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雞腿!夠不夠獎勵英勇救援的牠呢?大陸雲南楚雄的警犬英雄——1歲的德國狼犬(German Shepherd)「巴頓」。在一場歷時35小時、地形險峻又持續降雨的搜救任務中,牠與訓導員搭檔出色發揮,找回走失的80歲老人。這波表現,再次證明狼犬是搜救犬界的天選之種。 據《人民日報》10日報導,事情發生在雲南省楚雄市三街鎮。一名80歲的老人獨自上山砍柴後未歸,家屬焦急報警。楚雄市公安局刑偵大隊警犬基地接獲指令後,迅速派出「汪汪隊」出動入山區搜救。 當時山區連日暴雨,導致山路濕滑、能見度低,整個環境對人犬來說都是極大考驗。狼犬「巴頓」在穿越密林時甚至前肢被尖銳樹枝刺傷。訓導員李小華立即為牠做了簡易處理後,兩人(哦不,是一人一犬)再度上路,沒喊一聲苦,繼續堅持搜救。 就在訓導組持續搜尋超過35小時後,「巴頓」傳來一陣急促的「汪汪汪——」聲音。循著巴頓的方向,大家終於在深山密林中發現老人身影。幸好,老人雖筋疲力盡但無明顯外傷,最後在大家的齊力協助下,順利被背出山區、平安送返。 別看「巴頓」只有一歲出頭,其實牠可不是新手。這隻德國狼犬2024年5月20日出生,當年9月進入警犬基地受訓,今年年初正式上崗。至今已累積參與43次搜救任務,成功救助6人。牠聰明、服從性高,與訓導員默契十足,是名副其實的搜救「小鋼鐵」。 德國狼犬是世界各國警用、軍用與搜救犬的首選。牠們天性警覺、嗅覺靈敏、學習力強,不僅能辨識特定氣味,還能記憶氣味痕跡長達數日,甚至能在數公里範圍內尋蹤目標。此外,狼犬對訓導員的依賴與信任度極高,是完成複雜搜救任務不可或缺的好夥伴。
寵物
近日,一段水豚(Capybara,暱稱卡皮巴拉)狂嗑豆角(對食用豆莢的豆科蔬菜的通稱,常見的有菜豆、荷包豆、豇豆、扁豆等。)的影片在網路上熱傳,呆萌模樣搭配酣暢進食的節奏,迅速吸引大批網友圍觀與轉發。《九派新聞》訪問河南鄭州銀基動物王國飼養員崔超杰,揭開這群「吃貨」級動物的食譜與日常互動趣聞,也提醒民眾投餵安全須知。 據崔超杰介紹,影片中的豆角確實是園區水豚的固定日常飲食之一,每天除正餐提供外,也會設置遊客互動時間,以定量豆角讓民眾近距離餵食水豚。他指出:「豆角屬於豆類,較易消化,且長度適合遊客拿著餵食,是目前最常用的餵食蔬菜之一」。不過,比起豆角,水豚心中最愛的第一名是甜味較高的鮮玉米。 水豚是食草性動物,豆角、玉米、葉菜類、蘋果等都能安全食用,有助消化而不會中毒。此外,牠們也不容易「吃膩」豆角,「即使早上吃過,下午換點青菜、再加豆角又會繼續吃了。」 目前銀基動物王國飼養約40多隻水豚,基於均衡營養考量,除了豆角每日提供約15公斤,也搭配多樣果蔬,包括油麥菜、包菜、胡蘿蔔、蘋果與磨牙用的鮮嫩樹枝等。 根據崔超杰觀察,水豚對多數水果蔬菜都抱持極高興趣,包括西瓜、桃子、梨子與黃瓜皆深受歡迎。「甚至我們試過餵牠們香菜,牠們也愛吃,這讓我挺意外的。」他補充。 事實上,根據《國家地理》資料(National Geographic),野生水豚棲息於南美洲熱帶及亞熱帶濕地,主要以青草、水生植物、果實及樹皮為食。人工飼養時則須依其齒列結構與腸胃消化特性,設計高纖維、低糖、低脂肪的蔬果食譜,以確保腸胃健康及牙齒正常磨耗。 由於水豚可愛、親人的形象,越來越多動物園與野生動物園設置水豚互動體驗區,銀基動物王國也不例外。然而崔超杰提醒,雖然水豚性格溫順,但終究屬於大型囓齒類動物,擁有長而有力的門齒,遊客投餵時應避免手指靠近嘴部,並勿挑逗或追趕牠們,否則水豚受到驚嚇會迅速奔跑,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30到40公里,若撞上人會有危險。 此外,水豚還擁有準確的「飯點生物鐘」:每天固定下午4點開飯,但從3點半起就會自動到門口等候。牠們時間感真的很強,很有儀式感。 除了貪吃,水豚也以乾淨與親人聞名。牠們所有的排泄行為幾乎都會在水中進行,有助於掩蓋氣味、降低在野外被掠食者發現的風險。此外,飼養員表示,當水豚被人輕輕搔下巴時,會「炸毛」表示舒服,甚至會翻肚皮討摸,展現出高黏人的一面。 目前水豚在亞洲地區人氣持續攀升,包括日本多處動物園也設有泡溫泉、露天互動區的水豚專區,形成一股療癒系觀光新潮流。
近日,一段小狗吃藍莓的影片在網路上爆紅,主角是一隻來自浙江寧波的可愛犬隻,因其外形酷似卡通《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經典反派「灰太狼」,吸引大批網友熱議。影片上線後迅速登上熱搜,話題「小狗神似灰太狼引3000萬網友圍觀」於7月9日火速衝上熱榜,多家媒體包括中國藍新聞、農民頻道等陸媒同步報導。 這隻走紅的狗狗名叫「溜溜」,由主人在社群網站分享其日常生活。最受歡迎的影片,是牠津津有味地吃著藍莓,表情滿足可愛,引發網友強烈共鳴。影片短短數日內吸引超過3,000萬次瀏覽。許多網友調侃:「牠不是灰太狼本人,是誰?」「果然是狼叔,但現在改吃水果啦!」 小狗的外型特徵成為焦點,包括灰白色毛髮、尖耳朵、圓潤的臉型,還有那雙被形容為「深情又狡黠」的眼睛,與卡通角色灰太狼高度神似。這種視覺上的「撞臉」加上與卡通角色性格的反差設定——卡通裡灰太狼為「吃羊」絞盡腦汁,現實中溜溜卻是十足的「蔬果控」——使話題更添趣味。 據觀察,類似「小狗撞臉灰太狼」的話題早在2024年便已有出現。例如2024年7月曾有「這隻小狗長得好像灰太狼」等引起討論,網友陸續分享自家狗狗與「小灰灰」或「紅太狼」撞臉的照片,特別是擁有哈士奇或狼犬混血特徵的犬隻,更常被認為與卡通角色神似。 此外,「擬人化解讀」也是推動討論熱度的主因之一。部分網友戲稱「長大會不會也變反派?」「該怎麼說服他別再抓羊?」儘管大部分討論皆屬善意互動與娛樂分享,但也有專業聲音提醒理性看待此類現象。 大陸愛犬協會評論指出,僅憑外貌判斷犬種混血成分並不嚴謹,因攝影角度、美容修飾、毛色排列等因素皆可能造成視覺誤差;真正判定犬隻血統仍需透過基因檢測。 另外,也有動保人士提出警示。隨著「網紅寵物」風潮盛行,不乏案例顯示,部分爆紅寵物因飼主無法承擔後續養護壓力而遭到棄養或不當對待。呼籲大眾在欣賞可愛寵物的同時,也應理性看待,關注動物的長期福祉與養育責任。
你家狗狗喜歡你摸牠的腦袋嗎?每次的互動,其實都是理解牠的機會。許多飼主在與愛犬互動時,喜歡順手摸摸牠們的腦袋,以為這是傳達親密與讚賞的方式。但對狗狗而言,摸頭這個動作可不是一視同仁的愉快經驗。 根據動物行為專家與寵物平台的觀察,不同性格、背景與情緒狀態的狗狗,對「摸頭殺」的反應截然不同。 一、熱愛摸頭:享受滿滿,內心小劇場「媽你終於想起我了!」 根據寵物內容平台《一寵日記》報導,有些狗狗天生就愛被摸頭,飼主手一伸,狗狗立刻主動靠近、將腦袋往手掌裡鑽,甚至還會露出陶醉表情。這類狗狗對於肢體接觸充滿安全感與期待,彷彿在喊:「多摸一會兒,我超乖」! 英國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表示,對於自幼與人類有良好互動經驗的犬隻,觸摸頭部通常不會產生壓力,反而是增進情感連結的方式之一。 二、警戒型狗狗:「你想做什麼?我有點怕」 也有不少狗狗對「摸頭」感到緊張或不安。《一寵日記》指出,這類警覺型狗狗可能在成長過程中曾經被嚇到、或與人建立的信任感不足,當飼主將手伸向牠們的頭部時,會出現閃躲、低頭、或退縮行為,甚至試圖鑽進沙發縫隙逃避。 美國養犬俱樂部(American Kennel Club, AKC)建議,對於這種性格的狗狗,應從下巴、脖子等不具威脅性的部位開始撫摸,並用溫柔語調安撫,避免直接從頭頂下手,以降低牠們的不安感。 三、拒絕社交:「我現在不想理你,請離我遠點」 狗狗也會有「情緒低落」的時候。根據《一寵日記》觀察,有些狗狗在被責備、身體不適、或情緒低落時,對於摸頭表現出抗拒甚至反感。一旦察覺有人伸手靠近,會主動後退,並露出不悅的表情。 RSPCA提醒飼主,狗狗的行為表現與情緒密切相關,強行觸碰可能會加深牠們的不安全感,甚至破壞彼此信任。此時不妨暫時給狗狗空間,待牠恢復情緒後再進行互動。 四、把摸頭當獎勵:「我是不是做對了?」 對受過訓練的狗狗來說,摸頭可能是一種「積極強化」的信號。《一寵日記》指出,有些狗狗在執行正確動作後,飼主會以「摸頭」作為獎賞,時間一長,狗狗便將其與「乖巧、被誇獎、有好事發生」建立聯想。 動物行為學家普遍建議,與狗狗互動時,應觀察牠的耳朵、尾巴、眼神與身體姿勢,這些細節往往能反映出牠們的情緒狀態。若狗狗有舔嘴唇、轉頭、不看你、退後等行為,可能意味著牠對摸頭感到不適。 無論是熱情迎接、還是默默拒絕,狗狗的每個反應都在表達牠們的心情與需求。身為飼主,最重要的不是「堅持摸頭」,而是「學會傾聽」。
夏季來臨,大陸東北地區野生動物活動頻繁。近日,多位遊客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境內的G331國道沿線連續目擊到野生東北虎現身,其中不乏距離極近、正面對峙的驚險場面。專家指出,這些地點正位於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保護範圍內,近年野生虎豹數量穩定增長,顯示保育成效顯著。 頭條新聞指出,6月22日,來自西安的劉先生在琿春市某村莊附近駕車行經大陸G331國道時,突然遇到一隻成年野生東北虎橫穿道路並停在路邊。他表示,當時車輛與老虎相距僅七八公尺,「牠張著嘴站在那裡,很嚇人,感覺一跳就能上我車。」所幸東北虎停留十餘秒後自行離去。 央視新聞報導在7月2日,又有民眾在相同地段拍下東北虎現身影像。影片顯示,該隻野生虎直接出現在道路中央,步態穩健、神情悠然,路上還有其他汽車與摩托車騎士。拍攝者表示,沿路有多個警示牌提醒「東北虎出沒」,但老虎似乎對人毫無畏懼,彷彿在「散步」。 琿春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回應指出,該路段屬於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東北虎偶爾出現在道路上屬正常現象。工作人員提醒,「只要不下車,基本沒有安全問題,老虎通常不會主動攻擊車輛」。 另一段引發網友熱議的影片則來自西安常姓遊客。據他表示,在國道邊一處樹叢中,突然看到一隻東北虎探出頭觀察他。他出於緊張竟脫口而出「我是本地人」,出人意料的是,東北虎居然扭頭離開。當天他還遇見另一隻橫穿馬路的東北虎,惟未能及時拍下畫面。 雖然這句「我是本地人」成為笑談,但背後折射出的是人與野生動物的偶然相遇,以及保護區內動物日益接近人類活動範圍的趨勢。 根據大陸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統計,目前園區內的野生東北虎數量已增至約70隻,東北豹約80隻,相比2017年建立初期增長顯著。該國家公園橫跨吉林、黑龍江兩省,面積超過1.4萬平方公里,是亞洲地區最大的虎豹棲息地之一。
7月3日晚間,一輛裝載近500隻貓咪的可疑貨車途經貴州時,在多方志工與有關部門協調下於貴陽將軍山收費站被成功攔截。這批疑似遭偷盜的貓咪被立即轉送至觀山湖區耶比動物醫院進行臨時安置與緊急處理。截至7月4日凌晨2點,490餘隻小貓已完成分類檢查並分流至貴陽市十餘家寵物醫院安置,進入後續救治與建檔流程。 據現場志工介紹,該車原計畫從四川開往廣西,途中經貴州,被四川地區反虐待動物志工發現端倪。根據線報與網友留言,車上貓咪多為家養品種,有些疑似近期失蹤的寵物。經與相關部門配合,在貴陽將軍山收費站攔截該車後,志工們在現場統計出車上共有十餘個鐵籠,共裝載490餘隻貓。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報導,志工諶女士表示「如果沒能攔下來,這些貓極可能被送往屠宰場或進行非法交易。」,此次行動不僅是對動保志工網路合作的考驗,也再次曝光潛藏的「貓狗肉產業鏈」。 當晚來自貴陽各區的寵物醫院、志工與市民迅速集結,協力完成小貓的初步檢查、健康分類與裝籠。據現場記者觀察,小貓中有生病、受傷甚至懷孕的,部分貓咪因應激反應極度驚恐,需要立即醫療與安撫。 不少熱心市民自發捐贈物資前往現場支援,包括貓糧、貓砂、醫療護理墊、航空箱與運輸籠等。有市民選擇外賣或跑腿服務送達,現場堆滿一座座愛心「物資山」。志工根據分流醫院所收容貓隻數量進行分裝配送,確保每隻貓都能獲得基本生活與醫療保障。 目前,志工正在對小貓進行詳細體檢、救治與建檔編號,尚未開放認領與領養。據悉,部分貓咪來自四川近期走失案例,已啟動協查比對機制。 「貓車」事件再度引發社會對流浪動物保護與非法交易鏈的關注。據《中國青年報》2024年調查數據顯示,大陸部分三四線城市及鄉鎮仍存在貓狗偷盜與地下交易現象,涉及屠宰、加工及非法買賣等灰色鏈條,且大多缺乏有效監管與執法力量。
你以為狗狗只會搖尾巴賣萌?那你大概還沒見過傳說中的「約克夏心機王」──小包。 來自溫馨家庭的小包,不僅擁有天使般的外表,更是一隻會看人臉色、精於社交的狗界小才子。據主人爆料,小包最愛跟著主人出門,一遇見牠覺得「氣場對」的人,立馬開啟貼貼模式,黏上去就不放,彷彿在說:「哎呀,請收下我這隻貼心小狗吧?」 不過,這位社交高手也有軟肋──怕鞭炮,尤其怕那種敲鑼打鼓的遊行隊伍。一聽到聲音,小包會立刻躲起來,啾啾啾地縮成一團,彷彿整隻狗都化作問號。但有趣的是,只要主人在身旁,牠就會勉強勇敢地靠窗偷看;一旦主人沒反應,牠便會悄悄轉頭、離窗遠遠的:「我只是路過,不是我膽小,是我怕吵。」 作為一隻正宗的約克夏㹴(Yorkshire Terrier),小包天生擁有一副「人狗共嘆」的好皮囊——絲絨般的毛髮、斑斕的毛色,連主人都感嘆:「要把小包的髮色挑出來,美髮師恐怕得花上一整天呢」! 約克夏原是英國的貴族犬種,擅長抓老鼠,也深受皇室貴婦喜愛,講究氣質與外貌雙修。如今在寵物圈中,們憑藉「輕巧便攜+可愛滿點」的雙重優勢,成為出門旅遊、網美拍照的最佳拍檔。而小包更是約克夏中的精品版本,不僅會選人貼貼,還意外解鎖了泳池小王子技能。最近夏日炎炎,小包剃去厚重毛髮,露出纖細修長的脖子與高挑身形,一跳入水中,姿態優雅,讓眾人驚呼:「這身材也太好了吧?」 別以為小包只是個可愛的存在,牠在家中地位堪比王子。據說牠遠在海外的爸爸,每天不問美麗的老婆過得好不好,反而天天視訊關心:「小包今天吃飽了嗎?牠有沒有想我?」讓狗媽媽在一旁忍不住酸言酸語:「那我呢?!」 如此會撒嬌、又如此聰明的小狗,小包簡直是狗界的社交名媛、泳池精靈與心機王子三合一。有人說,約克夏的特色是「體型小、膽子大、毛色美、個性強」,但若說這世界上最會利用這些優點的約克夏,小包肯定當之無愧。 所以,下次你路上看到一隻看起來楚楚可憐又精明可愛的小型犬,不妨想一想──牠,會不會就是傳說中的小包呢?
近年來,斑鳩在各大城市中愈見常見,尤其以珠頸斑鳩(Streptopelia chinensis)最為普遍。在大陸浙江北部一帶,這種鳥幾乎成了街道、公園與舊社區周圍的「常駐居民」,標誌性的「咕咕聲」更成為城市傍晚最熟悉的自然聲響。 根據科普自媒體「怪羅科普」2025年6月28日發布的觀察文章指出,珠頸斑鳩之所以能在都市生態中快速擴張,主要仰賴牠們驚人的適應力與高繁殖效率。 與大多數鳥類需依賴昆蟲等高蛋白食物才能育雛不同,珠頸斑鳩屬於鸠鸽科,其親鳥擁有嗉囊腺,能分泌富含蛋白質的「鴿乳」哺育雛鳥。這種方式使牠們不需依賴特定食物來源,即使在昆蟲不活躍的冬季,也能持續繁殖。此外,珠頸斑鳩為一夫一妻制,雌雄鳥共同孵蛋、共同餵食,一對成鳥全年可繁殖多胎,形成高效率的生育迴圈。 在築巢行為上,珠頸斑鳩顯得格外隨性。牠們對巢穴位置與材料毫不講究,甚至常在曬衣繩上的褲子、冷氣機頂部、電線桿、陽台角落築巢。巢形簡陋,有時僅由幾根枯枝草莖隨意拼搭而成。這種低標準築巢策略意味著牠們能快速投入下一輪繁殖。即使部分雛鳥可能因巢穴不牢靠而面臨風險,但以整體數量而言,頻繁繁殖所帶來的存活個體仍具備顯著優勢。 過去,斑鳩因易於捕捉而成為餐桌上的「野味」。但隨著都市生活水準提升、動物保育觀念普及,加上城市中天敵數量有限,例如猛禽類與貓的密度雖高但活動空間受限,使斑鳩得以在都市中穩定繁衍。 斑鳩並非「聰明鳥」,面對威脅時往往選擇棄巢逃離,缺乏如喜鵲、烏鴉等鳥類的反擊本能,但其「以量取勝」的生存策略,讓牠們在城市生態中成為相當成功的定居者。隨著都市綠化持續推動,這些「雜食、好生、不挑巢」的鳥類,或許將成為人類社會中最貼近的野生鄰居。
據《北京青年報》近日,一名曾在大學期間多次毒害流浪貓的考生蘇某,雖通過2025年度桂林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的筆試與面試,最終卻因「道德品行不達標」被取消錄用資格。事件引發全網關注,掀起對公職道德標準、心理風險控管與動物保護立法的廣泛討論。 根據《平樂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7月1日發布的通報,蘇某參加桂林市2025年度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雖通過筆試及面試,卻在考察階段遭取消資格。人社局指出,蘇某不符合招聘公告中「遵紀守法,具有良好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行」之第四條,以及第十條所列「不得報考的11種情形」之一規定。 事件導火線為蘇某於2024年就讀華中農業大學期間,涉嫌將數種人用藥物碾成粉末後摻水餵食流浪貓,導致至少20隻貓中毒死亡。校方調查後予以「嚴重警告」處分,惟未確認外界所傳「折斷貓腿」、「將貓屍擺放展示」等行為。 2025年6月30日,蘇某進入考察名單消息曝光後,社群平台迅速爆發大量網民舉報與關注。隔日,桂林人社局完成事實查證後宣布取消其資格。 多數支持者認為,事業單位作為政府代表,工作本質要求高度責任感與公共服務倫理,蘇某過往行為已顯示其缺乏基本同理心與生命敬畏,難以承擔公職角色。 北京時間評論區網友評論指出:「今天敢虐貓,明天就敢虐人。把公權力交給冷血者,人民怎麼安心」? 儘管輿論多數支持取消資格,也有部分學者與媒體人表達不同觀點。前《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撰文指出,若校方已處分並無更多新違法事實,應給予其改過自新的機會,避免「舆論追殺」讓年輕人一失足成千古恨。 另有網民質疑,部分網傳細節如「灌喉腐蝕液」、「拍攝虐殺影片炫耀」並未經警方或校方證實,網路情緒可能被誇大。 本次事件亦暴露現行制度的漏洞。《南方日報》指出,目前大陸尚無《動物保護法》,導致虐待動物行為無刑事處罰依據,僅能依賴高校或招聘單位自由裁量,執行上標準不一。 同時,現行的「道德品行審查」缺乏量化標準,易受輿論影響,媒體與學界呼籲建立更科學的品行評估機制,結合「錯誤性質、悔過態度、行為改正」等綜合指標進行評估。
2025年6月,中華田園犬(俗稱「土狗」)是否應列入城市禁養犬種,再度引爆中國大陸網路輿論風暴。以合肥為例,早前《禁養犬名錄(徵求意見稿)》中將中華田園犬列入禁養名單,引發民眾大規模反對聲浪「在中國不能養中國狗?」成為網民最常見的論戰。 中華田園犬,意指中國歷史上原生並廣泛分布於農村地區的本土犬種,包含俗稱的大黃狗、柴狗、黑背狗等,是中國農耕文明長期演化下的伴生物種。牠們的祖先多被認為來自東亞狼,經過數千年自然與人工選育,擁有強健體格、忠誠性格與高度環境適應力。這類犬種與主人感情深厚,特別善於看家護院,是中國農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守護者,也因此有「中華國犬」之稱。 在台灣,類似的犬種多被統稱為「米克斯犬」(Mix),即混種犬之意,泛指非特定品種的本土犬或流浪犬。並非所有米克斯犬都有中華田園犬血統,但其中相當一部分,確實與中華田園犬在形態與性格上極為接近。 因此,中華田園犬可視為台灣「米克斯」的一類代表或近親,但定義略有差異,主要反映出兩地文化背景與飼養觀念的不同。 澎湃新聞報導在中國大陸,各地對中華田園犬的禁養政策並不統一。例如: 【禁養】合肥、湖北等地曾將中華田園犬列為「烈性犬種」,主因為其部分個體對陌生人具攻擊性、基因穩定性差,易產生城市安全隱患。 【解禁】深圳、南京、廣州等地則根據實證與市民呼籲,陸續將其移出禁養名單。例如2025年1月,廣州市公安局與農業部門聯合公告,正式將田園犬移出危險犬名錄。 禁養派多以城市安全為出發點,認為狗狗行為不可預測,需以最高風險管理標準處理;而反對者則強調文化情感與犬隻個體差異,批評「一刀切」為簡化式懲罰。 動物行為學家指出,問題不在於犬種,而在於飼主管理。無論是田園犬還是其他犬種,若無牽繩、無免疫措施、隨意放養,皆有潛在風險。 正如,譚天道地網易號在其專欄評論指出:「與其禁狗,不如管人。」理性制度應包括:犬隻註冊、強制牽繩、攻擊犬評估機制、飼主培訓等措施,讓城市能與犬類和平共處,而非粗暴封殺本土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