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科技

Meta高層遭控縱容隱私濫用索賠80億美元 祖克柏等人達成庭外和解

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與包括前營運長桑柏格(Sheryl Sandberg)及董事億萬創投家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在內的11位現任與前任高層,近日遭股東提告,指控他們未能妥善監督臉書隱私政策,導致公司因多起個資濫用事件承受鉅額罰款與訴訟費用。原告要求被告以個人資產賠償公司高達80億(約2400億台幣)美元損失,17日,雙方卻突然達成庭外和解。 路透報導,該訴訟源自已倒閉的政治顧問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非法獲取數百萬筆臉書用戶資料一事。該事件導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於2019年對臉書開罰50億美元,理由是臉書違反2012年與FTC達成的用戶資料保護協議。劍橋分析當時曾協助川普(Donald Trump)贏得2016年總統大選。 本案類似1996年Caremark公司的案子,該案開啟美國公司董事監督責任之法律標準。從此規範董事必須善意建立與維持合理的報告與資訊系統,避免合規、大型風險因監督失守導致損失。公司股東如能舉證董事系統性失責,理論上可要求董事負責,但現實中難以舉證成立,僅在極端失職時才可能勝訴 根據法院紀錄,桑柏格在訴訟期間曾刪除對自己不利的電子郵件證據,遭法院認定嚴重違規並施以制裁,限制其辯護能力。 祖克柏原定於21日出庭作證,桑柏格則排在23日,但隨著和解達成,兩人得以再次避開宣誓作證。這也是祖克柏第二次因訴訟和解免於出庭,上一次是在2017年涉及股權重組爭議時。 此案原定審理八天,由德拉瓦州衡平法院法官麥考密克(Kathaleen McCormick)主審。和解細節未公開,Meta也未對此置評。Meta早於2021年將母公司名稱由Facebook改為Meta,並聲稱自2019年以來已投入數十億美元強化用戶隱私防護。 代表數位內容產業的團體「數位內容協會」(Digital Content Next)執行長金特(Jason Kint)批評:「這項和解或許為當事人帶來解脫,但同時也錯失了一次公開追究責任的機會。」他表示,這起醜聞已被重新詮釋為少數人失誤,而非揭露整個以監控為核心的商業模式。 目前本案雖已落幕,但對Meta內部治理及隱私政策的質疑仍未平息。

福島核災除染土首運東京 鋪設首相官邸花壇帶頭示範消除民眾疑慮

據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環境省計畫於19日將福島核災後所產生的除染土,運入東京首相官邸前庭花壇進行再利用,預計20日完成鋪設作業。此舉為首次在福島縣以外地區使用除染土,政府希望藉此提升國民對安全性的理解與接受度。 日本《共同社》報導,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後,日本大規模挖除受輻射污染的表層土壤,形成約1410萬立方公尺的「除染土」與廢棄物,目前主要儲存在福島縣大熊町與雙葉町的中間貯存設施中。依據法律規定,政府必須在2045年3月前將這些污染土移出福島縣,完成最終處置。然而,因社會接受度低、地方強烈反對,再利用進展困難。 環境省此次選在週末將約2立方公尺的低劑量除染土運至首相官邸花壇,並覆蓋一般土壤與草皮,作為縣外再利用的首例示範工程。環境大臣淺尾慶一郎日前表示,將於7月內完成施工,並強調政府會定期監測輻射劑量、公開數據,確保安全透明。 然而,根據《NHK》今年4月針對全國47都道府縣的問卷調查,無一地方政府願意明確表示接受除染土的最終處分或再利用。多數縣市選擇不作答,或表示「無法表態」。包括山形、鹿兒島、沖繩等地明確反對再利用,理由多為「擔心對農業與觀光產業的聲譽損害」。 日本政府2022年曾提議在東京新宿御苑使用除染土,也因當地居民強烈反對而告吹。此次首相官邸率先示範,預計未來將逐步推動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仿效,並於今夏制定5年行動計畫,以具體推動除染土的再利用。官房長官林芳正強調,提升民眾理解是推動政策的關鍵。

大陸大幅下調豪車消費稅門檻 賓士市佔近五成受最大衝擊

大陸財政部與稅務總局17日聯合發布公告,自20日起,將豪車消費稅徵收門檻由每輛零售價格(不含增值稅)130萬元人民幣(下同),下調至90萬元,並將純電動、燃料電池等新興車款納入徵稅範圍;不過,電動車僅在零售環節加徵10%消費稅。大陸汽車流通協會專家李顏偉指出,該政策主要影響傳統燃油車,尤其以賓士等6品牌受最大影響。 據陸媒《第一財經》報導,李顏偉提供的數據顯示,以含稅價格計算,本次調整後約101.7萬元(含增值稅13%)以上的新車都將納入徵稅範圍,且這一變動涵蓋今年上半年約2萬輛新車,占豪車市場總銷量一半,其中傳統燃油車銷量占比近九成,直接受政策影響。 李顏偉指出,有六大進口車品牌將承受最大壓力,今年上半年,賓士以1.6萬輛銷量,占豪車市場48%;Land Rover則售出8500輛,占23%;保時捷6800輛(18%);LEXUS 3000輛(8%);賓利則為1,100輛(3%)。 李顏偉認為,市場價格集中在90萬至130萬區間的車款壓力最大,許多高階燃油與電動車產品將因加徵消費稅導致價格上漲,導致消費者購車決策受影響。 據報導,一名大陸新車企的產品規劃人員指出,90萬將成為新的車市競爭紅線,許多車企已評估是否需透過「精准卡位」至89.9萬或推出靈活選配組合,以壓低消費者到手價格。 據《南方日報》報導,大陸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此次政策調整是強化稅制,與市場價格變化趨勢一致。他表示「調整不會對整體市場造成劇烈衝擊,但會促使企業重新思考產品結構與定價合理性。」 本次政策首次將無排氣量的純電動與燃料電池車納入徵稅範圍,徹底改變過去部分新能源高端車因「無排氣量」而稅負較輕的狀況。山東一位保時捷經銷商負責人就指出,不少高價純電車先前僅需繳交購置稅,如今新政下需加收消費稅,與燃油車站上相同起跑線,品牌間的競爭壓力隨之增大。 本次調整還對已完成登記、尚未達報廢標準的二手豪車銷售,不再重複徵收消費稅。市場認為,此舉將明顯降低二手高級車的流通成本,促進其保值率與市場活力,有助高級二手車市場發展。此外,新政亦確立零售價計算標準,包括配件與附加服務等價外收費項目也將一併納入消費稅徵收範圍,避免暗中調價行為。 據報導,財政部相關人士曾表示,本次調整目的之一,是讓高消費族群負擔更多稅額,同時透過差異化稅制結構引導汽車市場轉型與消費升級,符合中央「共同富裕」與「雙碳」政策(西元2060前實現碳中和)原則。 陸媒《齊魯晚報》引述多位業內專家看法稱,90萬至130萬間的豪車可能遭遇客群流失,不過真正的頂級奢華車型(如售價超過200萬元人民幣)因消費者對價格反應不敏感,受影響相對有限。

全球首頭克隆氂牛誕生 西藏高原畜牧育種多了「人為因素」

7月10日12時,大陸首頭、也是全球第一頭克隆(Clone)氂牛在西藏當雄金絲野氂牛繁育基地誕生。該項目由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方盛國教授團隊主導,聯合西藏當雄縣政府與西藏高原生物研究所,歷時兩年研發完成,標誌著大陸在高原物種保護與畜牧育種領域實現「從0到1」的突破。 ⸻根據浙江大學發布的數據,這頭克隆氂牛出生體重16.75公斤,體型大於普通新生牛,全身通黑、四肢有力,出生後即能自主行走與吃奶,生命體徵良好。大皖新聞指出,該克隆氂牛是全球首例採用「全基因組選擇+體細胞克隆」融合技術培育的氂牛,首次從基因層面精準篩選優質種源後再進行體細胞重構,確保克隆體具備成長快、抗病強、繁殖力佳等目標性狀,超越以往單一複製基因的傳統克隆技術。 《中國科學報》報導,氂牛是青藏高原牧業與民生的重點物種,然而近十年氂牛種群面臨退化危機。據浙江大學統計,西藏本地氂牛體重生長速率下降8%,自然繁殖成功率僅約20%。且三分之二以上的氂牛需從青海、甘肅等地引進,存在極大外依風險。 方盛國教授指出,傳統育種需20年以上才能完成優良種群選育,而克隆技術可將此週期縮短至5年內,快速擴繁高品質基因型氂牛,避免種質退化與畜群退步,為高原地區牧業帶來革命性變革。 此次克隆技術不僅應用於家氂牛,研究團隊也已成功移植了首批金絲野氂牛的克隆胚胎。金絲野氂牛是目前極度瀕危物種,現存數量不足300頭。後續科研將圍繞其細胞保存、克隆繁育及野外棲息地修復展開,構建高原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模型。 相比以往如延邊牛、樟木牛等克隆案例,氂牛作為高寒高原動物,其體內生理調節機制與耐寒耐缺氧特性極為獨特。此次融合「全基因組優選」與「體細胞克隆」的創新模式,不僅為全球首創,也代表大陸在克隆技術的高環境適應領域獲得突破。

大陸新稀土「釹黃河礦」問世 戰略資源再添新星

據中新社報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聯合內蒙古地質調查研究院7月17日正式對外發布,在內蒙古白雲鄂博礦床中部區域發現一種全新稀土礦物。該礦物已通過國際礦物學協會(IMA)新礦物命名與分類委員會全票批准,命名為「釹黃河礦(Niobohuanghite)」。據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員趙來時介紹,「釹黃河礦」屬於稀土碳酸鹽礦物家族,其最大特徵為化學組成中釹(Nd)元素顯著富集,這在目前已知稀土礦物中極為罕見。 中國礦物學會表示,釹黃河礦的誕生地——內蒙古白雲鄂博礦床,被譽為全球最大的稀土礦與鋼鐵共生礦床,迄今已發現礦物超過210種,包括此前命名的「鋯包頭礦」「鋅鐵鈦礦」等。 研究團隊首次確立其為一種全新晶體類型,並建立白雲鄂博礦體的分帶特徵與成礦模型。財聯社指出,目前全球高性能永磁材料市場中,90%以上依賴釹基材料,而大陸則是釹提取與應用的技術領先者。釹黃河礦的出現,將進一步鞏固大陸在該領域的技術與資源優勢。 釹的戰略用途極高,釹是生產高性能釹鐵硼永磁體的核心元素。這類永磁體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的驅動電機系統、風力發電機核心部件、高端消費電子如耳機、硬碟、振動模組、航空航天領域的精密定位與傳動設備。 大陸雖在輕稀土(如鑭、鈰)儲量充足,但中重稀土(如釹、鉺、鏑、鐿等)長期被視為戰略弱點。「釹黃河礦」的富釹特性,使其成為填補該結構缺口的重要資源。「釹黃河礦」雖具高資源潛力,但因與其他金屬(如鈮、釷)密切共生,仍需解決難選冶、易污染等技術瓶頸。 「釹黃河礦」的發現,是大陸在稀土戰略資源保障領域的重要突破。未來若能實現高效、環保、智能化的釹及伴生金屬提取,白雲鄂博或將再次重塑全球稀土供應鏈格局。

對等關稅還不是致命傷 輸美占比近8成的資通訊產品才是台灣軟肋

川普政府宣布的對等關稅寬限期即將在8月1日到期,但台灣輸美產品涉及對等關稅的占比只有2成,而涉及232關稅的占比卻近將8成,其中包括半導體、伺服器、印刷電路板等關鍵產業,影響遠大於對等關稅。 川普政府正根據「232條款」,對進口的半導體、藥品、關鍵礦物、銅、水產及能源展開國安調查,調查期間,半導體及顯示卡、伺服器等20項ICT產品輸美關稅豁免,PCB、網通零件等產品則徵收10%關稅;如果審查結果有國安疑慮,川普政府將加徵額外關稅。 因此,當國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川普政府遲遲未公布的對等關稅上,旅美學者翁履中卻在政論節目中提醒,對等關稅稅率的結果並不是最重要的,「232條款」的調查結果才是台灣要注意的,如果不在豁免名單中的台廠則會被課新關稅。 根據經濟部透露的數字,2024年台灣對美國出口1114億美元,占出口總值的23%,其中,對等關稅產品輸美出口比重為20%,涉及232條款的產品則占78%。 因此,翁履中指出,台灣真正需重視的是美國對台灣半導體、科技產業的關稅,以及232條款調查台灣半導體、科技商品;若台灣產品有中國零件,或是台灣生產的半成品送至中國,再回到台灣組裝,而後出口美國,都可能被美國認為有國安疑慮。 由於台灣產品都是由各國生產線分工生產,翁履中以台積電為例,美國可能要求台積電提出客戶清單,然後才給予特別豁免,已到美設廠或投資的大型台商,或許可依照台積電模式與美方協商,至於沒到美國設廠或投資的台商就可能有國安疑慮,而面臨232調查的新關稅。

再奪大陸第一大省 廣東靠這「新產業」攀上高峰

在中美科技博弈日益激烈、人工智慧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廣東憑藉強勁的專利實力與應用導向創新模式,再度坐穩大陸「第一大省」之位。根據大陸知識產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近期發布的資料,廣東在中國專利獎與人工智慧專利數量上均位居全大陸首位,顯示其科技實力正全方位領跑。 在日前揭曉的第25屆中國專利獎中,廣東共獲得11項金獎、20項銀獎及超過190項優秀獎,總數位居全大陸第一。不僅超越了北京、江蘇、浙江與上海等傳統創新強省,甚至單一省份的獲獎總量已超越江浙滬三地總和。 隨著AI技術快速發展,大陸的人工智慧專利申請也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於2025年6月發布的報告,大陸AI相關專利總量突破150萬件,其中北京與廣東雙雙突破31萬件,並列大陸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的AI專利不僅總量龐大,更以企業為主體。包括騰訊、華為、比亞迪、大疆、邁瑞等廣東科技巨頭,皆在WIPO公布的全球AI生成式專利企業榜單中名列前茅,騰訊更位居榜首。 專利產業化率方面,廣東數據亦明顯高於全大陸平均。大陸高新技術企業的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61.2%,而廣東多家企業已超過70%,顯示創新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例如,華為的5G載波專利已廣泛應用於終端產品與基站,騰訊的資料庫處理專利亦用於雲計算服務,比亞迪的電動車熱管理系統則解決了低溫續航問題。 今年初,中國AI公司DeepSeek在算法創新上取得突破,被視為「大陸版GPT」,引發國際關注。日前,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演講中直言:「出口管制並未遏止中國AI發展,DeepSeek、阿里、騰訊開發的模型屬世界級」。 目前,廣東正積極推動AI與實體產業深度融合,其中,騰訊與邁瑞合作的「啟元重症大模型」已在臨床實現應用,提升醫療效率30倍;華為昇騰芯片亦成功突破高端算力限制,成為本土AI基礎設施的關鍵支撐。 根據騰訊提供的數據,其混元大模型已應用於政務、教育、金融、製造等超過30個產業場景,未來若微信正式開啟「AI接口」,將有望帶動國民應用級別的AI爆發。 人工智慧的下一場戰役不再只是技術之爭,更是應用之爭。正如微軟(Microsoft Corp.)副主席兼總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在美國國會所言,「誰的技術被世界最廣泛採用,誰就能贏得AI競賽」。

【有片】湖北有座「八戒大廈」全球最高養豬場 每年出欄120萬頭豬

你沒看錯,大陸的豬不但能坐電梯、吹空調、聽音樂,還住進了26層的「大廈」裡。位於湖北鄂州的這座超高層現代化養豬樓,因為養了數十萬頭豬,被網友戲稱為「八戒大廈」。它不僅刷新了想像,更創下「全球最高、最大單體養豬場」紀錄。 這座名副其實的「豬界摩天樓」其實是由湖北中新開維現代牧業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現代化養殖基地,坐落在鄂州市碧石渡鎮,離市區開車不到30分鐘。 根據央視財經報導,這個基地總投資超過40億元人民幣,包含兩棟養豬大樓,每棟26層,從第3層到第26層都養豬,每層出欄約2.3萬頭,兩棟樓年出欄生豬高達120萬頭! 界面新聞表示,這可不是「土味豬圈」,「八戒大廈」的科技含量可一點不低。首先投餵系統全自動化:每天消耗飼料約50萬公斤,透過傳送帶自動分發,準確率可比蘋果手機生產線。超大電梯運送:豬坐的不是普通貨梯,而是40噸級「運豬專用電梯」,一次送整層都不是問題。更為享受的是環境——恆溫空調+音樂放鬆:大樓內全年恆溫、通風系統分區獨立,每區還會播放音樂讓豬豬減壓,據說豬群情緒穩定更容易長肉。 雖然「八戒大廈」很讓媒體驚奇,但也不免擔憂:這麼高密度飼養,萬一豬瘟爆發,不就「一樓感冒、頂樓打噴嚏」?對此,中新開維的管理者表示:「我們在設計時就預設防疫重點。」例如:所有工作人員進入前需高溫烘烤消毒;每層樓有獨立通風與廢棄處理系統;豬隻喝熱水、洗熱水澡,提高免疫力、避免冬季疫病暴發;分區分批飼養、數位監控、封閉式管理全覆蓋。可以說,「八戒大廈」不是單純把豬放進樓裡,而是把養豬工業與科學養殖相結合。 為什麼要蓋「八戒大廈」把豬養在平地不好嗎?其實,這是解決土地資源緊張、提升豬肉供應效率的創新之一。根據大陸農業農村部統計,中國人一年吃掉的豬超過7億頭,占全球總消費量一半以上。傳統豬場用地大、排污重、效率低,而「八戒大廈」能節省土地約80%。集中治污、減少污染,充分達到「綠色養豬」的目標。另外,可大幅提升單位產能與管理效率,有助防疫與可追溯飼養管理。 這也就是近年來,大陸大型豬企如新希望、牧原、襄大集團、唐人神等紛紛「蓋樓養豬」,一時間,「豬上樓」成為畜牧業的新趨勢。 從泥地走向高樓,從手餵走向智慧農業,這一頭頭豬豬,也正在乘著技術的風,把一般人對農業的想像徹底翻新。或許哪一天,我們不再問「你在哪裡養豬?」而是問:「你家豬住哪層」?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0億美元下單大陸eVTOL 採購350架E20飛行器

大陸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產業迎來里程碑式突破。7月16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Autocraft公司與大陸eVTOL製造商——上海時的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簽署合作協議,宣布將斥資10億美元(約合71億元人民幣),採購350架E20型eVTOL飛行器,主要用於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旅遊等商業場景。 新華社報導,此筆金額大幅超越2025年2月中國eVTOL領域創下的35億元意向訂單紀錄,刷新大陸在該產業單筆出口訂單的歷史紀錄。 據悉,這筆訂單的合作緣起於2024年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雙方首次建立合作關係。Autocraft致力於推動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成為全球空中交通技術的引領者,在全球尋找具備技術前瞻性與系統交付能力的合作夥伴時,選中了「時的科技」。Autocraft執行長在簽約儀式上表示:「E20代表了城市空中交通的未來,我們期待將其應用於杜拜、阿布達比、沙烏地阿拉伯與摩洛哥等地,重塑區域出行方式」。 E20由時的科技自主研發,屬於傾轉旋翼構型的五座純電eVTOL。其最大巡航時速可達320公里,續航距離200公里,搭載5人時可完成多個城市間快速通勤,例如「從上海閔行至蘇州僅需十餘分鐘,費用有望與出租車持平」。 時的科技官網指出,E20五葉螺旋槳設計將垂直起降階段的噪音壓至70分貝(相當於城市中普通小轎車噪音),大幅提升城市環境適應性與運營可行性。時的科技創辦人兼CEO黃雍威表示,E20將成為大陸首款獲得民航適航認證的傾轉構型eVTOL,目前已由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受理適航審查,進入符合性驗證階段,預計2027年完成取證並投產。 以E20為代表的大陸eVTOL產業正在快速融入全球低空經濟市場。根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預測,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場(UAM)到2040年預估將突破1兆美元。

【有片】首次中文演講!黃仁勳「皮衣換唐裝」現身北京 盛讚大陸AI已是世界等級

輝達(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今天(16日)現身北京「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開幕典禮,罕見脫下招牌皮衣,改以一身深色唐裝亮相,成為會場焦點。他首次以中文進行演講,並盛讚大陸人工智慧(AI)技術,明言大陸的AI模型已是「世界級」,強調大陸開源AI正在成為全球科技進步的催化劑。 黃仁勳此次受邀擔任開幕式演講嘉賓,談及AI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他指出「AI已經成為像電力一樣的基礎設施,中國的AI模型與開源技術,為全球創新與進步帶來強大推力」他特別點名大陸的DeepSeek、阿里巴巴、騰訊及月之暗面(Kimi)等機構所開發的模型,他稱讚,上述AI模型皆是「世界一流」,並稱DeepSeek為全球首個開源推理模型,是無可爭議的技術突破。 黃仁勳也表示,人工智慧正深刻改變各行各業的運作模式,而大陸AI技術在模型與應用層面雙雙快速發展「中國的競爭非常激烈,創新速度驚人,每個人都想創建偉大的公司、開發出優秀的應用,這股動能推動整體產業快速演進。」 根據陸媒《第一財經》報導,對於大陸科技實力情況,黃仁勳直言「任何輕視華為或中國製造能力的人,都是極其天真的。」他認為,陸方在AI及相關硬體研發領域正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向前邁進。 至於市場關心的H20晶片進度,黃仁勳透露,目前已有大量H20訂單在手,部分企業正等待輝達通知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