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銀川西郊的賀蘭山下,一片荒野間矗立著9座古老的黃土陵台。這裡便是剛剛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西夏陵,被譽為「東方金字塔」,如今已成為遊客走進神秘西夏王朝的最佳窗口。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規模最大的3號陵——被認為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長眠之所。
大白高國(1038-1227),史稱西夏,國名「大白高國」是由西夏語翻譯而來。西夏陵始建於11世紀,總面積近40平方公里,包含9座帝王陵、271座陪葬墓,以及宮殿遺址、防洪設施等遺跡,格局恢宏。與中原不同,西夏帝陵採用塔式夯土結構,高約20公尺,底部直徑達34公尺,層層內收,外觀酷似佛塔,彰顯出濃厚的佛教特色。
寧夏銀川西郊的賀蘭山下,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西夏陵,被譽為「東方金字塔」。圖/記者素貞攝
遊客走進陵區,抬眼望去,陵台錯落在蒼茫戈壁上,彷彿烽火台,又似外星巨陣。當地還流傳「三大未解之謎」——陵區千年不長草、不落鳥,洪水繞行而過,為遺址增添神秘氛圍。
在眾多帝陵中,3號陵規模最為宏大,被普遍認為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陵墓。李元昊於1038年稱帝,建立「大夏國」,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國土一度橫跨寧夏、甘肅、青海及內蒙古西部,人口超過300萬。
李元昊作為西夏的締造者,他下令創制「西夏文」,並推動活字印刷,比歐洲古登堡術早了兩個世紀。如今,走進李元昊陵,仿佛能觸摸到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與其王朝的餘韻。
西夏陵最引人矚目的,當屬規模最大的3號陵——被認為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長眠處。圖/記者陳思豪攝
西夏陵不僅是考古學者研究黨項族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成為親子旅遊的熱門景點。許多家長帶著孩子邊走邊看,將課本上的歷史場景與眼前遺址結合起來。陵區內出土的7100餘件建築構件與文物,展示了西夏工藝與審美的精緻一面。隨著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產,這片沉睡近千年的文明再次走入大眾視野。對遊客而言,不僅能在銀川品味西北風光,更能透過一座座陵墓,觸摸曾經與宋、遼、金抗衡的「隱秘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