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永靖鄉永興國小在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的協助下,於今日(7日)舉辦靜思閱讀書軒啟用典禮。這是基金會在永靖捐助的第三座靜思閱讀書軒,也是位在東永靖的第一座。希望藉由書軒讓偏鄉學童也有平等學習的資源,縮短城鄉差距。 曾帶領彰化廣興國小從數十人小校變成上百人學校的吳寶嘉校長,前年調任永興國小後,不改本色,積極整頓校園、爭取資源,去年五月受邀到永靖國小參與靜思閱讀書軒啟用典禮時,思及永興國小所在的東永靖人口雖多,但基礎建設和硬體皆有落差,忍不住向當時前往觀禮的基金會魏應充創辦人請命。 吳寶嘉校長說,當時他鼓起勇氣上前向魏應充先生說:「可不可以也照顧東區的孩子?」沒想到兩周後真的接獲捐贈電話,令他相當意外,為了提供孩子與社區共學更好的空間,他也很快把地點較便利的校長室騰空,以利靜思閱讀書軒進駐,吳寶嘉說:「未來將會善用場域資源,發揮書軒最大效益。」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表示,認識吳寶嘉校長前,就聽聞他堅守偏鄉教育現場多年,是很用心的教育工作者,因此校長一開口,他也毫不猶豫決定幫忙,「現在的孩子受3C影響很大,閱讀能力愈來愈不好,也無法靜下心,透過基金會在永靖捐贈三所書軒,是希望能幫助孩子找回閱讀興趣,透過教育讓故鄉永靖更好」。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邱慧珊表示,基金會的社區深耕計畫,透過教育、社福、環境及產業四大構面來協助永靖發展,教育是一切的根本,期盼永興國小靜思閱讀書軒能讓學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從書本中汲取智慧,充實知識、陶冶品性。
教育
為了澄清「8成畢業生出國不歸」,北京清華大學近日公布校友會統計資訊顯示,逾9成校友在本土,出國比重只有9.6%,低於近10年平均的10.5%。 不只北京清華大學,由於海歸不吃香、新冠疫情、西方排華等因素,大陸大學生出國比例持續減少,學成歸國比例則持續增加。 據大陸教育部統計顯示,1978年至2019年,有超過650萬名大陸學生出國留學,但有近九成選擇回大陸就業,但大陸政府及國企卻越來越喜歡雇用本土畢業生,而非留學生。 廣東公務員2025年度「選調優秀大學畢業生」條文取消「國(境)外知名高校」名單,不再錄用海歸生,山東、河北、山西、北京全都跟進。 美國財星《Fortune》新聞分析海歸在大陸不吃香的原因主要是疫情、、種族歧視、及遠距教學但學費仍高昂等,再加上北京政府目前講求經濟內循環、科技自主,因此對其他國家也越來越不信任。 職業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近日公布的《2024中國留學生歸國求職洞察報告》也證實海歸不吃香的趨勢:84%的大陸留學生84%選擇回國就業。 但大陸海歸生的待遇卻大不如前,相較於往年,更多海歸生只期待留學生自己能拿到中等薪資,8-12K月薪預期的比例從20%增長到31%,12-18K從22%增至33%,而預期18-25K和超過25K月薪的比例分別降至13%和15%。
2024年末,也就是在一週前的12月24日,善經濟全球主要倡議者,現任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何日生先生,應邀出席了北京大學哲學系所舉辦的「善經濟: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世界新商業文明」跨界對話活動。活動由召集人哲學系王頌教授主持,中國文化書院院長陳越光先生、中央電視臺白岩松先生、易寶支付和易寶公益聯合創辦人余晨先生、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楊壯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周建波教授應邀參與對話,北大師生和社會各界人士80餘人參加了活動。 在國際形勢風雲變幻、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大陸政府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陸企紛紛出海,中國文化向世界傳播,對此,企業家應該擔負怎樣的社會責任,企業在國內、國際開展業務的同時,如果結合中國傳統文化構建商業文明,如何貢獻、服務於當地社會和民眾。主持人向與會嘉賓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如善經濟的內涵是什麼?公共利益如何與個體利益協調一致、企業和企業家在其中應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中國傳統文化在構建商業新文明中能發揮哪些作用?如何看待AI等技術的發展,其與善經濟的關係如何等等。 陳越光先生長期從事文化、教育和慈善工作,現任中國文化書院院長、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西湖教育基金會理事長等職務。他認為,人類就特性而言是整體性較差的物種,特別是在如何建立價值理念的整體性上往往莫衷一是,甚至爭鬥不息。對善經濟的探討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對人類理想社會的探討。既往的歷史往往是由惡推動的,人類至今仍然面對現代性的困境,善經濟能否開創出一條道路,值得探討。 何日生先生現任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同時兼任慈濟學術委員會召集人、哈佛、牛津、劍橋等大學的特聘、邀訪學者。他認為,新商業文明應該以善經濟為出發點。善經濟應以利他、和合、共善為共同的價值基礎。人類社會的經濟形態已經從客觀地達成善的效果轉變為有意識地從善的動機和目標出發去開展經濟活動,企業應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指導,從打造更好的產品轉變到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打造好的產品。 白岩松先生長期致力於社會公益和文化事業,他是善經濟的擁護者和推行者,他提出了「利眾利潤」的口號,特別指出了當前經濟和企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他認為,善經濟是可行的,推動善經濟很有必要,問題是要區分哪些是善經濟而哪些不是,要防止以善為名的惡。他還特別對技術宰製人類的問題提出了憂慮,對技術的善惡屬性提出了探討觀點。 余晨先生作為一名專業技術人員出身的企業家,長期推動互聯網等現代技術的知識普及和社會公益工作,他曾任中央電視臺系列節目的顧問,著有《看見未來:改變互聯網世界的人們》等著作。他首先對白岩松先生提出的與AI等技術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他認為,技術總體而言是中性的,它不過是人性的放大器。通過列舉的一些實例,他對當代新技術的應用表達了樂觀看法,認為新技術能夠更好地服務社會,取得善的效果。 楊壯教授曾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聯席院長,長期從事管理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他認為,善經濟的提法挑戰了西方經濟學的一些基本觀點,可以深化對諸如如何把企業追求利潤與服務社會的目標統一起來等問題的探討。他解釋了自己提出的三元領導力的說法,特別說明了「品格領導力」的內涵。他還列舉了大量企業出海經驗的案例,結合這些案例說明了金錢觀與幸福感、企業責任與公益等問題。 周建波教授現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史系系主任、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會長。他結合經濟史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探討了工業社會、後工業社會與農業社會經濟形態的差異,分析了資本和金融的作用,他還通過實例指出了歷史上善經濟的有效實踐,從而說明了善經濟並非空洞的想像。 與談嘉賓經過多輪討論,分別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對善經濟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新商業文明的關係發表了見解,部分聽眾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或向嘉賓提出了問題。活動在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美國許多大學將在本周結束課程準備放寒假,但是包括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康乃爾大學在內的許多學校,建議國際學生在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1月20日就職之前返回校園,以免受到旅行限制無法進入美國。 據《紐約時報》11日報導,川普上一屆政府曾對7個穆斯林國家實施了入境美國的限制,這項政策當時導致數千名在國外的學生無法入境。在任期後期,川普還擴大了這份名單。他曾表示,一旦回到白宮,他會再度實施這些限制。 康乃爾大學全球學習辦公室上月底在網站上提醒學生,旅行禁令可能會在總統就職後不久生效,建議他們在1月21日春季學期課程開始之前返回美國。川普第一任政府的旅行禁令包括吉爾吉斯、奈及利亞、緬甸、蘇丹、坦尚尼亞、伊朗、利比亞、北韓、敘利亞、委內瑞拉、葉門和索馬利亞等國家。預計中國大陸和印不可能也會被添加到這個名單中。 目前美國各大學也警告學生為邊境和簽證處理可能出現的延誤做好準備。哈佛大學就在其網站上建議國際學生最好在學期開始之前,尤其是1月20日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假期之前預留時間。」 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麻省理工學院、賓州大學和衛斯理大學也發布了類似的建議和指南。這些建議是預防性的,因為新政府的政策目前仍然不確定。 根據美國國務院資助的「門戶開放」(Open Doors)研究計畫的數據,2023-24 學年,有超過110萬名的學生來自美國以外就讀於美國的高等院校。 印度是去年美國國際學生最大的來源國,其次是中國,中印兩國學生佔美國所有國際學生的一半以上,韓國則排名第三。
一名國中學生家長曬出小孩的國文考卷,其中閱讀測驗有一題改編自網路文章談美國大選民主黨為何慘敗,文長941字,占了半頁以上;另一題是耶誕晚會活動資訊,問要怎麼搭捷運或高鐵去,占了1頁以上。家長嘆,不知道出題老師為何會選這些題材?題目為何要出這麼長?北一女中教師區桂芝表示,現在的老師如果不這麼出題,會被認為沒有被跟上108課綱的「素養導向」。 一位家長在社交平台上曬出小孩第二次月考國文考卷,其中一題閱讀題改編自網路文章〈川普為何「空前大勝」?其實是民主黨慘輸給自己〉。原文有2208字,考卷改編後也有941字,連文帶題占了半頁以上。 另一題閱讀題則是貼出新北耶誕城的活動資訊,問學生根據前述資訊要怎麼搭捷運和高鐵,連文帶題占了整整1頁,而全部考題還不到4頁。這位家長表示,這不是國文吧?不是「文學」也不是「文化」,只有「文字」的功能。 區桂芝對《梅花新聞網》表示,這是閱讀測驗,老師不這麼出題,會被認為沒有被跟上108課綱的素養導向。像是第一題裡面沒有文學、沒有文化,只是一時議題式的表層討論而已。但是內容很夯,代表可以略認識當下。 區桂芝說,民進黨的教育方向,就是要把中文退化成只剩工具功能,能讀得懂就好了,簡單寫清楚大概就好,其他的都不要。「一直以來,他們要的都只是一時的議題的熱度,不要長遠的、深層的文化思考。這就是他們的淺薄,為什麼必然帶著台灣沉淪的原因。淺碟的台灣,絕對經不起時代大浪的衝擊,只能被淹滅。」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曾說:「只有純真善良的心靈,才能創造真正的愛與和平。」由華視《婆婆媽媽》編劇謝瑞蘭改編自托爾斯泰1886年創作《傻子伊凡》、鞋子兒童劇團精心打造的兒童歌舞劇《傻子王國》,帶領親子走進托爾斯泰筆下的奇幻王國,體驗純真善良如何戰勝邪惡!該劇明年3月在北市南海劇場登場。 成長文教基金會創立的鞋子劇團至今已成立37年,基金會董事長樊曼儂表示,透過《傻子王國》的溫馨表演,希望帶領家長和孩子一起探索「善良與勇氣如何改變世界」、「謙遜與努力帶來的力量」、「家庭與愛的無價之寶」。 《傻子伊凡》是日本動畫家宮崎駿推薦此生必看。《傻子王國》導演戴嘉余表示,該劇講述農夫伊凡因為外表粗壯、說話笨拙而被稱「傻子」。伊凡哥哥們分了伊凡的家產,魔鬼想趁機使伊凡的家庭破裂,兩位哥哥因為驕傲和貪心被魔鬼給整垮,伊凡卻因有純真善良的心,在守護天使的指引下擊敗魔鬼,建立了一個人人辛勤耕種、照顧家人也照顧別人、充滿愛與和平的王國。 戴嘉余說,《傻子王國》有兄弟姊妹之愛、母子之愛,有愛就有包容和原諒,戰勝魔鬼的挑撥離間。希望透過伊凡這個角色,讓小小觀眾們了解「傻人有傻福」及「單純善良」的重要,愈不計較,就獲得愈多,反之,愈貪婪跟驕傲,必將失去所有。由於是俄國童話,有樹葉變金幣、麥稈變出軍人等奇幻元素,小朋友超愛;另考慮到場地和成本,原著中20、30個角色由6名演員演出,演出中融入歌舞、音樂、燈光、舞台、服裝、光影及手語等元素,還有演員與小觀眾的互動橋段,效果非常好。 《傻子王國》兒童歌舞劇將於明年3月21日至23日在北市南海劇場(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台北市南海路47號)登場,成長基金會執行長、鞋子劇團藝術總監陳筠安表示,台北鳴鳳扶輪社將贊助明年3月22日(周六)下午場演出,劇團會邀請3家公益團體到演出現場,該場次票房收入將捐贈給3家公益單位,讓愛循環下去。 北市學前及中小學文教協會理事長陳婉貞大力推薦《傻子王國》,她表示,從教育的角度,戲劇對兒童對人際關係和智能發展有很大幫助,還能讓孩子學會愛與包容。 陳筠安表示,觀賞兒童劇對家長荷包是一筆負擔,因為家長一定要陪在旁邊。所以劇團特地提供早鳥7折優惠,南海劇場位置非常好,還可以順帶一日遊賞荷花池。
農業部今天(10日)召開「114年度推動學校採用國產可溯源乳品專案實施計畫執行方向研商會議」,全教總表示,顯然農業部完全無視各界強烈反對,執意在明年繼續推動這個擾亂教育、影響學校正常作息的錯誤政策。全教總呼籲,「班班鮮乳」到此為止,學校拒絕當政策提款機,農業部應該立即停止禍亂教育。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班班鮮奶之亂,上路幾個月嚴重傷害學校教育,各界紛紛要求停止錯誤政策,就連行政院長卓榮泰也承認政策思慮欠周,要求農業部與教育部檢討。不料始作俑者農業部不但毫無檢討與反省之意,竟然還準備在新年度繼續蠻幹,對於農業部這樣不食人間煙火的施政模式,全教總予以嚴厲譴責。 全教總表示,鮮奶到校政策,嚴重侵害教育主體性,農業部死不認錯又一意孤行,強烈要求農業部立即停止禍亂教育,錯誤的班班鮮政策應該到此為止,明年度不應繼續執行、干擾學校運作。 全教總指出,「立意良善」不該老是成為錯誤政策的廉價藉口,班班鮮奶政策之所以必須被嚴厲批判,不是因為許諾的鮮奶變成保久乳,而是這就是一個典型即興式、無視條件不足、硬將學校視為施政提款機,且嚴重干擾學校運作與學生作息的錯誤政策。 全教總表示,為免學校繼續被錯誤政策干擾,教職員工疲於奔命,全教總再次要求農業部停止明年度的學校鮮奶政策,也呼籲教育部堅持教育專業,捍衛學校教育的主體性,讓學校回歸正軌。
全教總今天(10日)公布「2024年台灣十大教育新聞」暨新聞評論,第一名是讓全台2500多所小學人仰馬翻的「班班有鮮奶」政策;此外影響教職吸引力的公教退撫撥補不足,以及去年國中生割頸案後,校園安全待解的種種問題也都上榜。「金驢獎」則頒給執意要推行「班班有鮮奶」的農業部長陳駿季。 全教總表示,「班班吃石斑」今年總算收攤,下一個「班班有鮮奶」竟又粉墨登場。鮮奶的採購、分發、儲存等行政工作,對學校而言繁瑣複雜,連家長都抱怨連連。農業部想對解決本土酪農問題有所表現,教育部拉著全國師生配合演出。各種「班班」政策的最大盲點,就是妨礙學校教育主體性的威權思維,將學校視為公務機關的延伸。 全教總痛批,今年金驢獎頒給農業部部長陳駿季,因為他點火在前,卸責在後,擾亂教學莫此為甚,可謂是「實至名歸」。 另外社會關注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在立法院六度卡關,全教總則抓出其中與所有公教人員有關的蹊蹺,發現明年總預算案,竟仍未依法如實編列撥補原退撫基金。當基本退休權益無法獲得保障,公教職場自然無法吸引人才入職,國考報考人數及師培中心招生數逐年下滑,還會讓人感到意外嗎? 另一個是校園安全補破網。全教總表示,發生在校園的學生攻擊事件常引起輿論譁然,近期的「樂樂球棒案」即是一例,提醒教團校園安全網還有許多破洞待補。「十大教育新聞」第2名國中生割頸案,從如何強化政府、學校及家長三方的合作切入;第10名特教師生衝突,指出合理待遇和充足人力,才是完善普特融合教育的關鍵。 各類不適任教育人員的處理機制,教育部在這兩年做了大幅修改,但或許太急著順應部分民意,對高中以下教師解聘辦法矯枉過正,不適任校長處理卻又未配合《教師法》修法調整而為德不卒,對教學現場的後續影響值得觀察,今年被選為第4名。 雙語政策連續2年奪得榜首,今年因總統賴清德釋出「微轉彎」訊息,取得一定關注而居第5名。但教育部回應仍嫌模糊,是仍迷航於戰術調整之中,或能夠讓台灣教育從戰略高度走出雙語泥淖?取決於執政者面對錯誤的勇氣。 私校新聞幾乎年年上榜,顯示出全教總擔憂私校成為教育化外之地。「私校退場條例」通過後,大漢技術學院成為第一所藉雙軌制逸脫退場條例監督的學校,教育部的消極處置態度恐有指標意義,應予譴責,選為第6名。 幼教、技職與高教分別落在第7、8、9名,全教總表示,關注的面向有工作者的勞動條件、學生升學公平性,和學校的經營困境。不同教育類型與階段,皆有其無可迴避的挑戰,對握有最多資源與最大決策權的政府而言,更是必須承擔的責任。 年度教育人物則頒給苗栗縣縣長鍾東錦,以肯定苗栗縣簽訂縣內第一份「教師團體協約」。 全教總表示,整體來看,2024年的台灣教育,紛擾多於平穩,入選的重大新聞在教育的各層面都產生了衝擊。若未嚴肅以對,今日的隱憂將成明日的後患,絕非眾人樂見。
小公視越南語學習節目《越來越嗖鯊》,結合教育部12年國民基本教育108課綱的新住民語文課程,結合文化差異的有趣點,由知名YouTuber、越南語講師阮秋姮擔任主持人,阮秋姮在節目中扮演嗖鯊甜點坊老闆Ômai(水果蜜餞)姐讓觀眾更瞭解越南語言及文化。她表示:「《越來越嗖鯊》節目本身是一個創舉,也代表著台灣社會的進步。孩子是當事人,沒有比較過也不會有特別的感受,但走過台灣進步歷程的父母就會知道其價值,協助孩子理解到目前台灣社會的多元文化環境。」 《越來越嗖鯊》節目安排嗖鯊甜點坊老闆Ômai姐與來賓們,因台越文化差異產生誤解的情境喜劇,再帶入該集的學習主題詞彙與句子,再延伸至單字的介紹、句子的組成、發音的練習,最後再做本集的總複習,並安排兩隊學童參加賓果連線挑戰,從而學以致用。 阮秋姮透露:「節目競賽是更高互動的學習,比起大學對幾十個人講課,或是網路上無特定對象的教學,我相信孩子們在現場會有更高強度的吸收與學習。而電視機前的孩子我想跟YT上的學習效果會差不多。」 阮秋姮在節目中與呆萌的嗖鯊哥店員搭檔,每集邀請不同來賓,擦出各種有趣的互動劇情。嗖鯊哥在節目中更是孩子王擔當,所有同學看到他都很興奮。阮秋姮更分享每次錄影,兒子「厲喜象」來接她下班都很期待見到嗖鯊哥,做為媽媽真的很吃味!《越來越嗖鯊》節目從12/5起,每週四、五19:30小公視播出,12/7起,每週六、日早上公視06:30播出。
國防部平安新村教保中心發生教保員不當對待及性猥褻事件,造成家長對教保中心不信任。據《聯合報》報導,教保中心不需遵守幼兒園的規格與收托人數標準,甚至缺乏戶外活動空間,且無須接受評鑑,讓人對其品質控管存疑。 中華幼兒協會理事長蘇傳臣指出,國教署初期推行教保中心時規定較寬鬆,篩選機制草率,致使缺乏專業能力的機構能承辦此業務,且繳保中心不用語幼兒園一樣,須遵守複雜繁瑣的規範,例如建物可設於四樓以上,初期甚至無需專設廚房及廚工,師資僅需保母資格。 隨外界批評,規定才調整為需專設廚房、廚工,且師資須符合幼兒園標準,由大學本科生擔任。此外,一般幼兒園每5年需接受健康、安全、學習等多面向評鑑,但教保中心因名稱未含「幼兒園」而免於評鑑,難以說服家長。 全國教保團體聯合聲明表示,教保服務中心,原本是專為員工子女提供照顧的職場內互助型機構,旨在解決接送困難,並讓家長在工作地點能關心孩子的學習。然而,根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10條,這類中心的設立規範較寬鬆,導致其師資、環境、場地、教學質量及管理無法有效保障,且未受主管機關監督與評鑑。而「國防部平安新村教保服務中心」的狼師案只是氷山一角。為了孩子, 該是面臨盤點及整頓「互助式教保服務中心」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