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科技

北京清華大學悼念校友楊振寧 讚為推動中美學術交流第一人

北京清華大學18日發文悼念當天逝世的校友楊振寧,稱讚他於1971年回大陸訪問,掀起大批華裔學者訪華熱潮,也是架設中美學術交流橋樑的第一人。 楊振寧與清大關係匪淺,1922年出生於安徽合肥,1929年,7歲就隨父母到清華園;1938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1942年入清華大學研究院,1944年獲理學碩士學位;1945年作為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赴美留學,就讀芝加哥大學,1948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工作。 楊振寧1949年加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1952年任永久研究員,1955年任教授。1966年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愛因斯坦講座教授,創立理論物理研究所(現名為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並在該研究所工作至1999年;1986年起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 1997年起,楊振寧回到母校,出任新成立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現名為高等研究院)名譽主任,1999年起任清華大學教授。 北京清大稱讚楊振寧畢生心擊家國,為大陸的科教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1971年,他首次回大陸訪問,掀起大批華裔學者訪華熱潮,被譽為架設中美學術交流橋樑第一人;之後,又向中共高層提議恢復和加強基礎科學研究。 楊振寧親自募集資金設立「對華教育交流委員會」,持續資助大陸學者近百人到美國進修,這些學者成為後來大陸科技發展的中堅力量。 回到清華之後,楊振寧把高等研究院的發展作為自己的新事業,為清華大學物理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和學校人才培養事業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極大貢獻,對大陸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北京清大指出,楊振寧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傳奇,是心懷家國的永恆迴響;「寧拙毋巧,寧朴毋華」是他的治學態度,也是他的人生態度;正如他鍾愛的詩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楊振寧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閃耀在人類群星中的千古篇章。 楊振寧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為現代物理學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他與米爾斯提出的「楊-米爾斯規範場論」奠定了後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基礎,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之一,是與麥克斯韋方程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礎物理理論之一。 楊振寧與學生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定律,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同成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楊振寧還發現一維量子多體問題的關鍵方程式「楊-巴克斯特方程」,開闢了統計物理和量子群等物理和數學研究的新方向;他在粒子物理、場論、統計物理和凝聚態物理等物理學多個領域取得的諸多成就,對這些領域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楊振寧是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科學院的外籍院士,獲頒包括大陸在內的20多所知名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還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獎章、佛蘭克林獎章、昂薩格獎、費薩爾國王國際科學獎、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求是終身成就獎等榮譽。

朋友圈不再隨人消逝 微信不回收逝者帳號 引發數位遺產思考

一位母親在失去兒子後,最常做的一件事,是靜靜翻看他朋友圈裡的照片與文字。那是她與孩子間最後的連結,也是她失落時的精神寄託。這樣的場景,在數位時代愈發普遍,也折射出一個日益重要的議題:當人離世之後,屬於他的「網路人生」會發生什麼事? 近日,「人去世了微信朋友圈會消失嗎」的話題登上網路熱搜,引發廣泛關注。新華社報導,10月16日從微信確認,自今年9月起,微信對長時間不使用的帳號不再進行回收處理,不活躍帳號的朋友圈內容也不會被清理,逝者留下的文字與影像將繼續被保留。 數位遺產保留政策 從技術走向情感 微信表示,過去對長期未使用帳號進行回收,是平台基於資源與安全策略的通行做法。對外經貿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許可指出:「因為平台帳號資源有限、安全策略等,對不活躍帳號進行回收,是互聯網平台的慣例。這一次,出於逝者紀念的需求,微信不再回收不活躍帳號,這是向『有溫度的數位空間治理』邁出的重要一步」。 除了帳號保存,微信也針對朋友圈的設計立場進行了說明。微信公關總監「@微信粥姨」在10月15日的播客中表示,朋友圈不會推出「訪客功能」,也不會開放二次編輯。她強調:「朋友圈是記錄一個人的歷史,一個人的人生是沒有辦法回去修改的,所以也不好讓人輕易去篡改自己的編年史。」微信在社交產品設計上,刻意為使用者留下一種「生活原貌」的理念。 法律實務:數位遺產繼承仍有灰色地帶 但帳號保留並不代表逝者的數位遺產繼承問題已迎刃而解。大陸華南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廣東數據資產登記合規委員會委員馬顏昕接受新華社訪問指出,家屬在現實中往往會透過取得手機等方式,登入並管理逝者帳號,但這涉及複雜的法律與隱私問題。 「逝者帳號裡的聊天記錄、通訊錄等,可能包含逝者不願家屬知曉的內容,甚至涉及第三人隱私。同時,這些資料因人格性強、缺乏直接經濟價值,被多數法律專家認為不具獨立財產屬性。」馬顏昕說。此外,在司法實務中,逝者直系親屬對帳號資料的歸屬與處理,往往也會產生爭議。 目前,根據大陸的訊息保護法,對使用者在生前設定的朋友圈可見時間、可見範圍等,視為「生前安排」,在逝世後仍受法律保護。這意味著,即便家屬接管帳號,也必須尊重逝者生前的隱私設置。然而,許多使用者在設定時,並未考慮過去世後的情況,使這一議題更具討論空間。 專家呼籲:需要有溫度、可操作的法律規範 許可強調,如何在尊重逝者人格權與家屬情感需求之間取得平衡,仍需要法律、倫理專家、平台與主管部門共同討論:「應該制定一套有溫度、合法合規、具可操作性的合同安排和法律規範,來處理帳號移交、繼承與查閱刪除等問題。」 事實上,數位遺產議題不只存在於微信。近年來,蘋果、Google、Facebook 等國際平台也紛紛推出「遺產聯絡人」、「紀念帳號」等制度,允許使用者生前設定身後帳號的管理方式。在大陸,微信此次不再回收逝者帳號的決定,也被視為邁向制度化管理的重要開端。 朋友圈裡的一張合照、一段文字、一首歌,對生者而言,都是回望與紀念的重要載體。平台政策的變化,不僅關乎技術管理,更牽動著人們面對死亡與記憶的方式。 當數位生活與現實人生早已難分彼此,如何妥善保存、傳承、尊重逝者的網路足跡,正成為一個需要社會共同面對的新課題。

AI習川通話瘋傳  川普「強迫」習近平:現在立刻買我們的大豆

中美正爆發「大豆大戰」,網友藉機以AI做出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的影片;影片中,川普用中文先罵了句髒話,然後逼習近平,「現在立刻買我們的大豆」,習近平則回應,「是你親手把我們推向巴西的」;影片的最後,習近平直接掛了川普的電話,而川普則在習近平掛掉電話後說,「這麼多大豆該怎麼辦」。影片在網上瘋傳。 川普近期在網路上被部分網友戲稱為「大豆侵」(指對大豆議題的執著),主要是因為他一再強調要求中國進口美國大豆。長期以來,中國大陸一直是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單在2024年就進口了約2,700萬噸,價值近128億美元。 然而,由於中美關係日益緊張,以及美國商品被徵收報復性關稅導致價格上漲,大陸進口商已轉向巴西和阿根廷等國購買大豆,並從五月底起完全停止進口美國大豆。 此前,川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批評,大陸「故意不購買我們的大豆,給我們的豆農製造困難」,是在實施「經濟敵對行為」。因此,他正在考慮終止進口中國食用油方面的貿易,作為對中國停止進口美國大豆的報復。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中國廢棄食用油的出口量在去年創下歷史新高,其中美國是最大的出口市場,進口量達127萬公噸,比2023年增長約52%。 這波美中貿易衝突的升級,源於川普第二任期開始加劇的關稅戰。自2025年2月起,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10%至100%不等的關稅,使總稅率最高達到125%;北京方面迅速採取反制措施,大陸對美國的煤炭、液化天然氣、農機及大豆相關企業加徵10%至15%關稅,並暫停了五家美國子公司的進口許可。 據大陸海關資料,今年上半年自美國進口的大豆僅佔總進口量的35%,比例大幅度下降,顯示出大陸的市場轉而由巴西大豆主導,而巴西的價格更具競爭力,每噸比美國大豆便宜21美元。

無人機撒糖救命 高空送飯——大陸科技正在改變生活

近日,在河北省京港澳高速邯鄲段上空,一架警用無人機緊急升空,懸掛著裝有糖果與巧克力的急救藥箱,以每秒3.5公尺的速度穩定飛行,最終精準降落在一輛停靠於應急車道的轎車旁。央視新聞指出,駕駛人劉女士突發低血糖,全身無力、頭暈心慌,無法繼續行駛。接獲求助後,河北高速交警指揮中心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利用無人機進行「空中送藥」,在民警趕赴現場前,成功為劉女士送上「救命糖」,避免了可能發生的交通危險。 指揮中心透過無人機實時回傳畫面,迅速鎖定車輛位置,操控無人機將藥箱穩定降落於安全區域。隨後,警車趕到,民警協助劉女士駕車脫離高速,直到家人接應。這場「空中撒糖」的高速救援行動,獲得網友一致好評,也提醒駕駛人應備妥快速補充能量的食品,以防突發低血糖等狀況危及行車安全。 無人機的生活化應用不僅展現在急救場景,也正在改變偏遠與高危作業的後勤保障模式。 新華社報導,在四川甘孜海拔4500公尺的輸電鐵塔現場,工人利用無人機接收熱食,相較於傳統的繩索吊運方式更快速、安全,用餐後的空飯盒也可由無人機回收。浙江寧波舟山港跨海大橋工程則在六級大風中實現2分鐘送餐至橋墩作業平台,單次可運送20人份餐食,有效保障高空施工人員的生活品質。 從高速公路的「空中送糖」,到高原、海上施工的「熱飯直達」,無人機正從物流、巡檢等專業領域,逐步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緊急服務場景。 專家指出,隨著低空經濟發展加速、無人機技術成熟與管理規範完善,未來無人機將在醫療急救、城市治理、交通救援、農業生產及生活服務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成為提升公共服務效率的重要力量。

【台商大代誌】通縮有什麼不好?陸製電動車12萬、手機半價、skechers只要1/3價格

西方媒體老拿「美國通膨」、「中國通縮」來比較雙方經濟表現,上海台商胡詠欽則認為,通縮對於大陸和台灣消費者來說,是好事,有什麼不好?不瞭解台灣媒體為何要跟著西方媒體一起唱衰大陸。 4月中美關稅戰爆發後,財經名嘴謝金河6月16日在臉書發文稱,5月份中國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是負0.2%,PPI(生產者物價指數)是負3.3%,在全球都面臨通膨威脅的情況下,中國獨自走在通縮的路上,這是很不尋常的現象。 謝金河又說,大陸另一個經濟危機是產業的內捲,如比亞迪降價三成,除了同業拆台,中央也出來喊話,這種全面內捲現象只是在虛耗大陸有限資源,形成連環殺,不利產業與經濟的提升;這個現象若進一步惡化,中國將步上日本後塵,進入失落的時代。 不過,大陸有14億多人口,而且有全球最完整的自主供應鏈,胡詠欽指出,這兩個條件是美國所沒有的,所以,美國沒辦法搞內循環,但大陸可以。 胡詠欽手上拿著今年剛買的OPPO Find N5 折疊旗艦手機,大陸售價是8999元人民幣起,他靠著「以舊換新」的政府補助,以7千多元人民幣買到,相當於3萬元台幣;但這款未在台灣上市的大陸手機國際版售價為2499元新加坡幣,折合台幣約6萬元。相當於大陸售價是台灣的一半。 胡詠欽的太太喜歡美國skechers(大陸叫「斯凱奇」)運動鞋,一雙在台灣要賣3千多台幣,但最近透過淘寶下單,包郵後才1千多台幣,相當於大陸售價只有台灣的1/3。 胡詠欽經營環保紡織原料貿易,10多年前,當豐田首次進口日本原裝Prius油電混合車時,他就花100多萬台幣搶購;現在大陸暢銷的五菱宏光MINIEV兩門小型電動車價格2.88萬人民幣起,相當於台幣12萬3千元左右。 美國封鎖大陸進口的高階晶片,這讓人想過去大陸為突破美國對天然橡膠的封鎖,到雲南等地進行大規模種植;為了突破美國對奎寧藥的封鎖,研發出獲得諾貝爾生醫獎的青蒿素 經營紡織原料將近30年的胡詠欽穿著在上海訂製的麻布西裝,順便就以大陸改良「漢麻」的歷史,證明這次還是能突破美國對高階晶片的封鎖。胡詠欽指出,相比棉花,麻更具有輕薄、透氣、耐磨的特性,但加工工序較複雜,過去成本一直比棉高,因此,麻製品沒有棉製品普及;但1970年代末起,共軍為因應對越南作戰的需要,由總後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專門成立軍用漢麻材料研究中心,經過20年的努力,從種植到應用,建立起一套自主的漢麻產業鏈,包括用漢麻製造防彈衣和防彈材料,大陸更藉著規模經濟優勢改變全球麻紡織產業生態,讓麻紡織更便宜、更普及。 胡詠欽指著手上的手機說,只有手機等微型電子產品,才用得上美國封鎖的7奈米以下晶片,其他像5G基地台、電動車、衛星等電子零件,要的是耐用、穩定,根本不需要7奈米以下晶片;而且,包括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內的美國晶片業者都公開承認,算力可以用算法補足,100台電腦不行,300台電腦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算力;而算力最後的決勝是電力,誰的電便宜,誰就贏。 中國大陸擁有超過40條800至1100 千伏的特高壓輸電線路,而美國最強的線路僅達765千伏;這種差距使中國大陸能更有效地將遠距離發電廠(尤其是清潔能源)的電力輸送到人口密集地區,解決能源產地與消費地分離的難題。 「國共內戰時,如果發生通縮,而不是通膨,國民黨搞不好就不會輸了。」胡詠欽笑說。

庫克到大陸為iPhone 17造勢 探訪莉莉絲還逛了北京公園

15日,蘋果執行長庫克現身北京將府公園,與開發者散步並進行交流。就在前一天,庫克還探訪了上海莉莉絲遊戲公司,與莉莉絲創始人王信文及《劍與遠征:啟程》主創團隊交流。 庫克此行正值蘋果iPhone 17上市推廣之際。10月15日,研究公司IDC發佈最新資料顯示,在大陸智慧手機市場需求低迷的情況下,蘋果第三季在中國的出貨量年增0.6%,達到1080萬支,躍居第二位,市占率為15.8%。 IDC高級智慧手機分析師Will Wong表示,蘋果高性價比的基礎機型iPhone 17成功俘獲了大陸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推動出貨量略有增長。 10月13日,庫克閃現抖音直播間,官宣iPhone Air開售。同時,與庫克同行的蘋果營運長Sabih Khan走訪了蘋果上海應用研究實驗室,以及蘋果供應商瑞聲科技、藍思科技的工廠,參觀iPhone 17供應鏈生產線。 15日,在與大陸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李樂成的會見中,庫克表示,將繼續加大在華投資,進一步提高對華合作層次和水準,實現互利共贏發展。 「第一財經」指出,中國擁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和完備的產業體系,蘊含著巨大投資和消費潛力;同時,中國也在大力推進智慧產業化和產業智慧化,為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外資企業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中國作為蘋果最重要的市場之一,為蘋果iPhone貢獻了大量的收入來源,今年第三季,蘋果大中華區營收為153.69億美元,年增4%。 在此次庫克訪問大陸期間,中國三大運營商集體宣佈推出eSIM服務,引發巨大關注;eSIM服務被視為iPhone17 Air在中國大陸上市的關鍵環節,在iPhone17 Air上,蘋果首次在中國市場徹底取消了實體SIM卡槽,帶動手機內部設計的新一輪變革。 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指出,取消實體SIM卡槽可減少主機板開孔、簡化防水結構,從而提升整機IP防護等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也指出,eSIM方案可釋放主機板空間,為電池與天線系統提供更靈活佈局。 不過,蘋果在中國也面臨著激烈的市場挑戰。郭明錤在報告中指出,蘋果的eSIM-only(僅支援eSIM)戰略若在中國順利落地,安卓陣營預計將在2026年後全面跟進。

美英掃蕩柬詐騙帝國!扣押4605億元比特幣 台9公司入制裁名單

美、英國政府近日聯手出擊,對柬國大型跨國詐騙集團「太子集團控股」(Prince Holding Group)及其創辦人陳志展開制裁與起訴行動。美方已查扣市值高達150億美元(約新台幣4605億元)的比特幣資產,創下美方查扣虛擬幣的最高金額。令人震驚的是,美國財政部公佈的制裁名單中竟出現3名台籍女性與9家登記於台北市大安區的公司。 根據美國司法部發布的聲明,紐約東區聯邦法院已正式起訴現年37歲、擁有英國與柬埔寨雙重國籍的詐團主腦陳志。陳志原籍中國福建,2011年進軍柬埔寨房地產市場,並於2015年成立太子集團(Prince Group),旗下業務涵蓋地產、銀行、娛樂與賭場等產業,表面上為正規企業,實則暗中經營龐大的詐騙網絡。 美司法部指出,陳志透過虛構加密貨幣投資與假交友陷阱等手法,大規模操縱所謂的「殺豬盤」詐騙行動,受害者遍布全球,甚至該集團內部從事詐騙的人員,也多為遭人口販運後被囚禁與虐待的受害者。 美國司法部進一步說明,太子集團控股旗下擁有數十家子公司,分佈於世界多國。雖然狡猾的主嫌陳志目前尚未落網,但美方已查扣集團旗下大批資產,包括多達12萬7271枚比特幣,總價約150億(美元,下同)這是美國司法部史上最大規模的加密資產查扣行動,是對跨國網路詐騙的強力一擊;另外,陳志名下位於倫敦的多處豪宅與商辦也遭當地政府扣下。 同時,美國財政部也宣布,針對「太子集團跨國犯罪組織」(Prince Group TCO)下共146個相關目標實施制裁,其中包含3名台籍女性:HUANG, Chieh、SHIH, Ting-yu,(別名Vivian Shih)、WANG, Michelle Reishane;另有9家登記於台灣的公司遭列入黑名單,分別為博居貳、台灣太子不動產(Taiwan Real Estate Investment)、澄碩、邁羽、鳴灣、聯凡、聯凡貳、睿督與博居。 根據公開登記資料顯示,「台灣太子不動產」設址於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75巷,其他8家公司則同樣登記於和平東路一段111號的豪宅內,負責人皆為同一名林姓男子。該處被懷疑為太子集團在台灣的幕後運作據點。 美國財政部指出,近年美國境內的網路詐騙案件急遽攀升,詐騙金額累積已達166億元。美方估計,2024年美國民眾因東南亞詐騙行動損失金額高達10億元,較前一年暴增66%,其中太子集團在全球詐騙鏈中佔有顯著比例。 Update: photos from EDNY indictment of Chen Zhi of Prince Group: forced workers tied up on the ground, rack of phones used in "pig butchering" crypto scam of the type sketched in US v Roman Storm, book https://t.co/WdqS7k7Z4l [Still waiting for Dragonfly unsealing https://t.co/LYWiYay4XT pic.twitter.com/tQaGMzRbyh — Inner City Press (@innercitypress) October 14, 2025

澳航坦承遭駭570萬筆客戶資料 已被公開在網路

澳洲航空(Qantas)周日(12日)宣布,今年稍早一場重大網路攻擊導致570萬名客戶的個人資料被竊,已被公開在網路上。 法新社報導,此事件為針對軟體公司Salesforce的大規模數據洩露案的一部分,影響包括迪士尼(Disney)、谷歌(Google)、宜家(IKEA)、豐田(Toyota)、麥當勞(McDonald's),以及荷蘭皇家航空(Air France-KLM)等多家企業。澳洲航空於7月確認,駭客攻擊其客戶聯繫中心,入侵由第三方Salesforce提供的電腦系統,竊取客戶姓名、電子郵件地址、電話號碼及出生日期等敏感資訊。目前已知無信用卡資訊、個人財務資料或護照資料外洩,但部分洩露資料包括客戶的住址、性別及餐飲偏好等。 Today we’re providing our customers with a further update on last week’s cyber incident. More information: https://t.co/DRqz7YQWX8 pic.twitter.com/zqOtpv4sS2 — Qantas (@Qantas) July 9, 2025 澳洲航空表示,自7月事件後並未再進一步發生洩露,並正與澳洲安全部門合作調查。公司聲明指出:「澳洲航空是全球多家受影響的企業之一,受到網路犯罪分子於7月初透過第三方平台竊取客戶資料的影響,這些資料現已被公開」。 為遏止數據散播,澳洲航空已向新南威爾斯最高法院申請禁制令,禁止任何人「存取、檢視、發布、使用、傳輸或公開」被盜數據。然而,網路安全專家亨特(Troy Hunt)對此表示,禁制令對阻止數據傳播作用有限,尤其對澳洲以外的犯罪分子無效。 據悉,此次攻擊由與「Scattered Lapsus$ Hunters」網路犯罪聯盟有關的個人發動。研究機構Unit 42指出,該團體聲稱對攻擊Salesforce客戶系統、竊取資料並勒索贖金負責,勒索期限為本月(10月)10日。駭客利用「社交工程」技術,冒充公司代表或可信人士,誘騙客戶支援人員授予系統存取權。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上月曾警告,類似攻擊針對Salesforce的案例日益增加,顯示駭客利用簡單但有效的欺騙手段。 這起事件是澳洲近期一系列重大網路攻擊之一,引發對個人資料保護的廣泛擔憂。去年,澳洲航空因手機應用程式漏洞,意外暴露部分乘客姓名及旅行細節;2023年,負責澳洲40%貨運貿易的主要港口也因營運商DP World的系統遭駭客入侵而停擺。 澳洲航空對此事件致歉,並承諾繼續採取措施保護客戶資料,同時呼籲受影響客戶保持警惕,防範潛在詐騙風險。

稀土產業鏈卡住川普脖子 陸商務部強硬回擊100%關稅威脅

大陸9日宣布管制稀土全產業鏈出口,顯然已經踩到川普政府的痛腳,美方11日宣布要加徵大陸100%關稅;但大陸商務部12日上午反批美國政府,動輒以高額關稅進行威脅,不是與中方相處的正確之道;對於關稅戰,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也必將堅決採取相應措施,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大陸商務部指出,美國政府長期以來,濫用出口管制,對華採取歧視性做法,對半導體設備、晶圓等眾多產品實施單邊長臂管轄措施;美方管制清單物項超過3000項,而中方出口管制清單物項僅900餘項;美方使用出口管制最低含量規則由來已久,低至0%;美方相關舉措嚴重損害企業正當合法權益,嚴重衝擊國際經貿秩序,嚴重破壞全球產供鏈安全穩定。 大陸商務部強調,9月中美馬德里經貿會談以來,短短20多天時間,美方持續新增出台一系列對華限制措施,將多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影響中方數千家企業;同時,無視中方關切和善意,執意落地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措施;美方的行為嚴重損害中方利益,嚴重破壞雙方經貿會談氛圍,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此次,大陸這麼有「底意」破天荒管制稀土全產業鏈(包括原料、提煉、加工),並讓川普這麼生氣,其來有自。 首先,管制公布的第61號與第62號明確規定:任何使用原產於中國的稀土開採、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磁材製造、二次資源回收等相關技術,在境外生產的稀土物項,其出口同樣需要北京的許可。也就是,只要買的產品裡有0.1%的大陸稀土含量,買方都要向北京報告「怎麼煉、怎麼用、怎麼轉給第三方」,並取得核准。 有人說,大陸此舉是丟了一顆「稀土核彈」,大陸網紅「大明評話人」卻說,核彈是摧毀,而這次大陸是收回控制權,從賣資源到控技術,從被卡脖子到卡人脖子,是成熟的作法;美國老說「長臂管轄」好,這次中國也出手了,不打人,只鎖喉。 「大明評話人」指出,中國掌握全球稀土精煉加工9成以上的能力,從原礦到材料,每個環節中國都有人做,美國都得進口,這就像別人還在用煤爐煮咖啡,而中國人已經用原子爐泡茶了。 「大明評話人」指出,美國有稀土礦,特別是加州就有三座優質礦場,問題是美國沒有工廠提煉,原料還得運到中國提煉;美國不是沒有稀土,而是被環保、資本、技術的「斷層」鎖死,想重建,5年沒戲,10年都懸,所以,中國此時一出手,美國就慌了;而且,中國不是封死,而是逼美國按中國的規則玩,徹底反轉全球稀土產業鏈。 10月9日,大陸公布稀土全產業鏈管制規定,《華爾街日報》透露,美國正聯合西方國家竭力構建自主稀土產業鏈以降低對中國依賴。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表示,西方國家若要建立起具備一定競爭力的稀土產業鏈,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 首先,西方國家面臨顯著的技術與人才壁壘,尤其在稀土分離提純技術、稀土材料製造技術等關鍵領域,存在明顯的技術短板與人才缺口;其二,西方國家需承擔較高的環境成本,同時面臨嚴苛的社會許可門檻;其三,也是最根本的一點,在於經濟可行性與成本競爭力問題,因為,中國已經在稀土產業形成的規模效應,以及完整的配套產業體系,已構建起較強的競爭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