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音樂

睽違近5年 鋼琴家阿芙蒂耶娃今晚登臺

近五年因疫情未曾來臺演出的鋼琴名家尤莉安娜.阿芙蒂耶娃(Yulianna Avdeeva),終於將在今晚重登國家音樂廳,帶來「力晶2024藝文饗宴-阿芙蒂耶娃鋼琴演奏會」,並很快再於3/21(四),由韓國鋼琴家金善昱指揮,與國立臺灣交響樂團(NTSO)合作演出「力晶2024藝文饗宴-阿芙蒂耶娃蕭邦雙協奏曲之夜」。本次演出亦特別規劃「力晶美學藝堂」系列教育活動,含括大師班、演前導聆等,持續音樂教育的推動,同時關注與扶植新世代的頂尖音樂人才,成為國內古典樂教育持續與世界接軌的堅實力量。 「鋼琴詩人」傅聰讚譽為「百年來難得一見的奇才」的鋼琴家阿芙蒂耶娃,2010年在樂壇最重要的鋼琴賽事國際蕭邦鋼琴大賽第16屆勇奪首獎,更打破從1965年「鋼琴女神」阿格麗希之後,45年不曾有過女鋼琴家獲得冠軍的紀錄,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獲獎十餘年來,阿芙蒂耶娃不斷地深度鑽研並演出各樂派作品,深耕藝術範疇。她是蕭邦的故鄉波蘭華沙愛樂樂團與波蘭國家廣播電台交響樂團演出的常客,並與蕭邦學會長期合作。新象董事長樊曼儂回憶,在傅聰力薦之下,當年就邀請阿芙蒂耶娃於2011年首度訪臺,深獲許多臺灣樂迷熱烈迴響,直到今年,已是她第八次在臺演出。 在局勢動盪的疫情之年過後,阿芙蒂耶娃以歐洲各大音樂節的演出展開2021年夏天。她登上法國拉羅克當泰龍國際鋼琴音樂節、華沙蕭邦協會主辦之第16屆國際蕭邦音樂節《蕭邦與他的歐洲》、安斯巴赫之巴赫音樂節、聖尚德路斯拉威爾音樂節與提契諾阿斯科納音樂節。阿芙蒂耶娃的獨奏曲目亦不斷革新,這次來臺安排獨奏會,3月18日演奏蕭邦幻想波蘭舞曲、李斯特鋼琴奏鳴曲、還有二位當代音樂家瓦伊貝爾格(Mieczysław Weinberg)、以及史匹曼(Władysław Szpilman,即電影《戰地琴人》主角本人)的作品;3月21日則應新象之請,一夜連續演出蕭邦的兩首協奏曲。 阿芙蒂耶娃指出,3/18的獨奏會上半場演奏的都是波蘭的音樂家作品:蕭邦、史匹曼、瓦伊貝爾格,雖然後二者屬於當代、二次大戰浩劫餘生的音樂家,與蕭邦年代各異,但都討論了人類共同的議題。蕭邦的幻想波蘭舞曲,是作曲家最後一首大調樂曲,也是阿芙蒂耶娃個人很喜愛的作品;其次,阿芙蒂耶娃恰好有幸結識史匹曼家族成員,受他們邀請,於2020年首演了史匹曼1933年寫就,但到21世紀才在加州被家人發現的《器械之生》組曲,並收錄在阿芙蒂耶娃受史匹曼啟發、於今年發行的最新專輯《堅韌》(Resilience)之中;而瓦伊貝爾格同樣歷經二戰浩劫、家人盡歿,音樂卻仍然閃耀人性的光芒與對生命的期望,讓他非常敬佩、深受感動。所以他在下半場也安排了李斯特光明與黑暗對比強烈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一同訴說人性之種種。 2020年3月CIVOD-19疫情封鎖期間,阿芙蒂耶娃每週於臉書及YouTube 平台直播音樂會,演奏並討論了巴赫全本《平均律鍵盤曲集》。六十次的直播共吸引了全球近五十萬人次欣賞。近期阿芙蒂耶娃在社群媒體更創設了「Yulianna Musical Dialogue」線上音樂分享系列,每週四上社群媒體與樂友們交流分享她的演奏經驗。這段經歷,讓阿芙蒂耶娃跳脫了自己習慣的框框,從傳統現場演出跨入新科技的領域,也讓他比以往更加重視錄音。眼下,他已在為2025蕭斯塔科維契逝世五十週年準備,計劃在萊比錫錄製其全本鋼琴獨奏作品,值得樂迷引頸期待! 原文出處 力晶2024藝文饗宴-阿芙蒂耶娃鋼琴演奏會 力晶2024藝文饗宴-阿芙蒂耶娃蕭邦雙協奏曲之夜

不只歌 更有劇—2024小澤征爾音樂塾《女人皆如是》京都周日場戲感十足

今日(18日)的京都突然下起了雨,略帶寒意的天氣,也澆不熄前往京都ROHM劇場觀眾們的熱情,當中更有來自蹦藝術的「京都雅遊|魅麗音樂之旅」共26名團員,以及12位從台灣自行前來參加的樂友一起加入,欣賞2024小澤征爾音樂塾《女人皆如是》的演出。 有了週五首演場的成功表現,其實對這場演出我的心情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有時首演成功後,化解緊繃的氣氛,反而會造成下一場的過度放鬆,還好這完全不是今天《女人皆如是》的狀況!可以聽出來不論是樂團或歌手的確有更加放鬆,這樣的感覺反而讓大家進入了一種「自在」的狀態,尤其是三位女性角色:飾演奧迪麗姬的女高音克拉克(Samantha Clarke)、飾演朵拉貝拉的次女高音凱依(Rihab Chaieb),以及飾演黛絲碧娜的女高音弗托莉(Barbara Frittoli),今日完全能在有限的空間裡加足戲感,這是本週從總彩排到首演都沒感受到的情況。加上三人的聲音狀態一樣維持高標準,除了黛絲碧娜最終在結婚公證人時意外落掉兩句歌詞外,其餘皆是滿分演出,讓觀眾感受到在台上的她們不只是唱「歌」,而是把「劇」的成分發揮到百分百。 這樣的效果相當驚人,不但與之對戲的三個男角也同樣被渲染出更好的回應,更重要的是這齣「劇」終於傳達到觀眾眼裡了——週五場的演出雖然在音樂上堪稱完美,但觀眾對於劇中的情節或笑點鋪陳其實沒什麼反應,原本還認爲是不是導演過度收斂,實際上可能是歌者在經過多次排練及演出後,才終於找到對的表現方式!今天的觀眾反應熱烈,在劇情安排以及動作巧思都有明顯回應,最可愛的情況發生在黛絲碧娜下半場開頭的詠嘆調〈芳齡十五的女子〉(Una donna a quindici anni),由於此曲在最終段前有一個明顯休止,加上前面唱得太精彩,觀眾自然忍不住鼓掌,這時女高音弗托莉用手指稍為示意觀眾停下,然後再邊唱最終段邊離開,讓原本刻意安排好的橋段,卻像是現場即興加唱的感覺,感受到台上台下完全浸淫在莫札特美妙樂音的氛圍裡。 嚴格來說,今天小澤征爾音樂塾樂團並不像週五場那麼「精準」,可以聽得出來有一小部分唱段明顯沒對上歌者,但就如同前面所說,在大家更「自在」的情況下,本場音樂聽起來更加有一體感,也能聽出來首席指揮馬休斯(Diego Matheuz)在不少地方刻意把速度或音量做出更強烈的對比,帶領樂團更朝著「一起做音樂」邁進。相當恭喜2024小澤征爾音樂塾度過了「莫札特歌劇」這個大難關,也十分期待明年的威爾第《茶花女》,又可以帶給大家什麼驚喜。 原文出處

上世紀的浪漫 美國傳奇鋼琴家堅尼斯95歲辭世

美國傳奇鋼琴家拜倫·堅尼斯(Byron Janis)14日在紐約曼哈頓辭世,距離他96歲生日不到兩周。堅尼斯是知名鋼琴大師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為數不多學生之一,因詮釋蕭邦等浪漫派作品聞名。堅尼斯雖有過一段漫長而輝煌的職業生涯,後因手部關節炎被迫提早離開舞台。 《紐約時報》報導,堅尼斯的妻子瑪麗亞·庫珀·堅尼斯(Maria Cooper Janis)證實丈夫在一家醫院與世長辭。她說,直到去世前,堅尼斯仍持續撰寫關於他職涯的文章,並整理他的音樂錄音。 堅尼斯生於1928年,4歲開始習琴,7歲時舉家搬到紐約後,小堅尼斯成為傳奇鋼琴夫妻檔約瑟夫和羅西娜·列維寧(Josef&Rosinna Lhévinne)的學生。1944年初,15歲的堅尼斯在當時年僅14歲的馬捷爾(Lorin Maazel)指揮伴奏下,在匹茲堡上演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這場音樂會引起霍洛維茲的注意,決定收他為徒,兩人展開為期3年的師徒關係。 堅尼斯每周上一次這位傳奇鋼琴家的課,讓他的琴藝不斷精進。霍洛維茲告訴他:「你要成為第一個堅尼斯,而不是第二個霍洛維茲。」1948年10月2日,堅尼斯成功在卡內基廳舉辦獨奏會,走出自己的方向,沒成為霍洛維茲的翻版。當時《紐約時報》樂評道恩士(Olin Downes)說:「我已很長時間沒聽過這麼充滿才氣的鋼琴家,堅尼斯同時兼備音樂性、感情、智慧和藝術氣質。」18歲時,堅尼斯成為RCA唱片公司旗下最年輕的古典鋼琴家,開啟他的錄音生涯。 堅尼斯是美蘇冷戰時期首位巡迴俄羅斯的美國鋼琴家,在當時嚴峻的政治氛圍下,起初莫斯科當局反應冷淡,但堅尼斯很快用琴藝征服莫斯科的樂迷。據報導,堅尼斯演出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和蓋西文F大調鋼琴協奏曲,讓當地觀眾陷入瘋狂。Mercury唱片公司還特別派錄音團隊紀錄下堅尼斯在俄國的演出,搭起美蘇敵對年代不可思議的文化橋樑。 堅尼斯的職涯巔峰是1950、1960年代,他以從鋼琴汲取巨大聲響、創造豐富的音色著稱,透過一種自由奔放的手法詮釋音樂,有時會逾越作曲家在樂譜的指示,令樂評不安,不過他的個性化多半成為他的獨特魅力。在音樂會舞台上,堅尼斯特別擅長需要浪漫手法、高超技巧的作品,如柴可夫斯基、拉赫曼尼諾夫協奏曲,以及李斯特的作品。不過,堅尼斯本身特別偏愛蕭邦,他形容自己與蕭邦的關係為「靈魂交感」。堅尼斯確實與蕭邦有些奇妙因緣,1967年,他還在法國發現蕭邦兩首沒曝光過的圓舞曲手稿。美國樂評家哈洛德.荀白克(Harold Charles Schonberg)曾描述:「在舞台上,堅尼斯瘦長、幾乎弱不禁風的樣子,幾乎馬上喚起台下女性觀眾的母性憐愛本能,就像蕭邦本人再現一樣。」 1973年,正值事業巔峰時期的堅尼斯卻因手部關節炎被迫減少演出場次,而且每次演奏愈來愈伴隨難忍的疼痛。即便如此,堅尼斯仍持續音樂會演出,以及每天5小時的練琴。1990年的一次手術導致堅尼斯的拇指略微變短,影響他演出一些大型浪漫派作品的能力,後來只好短暫退出舞台。 1990年代中期,堅尼斯一度重返舞台,先是與其他音樂家合作,在慈善音樂會上短暫登場,到進一步開獨奏會。1990年代末期,堅尼斯還在EMI唱片公司留下兩張令樂迷難忘的經典唱片。 音樂裡的熱情燃燒堅尼斯的心,生前對音樂的熱愛讓堅尼斯永遠不會停下腳步,若說音樂的世界裡有許多鋼琴巨匠,但永遠只有一個拜倫堅尼斯。

絕美舞台解禁!2024小澤征爾音樂塾《女人皆如是》首演夜

經歷了兩個多月的排練,終於到了2024小澤征爾音樂塾《女人皆如是》的首演之夜,由於本劇時間較長,週五即便六點半開演,預估結束都要超過十點,也讓今年的首演夜不像往年的人潮洶湧,不過最終還是有約七成滿的入座率,當中包含了本次參與台灣優惠方案週五場的19位觀眾,搭配著京都連兩日的暖陽,以輕鬆愉悅的心情等待開演。 正式開始前,小澤征爾音樂塾的首席指揮馬休斯(Diego Matheuz)在樂池的指揮台轉向觀眾,表示要將待會的曲目獻給已經在天上的大師,樂曲一下是莫札特的弦樂嬉遊曲第二樂章,馬休斯用了較慢的速度處理,樂團也十分精細地給予應和,讓人驚艷於這些年輕學子們的實力,曲畢觀眾也等待良久,讓聲響留在ROHM劇場中飄蕩,相信大家的心中也都想著小澤征爾過往的英姿! 在管樂與定音鼓團員入座後,正式進入了《女人皆如是》的序曲。讓我頗意外的是,樂團似乎在剛剛的弦樂嬉遊曲後,有了一定的暖身效果,這次的序曲是這幾天聽下來最不疾不徐、也最典雅優美的版本,馬休斯把速度稍慢了一些,也讓音樂從中跑出了靈魂,這點也延續到歌者進場後,樂團有了比較「鬆」的狀態,也讓聲樂家更有發揮空間,今晚的演出要大大給樂團一個讚,與台上歌者的高難度快速音群配合都緊密對上,幾乎到達零失誤的表現,可以想像大家是花了多少苦心在練習這次的演出! 到了正式演出,聲樂家們都是毫不保留,不過從一開口就讓人驚艷的,應該還是飾演奧迪麗姬的女高音克拉克(Samantha Clarke),從最開始的二重唱、到著名的詠嘆調〈如同磐石堅忍不拔〉(Come scoglio immoto resta),以及第二幕高難度的〈請原諒我,我的至愛〉(Per pietá, ben mio, perdona),克拉克都表現得游刃有餘,而且聲音共鳴充滿整個劇場,每每獲得滿堂彩;不過全劇的六個角色,其實戲份都一樣吃重,加上有許多二、三、四甚至六重唱的橋段,本次音樂塾的卡司陣容絕佳,配合默契皆相得益彰,個人特別欣賞飾演費蘭多的男高音阿戴尼(Pietro Adaìni)的表現,他在高音域的聲量控制得宜,尤其能收到相當弱的程度,技巧十分出色。 在看過總彩排之後,這次首演夜也可以認真觀察導演尼斯(David Kneuss)放入了哪些小細節,可以看出尼斯試圖在一些片段加入可愛的小動作或是暗示,但不知是不是為了維持角色的貴族氣質,大家的表現都相當收斂,一不小心就會錯過這些巧思,對於首次欣賞的觀眾(尤其還需要分心看字幕)可能無法十足感受這些部分,讓整體製作的戲劇感稍嫌平淡了些。即便沒有什麼大場面,佈景與服裝設計師佩德左拉(Robert Perdziola)依然不讓人失望,光四幅華麗細緻的巨大景片就美不勝收,細節令人目不轉睛,從後院、庭園到起居室的佈置,也是相當復古典雅,而左右舞台各放上數棵大型的橘子樹,則是兼帶鏡框效果,讓多半時候只有六個人的舞台不會看起來太空,到後來我有點懷疑那些橘子到底是自己在發光,還是打燈讓他們發亮?這份疑惑,大概要等到週六中午舉辦的台灣觀眾限定後台導覽活動,才能一見分曉了! 原文出處

桃園市認養非犬貓特寵活動 23日起跑

想不想認養可愛的特殊寵物當寶貝呢?桃園市政府動物保護處的「非犬貓特殊寵物」認養活動將在3月23日上午9點起開始辦理,想成為兔爸爸、蛇媽媽、鸚鵡飼主的民眾,歡迎攜帶國民身分證及運輸籠,來選選你的最愛吧! 桃園市動物保護處歡迎民眾共同踴躍參與,攜手紮根生命教育、愛護及守護動物,共創友善對待動物的環境--「懂牠再養牠,終養不棄養」。 目前國人飼養的寵物以犬貓為大宗,而飼養非犬貓的寵物(如:兔子、天竺鼠等)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近幾年來由動保處收容民眾棄養或走失的非犬貓寵物數不勝數,若經公告後仍無飼主領回,則以不定期辦理認養活動的方式,讓非犬貓寵物能有完善的照養生活環境。 預計於今年3月23日上午9點至12點在桃園市中壢區仁德公園(桃園市中壢區崁頂路1401巷口旁)辦理的非犬貓特殊寵物認養活動,有包括和尚鸚鵡、王蛇、球蟒、兔子及天竺鼠等,共計12隻動物開放認養。 動物保護處強調,有意認養之民眾除需設籍桃園市並年滿18歲,也會要求擁有飼養特殊寵物的能力,希望想飼養的民眾應謹慎評估自身能力;認養成功的市民必須參加1小時的生命教育課程,課程內容包括如何飼養、照護特殊寵物,如飼料、飲水,以及環境與衛生管理及異常狀況的注意事項及護理工作。活動詳情請參考桃園動保處的官方網站(https://animal.tycg.gov.tw/)或臉書粉絲專頁。 發布單位:動物保護課 聯絡人:洪瑛鎂 聯絡人電話:(03)-3326742#300~309 資料提供單位:農業局

初見全貌—2024小澤征爾音樂塾《女人皆如是》總彩排之夜

經歷昨日因突發狀況而造就的獨一無二「給兒童的歌劇」後,今日小澤征爾音樂塾進行首演前的最後一次總彩排。由於昨日台上情況讓眾多環節無法發揮,今日以正式卡司的完整總彩排,讓人以高度期待的心情,進入京都ROHM劇場。 在精彩熱鬧的序曲後,正式卡司一開口就立刻感受到世界一線聲樂家的不同,尤其飾演費奧迪麗姬的女高音克拉克(Samantha Clarke)從第一個音就驚艷全場,飾演阿方佐的男低音吉弗雷(Rod Gilfry)也是渾身充滿戲感,越聽下去我就越心生疑惑:即便昨日的替補卡司有身體上的狀況,但不論是2016《蝙蝠》、2017《卡門》或2023《波希米亞人》的音樂塾演出中,都沒有出現正式卡司與替補卡司表現有這麼巨大差異的情況,左思右想發現關鍵點:原來全都是莫札特的關係! 學習器樂的人都知道,莫札特一向是最簡單也是最困難的作曲家,乍看沒有艱深技巧,但要演奏得純粹寫意不造作,實在是難上加難,這點放在歌劇也是一樣,尤其像《女人皆如是》,全劇的六個角色各有吃重的獨唱與合唱片段,加上很多時候與樂團聲部有緊密的配合與銜接,只要一個沒合拍就會相當明顯——此點要給目前小澤征爾音樂塾的首席指揮馬休斯(Diego Matheuz)很大的掌聲,樂團在他的帶領下相當精準地與歌者配合,尤其幾個加快或漸強段落更是充滿張力,讓全劇的音樂能在有限度的編制下做出很好的起伏,也證明了小澤征爾為何會親自選擇馬休斯做為他在音樂塾的接班人。 同時,要如何讓六人撐起偌大舞台,相當考驗導演尼斯(David Kneuss)的功力,在此先不爆雷,但個人相當喜歡尼斯在一些小細節上的處理,譬如可能某人對某人的動情早在測驗計畫之前就有跡可循,或是阿方佐究竟如何策動這一切,是否缺少了他的煽動,整個故事就不會朝這樣的發展?另外,《女人皆如是》最令當代人詬病的,是劇本結局相當不符合時代潮流,即便無法改動原本的台詞,尼斯也透過角色的動作,轉譯出新的詮釋,給予觀眾新的想像空間。很快地週五就是今年小澤征爾音樂塾的首演,到底火力全開的正式卡司,到時會帶給大家什麼樣的精彩表現呢?已經感到迫不及待了! 原文出處

奏出台灣之聲 華碩贊助國家交響樂團歐洲巡演

為使世界聽見「台灣的聲音」,華碩贊助國家交響樂團(NSO)《來自臺灣—2024歐洲巡演音樂會》,透過台灣作曲家李元貞以客家聚落、美濃風土人情所創作的《美濃之道》,傳達台灣生命力。 華碩聯合科技系統事業總經理廖逸翔出席《來自臺灣—2024歐洲巡演行前音樂會》記者會時表示:「很榮幸成為NSO的藝企夥伴!經由此次合作,讓音樂藝術表現和科技創新思維相互交流,彰顯了雙方共同價值觀:透過彼此專業領域的表現,讓世界看見台灣!」國家交響樂團亦感謝華碩的大力贊助,讓歐洲巡演順利舉辦,一起肩負台灣文化使命。 華碩常年贊助藝術盛事與文化推廣,透過對美學永不間斷的追求,創造獨一無二的數位生活體驗。華碩文教基金會更致力於縮短數位落差、城鄉落差,藉由多元跨界合作,積極支持藝文發展,培育領域人才。 除於海內外非營利組織及青年志工團於服務地區設立數位學習中心,華碩文教基金會亦長期支持國內偏鄉音樂團體,包括音樂創作及跨界演出等,以美妙悠揚的音樂,將希望與力量帶給每個角落。 了解更多:華碩文教基金會

3天莫札特巡演 白建宇新片曲目 台灣樂迷搶先聽

繼貝多芬全本32首鋼琴奏鳴曲、葛拉納多斯《哥雅畫冊》,白建宇2024年再度訪台,獻上即將錄製的莫札特鋼琴作品。4月6、7、8三天分別在高雄、台中、台北等地馬拉松式巡演,未上市新專輯曲目,台灣樂迷搶先全球聆聽! 生長在二戰後、飽受韓戰摧殘的韓國,對白建宇而言,童年時期的世界觀主要被「貧窮」、「勤苦」、「衝突對立」所塑造。在這樣的背景下,接受教育被視為改變命運的關鍵。白建宇自幼就展現出積極向上的態度,他善於把握每一次的機會,不斷追求卓越,因此從小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光彩。 除了10歲時與韓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葛利格鋼琴協奏曲,以及15歲時考進茱麗亞音樂院,並師從傳奇鋼琴名家羅西娜.列文涅(Rosina Lhevinne)之外,白建宇在紐約林肯中心舉辦拉威爾全本鋼琴獨奏作品首演,讓他在國際樂壇一夕成名。隨後,他在眾多國際鋼琴大賽中連連斬獲首獎,其中包括最具聲望的1969年布梭尼國際鋼琴大賽。 長達60多年的演奏生涯,白建宇的足跡早已遍布國際知名音樂廳:卡內基廳、維格摩廳、柏林愛樂廳等。他也與諸多著名指揮家及樂團合作,包括:祖賓.梅塔、馬捷爾、揚頌斯、帕沃賈維、伊凡費雪等指揮家,及紐約愛樂、聖彼特堡愛樂、倫敦交響、巴黎管弦、法國國家交響、柏林交響等國際知名樂團。他在音樂上的成就更使法國政府親授「文學與藝術勳章」,予以肯定。 然而,隨著白建宇演奏歷練的不斷厚積和音樂智慧的增長,白建宇卻感嘆到某些音樂美好僅限於年輕時才能完全體會到。樂壇有一派說法,認為莫札特真實、簡單純粹的特質,更適合演奏家在晚年、童年時發揮,霍洛維茲、魯賓斯坦等許多前代鋼琴巨擘在晚年時演奏大量的莫札特作品,反映了這種觀點。 而被譽為「鍵盤上的真理探索者」的白建宇,近期經常聆聽年輕鋼琴家的演奏,學習年輕一輩的長處,時而深受啟發,或許對白建宇而言,隨年紀增長,心境越趨質樸,正如他即將帶來的全場莫札特鋼琴作品。 「我從未覺得自己有過一百分的演出,每一年我都會感到遺憾,為何自己無法表現得更好。但仔細回想起來,確實有些音樂、價值觀和真理,只有在年輕的時候才能體驗到。」白建宇表示:「而現在,我正重拾那份年輕的質地。」 4/6 (六) 19:30 高雄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4/7 (日) 19:30 臺中 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4/8 (一) 19:30 臺北 國家音樂廳 莫札特 d小調幻想曲,K. 397 D大調輪旋曲,K. 485 F大調第二號鋼琴奏鳴曲,K. 280 ─中場休息─ 給小型機械風琴的F大調行板圓舞曲,K. 616 b小調慢板,K. 540 G大調小吉格舞曲,K. 574 c小調幻想曲,K. 396 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K. 394

樂興圓桌武士融合國樂 17日奏出「聲痕墨跡」

由樂興之時管絃樂團跨世代核心團員組成的「樂興圓桌武士」,每年春季一期一會已蔚為美談。今年他們將於3月17日晚於國家演奏廳帶來「聲痕墨跡」音樂會,以融會古典與現代的內容譜出新意。 樂興之時長年持續催生並發表傑出的當代國人作品,本次主題委託頂尖國樂作曲家陸橒創作《墨.跡》之三。曾連續三屆榮獲文建會(現為文化部)民族音樂創作比賽協奏曲組最高獎項的陸橒,擅長鑽研不同樂種的原生語彙並加以發揚光大,新作品結合西方絃樂團以及中樂的管子、三十七簧笙,意圖以不同樂器的音色組合展現墨色的濃淡雅緻。 《墨.跡》之三特別邀請早憑實力圈粉無數之管子演奏家曾榆尹、笙演奏家姜均擔任客席,與絃樂團合奏演出,陸橒特別表示:「在創作的過程中,感謝兩位獨奏者提供想法,並持續地給予建議並一同試圖探索演奏上與聲音上的各種可能性。」精彩可期之作,絕對值得現場聆賞! 巴赫的布蘭登堡協奏曲是其最精彩的器樂重奏作品之一,每首都有不同獨奏群的組合,早在千禧年之際,樂興之時就已創下在單場音樂會挑戰全本六首巴赫布蘭登堡協奏曲的壯舉。時隔多年再度搬演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二號,由全新世代的樂興圓桌武士詮釋,傳承意義更深切體現。本作品中的四位獨奏分別由:小號演奏家高信譚(德國國立萊比錫音樂院小號演奏碩士)、木笛演奏家陳孟亨(美國波士頓大學木笛演奏博士)、雙簧管演奏家陳語恩(德國威瑪弗朗茨李斯特音樂院)、小提琴演奏家楊竣傑(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指揮碩士、樂興之時管絃樂團首席暨助理指揮)擔綱。除了獨奏家的精采炫技,與絃樂團之間如何對話,呈現出巴洛克時期音樂在樸素中蘊藏內涵的講究,更是【樂興圓桌武士】演奏詮釋的重點。 音樂會下半場為安奈斯可的C大調絃樂八重奏。安奈斯可被譽為「自莫札特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天才」,年僅十九歲即完成該作,蘊含深刻的浪漫主義,又結合了濃厚的東歐民族音樂色彩,層次分明如萬花筒斑斕絢麗。每一位演奏家在這首八重奏裡的的份量都非常吃重,格外展現樂興圓桌武士的絕佳默契及演奏技巧。 本場演出並邀請樂興之時創始團員之一:小提琴教育家暨演奏家黃瀚民博士,於開演前擔任樂曲導聆,透過其深入淺出、精妙獨到的解說,讓大家更加認識這些曲目。 【樂興之時】聲痕 墨跡 原文出處

暌違11年 史卡拉歌劇院將上演全本《尼貝龍指環》

暌違11年,義大利史卡拉歌劇院(Teatro alla Scala)將製作全新的華格納歌劇《尼貝龍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由享譽盛名的華格納專家提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扛下指揮重擔,《尼貝龍指環》四部曲將在未來的音樂季中陸續推出,今年10月先以《萊茵的黃金》打頭陣,預計2025年上演《女武神》、《齊格飛》,2026年上演《諸神的黃昏》以及兩個完整的四部曲。 2021年,提勒曼在接受奧地利訪問時就透露,他將於2024年在史卡拉歌劇院指揮《尼貝龍指環》,原本的計劃是在同一年度一次上演全本《指環》。 史卡拉歌劇院上一次演出全本《尼貝龍指環》是11年前,當時由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領軍,從2010年到2013年分期完成。提勒曼接受挑戰後,他的名字將在刻在史卡拉演出《尼貝龍指環》的巨人名單中,與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薩巴塔(Victor de Sabata)、克萊門斯·克勞斯 (Clemens Krauss)、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克路易坦(André Cluytens)、慕提(Riccardo Muti)、巴倫波因等人並列。導演的工作將交由麥克維卡(David McVicar)擔綱,他是國際上知名的歌劇導演,在史卡拉歌劇院導過的歌劇作品廣泛,包括卡瓦利(Francesco Cavalli)、白遼士到威爾第等作曲家的名作。 《尼貝龍指環》是由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作品,結構龐大、氣勢雄渾。華格納在創作《指環》時,他的視覺想像已超越19世紀戲劇的範圍,上演《尼貝龍指環》全劇需四夜、15小時以上。 提勒曼留下兩套《尼貝龍指環》的官方錄音,他在半自傳《提勒曼-我的華格納人生》(My Life with Wagner)中曾提到,「條條道路都通往華格納,我相信沒有一條是完全平坦的(中略),你想要懂得他的音樂,就得願意為此付出時間、耐心和專心致志的聆聽。願意投入的人將獲得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