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Daniel/醫療特材上限自付 醫界反彈大浩劫

圖/人工心導管。(Kate提供)

 對於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所推出「健保核定8類特材上限自付最高差額」的政策,並計劃於81日執行。這消息一推出,立刻在醫界引發了喧然大波,就筆者執業北部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所接觸的醫師同仁及其他各專科的醫師們,絕大部分都抱持著反對的態度。然而一般民眾卻霧裡看花,不甚清楚該項政策將會對未來的醫療造成多大的浩劫!

爭議焦點在醫材價格不一

 該項政策的目的是希望把這8類特定高價醫材,各自訂下一個金額上限,讓民眾不至於因為各醫院的訂價不一且有些不小的差距,而造成民眾的荷包受損!對此,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認為,「健保自付差額醫材未設上限,造成同品牌醫材在各醫院價格不一,甚至淪為變相全自費在賣,國內醫療科技評估發展準確,設立上限勢在必行,病人才不怕價格哄抬。」持平而論,這項政策的立意良好,但解決的方法卻是完全方向錯誤且過於便宜行事!

問題核心是價格未能透明

 全民健保實施之後,全國的民眾都受到了妥善的醫療照顧,醫療水準及其可及性廣受全球好評。甚至多項全球適宜居住國家的評比,臺灣都是因為醫療資源的優勢而名列前矛。全民健保已經提供了民眾最重要及基本的醫療照護,也就是說,就算不用自費,一般民眾也能得到優於國外的醫療品質照護。但如果民眾在健保提供醫療的基礎下,想要自費用更好更先進的醫材,而這些更好更先進醫材的金額,因為不公開透明,使得民眾有可能在當中權益受損。所以,問題的重點是資訊不公開透明,而不是價格多少的問題!

 這情況就如同之前夜市攤販價格不透明,賣出高價水果(例如三包水果1000元)而履受批評,政府不去要求攤販清楚標示售價使其公開透明,反而去要求全國攤販不管其水果的來源及品質,每包水果售價都訂有一樣的上限!如今政府在處理醫療特材自負額的問題,不是去處理資訊公開透明,而是去訂定金額上限,這不是救焚投薪嗎?

低價政策上路後遺症恐雙輸

 就筆者所熟悉的心導管支架領域來說,目前自費塗葯的金屬支架因各國外廠牌設計不同,金額約略在七萬多至九萬多元不等,未來如果這個政策開始執行,所有自費塗葯金屬支架一律降到六萬多元。那麼幾間國外大廠就有可能考量到經銷成本及國外市場等問題,退出台灣市場。那麼未來民眾想要自費用到更好更先進的支架,可能就要用更高的價格特別從國外訂貨,或是根本在國內就買不到更好更先進的支架。而原本進貨成本較低的第三世界國家製造自費塗葯支架,在自由市場競爭下第三國家製造的自費塗葯支架一支價格可以在六萬以下,現在國外大廠都退出了,只剩下這些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架,他們在臺灣就成為獨占市場,反而把價格拉到六萬多元上限。

 這不是危言聳聽,目前臺灣的心臟機械瓣膜原本有多家廠商,因健保多年來壓低價格的策略,目前國內只剩下兩家廠商!更不幸的是,這兩家其中的一家On-X valve (號稱血流動力學更符合人體的金屬機械瓣膜),也即將退出臺灣市場。而我們的健保局還跟最後一家代理商說,「你們不能再退出了,你們要負起社會責任」!日前一直有葯品成份含有致癌物質的新聞,主因也是因為健保局一直不斷地壓低葯價,使得原廠葯退出市場,學名葯充斥臺灣市場所導致。大家試想,這十多年來萬物皆漲,只是醫材及葯品價格一直被健保局不斷地壓低價格,會有這種不合理的事情嗎?不合理的事情也許會短暫地存在,但有一天一定會用官方意想不到的方式反撲,只是受害的只會是老百姓。

解決方式就是資訊公開透明

 既然目前的問題是價格不公開透明,那麼就應該處理價格不公開明透的現況!筆者認為,以目前臺灣的資訊技術能力,只要健保局用心設計成立一個公開資訊的網頁,將各項自費醫材及各家醫院的收費金額置於其中,讓民眾方便查詢了解目前國內醫療市場的現況,那麼在自由市場競爭的情況下,不合理收費的醫療院所自然會受到民眾的唾棄及淘汰!

/心律調節器。(記者孟淑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