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中天新聞

已找到 18 則相關結果

王其》中天新聞台成為網路霸主藏隱憂

【愛傳媒王其專欄】中天新聞台從有線電視平台被下架一年了,儼然成為網路新聞的新霸主;但中天總是遺憾,沒有機會在500萬戶的有線電視上被人看到。有人建議,中天應該找有線電視已上架的兄弟台中視新聞台,建立共同內容雙品牌。 根據媒體的報導,中天電視頻道的訂閱數,這一年增加超過134萬訂閱數,儼然成為2021年台灣最大的新聞YouTuber。中天轉入網路後,觸及群眾更為廣大,中天「頭條開講」主持人周玉琴就形容轉型網路這一年「我們在電視被分手,但很快,我們在網路找到彼此」。這句話正確解釋了中天現在的角色,作網路內容的新生力軍。 中天新聞台的確在網路上成為領頭羊,不管是臉書粉絲數,或是YouTube上的表現,這兩個現在台灣網路新聞的主力平台,中天新聞台都是領先的。 據統計,全球社群媒體活躍用戶總數為42億人。換句話說,全球有高達53.6%的人口正使用著社群媒體,其中有98.8%的用戶都是透過手機等行動裝置來使用社群媒體。而最主要的社群三大網路平台在台灣都很活躍。 Facebook為其一。到2020年底為止,Facebook的全球每月活躍用戶數達到28億人,市調機構eMarketer在2020年發表的報告中更指出,全球有將近6成的社群媒體使用者,都是Facebook的用戶。在臺灣,Facebook用戶約是1,800萬。 其二為Google集團的YouTube。在台灣有超過9成的民眾每月至少造訪YouTube一次,每日使用者則高達7成,也就是約1600萬人。有超過一半的使用者每天平均在YouTube上花費超過1.5小時,不愛看電視或極少看電視的觀眾每天造訪YouTube,說它是另個全球性電視台也不為過。 第三家為LINE。在台灣,LINE擁有超過2100萬用戶數,但它已蛻變並延伸發展出網路多元服務,包括新聞、支付、電商等健全的網路行動生態圈。 從這些統計數字可以說,台灣的網路人口數已經逼近台灣的總人口數。以這個角度看,中天在網路平台上是很有成就的,讓其他電視台也追趕不及,就算是網路新聞的常勝軍三立電視或TVBS,都不是對手。 但中天不是沒隱憂的,新聞台的影響力要扎實有料,除了四處可看的網路,還要在台灣將近500萬戶深入家庭中的有線電視頻道能看到,才是真正的領導品牌。因為這平台也是現在投放廣告的主力平台,能在這個平台上的黃金區塊,不但賺錢還賺影響力。再換句話說,先在這平台坐穩,合併網路成績,才叫「名利雙收」;單只有網路,沒有有線電視,就只有一半的成績,總是遺憾。況且,中天新聞台用有線電視頻道的規模做網路,成本很高,收入只有原在有線電視頻道的五分之一,如要打長期戰的打算,考驗老闆的口袋了! 中天不是不明白這道理,今年曾經也要用在有線電視的中天綜合台去申請播新聞,結果被NCC看穿這「陽謀」而打了回票。顯然,中天仍對有線電視平台念念不忘,因此有內部主管就建議,中天的兄弟台-中視新聞台也在有線電視154上架,雖然沒有在有線電視前面的黃金區塊,但它的收視率有時候並不輸給在52的華視新聞台。既然如此,何不雙方合手打造新聞雙生帶,有線電視看中視新聞台,網路看中天新聞台?一位中天高層透露,他們也有討論過,也曾嚐試與有線電視業者協商把中視新聞台頻位往前挪,這樣可以讓更多人看到,但都沒有成功。 媒體界主管分析說,台視、中視等新聞台都在100頻道後,如果再結合其他新聞頻道,在154、155開發出新的新聞頻道區塊,也不是沒有可能,但這需要時間,也需要業者、主管機關的搭配。他舉例說,有線電視黃金區塊如果比喻為現在的台北東區,那100多頻道新聞區塊,可能就如現在南港新開發出來的熱區,總需要更久時間才能聚眾。20多年前的東區剛開始,對當年最熱鬧的西門町而言,不也是新開發區? 因此媒體業界認為,回頭來看中天新聞台下架一年,中天的確發奮圖強,拿下網路的領導品牌,如果能再在有線電視上看到中天新聞,當然更好,但現實上幾乎不可能,中天如果善用兄弟品牌的中視新聞台成為單一內容雙品牌,說不定還能在有線電視上撐起另外一片天?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為中天新聞YouTube截圖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王其》中天新聞回電視之路的分析

【愛傳媒王其專欄】中天新聞台2020年底被下架後轉戰網路,同時也運用中天綜合台要再申請播電視新聞,希望雙管齊下延續中天新聞的生命,但主管機關駁回了中天綜合台的申請。媒體業界議論著,中天要再做電視新聞,恐怕回不去了! 中天電視原擁有三個在有線電視上架的頻道:中天新聞台、中天綜合台、中天娛樂台,年營業收入約20億元,獲利2至3億元。中天新聞台在2018年縣市長選舉因為力挺韓國瑜而被稱為韓天新聞台,雖然收視率拿下全台新聞台第一名,但也種下2020年12月12日被撤照、從有線電視台下架的主因。 中天在新聞台下架後採取兩路補救策略,其一讓原電視新聞轉戰網路,希望可以延續中天新聞的命脈;其次透過中天綜合台再申請播電視新聞,期待在有線電視系統近500萬戶重現中天新聞。 但這兩種策略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嗎?答案顯然不那麼樂觀。 先說中天新聞轉戰網路,主力在YouTube,也做了三大轉變:主播變網紅、新聞娛樂化、經營會員。攤開中天經營網路半年的成績單,今年5月左右,YouTube頻道「中天電視」訂閱人數超過250萬,是所有新聞台YouTube頻道中訂閱數最多。其次,「抖內」累積金額是全台灣最高。「中天這種新聞呈現方式,根本就是全球首創」!雖有學者這樣說,但這一電視轉網路的策略,能賺錢養活中天新聞事業嗎?根據2021年的統計數據,1至4月中天電視YouTube頻道平均每月觀看量約為4,000萬次,依此估算,中天電視頻道的每月平均廣告收益約為200萬元。但中天還在有線電視52台時,2019年每月授權收入就超過3,500萬元,如果加上中天電視廣告每月廣告約有8000萬元,對比YouTube收入,網路與有線電視差太遠,中天要靠網路取代電視,維持過去的獲利並長期經營,顯然碰到很大挑戰。 中天另一策略為利用中天綜合台申請播電視新聞,準備藉綜合台讓中天新聞在電視上重生,但這條路也被主管機關NCC擋住了。 中天綜合台是在今年1月底向NCC提出營運計畫變更,規劃增加播出早中晚三節新聞以及一個晚間8時的政論節目,NCC在7月14日否決了這案子。主管機關NCC表示,審查這次中天綜合台變更申請案的資料,並不符合去年營運計畫的要求。NCC官員說,中天綜合台在去年11月換照通過,當時希望提升本國節目自製,也要求營運計畫應該跟新聞台、娛樂台內容規劃有所區隔,現在這播新聞的申請與去年換照案決議不合。再者,中天先前經營的中天新聞台,同樣的去年11月,NCC不准換照,這次NCC審視中天綜合台申請案的資料與到會面談紀錄,自律及內控機制的運作,仍難以防止公司大股東介入新聞製播及落實新聞專業自主。 這理由其實說的很清楚,去年撤銷中天新聞台執照的理由,現在還沒有消失,也就是說旺董做中天新聞的老闆一天,NCC就不放心一天,中天要回來電視新聞,幾乎是不可能。 業界資深媒體人都估計,中天兩策略出擊沒有達成預期目的,現階段只能把重心先放在轉型網路新聞,雖然很辛苦,但要在新聞的路途上永續經營,恐怕也是不得不的選擇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王其》看不見新聞台區塊擴大的車尾燈?!

【愛傳媒王其專欄】台灣傳播界最重要的學術組織「中華傳播學會」剛結束三天年會,其中最重要的一場媒體論壇,集媒體改造團體中壯派學者、前後三任NCC委員於一堂論戰,討論內容包括現在NCC最引發爭辯的新聞區塊擴大、新聞頻道上下架、網路監理等三大問題,可惜論辯有交集卻沒結局! 6月25日到28日舉行的2021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呼應疫情訂名為《解封傳播:傳播學的本土化與實踐》,三天也都線上進行,除了找創會傳播大老陳世敏、政務委員唐鳳做專題演講外,其中最有亮點的論壇,就是週六的這場「匯流環境下的電視政策」,像是現場轉播NCC大會議一樣。NCC現任委員王維菁主持、去年卸任的委員洪貞伶提報告、前委員何吉森負責評論,其中王維菁及洪貞伶都是媒改系統出身。加上也在同論壇提報告的師大教授陳炳宏、政大教授劉昌德,他們都是媒改團體主力的中壯派。因為媒改組織這要、二十年來對民進黨的媒體政策有很大影響力,才讓這場論壇「未演先轟動」! 論壇內被提到最多次的就是去年12月被從有線電視52頻道下架的中天新聞台,因為中天而引發的三大問題:頻道上下架爭議、新聞區塊是否擴大、網路內容應否管制等,也正好就是主管機關NCC現在及未來所面臨的三大媒體政策,論壇進行過程多方交錯討論、爭辯。 中天新聞議題從網路數字被挑起來開始談,根據統計,從有線電視2020年12月10日下架轉戰Youtube後,中天新聞台訂閱者從11月中的50萬人,暴增到12月的80萬;今年1月後,則從100萬人左右持續成長,到6月份136萬。以今年6月份的訂閱數與其他新聞台相較,略輸東森新聞網的154萬人、三立新聞網174萬人。不過在平均觀看人數方面,中天新聞網為1.12萬人次,遠勝東森與三立新聞,顯示中天新聞台的觀眾黏著度較高。而中天電視訂閱者,也從去年12月180萬快速增加到5月的249萬。 營收方面,中天頻道在YouTube分潤等各種收入,每月應有1000萬元到1200萬元。根據業界估計,中天新聞52台在2019年的年營收約20億元,其中廣告收入10億元,比較網路的收入年估計1.4億元左右,初步看來網路只有電視的1/7,這中間營收損失,目前仍難以類似的跨國線上平台分潤補足。 這研究分析得到的結論是,中天新聞台被下架後雖然轉戰網路,成為收入及點選、粉絲數最高的新聞網站,但它比起新聞台在52台的收入只有約15%,中天必須面對它未來永續經營或改變經營模式的問題。其次,主管機關NCC對網路新聞內容監理的程度,與電視新聞要區隔到哪裡,這將是NCC未來也要好好審思的。 而中天新聞台被下架後,所引發的有線電視52頻位的新聞台爭奪戰,也同時牽動各新聞台的未來生存。包括寰宇新聞台、台視新聞台都想切入52,雖然目前官方的公廣集團華視先拿下52約35%的上架率,但台視新聞台上52的申請案還在NCC審查,這80多萬戶能否闖關成功,還在未定之數。這也引發政治及媒體圈密切關注,所謂新聞台的區塊化,到底要在現有區塊內增加更多頻道?或是開闢第二新聞區塊?現在NCC正在研究這題目,在這論壇中,這話題有交集但沒有結局。一位與會者說,聽完各方說法,覺得根本連新聞台擴大的車尾燈都看不到! 而要搶52頻道的有線電視系統,除了先馳得點的中嘉外,凱擘集團的台固、練台生為主的有線電視公司,都送了與中嘉不同的頻道-台視新聞台,這三大有線電視代理商也因為52頻道的位置要擺誰,僵持不下。而長年來,NCC所監理的有線電視、頻道上下垂直水平壟斷問題,正好也是這三大有線電視集團正在進行的52頻道戰爭。根據調查,這三大有線電視集團控制了台灣有線電視3/4的收視户,以及90%以上的代理頻道數量,這也是NCC周旋在這政商媒集團勢力中甩不掉的大麻煩。 這場論壇雖然都聚焦在中天新聞台下架後的網路新聞監理、52頻道新聞區塊要不要擴大,以及頻道上下架的爭奪問題,但是討論有很多交鋒,卻都沒有答案。 論壇一開始就有人提出「電視不見了?」的反諷質疑,但是根據2019年媒觀的閱聽人收視行為調查,電視仍然是老中青三代最常看的收視平台,勝過了網路以及中華電信的MOD。可見,未來電視所引發的網路內容、新聞台區塊、上下架問題,仍然會是主管機關及民眾關注的話題。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媒體年終獎金出爐 中天新聞轉戰網路最受矚目

【愛傳媒特約記者吳思賢報導】台灣媒體在過去一年持續受到網路媒體的衝擊,收入普遍下滑,會不會影響年終獎金,大家都在關心。最近各家媒體的年終獎金陸續出爐,其中,中天新聞台的年終獎金最受關切。 原本在有線電視系統定頻52台的中天新聞頻道,因為執照沒有獲得NCC續發而被下架,只好轉往網路平台發展,但是授權費與廣告費據估可能損失數億,會不會影響員工,引起許多關注,尤其年終獎金發放的時間點已到,媒體業的年終獎金普遍讓人關注,中天新聞與旺中集團如何,更引起好奇。 根據網中集團員工表示,據他的了解,中天新聞台的年終獎金應該與去年差不多,主要是因為年終獎金看的是去年的業績表現,而中天新聞台去年的業績表現大致很不錯,所以就反映在這次領到的年終獎金上,這對士氣很有幫助,可以激勵同仁在網路平台努力奮鬥。 至於同屬網中集團的其他媒體,據旺中集團員工表示,包括中國時報等紙媒,年終獎金也都在應有的水準之上,有一些工作表現比較好的記者,領到比去年多的年終獎金,雖然是理所當然,但員工還是喜出望外。 包括媒體在內,所有企業的年終獎金一向是台灣民眾在農曆過年前關注的焦點,但多數企業對年終獎金發放的額度,一向保持低調甚至神秘,台灣主要媒體今年的年終獎金水準到底如何,值得繼續探究。

王其》旺中媒體營收的三危機與可能轉機

【愛傳媒王其專欄】中天新聞台在有線電視下架已經將近兩個月,轉進網路的受歡迎程度還在往上爬。但它的未來也引起關注,畢竟網路收入及收看的人口數都比不上有線電視,影響力也會下跌,它的未來要怎麼辦? 有媒體人就建議,要維持旺旺的媒體政治影響力,應該是要好好經營執照在手的中視新聞台。 2020年的12月11日,對中天新聞台及台灣新聞媒體而言,都是值得記錄的日子,第一家新聞台被從有線電視系統52頻道下架,接下來所有新聞台的命運都可能開始改觀。先是台數科中台灣新聞網要變更為新聞台案子拖了8個月,終在中天後的今年1月被技術性駁回;接下來NCC又開始審查新設的鏡新聞台,命運恐怕好不到哪裡去。 新的新聞台難過關,正在期中評鑑的三家新聞台三立、民視、TVBS現在也在煎熬中。NCC對新聞台的要求,讓每個新聞台的評鑑搞得像換照一樣緊張。 中天新聞台雖然從台灣最大電視媒體平台、擁有近500萬戶的有線電視系統上下架了,立馬轉往YouTube網路發展,也是來勢洶洶,不到一個月,網路粉絲團就跳到230萬以上,傲視台灣各電視台,而且預估的月網路營收也在1000萬元左右,年收入估計超過億元,可能是電視台的網路營收冠軍。但即使如此,中天新聞台的營運前景仍很有挑戰。 媒體界資深人士說,從中天電視台過去的營運結構來看,沒有了中天新聞台的中天電視台未來發展並不樂觀,今年就是關鍵。中天電視過去的年營運額大約在20億元左右,好的話,通常有1至2億元的獲利,其中,廣告佔了近60%,另外兩大塊來自有線電視授權費、海外專案收入。但是這三部份主力收入因為中天新聞台被下架而大幅縮水。廣告界主管預測,中天有線電視授權費可能歸零,廣告收入也少了7至8成,專案收入必大受影響,這些數字在今年後都將被市場檢視。 更重要的,中天電視台除了新聞台外,還有在有線電視上架的兩個頻道中天娛樂台、中天綜合台。這兩個頻道過去因為有中天新聞台打前鋒而掩護獲利,今年開始不但授權費可能拿不到,連有線電視位置也岌岌可危,據說已有有線電視系統威脅也要下架它們,或是不付授權費。 因此,從中天新聞台被下架後的收入、影響力、市場地位等各種跡象來看,中天新聞台的確牽旺中一髮卻動了旺旺全身;加上中國時報、周刊王等紙媒的營運都處在虧損狀態,更讓旺旺媒體營運處境艱難。有媒體界高層說,旺中集團現在還有個最重要的電子媒體希望,就是中視。中視過去10多年來也是年年虧損,如2018年就虧了2億,與華視同為虧損的無線電視台。中視也有個中視數位新聞台在有線電視92、154、161等不同的播出位置,因為位處有線電視邊陲地帶,沒有什麼收視率,也很少廣告收入,因此中視過去並沒有好好經營。不料中天新聞台被下架了,中視新聞台這張執照,突然間變得很有價值。最近旺中開始打行銷說,中視新聞台是「與中天新聞台同質的最好選擇」,並且把原本中天的庶民大頭條、頭條開講等政論節目也搬到中視新聞台。現在,外界還傳說比中視新聞台普及率更差、收視率更低的華視新聞資訊台,竟然受到NCC青睞,成為最有希望取代中天入主52頻道的新聞台,這讓中天高層更不以為然,對中視新聞台的角色也開始關注。 中視內部人員透露,中視新聞台與台視新聞台都是領先群,領先華視有一大段距離。如上月有一天收視率中視新聞台超過0.6,華視新聞台還不到0.1。 但中視新聞台與台視、華視等三家無線電視台經營的新聞台,在有線電視平台上位置都不好,這才是最大營運關鍵,因為收視率與收入都難突破。據說,曾經有中天高層與有線電視系統談過,有沒有可能把中視新聞台挪到100頻道內,例如寰宇現在的位置85附近,將來再找機會回到中天新聞台的新聞區塊內。也有業者曾經建議,中視新聞台必須改頭換面,包括股東及經營階層,畢竟頻道往前挪都要主管機關同意,NCC怎麼可能撤了中天新聞台,卻又同意同批人在做的中視新聞台挪到新聞區塊? 一位電視台退休總經理曾分析,中天新聞台沒有了有線電視平台,雖轉戰網路,但是收入及影響力都在溜滑梯,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最好的選擇應該是再投資中視新聞台,慢慢經營成為中立、有品牌的新聞台,才有可能幫助鞏固旺中的媒體版圖。畢竟擁有新聞台還是現在有志媒體事業的人最大希望所在。不然,鏡新聞台在紙媒經營有成,為何還要努力揪企業團隊要申請新聞台?還有,已經雄霸中台灣的有線電視集團台數科,2017年買東森新聞台不成,2020年要變更中台灣新聞網為新聞台也被打槍,2021年可能又捲土重來再申請新聞台?台數科再接再厲也要拿張新聞台執照,不也看上它有政治影響力?還可以在媒體營運中獲利?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王其》陳文茜轉TVBS首戰平平

【愛傳媒王其專欄】陳文茜的節目從中天新聞台跳槽到TVBS,12月26日首播2100收視率0.83,與民視的《台灣最前線》打成平手,比起前一週同時段2100的《TVBS戰情室》0.68則高,但一小時後的2200收視率掉到0.64。 廣告業界的評論說成績平平,並沒有特別的聲勢,能否替TVBS帶來更大的效益,現在看不出來。不過媒體界更有興趣觀察,TVBS的三個頻道分頭攻新聞、戲劇、政論,能否趁中天不見了之後打出另一片天? TVBS在自己的頻道及網路上這樣宣傳:「主持人陳文茜重返娘家,TVBS推出《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TVBS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領觀眾收看國際新聞,今(26)日試播開頭隨即有熟悉的音樂傳入耳中,陳文茜表示相同的使命感在56頻道再度播出,接著便馬不停蹄分析大國博弈三首都:華盛頓、北京、柏林等國際重大話題」。 自家人的大事宣傳,看來並沒有帶起太大的聲勢。廣告界一位主管分析說,週六晚上TVBS55頻道的晚間新聞收視率1.27,仍然是有線電視新聞台第一名,小輸無線電視台冠軍的台視1.45,但是陳文茜的56頻道節目在2100時的收視率0.83,與民視53頻道的政論節目《台灣最前線》打平,到了2200陳文茜節目掉到0.64。而觀察前一週六19日的收視率,由趙少康主持的TVBS2100《戰情室收視率》0.68,2200也是掉到0.56,不過民視的《台灣最前線》收視率高達0.96。廣告界人士說,以陳文茜的節目成本來看,推估收視率應該要超過1,甚至是晚間第一名才有效益,這位資深廣告人說「反而民視應該慶功才對,小成本立大功,贏了趙少康,打平陳文茜」! 一位媒體人回顧說,TVBS擁有有線電視三個頻道42戲劇、55新聞、56新聞綜合頻道,20多年來是台灣第一名新聞品牌,尤其是55頻道。但在2018年後被中天52頻道追上,中天在今年12月11日被下架後,從晚間新聞的收視率看,現在TVBS與民視、年代互相競爭前三名。例如12月11日中天新聞台最後一夜,中天收視率飆到1.73,年代1.29、民視0.93,TVBS才只有0.86。但是隔了週休後的12月14日週一,中天新聞台的有線電視收視群好像都跑到TVBS去了,它的晚間新聞也升了將近80%,達到1.43,這局面維持到上週五12月25日,台視雖然是全台第一名的1.77,但有線電視的TVBS晚間新聞仍然有1.55的收視率,贏過年代1.29,民視緊跟在後1.10。廣告界一位總經理說,從這兩週的趨勢觀察,中天新聞台的收視族群,大部份被TVBS吸收了,這與先前的預測相同。中天在政治的光譜上偏深藍,TVBS則是從淺藍往中間藍移動,現在加上趙少康與陳文茜駐紮在56頻道,從他們的言論方向來看,TVBS恐更往藍加快靠近。陳文茜的新聞節目盤據週六、日的晚間,趙少康則佔了週一到週五的晚上,每天兩個小時高高舉起的藍色大旗,與50、53、54的年代與三立、民視政論節目對決,的確會讓雙方戰鬥態勢升高,收視率也可能互相拉抬。 不過,也有TVBS資深員工說,如果只拿趙少康與陳文茜的政論節目來說TVBS偏藍,並不是完全公平,畢竟TVBS的新聞收視率常保第一,沒有藍綠問題,這也不是這一、兩天的事。何況TVBS的42台還有前民視總經理陳剛信經營的戲劇頻道,這位資深電視台主管就說「陳剛信當了近20年綠軍大本營民視總經理,民視在新聞與戲劇都拿下了第一名,有這樣的角色放在TVBS,藍綠不也平衡了」? 這位老電視人說,陳剛信從2017年開始在42頻道推出國語八點檔女力系列,當年多數頻道收視下滑,TVBS42頻道成長最大,收視率曾經破3,不但創42頻道的記錄,也領先其他頻道,成為台灣國語八點檔第一名。42頻道在TVBS三條頻道中的收視率及收入過去通常排第三,現在已經贏過56頻道。TVBS內部最想觀察的是,從內部競爭來看,陳文茜加趙少康的56,能否打敗42的陳剛信的八點檔?他也強調,「兩陳加一趙,讓TVBS的新聞評論與戲劇戰力領先其他電視台,這是不爭的事實,沒了中天後,就看TVBS能否好好運用,打出完整電視台新聞、戲劇、政論三足鼎立的新一片天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為TVBS官網截圖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王其》52新聞頻道民調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愛傳媒王其專欄】21世紀基金會上週發表了中天新聞台從52頻道被消失後的民調,這也是台灣近年來對新聞台印象的調查,多少呈現台灣人對新聞台的認識與期待。 調查發現民眾重視「遞補52台的新聞頻道的中立性,且報導應有深度與國際性,不要再淪為政黨宣傳工具」。這讓我們發現,52頻道背後有很多民眾看不到的真相! 這份稱為「消失的52頻道」調查的結論說:「整體而言,民眾普遍不滿意目前新聞頻道的報導品質,學歷越高不滿意程度越高。但民進黨支持者卻多數滿意,顯見現今新聞頻道可能已嚴重綠化。民眾不滿主因來自於新聞的偏頗報導,認為新聞內容需提供多元社群、團體、地區、及國際新聞等多數民眾認為NCC不應干預頻道排頻,應交由業者自行決定,且需盡快處理,不要影響消費者權益。對於未來,民眾重視遞補的新聞頻道的中立性,且報導應有深度與國際性,不要再淪為政黨宣傳工具」。 與這結論有關的關鍵字,是對新聞台的期待「中立、多元、國際」。而呼應這結論,其中一項調查的結果是,針對目前傳出可能遞補的頻道,民眾較支持CNN,寰宇新聞台次之,再來是台視新聞台,NCC以及民進黨高層期望的公廣集團(華視),民眾並沒有顯著的偏好。先不管支持的數字並不高,有些也還在誤差範圍內,光只從排序來看,的確是國際化、中立性的頻道排在前三名。 21世紀基金會委託趨勢民調公司調查訪問日期為12月14、15日,距離中天新聞台換照沒有過關後被消失的12月11日才3天,調查也發現,民眾對新聞台的印象都集中在這段時間被報導最多的CNN、寰宇新聞台、華視新聞台。因為有線電視集團送了CNN或寰宇補52頻道,華視則是因為11月18日,NCC主委陳耀祥喊話給它機會而突然爆紅,否則這三個頻道並不是以收視率看影響力或知名度的熱門頻道。CNN在有線電視是第5頻道;寰宇在有線電視上不是85就是超過100,它最早在MOD上,全台才200萬戶;而華視根本在有線電視上架率不到100萬戶。因此有媒體人說,這個結果應該是受訪者印象分數比較可信。但是台視新聞台贏過華視,逼近寰宇,可能是它的母頻道收視率為全台灣第一名有關係,且它的國際性、中立性最明顯,符合受訪者心中的期待值。 也有人提到,21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岳父,副董事長則為現任國民黨中常委高思博,他的夫人則是21世紀基金會副執行長周韻采教授,因此這基金會充滿了藍軍色彩,本身中立性就不足。不過21世紀基金會卻委託與綠營關係密切的趨勢民調公司調查,多少沖淡政治印象。 但不管這個調查有沒有政治性,或是調查結果大家信任否?它畢竟是這幾年來對新聞台較為有價值的一份調查,例如調查中顯示有58.4%受訪者每天最少看一小時新聞台,就很有參考價值。部份調查結論包括:認為新聞台存有政治偏頗,高達28.5%;還有22.4%認為內容不斷重複,18.6%認為未經求證欠缺可信度與公正性,15.2%感到太多負面新聞,15.1%認為欠缺國際新聞。這些數字,的確符合長久來民眾對新聞台的不滿,尤其政治性太強、社會新聞監視器泛濫、可信度太差。 但藏在這調查背後的政治、媒體及產業界交錯的競爭因素複雜多了,民眾並不了解。例如有線電視集團把CNN送出來要補52頻道,其實心中很清楚,這是不可能的任務,它們心中所想的是既可以博得好名聲,還可以跟NCC好好談怎麼換頻道。至於寰宇新聞台則在送到NCC那刻就被宣告沒有機會了,畢竟它的政治性太強。而誰能補上52頻道?雖然從法規上來看,提出頻道更換是有線電視集團的權利,可是准許與否卻是NCC的權力,何況NCC主委都公開喊話了要華視,有線電視業者真的啞巴吃黃蓮,有苦難言,「52頻道給誰根本是政府說了算」! 媒體產業界人士說,現在雖然華視老神在在,也準備好華視新聞台明年一、二月可以上到52頻道,但是與有線電視對上架條件始終談不攏,華視的財務狀況及經營能力也備受外界質疑,這其中有沒有變數很受注意。部份產業界資深人士觀察到,總統府已經與這件事切割;蘇貞昌雖支持華視,但外界批評政府伸手太深,蘇也已經不再表示意見;而最早表態挺華視的陳耀祥主委,被媒體報導找業者喝咖啡後,現在也不再多說話。整個政府又把球丟回有線電視業者手上,就看業者怎麼提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王其》中天新聞關了後,誰跑得最快?

【愛傳媒王其專欄】中天新聞台上週五12月11日走入有線電視歷史,也從52頻道轉戰網路,不過有個節目並沒有跟著進歷史,而且很快地可能在這個月,就會在同樣有線電視56台TVBS頻道出現了,這節目就是文茜世界周報。業界說,這可是離開中天最快的團隊了,且早在中天新聞台還在跟NCC奮戰的這一、兩個月,TVBS內部已在討論了。 上周媒體界就傳來,陳文茜將帶領《文茜世界周報》節目製作團隊跳槽TVBS,本月21日就要進棚錄影,盧秀芳和戴立綱則會繼續留下來轉戰中視為集團效力。她們三人所負責的節目都在中天新聞台晚上黃金時段,都是中天的指標人物。尤其是陳文茜的節目收視率不差,經常都贏過中天整點新聞,成為中天新聞台週日最叫座節目。以12月6日文茜周報最後一天播出為例,收視率有0.87,當晚中天晚間新聞才0.82,前一週日的11月29日文茜周報收視率0.9,中天晚間新聞0.75也輸她。 在12月6日臉書粉絲專頁「文茜的世界周報Sisys World News」中還記錄著:「在中天電視台主持最後一集世界周報亞洲版、歐洲版,今日是最後一集世界周報及財經周報。許多同事合照、擁抱,聽到陳文茜說再見時,工作15年多的夥伴,忍不住掉下眼淚,製作人白倩瑜走出電視台,即將離開這個進出近17年的地方,讓她淚流滿面」。陳文茜還去參加了中天新聞台12月11日最後一夜的特別節目,上台謝謝旺旺蔡董。但其實早有媒體報導:「5日已經是《文茜的世界周報》最後一次錄影,一起合作15年來的工作夥伴當天都忍不住淚灑攝影棚,許多觀眾看了也紛紛不捨。但有消息指出,她和該團隊已計畫進駐T台,由於她和趙少康私交甚篤,加上T台榮譽董事長王雪紅極度想借重她的專業提升國際新聞影響力,因此力邀她來T台重新出發」。 媒體界相關人士說,其實早在1、2個月前就有消息說,陳文茜要把中天的節目轉到TVBS的56台,TVBS高層也交待評估,不過內部意見分歧。了解內情的中天人說,陳文茜的節目團隊的費用不低,與TVBS期待有距離;其次TVBS在56頻道現在收視率在三個頻道(42.55.56)中最差,因此個別頻道財務壓力大,內部有意見。最重要的,56頻已經有一位藍軍重量級的趙少康節目,如再來一位藍軍大咖,可能讓TVBS的藍媒印象更強烈,根本回不去TVBS新聞過去被認定為中立偏淺藍的形象。果不其然,在傳出陳文茜要到TVBS主持節目後,業界就傳說TVBS56台有可能被調整位置,因為它在屬性上是綜合台,卻因早年新聞局時代定頻在56新聞台區塊內,就沒有再動過。雖然有線電視高層也暗示這只是傳說,要動TVBS56台絕對不是NCC的權力,NCC也不可能在處理完中天新聞台,華視還沒上架52頻道,就去動56頻道腦筋。不過,這位老媒體人也承認,陳文茜加趙少康,絕對是「TVBS不可承受之藍」,TVBS將來必是藍軍重軍期望所在。 在中天內部看來,陳文茜節目轉枱速度之快,看在中天內部不曉得明天在哪裡的員工心裡,很是五味雜陳。有中天主管就說,現在回想起來,陳文茜早就看到中天新聞台必然過不了關而要轉戰,這也是她團隊的本事,未來就祝福TVBS了!而TVBS員工反而已經有人開始擔心,這位藍軍重量級的主持人,在這個政治敏感時刻轉枱到56頻道,對TVBS還真的禍福難料!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為TVBS官網截圖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

中天新聞網路發威!觀眾是這台175倍

【愛傳媒採訪中心報導】中天新聞頻道的執照到期,在12月11日畫下休止符。由於12月11日是中天新聞的最後一天,加上中天新聞積極呼籲觀眾改成網路收看,昨天晚上中天新聞在YouTube的直播,同時在線人數平均達到十萬,成績驚人。 即使過了最激情的11日晚上,到了12月12日的中午12時左右,在YouTube觀看中天新聞的同步在線人數也達42426人,數字依然亮眼。相較之下,同樣在這個時段,TVBS的同時在線8000多人、三立新聞則為5000多人,至於被NCC陳耀祥主委點名之後有意爭取進駐52台的華視資訊台,YouTube直播的在線人數大約為242人。 如果以12月12日中午12時作為比較基準,中天新聞與華視資訊台在YouTube平台的同時在線觀看人數比為42426 : 242,成績相差175倍之多!

王其》公視與華視可能二次整合嗎?

【愛傳媒王其專欄】為了搶下有線電視52頻道,華視最近使出各方力量幫忙抬轎,並結合公視的節目資源,訴求公廣集團進駐商業市場頻道的正當性。資深媒體界人士指出,其實13年前、2007年公華視新聞曾經整合過,但兩年後「分手」,這回二次整合,能否成功?備受媒體產業及傳播學術界關心。 為了爭取進有線電視52頻道,公廣集團特別成立了新聞頻道籌備小組,召集人為華視總經理莊豐嘉,公視代總經理徐秋華當發言人,上週共同舉行記者會宣示公廣集團爭取52頻道的決心。當場有媒體提問,NCC建議公廣集團進入52頻道是否不適當?徐秋華認為,這是公共資源妥善的利用,公視有四個新聞性節目包括「有話好說」、「南部開講」、「我們的島」、「獨立特派員」及紀錄片節目「紀錄觀點」,將在華視新聞資訊台播放,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節目加入播出的行列。公廣集團是以華視新聞台作為載體規畫、爭取進入52頻道,這是他們的使命,公視和華視合作的內容已開過兩次專案,「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公、華視共同爭取52頻道不只是開記者會,公視、華視的董事還投書媒體幫忙講話,同時也召開座談會、動員本土社團聲援、發起各界連署支持,這連串行動背後看來是志在必得。最主要的關鍵是,公視與華視新聞資源ㄧ起來,而不只是華視新聞資訊台獨自行動。 資深電視界人士說,其實2007年當時公視與華視,還包括了客家電視、原住民電視的新聞曾經整合過一次,公視新聞部還從內湖搬到華視在光復南路的新聞部ㄧ起上班,可惜2008年後公視新聞部又搬回內湖,公視、華視新聞第一次破天荒的整合宣告失敗。 早在14年前的2006年7月,由公視、華視組成的台灣公共廣播集團(TBS)正式起跑,開啟了台灣媒體發展另一個新紀元。當時的行政院新聞局長鄭文燦、公廣集團董事長陳春山、華視總經理小野、公視總經理胡元輝還一同出席了揭牌儀式,小野忍不住笑說:「華視跟公視的結合,就像是35歲的老娘嫁給8歲的小新郎,希望華視、公視努力拚出好結果,我可以老蚌生珠。」公廣集團正式合併後,公、華視積極進行資源整合,陳春山當年表示,客家、原住民頻道隔年加入公廣集團後,將採取擴大合作策略,降低製作成本,公視有特別預算44億,將輔助集團頻道數位化發展,拓展新的創新服務。鄭文燦則強調,公廣集團整合後,員工人數將超過1400人,政府每年補助也超過20億。 隔年,公視與華視新聞部真的整合了,雙方人力、資源共享,辦公室也放在一起,可惜沒多久公華視也吵開了。小野公開表示,「當初對納入公廣集團充滿期待,但是合併九個月以來,華視未享公視資源,反而處處受限被矮化。公視欲主導華視新聞製播,但華視必須自負盈虧,在商業電台、公共電視台角色間掙扎」。再隔兩年,公視與華視的新聞整合,也因為陳春山、胡元輝、小野相繼去職,又回到原點。直到現在的2020年,因為中天新聞台的52頻道要被下架了,部份公華視董事及媒改社團學者,看到公視、華視新聞翻身機會到了,決定再順勢推一把。學者有歷史性使命,想趁民進黨二次執政時,在媒體改革路上再添新章;這回的戰場可不輸給15年前改革派學者推動的老三台退出黨政軍、民營化、公共化。 部份媒體界觀察,這次華視新聞資訊台搶進有線電視52頻道,的確是很好的機會,儘管只有公視5個優質節目要在華視新聞頻道播出,但也是好的開始。何況,挾著主管機關NCC的半公開支持,有官方背書;還有媒改派的傳播學術界、本土社團的聲援,真的只差了臨門一腳。但也有產業界人士擔心,NCC過早表態,沾黏了「下中天、上官媒」的政治目的,反而不利,因為藍軍較佔優勢的地方政府可能會有意見。況且,有線電視各方霸主利益糾葛本來就複雜,沒有談判出好的條件,有線電視業者不送出申請案,華視恐怕也上不了架。 因此可以說,華視已經擠退寰宇新聞台拿到第一順位的入場券,但是擁有全台500萬戶的有線電視業者是否全買單?這是第一變數。就算中嘉等業者送華視進52頻道,各地方政府的態度也會影響NCC的決定,這第二變數。再說第三變數,就算華視新聞資訊台搶上了52頻道,公視將來能否給更多的資源?或是公視、華視第二次整合,會不會也是曇花一現,將來華視新聞台要獨自面對更大的虧損?這些都是公視及華視主事者,甚至NCC、媒改學者要仔細思考的?!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為YouTube截圖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