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陳碧涵專欄】美 是陪孩子鍛鍊體魄 延綿友善、有溫度的人生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左)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源將單車生活館創辦人陳旭源(右)。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左)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源將單車生活館創辦人陳旭源(右)。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源將單車生活館創辦人陳旭源。

陳旭源是桃園市大崙國中學生心目中最熟悉、永遠的家長會會長,他是一位從貧困中成長的孩子,童年幾乎沒有玩耍快樂的記憶,有的只是為生活奔波的愁煩身影。小小年紀五歲便開始幫忙養家分擔家計、十四歲擺攤賣貨,靠著一股不服輸的骨氣,走上修理腳踏車的學徒之路。數十年後,他用雙手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單車事業,證明了夢想並非奢望,只要腳踏實地,人生道路即便再坎坷也能開花結果。

成為企業家後,陳旭源並沒有停下腳步,用自己最熟悉的專業——「腳踏車」愛屋及烏,反饋社會,他在孩子就讀的學校整備資源,成立單車社團,親自擔任指導老師,幫助在成長過程中缺乏自信與陪伴的孩子們,透過訓練、設定目標、鼓勵不放棄、延伸品格知能和技能,教孩子們學習修腳踏車、踏上環島征途,讓孩子在汗水中學習團隊合作、在挑戰裡找到成就感。有些原本沉默寡言的學生,當完成第一次長途騎乘、跨過心理障礙的界線時,臉上也不禁露出動人的笑容,那笑靨比任何獎盃都耀眼。那份「原來我也可以」的自信,就是最美的風景。

陳旭源帶著學生一邊騎腳踏車環島,一邊淨灘、到老人院表演,用行動讓孩子懂得「助人為快樂之本」。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陳旭源帶著學生一邊騎腳踏車環島,一邊淨灘、到老人院表演,用行動讓孩子懂得「助人為快樂之本」。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除了帶學生練車,他還發起「中秋傳愛」活動,邀請偏鄉學校的孩童共度佳節,和孩童們談天談地談未來生命憧憬,也分享當年他白手起家的生命故事。記得,有位六年級的學生,他最珍惜的禮物竟是一本字典——因為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他從未擁有過自己的字典,無法第一時間查閱生字、認識新義。這讓陳旭源深深體會到,教育的力量不在於華麗口號、錦上添花,而是陪伴孩童填補生命裡被忽略的缺口。美是始於真,形於善的循環積攢,陳旭源期待美能源源不絕,世代傳遞,故而,也帶著學生一邊騎腳踏車環島,一邊淨灘、到老人院表演,用行動讓孩子懂得「助人為快樂之本」,在汗水與微笑之間體會生命的溫度,明白反饋社會和大地的意義。

陳旭源說他母親常罵他「乞丐許大願」,如今,他把這句話當作座右銘。從出生貧困家庭的孩子到成功的企業家,他深知人生的難,卻也相信努力的甜。對他而言,美不只是景色,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仍然不放棄前行的勇氣!如今,他用這份精神陪伴更多的孩童在困境中找到光,讓夢想與愛在車輪轉動之間,持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