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宗教

【禪師說禪】 如何修行成就?首先要實行「八正道」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要在這一世能夠成就,不再輪迴,否則,就失去了「修行」的意義。 如何在這一生這一世修行成就?首先就是要實行八正道。什麼是八正道?即「正見、正思惟、正念、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定」。 正見:正確的知見 人生在世,空苦無常。不管是名利、地位,還是親情、愛情,甚至自己的健康,當無常來臨的時候,一切都空了 那這個八正道第一個就是正見,正見是講我們的生命當中,我們這一生自己有生之年,對於整個宇宙萬物,所有的眾生,所有的財富,所有的名利地位等等都是在人生當中來來去去,所以每個人經常會感受到空苦無常,我們曾經所有的,親人,當無常來臨的時候,就空了,沒有,當我們所得到的東西消失的時候,當我們所得到的親情愛情不見的時候,當自己的身體生病,痛苦的時候,每個人的心理都在很沈痛的,很痛苦,所以人生當中,空苦無常,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這個世間也是短暫的,就像我們在旅遊當中的客店一樣,飯店一樣,住了幾天就要到下一站,人生幾十年當中,除了小孩子不懂事,再加上晚上睡覺,這個以外,實際上在活動的時間很少,所以當我們在人生的每一個路程我們都要珍惜,我們要了解到空苦無常的時候,我們就要得道,要修行得道,要建一個殿堂,所以大家能夠有因緣一起共修,我相信我們都是大根器者,只要本著一個跟著師父修行,我相信都可以到佛國淨土。 第二個是正思惟,就是你每天所想的是想什麼?我們每天都想著自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要成佛,在這一生這一世我們要見性要成佛,如何見性?如何成佛?那當然你如果要達到見性,那見性之前的這些四相一定要放下,一定要超越,所留下來的就是菩薩,菩薩相,所以每天所想就是見性的。 再過來就是正念,我們每天念念不忘的是什麼?念念不忘的是我們修行的究竟,我們修行的印心世界的佛界,就是清淨智慧圓滿圓覺,你們都背得很熟, 再過來是正語,正語就是善言善語,妙言妙語,我們沒有時間去講那些沒有營養的那些話,也沒有必要去講那些負面的那些話,我們要講的善語,就是很會講,你常去講很好的話,什麼是很好的話?勸人為善,勸人修行,勸人能夠成就,勸人能夠離苦得樂,這種善言善語,那妙言妙語呢?妙言妙語就是很會講,講什麼呢?講佛法,講怎麼樣來修行證道,就是我們印心弟子所要做的一個正語。 那正業呢?正業就是要從事如來事業,要利益眾生,能夠利益眾生的事業就是我們的正業。 那正命?正命就是我們這一生來要做什麼,以什麼為命,當然你修行就能正命,讓我們有限的生命延伸到無限大的性命,這是我們所謂的正命,所以正命要能夠自覺覺他,要自度度他,就是我們的正命。 那正精進呢?正精進就是我們要修行當中如何來精進,實際上,我們的佛心要堅定,我們的佛法要堅固,平常我們懂得要精進,正精進,就是讓我們的佛心堅定,我們的佛法堅固,印心佛法要堅固。 到最後正定,如何正定?就是般若正定,般若正定就是正定中而得到般若智慧,到佛國的這種般若智慧,要做到這種般若正定,而佛子現前,所以這八正道,是我們印心弟子所必須具備的條件。 那另外,我願意我再重複我們修行的某些步驟,非常重要的,第一個我們要有良好的環境,怎麼樣的環境才算很好的環境呢?就是很安祥,很祥和,佛光加被的一個地方,我們修行要有這麼一個地方,那麼這個地方要去哪裡找?我們的道場就是很好的地方,它是一個很安祥,佛光加持的佛光普照的一個地方。 那第一個步驟我們已經有了,所以大家要多珍惜;第二個步驟、第二階段是什麼?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內在,要覺得充滿了法喜,要培養一種安祥法喜的氣氛,我們每天要培養這種安祥法喜的氣氛,培養內在美,外在非常殊勝,但內在也非常殊勝,非常美好,在修行上平常都要去留意。 第三階段,既然有好的場地,有好的禪修的地方,那麼你又在禪定中,禪修中又培養出法喜充滿,這種安祥自在的心理,那你禪定就直接可以進入本心,就是直入本心的禪定,非常殊勝。 等到自己直接到達本心的禪定的時候,你要繼續禪定堅固,禪定堅固就會發現,你可以在佛國裡面見性,最後就是成就無上菩提。

兩岸政治對抗不斷激化 國人赴大陸交流風險升高

陸委會15日才公佈,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已接獲82名國人在中國大陸出事的案件,其中,9人失聯,13人遭留置盤查,60人遭限制人身自由;國台辦16日又宣佈,目前已收到超過3000封舉報「台獨打手」的郵件。隨著兩岸政治對抗不斷激化,國人赴大陸旅遊、經商、就學、交流的風險也隨之升高。 陸委會15日宣佈,補助台灣旅行業全聯會在台北、台中、高雄辦說明會,提醒國人赴陸旅遊風險並鼓勵使用登錄平台。內政部9日宣佈,清查發現22家辦理兩岸交流、新住民相關業務的社團,有19家會務未正常運作,依法進行實地查訪並予以警告及限期改善處分,其中6家團體屆期仍未改善,已依法解散。 在禁團令下,陸委會又推赴陸旅遊登記,使得軍公教人員不敢再赴陸旅遊;清查交流社團,也讓兩岸交流團體擔心組團赴陸交流活動,會遭到政府約談。 10日,在四川江油舉行的第九屆兩岸哪吒民俗文化交流活動,雖然有100多位台灣宮廟代表、學校師生、旅行社代表參加,但擔心被民進黨政府盯上,成為黑名單,當天的活動沒有任何台灣人士上台致詞;陸媒也受命,不要在報導中出現與會台灣人士的名字及個人照片。 陸委會在新聞稿中提到,因應中共當局公佈一系列國安法令,並於2024年6月21日發布「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懲獨22條),威脅國人赴陸旅遊人身安全,因此,政府於2024年6月27日起將赴陸港澳旅遊警示提升為「橙色」,請國人避免非必要旅行。 陸委會在台北舉行旅行業全聯會說明會,與會業界關心,橙色警示是否限制及禁止國人赴陸旅遊、「國人赴陸港澳動態登錄系統」是否具強制性,以及如何確保個人資料保護與隱私等問題及建議。陸委會還補助全聯會於4月24日及28日在高雄及台中辦理說明會。 16日在國台辦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朱鳳蓮以答記者問題的方式稱,國台辦推出「台獨打手、幫兇迫害台灣同胞惡劣行徑舉報專欄」後,已收到超過3000封舉報郵件,國台辦將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在核查相關舉報資訊後,依法追責、依法嚴懲這些打手、幫兇。

【佛典故事】逢凶化吉的智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城的祇園精舍裡為給孤獨長者(註一)的五百位朋友說法,眾人聞法後,都覺得身心無比清淨。而佛在說完法後便出城去了,這五百人卻在離開精舍後,皈依了外道。 等到佛陀回來後,給孤獨長者又帶著這五百人來見佛。佛陀對他們說:「你們的前生就是因為沒有智慧,缺乏應變的判斷力,只知一味盲從,所以被夜叉所食;今生仍不改其性,不懂得選擇正法。如果你們懂得皈依正道,依正法而行,那麼即使遇到危險,也能逢凶化吉,平安度過。」 給孤獨長者聽了,便請求佛為大家解說這段前世因緣。於是,佛陀便說了下面這個故事。 從前,有一位聰明的商人某甲,帶領著五百人的車隊四處經商。有一天,他們正打算到一個市集去做生意,恰好遇到另一隊也是五百輛車的商隊要和他們一起同行。 這時,某甲的心裡想著:「如果兩隊人馬一起去,那麼沿途的糧草和水一定不夠分配,我看最好還是分頭走吧!」 另一隊商隊的主人某乙則是這麼想的:「如果我們先去的話,不但道路比較平順、好走,糧草和水也比較充裕,而且還可以搶先在市集賣到好價錢。」於是他便帶著自己的商隊提前先走了。 而某甲看到對方先走一步,心中想著:「他們先走可以先開路,我們只要順著他們的路走就行了。他們的馬吃的是老草,我們的馬吃的是新長出來的嫩草,而且還能利用他們掘好的泉井來取水。到了目的地,還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直接以他們的定價來賣貨;這真是太好了!」 至於先走的那五百人,行進的狀況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才出發不久,就在沙漠中迷了路,而且還遇上一群夜叉。 這些夜叉化作被水淋濕的樣子,對某乙及其夥伴說:「在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甘泉,所以你們根本不必背負那麼多水,走得這麼辛苦!」 某乙聽了竟然信以為真,要大家把水全部倒光,以降低車隊的負荷,並往夜叉所指示的方向前進,結果當然找不到水,而且全都渴倒在路上。到了晚上,這五百人就被夜叉吃掉了。 一個月後,某甲帶著車隊順著某乙開出來的路往前行,同樣地,他們也在沙漠中迷了路,遇上同一群夜叉,而這些夜叉也用相同的手法來欺騙某甲。 但聰明的某甲並不上當,他想:「這個地方如此荒涼,怎麼可能有一大片水?而且這些人個個都長得凶神惡煞的模樣,腳底下又沒有影子,我看一定是夜叉所幻化出來的。先行的那五百人可能已經遭到毒手了。」 於是某甲對這群夜叉說:「請你們快快讓開!除非真正找到水,否則我們是不會放棄儲水的!」 離開了夜叉,一行人繼續浩浩蕩蕩地往前走。沒多久,果然看到一堆枯骨和五百輛貨車散倒在路旁。他們很害怕,一路上都非常警覺,總算安全到達目的地,並順利賣完貨物,然後平安回家。 佛陀說完整個故事後,指著面前的五百人說:「那位被夜叉吃掉的某乙就是現在的提婆達多(註二),他的五百名從者就是你們。你們就是因為顛倒盲從,所以才會落到毀滅的下場。至於那位某甲,就是我的過去世。」 佛陀最後告訴大家:「不論做任何事,一定要有正知正見,並如實行之,這樣才有可能成就佛道。」 註一:給孤獨長者,本名須達多,家境十分富有,因好救濟孤苦無依的貧者,故人稱「給孤獨長者」。 註二:提婆達多是佛陀的堂兄,雖然追隨佛陀修行,卻不是真心出家。他醉心於追求神通,屢遭佛陀勸阻,但提婆達多卻心生怨恨,甚至想要害死佛陀,取代佛陀的地位。由於他作惡多端,最後下場十分悽慘,死後墮於地獄。

【禪師說禪】現代「佛教三寶」觀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佛教傳教至今已兩千多年,卻很少有人修行成就;為什麼?因為都在心外求佛、心外求法。 一般人認為「佛教三寶」就是佛寶、法寶和僧寶。以佛寶而言,每一個人的本心就是一尊未來佛-尚未成就的佛;是非常尊貴的。可是現代修行人大都缺乏正確的觀念,不知道什麼是「正法修行」,以為聽法師講經,或是拜佛、持咒、坐禪就是修行;其實不然。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要「明心見性、見『佛』成佛」。 本心才是真正的佛 兩千多年來,修行人之所以不能成就,主要是因為現在很多人所認定的佛,比方像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琉璃光佛、三寶佛等等,都是過去的佛,這些佛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其實每一尊佛都是修行人的榜樣,修行就是要去學佛、要去作佛。 但是人們卻忽略了一件事:這些佛都是心外之佛,唯有「本心」才是真正的佛。所以修行人應該要去仿效、學習過去的佛是如何成就的,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外面的佛。 內在的自性就是法寶 而法寶,一般通指「經典」。這些佛經是世尊的弟子在祂涅槃後,經過幾次彙集所整理出來的,有的則是一些修行大師拫據自己的經驗或心得所推論出來的。如果你在看過這些經典之後,並不能因此而改變或增加智慧,這些經典就與一般的書籍無異,不過是印刷品罷了。 也就是說,如果不能把佛經裡面的知識轉變成自己的智慧,便不能稱之為「法寶」。因為這本經還是在「心」外,並非「心」內。 除了經典,每個人的「自性」也是法寶。因為自性本來清淨,本無動搖,本不生滅,能生萬法。若你能有清淨的心,就可以成就;所以真正的法寶不在身外,內在的自性就是法寶。 有成就的修行人就是僧寶 至於僧寶,一般是指出家的僧團。若以現代社會的型態來看,應該更擴大地包含所有的修行人。但如果要稱之為「寶」,必須是成就的修行人,否則不足以稱為「僧寶」。 而人們就是因為對三寶的認識不清,都在心外求寶,才導致這兩千年來很少有人成就。因此,與其去執著、敬仰過去的佛,還不如珍惜現世的佛-亦即成就的修行人。 一個現世成就的修行人,就是現世的佛。也就是說,現世的佛是以「人身」顯現的。正因為如此,祂說的話你可以聽得懂,所以更能幫助你修行。如果是過去的佛,則必須透過禪定,在定中讓你領悟(比如看到一幅畫境);或是其他的方式(如作夢)。但這些都不如現世佛直接引導你來得快速。 未來佛成就的色身就是僧寶,也是應化身 當法寶成就-也就是未來佛成就-的時候,你的色身就是僧寶,所以「一世成佛」不是空談。但如果你一味地追求過去的佛、身外的法、身外的修行人,是不可能成就的。真正的正法修行只有「本心修行」,因為心外求佛、心外求法,都是外道。 人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為心中存有「我執」與「法執」。一個執著的人,一定不能客觀處事;因為他不瞭解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圓融的大智慧。如果認為只有追隨出家眾才算是修行,那就是犯了知識上的障礙,也就是法執。一個法執的人,不可能會成就。 成佛要懂得把握在世佛 由此可知,若要成佛,一定要懂得把握現在的在世佛。如果不知道誰是在世佛,不妨去聽一些法師或上師的演講,如果他所說的內容可以幫助你的靈性解脫,自由自在,增長智慧,他就是善知識,就是一位成就的佛陀。 真正的佛是你的佛心,你的本心就是佛;只是現在還沒有成就。而沒有成就的原因是因為你還有業障、還有眾生、還有地獄。 所謂眾生是指色身,也就是體內的所有細胞。地獄則是指心裡的罣礙、煩惱及痛苦。人就是因為有眾生、有地獄,才無法成就。所以地藏王菩薩才會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 身為修行人,必須瞭解「佛」就是自己,要有「我裡面的本心就是佛」、「我要成就這尊妙心佛」的自信,而這個本心就是佛寶,當你成就了,就等同於過去的佛;因為所有的眾生都具有如來德相,都可以成佛。 今生今世就可以成佛 禪宗的印心佛法是一世成就的不二法門。祂不需要一世又一世地修行,今生今世就可以成佛;即使沒有到無餘涅槃,也是有餘涅槃。往生的時候,可以直接到西方極樂世界。而當色身還在人間的時候,只要「見性」就可以到達。 禪宗的最大特色就是不重外相,所以修行要有「破相」的智慧。每一家印心道場都經過師父開光,充滿了佛光,只要靜下心來在道場打坐,就可以見到。一道佛光可以度千萬劫的業力,是非常殊勝的。 修行一方面要度化體內所有的眾生,一方面要解脫心中的煩惱(即地獄),另外還要清淨累世的業力。 所謂眾生,並不僅止於「有情眾生」及「無情眾生」,除了這些生活空間的眾生以外,身體內部的每一個細胞、組織、臟腑都是眾生。如何度化它們?就是要成就它們。如何讓它們成就?就是在禪定的時候讓這些細胞發光。 這種光是肉眼看不到的,必須用法眼或天眼才看得到。如果你在禪定的時候可以看到佛光,表示你的心夠清淨,你可以在定中將這些光導進體內,讓所有的細胞也都能夠發光。 當年,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證道,這「明星」並非指天上的星星,而是祂體內的所有細胞都發光了,一如天上的明星。世尊就是因此而領悟到每一個眾生(細胞)都可以成佛,也因此瞭解成佛必須要修到什麼樣的境界。 超越心理的障礙就是解脫 在世尊修行的十二年裡,前六年都是在修色身的成就,後六年則是修靈性的成就。從色身修行到靈性修行之間,必須先超越心理的障礙,也就是要解脫人間的煩惱、痛苦、罣礙等,而這些就是「地獄」。哪一天,當你能讓自己很自在,什麼煩惱、痛苦、罣礙都沒有的時候,就從地獄中解脫了。 在成佛之前,一定要先超越身體及意識的障礙,做到圓空之後,接著就要修累世的業力,包括來自於父母、祖先的業力。要把這些不圓的業力都修到清淨,才能回到非常清淨的圓空,然後才開始靈性的修行。 念佛的目的是為了求得「心的專一」,也就是專心;拜佛是為了培養一種修行的情操,即對菩薩的虔誠之心及對自我成佛的信心;而持咒則是在訓練定心。這些雖然也是修行,但屬於一種向外祈求的「外相修行」。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你有了這種專心、誠心、信心及定心的基礎後,再來修心理的階段,就能一步一步的把意識心轉為智慧心,然後才能進入到潛意識的修行。 要修正法,要先正心 潛意識的修行就是修潛在的業力,包括這一世及累世;這部份一定要靠傳法的師父來幫你。等到這一切(包括身體、意識及潛在業力)都超越了以後,才能進入到靈性修行,即所謂的「靈修」。 如果沒有這些基礎,是不可能直接進入靈修的。因為靈修的層次非常高,若是沒有把阻擋在靈性外圍的障礙清除掉,怎能直接靈修呢?這就好比太陽被烏雲遮住時,就無法看到太陽一樣。 所以那些標榜「靈修」的修行團體,因為沒有這些基礎,所以不可能直接靈修。甚至有的靈修中心教人要把自己的一切都坦白出來,才能請出靈性;這都是不正確的修行方法。 一個引導別人修行的人,如果自己沒有修行的見證,很容易發生偏差,讓靈性走入一個荒謬的田地。所以修行一定要修正法,而且先要正心,要確立正確的人生觀。 破一切相 但求內心自在 每個人的人生觀都不一樣;有人希望自己這一生能做大官,也有人希望能賺大錢;其實這些都是空的,當你往的時候,一樣也帶不走,甚至還要求佛菩薩來度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還不如趁早修行,自己設法往生極樂世界;而這才是正確的人生觀--修行正法,成就佛菩薩。 禪宗印心佛法的傳承是從釋迦牟尼佛開始,傳到初祖迦葉尊者、二祖阿難尊者,一直到二十八祖達摩祖師,然後陸續傳到我是第八十五代;如果從達摩祖師到中土弘法算起,傳到我是第五十八代。由此可知,我們有正統的法脈傳承,雖然是帶髮修行,但禪宗的修行是破一切相,所以剃度與否並不影響修行。因為修行修的是內心,不是外相。 也就是說,真正的修行不在於你是穿袈裟還是穿西裝,或是看你有沒有剃度;而是看你的內心自不自在、有沒有得到無量的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生命力。 所謂無量的光就是佛身,就是禪的真如世界。你若能見證到禪的真如世界,你就是聖人、就是如來。印心佛法是大乘佛法,是無上佛法,我們不但要自己修行成就,同時也要讓與我們有因緣的人一起成就,這是我們修行的目標。

【禪修釋疑】如何發「菩提心」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問:常聽人說,修行要發菩提心,請問菩提心要如何發? 答:發菩提心就是要去做莊嚴眾生、莊嚴佛國的工作,包括去接引人來修行、去弘法、去開設道場,讓更多人一起成就,這就是發菩提心;只有這樣才能成佛。 若想成就無上菩提,就要發菩提心;因為發了菩提心,才能成就無上菩提。也就是說,要有成佛的「因」,才會有成佛的「果」。而發菩提心就是成佛之因。 可是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點,以為發菩提心就是去捐錢,當然這也是一種布施,但並不究竟,不是真正的功德。我們要做「靈性」的功德,而不是「人」的功德。因為行「人」的功德,雖然受惠者會感謝你,但對他的靈性卻毫無幫助。 就像社會上有很多人在修行,也有很多的宗教法門在接引他們,修行的方法也有很多,但都不能讓人成佛。一定要真正對靈性有幫助的修行方法,才能讓人在這一世成就。這是很重要的觀念。 禪宗法門就是要破一切名相,生活順其自然就好,不要太執著於色身的需求,要多去體會靈性需要什麼,那就是清淨。 靈性不要人間的一切,對祂而言,這些都是成佛的障礙。平常要多去體會「貧道」的道理,修行人不會說「富道」,因為只有什麼都不要的時候最富有,才能專心於靈性成就的修行。 錢只要夠用就好,如果能將色身的資糧轉變成靈性所需的資糧,那就是大根器者。因為能夠把有限的東西變成無限的希望(或是無限的實相),那只有善知識才做得到。

【禪師說禪】 坐禪要參禪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什麼是禪?一般人可能認為靜坐或打坐就是禪,其實這只是禪的外表形式而已。最早的禪是從印度引進中國的,它的原名叫做「禪那」,是「靜慮」的意思,意指「安靜的思慮」;但這樣的解釋還是很模糊。 禪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就是在「定」中產生無上的智慧,用這智慧來證一切事物的真如實相,這就是「禪」。 我們常聽人說:打坐要參禪。「參」什麼?就是要參智慧,參事實的真理與實相,而不是在那裡枯坐。如果光是坐著不動,那麼樹木也是直立不動的,難道它也在坐禪?因為它不能參禪,所以不是在坐禪。 坐禪離不開參禪,要參無上的智慧,來印證事實的真相與真理。 禪是一種智慧,是宇宙的真如實相。以我個人的經驗為例,十多年前,我曾有一段時間不吃飯,每天只吃水果。有一天,當我禪坐時,如果那陣子常吃木瓜,就會在定中看到木瓜的影像;如果是吃桂圓,就看到桂圓;吃西瓜也一樣。後來,我發現一個真理,當水果的形體越小,它的葉子也越小,反之則越大。 為什麼會如此?因為葉子大,吸收陽光的面積也大,供應的養料也比較多。所以如果要改良水果,就應該從改良葉子的大小下手。這是一個從禪定中發現禪的真理的實例。

【禪修釋疑】為什麼禪坐有益健康?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問:為什麼學禪坐會有益於健康? 答:我們學禪坐的時候,都是從「入靜」開始,然後要到達「至靜」,這個時候,就是最清淨的時刻。所謂最清淨,已經到了「忘我」的境界,忘了自己在這個地方打坐,也就是進入到「身空」、「心空」的虛空法界,這個時候,你才會有特殊的感應,比方像色身不見了,或是看到很「光」,這是一種昇華的作用,是一種突變,就像毛毛蟲要經過「蛹」的至靜期之後,才能突變長出翅膀,變成蝴蝶飛上天。禪也是一樣,要入靜以後,才能突變,改善體質。但你如果坐了一小時,腦袋裡面也妄念飛了一小時,那就不能入靜,只能算是在休息,當然這對恢復精神是有所幫助,但達不到禪定的效果,所以學禪一定要有超越的精神,一方面讓身體不動,另一方面也不要有妄念,要有這種定力。

【Old is new 哪吒遊記3】媽祖統戰 哪吒統戰 兩岸宗教交流誰統戰誰

4月10日,農曆3月13是哪吒三太子的顯化日,四川江油翠屏山的哪吒祖廟進香民眾人山人海,廟庭前的空地攤販雲集;即使前一天晚上,主辦單位請了交警疏通人潮,但台灣進香團的大巴在前往祖廟的山路上,還是堵了半個多小時。 超過100名台灣宮廟主事者及信眾參加了10日在江油舉行的第九屆海峽兩岸哪吒「民俗文化」交流活動,從主辦單位定的活動名稱就可以發現,大陸官方對於兩岸「宗教」交流的態度還是相當謹慎,但這並不影響台灣宮廟對大陸民眾的宗教「統戰」效果。 雖然江油的哪吒祖廟距離台灣上千公里,但一進山門,到底都是台灣記憶:山門柱子上刻著台灣桃園捐贈者的名字;主殿前公布欄上的交流訊息,最早是2007年到訪的台灣宮廟負責人照片;就連正殿上「哪吒祖廟」四個大字的牌匾都寫著台灣南投埔里捐贈者的名字。 還有,此次兩岸哪吒「民俗文化」交流活動,主辦單位利用《哪吒2》電視的熱潮,投下可觀的經費細心周到地規畫活動現場,令人目不暇接:入口處有AI機器人跳舞,現場播放原創音樂《哪吒》,還有「搶童子」的民俗表演及雜技《乾坤圈》演出;大批青少年還cosplay大陸國產動漫人物等。 但最受現場觀眾歡迎的還是台灣來的電音三太子,夾著各種現代的燒腦歌曲立刻帶動現場觀眾的情緒;做完壓軸演出後,電音三太子還沿著會場灑糖,引起圍觀民眾爭搶,一位陪同台灣客人的當地官員,甚至不顧形象地加入搶糖行列,搶到後,還向台灣客人露齒微笑,高興不已。 綠營經常汙名化兩岸宗教交流,指控大陸藉宗教之名對台進行統戰,像「媽祖統戰」就是綠營政客最愛用的術語;對此,台灣中部某媽祖廟負責人就透露,某次率團到湄洲祖廟進香,大陸官員在演講結束前刻意宣講了「黨的宗教政策」,讓台灣信眾感到突兀;但入夜後,前來向台灣媽祖「問代誌」的大陸客人絡繹不絕,其中還包括不少大陸高官。「到底,誰統戰誰?」這位媽祖廟負責人反問。

【禪師說禪】禪修讓心量變大 心情開朗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禪修以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心量越來越大,心情也變得開朗,人際關係非常圓滿,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尤其現在的人心都很複雜,如果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很容易就產生誤會,甚至引發衝突。 但禪修以後,這些狀況都可以避免,很多看似無法承受的事,你都可以一笑置之,不會與人計較,也不會怨天尤人;因為你的心很清淨,很愉快,也很自在。 一個人最怕的就是有煩惱、痛苦;可是每天卻有一大堆來自於生活、工作或家庭的煩惱。禪修以後,你自然會有智慧,可以把這些惱人的事處理得很清楚,而且不會放在心上,否則,煩惱越積越多、越壓越重,等到有一天超過負荷的時候,就會受不了;這是最不好的。 禪修的人講「無生法忍」,但這不是要你去忍受那些痛苦的事,而是不要去在意那個受辱的表相,就當做沒發生一樣,依然心平氣和地把事情處理好。所以,既然是沒發生過,又何來「忍」的痛苦呢?這就是菩薩「無生法忍」的智慧。 直接穿透生理及意識的障礙 禪定可以直接穿透生理及意識的障礙,雖然看起來是在閉目打坐,但意念一定要能穿透生理及意識,然後再穿透潛在意識,進入真空。 潛在意識是一種累積的意識。比方你的心裡有什麼事情放不下,或是過去世的記憶,都會累積在這裡;它就像是意識的倉庫。我們晚上作夢就是潛在意識的顯現。所以,禪定除了要超越生理及意識的障礙外,還要能超越潛在意識,進入到真空,這才達到「身心平衡」,才是真正入了禪定之門,才是禪的境界。 入定以後,會覺得身心輕飄飄的,或是有其他的感受,但這都是禪定的過程,所以不要特別在意,也不要刻意強求;要不取不捨,繼續深定下去。否則,你會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而不會進步。 禪 就是超越的生命力 修禪有說不盡的好處,每個人都應該修禪。在日本有些企業一定會送幹部去受禪的訓練,因為擁有禪的思維與精神力量的部屬,更能擔起工作的責任。同時,禪的智慧也能開發他們的靈感;可見得禪的訓練特殊之處。 而禪的訓練都是從「靜」入門,為什麼要訓練「靜」?因為「靜」才能夠「定」,「定」才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人在忙碌時,往往腦子也跟著忙,很少有清醒的時候。如果能有清醒的頭腦,對事情的處理一定有所幫助。 所以,如果你能瞭解禪,並將禪的精神應用在生活上、工作上、人際關係上,一定可以達到「真、善、美」的境界。

【禪修釋疑】身體疲累時如何保持頭腦清醒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問:請問禪師,如何讓自己在身體疲累的時候,還能保持頭腦清醒?比方像開會過久,體力透支,如何保持清醒,繼續開會? 答:如果你前一晚睡眠足夠,第二天開會時還會發生疲累的現象,表示你用腦過度,那麼就要想辦法讓大腦休息。 你可以利用禪定的方法來放鬆大腦,因為禪定時,精神集中,可以幫助你不再消耗腦力。也許你現在還很年輕,不會覺得用腦過度會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可是長久下來,到老的時候,腦汁不夠用,就會變成老年癡呆症,所以年輕時就要特別注意大腦的保養。怎麼保養?就是平常不要妄念太多,如果發現自己有妄念,就要趕緊收心,心怎麼收?你要馬上想到「清淨」兩個字,只要保持清淨,妄念自然就消除。另外,如果你平時習慣晚睡,就要設法調整,早一點上床睡覺。只要生活規律,又定時禪定,應該不會再發生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