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化部規劃的2025年第1屆台灣國際兒少書展,18日至21日於台中國際展覽館舉行,信誼基金會特別以日本暢銷繪本《壽司去旅行》為靈感,將展區布置成一片夢幻花椰菜森林,永續食育體驗。 信誼基金出版社社長劉維中表示,繪本是孩子認識世界最重要的橋梁,此次盛會,信誼打造3.5公尺高的主視覺牆,親子可以透過壽司、花椰菜、蔬果與自然的創意結合,認識食物的多元價值,分享珍惜食物與循環永續的生活經驗。 劉維中表示,展場精心設計互動裝置、故事活動、主題陳列展覽等,包括20日(周六)有上誼故事姐姐主講經典故事《鴨子湖故事GujiGuji》及最新暢銷故事《守規矩的才是贏家》,21 日(周日)有「鬼才童話作家」之稱的林哲彰開講「鬥陣來去寵物功夫學校練武功」等。報名網站:https://reurl.cc/2Qyroa。 文化部表示,本屆書展主題是「跨越城市,閱讀無界」,主題城市是台中市。書展中將再度展出2025年台北國際書展義大利主題國館、童書主題館、得獎作品展示館,另全新策劃台灣漫畫專區、繪本故事館,以及由台中市政府策劃的主題城市館,並邀請台灣各出版社共同參展。 大會安排多項免費入場優惠,包括桃園以北、高雄以南、東部及離島地區憑乘車證明入場等,民眾可多加利用。
教育
教育部今天(5日)召開修正《教師請假規則》研商會議,針對新增訂的教師「身心調適假」,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表示,該會延續今年8月中旬提出的訴求,主張身心調適假應獨立計算,並應由學校支付衍生的代課費。 全教總表示,113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全面實施「身心調適假」,相關規範已明文揭示,身心調適假非屬事假。此次《教師請假規則》欲增訂3日身心調適假,全教總認為應該直接新增假別及額度,而非再併入事假計算。更具體來說,全教總認為軍公教勞及各職類人員的身心調適假均應獨立給假,才能真正落實總統賴清德「心理健康是實現健康台灣的重要基石」的指示。 全教總指出,「身心調適假」是要協助教師即時請假、調整身心狀況、達到身心健康預防保健效果,教育部應需要考量教師職業特性,由學校支付代課費用,方能達成相關教師申請「身心調適假」的便利性及即時性。如果還要由當事教師支付代課費,製造「身心調適假」的障礙或難度,最終將淪為「口惠實不至」的無感政策。 此外,全教總也提出將人工生殖治療需求納入請假規定、兼行政教師休假在初任首年就應有即刻保障等修法訴求。全教總表示,再次呼籲教育部將上述建議納入《教師請假規則》修正內容,尤應針對教育職場特性,給予教師「身心調適假」配套措施,以呼應總統賴清德的「健康台灣」國政願景。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教育學者一再強調學習歷程必須誠實撰寫,我想這是很不容易的事。尤其對於功課不好的孩子,如果要他誠實撰寫,豈不是自曝其短,他一定會覺得他不能太誠實。太誠實,學習歷程見不得人。 我當年不是什麽非常聰明的孩子,也沒有要寫學習歷程的需要。但是我設法假想當年如果要很誠實地寫學習歷程,我會如何寫。 首先,我要說明我沒有上補習班。 關於數學,我只能說,我是可以應付高中數學的。可是這並不表示我對數學很厲害,而是因為我當時不知道從哪裡找到很多課外例題,我就猛做那些課外例題。熟能生巧以後,就可以應付數學考試了。我的三角例題做得特別多,所以我到現在還記得那些三角公式。 關於英文,我也還可以應付。但是我很討厭一些奇怪的文法問題,比方說,現在完成進行式已經是很囉唆的時態,如果要將一個現在完成進行式的句子改成被動語氣,我就有點慌了。 我對物理,可以應付考試,可是我必須很誠實地說,我對物理是似懂非懂。尤其對於電學大師們所說的那一套,我會背那些公式,但不太知道這些公式的真正物理意義。比方說,我就不太懂電場。我很想問電場是如何測量的,但是我始終沒有問,反正這大概是不會考的。 至於化學,雖然我高中的化學老師教得非常好,但我始終對化學沒有什麽興趣,不知道是什麽原因。 其實我最害怕的是國文,我在師大附中的導師是國文老師,他教的我都有興趣,而且也都了解,但是我去看了歷年大年入學的國文考題,對於文言文,我只好用猜的。 至於歷史,我其實一直都有很多疑問的,但不敢問。在那個時代,學生不太會問老師問題的。我不太會背資料,所以就連滿清的那幾位皇帝的順序,對我來說就很不容易記得。別的朝代更加不要談了。 對我而言,只要是需要背的,我就非常不行。我從小就記性不好,所以需要背誦的科目,我都相當不喜歡的。 我還有一個問題,我當初要唸電機系,主要的原因是我對電機系好奇,但我對電機領域一無所知。如果我要很誠實地寫學習歷程檔案,那我就必須告訴電機系的教授們,我對電機一竅不通。這樣寫,會不會對我不利? 如果要我對自己的高中學習歷程下一個結論,我要誠實地講,最好的形容詞應該是”似懂非懂”。現在教育部希望大家很誠實地撰寫學習歷程檔案,我在想,我在高中唸書的時候,已經算是功課好的學生,因此我非常好奇,一個學生如果功課不好,還需要寫學習歷程檔案嗎?如果他一定要很誠實地寫,對他恐怕是相當不利的。可是這種學生一定相當多吧? 要絕對誠實地寫學習歷程檔案,實在不容易啊。 ※本文轉載李家同教授臉書※
2023年新北市國中生割頸案發生後,教育部今年才提出「補助國中增置學務人力」與「補助國中設置副組長」2方案,不過前者補助比例過低、僅30%至50%,地方政府必須自籌龐大經費,對財政困難縣市而言難以承擔,等於把責任轉嫁給地方;後者則是只有7至20班的國小能獲得行政人力支持,20班以上學校居然沒有,教團痛批教育部「不修法、不出錢」,根本喊假的。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今天(3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根據教育部《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第4條第1項第3款目前規定:「61班以上者,學生事務單位及輔導專責單位得共置副組長1人至3人,得由教師兼任。」因此教育部「副組長」方案僅限61班以上的國中可以申請,但是全台僅40校符合資格,占國中比例僅5%。 全教產指出,《員額編制準則》第7條雖開放各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可另定優於本準則之規定,但大部分縣市怯於修法或尚未修法,所以也無法提供基層學校申請設置副組長一職,政策形同「喊假的」。 錢的部分,全教產指出,教育部對地方政府的補助比例大幅下降,地方需自籌大部分經費,經該會初步調查,教育部補助各縣市比例從30%到50%不等,等於將責任推給地方,對財政困難縣市而言更是窒礙難行。 全教產理事長林蕙蓉說,上個月25日,教育部在部長與國民中小學教學現場教師座談會中指出「只補助國小7班到20班的國民小學行政人力」,換句話說,20班以上的學校不在補助範圍內,意味著國中多數學校根本無法適用,國小只有7至20班才有,教育部所謂的「全面支持」全是假的。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表示,教育部一再強調「全面加強校園安全」,但實際上卻是紙上談兵、光說不練。教育部的做法是典型的「口號治國、口惠實不至」。她要強調一句:師生安全不是口號,而是責任;如果教育部不修法、不出錢,就是讓校安繼續做表面功夫、所有承諾如煙花幻滅,問題依舊未解。呼籲教育部應修法、建立專責人力並提供穩定財政支持,才是真正解決之道。 全教產痛批,教育部政策迴避核心問題,既不修法鬆綁員額限制,也不正視專責校安人力需求的急迫性。若仍停留在目前補助方案,恐怕又只是行政空轉,校安問題依舊無解!全教產呼籲,教育部應立即正視現場需求,修正相關編制法規,建立專責專業校安人力制度,並提供穩定的中央財政支持,才能真正保障師生安全,避免再讓「補助」成為口號,而要展現實質效益。
立法院9月開議,國民黨團表示,會將軍公教提出的「終止年金遞減修正案」列入優先法案,中華民國全國退休教師聯盟理事長吳南嬿則表示,問題不在於年金「砍多少」,而是政府「毀約背信」。 吳南嬿指出,民進黨政府常說「與勞工相比,公教人員被砍還是領很多」,但這個命題本身就是錯的。公教人員爭取退休金停止逐年遞減,主要是因為政府毀約背信。 她指出,當初政府開出工作條件,包括退休金保障,吸引一群人投入公教職場。公教人員整個職業生涯唯一做的,就是安份地每個月繳交退休金到退撫基金這個資金池。管理退撫基金的是政府,政府在管理退撫基金的過程中,出了多起弊案,公教人員連問都不能問。 更重要的是,公教人員每個月繳交到退撫基金的退休金,若是剛進職場者,自己被強制(從薪資直接扣繳)繳交、加上政府(雇主)應負擔部分,大約要繳5、6000元,資深者則大約要繳1萬5000元。相較於勞保,最低薪資「雇主負擔和勞工自繳」加起來約3000多元,最高級距也才5000多元,以最高級距來說,僅約公教人員繳交的1/3。請問,政府拿公教退撫和勞保年金這樣比合理嗎? 吳南嬿說,用儲蓄險的觀念來看退休金:有一人每月繳5000元,另一人每月繳1萬5000元。結果,繳費期滿要給付時,保險公司說:與每個月繳5000元的人相比,繳1萬5000元的人實在領太多,所以需要砍,而且再怎麼砍,他所領的金額也比每個月繳5000元的多,這樣合理嗎? 吳南嬿說,退休制度是公教人員先付出勞動力完成約定後,政府才履約支付後續待遇;現在政府要毀約,可以把公教人員付出的青春和勞動力還回來嗎?所以,這不是被砍的公教人員是否活得下去的問題,而是政府毀約背信的問題;且不少公教人員退休金足足被砍超過1/3。 吳南嬿說,就政府惡改公教人員退休待遇來說,政府真的非常惡質。民國50、60年代,政府為了招攬人才進入公部門,又沒有足以吸引人才的待遇,所以,用延遲給付薪資(退休金)的方式,用較低的薪資吸引期待晚年生活穩定的優秀人才進入此職場。 後來,當公教人員一批批老去,政府發現自己財政無力負擔退休金的時候,選擇改變勞動契約,在民國85年將原本的隨收隨付制改成確定提撥制(退撫新制),另外建立退休金資金池,讓退休金支付與政府財政支出切開,強迫當時已入行的公教人員全數轉成退撫新制,並承諾會補足轉換制度的差額,也就是年資補償金。 當時,政府若希望引進英美制度,以儲蓄險的精神,建立退休金資金池,讓公教人員退休金支付能夠自給自足,降低政府的財政負擔,就應該學習英美退休金制度的教訓:政府退出退撫基金管理,只負責監督,將退撫基金財團法人化,由公教人員自行組董事會,聘請專業經理人負責投資,以國際長期認可的投資標準7%為運作退撫基金目標。 「問題是,政府根本不是這麼想的!」吳南嬿說,當政府按時把公教人員月月扣繳的錢轉入公教退撫資金池後,政府便將退撫基金這個資金池視為禁臠,黑箱管理,所有的投資狀況(包括弊案),被強制按時繳交退休金的公教人員卻都無法得到真相。 更可惡的是,政府不僅不檢討退撫基金在其管理之下,20年的投資績效只有2.76%,還鋪天蓋地對公教人員潑髒水,指責資深及退休公教人員是米蟲,是社會的負擔,挑撥世代和族群對立,並以此做為大砍公教人員退休金的藉口。更甚者,竟也藉此理由,沒收和退撫基金績效不彰完全無關的年資補償金。也就是說,凡是未在民國107年6月30日前退休者,其擁有恩給制時期的退休年資補償金,也在政府刻意毀掉當初轉換勞動契約的承諾下,整筆被政府吞了。 吳南嬿指出,公教人員退休金惡改實施到現在已8年,全國退休教師聯盟努力爭取讓退休金逐年遞減停止天經地義。要知道,每一位退休老師都是付出工作期間的青春和勞動力之後依法退休,退休老師所領的每一分退休金都是靠自己付出青春和努力掙來的。退休老師爭取停止退休金逐年遞減,只是爭取遲來的、些微的公道而已。
2023年底新北市國中才發生震驚社會的割頸案,引發各界檢討聲浪,教育部為此召開2場「校園安全諮詢會」,宣示將增置中小學學務校安人力。不過教育團體指出,教育部實際作為慢半拍,僅補助國中設置學務副組長,學校反映有「補助經費的不穩定」、「低薪臨時工性質」、「相關方案僅限於國中」等3大問題,因此遲遲無法補足關鍵的校安人力,導致校園安全網漏洞始終無法補齊。 全教總今天(3日)指出,校園安全與學生輔導管教是不一樣任務,校園必須設置具備專業技巧與知能的校安人力,能在第一時間介入、處理校園衝突或學生高風險行為,以確保校園安全、保護師生權益。若只是補助國中設置學務副組長,仍讓教師持續肩負面對可能的安全風險;設置專職校安人力才能有效分擔班級導師與學務處教師的行政與輔導壓力,讓他們能更專注於教學本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學與行政兩頭燒」的問題。 全教總提醒,當下教師人力缺乏,增置國中學務副組長絕非最佳方案,教師兼任意願低,教育部不願意從根本上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總是「挖東牆補西牆」推託,對此,全教總表達嚴正抗議。 全教總指出,教育部遲至今年年中才推出「補助國民中學增置學務人力」及「補助國民中學設置副組長」等2項補助計畫的具體內容。全教總收到學校現場反映,發現3項問題,包括:首先,由於補助經費的不穩定性,加上非屬學校正式編制人員,使得這些增置人力無法獲得長期、穩定的職涯保障,難以在短時間內補足人力,最終形成「有需求,卻無人可補」的尷尬困境;其次,如此低薪臨時工性質的待遇,更難以期待能招聘到符合校安專業需求的人才,面對學生安全管理時恐涉及違法處罰的風險;最後也是更重要的,相關方案僅限於國中層級,忽略規模較大的國小可能也有類似需求,亟待教育部從制度面思考解決之道。 全教總強調,要真正解決校園安全問題,教育部必須務實且全面地從人力與資源著手。教育部若持續以「慢半拍」的姿態應對,只是將第一線教師推向風口浪尖,讓他們面對高風險校園衝突事件時,始終感到力不從心、動輒得咎。全教總強烈要求,政府應立即採取行動,增加校安人力與經費,並與家長及社會攜手,共同為所有師生打造一個真正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
古代有「陪太子讀書」,今日則有北一女中校長陳智源決定陪學生一起挑戰學測。陳智源在寄給學生的開學信中表示,看到高三學生充滿鬥志準備學測,令人嚮往,決定報名參加115年大學學測,與學生並肩作戰,但也自嘲不知大考中心是否會受理「大叔」的報名。 陳智源今天以「114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學典禮校長致詞」為題發文,在這開學日,有些事不論喜歡與否,該來的總會來,例如學測倒數138天。為此,今年開始試辦高三暑輔晚自習,看到留下來唸書的高三學生都非常認真,充滿鬥志,「那種全班專注努力一件事的氛圍令人嚮往,所以,我決定參加115年大學學測考試,與高三學生並肩作戰」。 他也自嘲,不知道大考中心會不會受理一個大叔加入北一女中的集體報名,但他想再次跟學生說:「在北一,不要因為性別而自我設限、不要因為年齡而自我設限,也不要因為身分而自我設限。」 文末,陳智源寫到,在北一,每個年級都有基本的任務,高一負責尖叫歡笑、高二負責活動競賽、高三負責學測就上,並希望學生珍惜在北一的每一天,以及祝福高三同學備戰學測一切順利。 此外,台北市建國中學校長莊智鈞在開學典禮中表演一場魔術秀,他將一枚硬幣穿越紅紙,並引述書籍中的一段話,鼓勵學生在開學立下一個目標,相信只要有心想完成並能心想事成。 有學生用手機拍下此短片,分享這段趣事。也有學生指出,每年校長都會在開學帶來一段表演,並透過表演將自己想說的話分享給大家,而今年這個則是全新的表演,之前沒有看過。
陳家聲/台大商研所兼任教授 日前分享介紹了在科技與創業圈裡,一個高頻的名詞High Agency(高能動性),這是由創業家及作家George Mack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個人綜整一些網路文章對高能動性者行為特徵的討論,認為:高能動性不是一種性格標籤,而是一種可以識別、培養並通過實踐不斷強化的思維方式與行動能力,是具有高能量、優秀人才的畫像!他們的特點是:在面對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和組織內部系統的阻力時,能夠主動提出問題、重構問題與目標,並持續在實做中,反思、複盤,透過反饋閉環的學習而持續精進。這種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獨立思辨的認知模式及能力,在GAI新時代將越趨重要。 『識人』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企業用人基本上要先會『識人』!並且要將之『制度化』,落實在企業日常的運營管理中!這不僅是對HR人員而言,包含管理者、員工都要能辨識高能動性及低能動性行為的特徵,作為企業追求高績效的基本! 『識人』的一個重要關鍵就是辨識一個人是否個『自以為是』!這類人有許多行為特徵:喜歡自我表述,人際溝通時只顧自說自話,少能夠傾聽他人想法,有如演講,他的溝通方式不是交流分享,而是告知!一個背後動機是自我展示或炫耀!溝通的意義在分享、交流並能激發創意、生命火花!與這類人溝通是痛苦的!受到的是聲音、噪音的轟炸,而不是訊息、經驗、知識的交流!缺乏耐心的我,通常選擇快速離開這樣的情境或這類人!讓自己的情緒、心情能夠保持寧靜!這是我選擇的作法!若你想要鍛煉自己的傾聽耐心,當然也可以從中學習的! 低能動性者的認知思維存在著或隱藏著許多特點: 1、 迷信權威及追求完美;崇拜英雄偉人,把他們視為是『完人』、『超人』或『神人』!如果有興趣,可以去閱讀所崇拜的偉人他們的傳記,你將會發現:現實世界的『偉人』也是『平凡人』!他們的人生同樣會經歷著各種起伏!有人生低潮,跌落困境、歷經人生低谷!甚至焦慮、憂鬱或想過要自殺!如茶王李瑞河、華為任正非、余東來等,沒有例外,幾乎每個偉人都有同樣的生命歷練!但最終他們都能從低谷爬出來!把先前的人生苦難、磨難化為成功的養分!世界上,沒有完人、超人、神人!有的是不一樣的認知思維模式與高能動性、韌性﹑堅毅和不服輸、想贏的態度! 2、 重視教條式、儀式化的行為;言語中有許多『應該』、『必須』,而且堅信不疑,不容挑戰;低能動性者極度追求完美!把完美作為識人、評價人的鐵規,過度在意一般人的缺陷,這類人對自己缺乏自信,常覺得自己的不完美而焦慮、不自在! 3、 『二元化』的認知思維:『對錯』、「黑白」、『是非』分明!他們非常渴望被人喜歡、被社會接受,融入團體;亦即,他們非常在意討好別人!好像是為別人而活,忘了自己是誰!不敢作自己!這類人永遠無法活出自己!他們會隱藏自己的與眾不同,刻意表現得正常、符合別人的期待!只為獲得群體的接納與好感。但結果是,人們根本不記住你的正常表現,甚至被遺忘;而一些勇於表現個人真誠與特點的人,或許對這類人而言,是非正常的或古怪、歧異的行為,短期可能會讓人質疑、不解,但卻會成為別人講述你時,成為最精彩的故事素材。能有個人的獨特與故事性!這種體驗,也成為當前社會,不論是領導或行銷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講故事、引發共鳴的體驗價值!這也反映著『正常』與『非正常』間存在的悖論!何著是對的?值得我們深思! 4、 低能動性者偏好追求或迷信、盲從『主流』說法,不明就理!其理由是:因為大家都這麼說、這麼相信!是當前的主流!大家說的一定都對嗎?我相信大家都有許多不同的經驗!他們習慣先看資訊內容有沒有熱度,再決定值不值得看!而高能動性的人卻是關心資訊內容本身是否有價值,他們對行業發展趨勢有敏銳的嗅覺,並能夠以此分享及引領團隊創新,搶佔市場先機。 除了這之外,我們還可以列出許多其他具體的行為現象。包含之前所述的『自以為是』的特點。或許好友們有興趣,我們可以共同來羅列編織一張列表,蒐集整理高能動性者與低能動性者的行為特點,這可以讓我們共同學習,以追求活好自己、活出幸福人生的目標與意義!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陳家聲/台大商研所兼任教授 學會作功課,透過蒐集資訊,觀察產業現象、反思個人經驗與作為,提問出好問題,善用社交聚會、研討會、讀書會等,與人交流分享,才是最真實、最有效的學習及成長之道! 最近在科技與創業圈裡,一個名詞High Agency(高能動性)被廣泛地討論,是由創業家及作家George Mack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綜整一些網路文章對High Agency(高能動性)的討論,High Agency不是一種性格標籤,而是一種可以識別、培養並通過實踐不斷強化的思維方式與行動能力,是一類具有高能量人、優秀人的畫像!他們的底層邏輯,是在面對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和內部系統的阻力時,依然能夠主動提出問題、重構問題與目標,並持續在實做中,反思、複盤,透過反饋閉環的學習持續精進。這基本上也是『敏捷Agile』的思維模式。 『高能動性』的概念已經升級並超越傳統HR利用人格測評作為選人的參考!傳統選人是對選擇的關鍵人格特質分別做獨立評鑑~這仍是當前HR在招聘過程的一個重要選項!但『高能動性』是從企業用人與優秀人才的具體展現行為經驗歸納綜整出的集體個體素質,是一種新思維,從『全人』的角度思考一個『成人』~成熟的人(Netflix 用人的核心理念),評估是否具備成人的整體素質及作為! 面對當前科技不斷創新及GAI新時代,不論是個人、企業組織或想創業者,High Agency(高能動性)的概念,可以作為審視、評估及提升自己及員工、篩選員工的參考;當然也可以評估自己是否要創業等的自我檢視的參考。 不要做個低水平的勤奮工作者! 在每天的工作與生活中,我們多數人幾乎都堅信『埋頭苦幹』!相信大多數人都非常認真!然而,能達成個人期望的成功或目標,終究是少數!這中間當然有許多影響因素,也包含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但最為重要的關鍵及影響是人的『素質』,其中有先天的部分,當然也有部分是後天學習的!全球知名企業的CEO很多都與P&G有關!或說是P&G培養了許多全球企業的CEO!他們非常重視人的『先天素質』,這部分是決定成為CEO、創業家的關鍵要素,其中包含了:想要『贏』、『成功』的特質,對工作有使命、有激情,有著使命必達的堅毅與韌性!這些都是成功CEO的特質! 回顧我們身邊的許多案例,他們都不是大企業家,如市井小民、上班族,計程車司機等,他們也有著不同的成功故事!例如,同樣是計程車司機,但他們之間的收入可以有3~4倍以上的差距!到底是什麼造成這樣的差距呢?他們絕對不是開著車隨意地在路上跑,等著客人招手!雖然目前大家會透過APP叫車,這大量減少了司機在路上遊蕩浪費時間及油錢!但不管是UBER或LINE的司機,他們的收入也有所不同!這也是值得提問和探究的課題!這些人到底他們的認知思維模式、人格特質與行為上,有何特點?你不必學習大企業家,但是在我們生活周邊,卻存在著許多小人物的成功故事!特別是,他們在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上,有著明顯的做事方法與思維模式! 姑且把能有3~4倍月收入的司機稱為是一群『高能動性者』!他們也許沒有學過消費者行為分析,數據分析,或管理學、成功學等,但他們會從每天的作為與結果中去反省、深思,哪些路段能載到遠乘客、載客機會高等!即使是UBER、LINE司機,他們中也有人會分析和歸納載客的數據,哪些區域載客機會高?但載客機會高,不一定是最好的收益方式!短程乘客的價值創造比不上長途客!這類『高能動性者』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做許多功課!用現代流行術語講:他們擅長對經驗、數據作蒐集、整理分析,而這正是GAI新時代非常重要的能力! 野生的創業家 高能動性者 看著別人成功的結果,我們都想學習!都想跟他們一樣!但是你是否問過自己要學什麼?怎麼學?期望從別人那裡學到什麼啟示!以零售業為例,胖東來百貨『以真心換真情』、『重視愛、幸福感』的企業文化,經營出中國坪效最高的百貨業,創造出比許多零售知名品牌更優的經營成就!每天都有許多企業家去胖東來現場觀摩、學習!但是都無法複製胖東來的成功!同樣地,也有許多人學習亞馬遜、IBM、微軟、華為等,但為什麼無法超越他們呢?這是一個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絕大多數的人是平凡的,以數量最多的中小企業為例,他們之中不乏許多成功者!他們未必上過MBA、EMBA、管理學、領導學等!但他們也都有一套有用、有效的工作方法論!他們在每天的工作生活中,透過個人觀察、向成功的企業家請教、積極參與行業、培訓機構或政府培訓機構,如資策會、工研院、工總、商總等,或是大學所舉辦的各類培訓班,除了上課聽講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看看他們在課間休息、課後時間,如何與同學交流,請交他們的工作方法、對產業發展趨勢、企業經營的想法、如何引進科技推動企業轉型等,他們在課堂上也會主動提問及分享個人經驗,從他們在工作生活中的『做功課』態度與方式,看見他們成功的必然!好友六堆伙房的執行長劉光凱先生就是一個典型案例!當然還有許多其他成功企業家,族繁不急備載。 這類『高能動性者』我常稱他們是『野生的創業家』,從他們的身上及企業經營、臉書及參與各種專業培訓的分享,處處展現著創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這種高能動性的素質絕不是在課堂上培養出來的!很大成分是先天性的!他們天生就具備創業家素質,進入MBA或EMBA只是在反思、檢視他們的經驗與經營模式,提升並學習完整的企業經營管理與系統化創新經營的知識體系,當然參與及建立社交網絡,也是必然的功課!僅管說『高能動性』具有較強的先天個性特質,但是瞭解『高能動性者』的素質特點,也可以作為每個人後天的努力學習指引。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中國文化大學體育學系第18屆傑出校友、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女士,為感念母校在求學階段的栽培與啟發,捐贈新臺幣一千萬元,設立「嚴陳莉蓮女士助學基金」,專款用於扶助經濟弱勢學生及支持籃球運動發展。此舉不僅展現優秀校友對教育的深切情誼與責任感,更為產學合作與體育教育立下指標性典範。 嚴陳莉蓮表示,文化大學體育系是她人生的重要起點。當年資源有限,文大師長的陪伴與鼓勵讓她堅持到今日,她始終心繫母校、盼能回饋。她指出,當時面對求學經濟壓力,深刻體會教育資源的可貴,期盼藉由基金幫助更多學弟妹在困境中堅持夢想、安心學習,更希望拋磚引玉,凝聚社會各界力量,一同投入體育人才培育,實現產學共榮。 文化大學體育運動健康學院院長、奧運跆拳道銅牌得主宋玉麒指出,基金將妥善用於體育學系與全校經濟弱勢學生的獎助計畫,包含拔尖學習、自主學習社群等。為鼓勵自主學習與責任意識,同學需提出學習規劃、經導師推薦及審查通過後即可核發。此外,「嚴陳莉蓮女士助學基金」也將投入文化大學公開男子籃球隊的整體發展,包括訓練、比賽與資源建置等,提升校隊競爭力與整體體育教育品質,落實產學協力共育人才。 中國文化大學強調,嚴陳莉蓮女士的捐贈不僅是實質支持,更是一種精神傳承。她以校友情誼為出發點,延伸至企業的社會責任,展現華岡人回饋社會的風範。基金資源將嚴謹管理、專款專用,並定期向社會與捐贈人回報成果,落實責信原則。 為感謝校友及企業卓越貢獻,學校將於公開男子籃球隊比賽服、訓練裝備及體育館籃架適當位置標示裕隆集團標誌,以表敬意。後續將舉辦感恩儀式與專題報導,讓這份精神深植校園、永續流傳。 從文化大學體育出發,嚴陳莉蓮不僅是企業領袖,更是最具典範精神的校友之一。她以行動照亮更多學子的前行之路,將產業資源導入教育現場,實現校友回饋與產學攜手的圓滿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