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楊秉儒》從奧運正名看紀政的昨是今非

【愛傳媒楊秉儒評論】2021年7月27日,當郭婞淳奪得2020東京奧運中華隊首面金牌的這天,「2018東奧正名」提案發起人紀政女士,在接受法輪功媒體《大紀元》訪問時表示:明年將再發起「2024年巴黎奧運正名公投」。

紀政在訪問中說:「大部分台灣鄉親可能不知道,從1960羅馬奧運會開始,到1964東京奧運會、1968墨西哥奧運會,她曾參加過3屆奧運,都是以「台灣」名義參加;但1984年起,只能以「中華台北」名稱參加奧運。」可是紀政女士「省略」了1972、1976年兩屆奧運避而不談。

1972年,經「中華民國政府」長期抗議,國際奧委會再度就「中國問題」提出討論,結果表決多數贊成我以「中華民國」參賽。因此,1972年的德國慕尼黑奧運,「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以「Republic of China」名義進場,而且,在隊伍前頭,執掌「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進場的掌旗官,就是當年的紀政女士本人。

1976年,奧運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這一年,加拿大剛與中國大陸建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施壓之下,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聲明「一個中國」立場,要求「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改稱「台灣」否則不得入境。「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一行人當時已抵達加拿大,卻不得入境,轉至波士頓待命。但最後斡旋失敗,「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於開賽前夕退出奧運。在當年的「中華民國奧運代表團」成員當中,除了「亞洲鐵人」楊傳廣先生之外,也有紀政女士的身影。

我想,這兩件大事,紀政女士恐怕是故意「忘記」的吧?

1932年,中華民國政府首次派員參加奧運會,從1932~1948年的五屆奧運賽事,「中華民國」確實就是「中國」的唯一代表;當時的臺灣仍在大日本帝國的統治之下,在東京念大學的臺灣人張星賢,曾代表日本參加1932年洛杉磯奧運與1936年柏林奧運,成了第一個參加奧運的臺灣人。

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1952年的奧運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兩岸政治分裂情況浮上檯面,國際奧會首次討論「中國問題」,會中國際奧委會以三十三票對二十票通過決議,兩岸運動隊伍可以同時參加此屆奧運,可是中華民國秉持「漢賊不兩立」的原則,憤而退賽,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參加奧運。

1956年墨爾本奧運,國際奧會要求中華民國以「福爾摩沙中國隊」名義,與對岸的「北京中國隊」共同參賽,這次改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堅持「台北不出,北京不入」,退賽杯葛。

1960年羅馬奧運,國際奧會針對「中國問題」,做出對中華民國不利的要求。決議認定,位在臺灣的「中國奧會」,因管轄權未及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求在臺灣台北的「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不能以「中國奧會」名稱繼續接受承認。但是換個名稱依舊可以申請,最後國際奧會同意我國以「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為名稱,但必須以「台灣」或是「福爾摩沙」的名義參賽。這一年,中華民國雖然派出代表團參賽,但為表示抗議,開幕式上中華民國代表團手持「Under Protest」白布條,緩緩通過司令台,這是目前奧運史上唯一一次開幕抗議紀錄。

其後,1964年東京奧運、1968年墨西哥奧運, 中華民國雖使用「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名稱,但實際上,在參賽出場及大會的公報或文件上,仍稱中華民國為「臺灣」。

1972年,經中華民國長期抗議,國際奧委會再度就「中國問題」提出討論,結果表決多數贊成中華民國代表團以「中華民國」參賽。這麼多年來,中華奧會沒有停止的爭取「正名」,才能從1960羅馬奧運的「”Under Protest”(抗議中)白布條」進場,變成1972年慕尼黑奧運以「Republic of China」進場,而且是由當年的紀政小姐掌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進場。

1976年奧運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施壓之下,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聲明「一個中國」立場,要求中華民國改稱「臺灣」,否則不得入境。中華民國代表團於開賽前夕退出奧運。

1979年,國際奧委會達成「名古屋決議」,推翻1960年的協定,正式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奧會的地位,內容為:

1.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奧會名稱為「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與國歌。

2.中華民國奧會將在「中華台北奧會(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的名稱下繼續參加奧運會,但須提出不同於以往使用的國旗、國歌,並由執委會批准。

在不願更改國旗及國歌之下,中華民國於1980年暫停了所有奧運活動。並向國際奧會總部瑞士的洛桑地方法院申請假處分,請求停止「名古屋決議」之效力。但最後迫於無奈下,1981年3月23日,由我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沈家銘與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薩瑪蘭奇,在洛桑國際奧會總部簽訂《洛桑協議》,確認台灣奧會名稱變更為「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以及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所提送之旗幟及標誌,即梅花加上五環標誌。但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享有與所有國家奧會完全相同之權利與地位。「中華台北」的名稱即沿用至今。《洛桑協議》的全名其實是「國際奧會與中華台北奧會協議書」,中華民國之後陸續運用相同的模式參與許多國際組織或會議,這種模式即常被稱為「奧會模式」。

國際間許多協議都是靠折衝談判,要怎麼談?國家實力沒有就得靠私人人脈,人脈就是靠朋友拉關係,不是請客吃飯就有,也不是找一群側翼覺醒青年們在網路上出征就會自己跑出來。當年沈家銘跟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發明「中華台北」這套模式也是靠人脈談出來的,同時還要讓對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勉強同意,解決許多牽涉到兩岸內戰未決所衍生的會籍問題;陳水扁執政時期,阿扁政府想強塞紀政取代中華奧會委員吳經國,對吳經國施壓叫他自己讓路,結果國際奧委會直接發一張公函過來警告,如果阿扁政府敢自己亂搞就直接禁賽,阿扁政府最後只能摸摸鼻子裝死。

裝死歸裝死,紀政跟部分民進黨的狐群狗黨們還是不死心。2018年,紀政領銜推動「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但是還未完成第二階段連署,國際奧委會的封殺行動即已展開,原本2019年8月要在台中舉辦的「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經東亞奧會召開臨時理事會以舉手表決方式,取消了台中的舉辦權。這還只是第一步警告而已;2018年5月初開始,國際奧會三次發函給中華台北奧會,表明國際奧會執委會會議中討論了「中華台北奧會欲改名參加2020東京奧運」議題,最後決議函知中華台北奧會,任何更改名稱之舉動都將「不予核准」。亦即是,「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公投都還在連署階段,國際奧會已經封殺了改名的可能性。但是,當年的紀政與民進黨政府還是決定一意孤行。

回想2018年「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的時候,我原本是想要投下贊成票的,因為我想看看民進黨政府是否真的有能力跟魄力可以處理這個難題?我想看看蔡英文政府怎麼收拾這爛攤子,譲公投過關,就讓有種的民進黨落實民意去申請更名,如果不執行就代表這項公投的荒謬、如果執行了卻影響運動員的權益、那就揭開了這群人真正的嘴臉!

可是,當時民進黨政府在幹嘛?當年民進黨的態度,就是反對並抵制「東奧正名」的,民進黨中常會還規定,禁止民進黨籍的公職人員、各級民意代表與參選候選人參加「東奧正名」遊行,違者黨紀處分。所以這項「東奧正名」公投讓我們清楚的看到,為了選舉,民進黨習慣在表面上搞出一套冠冕堂皇的理由,這個也要正名,那個也要正名,但實際上卻是置運動員的權益於不顧,萬變不離選舉需求,只要能騙到選票。可是,紀政與民進黨卻沒有告訴人民,如果「東奧正名」公投通過了,我們也擅自將「中華台北」改成「臺灣」了,國際奧會也真的開除我們的會籍,不准我們的運動員參賽了,這個責任誰來負?這個風險誰承擔?一個運動員有多少四年可以等?窮盡一生的練習與努力,最後如果無法在奧運場上比賽,這筆帳又要算誰的?全民共業嗎?

紀政這一群人當年在倡議推動「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時,曾經鼓吹主張:「東奧正名」公投成功後,萬一被國際奧會否決而取消參賽資格,就算一切無法挽回,運動員仍然可以用「獨立運動員」、「難民運動員」身分參賽,不影響選手的權益,這種說法更是自貶國格,假如你是運動員,你當然會希望拿到奧運獎牌時,大會介紹你與你的國家,如果你是以「獨立運動員」,該如何稱呼?又假設大會用不是代表你國家的旗幟與歌曲在頒獎給你的時候播放,你高興得起來嗎?

你喜歡頒獎時大會稱呼你為「難民運動員」嗎?要跟大家說:「嗨~~大家好,我是難民運動員…。」你們開心得下去嗎?大家都不想當難民,大家都希望能代表國家參賽。

1970年,紀政在接受訪問時曾經說過:「我的皮膚是中國人的,眼睛是中國人的,全身無處不是中國人的,我要永遠作中國人,為國爭光。」紀政曾經「永遠要作中國人」,2000年,中國大陸積極爭取由北京主辦2008奧運,紀政在台灣發起「北京申奧,炎黃之光」的兩岸長跑活動予以聲援。2000年7月13日,北京成功申奧,她激動地告訴記者:「這不僅是北京的驕傲,也是全體中國人的驕傲,是全世界華人的驕傲。」這是三度被國民黨提名當選立法委員、2010年被馬英九政府禮聘為國策顧問的紀政;1979年11月3日,紀政在聯合報發表一篇長文《從瓦全而玉全:我們不能輕言退出奧會》,文章中提到,不僅為了運動員,也為了社會發展著想,不宜輕言退出國際奧會。她並舉「句踐復國」為例:「國家民族的事,所為者大,就不可以鬥一時意氣,必需瓦全的時候,也就要瓦全。瓦全而有所為,並不可恥。瓦全以後,知恥圖強,在奧運會和國際體壇,更求好的表現,才能從瓦全而玉全,才是真的英雄!」這些話,鏗鏘有力,言猶在耳。

2018年的「東奧正名」公投,最後我還是投下了反對票,不是我放過民進黨一馬,而是我不忍心看著一群優秀的運動員失去舞台,或是得要以「獨立運動員」、「難民運動員」的名義參賽;其實我也不喜歡「中華台北」這個名字,根本不倫不類的,我們唯一的合法的國家名稱就是「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如果民進黨政府這麼愛用「臺灣」這個稱號,首先他們有本事就先把憲法裡的國旗、國號、國歌、領土範圍通通都改了,或者是乾脆獨立建國,然後再派個官員去國際奧會,像當年《洛桑協議》一樣,堂堂正正的去申請正名,這種事情不需要公投也能做,完全執政這麼多年了,為何不做呢?

但是,這一次,如果紀政女士還要繼續推動「2024年巴黎奧運正名公投」,我覺得,大家不如就放手吧!「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與其整天拉著牽繩怕狗衝出去亂吠,還不如鬆開繩子,讓這隻狗真的衝出去,看看到底是吉娃娃還是比特犬甚至是藏獒。我們整天當煞車皮,搞到裡外不是人,還要落得一個「親中賣台」的罵名,選舉時光喊口號就把你吃得死死的,何苦呢?這次懇請各位鄉親全力支持「2024年巴黎奧運正名公投」,反正怎麼講也講不贏民進黨的詭辯;就讓全線綠燈全開吧!不管是要改「臺灣隊」還是「中華民國隊」,這是民進黨這個執政黨要去面對的問題。

話說回來,過去那麼多的經驗,難道還沒辦法讓大家看透民進黨的本質嗎?改護照、改華航名稱…,在在都證明民進黨政府其實不敢去碰觸並設法解決真正的問題,只能用「臺灣意象」蒙混過去,提案刪除國家統一還會自己撤案;民脂民膏吃的滿嘴都是油,還想吃個千秋萬載呢!怎麼可能真的跑去挑釁對岸?

你們這些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啊!其實一張嘴都很會說。不過老實講,這些「道理」用膝蓋想都知道,但是為什麼別人不說?

因為其他人要考慮的事情更多,不只是政治,不只是你眼前的「臺灣正名」、「台獨宣告」,不只是「我的理念」,也不只是「選舉考量」。我們考慮得更多的是「如何讓這個國家長治久安,走得長長久久」。你們站著說話腰不疼,因為你們是「局外人」,那些真正需要天天面對現實的運動員、演藝人員、往返兩岸的台商、在對岸求學的臺灣人民們,他們的尷尬處境,你們認為都跟你們民進黨無關。同樣的,「奧運正名公投」若是過關之後,真正需要面對困境的,是中華奧會,以及無辜的運動員。其實你們只是「自私」而已。因為你們從來沒有為那些卡在中間的人著想,大言不慚的說著滿口歪理還沾沾自喜,這就是現今臺灣的可悲之處。

當年紀政女士曾經在文章中寫道:「失去國際奧會會籍後,我國在其他國際組織的會籍,不僅是體育,很可能要失去很多。」41年後,看來,「飛躍的羚羊」似乎已忘記了當年自己的諍言。不過,紀政女士,您忘了,我們都還記得。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評論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