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即時

第十屆海峽兩岸橄欖球交流賽福建登場 逾千人參賽創紀錄

第十屆海峽兩岸(福建)青年英式橄欖球交流賽昨(1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隆重舉行,台北巨人、台灣無惑等台灣球隊受邀參賽。同時,2025年全國觸式橄欖球分區賽(福州站)也在同一時間舉辦。吸引超過60支隊伍及1000多名運動員參賽,創下兩岸橄欖球交流賽史上最多的參與人數。 此項賽事形式多樣,涵蓋撞式、觸式及腰旗等多種規則,參賽年齡範圍從5歲到75歲,設立了幼兒、小學、中學及成年等多個組別,吸引超過60支隊伍及1000多名運動員參賽,創下兩岸橄欖球交流賽史上最多的參與人數。 在開幕式上,福建省橄欖球協會特別頒發了「十年夥伴」紀念牌給台北巨人隊及福州虎揪隊等合作方,並授予福州外語外貿學院「福建省橄欖球兩岸融合推廣訓練基地」稱號。該學院於2024年聘請了台灣教練康永明擔任橄欖球教練,成為福州市首家聘請台灣橄欖球教練的高校,為台灣青年就業創業開啟了新局面。 經過一天的激烈比賽,台灣聯隊贏得了男子15人制撞式比賽的冠軍。在觸式橄欖球分區賽(福州站)中,上海獅王隊獲得高中混合組觸式比賽冠軍,而台北巨人橄欖球俱樂部則贏得成人混合組觸式比賽的冠軍。 福建省橄欖球協會會長吳露生表示,橄欖球運動在兩岸蓬勃發展。自2015年以來,海峽兩岸青年英式橄欖球交流賽已持續舉辦十年,吸引了超過5000名兩岸青少年參與,成為兩岸交流中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橄欖球賽事。 中華台北橄欖球協會代表指出,本屆賽事正值十週年,見證了橄欖球賽事的成長與發展,大幅提升了兩岸的運動水平。他們期望未來能加強與大陸各協會及球隊的交流與合作,共同訓練與分享經驗,讓橄欖球這項充滿活力的運動成為促進兩岸關係和諧發展的橋樑。

【禪修釋疑】 禪定一定要入定嗎?入定的目的是什麼?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請問禪定一定要入定嗎?入定的目的是什麼? 佛經上說,修行要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也就是要通過三大阿僧祇劫,要修千百億萬年才能成就。如果真是這樣,那世上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就;但是從世尊傳承下來的法脈,的確是有人成佛的。所以我一再強調,修行一定要超越地球的時間和空間,那要如何超越呢?就是要禪定,而且一定要入定。 因為入定以後,才能讓靈性從欲界提升、超越到色界、無色界,這樣的修行才能夠成就。但這種修行如果沒有證道的師父、沒有真正證道那種境界的師父來帶領,光靠自己在家裡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因為無法超越地球時空。 為什麼修行一定要超越地球時空?以欲界天為例,欲界天有六天,分別是四大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如果我們在忉利天修行一天,等於在人間修100年;如果在兜率天修行一天,等於在人間修400年;所以禪定的時候,必須與整個宇宙一體、與天地一體,這個時候就是超越地球時空,也就是入定了。 此時在定中,如果到達的層次是忉利天,那麼以禪定一小時來算,就等於是在人間禪定4年;也就是說,入定一小時的效果,相當於地球時空的4年。如果是入定到兜率天的層次,那就更多了。 所以禪定一定要超越地球時空,最好能每天多坐一小時,這樣慢慢累積下來,就是好幾百年了。當然,這個前提是必須要入定。 那什麼是地球時空的修行呢?就是在人的意識裡面修行,像唸佛、誦經、持咒、拜佛、拜懺,或是在那裡枯坐、冥想、數息、練呼吸…等,都不能超越地球時空,當然也不可能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 雖然在唸佛、持咒時,會覺得心裡比較清淨,讓自己不去造惡業,能多做善業,但這樣的修行還不夠,一定要經過世尊開示的「戒、定、慧、解脫」,依這樣的次序來修行才是正確的;如果只是唸佛或誦經,還是停留在「戒」,沒有到「定」,不能超越人身的障礙,包括意識的障礙,那要怎麼到淨土呢?根本不可能。 所以修行一定要禪定,要從入定中去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進入聖位;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

多雲到晴雙北等5地防36度高溫 午後局部雷陣雨

金天(13日)太平洋高壓勢力偏強,午後雷陣雨範圍縮小,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的天氣,清晨至上午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大台北、東北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午後在上述地區活動請留意天氣變化。 氣溫方面稍微上升,各地高溫約攝氏32至35度,大台北、南部及東南部容易有局部36度以上高溫,東南部有焚風發生的機率,戶外活動請注意防曬多補充水分。離島天氣方面,澎湖多雲時晴、27至31度;金門多雲短暫陣雨、27至31度;馬祖多雲短暫陣雨或雷雨、27至30度。 受到西南風沉降影響,天氣高溫炎熱,氣象屬發報高溫資訊,台東縣有焚風發生的機率,中午前後台北市、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及台東縣為「黃色燈號」,有攝氏36度高溫出現的機會。 西南風偏強,氣象署發布陸上強風特報,今天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台東縣(含蘭嶼、綠島)、連江縣局部地區為「黃色燈號」,有平均風6級以上或陣風8級以上發生的機率,鄰近海域風浪大,浪高約2米左右,海邊活動及航行作業船隻請注意安全。 位於硫磺島附近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今晨有發展為輕度颱風「百合」(國際命名Nari)的趨勢,將朝日本東方海面前進,對台灣暫無影響。而菲律賓東方海面低壓帶有熱帶擾動生成的訊號,不排除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預估未來進一步發展後,會往呂宋島東方海面前進,至於後續會往南海移動或北轉,還需再觀察。 根據環境部空氣品質預報資訊,今天環境風場為西南風,迎風面擴散條件佳,北部位於下風處,污染物稍易累積;竹苗、中部、雲嘉南、宜蘭、花東空品區及澎湖為「良好」等級;北部、高屏空品區及馬祖、金門為「普通」等級。。

中美對抗的最大受益者 香港再次成為全球最大IPO中心

中美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對抗,全球挫在等,但卻讓香港再次成為全球最大的IPO中心。根據香港KPMG最新報告,香港IPO市場在2025年上半年取得自2021年以來最強勁的表現,總集資額達1071億元港幣(下同),較2024年同期增長7倍。 根據香港KPMG發表的《中國內地與香港IPO市場2025年度中期回顧》,香港IPO市場於2025年上半年強勢反彈,共有42件新股上市,集資額達1071億元,年增700%。 市場氣氛轉旺亦推動上市申請個案數量,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有219件上市申請正在處理中,較2024年12月31日的86件增長逾一倍,而其中主板上市申請件數達破紀錄的210件。 上半年總共完成了7件A+H上市,創歷史新高,占香港整體IPO集資額的72%,其中,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透過A+H上市集資410億元,不僅成為2025年上半年全球最大規模的IPO,更創下香港自2021年以來最大型新股上市紀錄。 2025年上半年,全球IPO市場共集資609億美元,上市件數達544件,與去年同期相比,集資規模上升5%,但上市件數則下降6%;紐約證交所、那斯達克分居第二和第三,但集資總額年減8%,而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 日經中文網分析,由於中美對立加劇等因素,中國企業開始向海外尋找出路,由於香港採取美元匯率掛鉤制,大型中國企業紛紛選擇在香港上市,以獲得更容易用於海外投資的港元。 香港PwC(羅兵咸永道)香港資本市場服務合夥人梁令欣表示,儘管地緣政治及貿易關稅等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香港銀行體系結餘高企顯示市場資金充裕,為企業上市及集資提供有利條件;隨著資金持續流入,香港IPO市場展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成為中國企業拓展業務與籌集資金的重要平台。 梁令欣指出,不少已於A股上市的大型企業,以及有一些企業計劃分拆中國業務來港上市;這不僅體現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更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地位;展望未來,市場充滿機遇,隨著政策支持和流動性充足,預計今年的新股市場將迎來近四年來最活躍的募資潮。

路透爆料:台灣中油積極評估跨海收購美國頁岩氣

據路透報導,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油)正積極評估跨海收購美國頁岩氣製造資產的可行性。根據路透社12日引述三名知情人士報導,中油近期正初步洽談相關標的,目標可能包括美國東南部的海恩斯維爾(Haynesville)與東北部的馬塞勒斯(Marcellus)等主要頁岩氣產區。若交易達成,將使中油成為近年來進軍美國天然氣資產的亞洲能源企業之一。 根據消息人士說法,中油正考慮收購由公共或私募股權基金支持的天然氣製造商資產,重點關注活躍於頁岩氣領域的標的,尤其是與現有或未來液化天然氣(LNG)出口設施相關的油氣田,如海恩斯維爾與阿帕拉契盆地的馬塞勒斯地區。 中油對此則低調證實正在評估相關標的,並回應媒體表示:「美國具有穩定產能與良好投資環境,其頁岩氣資產當然在中油評估目標之列。」中油指出,為了強化台灣能源安全、提升供應自主性,公司持續多元布局,且不排除與具有前景的國際夥伴展開合作。 路透進一步指出,中油亦有意收購美國能源管理企業 Aethon Energy Management在海恩斯維爾的部分資產。Aethon目前正與日本三菱商事進行整體出售談判,但消息人士強調,目前未有協議定案,談判仍具高度變數。 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數據,海恩斯維爾油氣田目前日產天然氣達154億立方英尺,為美國第三大氣田,而阿帕拉契盆地的日產量則高達364億立方英尺,為全美最大產區,對於欲尋求穩定能源來源的國際買家而言,具有高度吸引力。 事實上,中油早已展開對美國天然氣資產的布局。今年3月,中油便與阿拉斯加天然氣管線開發公司(Alaska Gaslin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簽署液化天然氣採購與投資協議,支持其從阿拉斯加北部運氣至南部液化後出口亞洲。總統賴清德曾公開表示,此合作案是「確保台灣能源安全的重要一步」。 Kpler船舶追蹤數據顯示,台灣天然氣進口量近15年穩步攀升,2024年進口量創下2178萬公噸歷史新高。中油與其他亞洲企業如日本JERA、韓國KOGAS亦早已持有美國多座天然氣工廠股份。如今,持有天然氣上游資產成為確保供應穩定的關鍵戰略之一。 外界普遍認為,若中油此次收購案順利,將不僅能強化能源來源多元化,更可能在與美國能源與貿易協商中增加政治籌碼。尤其考量近年美方多次將關稅、科技與能源輸出政策掛鉤,台灣主動強化能源自主性布局,有助於提升經貿談判的彈性與戰略地位。

川普關稅逼太急 石破茂揚言減少對美依賴  盧比奧緩頰稱美日關係非常穩固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11日在馬來西亞出席區域會議後對媒體表示,美日關係並未出現「戲劇性變化或分裂」,強調雙方關係依然穩固。他的言論試圖平息日前日本首相石破茂關於減少對美依賴的言論、以及美日有關國防經費與貿易的歧見與摩擦。 路透報導,盧比奧指出,外界對美方要求日本大幅增加國防預算的報導並不準確。他強調,華盛頓確實「鼓勵」東京在特定防衛能力上加強投資,但這並不等於提出具體「要求」。他表示:「與其說是金額問題,不如說是我們鼓勵他們做某些特定的事情。」 日媒上月報導,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正向日本及其他亞洲盟友施壓,要求將國防支出提升至占國內生產毛額(GDP)5%,與對北約盟國的要求一致。英國《金融時報》更指出,日方因不滿美方施壓,取消了原訂舉行的美日防長與外長「2+2」會談。 緊張情勢在最近進一步升溫。川普總統宣布自8月1日起對日本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作為其全球關稅戰略的一部分,引發東京不滿。 日本首相石破茂10日表示,日本需要在國防、糧食與能源方面逐步擺脫對美依賴。他的言論被視為罕見公開對美國政策釋出不信任。 對此,盧比奧回應稱:「我們與日本的關係非常穩固且良好,這不會改變。任何試圖製造戲劇性或分裂的人都不該這麼做,因為事實是我們的關係很牢固。」 他還表示,石破的言論不應被視為負面,「日本軍力增強,並不會讓我們反感,實際上我們會為此感到鼓舞。」 但前白宮官員、現任亞洲集團(Asia Group)顧問的約翰斯頓(Christopher Johnstone)指出,雙邊貿易摩擦、防衛壓力與對美國防承諾的不確定性,導致美日關係處於一代人以來最緊張的時刻」。他認為,即便兩國在8月1日前達成貿易協議,但石破的言論「反映出了一種真實而普遍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