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們修佛是為了什麼?修禪算不算佛教?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答:佛教是由世尊所創立,目的是讓後人和祂一樣,經過修行而得到正果。一般人對佛教的解釋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意思是不要造惡業,要多做善事,保持意念的清淨,這就是佛教。 剛開始,我也這麼認為,因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本來就是做人的本分,是我們應該要做的;「自淨其意」是指意識要清淨,不要有邪念和妄念,但這樣修行就夠了嗎?當然不夠,因為不會成佛。 只有清淨自己的意識,並不會成佛;所以我在證道以後,就把「自淨其意」改為「自淨本意」;因為「其意」是指其他的意識,但修行要清淨自己本來的意識,也就是潛意識和現在意識。 潛意識是原始意識,是我們過去生中所造的業力或功德。現在意識是人類才有的意識,所以人類會思想、有智慧,會創造、發明,其他動物則不會。所以我們要清淨的是本意,包括原始意識和現在意識。 另外,我把「是諸佛教」改為「圓證菩提」,這是最重要的一句;因為要能夠圓滿地見證無上菩提(菩提是菩薩,無上菩提是佛),才是真正的佛教。 前面兩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要我們去做功德,做誰的功德?做自己的功德,要去布施,不管是無相布施,還是有相布施,都是為自己的修行累積資糧。所以修行從資糧位開始,要去累積功德,然後不斷精進,再修道位。 由此可知,修行是有一定步驟的,就像爬樓梯,要一階一階地往上爬。 修禪算不算佛教?修禪是佛教裡面最重要的;如果沒有禪,就不能成佛,不能成菩薩,不能進入聖位。為什麼?因為佛菩薩不在有相界的人間,而是在實相界,所以修行要從有相界進入實相界。如果一直以「人」的方式修行,怎麼能夠進入實相界?所以修行不能用人相,要離相。
宗教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人是萬物之靈,地球的主宰,古聖人為拯救人類免於殘殺禍害,在不同人種、不同文化、不同生活習慣的人間國度中,分別創立了便於教化的各種宗教,如佛教、基督教、回教等等,雖然立教各有先後,教義互有異同,但其究竟都在教導世人「入世善根圓滿,出世慧根圓覺」。此一圓滿圓覺,有如百川入於大海,萬法歸於禪心。 時代巨輪在變,人心方寸也在變,在客觀與主觀條件都在「變」的情況下,宗教的傳教方式為遷就現實,也應有所變。惟不論傳教方式如何改變,其宗教精神與究竟目的絕不可變,否則將落入魔教邪說,與聖人立教宗旨背道而馳,令人心不得安寧,世間永無太平之日。 現代化的宗教應以宇宙整體觀之,無過去現在未來之時,無東南西北之空,無飛禽走獸相,無黃白黑人相;觀其形而度其心,將宗教精神與教義深植人心,改變人的氣質,令人的品格高超脫俗,使人性臻於「純真、至善、盡美」的禪心世界。 禪心真平等 地球化淨土 在禪心世界中,有絕對的統一,沒有分別對立;有絕對的平等,沒有高低階級;有絕對的解脫極樂,沒有煩惱痛苦;有絕對的超越時空,沒有三界色相;有絕對的自然、自由、自在,沒有虛假、束縛、壓迫;有絕對的無生無滅,沒有分段生死;這就是禪心世界。 在禪心世界中,可造化個人完美人格,乃至造化太平世界。試想,世界既成太平淨土,世上一切宗教將歸無存。如能以禪心觀心,宗教之間的對立、人身的攻擊,也隨之無影無蹤。 人的智慧究竟有限,若以人心忖度聖人之心,以人之常理忖度禪心真理,以人的智識忖度宇宙大智慧,就像一隻地上螞蟻,怎能看破無量虛空?對立攻擊,應該適可而止,此刻當務之急,首應捫心自問:本心淨土何在?本心天國何方?肉身地獄未空,肉身眾生未盡,何來全神貫注「摸象」功夫? 佛教造其像,有其深刻之意,如文殊菩薩騎獅執劍,是要人執智慧之劍,斬盡一切無明,勇猛精進如獅子吼;普賢菩薩造型騎象,是啟示修行人不可學瞎子摸象。一切相法絕不能證道,一切修行要「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才合乎佛教教義「不立二邊」的中道法門。此中道一門,是入佛不二法門,是釋迦文佛開示的正法眼藏,亦稱禪心。離此本心,不論任何宗教,全是二邊法,全是外道。 基督教批評佛教徒拜偶像,菩薩造型有其高深意境,有如前述,不待分辯自能分明。宗教教義在啟發人的智慧;從方便法入門,旨在令未開悟者開悟,何況菩薩經聖者開光,法身入住其中,身光普照人天法界,令其光明,不失其本來真面目,這一切都不是以人的肉眼所能知見。又如基督教徒合十禮敬上帝,是否也是拜偶像?人與人之間見面互相禮敬,是否也是拜偶像? 慧劍破萬相 心生菩提果 世上萬物皆幻,萬象均是無常,人如「不識本心、見自本性」,不圓成真光法身,一切諸說、一切相法,皆是餘物;一切形式修行,徒勞無功,一無是處。 又如佛教徒,批判基督上帝是三界之神,與道家所稱玉皇大帝略同;此言亦差矣﹗各宗教主,無論是釋迦文佛、道德天尊,至聖孔子、救世基督、穆罕默德、唯一神阿拉,都非人智所能知見,否則落入偏見、斷見、無明之見,不得見其真。 基督教云:「上帝創造人」,其實人也可以造人;如此一說,人不也是上帝? 諸如此類,人見於表相,相有萬相,有萬相能生分別心,有分別心就有對立,有對立就有鬥爭,有鬥爭,則天下大亂。一切是非止於智者,唯有智慧能破萬相無明。 各宗教聖者之謂聖者,因其見證真光法身,證入無餘涅槃。因此,一切辯論,於修行無益。修行要訣,在於如何以人心與本來真面目之心,心心相印,絕對平等,毫無對立,是眾生心,也是上帝、天尊,這就是絕對智慧行。 世界宗教是救世之教,傳教教師是先知先覺,一生犧牲、奉獻心力,度化眾迷,締造人天樂土。如此大德,值得世人效法敬愛。 但願末法時期,人人都能認同地球只有一個,人類是萬物之靈,珍惜此生,要以有限知識換取無量智慧;要以世上財富換取永生資糧;要以有限生命換取億萬年無量壽無量光法身。 禪心有待宗教家去耕耘播種,讓世人之心,開智慧花,結智慧果;讓禪心心燈永遠普照人天;願世上每個人都成為上帝、成為佛陀;願地球上的每一寸土、每一粒沙,都成為天堂天國,都成為佛國淨土;那麼這世界就是萬世太平世界,是大一統的「真善美」禪心世界,也是現代宗教世界。
文/黃金龍博士 iScim雲端計算中心執行長 圖片提供/禪天下雜誌 西方醫學之父、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在西元前4世紀時曾說過:「所有疾病皆源於腸道(All disease begins in the gut.)」。類似的思維在中國醫學,也有「脾胃乃後天之本」、「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等觀念(這裡的脾胃,指的是以胃腸為主的消化功能),而「面黃有救(註)」一詞,更點出了中醫對消化系統的重視。 註:中醫把「青赤黃白黑」五色分別對應人體五臟「肝心脾肺腎」及五行「木火土金水」;其中黃色與脾胃同屬於土。 長約9公尺的腸道,是一座大型的生化工廠,裡面配備著各種將食物分解、吸收的機能。經由消化道處理過的營養物質,再送到肝臟進一步代謝,形成血液,運送到全身。 腸道同時也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在腸道中,腸壁必須面對各種外來及內生的菌類與毒素。因此大部分的免疫系統都配置在腸道之中,避免毒物、細菌入侵人體。 腸胃道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不在話下,但近年來,另有屬於腦神經科學的精神及心理領域的學者,對腸胃道的研究更加熱衷,科學家甚至定義出所謂的「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強調腸道與大腦間的相互影響。 在腸腦軸線的理論中,腸道又稱為「第二個大腦」,有許多神經密密麻麻地深入腸道內層,匯集訊息,傳給中樞神經。 腸道有大腦以外最複雜的神經系統,而且透過腸腦軸線,與腦相互聯絡、彼此影響。事實上,腸躁症、憂鬱症、焦慮症、自閉症、慢性疲勞等現代人盛行率極高的身心疾病,都和腸腦軸線相關。 腸道對於情緒的影響,可從內分泌系統的角度來看。身為人體最大內分泌器官的腸道,可分泌數十種激素,包括多巴胺、血清素、膽囊收縮素、飢餓激素…等等,能調節生理各種不同功能。其中被稱為快樂荷爾蒙、幸福分子的多巴胺與血清素,有很大比例是在腸道合成的。 人體約有60兆個細胞,然而存在於體內、體表,看起來微不足道的菌類,總數竟與人體細胞總數為同一數量級。這些所謂「人體微生物群系(human microbiome)」,有99%都住在腸道之中。 美國史丹佛大學David Relman教授利用內視鏡,觀察從人體腸道取出的腸壁黏膜組織,發現腸道菌的種類多達千種以上,其中7成是前所未知的新菌種。這項結果曾發表於2005年的《Science》雜誌。 David Relman教授說:「腸道菌是人體必要的器官,它們提供養分,調控腸道細胞的發育,誘導免疫系統的發展。但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對它的認識竟如此不足。」 2017年,由美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研究團隊發表於《The Cell》雜誌的研究中發現,腸道中有一種腸嗜鉻細胞,它負責產生身體90%的血清素。同時,大約有20種細菌被認為與腸內血清素的含量有關。 研究者將這些菌種植入原本無菌的小鼠體內,發現血清素在腸道和血液中的濃度都顯著上升。這個研究顯示,腸道就如同大腦般影響我們的心情,甚至比大腦的影響力更大,而腸道的菌種則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腸道菌是身心健康的決定因數 在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y)方面,神經系統的發育過程也同樣受到腸道菌的密切影響。瑞典Karolinska Institute的Sven Pettersson教授,於2011年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發表過一篇「腸道菌調控大腦發育及行為」論文,他發現沒有腸道菌的無菌老鼠,因大腦神經細胞間的連結不健全,以至影響其行為模式。從此,比「腸腦軸線」更前衛的「菌腸腦軸線(microbiome-gut-brain axis)」正式被提出。腸道菌能直接影響中樞神經,中樞神經也會直接調控腸道菌。 最近幾年,研究微生物群系和大腦之間的論文出現爆炸性的增長,大量的研究發現腸道菌與情緒間的關聯性。其中頗受關注的一項研究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胃腸病學家Emeran Mayer發現,連續4週食用含有益生菌的優格,可降低女性對負面情境的情緒反應。Emeran Mayer認為,改變腸道微生物結構,可以進一步改變腦化學的物質。 從進化角度來看,腸道細菌和大腦的相互作用,似乎也是可以被理解的,畢竟細菌已經在人體內居住了數百萬年。愛爾蘭University College Cork解剖學與神經科學系教授John F. Cryan表示,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至少有部分微生物已經進化出「為求自身利益而改變宿主行為」的方法。 腸道菌對人類的影響甚至還深入到基因的層次。人類基因組大約是由2萬個基因組成,而人體內所有微生物的基因大約在60萬之多。美國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微生物學家Sarkis Mazmanian認為:「人體的活動,不只是由人類基因組控制,更被人體中的微生物基因組所控制。人類是由自己的DNA,加上體內微生物的DNA所組合而成。」 人體真正的主宰 如今,我們在面對腸道菌時,不能再認為它們是外來寄生在腸道的細菌,對人體而言,腸道菌已是與人類共存的「必要器官」。 美國Cornell University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教授Rodney Dietert說,腸道菌和人類一起走過演化的歷史,是人類不折不扣的生命共同體。 人類與腸道菌共生,人類的基因體與腸道菌基因體共同演化,甚至我們的生理代謝也與腸道菌互相整合,共同建構出一個「人類超級生物體(human super-organism)」。 體內有無盡眾生與罪業必須滅度 佛教傳世經典《金剛經》的緣起,是因為須菩提長老對釋迦牟尼佛提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這段經文的語意是說,須菩提問世尊,面對心中的妄想和雜念應如何清除?這個問題應該是許多精神與心理學家,也是許多修行人的共同疑問。 對於須菩提長老的提問,釋迦牟尼佛的答案很有趣:「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這段經典的師徒對答,看起來有點雞同鴨講,有人覺得這是禪宗無厘頭式的對話。然而,悟覺妙天禪師在解釋這段經文時曾說:「世尊這段解說,看似沒有回答須菩提長老的問題,但事實上卻是最究竟的回答。」 禪師解說道:「經文說的『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不是指外界六凡的眾生,而是自己體內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這句話同時也是地藏王菩薩發願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要滅盡內心的煩惱罣礙,才能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要滅除體內所有眾生及一切罪業,才能成就無上菩提。」 禪師並舉例說明體內眾生的結構:「卵生的眾生,如人體內的寄生蟲;胎生的眾生,如人類哺乳動物;濕生的眾生,如大小腸的細菌;化生的眾生,如人體內由細胞蛻變的癌細胞,又如眾生色身滅度後的靈魂。」 「釋迦牟尼佛說,這些眾生和他們的罪業,我都全部度化了,讓他們的靈性得以進入清淨光明的無量壽無量光世界。」經由悟覺妙天禪師的解說,可以清楚地明白釋迦牟尼佛這段開示。 再簡單整理上述觀念,從「身、心、靈」3個層次來理解:須菩提長老問的是「心」的妄念,釋迦牟尼佛是從「靈」的滅度來回答,悟覺妙天禪師則清楚點出了釋迦牟尼佛說的無形的「靈」的所在,也更進一步指出了人體內存在著眾多寄生、共生的寄生蟲與菌類。 利用禪定調整菌腸腦軸 《金剛經》可說是佛教的聖經,是修行證道最關鍵的一部經書,釋迦牟尼佛曾特別開示:「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那麼,人體內有這麼多的有形眾生和無形眾生,又要如何滅度呢? 悟覺妙天禪師所傳授的專注十脈輪禪定法,便是清淨體內眾生、提升身心靈的方法。禪師在教導時說:「體內十脈輪正對應著十個靈性法界,是受到物理時空綑綁的色身,連結到無相界精神體的通道」,若能清淨這十脈輪,就能淨化人體內所有眾生。 針對「菌腸腦軸」主題,筆者特別挑選十脈輪之一的名色脈輪來實驗。名色脈輪位於肚臍後方約三指幅,也就是小腸的位置。以下是7位受測者利用俄羅斯量子儀器Metatron檢測的結果與分析,實驗過程如下: 1、請受測者放輕鬆,並以儀器檢測名色脈輪附近的能量狀況。 2、請受測者依十脈輪禪定法,專注名色脈輪10分鐘,然後再檢測一次能量狀況。 3、比對禪定前後的名色脈輪能量差異。 實驗結果發現,7名受測者的大小腸附近,其能量指數平均提升了20%,其中有5名能量上升,2名下降。以下是其中兩名受測者的能量狀況,經比對後,分別分析如下: 案例1: 受測者為60歲的女老闆,以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專注名色脈輪10分鐘後,比對前後測的結果,發現差異如下方兩圖所示。 圖中能量指標可分為1至6級,數字愈小代表能量愈強。左右圖分別為專注前、專注後的大小腸能量顯示(請參照上方「大小腸位置圖」)。 經由比對,發現專注後的整體能量值比專注前增強了38%。從能量指標看出,在專注前,小腸部分是以4級為主,大腸部分則以5級為主,升結腸部分有幾個6級。而專注後,能量指標全部都提升以4級為主,升結腸有部分提升為3級。 案例2: 受測者為30歲的女性上班族,以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法專注名色脈輪10分鐘後,比對前後測的結果,發現差異如下方兩圖所示。 圖中能量指標可分為1至6級,數字愈小代表能量愈強。左右圖分別為專注前、專注後的大小腸能量顯示(請參照上方「大小腸位置圖」)。經由比對,發現專注後的整體能量值比專注前減弱了31%(此案例是兩名能量下降者之一)。 筆者依過去的經驗,再引導受測者繼續專注名色脈輪2分鐘,得到的能量顯示如下方左圖,發現原本布滿小腸的4級能量指標已經消失。 再請受測者持續專注名色脈輪,並同步專注無始脈輪(位於男性前列腺的位置,女性則位於會陰處),2分鐘後,再測得下方右圖,發現5、6級能量指標已全部消失,小腸部位則大都提升到3級,總體能量比前測提升了37%。 案例分析: 從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看到兩種禪定過程的典型狀況: 案例1的受測者在專注名色脈輪10分鐘後,能量即顯著提升。這類型的人通常在禪定時,比較容易有覺受,也容易在禪定中看到光。 案例2的受測者在專注前期,因某些位置所潛藏的負能量被清理出來,故造成整體能量降低;此時若繼續再專注脈輪,就有機會將負能量清理乾淨。這種人在禪定初期,通常比較容易昏沉,需要更強的專注力,才能進入禪定。 名色脈輪與密教七脈輪的臍輪相近,在七脈輪的理論中,臍輪匯聚了密集的神經叢,與情緒方面的關聯很大;而這與菌腸腦軸的研究家提出「腸道對情緒會產生影響」的結論相同。 另外,中國道家修鍊最重視的丹田,也位於小腸附近;可見古人即使沒有豐富的現代醫學知識,但對人體的了解是很深入的。事實上,古代很多關於人體的觀念,都是修行人在修鍊過程中,所見證到的身體變化,後來經由師徒代代相傳,才遺留下來。 悟覺妙天禪師在傳授十脈輪禪定時,特別重視名色脈輪;禪師說,所謂「一竅通,則百竅通」,指的就是名色脈輪。 現代修行人學禪定,可以從專注名色脈輪開始,一方面可讓身體健康,另一方面,在精神與情緒方面也可得到調節,如果能更加努力,修鍊其他9個脈輪,讓身心靈清淨,就有機會如《金剛經》所言,「滅度一切眾生,證道成佛」。 參考資料: XEmeran A. Mayer, Rob Knight, Sarkis K. Mazmanian, XJohn F. Cryan, and Kirsten Tillisch, Gut Microbes and the Brain: Paradigm Shift in Neuroscience,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ovember 12, 2014 , 34(46): 15490 –15496.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人為不可思議眾生,古今中外,研究人類心性是善是惡,無一定論。 人之心性,有如天地,一體兩面,互相對立,互相矛盾,互變互用。物質愈文明,人心愈墮落;人心愈文明,人性愈光輝。 人心與人性,有如天地陰陽,質量互變,動靜互用,同生共存。人心為後天之心,人因爭生存、爭名利地位、爭財富權勢,無所不用其極。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分別、對立、敵視、抗爭,故人心本惡。人性來自天性,無生無滅,無善無惡,無惡便是善。故「人性本善,人心本惡」。 人性本善,已有定論,如何導正人心融入人性之中,令心性合一,除惡務盡,心性一如,性命一如,心身一如,清淨無染,善慧圓滿,佛智具足,一世圓證真如佛身,化娑婆為淨土,是為宗教立教之義,亦為人人當務之急。 至於如何圓證真如佛身,其法有三,分別為色身禪定入道、「明心見性、菩薩萬行」入道、佛心印心入道。茲分述於後︰ ◎色身禪定入道 色身為人性之體,人性為色身之本心。色身為本心之用,身心同修,內外一致,修得金剛不壞之身,證得無生無滅佛性。 如古代中國天仙羅漢之修煉法,先修煉色身「八脈通關」、「易筋換骨」、「大小週天運功」、「天地人三才合一」、「三三九合」、「六神統一」、「五氣朝元」、「三花聚頂」、「河車運轉」、「臥合仙功」等,脫凡胎為聖胎,脫凡骨為聖骨,不食人間煙火,超凡入聖,與天地同壽,頓悟解脫,證得法身,無生無滅,住於有餘涅槃。 ◎「明心見性、菩薩萬行」入道 心為根塵,性之餘物;識得人心,不為塵染,清淨六根,修持五戒十善。 五戒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者,除五戒中不飲酒外,另加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癡,合為十善。令善根圓滿,次修智慧;智慧者,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六種菩薩萬行,足以明心見性。心明慧根具足,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正等正覺,住於極樂淨土。 ◎佛心印心入道 佛心印心與一般加持灌頂有別:加持灌頂,為有為法;佛心印心,為無為法。加持灌頂,為人之他力助力;佛心印心,為佛智佛力。 佛心印心,為世尊在世四十九年說法之無為法,不傳之真傳,直指人心,直證涅槃妙心之真法正法。惟得明師真傳印心,修得正法,即可一世成佛。 為引證佛心印心正法,特以佛說舉證──經云︰「文殊菩薩問佛:『如何是智?如何是愚?如何是迷?如何是悟?願佛慈悲,廣為我說』。佛言︰『智者知也;知人知有佛道可修,知有聖教可學,知有明師可求,知有福可作,知有罪可懺,乃至知有入世出世間輪迴因果。如天有日,如暗有燈,能知能見,善惡報應,一知見後,便能捨惡從善,改邪就正,非理不說,非事不為,非道不行,非物不取,念念中正,步步真實,積德成名,流傳後世,是名知人。』 『愚者暗也;愚人心暗,不識高低,不知有天堂地獄,不信有罪福輪迴;一向貪花戀酒,殺生害命,而供口腹,一生中殺害百千萬劫眾生身,借下百千萬億性命債,輪迴相遇,邀相噉食,無有了期。何以故?一切牛馬豬羊畜生之類,皆是屢世冤親、善惡眷屬,墮入輪迴,改頭換面,來作畜生。愚人殺食,即殺自己眷屬身,即食自己眷屬肉;此遭彼殺,彼遭此殺,輪迴路上,親疏不知,相殺相食,無有休息。一失人身萬劫難復,迷戀顛倒無數,但念目前受用,不顧身後遭殃,迷真逐妄,背覺合塵,縱遇聖賢,不能救度,長沉苦海,永失真性,一入輪迴萬劫不復。』 真師非相求 正法非佛學 『悟者覺也;悟人覺知自己是佛,慕道修行,三業無虧,六根清淨,有方有便,無我無人,自度度他,同成佛道。雖住世間,世法不染,坐塵勞內,轉大法輪,化娑婆為極樂,變地獄為天堂,指迷途見佛性,作諸佛事,度脫有情,不捨慈悲,誓相救拔。若有眾生得供養者,所得福德,如供養三世諸佛功德,等正無二。何以故?自覺覺人,名為正覺,說法利生,妙用神通,與佛無二,能開眾生佛之知見,能指眾生悟佛知見,能引眾生入佛知見,能究眾生成佛知見,所以者何?大悟之人,得名菩薩,得秘密真正口訣。』 『若有男女得見得聞,信祂法化,皆是正因,皆是正果。是故少年修行,得其正法,即成佛道。二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八十歲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男子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女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富貴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貧賤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帝王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宰官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乃至人與非人,修行得正法,亦成佛道。』 爾時世尊說偈言:『若有男女等,得見明師,修行得正法,無一不成佛』。」 由此所知,真師與正法,為成就佛道之二大法寶。 佛道聖教,明師正法,可令人心轉化為禪心。禪心即佛心,佛心即聖人之心,乃真善美之心。得禪心者,心無偏見、無斷見、無邪見、無無明見、無分別心、無分別相、無對立、無敵視、無不平等、無抗爭,乃至無我執、無法執、無惑業、無妄念,身心清淨無染,一切解脫,一切自由自在,入於世,住於世,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攝取眾生,莊嚴眾生;攝取佛國,莊嚴佛國。 禪心世界,娑婆即淨土,眾生即佛陀,基督即佛,佛即基督,性海無波;「一心圓法界,法界本圓空,圓空空寂寂,寂寂空空空」。一切法界為眾生所共有,一切萬物為眾生所共享;地無南北東西,人無黃白棕黑,教無五教之分別心,唯有五教之共性。此一共性,締造天下大同,開世界萬世太平。十方極樂,同住人心佛性;十方極樂,自在禪心之中。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問:修行一定要出家嗎?我沒有出家,應該怎麼修? 答:過去的修行人,都是看破紅塵、看破一切世法後,出家去修行。出家的目的,是讓靈性能夠解脫輪迴,進入聖位,回到佛國淨土。然而,是不是每位出家人都能如此呢?並不盡然,有些出家人雖然「人」出家了,但「心」沒有出家,仍然留在凡塵,所以還是有煩惱和痛苦,放不下一切;因為沒有開悟。 出家人不必承受社會的紛紛擾擾,以及家庭的負累,理應更好修行才是,但出家以後,要過著僧團的生活,有僧團的責任,要誦經、禮佛、做早晚課…,不能自由安排自己的修行時間,也許另外還有其他工作的分配,所以沒時間禪定。我想,如果出家僧團可以讓他們自由安排修行時間,或許會更好。 至於我們在家居士要怎麼修行,雖然我們要承擔很多家庭責任及社會壓力,但我們一切隨緣、一切隨喜,不去計較,因為我們的心是出家的。 心出家比身出家更重要,常有朋友問我,為什麼不出家?其實我從修行開始,心就出家了。什麼是心出家?就是「清淨」二字,只要心裡清淨,人間的一切自然都會看得開,遇到挫折或不如意時,也不會在意,否則心會痛苦很久,不能自拔。所以修行就是修這顆心。 修行要從心入門,不是從五官;五官要收斂,要清淨。如果能做到五官清淨,心自然也會清淨;反之,如果五官不清淨,心也不可能清淨。 因為五官所接收的訊息,會讓心產生意念,再從意念產生慾望;當慾望愈多時,心的負擔就愈重。所以,當意念初起,特別是慾望強烈的時候,就要讓自己的心能夠靜下來,並且思量是否需要這個慾望,或是值不值得。換句話說,就是要有正見。這就是修行,要修這顆心,而不是只有禪定或看經而已。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人是萬物之靈,地球的主宰,古聖人為拯救人類免於殘殺禍害,在不同人種、不同文化、不同生活習慣的人間國度中,分別創立了便於教化的各種宗教,如佛教、基督教、回教等等,雖然立教各有先後,教義互有異同,但其究竟都在教導世人「入世善根圓滿,出世慧根圓覺」。此一圓滿圓覺,有如百川入於大海,萬法歸於禪心。 時代巨輪在變,人心方寸也在變,在客觀與主觀條件都在「變」的情況下,宗教的傳教方式為遷就現實,也應有所變。惟不論傳教方式如何改變,其宗教精神與究竟目的絕不可變,否則將落入魔教邪說,與聖人立教宗旨背道而馳,令人心不得安寧,世間永無太平之日。 現代化的宗教應以宇宙整體觀之,無過去現在未來之時,無東南西北之空,無飛禽走獸相,無黃白黑人相;觀其形而度其心,將宗教精神與教義深植人心,改變人的氣質,令人的品格高超脫俗,使人性臻於「純真、至善、盡美」的禪心世界。 禪心真平等 地球化淨土 在禪心世界中,有絕對的統一,沒有分別對立;有絕對的平等,沒有高低階級;有絕對的解脫極樂,沒有煩惱痛苦;有絕對的超越時空,沒有三界色相;有絕對的自然、自由、自在,沒有虛假、束縛、壓迫;有絕對的無生無滅,沒有分段生死;這就是禪心世界。 在禪心世界中,可造化個人完美人格,乃至造化太平世界。試想,世界既成太平淨土,世上一切宗教將歸無存。如能以禪心觀心,宗教之間的對立、人身的攻擊,也隨之無影無蹤。 人的智慧究竟有限,若以人心忖度聖人之心,以人之常理忖度禪心真理,以人的智識忖度宇宙大智慧,就像一隻地上螞蟻,怎能看破無量虛空?對立攻擊,應該適可而止,此刻當務之急,首應捫心自問:本心淨土何在?本心天國何方?肉身地獄未空,肉身眾生未盡,何來全神貫注「摸象」功夫? 佛教造其像,有其深刻之意,如文殊菩薩騎獅執劍,是要人執智慧之劍,斬盡一切無明,勇猛精進如獅子吼;普賢菩薩造型騎象,是啟示修行人不可學瞎子摸象。一切相法絕不能證道,一切修行要「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才合乎佛教教義「不立二邊」的中道法門。此中道一門,是入佛不二法門,是釋迦文佛開示的正法眼藏,亦稱禪心。離此本心,不論任何宗教,全是二邊法,全是外道。 基督教批評佛教徒拜偶像,菩薩造型有其高深意境,有如前述,不待分辯自能分明。宗教教義在啟發人的智慧;從方便法入門,旨在令未開悟者開悟,何況菩薩經聖者開光,法身入住其中,身光普照人天法界,令其光明,不失其本來真面目,這一切都不是以人的肉眼所能知見。又如基督教徒合十禮敬上帝,是否也是拜偶像?人與人之間見面互相禮敬,是否也是拜偶像? 慧劍破萬相 心生菩提果 世上萬物皆幻,萬象均是無常,人如「不識本心、見自本性」,不圓成真光法身,一切諸說、一切相法,皆是餘物;一切形式修行,徒勞無功,一無是處。 又如佛教徒,批判基督上帝是三界之神,與道家所稱玉皇大帝略同;此言亦差矣﹗各宗教主,無論是釋迦文佛、道德天尊,至聖孔子、救世基督、穆罕默德、唯一神阿拉,都非人智所能知見,否則落入偏見、斷見、無明之見,不得見其真。 基督教云:「上帝創造人」,其實人也可以造人;如此一說,人不也是上帝? 諸如此類,人見於表相,相有萬相,有萬相能生分別心,有分別心就有對立,有對立就有鬥爭,有鬥爭,則天下大亂。一切是非止於智者,唯有智慧能破萬相無明。 各宗教聖者之謂聖者,因其見證真光法身,證入無餘涅槃。因此,一切辯論,於修行無益。修行要訣,在於如何以人心與本來真面目之心,心心相印,絕對平等,毫無對立,是眾生心,也是上帝、天尊,這就是絕對智慧行。 世界宗教是救世之教,傳教教師是先知先覺,一生犧牲、奉獻心力,度化眾迷,締造人天樂土。如此大德,值得世人效法敬愛。 但願末法時期,人人都能認同地球只有一個,人類是萬物之靈,珍惜此生,要以有限知識換取無量智慧;要以世上財富換取永生資糧;要以有限生命換取億萬年無量壽無量光法身。 禪心有待宗教家去耕耘播種,讓世人之心,開智慧花,結智慧果;讓禪心心燈永遠普照人天;願世上每個人都成為上帝、成為佛陀;願地球上的每一寸土、每一粒沙,都成為天堂天國,都成為佛國淨土;那麼這世界就是萬世太平世界,是大一統的「真善美」禪心世界,也是現代宗教世界。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問:為什麼我每次禪定都沒有感覺,只覺得腳痠腿麻,無法入定? 答:有些人不管怎麼禪定,都沒有感覺,一段時間後,便不再禪定了,這實在非常可惜。 人的大腦皮層是感覺最靈敏的地方,所以禪定專注在禪心脈輪時,氣會很自然地往上衝,此時就專注在禪心,強化這裡的磁場。有些人可能因為磁場太強,覺得頭頂很重,不舒服,以為是頭痛便下坐了,其實都不必害怕。 因為這種頭重重的感覺,是天的祥光和靈氣進入體內,雖然眼睛看不見,但這些祥光和靈氣進來以後,對我們是很好的,所以不要拒絕,要懂得去迎接。 同樣地,我們也可以迎接地的靈氣進入體內;所以禪定時,光是專注脈輪、接引靈氣,就已經忙不完了,怎麼還會有妄念?還能理會腿痠腳麻?甚至會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一下子就坐了一個多小時。 修行一定要開悟,如果這一生這一世能夠成就,便不會白來人間一趟。我相信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曾遇過許多壓力和痛苦,修行以後,就把它當成報冤行。因為這些不順遂,都是自己過去世所造的業,或是過去世的不清淨所造成,所以要勇敢面對,去承受這些外境的折磨和不如意,當然更應該要好好修行。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見性、成佛,也是我們今生來到人間的目標。世尊所設立的地球佛國,是我們靈性回家的第一站。 人有三身──肉體、精神體和靈體,其中的精神體就可以到佛國淨土。所以我一直強調「精神」很重要,因為將來要成就的,是精神力的成就。一個人如果沒有精神,表示他的物質體很低落,是劣質;但如果很有精神,就表示質量很高,高到可以發光。如果每個細胞都能從物質提升到精神,細胞就會像星光一樣,點點發光,那就是「夜睹明星」,見性了。
文/黃金龍博士 iSCIM雲端計算中心執行長 圖片提供/禪天下雜誌 和男女朋友牽手逛街時,你是習慣走左邊,還是右邊?和另一半同床而眠時,你喜歡靠在他/她右邊,還是左邊?到街頭實際訪查,會發現台灣男生習慣走左邊多於走右邊。 有人說,這是因為一般人的右手力量比較大,所以男生走左側,比較能保護右邊的女生;也有人說,這可能與台灣人習慣靠右行走有關,貼心的男生讓女生靠路邊走(右邊),可以避免被後方來車擦撞。 至於睡覺習慣,過去有所謂的風水之說,認為左青龍(男)、右白虎(女),睡覺時,男在左、女在右,可形成一個「好」字;但現代年輕人沒有風水觀念,睡覺似乎也是「男左女右」較多。 左腦偏邏輯 右腦偏直覺 有人習慣用右手寫字,有人喜歡用左手;人體左右側的肢體偏好,這個問題總是會引起許多人的興趣。 近代以來,很多學者證明,大腦左右兩側半球的功能有明顯偏側化(lateralization)的現象。依據文獻資料,左腦半球神經連結右半身的神經和器官,是語言中樞,主要負責語言、分析、邏輯、代數的思考、認識和行為;右腦半球連結左半身的神經和器官,有接受音樂的中樞,負責幾何、繪畫等形象思維功能。 左耳進、右耳出 左耳接收的訊息更容易遺忘 義大利Gabriele dAnnunzio University的Luca Tommasi博士和Daniele Marzoli博士在2009年發表於Science的文章顯示,人類大腦對雙耳聽到的聲音處理方式不同,右耳接收的資訊容易被優先處理,接收的指令會更快獲得執行,這是「右耳優勢(right ear advantage)」的現象。 Luca博士認為,因為左腦半球更具邏輯性,更善於解讀口語信息(dominant left hemisphere);因此對著右耳說話,會被傳送到大腦中比較容易「順從」的部位。研究結果顯示,不論是聽時產生的效果,還是聽後的記憶保持,用右耳都比左耳要更勝一籌,其優勢效果甚至可達40%。 說情話要對左耳說 講道理要對右耳說 美國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神經心理學家Teow-Chong Sim博士在受測者的左耳和右耳分別播放多組情感類詞語和中性詞;結果顯示,受測者從左耳聽到的情感類詞語,比如愛、接吻、熱情等,可分辨及記得的超過70%,但當他們以右耳聆聽同樣的詞語時,卻只能記得58%。 這個結果顯示,如果對女友的左耳說甜言蜜語會更中聽;但如果是要給對方一些忠告,或討論一些事務性的事情,對著右耳說,會更容易奏效。 因此,如果想要更有效地傳達情話,就要記住「情話從左耳入」的秘訣。 左右耳功能相同 不同的是左右腦分工 從生理學看,左右耳的構造和機能是相同的,之所以會在「聽話」上產生差異,科學家認為是左右腦偏側化的緣故。 研究嬰兒聽力的UCLA科學家Yvonne Sininger教授,於2004年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過一篇關於左右耳的文章,文中提到,他們運用嬰兒內耳道外層毛髮細胞對於聲波的放大反應,研究了3000多名新生兒的聽力,發現嬰兒的右耳更善於傾聽「話語」類的聲音,而左耳則更善於傾聽「音樂」與「聲調」。 研究結果顯示,新生兒的耳朵能區分不同類型的聲音,並把它送到左右腦的適當位置。 創造力需要左右腦更多連結 美國Duke University的統計學家David Dunson教授和意大利Universitas Studii Paduani的Daniele Durante教授,分析了68個不同腦區的白質連接網絡,發現創造力並不依賴大腦的單側半球,而是兩個半球之間的彼此合作。研究結果顯示,創造力極強的人,在右腦和左腦之間有更多的神經連接。 大腦額葉與創造力有關 Dunson和Durante教授使用大數據分析發現,男性和女性,或者大腦半球內部之間的連接性,並沒有統計學差異。然而,當他們將創造性測試中,排名前15%的人與末15%的人進行比較時,發現得分高者的大腦右半球和左半球之間有更多聯繫,這種連接差異主要在大腦的額葉。Dunson教授認為,這個分析方式可以評估一個人創造性的高低。 人類右腦的未知秘密 美國腦神經學家Jill Bolte Taylor在1996年發生嚴重的腦中風,導致左腦血管破裂,在4小時內,她的左大腦功能徹底退化,但正常的右腦卻讓她感受到類似「涅槃」的境界。 Jill在其著作《左腦中風、右腦開悟》一書中提到,左腦和右腦是分開的,各自用不同的方式處理資訊、想著不同的狀況、關心不同的事情。左腦用線性和規律的模式思考,關心過去和未來;同時,左腦用語言來思考,它會隨時提醒我們生活中需要處理的事物,比如「回家路上要記得買香蕉,早上要記得吃」、「晚上記得把衣服拿去洗」等等。 可是右腦只關心「此時、此刻、當下」,它用圖像來思考,用肢體運動來學習。在右腦的世界裡,外界資訊是以能量的型態存在;「我」是一種能量體,藉由右腦的作用,將萬物彼此連結成一個大家族。 Jill回憶,當她左腦中風時,右腦主導她的所有感受,她甚至無法辨識自己的手與牆壁間的界線,她覺得她的「我」是無限大,與周遭融合為一體。在這個當下,她覺得「我」是完美無暇的,是完整的,是美麗的。 從Jill描述的狀態,似乎與佛教提到的「當下、空性、萬物一如」等境界是相符合的。 長期禪定者比非禪定者 擁有較平衡的大腦 美國哈佛醫學院Sara Lazar博士在2005年曾運用核磁共振攝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MRI)技術,發表了「長期靜坐者的大腦結構變化」一文,她發現長期靜坐者的大腦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和右腦半球的島腦前區(right anterior insula),要比一般人明顯增厚許多。 ◎禪定能開發大腦額葉與右腦 國立交通大學羅佩禎教授利用腦電波分析禪定者與放鬆休息的非禪定者的腦電波資料,發現禪定者的腦波約有2/3的定位源是落在前腦(額葉)深層區;而在休息狀態下的非禪定者,其腦波定位源則有50%落在左頂葉區及左枕葉區。 從這兩個研究顯示,一般人的左腦通常比右腦活躍,而禪定者能開發右腦潛能,所以擁有較均衡的大腦。 ◎禪定能同步開發左腦與右腦 悟覺妙天禪師在傳授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時,對於大腦潛能開發有諸多描述,除了教導弟子運用專注力開啟松果體、腦下垂體等功能性器官外,對於前額葉、左腦與右腦的平衡發展,亦非常重視。 依妙天禪師所言,左腦是人間的、意識的、物質世界的腦,生活中有關學習、記憶、計畫、規劃等等,都要靠左腦。而右腦是屬於天堂的、靈性世界的腦,一般有關美術、藝術、音樂、豐富的思想等等,都要靠右腦。 禪師認為,一般人大都習慣使用左腦,所以禪定的時候,要注意左腦和右腦需同時並行,要合一,要讓左腦和右腦同步發達。 禪師經由實修實證的禪定經驗所得到的論點,與科學文獻的結論不謀而合。 整理以上敘述,可歸納出大腦皮質層的特性。筆者利用俄羅斯量子儀器Metatron檢測多位學習印心禪法禪定1年以上的受測者,做出了進一步的分析,以下提供3個案例研究: 案例1 受測者為33歲的上班族女性,學習禪定10年,身心健康。依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法,專注禪心脈輪5分鐘,比對前後測的差異如下圖。 圖中能量指標可分為1至6級,數字愈小,代表能量愈高。 左圖、右圖分別為專注前、專注後的大腦底視能量圖。經由比對,專注後的整體能量值,比專注前增強了27%。 由能量指標也可看出,專注前是以5級為主。專注後,則提升為以4級為主。 至於禪定前後的感受,受測者表示,她在每次禪定後,都會覺得頭腦思緒比較清晰、心情變好、煩惱變少、做事比較有動力等等。 再比對能量圖可發現,禪定後的能量提升,大都集中在左腦;與受測者的感受多屬左腦理性、邏輯、思緒上的提升相符合。 案例2 受測者為20歲的女學生,學習禪定1年,身心健康。依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法,專注禪心脈輪5分鐘,比對前後測的差異如下圖。 圖中能量指標可分為1至6級,數字愈小,代表能量愈高。 左圖、右圖分別為專注前、專注後的大腦頂視能量圖。經由比對,專注後的整體能量值比專注前增強了54%。 由能量指標也可以看出,專注前是以5、6級為主;專注後,則提升為以4級為主,尤其是能量最低的6級全部消失。再進一步分析左右腦的差異,發現右腦的能量全部提升為4級以上。 該名受測者的體質是屬於敏感型,對周遭的感受力特別強,常能提出他人忽視的問題。同時她也是一名愛作夢的學生,現實環境中的一些狀況,常會預先出現在她的夢中。而禪定時,她也常會看到光及菩薩等特殊現象。這些感受大多屬於靈性、感性方面,與圖中顯示「右腦變化較大」的結果相符合。
花蓮縣光復鄉9/23遭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重創,山河變色,家園破碎,民生凋敝。此劫難牽動天地人心,亟需神恩撫慰與人間善行共濟,驅邪鎮厄,祈安除災。「社團法人中華關聖帝君公益弘揚總會」承擔重任,適逢「赤兔鐵馬2025年度關聖帝君全台巡境」環台聖事,於114年11月17日巡境光復鄉,恭駕全國眾神尊及關公祖廟聖靈,攜「忠、義、智、仁、勇」五聖關聖帝君,親臨光復災區,降賜神恩,驅散邪厄, 鎮護災地,安定民心。 此行奉關聖帝君聖示與五顯大帝馬元帥欽頒聖文〈馬太鞍災難 需光榮復興〉,旨於執行「歸元祖靈光復收圓御令」,以神聖法力淨化災區厄氣,圓滿復興使命。為此,「赤兔鐵馬車隊」由游同人老師扶鸞蒙獲聖示,訂於114年11月16日至11月18日,假花蓮縣光復鄉光豐地區農會廣場,盛大舉行「眾神祈安歸元圓盤法會」,匯聚八方善念,超渡亡靈,祈福生者,驅邪除災,復甦希望。 為圓滿法會功德,化善念為實際援助,特號召全國民眾響應兩大限量公益活動,名額有限,願善心大德把握殊勝因緣: 一、「一人一傳燈、光復再重現」 3600盞光明燈,驅邪引福,重燃希望 誠邀全國善信,發心捐助「光明燈」,每盞善捐新台幣1,000元,限量3,600盞。每一盞光明燈由赤兔鐵馬車隊護送,承載關聖帝君忠義之光,驅散災區邪厄,點亮復興之路。善款將用於法會支出,餘款全數捐助光復鄉受災居民,化神恩為溫暖,助民生復甦,鎮厄生福。 二、「一戶一祝福、祈安普渡品」 1600份普渡品,慰亡靈圓籍,護佑家園平安 敬邀十方大德,響應「祈安普渡品」,每份善捐新台幣1,500元,總量1,600份。每份捐助化為豐盛普渡供品,於法會中為亡靈超渡、淨化邪氣,為生者祈求平安,圓滿家戶福澤。法會後,所有供品將全數轉贈光復鄉民,延續神恩與人情的雙重護佑,驅厄除災,福澤綿延。 此次巡境,赤兔鐵馬車隊護送關公聖靈與五聖帝君親臨及號召一廟一神尊,眾神護佑災區乃災後復興之殊勝吉兆。關聖帝君之忠義精神眾神齊力,結合驅邪鎮厄之神力,定能淨化災地,撫平創傷。每一份善念,皆為微光,匯聚成驅散黑暗的炬焰;每一次捐助,皆是義舉,共同締造光復鄉的重生奇蹟。 名額有限,功德無量。 誠盼您慷慨解囊,參與「為光復盡一份心力」的善行義舉,以神恩人愛,驅邪鎮厄,共創光復榮耀! ➤ 立即參與限量捐助,社團法人中華關聖帝君公益弘揚總會、赤兔鐵馬環台巡境團隊 詳情請見官方活動頁面:https://www.guan.org.tw/event/7/register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基督教說耶穌是主,佛教則以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主;事實上,耶穌基督和釋迦牟尼佛都是代表佛性。在修行過程中,無論是行住坐臥,還是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都要符合佛性,才能解決生老病死的大問題,才能找到佛國淨土。 舉例來說,如果一個國家的君主聽信了奸臣的話,這個國家必定是混亂的,而且民不聊生。同樣地,我們的心為什麼會亂?為什麼會有煩惱?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每個人就好比是一個國家,當心亂的時候,表示自己這個國家正處於混亂狀態,也就是奸臣當道。 為什麼會奸臣當道呢?因為那時的我們不是以佛性作主,而是以周圍的事物作為生活重心,於是根塵不斷湧入心中,當然會奸臣當道,所以才會生病,才會有煩惱。 這個道理非常淺顯,每個人都知道,但大部分的人還是會讓奸臣當道,因為世人都習慣以物役心,被環境的事物奴役而不自知,不知道我們的主人到底是誰。 賢君心中坐 內外皆清明 眾生之所以會有煩惱、會有業障、會受輪迴,就是因為奸臣當道。當自己的國家被奸臣當道的時候,人與人之間就會有競爭心、嫉妒心,以及種種不好的心,會彼此攻擊、批評,於是亂象就產生了。 那麼該如何讓自己的國家政治清明、風調雨順、人民生活富足呢?就是要把賢明的君主找出來,否則不可能有這種昇平的境界。 佛法是要實踐的,如果能真正做到一句佛法,人生的局勢就扭轉了,不需再聽第二句,所以我們要朝這個方向去努力,要認識自己的真命天子在哪裡,請祂出來教你,才能找到佛國淨土,才能解決人類「生老病死」的大事。 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找出自己的真命天子,找出自己真正的主人,而不是只有坐在那裡打坐。禪定時結的手印有什麼意義?修這個法門是為了什麼?而這些與我們解決煩惱又有什麼關係?都要切實地了解,了解以後就要去做。 譬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還有很多科學家也發現許多定律,如果他們當初發現以後就算了,我們的物質文明就不會像現在這麼進步;就是他們在知道以後,想盡辦法運用這些定律來改善人類的不足,我們才能享有更好、更進步的生活,這是科學家的任務。 同理,一個修行人,一個真理的追求者,也要找出生命結構的定律,然後研究如何運用這些定律來改善生命品質,如何解決人類最大的問題──生老病死;修行人應該要這樣不斷地在生活中實驗。 要製造一架飛機,必須集合無數科學家的心血;所以,我們怎麼可能只是每天坐飛機,而不去想、不去研究,就可以成就呢?我發現幾乎所有修行人都只懂得坐飛機,而沒有更進一步地讓這些定律發揮它的效用,這樣怎麼能夠讓生命提升到真善美的境界? 不斷追求真理的心就是道心,也是所謂的菩提。菩提心有很多層次,從菩薩一直到佛,都有菩提心。菩提就是一種宇宙真理的現象,有了這種追求真理的心,才叫做菩提心,如果只是在表面做工夫,這樣的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 就像物理學家或工程學家如果每天只是唸公式、背公式,飛機會變出來嗎?當然不會。同樣地,我們修佛法,如果只是每天唸佛、背經、誦經,每天結手印打坐,會成佛嗎?大家應該要深思這個問題。 活用智慧門 佛性作主人 很多人把修行當成一項工作,只是為了求得心裡的平安,這樣是不會有成果的。應該要常常想︰我該如何把佛法運用於生活中?如果有這樣的心,勇於去嘗試,那就是智慧。 智慧不是坐在那裡什麼都不想,就會生出來;如果「什麼都不想」就是佛法,而所學的佛法又沒有一項用得上,怎麼可能增長智慧?所謂「以佛性為主」,道理雖然明白,卻從來也沒用過;「以心役物」,每個人都知道,可是有誰真正做得到?又有誰真正明白? 生活中該怎麼做,才是以佛性作主?再更進一步地說,怎麼做是「有相」的以佛性作主?怎麼做是「離相」的以佛性作主?怎麼做是「無相」的以佛性作主?怎麼做是「實相」的以佛性作主?這些境界都不一樣,可是又有誰去探討過? 修行不像上班,時間到了就去禪定,下坐以後就算了;而是像研究科學一樣,要不斷追尋、不斷創新、不斷突破。 當一個人不斷運用佛法來改善自己及周遭的生活品質,同時把這些方法傳授他人,那就是在度眾──度眾生煩惱的心、度眾生無知的心。 很多人修佛法還停留在背公式的階段,更有些人不只是背公式,甚至還拜公式,把佛經供起來膜拜,這樣怎麼可能成就?應該要找出自己的主人,而不是把周圍瑣碎的事當作主人,這才是真正的修行,才不會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