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滬杭新高鐵獲批 大陸超大、特大城市再掀「第二高鐵」熱潮

大陸高鐵營業里程已達4.8萬公里,占全球70%以上。圖/取自廣州鐵路微博
大陸高鐵營業里程已達4.8萬公里,占全球70%以上。圖/取自廣州鐵路微博

大陸發改委8月21日發布公告,正式批復新建上海至杭州高速鐵路(簡稱滬杭高鐵)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這條全長約223.8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的新線路,總投資約670.97億元人民幣(下同),是繼既有滬杭高鐵之後,連接上海與杭州的第二條高鐵幹線。

介面新聞報導,這條線路在早期被稱為「滬乍杭高鐵」,規劃為上海至乍浦至杭州高速鐵路,如今在正式獲批文件中更名為「新建上海至杭州高速鐵路」。線路建成後,將直接連通杭州與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杭州城西和臨平的居民可實現「出門直達浦東登機」,通行便利性大幅提升。

滬杭高鐵獲批並非孤例。近期,廣深第二高鐵、京滬第二高鐵以及成渝中線高鐵等重大項目陸續啟動,標誌著超大(1000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000萬-500萬人口)紛紛進入「第二高鐵」時代。

專家指出,早在10多年前,京滬、滬杭、廣深等第一代高鐵陸續開通,成為「八縱八橫」高鐵網的主動脈。但隨著經濟發達地區客流激增,原有線路頻繁一票難求,尤其是京滬高鐵作為全球最繁忙的高鐵線路,高峰時最快4分鐘一班車仍難以滿足需求,因此「第二高鐵」建設成為必然選擇。

目前大陸多第一代高鐵時速為200—300公里,而新批復的線路普遍按照350公里設計,部分甚至規劃未來升級至400公里。例如正在建設的成渝中線高鐵,通車後將實現時速400公里運營,成為中國大陸最快高鐵。

騰訊網「國民經略」表示,與「第一高鐵」直連大城市不同,「第二高鐵」往往採取「繞彎覆蓋」的布局,以兼顧更多中小城市。滬杭高鐵在強化上海東方樞紐的同時,還將提升嘉興的交通地位,並覆蓋平湖、臨平等地,擴大高鐵紅利的受益範圍。

截至目前,中國大陸高鐵營業里程已達4.8萬公里,占全球70%以上,覆蓋全國97%的50萬以上人口城市。今年底將有12個省份實現「市市通高鐵」。業內人士指出,大陸高鐵從「大發展」逐步轉向「大維護」,未來建設將更加注重人口密度、經濟效益與戰略意義。滬杭高鐵等「第二高鐵」專案,正是建立在超大城市出行需求與國家戰略地位之上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