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陳碧涵專欄】美 是正向健康的心理存在狀態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右)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張鳳琴教授(左)。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右)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張鳳琴教授(左)。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張鳳琴教授。

張鳳琴說生命中最美的經驗,應該是充滿「感恩」狀態。父母的愛、師長的提攜,同事與夥伴的支持,這些點滴成為她走過挑戰的力量。她認為、也擁有:美,藏在這些真誠的關懷與陪伴之中。

走過多年公共衛生的生涯歷程,張鳳琴深刻理解「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更是身心靈的完整安適。她指出,台灣社會長久以來重視下一代的學業與表現,卻忽略了心理健康的基礎。許多孩子在成長過程裡會感到焦慮與孤單,甚至不知道如何與自己的情緒相處。這也是她近年致力推動「正向健康」的原因——她希望教育不只是知識傳遞,還要能幫助孩子在心靈上獲得力量,學會面對壓力與轉折。

張鳳琴帶領團隊設計了系統性的「正向教育教材」,並以「五正四樂」為核心。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張鳳琴帶領團隊設計了系統性的「正向教育教材」,並以「五正四樂」為核心。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為了讓理念真正落地,張鳳琴帶領團隊設計了系統性的「正向教育教材」,並以「五正四樂」為核心(五正:正向情緒、正向參與、正向關係、正向意義、正向成就;四樂:樂動、樂活、樂食、樂眠的健康狀態。)在全台各地學校推動,日漸開枝散葉,幫助幼苗們一點一滴累積了心理的韌性,讓「正向健康」不再只是計劃理念,而是浸入孩童生活的養分,這些年來看見了許多動人的正回饋。

張鳳琴認為美感教育與正向心理二者有著共同的核心——都是讓人停下來、感受、並與生活重新連結。公共衛生是一張守護身體的安全網,美感與情緒教育則是守護心靈的基礎。她鼓勵父母與教師,與孩子一起運動、創作、交流,把健康與美感活進日常,因為這樣的陪伴,就是送給下一代最深遠、也是最美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