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宗教

【禪修釋疑】禪宗最高境界 眾生度盡、地獄盡空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請問,禪宗的禪,和一般佛教有何不同? 中國禪宗是南北朝梁武帝時,達摩祖師從印度傳來中國,在少林寺弘揚佛法,教人禪定。祖師教的禪定是「禪中無他心、定中無他相」,前者是說,在禪中只有本心,沒有其他心去想其他事;後者則是在定中沒有妄念。在「禪中無他心、定中無他相」的時候才能「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所以禪宗是佛教唯一頓悟、可以一世成就、當下即身成佛的一派。 禪宗禪的教義不同於一般佛教的傳教方式,而是以另一種特別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來傳教,不經過文字相和口說的聲音相,直接印心。 也就是說,禪宗的教義就是「教外別傳」,是「以心傳心,傳佛心印」,以佛的心印,傳佛的心印;以最清淨的本心傳給弟子,讓弟子也得到同樣清淨的本心,從一個平凡人到聖人的境界,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禪宗的傳承是沒有傳承的,但所謂沒有傳承,還是有傳承。因為一般的傳承都是把某個物件傳給下一代,像是袈裟、衣缽等;但禪宗的傳承是眼睛看不到的,可以說不是傳承,但也是傳承,是真正的傳承──傳「心」,就像用影印機影印,印出來的複印件和原件一樣。 這個傳承者最重要的,必須要修行證道,一定是體內沒有眾生,心裡沒有地獄。所謂眾生,是指體內的臟器、組織、細胞……等,它們都是生命體,所以我們要供養色身,吃魚、吃肉、吃蔬菜……,然後又變成我們的身體,等到往生時,這些肉都變成蟲,跑出來吃掉了身體,所以還沒三身成就時,身體還是有眾生的。但得道的聖人體內已沒有眾生,若修到這個境界,可以不吃東西,因為只有眾生需要吃東西。 至於「地獄」,是指痛苦、煩惱、壓力……等,折磨著身心,這就是地獄,而非洲饑餓、中東戰爭,還有監獄,是人間的地獄。 「身無眾生、心無地獄」是禪宗最高的修為,也就是「眾生度盡、地獄盡空」。修到這種境界能現出法身,這是我們本來的自己、本來的真面目,也是基督教說的「發現聖靈的光」,已永生不滅,佛教的說法是無生無滅,是我們本有的,一切具足,不缺少什麼,是禪宗最高的境界。

【禪師說禪】禪的智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每個人都有自性,都有自己的回家之路,只因輪迴得太久,忘了哪條才是回家的路。我們禪修,就是一層一層地撥雲見日,讓太陽的光顯現出來,讓我們可以找到原來該走的路。等到找到「自性」這條大道,就會發現,原來所有人都有這條通道。 這條通道是通往自己的大智慧心靈,也就是本我。如果你已經見到自己的自性,也知道所有的法性和我們一樣,就會很自然地會流露出一種心──原來大家都是一家人。 我們的生命力和智慧,都是從一個地方來的。雖然我們生在地球,但與太陽、月亮都有關係,都同屬太陽系,所以地球和太陽、月亮之間的變化,也會直接影響人的情緒和意念。從這裡可以聯想,這其中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力量。 當太陽、月亮、地球形成一直線的時候,是力量最強的時候,人的心和情緒會比較衝動,海水會漲潮,精神病患會很容易發病,比如每月農曆十五的時候。 陰陽和合 始生萬物 像這些大自然現象,是我們修襌人應該去參的。舉例來說,一切生命都要具備兩種力量,才能構成生命體,這兩種力量就是陰陽兩性,譬如人、動物和某些植物,都有兩性;又比如太陽是陽性,月亮是陰性,有了這兩性,地球才有生命體。 也就是說,生命體包含了陰性和陽性,所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孤陰不生,孤陽不長」,一個女孩子不會再生,一個男孩子也不會再生,所以不會形成第二個太陽,也不會形成第二個月亮,一定是這兩個星體突然哪一天碰在一起,撞在地球上,讓地球有了陽性和陰性,才會有生命體。同樣地,父親和母親也是同體以後,才有生命。 所以一個人在地球上不能離群而居,也不能離開這些星球而活。所謂離群或不離群,你能夠知道以後,就會知道這個變化,甚至可以預測這種變化;地球裡面的這些生命會有什麼現象,你也會知道。 這是一種大自然的智慧,每個人本來就有。等到你的智慧通達宇宙,你和宇宙間的電波、光波、聲波接近、乃至相同的時候,就會知道。 譬如人與人之間,尤其是彼此關係較親近者,像母子,就會有一種心靈感應,因為兩者的光波、電波,彼此的心電、心的波段很接近的時候,就會知道對方的意識會發出什麼變化。這是因為我們裡面那個「心靈的我」有這個智慧。 諸法空相 追求真我 禪修要打破一切形相、一切色相,不要抓住有色有相的東西不放,要有這個智慧。《心經》上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因為這些色相有生滅性,不是永恆的,會有變異,所以在生活工作中,要有辨別的智慧,什麼是不能過分追求的,因為你沒有那個力量和本事,沒有那個條件,如果過分去求取,往往最後會受傷害、會痛苦。 最好是向內心去追求,因為裡面那個我是最清淨、最光明、最寶貴的,有很多智慧、慈悲心和良心。社會上如果很多人都能讓「裡面的我」和「外面的我」結合一起做事,這個人間就是天堂。 佛在《心經》中說,「五蘊皆空」,這些五蘊(色受想行識)的變化來來去去,都是空的。比方我中獎得到很多錢,但我把它花光了,或是往生以後,再多的錢也帶不走,等於是空的。 一個人來到人間幾十年,就像做客一樣,如何在這幾十年中找到真正的自己,很不容易。所以我們有責任接引更多人來修印心禪法、印心佛法。 一般人都是修方便法,是「人」在修,聽法師說話,用眼睛看佛經,用嘴巴唸佛,這是用意識修行,流於形式而已,等到色身滅度時都沒用,無濟於事。 去除我法 通達智慧 如何突破意識層次?要突破我執,因為我執太深,會影響智慧的發掘。 什麼是我執﹖就是我見、我相,什麼都以「我」為主,自私自利,用意識作主。如果人人如此,這人間就不安寧。比如你學問比我好、你比我有錢、你的地位比我高,我就嫉妒你,懷疑你為什麼比我好,是走後門嗎?會有這種分別心,沒有看到人家是憑本事。 我執太深,容易有偏見、斷見,會斷章取義,無法觀照全面,看不得別人比較好,這是意識不清淨。 「我」是罪惡的根源,要設法去除。另外還有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都要放下。這麼多的相,都是為了「我」去爭,是社會亂源,也是苦惱之因。 壽者相是對死亡的恐懼,每個人都怕死,如果哪一天不怕死了,那才是一個修禪的人。所謂不怕死,不是叫你去做傷天害理的事,而是對生死置之度外,只要能多一天對人類有貢獻,生命就隨緣造化,反正還有往生以後的生命。肉體的生命難免一死,怎麼來就怎麼去,不必執著。 如何才能有這樣的智慧?先要打破「我」的觀念,放下我執和法執。有些人雖然讀很多書,學問研究也很高,但往往不容易接受他人意見。比如研究物質現象的人,會反對精神方面的理論和說法,反之亦然,這就是法執,都不圓滿,因為所見不夠完整,所知也有限,只是意識型態上的知,並沒有通達智慧的真理。 只有通達真理,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才能看清整個法界的現象,能夠看到人心,了解整個狀況。但這個心不是用眼睛看,是用心眼看,用智慧觀,修禪的人就有這種本事,你可以激發他的愛心,讓他有這種意識,把不好的意識心去除。 修印心禪法、印心佛法一段時間後,會發現自己的智慧不斷增長,可以看清很多事和人心的變化。如果能有更多人來修印心禪法、印心佛法,這個社會一定非常和平、安祥和繁榮。

【禪修釋疑】找到真正的自己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師父說,禪定就是「禪中無他心、定中無他相」,請問這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禪定?就是「禪中無他心、定中無他相」。「禪中無他心」的無他心,是說沒有其他的心,只有一種心,就是本心,本心以外的就是他心、肉心、意識的心。意識的心是什麼心?就是「我」這個心,還有眾生的心。 我們平常的所見所聞,都會引起意識的活動,所以對於五官的活動要能夠掌握,然後才能讓自己定下來,才能找到本心。也就是說,可以掌握意識的心以後,才能掌握本心。能夠掌握本心,就是在定中。如果隨時都能掌握本心,就等於抓住了成功的鑰匙,做任何事都會很有成就。 所以在定中只有本心,沒有其他意識的心,換句話說,就是沒有一切妄念,只有本心。這個本心直通智慧,而意識的心則有很多煩惱痛苦,只有智慧的心是最平靜、最法喜的,所以我們要抓住這個喜樂的心、禪定的心,這就是禪。能夠抓住本心就是禪,就抓住了本來的真面目,就是佛教的真實教義。 佛教不是讓你去看經、誦經,或是拜佛、持佛號,這些都是方便法。真正的佛法是究竟法,是讓你能夠直接到達本心,抓到智慧,找到自己本來的風光。本來的風光就是本來的地方。每次禪定一定要住位在本心,就會充滿法喜、充滿喜樂,會進步很快。 「定中無他相」,所有的森羅萬象都是他相,每個人或生物都有自己的樣子,包括外表、色身、色相、形狀、高度、重量及活動情況等等,這些都是生滅相,但定中不要有生滅相。 生滅相就是忽然有了,不知什麼時候又滅掉了,很無常。那不要生滅相,要什麼相呢?要真如實相,本心就是真如實相,能夠抓住本心,就能拋開一切森羅萬象,就能證到真如實相。 真如實相就是佛,能夠抓住本心,心中無他相,就已經證到了實相,你就是佛,就是三身成就的佛。 三身成就以後,沒有生理的障礙,沒有心理的障礙,更沒有智慧的障礙,沒有心的罣礙,一切無礙,一切通達真理,一切圓滿,這是禪定多麼完美的真如實相。這個真如實相是可以獲得的,只要有正確的方法,修的是正法,就一定可以達到真如實相,找到自己的本心,本來的真面目,找到自己真正的我。

【禪師說禪】追尋內在本我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師父以前的弘法道場都命名為「妙天喜樂世界」,這個因緣是根據佛典來的。當年,佛陀的弟子請示佛陀:「我們是因什麼因緣、什麼法力,而普生佛國?又因什麼因緣、什麼力量,才能普生佛國?」佛陀說:「你要學不動如來。不動如來修行時曾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莊嚴偉大的佛陀。因為不動如來發心要成就佛陀(就是一心大圓覺),所以不動如來在修行的時候、在禪定的時候、在修般若的時候,心都住位在佛國淨土,祂就是因這個力量得生妙喜世界──妙天喜樂世界,成就了不動如來。」 從這段對話可知,修行的目的是要效法一切佛菩薩的成就和慈悲心,只要發了這樣的心,也許哪天一頓覺,就成佛了。 苦行不能成就 智慧才可解脫 釋迦牟尼佛因為看到人間的生老病死非常痛苦,就想著:「有沒有什麼方法能超越、解脫這些苦,可以到一個很美妙、很喜樂的淨土?或是可以在人間過得很快樂,老病時能得到照顧,死時能共乘法船到極樂世界?」 就這樣,佛陀花了6年去拜訪仙人,以及當時在婆羅門教中,修行比較高的人,但都覺得他們的方法不究竟。而這6年的苦行,讓佛只剩下皮包骨,於是祂很感慨地說,「原來修苦行並不能成就、解脫。佛就是要智慧,要圓滿的智慧,但一般眾生沒有超越的智慧,沒有圓滿的智慧,所以每天生活在浮游痛苦中。」 祂還發現痛苦的原因是「貪瞋癡」三毒,不能解脫的原因是我執法執太深、業障太重。 一切眾生(包括胎生、卵生、濕生、化生)都會生老病死,以人為例,一個人從出生後開始成長,再慢慢步入老年,其中的生理變化、心理變化、種種喜怒哀樂的變化,一直到最後軀體滅亡,都離不開這些自然的變化法則。 人是有智慧的,在眾生當中,人類在地球上要怎麼做,才能產生領導作用,創造出一個很美好的世界?這要靠人類的智慧和努力。 但由於生活競爭,人們有時會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需要,比方很多有錢人也會有痛苦,因為他除了擁有物質享受,在生活工作上也會遭遇困難,也會有精神上的痛苦。所以只要是人,就有煩惱和痛苦,至於要如何解除,必須靠智慧。所以修行的人、有慧根的人,就知道該如何讓自己過得快活。 每個人的智慧都一樣,上天留給人類的智慧都是一樣的,但智慧潛伏在裡面,要去參,才能顯露出來。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就是把智慧啟發出來。 慾望追求無盡 理想造福人類 一般人修行沒有明顯的目的,就是唸佛號,希望佛菩薩能度我們到極樂世界。但有些人唸佛,是想讓事業做得更大,賺更多的錢。其實修行人從身體來說,如果不加以留意,就會隨著時間空間、隨著每天的生活工作而消耗,又不知該如何補充、保養,於是這個有限生命的身體,就會在短短幾十年間很快地衰老,最後死亡。 人生的價值在哪裡?人生不是只為了生活,或是能夠做大官、有名氣而已,應該要利用這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去追求被一般人忽略的東西,那是什麼?就是我們本來的自己。 我們除了身體以外,還有意識,因為有意識的存在,才有「我」的存在,才有慾望。而慾望是無止盡的,為了追求慾望,讓我們的身心日漸耗盡。也許有人覺得,人生如果沒有慾望,活在世上有什麼意思? 慾望和理想不一樣,慾望是我們五官對外界的感觸,或因我們的所見所聞而產生的,我們會設法去滿足它。但理想不是慾望,是我們有正確的人生觀,是我從出生以後,父母養我、師長育我,讓我能長大成人、做事業,那麼以我個人的力量,能回饋社會、回饋人類多少?能造福眾生多少?能貢獻的慈悲心有多少?這是理想。 理想大都出於慈悲心,一個有理想的人,不管身在世界任何角落,也不管身分地位的高低,都會非常受人歡迎,因為他有一顆很慈悲、很了不起的愛心,這顆心能感化很多人,用這樣的心可以做好很多事。 所以,人生的價值是完成理想,而不是追求慾望。我們這一生應該要好好利用在世的時候,對後代子孫及所有生態做出最大的貢獻,這是我們的理想,也是應該要做的事。 找到內在本尊 永生喜樂淨土 有些人每天忙碌地工作,花的時間比別人多,做的也比別人多,可是賺的卻比別人少,為什麼?這是有原因的。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是說生死無法由我們控制,小富小貴可以靠自己努力,但大富大貴就要靠天命。天是大自然的客觀環境,這種富貴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力量,是大自然的智慧創造出來的。 當我們的心靈很接近意識時,裡面那個心靈的我,就會有一種靈感告訴外面那個意識的我,裡面還有一個心靈的我存在。 裡面的我是智慧的,是如如不動的;外面的我是無明的,因為接觸很多外界的感受,而惹了很多苦惱回來,雖然它也會去求很多知識,讓我們圓滿世法,但不要忘了,在求知識之餘,不要忽略內在本有的智慧、本有的本能。我們不但身體要吃飯,更要懂得為自己的心靈籌備資糧,這個資糧就是智慧。 佛教創教的目的,是告訴我們不要被色身所騙,外面的色身只煩惱幾十年,內在的靈性才是永生不滅的,所以不要本末倒置,不要像十字架平躺在地上,要把它扶正起來,這要靠智慧。 對外界一切形象和影像的變化,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察覺到,但對深入進去的層次就察覺不出。在宇宙中,人的身體和星球一樣,雖然星球比我們大,地球比我們大,但在整個宇宙體的結構上,都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人的生命和這些星球都一樣,都是一個生命體,所以整個宇宙的變化,和我們身體生命的變化,都只是一個生命線,生生滅滅,這就是輪迴。 因此,要如何擺脫輪迴,永生在一個喜樂的淨土,要靠另外一種能力的實現,這種能力是自己的,不是外面的,所以要先找到自己的自性,自性通達佛性,也就是通達「找到自己的本尊、本來的自己」這條光明大道。

【禪修釋疑】如何做到心靜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為什麼我做人處事已盡量保持隨緣自在,可是心還是亂糟糟的,總是靜不下來? 既然心靜不下來,就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要從「靜心」入門,才能體會該如何求得真正的自由與自在。心靜不下來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還有很多罣礙、很多麻煩的事沒有處理好,所以要趕緊把這些事情完成,讓心中沒有罣礙,就可以靜下來。心靜了才能夠定,才能夠真正地自由自在。 如果心很亂,就要先找出亂的原因在哪裡,找不到原因就沒有辦法平靜混亂的心。一般人的心之所以會亂,都是因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困擾,所以必須要去解決它,只要處理完畢,心自然就會平安,就不會亂。 我們隨時都要有清淨的心,有了清淨的心,就可以放下一切感情、情緒,甚至慾望。像七情六慾這些習慣就是外緣,因為外緣「緣起性空、緣起緣滅」,法相種種到最後都是空的。 雖然到頭來都是空,那我們來到娑婆世界,也要好好地過得非常愉快。就像到國外觀光一樣,要很快樂地出發,也要很快樂地回來,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你所說的心亂,不是因為現實生活的困擾,而是在打坐時會有妄念,那麼不妨把這個妄念的心轉為向佛的心,與佛相應,就可以定下心來,安心,而且可以入定。 所謂「定、靜、安、慮、得」就是禪,打坐應該要從「入靜」開始,再到最「至靜」,這一刻是最清淨的,也就是達到忘我的境界,已經忘記自己在這裡打坐,已經是身空、心空,這個時候就進入了虛空法界。 我們平時心要能定下來、靜下來,漸漸能「無所求」,達到忘我的境界,再實實在在地去見證,然後才會有所「得」。這個「得」是「智慧的增長」,得了「智慧」以後,我們的人生必定很踏實,家庭很圓滿,事業很如意。

【禪師說禪】真師開佛門 靈性回佛國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不僅要了解自身的體性智慧,還要了解自身與天地萬物的關係。因為人有人性,物有物性,地有地性,天有天性,所以修行一定要從自己的身體擴大到整個法性。 以身體來說,可以分為頭部、胸部和腹部:頭部代表「天」,胸部代表「人」,腹部代表「地」。如何讓我們與天地萬物的法性產生連帶關係?首先必須把身體的「天、地、人」打通,也就是把身體的頭部、胸部和腹部全部打通。 穿透智慧眼 光電通天地 如何打通?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任督二脈,後面是督脈,前面是任脈,兩者交會於小腦和大腦的交接處,也就是智慧脈輪。只要打通了智慧脈輪,整個身體的「天、地、人」就全部打通。所以道家說打通任督二脈,或是一般練武功也要打通任督二脈,指的就是智慧脈輪。 但如果是以「氣」的方式,從「風、水、火」三路來打通智慧脈輪,不知要費時多久才能做到,可能是一兩年,甚至很多人根本打不通。不過在我們這裡,當下就可以打通。 為什麼?因為我們是用「光電」的力量,所以可以當下打通。如何得知打通了呢?就是在禪定的時候,會發現氣從脊椎骨裡的中樞神經直接到達腦部,同時覺得腦部脹脹麻麻的,那就表示已經打通了。 再說到法性,我今天要特別為大家開佛門。本來這是要講到真性智慧的時候,講到自性、佛性,甚至是講到作佛智慧的時候,才為大家開佛門;不過我想,很多人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就決定先幫你們打開,讓你們更方便修行。 佛門打開以後,可以接到天上的祥光和靈氣。其實佛門打通之後,就形成一個腦神經的迴路,只要透過腦神經,就可以接到天上下來的祥光和靈氣,甚至可以接到佛光。等到將來有一天,當身體不在了,也就是要離開人間的時候,會發現有一條光明大道,讓你可以從佛門出去。 只要跟著師父修行,當那一天來臨時,如果還無法自度,不能自己放光,自己從佛門出去,最起碼頭上的佛門會打開,而且會有很多菩薩在那裡等你。所以看到佛光時,要直接上去,不要傻傻地不知道上去。我今天就先交代清楚,一定要記得從佛門出去,去當菩薩,甚至是成佛,或是去當菩薩的眷屬。 我現在就為大家開佛門。請以禪定的姿勢,雙手合十,結金剛蓮花印。 所謂金剛蓮花印,就是雙手合十後,右拇指壓在左拇指上面。當遇到急難時,只要結金剛蓮花印,所有的菩薩都會來護持,這是一種法界的訊息。換句話說,當大家持金剛蓮花印頂禮的時候,周圍都有菩薩在護持,所以要珍惜這個法印。 明師開佛門 身心常清淨 剛才我已把各位的佛門都打開了,同時也將過去的業力全部清淨(眾人:謝謝師父),今後大家應該會更好修行,更沒有阻礙。但是要記住,一定要嚴守戒律,要當下做好持戒,不要以為今天師父幫大家把業力清淨了,就不注意守戒。 因為如果再造業,又會把已經洞開的佛門遮住。就像靈性一樣,本來靈性是有靈光的,但被業力汙染而障蔽了光芒,所以才會看不到自己的靈性之光。 修行,必須要將身心靈都完全清淨,才能修成正果。那要怎麼做?就是我一再強調的,要從「清淨」入門,然後「智慧、圓滿、圓覺」,要依這個步驟來修行。 從今以後,我希望大家在飲食方面能夠少量,要自我節制,不要吃太飽;要讓腸胃充滿靈氣,而不是汙穢之氣。另外在睡眠方面,也要讓自己一躺下來就睡著,不要還一直想事情。一般人的毛病就是躺下來就想,一想就想很久,甚至想了整晚。一定要養成「睡前就全部想好」的習慣,讓自己躺下來就睡著。 躺下來以後,可以專注法眼脈輪,也就是眉心,觀想這裡有一道靈氣或磁場。其實,你們現在應該可以做到「想到哪裡,就可以把磁場帶到哪裡」的程度,所以只要一想到法眼,就可以讓法眼產生磁場,並且很快入眠,不但可以安睡一整晚,睡眠品質也會很好。 至於禪定,我不要求你們坐兩小時或三小時,甚至坐四小時,但最好每天都要禪定一小時;可以早上坐,或是晚上坐。如果真的沒時間,只要能夠真正入定,坐得很好,即使只坐半小時也無妨。 修三業清淨 入一真法界 雖然我們身在人間,但我希望大家都可以進入欲界天的四天王天,或是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的法界禪定。也許有人會問:「我怎麼可能進入那些天去禪定呢?」其實只要能夠入定,就可以做到。因為我的話中有法,而且也幫大家開了天門,會有很強的磁場在裡面,很強的光波、光場在裡面,讓你可以馬上進入。 當你感到有一股很強的磁場進來時,就隨著這個強力的磁場進入禪定;不管是做任何一個法,或是專注任何一個脈輪,都可以這麼做。 但要注意,每個脈輪都要做得非常確實,不要走馬看花,以為都做過了,其實都沒有做到。一定要一個脈輪、一個脈輪地確實做到才行。 如今,大家身上都已具備成就的條件,接下來,就要靠自己的定力,自己的清淨,以及功德,包括修行的功德和無相布施的功德。當這些都全部具足以後,自然可以超越欲界,到色界、無色界;到色界四禪天、無色界四定天。 上去以後,就進入聖位了。所以修行說起來很簡單,只要知道要領、知道方法,就知道該怎麼修行,當然還要有證道的傳法師父帶領,一步一腳印,就可以做到,大家要有信心。

【禪修釋疑】禪坐三定的真實義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師父要求我們禪定一定要入「坐禪三定:身定、意定、心定」,請問為什麼這是入定的必要條件?真正入定會有什麼現象? 達摩祖師說:「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這是禪定的功夫,但禪定並非僅限於禪坐,行住坐臥皆是禪,任何時間、地點,只要能做到心無妄念、心如止水、清淨見底,就是在定中。 禪定的定,是一心不亂。不管做任何事,只要能夠一心不亂,一定會非常圓滿,這是禪定功夫展現在生活上的好處。 定,是永恆的一個定點,像太陽一樣。如果修行的心,是定在一個永恆的定點,就不會偏離軌道,而且身光、心光會像太陽一樣,可以普照十方。 所以禪定時,先要從「有相」的身心的定,進入「實相」的永恆的定。如果是定在永恆的「無生無滅、佛光普照」的地方,自然可以接收、也可以相應到那個地方的智慧之光。 「定」、「慧」是一體的,先要能夠做到「定」,從「定」中就可以生出「智慧」。因為定在光明、永恆的光,就會接到智慧之光;而有了智慧之光,不管是修行,還是做人做事,都會表現得與眾不同。 如何做好禪定呢?就是要掌握「坐禪三定:身定、意定、心定」的要訣。但如果禪定只是要求得身心統一,那是「人間」的定,不是真正的禪定。真正的禪定是追求大宇宙的定,要把自己當成宇宙中的一顆恆星,永恆地定在無生無滅的定點,普照光明。 當我們不斷在定中深入,一層一層地定進去時,智慧也會從裡面一層一層地被激發出來,當「定」、「慧」合一時,會大放光明,此時就會有身光出現。 真正的定力,不是只存在於意識,這種定力很有限,開悟也很有限,而且會生滅。如果能真正了解,宇宙的定是定在佛國淨土,或是定在所謂的「一心大圓覺」、「大圓覺乘」上,就不會動搖了。

【禪師說禪】禪定 通往佛國的光明大道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佛法有很多法門,印心佛法和印心禪法是不二法門。雖然佛法有很多方便法,但這些方便法只是降伏自己的心,讓心在去掉根塵後能慢慢走上佛道;而印心佛法和印心禪法是直接到達佛國淨土,是最直接的,不管生活還是工作,都可以全部圓滿,心隨時隨地都定在佛國淨土、定在佛道、定在禪心,不偏不離,這樣就不會有災難和痛苦。 方便求相 行經實證 方便法的法門很多,像唸佛法門、持咒法門等等。以誦經來說,誦經就像口渴時不停地說「我想喝茶,我想喝茶,我想喝茶……」,一直不停地口誦經文。另外像講經,是教人如何泡茶,包括如何選茶葉、如何控制水溫等等,所以講經就像是茶道,教人該怎麼泡茶才好喝,才能保持茶的原味。至於行經,是已經知道如何泡茶以後,真正去買茶來泡、來喝,看看什麼樣的泡法會好喝,什麼顏色的茶湯是好茶,實際地泡茶來喝。 印心佛法、印心禪法就是行經,要實修實證。過去曾有一位知名法師,很多人都會求教於他,其中有位求佛心切的人問他,該怎麼修行才能成佛,這位法師說:「你去唸佛。」為什麼要他去唸佛?因為他心浮氣躁,一心只想在心外求佛,不知要行菩薩道,所以教他先去唸佛。 於是這位仁兄回去就拚命唸佛,每天不吃飯、不睡覺,一直唸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唸到最後死了,怎麼死的?渴死的,因為他一直唸「我要喝茶,我要喝茶……」,不知道口渴應該要泡茶來喝,所以就渴死了。 那位法師也沒錯,他要這位仁兄先降伏自己浮躁的心,等到第二次來請教時,再告訴他該怎麼修佛。但這位仁兄不明瞭法師的用意,只是依照法師說的一直唸佛。雖然這只是個笑話,但可以做為借鏡。 色空一體 心死靈生 印心佛法和印心禪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是不求名相的。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卻說自己沒說一句話,這表示祂所說的都是名相,實際上說的是「話中有法、法中有話」,說的就是這顆心、佛心。不管你怎麼說、怎麼做,都要順於天意,順於天道,順於佛道,順於大的、天德的心,也就是禪心,要順於禪心。 整個宇宙萬物構成禪的本體,這裡面有很多生命,生命裡面又有很多不同的活動、變化和造化,不管是有形有相或無形無相,都在變化。而這些變化都不會離開一個軌道、一個核心,而且這些變化都是佛道、佛心之外的變化,在佛道裡面、禪心、禪道、中道裡面是沒有變化、沒有高低、沒有上下、沒有誰大誰小,都是平等的,只有向佛的心,向自己本尊的自性佛。 如果你的色身、意識、潛意識都在兩旁、都在外道,那麼你所想所做的也都在外道,而你的內心、靈性是如如不動的,看著你的一生,看著這些烏雲在那裡不停變化,而不能讓自己內在的光明照射出來。 所以我們禪定時要把意識歸零。所謂歸零,不是忘記它,而是讓心靈替代意識,讓意識的層次提升到心靈的層次,這樣就可以身心一如,做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一體。如果不是一體,異空異色,就是眾生,和佛不一樣。 如果能做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的眾生就是佛,佛就是眾生,因為你在佛道上,行在中道上,就是正法。 要求得正法,除了佛心,除了道以外,其餘的都是邪道,都是外道,都見不了佛,不管再怎麼唸佛、看經、持咒,都見不了佛。只有回歸般若智慧,讓自己的行為回歸佛心,回歸法性,自然隨時隨地都是佛。 每個人都要有成佛的信心,因為眾生皆有佛性,不能成佛是因為有我執和法執,執著於佛道、佛心、禪心、本心以外的一切,而沒有專注在提升靈性、回到原來靈性的清淨上,讓意識和潛意識把本有清淨的心蓋住了。 有句話說:「心死而後靈生。」心死了,兩旁的外道、邪見、我執和法執,這些根塵都死了以後,靈性和佛性就會顯生,就會看見清淨的光。印心禪法就是定位在這個波羅蜜上,就是禪心,就是佛國。 心住佛國 禪定成就 佛經上說,舍利佛請教世尊,因什麼因緣、什麼力量,才能往生佛國淨土?世尊說:「要學習不動如來,因為不動如來過去修禪定,因為這個因緣而成佛。那是什麼力量讓他成佛?他在禪定時,把心住位在佛國,住位在諸佛菩薩的成就,去歌頌、讚美、迴向祂們,以這個力量入於禪定。他全心全意住位在佛國,如如不動,他的行為也住位在佛國,尤其入定時,他把心都歸向於諸佛菩薩,諸佛菩薩也以慈悲心感化所有眾生,讓所有眾生都一起回歸這個波羅蜜大道。因為這樣,他才往生到妙喜世界,他是這樣禪定成就的。」不動如來是因為禪定的因緣,在禪定中迴向諸佛菩薩,一心一意供養諸佛菩薩,最後往生妙喜世界。 所以,如果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思想和言行,都住位在妙喜世界,住位在佛國淨土,將來就可以往生佛國淨土,而不是每天忙著和身體的病魔打仗,被病痛困擾;還不如把身體交給佛菩薩保管,好壞由它,自己就坐在這裡禪定。如果能這樣做,色身就沒有問題了,這是最高的智慧。 師父常說,只有真正開悟的人,我才讓他成佛。因為如果沒有開悟,還會受到很多障礙,心還在外道,沒有回歸正道、回歸佛性、回歸禪的本體,接不到禪的智慧和永恆的光。這是修行非常重要的觀念。

【禪修釋疑】人的生命認知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人,為何生而為人?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色身、這個人體是怎麼來的?首先是因緣關係,有因緣就有因果關係,先有了父母的陽性與陰性關係,才有自己的靈體附在上面,這個靈體帶著「魂」,魂包括了所有前世累積而來的神識,附在靈體之上,就是俗稱的靈魂。 靈魂投胎之後,「無始」、「無明」就在母胎裡面結成胎,在母體裡面成長,除了有生理現象,還有神識。慢慢長大以後,有了五官,加上原來的意識、神識,「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就完成了,最後「色、受、想、行、識」五蘊形成,便呱呱墜地。 一個人生活在人間,離不開五蘊的活動,在往生前,應該要把所有的責任盡除,但很多人心裡所想的,並沒有得到圓滿,「受、想、行、識」都沒有空掉,就變成沒完沒了的輪迴,所以神識又附在靈體上面,愈附愈多,然後隨著自己這些神識的輕重,又投胎到不同的法界去。 其實,每個人都有佛性,只是因為這些神識的關係,遮蔽住了自己的靈光(我們的靈體本來就是一個發光體),才會一直生生世世的生老病死,輪迴不已。所以人生的目的,就是要通過修行的淬鍊,要修行能夠一世成佛的正法,那就是世尊真傳的無上印心佛法、印心禪法,才能了斷生死輪迴的因緣,最終回到佛國、天國。 否則,如果不修行正法,不能一世成佛,就要不停地輪迴,沒有止境,直到有一天徹底地大徹大悟,精進修行,才能回家──靈性之家,也是佛國淨土。 所以生命的意義,就是讓自己的靈性能夠大放光明,榮耀地歸於天父的懷抱。

【禪師說禪】清淨持戒 智慧修行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見性,為了成就、成佛。祖師曾經很肯定地說:「禪定如果不是為了見性,不是為了成佛,只是坐在那裡打坐,或是一直唸佛、誦經、看經,而不見性,這樣的修行毫無益處。」 為什麼祖師會這麼說?本來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見性,要進入聖位,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否則便會一直輪迴。如果此生沒有造業,也做了一些功德,可能會輪迴到好一點的法界,也許是投胎為人,再來修行,或是不知道會投胎到哪個法界去。 內修心、外修身 內外兼修 要越過欲界天,必須兼顧「外修」與「內修」。外修是行為的修行,也就是「殺盜淫妄酒」;內修是內心的修行,也就是「貪瞋癡慢疑」,這十戒都要滅度。換句話說,哪怕只是貪小便宜的心,也過不了欲界天,套用祖師的話,就是修行無益。 有瞋心的人,也是修行無益。一個人如果很容易生氣,在心裡記仇、記恨,與人相處糾紛頻生,這種人也是修行無益。因為修行是很徹底的,是乾乾淨淨的,要修到大智若愚,不與人爭,不與人計較。 還有些人喜歡搬弄是非,這也是瞋心,是造業、妄語,是屬於「外修」的部分,這種人也是修行無益。 以上都是很嚴重的犯戒,連欲界天都跨不過,還要怎麼跟師父修成就法門?都是「修行無益」,沒有一點益處。 所以要徹底改變自己的身心,要和靈性一樣清淨。〈自性歌〉的歌詞不是說「清淨直了成佛」嗎?這是六祖在開悟後,對五祖說的:「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所以唱〈自性歌〉時,要想想這幾句偈語的含意,並確實做到,這才是真正的修行,才是禪宗真正的修行。 癡心,就是迷惑,比方原來是修本門的印心佛法,後來聽說哪個法門可以飛天遁地,或是可以靈魂出竅,便一時好奇跑去修。其實像這些天花亂墜的話,自己要有主見去判斷,修行禪宗這麼殊勝的法門,要有堅定的禪心,所謂「禪心堅定,禪法堅固」,不要輕易動搖,否則心就被汙染了。 二十多年前,曾有一位修行人跟師父修行,我記得他是北投某寺廟的住持,他在跟師父修行之前,已經在寺裡修禪定,他告訴我,他在禪定時,靈魂會跑出去,但每次都烏煙瘴氣地回來,後來他就不敢再出去了。 修行人不能有傲慢心,也許自己不覺得,但有時在言行或態度上會顯現出來,所以要注意。傲慢是失敗的開始,因為傲慢心一起,內心就被裝滿了,無法再接受別人的意見,也不能與人溝通協調。雖然這是世間法,但也是修行。 修行人也不能有疑心,比方太太懷疑丈夫出軌,除非真的有證據,或是苦勸對方不聽,那就要放下,任由他去造業,自己就好好修行。因為修行是自己在修,不要受旁人或外境干擾。有時當自己更精進的時候,反而可以帶動旁人也一起精進,或是在無形中影響他們,讓他們在錯誤中,因自己的精進心而有所改變。 清淨智慧 落實生活 我曾說過一個故事,當年,世尊帶著一千兩百五十名弟子到處講經說法,有一天來到一個村莊,村莊的主人供養世尊一座芒果園,自己也跟隨世尊出家修行。修了一段時日,有一天他回家,因為他是獨子,父母希望他留下來結婚生子,延續後代。 半年後,他又回去修行,世尊問他去哪裡了,怎麼這麼久沒有回來?他就把前因後果告訴世尊。世尊聽了很生氣,對他說:「你不是出家了嗎?為什麼還跑去結婚生子?」他說是父母的意思,無法違抗。世尊說:「可是你現在已經出家,就不一樣了;出家的目的是不要再繼續『生老病死』的苦,難道今天你自己受這個苦還不夠,還要把它留給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世尊把他痛斥一頓。 後來其他弟子知道了,就很煩惱地問世尊:「可是我們都是結婚生子後,才出家跟隨世尊修行,那怎麼辦?」世尊說:「沒有關係,但你們有責任要帶子女一起修行,讓他們透過修行而脫離苦海,同時也能教別人脫離苦海。」 雖然我們是帶髮修行,不像出家眾要遵守許多戒規,但在結婚生子方面,最好能接引他們一起修行,就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 不過有些年輕孩子很叛逆,晚上不回家,或是打電動到半夜不睡覺,早上爬不起來,不去上學。像這種情形,我都會請他們把孩子帶來見我,經過我一番開導,孩子就變好了。 我的做法是先開導他,告訴他人生要有目標,以及該如何改進、如何創造希望、不要自我墮落等等,並且肯定他的未來會比現在更好。比方有些孩子功課不好,我就告訴他,讀書就像交朋友,剛開始並不認識對方,或是對他印象不好,覺得不喜歡,所以疏遠他,讀書也一樣。曾有一個小朋友說,他除了文科,其他都考不好,所以不喜歡讀書;我告訴他,愈是考不好的科目,就愈要接近它,看不懂沒關係,但不要討厭它、拒絕它,因為愈離開它,就愈不懂。 就像朋友之間彼此不認識,也許從外表看,覺得對方很傲慢,高不可攀,就對他印象不好,可是偏偏時常遇到他,怎麼辦?其實可以多親近他,多了解他,等彼此都熟悉以後,就會相處得很好。 人與人之間如此,學科與學科之間、法與法之間,也是如此。多親近清淨法門、親近智慧法門、親近圓滿法門,就會愈增長清淨、愈增長智慧、愈增長修行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