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科技

【快訊】大陸裁定輝達違反「反壟斷法」

中美在西班牙馬德里的經貿談判進行第2天,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15日公布,輝達公司違反《反壟斷法》,將對其深入調查。 就在中美經貿談判前一天的13日,美國商務部突然將23家位於中國大陸的實體列入限制貿易清單;當天,大陸商務部立刻宣布,對美國進口的模擬(類比)晶片展開反傾銷調查,並就美國在積體電路領域的歧視性措施啟動反歧視調查。 在中美貿易磨擦升級之際,輝達成了第一隻「代罪羔羊」。大陸市場監管局曾於2024年12月9日宣布,對輝達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及輝達收購邁絡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涉及壟斷一事,展開調查,而於15日宣布調查結果,判定輝達違反《反壟斷法》。

川普宣稱要對俄羅斯實施重大制裁 其實是打這個算盤

美國總統川普13日在個人社交平台稱,他準備對俄羅斯實施重大制裁,但前提是所有北約國家必須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與此同時,川普正在全力提升美國石油的產量及出口,並以制裁俄國為由,阻止歐盟、印度和中國大陸購買俄國的石油、天然氣。 川普表示,他準備對俄羅斯實施重大制裁,前提是所有北約國家都同意並開始停止從俄羅斯購買石油;事實上,北約對取得烏克蘭戰爭勝利的承諾遠未達到100%,而且某些北約國家購買俄羅斯石油的行為令人震驚,這極大地削弱了北約與俄羅斯談判的地位和議價能力;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也將極大地有助於結束這場致命但荒謬的戰爭,拯救成千上萬俄羅斯和烏克蘭人的生命,因為,光是上週就有7118人喪生,太瘋狂了。 CNBC、《金融時報》已經披露,上週,川普在華府會晤歐盟官員時,就提出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以逼迫俄羅斯停戰的想法;川普還以中國與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為由,要求歐盟對中印加徵最高100%的關稅,消息曝光後,立即引起國際關注與質疑聲浪。 歐盟執委會發言人只低調回應稱,不便透露會議細節,但強調歐盟已持續與中印等國接觸,並在最新第19輪制裁方案中,新增針對第三國迴避制裁的工具;同時重申,美國是歐盟對俄政策的重要夥伴。 然而,專家普遍認為,歐盟不太可能接受川普停購俄國石油的方案;歐亞集團創辦人布瑞默直言,川普在力推印中貿易協議的同時,又要求歐洲對兩國祭出懲罰性關稅,邏輯自相矛盾;此舉更像是將壓力轉嫁給歐盟,為美國在制裁上的有限作為尋求政治掩護。 歐盟不能接受川普提議的最重要原因是對俄國能源的高度依賴,雖然,在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盟已大幅削減對俄能源依賴,但2024年雙邊貿易額仍高達675億歐元,其中燃料與礦產都是進口大宗,俄羅斯天然氣在歐洲能源進口的占比仍有兩成左右。 川普要求歐盟停購俄國石油還有一個「私心」,就是推銷美國石油、天然氣及核能;在上週與歐盟的會談後,川普馬上透過媒體放話稱,歐盟已承諾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石油及核能產品,三年內合約金額上看7500億美元。美國內政部長伯格姆(Doug Burgum)更表示,若能以美國天然氣取代俄羅斯天然氣,不僅有助歐洲能源安全,也能切斷俄國戰爭資金來源,實現「雙贏」。

西班牙回合談判在即 美方卻突然制裁陸企

14日起,中美將在西班牙舉行高層經貿會談,美國商務部卻在13日將32家實體加入限制貿易名單,其中23家位於中國大陸;大陸商務部發言人當天即表示聲明,質問「中美即將舉行經貿會談,美方此時實施制裁,意欲何為?」為談判投下變數。 美國商務部將32家實體加入限制貿易名單,其中23家位於中國大陸,其中,吉姆西半導體科技(無錫)股份有限公司和吉存半導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因協助大陸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取得美國晶片製造設備而入列。中芯國際早已被美方列入實體清單,向它運送美國設備需要許可證,而申請許可證很可能會被拒絕。 上海復旦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位於中國大陸、新加坡和台灣的關聯公司和其它實體,因採購原產於美國的產品用於支持中共軍事現代化,參與大陸先進計算和集成製造及分銷領域工作,以及直接向中共軍方、政府和安全機構供貨,而被列入商務部黑名單。美國商務部還強調,上海復旦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還向俄羅斯軍事終端用戶提供技術,因此對該公司施加額外限制。 北京復旦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復旦微電子有限公司、深圳復旦微電子有限公司、上海復控華龍微系統技術有限公司和上海富威訊捷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等陸企也被列入黑名單。這些公司被控採購或試圖採購美國產品,以支持中共軍事現代化建設,參與中共先進的計算和集成電路製造及分銷,以及直接向中共軍方、政府和安全機構供貨。 此外,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是因為該機構採購並試圖採購原產於美國的產品,以支持中共推進軍事和國防相關的太空領域活動,以及中共量子技術能力;鑒於量子技術的軍事應用,這些行動將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影響;該實體將被要求對所有受《出口管理條例》(EAR)約束的產品持有出口許可證,並且許可證將在拒絕推定基礎上進行審查。 美國商務部還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列入實體清單,因為其與支持中共高空氣球計畫的公司有關聯;上海索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香港索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被列入實體清單,因為這些實體為中共軍工企業的關鍵客戶(包括美國商務部實體名單的客戶)開發電腦輔助工程軟體。 北京天一輝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生工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也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這些實體被控幫助中共軍事醫學科學院使用或轉移美國原產物品,構成不可接受的風險。 對於美國商務部公布的限制實體清單,大陸商務部發言人表示,美國商務部泛化國家安全、濫用出口管制,對半導體、生物科技、航空航太、商貿物流等領域多家中國實體實施制裁;美方假借維護國際秩序和國家安全之名,行單邊、霸凌主義之實,將一己私利淩駕於他國發展權利之上,打壓遏制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企業,破壞其他國家之間正常的商業往來,嚴重扭曲全球市場,損害企業合法權益,破壞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安全穩定,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大陸商務部發言人指出,9月14日起,中美雙方將在西班牙舉行經貿會談,美方此時對中國企業實施制裁,意欲何為?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停止對中國企業的無理打壓;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台灣關稅談判一大障礙 美媒:無法進白宮見川普

《華盛頓觀察家報》10日報導,隨著美國對貿易夥伴全面徵收高額關稅,各國領袖紛紛前往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會面或派遣代表進行貿易談判,但台灣受限於美國的「一中政策」,無法與川普直接會面,在談判中處於不利地位。 報導指出,白宮已成為各國元首尋求協商雙邊關係的熱門場所,但美國政府的「一中政策」使得任何與台灣的正式會晤實際上都不可能實現。文章甚至悲觀地認為,由於台灣官員被迫透過非官方管道表達訴求,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9日接受採訪時坦言,台灣的情況「非常不同」,因此只能以非官方方式處理與川普政府的關係。吳志中表示,「如果我們能夠在川普辦公室與他會面,對我們來說就已經是勝利了,但這是不會發生的。」儘管如此,他仍對台美談判的未來抱持樂觀態度,且川普「有著豐富的想像力」。 不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近日接受《CNBC》專訪時透露,美方即將與台灣達成一項「重大協議」。行政院於12日證實此說法並初步做出說明。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台美雙方的關稅談判持續推進,雙方都肯定並認可已取得一定進展,目前全案尚待美方安排總結性會商。經貿辦進一步指出,由於目前的臨時性「對等關稅」對台灣產業造成衝擊,因此我方希望透過達成協議,爭取更優惠、更合理的對等關稅稅率,以及232關稅優惠待遇。若有相關進展,將會適時向各界說明。

通膨惡化 但降息預期壓過一切 道指首登46000點大關

雖然,剛公布的美國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率達2.9%,高於7月的2.7%,但下周聯準會將降息的預期壓倒一切,道瓊收盤大漲超610點,並首次登上46000點大關;那斯達克指數收漲約 0.7%,連續第4天創收盤新高,並首次站上22000點大關;標普500指數漲幅 0.85%。 市場認為最新通膨數據溫和,普遍押注聯準會可望迎來今年首次降息,除了美股走揚,10 年期美債殖利率一度跌破 4%,創5個月低點。 據財聯社報導,素有「全球資產定價之錨」之稱的10年期美債收益率11日盤中一度跌穿了備受矚目的4%大關,刷新5個月低點。Tradeweb數據顯示,10年期美債殖利率隔夜盤中一度跌至3.996%,尾盤最終下跌2.29點報4.024%,為4月4日以來的最低收盤基點。 而美國勞工部當天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CPI月增(環比)0.4%,略高於預期的0.3%,7月份月增0.2%;9月CPI年增2.9%,略高於7月份的2.7%。 不過,市場的目光並沒有侷限於這組環比表現略高於預期的數字——他們相信通膨的走高,還未嚴重到足以讓聯準會在下週會議後繼續按兵不動的地步,尤其是在前一又PPI數據環比下跌之後。 宏利投資管理公司股票和多資產解決方案首席投資官Nate Thooft表示,「值得慶幸的是,數據表現與預期相差不大。因此,我認為從很多方面來看,市場認為情況並沒有更糟,這讓市場鬆了一口氣。」 Wealthspire Advisors高級副總裁、顧問Oliver Pursche表示,CPI略有上升,核心CPI符合預期,這強化了聯準會下週將減息的觀點。 在CPI數據發布的同時,截至9月6日的一週內,初次請領失業金人數增加2.7萬人至26.3萬人,創下自2021年10月以來的最高紀錄,而經濟學家的預期中值僅為23.5萬人。 而9月5日公佈的8月非農就業報告顯示,美國當月僅新增2.2萬個就業崗位,延續了近期就業增長大幅放緩的趨勢。這也增加聯準會降息救失業的預期。 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FedWatch工具顯示,在11日的多組美國數據公佈後,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市場目前認,9月降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為92.7%,降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為7.3%。

【梅花評論】虛實並進!台星交流平台升級 深化經貿、文化與科技合作

童振源/駐新加坡代表 台灣與新加坡地緣相近、文化相通、理念契合,雙邊關係長期以來始終穩健而友好。近年來,無論是在經貿投資、科技創新、教育交流、文化互動,乃至醫療合作與永續發展等領域,雙方的連結都持續深化,情誼愈加緊密。 台星關係蘊藏無限合作契機。若要進一步推動雙邊關係,關鍵在於建構兼具深度與廣度的交流平台,使彼此情誼與合作落實於具體行動。基於此,代表處同步推動「虛擬數位平台」與「實體官邸平台」兩大管道,形成相輔相成的交流網絡,讓台星互動更即時、更立體。 一、虛擬數位平台:即時分享,串連彼此日常 數位科技突破時空藩籬,已成為推動台星合作的重要媒介。 2023年5月底,代表處成立 《TW-SG Economy and Business》群組,每日推送二至三則商機新聞,協助台商即時掌握台星產業脈動。同年10月,再推出《Taiwan Semiconductor Reports》群組,每兩個月發布英文《台灣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報告》;今年9月更與台灣科技外交全球聯盟發表首份英文《台灣與全球人工智慧報告》,建立台星及國際間的對話平台,展現台灣的科技外交角色。 去年7月,代表處啟動 《iTaiwanFruit》群組,即時提供在新加坡市場購買台灣水果的資訊,短短七日內便達到單一群組人數上限,目前已成立多個群組。今年7月正式升級為《iTaiwanFruit+Food》,產品自水果拓展至蔬菜、水產與加工食品,並引入優質供應商,成為推廣台灣食品的重要數位平台。 文化交流是深化台星情誼的重要環節。去年8月,代表處成立《iTaiwanCulture》群組,持續推送在新加坡舉辦的台灣演唱會、藝文展覽、 表演藝術、電影及文學活動等資訊。藉此,台灣鄉親與新加坡友人能隨時掌握台灣文化脈動,讓交流真正走入生活日常。 透過這些數位平台,不論是商機資訊、美食品嚐,或是文化欣賞,台星雙方都能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保持互動熱度,增進情誼。 二、實體官邸平台:立體化交流的核心場域 若說虛擬平台是即時互動的「雲端橋樑」,那麼實體官邸便是凝聚人心的「現場舞台」。 自前年五月以來,官邸逐步轉型為全方位交流中心。僅在過去一年,便舉辦近三百場活動,接待超過四千位來賓,涵蓋產業、學術、文化與餐飲等面向。官邸逐漸成為融合商機、知識、美食與藝術的「四合一」平台,展現台灣的軟實力。 1. 商機交流:以餐敘牽線,拓展合作 過去四年,台灣投資新加坡的金額占對東南亞總投資約三分之二。新加坡正是台灣企業進軍東南亞的重要樞紐。每逢台灣廠商來星參展,代表處皆盡可能安排官邸餐敘,並邀請新加坡商會與業界人士共襄盛舉。這些聚會在輕鬆氛圍中促成互信交流與人脈連結,協助許多台灣企業拓展市場,創造可觀商機。 2. 知識傳承:大師午餐,啟迪視野 自去年5月起,代表處協助新加坡台北工商協會於官邸舉辦 「大師午餐會談」,邀請新加坡重量級企業家分享發展策略、科技創新、永續經營與領導智慧。這些對談啟發新思維,也促進跨界合作,使官邸成為經商智慧與商機交流的重要平台。 3. 美食外交:以味連心,情誼更深 美食是最溫暖的外交語言。自2024年2月起,每一季皆邀請中華料理大師黃清標於官邸舉辦 「美食饗宴」,至今已舉辦九場,廣邀新加坡各界重要人士參與,以美食拉近距離、深化交流。 去年10月,官邸再現總統就職國宴,由楊福強行政總監與陳嘉謨主廚從台灣帶來各縣市食材,將國宴的八道佳餚,融合台灣五大族群飲食特色,展現台灣的熱情與多元。 今年8月則邀請榮獲台北市牛肉麵節五屆冠軍的洪金龍師傅來星,在官邸重現經典紅燒牛肉麵;9月安排「HGT華剛茶業」杜蒼林執行長到官邸示範多場品茗。10 月則迎來米其林綠星頂級蔬食料理「陽明春天」,讓新加坡友人體驗台灣飲食文化的深度與創新。 4. 藝術薈萃:文化交流的溫柔力量 文化是觸動人心的最佳橋樑。近年來,官邸多次邀請台灣重量級文化人士,包括吳旻潔董事長、夏曼藍波安、陳思宏、洪愛珠、郭強生、劉克襄、龍應台, 以及導演黃𤋮、廖克發、侯季然與徐進良等等,與新加坡藝文界進行深度對話。 今年9月,代表處協助世界華人工商婦女企管協會新加坡分會舉辦 「第二屆海島之星華語歌唱比賽鄧麗君經典金曲」,邀請鄧長富董事長與李壽全老師參與,並在官邸與新加坡流行音樂界交流。下星期,台灣文學大師陳芳明教授將蒞星開講,於官邸與文化界人士深度互動。 今年7月至9月,官邸展出台灣藝術家陳玉庭女士的畫作,展現空間與藝術交融的張力。未來,更將舉辦「台灣風情攝影展」、羅智成詩學講座、客家文化展與鄧麗君回顧展,使官邸成為藝術與文化交會的殿堂。 自前年5月起,代表處推動官邸由傳統接待場所升級為「立體交流場域」,並與數位平台互為表裡,構築「虛實並進」的雙重交流模式。 無論是一則即時推播的商機新聞、一場文化活動的訊息分享;或是一場官邸的大師午餐、一桌令人驚豔的國宴料理,乃至一幅觸動心靈的藝術作品,都象徵著台星之間真誠而深厚的情誼。 「虛擬數位平台」與「實體官邸平台」雙軌並進,正是深化台星關係的全新策略。這份努力,不僅使台星交流更加緊密、合作更加深厚,也為未來注入更多溫度與廣度。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億光電子聚焦第三類半導體 解鎖高效能應用新紀元

億光電子將於2025 SEMICON國際半導體展中盛大展出旗下第三類半導體產品系列,全面呈現其在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等新世代材料上的研發成果與市場策略,期望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更快的交期與更優質的服務」三大核心優勢,為全球客戶帶來高性價比的半導體解決方案。 第三類半導體因具備高功率、高頻率與高效率的特性,成為次世代電力與高速元件的關鍵。億光電子憑藉多年光電與材料技術的累積,已成功整合上中下游供應鏈,並建立具成本優勢的自製與外包混合製造策略,不僅有效壓低生產成本,也縮短從開發到量產的交期。 一、具競爭力的價格,來自效率與整合 億光在供應鏈整合與生產彈性上的佈局,使我們能夠提供市場上更具價格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協助客戶降低整體BOM成本,同時維持產品性能與可靠性。 二、優質服務品質,從設計協同到交付 億光深耕B2B服務經驗,提供客戶從設計諮詢、樣品測試、量產導入到售後技術支援的完整服務流程。針對第三類半導體,億光也建立了快速反應技術支持團隊,協助客戶更快解決應用端問題,提升開案效率。 三、快速交期,靈活應對市場需求 面對快速變動的市場需求,億光以模組化產品設計與彈性排產機制為基礎,確保交期具備高度彈性與可靠性,有效協助客戶縮短產品上市時間(Time to Market)。 四、應用場景擴大至消費性電子 雖以工控與電源系統為主要起點,億光第三類半導體解決方案也正積極擴展至消費性電子領域,包含快充、家電、車用電子與新興穿戴裝置等應用。這些應用需更高能效與體積最小化的方案,正是第三類半導體的強項。 2025國際半導體SEMICON將於即日起至9月12日在南港展覽館舉行,誠摯邀請業界專業人士及合作夥伴蒞臨南港展覽館2館Q5852展位,了解億光在第三類半導體領域的最新產品及應用方案。 展覽名稱:2025國際半導體SEMICON 日期:2025/9/10-9/12 時間:10:00-17:00 (9/12 10:00至16:00) 地點:南港展覽館 – 台北,台灣 攤位號:Q5852 (二館一樓)

大陸發射遙感四十五號衛星 擴展防災與資源普查

9月9日10時,大陸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四十五號衛星送入太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圓滿完成。這顆衛星將主要用於科學實驗、國土資源普查、農產品估產以及防災減災等領域。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介紹,遙感四十五號衛星屬於遙感系列衛星的一員,該系列自2006年首發以來,已多次成功執行在軌觀測與數據服務任務。此次升空的新一代衛星,搭載了更高解析度的光學成像設備與多光譜感測器,能在多種氣候條件下獲取地表資訊,為農業監測、防災應急與資源勘查提供及時數據支持。 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是大陸自主研製的新一代中型液體運載火箭,採用液氧煤油作為推進劑,具有推力大、低污染的特點。這次任務同時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594次飛行。公開數據顯示,自1970年「長征一號」首飛以來,長征火箭已形成完整的型譜。 專家指出,遙感四十五號衛星投入使用後,將對提升大陸自然災害監測與應急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洪澇、地震、森林火災等突發事件中,衛星可快速捕捉災情影像,協助決策部門制定救援方案;在農業生產領域,衛星數據可輔助掌握糧食長勢與產量預測。 遙感四十五號衛星的成功發射,也為大陸推動「天地一體化」的智慧監測網路奠定基礎,擴展了衛星在國土資源調查、城市規劃與生態監測等多元應用。

長江口交通管制 陸網分析福建艦可能在九一八服役

上海海事局發布航行警告,宣布10日將對長江口深水航道進行大規模交通管制。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大陸網上熱議,普遍猜測這與正在江南造船廠停泊的003型航母「福建艦」有關。有軍事博主分析,福建艦或將在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紀念日正式服役,藉此彰顯其紀念意義與軍事地位的重要性。 陸方公告顯示,10日上午10點30分至晚間8點,長江口進出口船舶將分階段管制,其中下午2點15分至4點30分更針對出口航道實施限制,而過去類似位置的管制多與福建艦出港測試有關,因此各界推斷此舉可能是為福建艦服役前最後一次出海做準備。近期大陸舉行九三大閱兵,福建艦雖無法直接受閱,不過艦載機皆亮相,各界預估「國之重器]服役在即。 大陸知名軍事博主「單手搓核彈」指出,福建艦此前已完成所有海試,包括彈射殲-15T等艦載機測試,而近期央視也多次公開相關畫面,福建艦此次出海應該是在為正式服役做最後裝備。他推測,福建艦若非在9月18日服役,最遲也會在9月底正式加入海軍序列。 不少網友皆持相同論點,有大陸軍事迷就分析,福建艦今年1月18日入塢進行保養修整,2月17日出塢,為期一個月,官方此次動作很可能是進行交付前的整備,包括清除水線下的水生附著物,甲板整備劃線,船體、各系統全面檢查、再次刷漆等多項工作,「不管如何,福建艦入列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福建艦為全球首艘採用電磁彈射技術的常規動力航母,與遼寧艦、山東艦戰機的「滑躍起飛」不同,福建艦具備更高的出動效率與載機彈性。自2022年下水以來,該航母已完成8次海試,採用的全通式平直飛行甲板,配備3條電磁彈射器與阻攔索,能搭載殲-15T、殲-15D電子戰機、新一代殲-35匿蹤戰機,以及空警-600預警機等多型艦載機。 外界分析,福建艦若與遼寧、山東艦形成三航母格局,將使共軍海軍能保持訓練、部署與維護的輪換,確保至少一支航母打擊群隨時具備戰備狀態,進一步提升大陸在西太平洋與南海的存在與威懾力。也有觀點認為,福建艦未來可能編入南部戰區海軍,與山東艦構建「雙航母」巡航,強化對南海的控制。 福建艦的服役,標誌大陸進入「三航母時代」,中共海軍硬實力提升,也將影響亞太地緣戰略格局。「央視軍事」微博帳號8月23日發布福建艦的相關影片,當中把福建艦與抗日戰爭時期的日軍旗艦對照,以「同一片水域,88年前侵華日軍旗艦遊弋,88年後福建艦為入列作準備」為題,以位於上海的造船廠開場,講述作為中國首艘彈射型航母的福建艦,正為入列進行準備。 當時就曾引發輿論猜測福建艦將於9月份的抗戰紀念日入列。網友認為,9月3日入列或許太倉促,另一個可能日期是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紀念日。

美國人去年遭騙3000億 國務院宣布再制裁東南亞線上詐團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8日宣布,美方將針對包括緬甸、柬埔寨等東南亞多處網路詐騙據點,正式祭出新一波經濟制裁。他指出,近年來美國人頻頻淪為電詐受害者,僅2024年估計損失金額就超過100億美元(約3034億新台幣)。近來,美方多次指控東南亞電詐與大陸當局有所掛勾,未來美方是否會施壓陸方解決電詐問題,仍有待觀察。 盧比奧在聲明中指出,東南亞地區透過詐騙來剝削美國人的犯罪行為持續增加,去年來自東南亞的詐騙犯罪已讓美國人損失至少100億美元;美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同日表示,此次制裁鎖定9個與緬甸「瑞谷口」(Shwe Kokko)詐騙中心相關的目標。 盧比奧續指,相關電詐據點背後由克倫民族軍(KNA)撐腰,而該組織早已在美方制裁名單上,被指涉及跨境犯罪與強迫勞動,逼迫工人替其操作詐騙。 制裁名單中還包括4名個人與6間公司,其中部分在柬埔寨經營園區,逼迫被困勞工從事加密貨幣投資詐騙,受害者遍及美國、歐洲與大陸。美國財政部聲明強調,這些措施旨在切斷犯罪集團牟取暴利的管道,並防止強迫勞動、虐待甚至性侵等嚴重人權侵害。盧比奧呼籲,相關國家不應容許自己領土淪為犯罪天堂。 盧比奧聲明中點名湖南出生的佘智江為詐騙帝國核心人物,此次佘智江與其名下的緬甸、柬埔寨實體公司一同被納入「特別指定國民」(SDN)制裁名單。此外,來自雲南、廣州、福建等地、後來取得柬埔寨國籍的多名原陸籍業者,也因涉入西哈努克市與巴域城的詐騙園區遭美方制裁。 與此同時,大陸近來也對跨境詐騙展開大規模掃蕩,據公安部通報,今年以來已集中遣返5400名在緬甸妙瓦底等地被抓獲的陸籍涉詐人員;「瀾湄執法合作中心」今年1月也曾宣布,過去5個月中方與中南半島五國(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聯手破獲超過160起詐騙案件,逮捕7萬餘名嫌犯,並解救160多名受害人。 不過,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7月一份報告卻直言,東南亞多數大型詐騙園區與大陸「一帶一路」特區有關,部分幫派透過與當地政府建立互利關係,藉此經營跨境犯罪。報告指出,北京在打擊針對中國國民的詐騙上展現高壓作為,但對於鎖定美國受害者的犯罪行為卻缺乏積極性。美方更警告,中國藉「打詐」名義強化在區域的執法存在,實際上恐進一步擴張在東南亞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