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搶救遷台歷史記憶庫-56】柴廷俊 熱血軍魂 榮光不滅 

從小就立志從軍的柴廷俊(中)在333師時期與袍澤合影。圖/取自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從小就立志從軍的柴廷俊(中)在333師時期與袍澤合影。圖/取自沈春池文教基金會

「我從小就立志從軍!從模範兵、模範排長、到模範連長,我不跟別人爭,就是跟自己爭」。 

96歲的柴廷俊,民國18年生於河南禹縣,八歲時就爆發抗日,隨之而來的又是國共內戰,連年戰事,使得他成為流亡學生,一路從江西、浙江又到了湖南,某日,他在報紙上看到孫立人招考學兵的廣告,看到孫立人優異的學經歷讓柴廷俊心生嚮往,因而興起了當兵的念頭。 

「從小就看到很多軍人,什麼八路軍、中央軍、皇協軍,就覺得當軍人很神氣,自己鄉下人,要出頭就是要當兵」柴廷俊說 。

20歲報考學兵後,隨即在民國38年來到台灣,在鳳山第四軍官訓練班受訓時,孫立人帶兵的方式,深深影響著他,因此畢業後他又一路進修,不僅熟讀各種戰史軍略,更對帶兵作戰產生濃厚興趣。 

在兩岸緊張對峙的年代,柴廷俊曾帶兵駐守金門東碇島,當時島上國軍只有61人,卻遭到51條共軍船包圍,得知此消息,上頭曾指示要柴廷俊對共軍船射擊,但他卻按兵不動,靠著機智化解危機。 

 「28門砲、51條船圍著我,我當時給我的兵講,要是開槍,共軍一定上岸!我不動、敵軍就不知道我方情形,也不敢貿然前進,所以我們就看著這些共軍船,到最後他們統統自己主動撤退。」柴廷俊回憶 。

這次作戰,讓柴廷俊獲頒金甌獎章,回台後更持續進修,39歲時,他調至陸軍空降部擔任營長,儘管沒跳過傘,也勇於接受各種挑戰,因表現優異讓他一路從基層升到少將,在成功嶺擔任副指揮官時,連蔣經國都對他讚譽有加。 

民國76年,柴廷俊轉調台北縣榮服處長,之後更到退輔會彰化農場認職,這期間他努力替榮民爭取福利,看到許多單身老兵成為社會問題,讓他心痛不已。  我看到台北車站裡躺著的是老兵、天橋下腿子拐了的是老兵、抱著狗在涵洞睡覺的也是老兵,有次長官巡視,我就舉手說「報告副指揮官,老兵是老總統帶來的,你不給他吃飯、你不養他、誰養他?」 

為國軍奉獻近半個世紀,直到68歲才卸下重擔,如今高齡96歲,柴庭俊依舊以軍人為榮,家中滿滿的獎牌勳章,只要談起過往經歷,他總是神采奕奕,那股熱血的軍人魂,永恆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