不是盲目地修。什麼重點呢?就是精神的突破。 學過物理、化學的人都知道,兩個不同的物質如果發生物理變化,再怎麼變,還是會保有它原來的特性。但如果是起化學變化,就會變成另一種物質;這種化學變化就是精神的變化。 以人來講,如果意識本來就容易想入非非的人,再加入另一種不同的意識,就會發生化學變化,而且變化多端,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會異於常人,也就是所謂的「精神分裂」。這就是精神的化學變化,它的力量非常大。 入世修圓滿 活用精神力 一切宇宙的現象都有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綜合變化;一般說來,「精神」的力量都隱藏在「物質」裡面,所以物質如果沒了精神,就不能顯出活力,而一個物質如果顯現不出精神,就沒有生命力,就是一個死的東西。 人也一樣,一個人有了精神,就會蹦蹦跳跳地,會講話、會活動;但如果沒有了精神,甚至連知覺都離開身體了,怎麼還會有生命力呢?可見「精神」是隱藏在身體裡面的。 由此可知,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精神」左右「物質」,所以我們要成就,就要抓住「精神」,然後再改變「物質(生理)」。也就是說,如果在心理上有所執著,或是有什麼不圓滿的缺陷,先要想辦法用精神力量去超越它、克服它。 像那些參加運動會或馬拉松比賽的選手,就是靠精神力量來支撐的,所以當他們一到終點,精神鬆懈以後,立刻就累得倒下來了。 在人間,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各種錯綜複雜的人事物,所以在精神方面一定要超越,不要被物質奴役。也就是要懂得以精神來運用物質,而不是被物質所用。 如果發現自己精神出了問題,要立刻找出原因,如果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就要去看醫生;如果是精神方面的問題,那就比較複雜了,因為累世的意識障礙,光靠自己的修行是無法突破的,必須要接到一位證道明師的力量(這是一種精神力量),才能夠超越。 其實修行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方法,其目的是讓自己的身心成為純真、至善、完美的宇宙體,在這個真善美的宇宙體中,你會大放光明。 一個人如果走在黑暗、沒有燈光的路上,一定會很害怕。同樣地,我們的自性如果沒有佛光來照亮,在黑暗中,祂也是很不安的;可惜很多修行人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只知道誦經、唸佛,卻不懂得用禪修的精神力量來照亮內在。 因此,如果能夠在禪定中做到精神統一,就能感受到自性所散發出來的訊息,因為「定」、「慧」是一體的,從禪定中自然會生出智慧,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所以有空要多禪定,然後從禪定中,以精神力去超越。

【禪修釋疑】 禪定一定要入定嗎?入定的目的是什麼?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請問禪定一定要入定嗎?入定的目的是什麼? 佛經上說,修行要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也就是要通過三大阿僧祇劫,要修千百億萬年才能成就。如果真是這樣,那世上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就;但是從世尊傳承下來的法脈,的確是有人成佛的。所以我一再強調,修行一定要超越地球的時間和空間,那要如何超越呢?就是要禪定,而且一定要入定。 因為入定以後,才能讓靈性從欲界提升、超越到色界、無色界,這樣的修行才能夠成就。但這種修行如果沒有證道的師父、沒有真正證道那種境界的師父來帶領,光靠自己在家裡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因為無法超越地球時空。 為什麼修行一定要超越地球時空?以欲界天為例,欲界天有六天,分別是四大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如果我們在忉利天修行一天,等於在人間修100年;如果在兜率天修行一天,等於在人間修400年;所以禪定的時候,必須與整個宇宙一體、與天地一體,這個時候就是超越地球時空,也就是入定了。 此時在定中,如果到達的層次是忉利天,那麼以禪定一小時來算,就等於是在人間禪定4年;也就是說,入定一小時的效果,相當於地球時空的4年。如果是入定到兜率天的層次,那就更多了。 所以禪定一定要超越地球時空,最好能每天多坐一小時,這樣慢慢累積下來,就是好幾百年了。當然,這個前提是必須要入定。 那什麼是地球時空的修行呢?就是在人的意識裡面修行,像唸佛、誦經、持咒、拜佛、拜懺,或是在那裡枯坐、冥想、數息、練呼吸…等,都不能超越地球時空,當然也不可能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 雖然在唸佛、持咒時,會覺得心裡比較清淨,讓自己不去造惡業,能多做善業,但這樣的修行還不夠,一定要經過世尊開示的「戒、定、慧、解脫」,依這樣的次序來修行才是正確的;如果只是唸佛或誦經,還是停留在「戒」,沒有到「定」,不能超越人身的障礙,包括意識的障礙,那要怎麼到淨土呢?根本不可能。 所以修行一定要禪定,要從入定中去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進入聖位;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

【禪師說禪】 修行就從修心開始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現代人不僅工作忙,「心」也很忙,造成生活上很大的壓力。如何紓解?禪修是個好方法,不但可以放鬆身心,也可以從禪定中提升心靈。 曾有人建議我蓋廟,可是我認為,不管是修行,還是蓋廟,都要有智慧,你修行是為了什麼?蓋廟又是為了什麼?都要先想清楚,才不會盲目而行。 以前也有位女居士想蓋廟,剛好她的朋友捐了一塊地給她,有一天她來問我:「廟蓋好以後要如何經營?」我反問她:「妳在蓋廟時就應該先想好蓋廟的目的,妳先說說看,我再答覆妳。」 她說:「我希望有很多人來朝山。」朝山就是從山腳下一直拜到山上來。 我說:「朝山是有條件的,第一要有知名度,第二要有規模。你看看自己是否合乎條件。」 其實不管禪修或信仰宗教,都應該先明白「我為什麼修行、為什麼信仰這個宗教」,才不會在修行過程中產生偏差。因為智慧修行比盲目修行來得重要,做任何事都離不開智慧。 什麼是盲目修行?就是迷信,就是一見到佛菩薩就盲目地拜,一看到廟宇就盲目地進去燒香。聖嚴法師曾經提倡「正信佛教」,因為他看到社會上有很多人迷信,所以強調要「正信」佛教。 找到心靈的歸宿 除了要有「正信」的佛教,還要有「智慧」的佛教(或者說有智慧的宗教),也就是信仰者將自己的心皈依於信仰的對象,為自己的心靈找到一個歸宿,就像我們辛苦工作一天,晚上回家享受天倫之樂一樣。 但大部分人的心靈都無所依歸,因為很多佛教徒雖然皈依了某某法師,但大多流於形式,只是辦一張皈依證而已,這樣並沒有實質的意義。 真正的皈依是自性皈依,也就是心靈的皈依,我們心靈所皈依的對象,將來必須能帶我們的靈性到達皈依之處,也就是天國、佛國。 天國、佛國離我們並不遠,在人間甚至在我們體內,就可以找到這種美好的地方,只是大家平常忙於生活而忽略了。如果能藉禪定讓身心放鬆、意識清淨,就可以找到佛國、天國。 禪定是所有宗教共同的修行方法,只是方式不同,不管是祈禱、念佛、還是坐禪,都是禪定,從身體的定,到心裡的定,再進入靈性的深定。 念佛非唸佛 修行從修心開始 祈禱時,以最清淨的心與上帝溝通,此時沒有「我」的存在,也沒有「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色受想行識」的存在,也就是「無我」的狀態,這樣才能直接進入心靈境界,與上帝、佛陀溝通,因為這時的你就在淨土,就在天國。 一切宗教都在對治每個人不清淨的心,如果心很清淨,每天都很自在,當下就是佛。可是因為我們的心還有很多無明與執著,還不能自我解脫,不能超越人間的煩惱與痛苦,所以不能讓智慧突破,見到光明的自性。 所謂禪定,是將原本不平靜、不平安的心,歸於平靜、安祥、自在。 不論何種法門的修行(如禪坐、念佛、祈禱等等),都是為了讓意識清淨,讓心靈直接通達皈依之處,這就是修行之路。 所謂無念而念,不是用嘴巴唸,而是用「心」懷念,用心去懷念佛陀、懷念觀世音菩薩的慈悲。 做任何事都要有方法,以念佛法門來說,真正的念佛是「無念而念」。所以念佛應該是懷念佛的「念」佛,而不是用嘴巴「唸」佛。 真正的念佛法門是一種相應法,也就是與佛相應,這樣得到的清淨力量會更大,這種相應法比看佛經、誦咒語、唸幾萬遍佛號更有用。我們要了解其真正意義,才不會流於形式。 祈禱也一樣,要不斷懷念上帝的偉大,懷念祂的慈悲和大智慧、大圓滿的精神。這樣心靈就會很自然地產生淨土,直接通達皈依之處。 禪定亦然。學禪定先要學會基本坐姿,這是為了超越生理的障礙,也就是身體的痠、麻、痛、癢或其他感覺,再深入一點,還包括意識的變化。 禪定的基礎就像蓋房子,如果打好100層地基,就能蓋100層樓;如果只有3層地基,就只能蓋3層樓。 而修行最快的方法就是修「心」。《心經》說的「色聲香味觸法」,這些五官上的感觸全都歸於意念,也就是歸於心識、意識界。所以修法就是修心,你把心直接皈依於心靈深處,也就是佛國、天國,修行也不過如此。 但這些階段充滿了困難,比方有些人身體不好,就很難清淨。而身體不好,有時是心理因素造成,如果有很多事想不開、放不下,心結愈打愈深、愈打愈多,當然就影響氣血循環,病痛自然就會發生。 退一步想 海闊天空 如何克服?必須從心裡、從意識、觀念上去克服。譬如與人爭執,若能退一步想,便能海闊天空,心裡自然舒服。但若與對方爭執,反而會招惹麻煩。所以如果能退一步想,留空間給對方,就是給自己留空間,這就是禪的真理。但如果大家都要搶這個空間,就落入我相、人相、眾生相,就會起爭執,是沒有智慧的行為。 在身體方面,很多疾病都來自內心的不圓滿,應該要讓心常住清淨,每天過得快樂自在,這是最大的福報。所以修行的第一個要件,就是每天要很自在。 如果覺得不自在,就要自我檢討,是擔心什麼事嗎?或是有其他因素?要去找出來,並加以解決,不自在的原因就空掉了,心也解脫了,就能保持清淨、自在、法喜。 如果每天都能如此,人際關係就從這裡建立,工作效率也從這裡開展,精神領域也從這裡突破,所有修行的障礙都會從這裡開始解脫。 一切都從「心」入門,不管修行還是做人處事,都先求心的自在、心的圓滿,要知足常樂。

【禪修釋疑】 禪修可以讓人延長壽命嗎?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禪修可以讓人延長壽命嗎?要怎麼修呢? 如果想延長壽命,是有方法的,人體最重要的是血液、骨髓和腦液,只要把這三者照顧妥當,就可以讓人長壽。那要怎麼做?首先是血液,要讓它很乾淨,沒有汙染。至於骨髓和腦液,要從清淨無始脈輪開始,這是人體十脈輪最底層的脈輪,道家稱海底輪,我們可以從禪定中,用專注力加強它的磁場,然後往上到尾閭,再從脊椎到小腦的智慧脈輪,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力量很強,直接就衝到禪心脈輪。 一般修行如果沒有到達這種細膩程度,是做不到的,道家稱之為河車運轉或河車運行。雖然很多練氣功的人都知道,但不知道怎麼做,就算知道也做不來,因為專注力不夠精細。 道家的修行著重在修身,佛家則著重在修心或修靈性。不管是修身,還是修心、修靈性,通通都在我們體內,「身、心、靈」三位一體。 什麼是外道?嚴格來說,除了靈性的修行,其他都是外道。我們要修到三身成就,要成就應化身、法身和報身,所以一定要貫穿「身、心、靈」,讓三者合為一體,這才是佛道,才能入佛道之門。修行如果要證道,一定要這樣修,這是師父的見證。 我有位朋友在修密宗,也在修禪定,我問他修了什麼,他說還在修呼吸。一般人修呼吸都修很久,但修呼吸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入定,如果不能入定,不但身、心停留在人間,靈性也一樣在人間。所以修行要超越人間,超越地球時空,當然也要超越人的生命。 如何超越地球時空?就是要進入禪定,因為在定中才能離「我、人、眾生、壽者」四相,這是佛在《金剛經》說的,離相以後,就可以無我,沒有我執和法執,也沒有需求和慾望。所以禪定很重要,一定要想辦法入定。

【禪師說禪】何謂佛的三身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基督教有所謂「三位一體」,就是聖父、聖子和聖靈,其實佛教的佛也有三身,就是應化身、法身和報身。 什麼是佛的三身?一般法師大都避而不談,或是一語帶過。在佛教中,應化身是以釋迦牟尼佛為代表,法身以藥師琉璃光佛為代表,報身以阿彌陀佛為代表,這是佛的三身。 成就三身佛 聖光轉法輪 佛的三身成就,是指修行到正等正覺。所以,正等正覺就是能夠修到平等心、平等智慧的大覺悟成就者,也是佛的稱號。這個修行觀念很重要。 什麼是應化身?我們每個人除了有一個看得見的身體,看得見的精神好壞以外,還有一個心體,或稱為有汙染的靈魂。當人往生以後,就剩下靈魂;人在世時,靈魂和身體是在一起的,但靈魂看不見,而身體有很多是非,因為人很執著,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意見,都認為自己對,別人不對,加上所見所聞也有偏差,所以很難有客觀的看法,因而造成人與人相處的障礙。但如果懂得修禪,人與人之間就會很客觀,懂得保留空間,便不會衝突。 為什麼人會有是非?因為我們所想的不一定是對的,可是偏偏又認為自己一定對。其實只有一個永遠是對的,就是我們的應化身,也就是自性,所謂的良心。 過去我曾發起「良心做人、良心做事」的運動,希望每個人都能憑良心做人,憑良心做事,這樣就可以見到自性、見到本性,也就是應化身,和釋迦牟尼佛一樣。可是在見到這種光明的自性、智慧之前,如果有時覺得自己很清淨,有時又好像很汙染,那就不算是應化身。 禪宗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一定要明心、見性。見性就是見到自己本有的本性、本有的靈性。那要如何明心?明心是一種修養的功夫,一般人的心都很汙濁,因為有煩惱、痛苦、壓力,以及解不開的心結,就像太陽被烏雲遮蔽一樣。但修禪以後,可以撥雲見日,看到自性,這是明心的功夫。 也就是說,明心是把知識變成智慧,讓心放大光明,真正地看到光、看到自性,這是色身的成就。 見性以後,還要開悟,如果見性以後不開悟,就會被外界的引力誘惑。因為地球有地心引力,每個物體都有它的磁場、引力,比方像吸毒的引力、升官發財的引力等等,只有保持最清淨的心,才能排除這些引力。 所以佛教說,「不要貪瞋癡慢疑」,因為這些都是障礙,都是煩惱、痛苦、失敗的原因。我們修禪,就要把這些意識的障礙全部排除,把人與人之間的障礙、不協調、不溝通、不合作的障礙都排除,而且是很自然、無為地排除。這是應化身。 等到見到自性,而且開悟了以後,就得到見性的智慧,然後慢慢地就會進入法身。 法界原同體 大悲心光現 人類有意識系統,從五官意識到六意識,還有一個內在意識,比方有時忽然會從心裡發出訊息,或是想到什麼事,就是從內在意識發出來的。當內在意識沒有障礙,就進入性空,所謂性本圓空,像虛空一樣,一切無礙,智慧也不受阻礙,而且會得到自在。到這個層次才會發現,很多沒有修禪的人,或是一般宗教修行的方法,都有偏差,都沒有落實。 佛的法身是心靈的身體,是光身,像佛光,可以有不同的形狀。這種光身在宇宙間可以自由來去,而且有智慧,有感受。在法身的世界裡,不必經過言語便能溝通,像心電感應一樣。 修到這個境界時,可以在禪定中看到自己發光。如果看到法身發光,不要害怕,達摩祖師說,「看到這道光,可以消很多業障」,所以非常珍貴,表示你非常清淨,業障都沒有了。如果還有業障,就是烏煙瘴氣,像烏雲一般。 所以,法身不是要有就有的,必須修行到某個層次,見性以後,自然得到開悟智慧,而且可以見到宇宙生命的本體,證明佛所說的「同體大悲」,了解宇宙萬物都是同體同源,自然就會去關心眾生,法身就會自然顯現,而不是去求就可以得到的。 很多都是無所求、無為的,只要修行到某個層次,自然就有,像升官一樣,當你的能力或年資到達某個階段,又恰好有這個職缺,自然就可以升官,但如果沒有機會,想求也求不到。 法身可以做很多事,以太陽為例,太陽也是宇宙的法身,擁有無量的太陽光和生命能,給予地球所有眾生生命,這就是法身的力量,顯現在宇宙中,讓我們看得見、也確實感受到祂的存在。 得到報身以後,就是無生無滅,像我們的靈性就是無生無滅。一般人不明白什麼是無生無滅,我想先說明一下人的生命。 生命終有盡 自性是永恆 人的身體是有生有滅的,一切物質也是有生有滅的,所以佛教說「一切皆空」,道理就在這裡,都是空相。 佛教的教義有「空」和「有」,還有「中觀」。空相是最究竟的,但有人說:「既然是空相,為什麼打我的手,會覺得痛呢?哪裡空了?」也有人說:「我不吃東西,肚子會餓,怎麼是空?」 所謂空相,是從最究竟的層次來說的,一個人在人生的一百年生命中,無論有多健康的身體、多大的財富和地位,最後都帶不走,都歸於空,所以說「一切皆空」。但雖然是「空」,我們在有生之年還是要把自己的責任完成,完成以後,才能成就聖人或聖佛。因此,每個人在人世間都要好好努力地增長智慧,因為得到智慧很重要。 至於報身,如果連應化身、自性都得不到,那麼法身和報身更不用談。佛的境界都是報身的境界,佛應化到人間,讓你看到的色身是祂的應化身,祂的光是法身,祂的報身可以無所不在,也無所不能。

【禪修釋疑】投胎到人間的目的是什麼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請問,我們投胎到人間的目的是什麼? 投胎到人間的目的是什麼?每個人會因為自我人生價值觀的不同,而各有答案,但在整個靈性體系中,能夠投胎到人間為人,是讓靈性獲得自由、解脫輪迴的最好機會,因為投胎為人,就有機會結佛緣,有機會接受證道師父傳法,有機會修行成就菩薩、成就佛,可以解脫輪迴於世間或其他三惡趣法界,直接回到靈性的家──佛國淨土,這是非常重要的。 可惜很多人不了解,窮其一生都忙著追求財富、名利,直到最後一刻才發現,原來這一切都空空如也,這是因為他們的靈性沒有提升,換句話說,就是靈性沒有清淨,還有汙染。 造成靈性汙染的原因,一方面是自己過去世帶來的,一方面是來自父母的因緣,而我們必須承擔父母的功業。所以有些人再怎麼努力賺錢也賺不到,就是因為靈性沒有得到清淨。 所謂靈性不清淨,表示靈性在「人」或「人」以下的層次。也就是說,雖然我們身在人間,但內在的靈性是在人間或人間以下的法界。 整個宇宙有十個法界,由下而上依序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人」以下的法界都是災難,但「人」以上都是福報,沒有災難。也就是說,如果靈性在「人」以下,這個人一定多災多難,再怎麼賺錢也賺不到,就算賺到了也留不住,所以一定要提升靈性的層次。 修行以後,靈性會提升;靈性提升了,就沒有干擾和阻礙。因為「人」的上面是「天」,「天」以上還有更高的四聖,在這些法界都是福報,沒有災難。我們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這個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