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華視

已找到 17 則相關結果

鄭自隆》華視捱罵,真的螺絲掉滿地

【愛傳媒鄭自隆專欄】從上週三以來,華視天天捱罵,有些是該罵,但也有一些罵錯了,螺絲鬆了,當然該罵;但罵華視不應作標案,卻未必。 週三上午7點新聞的跑馬烏龍,的確是漫不經心,上一班沒當回事,下一班也沒當回事,華視反應算明快,立刻做了懲處,當天下午就立即召開新聞自律委員會,結論也下重話「能避免應避免而未避免,因輕忽造成嚴重錯誤,不但引起不必要恐慌,也傷害華視新聞信賴度」,但媒體說新聞自律委員會做了懲處決定,這是訛傳,我擔任自律委員會召集人,一向謹守分寸,自律委員會只針對新聞產出做事後檢討,絕不做事前建議或檢審,以免侵害編輯部獨立,踩到新聞自由紅線,遑論人事獎懲。 螺絲鬆了,當然要懲處,但員工懲處是總經理的管理權責,自律委員會當天,總經理確有報告懲處名單,但委員會沒有也不宜做討論,至於對總經理究責,屬董事長與董事會治理權責,自律委員會當然更無立場涉入。 週四晚上又爆出周三上午9點新聞患了同樣的跑馬出錯,該班工作人員試圖隱瞞,更不應該;如果及時報告一併處理,事情就不會演變成周五凌晨董事長與總經理的雙辭。 董事長辭職,當天公視董監群組就有人發起慰留,華視是董事長制,雖然董事長也要負責,但應不至於辭職,但既然已辭,而且文化部也表示尊重,董監事再發起慰留,就成了老國民黨的宮廷戲碼,會陷陳董事長於不義,整個董事會也會陪葬。 原以為週三阿共來襲、火山爆發已經停損,沒料到週日又來個「總統蘇貞昌」的大烏龍,甚至連道歉啟事也有錯字,「僅此說明更正」,誤謹為僅,可見媒體的守門機制完全鬆散;陳雅琳接新聞台長,擴編組織,請了許多新人,部分新進人員擔任一級主管,當報董事會備查時,工會董事要求以有任期的合約聘任,但董事長堅持納編,認為合約聘任會找不到人,但空降納編就會阻斷老員工升遷管道,或許這也是華視士氣低落原因之一。 再來延伸的案外案是指責華視不應接政府標案,而且用僑委會經費出國,順便做其他新聞,還標獨家,而且僑委會專案的節目,政府機構名稱揭露超迷你太小太短。 首先討論華視或公視能不能接政府標案?公視法沒規定公視不能接,廣電法也沒規定無線電視台的華視不能接,換言之從法律面,公視華視都可以參與爭取政府標案。 公視有政府預算挹注,所以接政府標案比較挑,華視自負盈虧又連年虧損,當然努力爭取,不但華視積極參與政府標案,目前所有的新聞台都有專案部門搶食這塊大餅,成了重要收入;有些新聞台的專案收入、廣告收入、系統台授權費成了鼎足,公標案是大補丸重要收入,華視是無線台,有線電視法規定「必載」,所以沒有系統台的授權費入袋,它能放棄標案收入嗎? 政府標案可以做,但要謹守法規規定,通傳會《電視節目廣告區隔與置入性行銷及贊助管理辦法》,開放節目置入與冠名規定,但新聞不得置入;僑委會專案,華視以一小時節目「踏出地平線、僑出全世界」呈現,是節目不是新聞,所以符合規定,不過必須也符合「明顯揭露」之要求。 但甚麼叫「明顯揭露」?通傳會的置入辦法沒有規定,只規定揭露置入者之訊息,不得含有廣告內容,且其時間不得超過二十秒。僑委會專案節目,華視在最後ending出現「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及「廣告」兩個小框框,不但時間短,而且必須停格放大才能看清楚。 所以啦這算不算「明顯揭露」,就由通傳會說了算,但標示「廣告」卻有問題,僑委會的官方說明是要符合「預算法」規定,但49分鐘的「廣告」,卻明顯違反廣播電視法,廣告不得超過播送總時間百分之十五的規定,所謂總時間,廣電法施行細則指節目表所載每一節目播送起訖時間,換言之,一小時節目只有9分鐘廣告時間,可不能一小時全是「廣告」。 以政府專案做成節目,華視不是第一家,很多電視台都有先例,如何「明顯揭露」為什麼不去參考同業,自己搞得遮遮掩掩小裡小氣,落人話柄。 至於有人指責用僑委會經費出國,順便做其他新聞還標獨家,這是小朋友鬥嘴,辦完正事行有餘力,也報報其他新聞有何不可,丘岳擔任公視總經理時因公出國,看到重大事件拍攝成新聞傳回公視,成為佳話,也被當時公視董事長邵玉銘肯定。 因此若有人還是堅持一碼歸一碼,那就問問哪位民代、官員公帑出國,沒有順便拎個名牌包回國的,誰?請舉手。 根據兩家電視台章程,公視是總經理制,除日前檔案備份因廠商出包外,一切運作尚稱平順,更何況2010年藍執政弄掉綠的董事長,長達2年董事會惡鬥幾乎停擺,公視還是營運好好的;但華視不一樣,沒有政府資金挹注,自負盈虧,因此新的董事會必須充分瞭解商業電視台運作機制,華視要成為好的公共電視台之前,必須先扮演能活下來的商業電視台,否則一切流於空談。 作者為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公視/華視董事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鄭自隆》莊豐嘉需要道歉嗎?

【愛傳媒鄭自隆專欄】國慶日,華視總經理莊豐嘉在鎖好友的FB發言,說是幽靈國慶,引起一些批評,甚至連華視新聞公評人都跳出來要他道歉,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也要公廣集團檢討,一週提出報告。 莊豐嘉需要道歉嗎?這件事可以從幾個層面來討論。 首先,在體制之內就不能反省批判體制?說要到華視送冥紙的人就是這種思維,這與主張吃台灣米、喝台灣水就不能贊成一國兩制一樣荒謬,典型的醬缸文化,體制的極致就是國家,因此在國家體制下成長,就不能反抗國家,如果這也講得通的話,那吃清朝米、喝清朝水的孫文,就不能革清朝的命?受日本人栽培,讀醫學校、當醫生的蔣渭水就不能反抗殖民統治了? 其次,應思考的是某人擔任某個職務,就要隱藏自己的立場或意識形態嗎? 如果某人的職務涉及公共利益,當然在專業上,某人應該24小被監督,但對與專業無關的政治信仰意識形態有必要刻意隱藏嗎,他的政治信仰若沒有妨礙到專業的公正性,刻意隱藏就是矯情、偽裝,我們鼓勵矯情偽裝嗎?如果我們都同意「任何人不需要為政治認同道歉」,那莊豐嘉為什麼要道歉嗎? 第三,平台的問題,如果莊豐嘉使用華視的網路平台,那確實不當,但莊使用的平台是封閉式的,侷限於有加入的臉友,不是不特定的群眾,不符合「意圖散布於眾」的概念;其次,因為是封閉式的「莊豐嘉」平台,所以他的po文僅代表「莊豐嘉」個人,而不是「華視總經理」。 舉個例子來說,這就如同莊豐嘉在家裡客廳和朋友聊天,譙某某黨某某人,這是他個人立場的陳述,與「華視總經理」這個職位無涉,換言之,即使他不當華視總經理,他譙某某黨某某人的立場仍然沒有改變,紛擾的發生,只是在客廳聊天的朋友,將他的話錄音擴散,如是而已,他需要道歉嗎? 另外值得討論的是一位擔任華視#52新聞公評人的教授,也加入責難,主張莊要道歉;如果他以教授,甚或觀眾、公民的角色參加討論,完全沒有問題,但以「華視新聞公評人」的身分發言,恐怕不當。 新聞公評人主要以體制外專業的身分,參與新聞產製的觀察,提供客觀建議,換言之職務重點在「內容」的事後檢討(請注意,事前介入是妨礙新聞室獨立、侵害新聞自由),雖然委任項目有一項是「新聞台之營運管理」,但這不應該解釋為包山包海,而是僅限於與新聞自由有關事項,如主管對記者新聞自主的不當干預;新聞公評人不應介入「管理」,如主管的工作分配權或考核權;更不應該涉入「治理」,總經理言行是否適當,屬董事會的考評,新聞公評人不應置喙。 莊豐嘉的「幽靈國慶」讓我們釐清言論自由的範疇,即使在體制內工作,其政治信仰意識形態仍應被尊重,不是嗎。 作者為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照片取自莊豐嘉臉書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王其》台視、華視纏鬥52頻道出現變化

【愛傳媒王其專欄】中天新聞台從52頻道下架將近一年了,接替部分系統上架的的華視新聞資訊台、等待要搶進的台視新聞台還在糾結纏鬥。最近終於有新消息說,有系統集團準備要棄台視送華視,再度掀起媒體界的一池春水! 官方力挺的華視新聞台,上架52有線電視户數還不滿40%;有80萬戶想要讓台視新聞台上52,卻卡在NCC半年沒有進展。最近,華視新聞台的利多消息不斷,先有嘉義的世新、國聲,2家有線電視系統合計約8萬訂戶,已申請在52上架華視新聞台,預計最快年底即可通過NCC審議上架播出,華視新聞台到時候在有線電視52的市佔率將達到38.15%,包括都會區的中嘉、中台灣的台數科等大的系統集團在內,都可以看到。 除了這8萬戶,更勁爆的還有,上週媒體報導,富邦集團旗下的凱擘、台固有線電視系統,也準備申請以華視新聞台上架CH52。雖然NCC官員表示,沒有收到相關訊息,但華視新聞台如果再拿下凱擘近百萬戶的有線電視52後,本來送台視新聞台還在NCC等審查的台固50多萬戶也可能跟進改送華視新聞台,如此一來華視新聞台在全台將有超過400萬戶家庭播出,已經佔有線電視户數將近八成了。富邦集團的有線電視一哥這一個轉身,立刻逆轉華視新聞台的未來! 業界推估,如果富邦的有線電視集團最後也送出華視新聞台上52,到頭來可能就只有年代董事長練台生旗下洄瀾等四家系統業者,堅持申請由台視新聞台遞補52頻道。 一位頻道總經理表示,人稱老練的有線電視霸主練台生曾告訴NCC,送哪個頻道上52是有線電視業者權利,且道義上他比須送台視新聞台,准不准權利則在NCC。這句話就是告訴官員,老練挺台視挺到底。他預測,就算NCC最後駁回老練的案子,老練也可能不會送華視,他寧願讓52空頻。 也有業者分析,相對於老練對台視情義的堅持,富邦的表現就如商戰,靈活很多。手上有凱擘、台固兩集團及大新店民主、屏南系統台的富邦集團,今年過年後先讓旗下的台固配合老練送出台視新聞台;在與NCC較勁半年後,富邦改變策略,算準要與NCC搭配的時機,要改送華視新聞台上52。儘管有人會批評這樣對台視背離情義,或是有違反合約精神;但也有業者說,這是商業競爭談判慣常見的,富邦要堅守公司最高利益,同時保持第一大有線電視集團的領頭地位,必要的時候只有犧牲台視。總之,「有線電視如戰場,敵我永遠都是模糊的,這是最高戰略」!一位頻道主管這樣說。 從52頻道送台視或華視的變化多端、敵我異位,就可以看出有線電視媒體的兩強,性格完全不同。台灣有線電視集團10多年來,幾乎就是老練與富邦兩大在寫故事、決定遊戲規則。近的有現在52頻道送華視、台視的道義與靈活之爭;去年則有凱擘在花蓮老練起家地盤,推出類似有線電視的OTT盒子打老練,到現在NCC都還沒有對富邦做出對或錯的裁判,這點有業者說,這是新舊數位匯流布局與市場之争。更早的還有富邦從台灣西部的台中豐盟有線電視,要越過中央山脈到花蓮經營有線電視,NCC煞有其事辦了場聽證會後駁回了。這場,業界解讀老練守住老巢。 52頻道之爭,變成有線電視集團商業競爭是一回事,但對觀眾來說,華視新聞台的內容好不好才是重要的。 攤開華視新聞台的半年成績,收視率並沒有因為在52頻道就特別好,以今年9月整月收視率為例,還輸給在後方155頻道的台視新聞台。再說收入,沒有好收視率就沒有更多廣告收入,這點始終就是華視新聞台的罩門,何況各新聞台的廣告收入也都年年下降。華視雖然從壹電視挖來當家主播陳雅琳當新聞台台長,新聞內容銳意革新,推出國際性報導,與公視的深度報導節目合作播出,品質也的確進步不少,但收視率並沒有跟上。 僅管華視新聞台上52系統收視戶現在還沒有滿40%,但畢竟它也是目前惟一上得了52的黃金頻位的新聞台。華視不但有公廣集團公共化的大責任,還背負期待新52頻道內容的衆人之託,半年表現算差強人意。而在場外的板凳球員台視,表現完全不輸華視,卻老是差那臨門一腳,一等又是一年。這次,富邦轉身要背離台視新聞台送華視新聞台,如果成真,也許就讓台視與華視52之爭,有了定局,最後可能只剩對台視有情有義的老練,用30萬戶獨撐台視新聞台52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王其》陳雅琳高調打廣告!好像暗諷前老闆?

【愛傳媒王其專欄】華視新聞資訊台長陳雅琳5月上任,馬上推出個人化形象廣告,作風果然不同;但這廣告內容也引發爭議,有些看完的媒體人說,她好像在暗諷前老闆、壹電視的董事長練台生。 陳雅琳在廣告中自己現身說法,一分多鐘廣告不但在華視頻道播,也放到網路上大放送。看完後的老華視人雖然有的稱讚這廣告拍得有質感,但怎麼看都覺得哪裡不對勁?他們說,廣告內容最少有三點可能的爭議:其一,說現在的媒體因為私有化、受老闆意識形態影響、收視率、利益掛帥而變形扭曲。有人說,這形容很像講她過去服務的壹電視老闆練台生?其次,廣告說現在的華視新聞資訊台是不被政治力干預的公共媒體。這樣說,難道不曉得中嘉是因為NCC主委的壓力才會將華視新聞資訊台送上52?再者,廣告最後強調,堅持社會正義的新聞價值回來了。華視人質疑,過去的華視新聞沒有社會正義,也沒有新聞價值? 一位媒體主管看過廣告後逐一分析表示,陳雅琳廣告一開始就說,媒體好不容易揮別黨政軍的年代,卻又進入私有化、財團利益掛帥的年代,因為收視率競爭而扭曲,因為老闆的意識形態而變形。這段話像是學校老師對現在媒體的控訴,而30年來都在商業媒體追求收視率的陳雅琳,不也是應該是被控訴的目標?現在她卻反而站出來拍廣告控訴自己曾在其中的媒體環境,這可能也是反省自己?而更多的討論在於這些變形扭曲的環境,不就是她剛離開的壹電視,或是更早前她呆的三立老闆所參與造成的媒體環境?難道她在罵練董、海董嗎? 其次,她在廣告中又說,商業新聞區塊中終於有了不被政治力、經濟力干預的公共媒體。這些描述其實是延續前段話,新聞區塊一直都是在被政治力與經濟力干預,而海、練兩位董事長在這區塊擁有3個新聞台,很有政黨、有線電視以及頻道的政經實力。其實弔詭的是,陳雅琳之所以能當上華視新聞資訊台台長,緣自中天新聞台被下架,NCC主委陳耀祥在公開的記者會上說要給公廣集團新聞台一個機會,而後中嘉系統台最後才送出華視新聞資訊台上52頻道。一位資深媒體主管質疑,如果沒有政治力的介入,中嘉怎麼會送華視新聞台?陳雅琳不是因為政治力才有機會當台長? 最後廣告又說,「堅持新聞人公共利益、多元價值、社會正義的新聞價值回來了。它不是不見,是好久不見,它回來了!」這廣告是打翻了一整船的華視人?意思是,華視新聞或是台灣媒體,很久沒有社會正義、公共利益了? 陳雅琳的爭議不只有廣告而已,還有在華視新聞的快訊中,不斷告訴觀眾,她要就任華視新聞資訊台台長,完全都不避諱這是涉己新聞資訊,不宜在公共利益頻道宣傳。有華視人說,往後華視有高層人事變動,是否都要在華視新聞資訊台跑快訊? 廣告中還說媒體要監督政府,但有人觀察5月1日的1900華視晚間新聞,竟然沒有一則最近媒體吵得兇的警察、黑道與民進黨趙介佑等相關新聞?這件讓蔡英文總統震怒的大新聞,週六當天主要報紙都最少一個版面報導,且對執政黨政府有很大批判,難道這也與公共利益沒關係?也有華視人替華視講話說,週六晚間新聞有20分鐘在追蹤正在擴大的華航諾富特確診案,還有國際染疫新消息配合,比其他新聞台更完整,表示華視對公共利益更重視。 華視新聞台剛剛上52頻道,目前也只有超過1/4的有線電視用戶可以看到,這是華視轉型一個很重要的契機,很多華視人事實上很期待新聞台台長陳雅琳,她的作風就算有很多爭議,但也都是被包容。因此,廣告雖然被批評為在打前老闆,但個人形象廣告也有達到部份效益,就等著看未來華視新聞的作為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為華視官網截圖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王其》台數科為何選在林佳龍剛下台就送華視上52?

【愛傳媒王其專欄】華視52台的新聞最近佔滿媒體圈的社群討論區,稍有風吹草動就引起注意。上週五下班前,「中霸天」台數科有線電視集團突然丟出華視新聞資訊台上52的申請案,震撼大家;而台數科的「政治盟友」林佳龍部長上週二才剛下台,台數科為何在三天後急送華視?政界人士解讀,應與台數科新聞台有很大關係。 4月23日週五,自由時報以「大補丸」為破題,搶發有50萬戶的台數科有線電視集團突然丟出華視新聞資訊台要上52的申請,讓華視在52的佔有率從2字頭準備跳到3。新聞媒體是這樣報導的:「繼首波中嘉等系統業者上架總戶數約124.5萬戶,市占25.58%後,在系統業者努力洽談下,爭取在台數科旗下系統業者上架,如通過後,華視新聞總收視戶會有173.2萬,市占率將提升至35.8%」。 有媒體記者說,台數科送華視上52的消息,是在週五早上開始傳出,到傍晚證實。有關人士說,台數科送華視新聞資訊台,及老練、凱擘集團的台固送台視新聞台,對市場來說都很敏感,特別是政治性十足的台數科集團更是動見觀瞻。 一位媒體主管觀察說,台數科與華視、台視兩邊都有接觸,曾有人估量台數科可能會送台視新聞台上52頻道,理由是台視給有線電視系統的條件為每戶2元上架費,而華視並沒有真的給系統上架費,只是由代理商中嘉代為與中天原頻道一起整包談頻道授權條件,或是華視與台數科集團有節目交流而已。其次,凱擘系統既然送了台視,台數科目前與凱擘陣營走得很近,如果跟進申請台視也是合理。 不過,判斷台數科會送華視新聞資訊台的人說,出身藍軍、父親當過雲林縣長的台數科廖紫岑董事長,作事的政治考慮多。她現在關係最好的政治盟友是民進黨正國會系統掌門人林佳龍。林部長在4月20日卸下交通部長,台數科突失重要的政治靠山,情勢不利同樣出身中台灣的台數科。其次,一波三折的台數科新聞台早就已送進NCC要重新申請,到現在為止卻還沒有排上初審,讓台數科也很擔心去年的舊事重演? 回顧去年,NCC話題最強的政治審查案,非台數科新聞台莫屬了。這家中部有線電視系統龍頭,申請將該集團經營的「中台灣生活網」從綜合頻道類別變更為新聞頻道,本來NCC在2020年3月4日通過,沒想到一個禮拜的時間就變卦。NCC的委員會3月11日在確認上周會議記錄時,緊急踩煞車,決議對這件新聞台變更申請「續行審議」。後來傳出,可能是因為行政院長蘇貞昌不滿陳耀祥這個決定,陳耀祥只好「重來」,而不久後,台數科默默自己就撤了件。今年初,台數科決定捲土重來,在有關人士的指點之下,重新以新的新聞頻道申請方式送進NCC,但苦等好一陣子卻連初審都沒排上,讓台數科很緊張。 媒體界人士說,台數科記取政治教訓,在林佳龍下台後的第三天,選個星期五快下班的時候,配合NCC希望52上華視的政策使命,趕快送出申請案。一般預測,台數科新聞台可能很快也會排上NCC的初審外部委員會。 但是政府相關人士則說,台數科送華視新聞資訊台,他們事先並不曉得,這是有線電視市場自由考量,NCC現在已經不會再主動與有線電視業者談,否則,怎麼會在台固媒送台視新聞台後,也有中部某獨立系統也送台視新聞台? 這位官員表示,年代集團董事長練台生旗下相關9個系統台在農曆年後,申請以台視新聞台遞補52頻位後,凱擘台固媒體也在3月中送件申請以台視新聞台補52,若能順利通過,台視將繼年代36萬戶後,多出約53萬訂戶,再加中部這家獨立系統,台視新聞台將有百萬用戶看得到。 立法院有立委分析表示,NCC現在可能期待老練及凱擘集團主動撤回台視新聞台,如果近期內這兩位有線電視媒體圈大老沒有撤,NCC有可能駁回台視新聞台,讓52頻道市場單一化,但用什麼社會可接受的駁回理由,就很傷腦筋。畢竟,兩大霸主老練及凱擘都支持台視,而台視新聞台的種種表現,例如收視率、經營規模、新聞表現都贏過華視新聞資訊台。因此,如何好好整理台視新聞台與華視新聞資訊台的52之爭,已經成為NCC今年上半年最重大的媒體課題,反而台數科新聞台要不要過關,是不是就沒那麼重要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賴祥蔚》華視上架52頻道是門好生意嗎?

【愛傳媒賴祥蔚專欄】眾所矚目的52頻道上架議題,目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已經同意中嘉系統提出由華視新聞資訊台上架的申請。這個議題引起各界對公廣集團的關心,也有人以為以後轉到52頻道就是華視。回顧整個事件,從媒體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其實存在著被多數人忽略的四大謎題。 謎題一、什麼是公廣集團?公廣集團為什麼重要? 台灣推動公共媒體多年,1980年代就有許多人呼籲應該成立公共電視。匆匆40多年過去,台灣不但有了公共電視,還有公廣集團。然而,討論議題切忌盲信名目主義,也就是看到名稱就相信一定名符其實,一定要回到初衷來檢視。 全世界都推崇公共媒體,這是因為歷史告訴我們,政府控制的媒體不會代表公民,財團控制的媒體也不會反映民意,唯有擺脫政治與商業的掌控,媒體才能真正具有公共性。 公共媒體的存在價值,還在於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市場中的媒體一定會追求觀眾極大化,也就是主流觀眾,因此會忽略菁英文化或者弱勢關懷。正因如此,公共媒體應該服務主流媒體沒興趣服務的族群。 問題在於,如果公共媒體服務非主流族群,儘管有正外部性,收視率可能不會好看。這也是台灣的公共電視成立至今,一直擺脫不了的宿命。真的要落實公共精神,收視率可能不高,於是外界、尤其是審議預算的立法委員,難免以此批評公共電視。但公共電視如果也服務一般主流觀眾,去跟商業電視台競爭市場,那為什麼還需要公共媒體? 不是名字有公共就必然是公共媒體。公共電視落實了多少公共精神?又要如何評估並且說服各界?這是第一個謎題。建立不同於收視率的指標,可能是解決方案之一。 謎題二、華視是不是公共媒體? 公共媒體的本質是什麼,前面已經討論過。問題是,公廣集團是什麼?公廣集團內的華視等媒體又是不是公共媒體?坦白說,陳水扁前總統任內把華視納入公廣集團,非常有開創性,但也留下了一些問題至今沒有解決,這其中就包括華視定位的問題。 相較於公共電視的體質單純,華視不但有比例不低的民股,也要依靠商業廣告存活,不但體質半公半商,體制上又必須臣服於公視之下。華視經營困難,虧損不輕,前述問題要負擔很大的責任。華視如果是公共媒體,就不該用收視率評估表現;但如果要爭取廣告,收視率又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華視新聞資訊台上架52頻道,又跟公共媒體有什麼關係?日前文化部李永得在立法院公開指出,華視新聞資訊台進駐52台是純商業電視台的純商業機制。李部長不只是文化部長,早年也曾經管理公共電視,他的談話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謎題三、華視上架52頻道的合理性是什麼? 頻道上下架本來應該是商業機制,應該由系統業者選出最有市場競爭力的頻道上架,畢竟有線電視面對MOD跟網路平台的強大競爭。很多支持華視上架52頻道的主張,是認為要支持公廣集團。公共性跟商業機制怎麼融合,值得思考,如果真有必要,主管機關或許可以明定新聞區塊要有一個頻道保留給具有公共性的媒體。至於具有公共性的媒體是不是公廣集團成員,應該有一套好的指標來呈現,華視原新聞團隊的表現好,應予肯定;商業媒體如果加強公共性,更要歡迎。 謎題四、華視上架52頻道是門好生意嗎? 華視上架中嘉52頻道,有人認為可以解決虧損現狀,也有人擔心惡化虧損問題。目前除了中嘉系統,其他主要的有線電視系統還沒有確定52頻道由誰上架。華視上架52頻道如果是門好生意,應該努力爭取其他系統也上;但如果不是好生意,要不要全上就有必要再思考。 是不是好生意,決定的因素很多,前述的定位不明是華視長久以來的一大困擾。新聞區塊有這麼多新聞頻道在競爭,本來就不太容易,公廣集團公婆多,尤其華視還有小公婆,格外辛苦。如果賺錢,恭喜華視;但居安思危,當思萬一更虧,如何處理? 作者為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 照片為華視52頻道跟公視同步播出政論節目 ●本文原刊於《奔騰思潮》,經授權轉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王其》陳雅琳將上任,419後華視悲喜交加?

【愛傳媒王其專欄】華視新聞資訊台今天4月19日開始上架中嘉等有線電視系統52頻道,對華視人來說,悲喜交加(照片取自華視官網)。 公共化15年後,華視公不公、民不民的模糊定位,讓華視財務惡化到虧損超過資本額;而政黨私心安排不專業的管理階層經營多年,現今的華視營運始終徘徊在末段班。就算這次挖來壹電視主播陳雅琳來當台長,陳雅琳過去有過爭議,對未來的華視新聞資訊台能否加分還很難說! 空頻超過4個月的有線電視52電視頻位,4月19日先由華視新聞資訊台進駐開播。NCC在今年3月31日通過中嘉集團所屬12家系統業者以及聯維、寶福、南國三個獨立系統申請,可以上架華視新聞資訊台,一共大約有124.9萬收視戶,市占率為25.58%。這100多天來,隨著華視新聞資訊台搶進52,第一個段落爭議暫時結束,接下來吵的必是台視新聞台有沒有機會跟進52。 4月19日終於上了52,對華視人來說,真的憂喜参半。喜的是新聞台經營多年,終於擠上了全台灣有線電視最熱門的新聞區塊戰場,讓華視人做的新聞有更多人看到,在新聞界有「我也是一軍」的感覺!憂的是,華視的財務及人才問題,讓大家對新聞台未來都不敢抱太樂觀態度。 外界最關心的一直是華視的財務黑洞好深!也就在上週,立委林亦華在立法院的公廣專案報告中,拿出數據質疑華視連年虧損,2018年虧損2.8億元、2019年虧3.2億元,累積虧本超過18億元,早已超越華視的16億元資本額。林奕華直言「這樣還敢接52台,佩服華視勇氣」,立委並詢問華視今年將虧損多少?華視總經理莊豐嘉坦言,2020年估計虧損2.6億元,不過接手52台後,預計在未來用3年時間「轉虧為盈」,初期估計新聞資訊台每年虧損大約8000萬元至9000萬元。不過,某電視台主管說,他們幫華視評估過,今年華視初估有機會拿到1.5億元以上廣告,但業界不樂觀。一來華視新聞資訊台的全台有線電視上架率要有80%以上,廣告才可能進得來,今年要達到這個上架目標,恐怕也是年底了,因此今年新聞資訊台如有1億元廣告進帳就不錯了。其次,廣告收入與收視率息息相關,從過去華視主頻的收視率來推估,上架率才四分之一的華視新聞資訊台收視率也必然在末段班,哪會有更多廣告收入? 一位老華視人坦言,華視人才流失可能比財務惡化更嚴重。他分析,華視新聞資訊台才說要上架52台,現任新聞部經理黃兆徽就宣布辭職了,她在聲明中說:「任務圓滿達成,另有生涯規劃」。當然有人解讀,這是因為公視高層又另外找了陳雅琳當台長,黃兆徽只好以辭職表達抗議。華視內部人無奈說,他們看着人才來來去去,公廣集團成立15年來,沒有一位新聞部經理留在華視的,但最少都有正面專業評價;現在要來的陳雅琳,過去有過爭議風格,讓員工很擔心。 這位員工舉例說,陳雅琳曾經有的採訪爭議,其中一件為2020年4、5月間的小黑熊野放事件。原本政府考量小熊野放安全,婉拒所有媒體採訪,不過卻有壹電視搭上空勤總隊直升機,就近拍攝與報導,引發社會爭論。陳雅琳事後在臉書發文表示,野放小熊的報導,許多關心的朋友指教很多,她受益良多,如果有造成任何人困擾,皆非她的本意、也深感抱歉。但其實這其中還有案外案,就是陳雅琳與媒體觀察基金會間的爭議。 當時媒觀在小熊野放報導爭議發生後,曾與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發出聯合聲明,聲明內容主要針對事件的兩個爭議點:一,內政部對於新聞媒體編採的介入;二,壹電視報導違反新聞倫理。但是之後衛星公會認定壹電視採訪人員沒有違反新聞專業倫理情節,符合新聞自律規範後,媒觀尊重會議結論,並發出道歉聲明。 但在這聲明背後,有世新大學的校友表示,其實媒觀在第一時間聲明僅是在引用措詞文字上出了問題,但陳雅琳卻強硬要求媒觀道歉,並要當時媒觀董事長、前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帶團隊去跟她說明,這過程讓媒觀與壹電視間關係很緊張。這位世新的校友就認為,陳雅琳欠世新ㄧ個道歉,他說,因為不只賴前校長的事,陳雅琳也是世新的博士,世新曾經在她完成博士論文期間所經歷的事,出了一些力,對照她對賴前校長的態度,所以陳雅琳欠世新一個道歉。 媒體業界人士說,陳雅琳也只是其中之一例,華視從2006年併入公視成為公廣集團後,華視總經理甚至新聞部主管的安排,有沒有符合公共價值的商業操作,這才是問題所在,兩黨都逃避不了責任。2006年民進黨還在執政的時候,公視及華視總經理都是對外公開遴選,做到形式上的公開公平;但國民黨執政的時候就沒有公開了,被批評為都是欽定。按理說,這次華視新聞資訊台台長的角色很重要,不會亞於華視總經理,但民進黨的公視高層連形式上的遴選也不用了,直接指派有過爭議的陳雅琳,政治痕跡明顯。 最讓公廣集團員工憂慮的是,民進黨2006年執政推動公視合併華視為公廣集團後,已經過了15年,民進黨也二次執政了,不但華視虧損超過資本額,就連華視的定位都還弄不清楚。管電視的NCC主委陳耀祥公開說要給公廣集團的華視新聞資訊台上52的機會,因為主委認為華視是公共的;但公視的主管機關,還當過公視總經理的文化部長李永得卻說,華視是商業電視台。華視就是在這種公不公、民不民的日子中,虧了15年,那再過15年後呢?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華視今上架中嘉52頻道 盈虧關鍵在此

【愛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華視新聞資訊台從今天4月19日凌晨零點開始,正式上架中嘉有線電視的52頻道。華視總經理莊豐嘉前一天在臉書特別分享宣傳:晨間第一棒是優質主播朱培滋。未來表現如何,令人關注。 目前華視連年虧損的累積已經達到18億,超過資本額。華視總經理莊豐嘉4月14日在立法院坦承,今年預計虧損2.6億,希望未來3年能轉虧為盈。客觀來看,華視到今年年底的累積虧損,將會超過20億元。 目前各個電視台的收入,包括業外與本業收入,業外收入是轉投資等收入,本業收入主要來自廣告與授權,其中,又可以分成新聞與綜藝戲劇這兩大塊。據了解,台視、三立、民視,都是靠戲劇綜藝拉抬收視、大賺廣告費及授權費。相較之下,華視的綜藝和戲劇,一年有大約四、五億預算,不過除了《俗女養成記》等少數節目有口碑,還有卡通與綜藝節目仍有基本盤,其他節目的收視率則不太理想。 華視新聞部原先的預算一年大約兩億,雖然在主頻道所佔的時間只有晨間、午間、晚間的有限時段,但是相較之下,這兩年晚間新聞的收視率一直維持不錯的成績。以收視率的比例來說,新聞的廣告收入應該佔了主頻道的一大塊。 從華視各大部門預算與收視率的比較來看,每年的虧損將近3億元,主要還是來自戲劇這個區塊,這應該也是盈虧的關鍵。管理團隊要如何在三年之內解決,具體方案還要再觀察。 如今,華視新聞資訊台已上架中嘉系統的52頻道,除了新增了為數可觀的上架費之外,剛剛發生重大人事變動的新聞部,未來如果確實大規模擴編人力及設備,這樣一來究竟是會增加獲利,還是反而又會擴大了虧損,也令各界非常關注。

震撼彈!華視新聞部經理黃兆徽驚傳請辭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新聞圈傳出震撼彈!上任兩年多,在業界口碑相當良好的華視新聞部經理黃兆徽驚傳請辭(照片取自黃兆徽臉書)。 據了解,黃兆徽已經提出了書面辭呈,不但寄給總經理莊豐嘉,也同步寄給所有新聞部同事,辭意看起來非常堅定。 在書面辭呈中,黃兆徽細數華視新聞部過去的豐碩成果,感謝總經理與同仁的支持,也表示自己本來就有生涯規劃,原本預計在任期屆滿時就要離職,沒想到公視董事改組遲遲未能完成,也影響了華視團隊的改組,因此延任至今,也有幸參與爭取華視上架52頻道的努力。 黃兆徽在書面辭呈還提到,先前已經表達過辭意,得知華視新聞資訊台的台長另有人選後,也再次表達辭意,總經理還允諾將安排出任新聞總監,不過黃兆徽思考後,一方面要陪伴父母家人,另外一方面也想投入公益志業,所以最後還是決定請辭。 黃兆徽的媒體經驗非常豐富,父親黃四川本來是將軍,後來擔任過中央廣播電台改制後的第一任總台長,跟新聞界也有淵源。黃兆徽曾任新聞記者、主播、紀錄片導演、製作人,榮獲吳舜文、卓越、扶輪公益、社會光明面等新聞大獎,榮獲2014年芝加哥影展調查報導紀錄片優勝,也曾經擔任台大新聞研究所實務教師兼任助理教授、中央廣播電台董事。

52頻道 何吉森:未必都是華視

【愛傳媒特約記者陳泩閎、吳思賢報導】52頻道由誰入主所引發的上下架議題,學者指出,中央主管機關應該回歸到法律面,不宜逾越法律授權。 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何吉森教授接受愛傳媒採訪指出,電視頻道在有線電視系統上下架的問題,其實根據《有線廣播電視法》第37條第1-3款都有清楚的規定,原則上應該尊重有線電視業者的編輯自主權,有線電視業者決定頻道編排後,是送請NCC「備查」而不是審議,除非主管機關認為出現了違反公平競爭或是損害觀眾權益這兩項例外情況,才能請業者修正(照片取自NCC官網)。 何吉森指出,雖然法律對於公平競爭與觀眾權益這兩項的規定有點模糊,但最多只能請業者說明頻道安排是否沒有違反這兩項規定。 針對目前中嘉系統已經通過52頻道由華視上架,但其他系統業者還可能安排其他頻道,何吉森指出,這應該尊重有線電視業者的編輯自主權與經營自主權,只要業者可以說出其安排上架的頻道更有利於觀眾或是經營,NCC依法都應該尊重。 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也指出,NCC對於有線電視上下架應該敦促業者提出一套公開公平公正的標準,以此評量哪個頻道最適合上下架,透過建立制度的方式來讓市場競爭更有秩序。 針對公廣集團是否應該優先上架,賴祥蔚教授指出,文化部長李永得4月14日在立法院已經公開指出,華視規劃新聞資訊台進駐52台是純商業電視台的純商業機制,這點應該非常有助於釐清各界的討論。NCC日前也在記者會上表示「NCC有新聞區塊化政策,但是沒有定頻原則,定頻是頻道業者與系統業者間的商業協商」。至於公廣集團應不應該在有線電視系統優先獲得上架的權利,賴祥蔚說目前公視頻道已經是必載頻道,華視等無線頻道也是必載,如果主管機關覺得公廣集團所有頻道都應該優先上架,也可以推動修法或是制定政策,以建立制度;當然,如果可以透過符合社會科學的方法證明公廣集團的內容更優質,進一步結合上下架機制,那就更加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