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

綠色科技聯盟成立 不到2個月61家企業凝聚共識

【愛傳媒報導】「沒有ESG,就沒有訂單!」台灣中小企業面臨2050淨零轉型趨勢,也是全世界的目標,要讓台灣的貨未來出的去,必須轉型綠經濟,綠色科技聯盟自發起到成立不到兩個月,有61家業者即起響應,綠色科技新創聯盟副會長袁易指出,企業淨零碳排行動的腳步必須加快,綠色轉型才能永續經營。聯盟設立平台,讓業者不再惶惶終日,迎頭趕上國際趨勢。 淨零排放國際趨勢 產業須永續經營  今年3月國發會對於「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說明,並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以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將會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輔以「十二項關鍵戰略」,就能源、產業、生活轉型政策預期增長的重要領域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 圖/面對未來國際趨勢,企業勢必要做綠色轉型,綠色新創聯盟創建平台,可讓轉型之路更順遂。 綠色新創聯盟發揮1+1大於2 凝聚新力量  綠色科技新創聯盟副會長的易象創意執行長袁易說,綠色科技新創聯盟是台灣第一個完全以新創公司為主體的聯盟,也是一個以綠色新創需求、發展為出發點而凝聚的平台。他說,「鑑於現在國際對綠能與再生能源的關注,台灣也必須跟上世界潮流。聯盟的成立,就是希望讓更多新的一代、新創的企業加入」。 圖/綠色科技新創聯盟副會長袁易指出,企業淨零碳排行動的腳步必須加快,綠色轉型勢必要加快。  袁易表示,台灣的事業廢棄物每年多達兩千萬公噸,還不包括生活廢棄物,掩埋場早已不勝負荷,若企業能將廢棄物轉換為綠金,也就是可將過去處理事業廢棄物的管銷費用變成收入,利用熱裂技術把廢棄物變綠金,將「碳」與「油」都再利用,不僅達到廢棄物減量,更可以提升再生能源,淨零碳排的目標不難達成。 再生能源熱裂技術 可讓過去管銷轉成收入  歐司瑪再生能源科技公司總經理陳文熙指出,譬如生活中常見的廢塑膠、廢機油,以及廢橡膠、廢輪胎製品等石化產業類的事業廢棄物,都可透過熱裂處理技術,產生再生油品,並提供給大型運輸與大量用電的企業使用。 圖/歐司瑪再生能源科技已進化到第三代自動化系統,有效讓事業廢棄物利用熱裂處理技術,產生再生油品,並提供給大型運輸與大量用電的企業使用。  歐司瑪再生能源科技已進化到第三代自動化系統,將難以分解與高污染的廢輪胎、廢橡膠、廢塑料、廢機油等無機廢棄物,以特殊專利技術轉化為(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等級的綠色航空用油,直接用於發電機,產生純綠電力,對於產業缺電也可利用移動式發電機,有效解決。  袁易表示,台灣產業界不斷面臨各種環保的議題,目前包括王品、日月光、聯電等企業都與聯盟接洽媒合中,希望能透過不斷循環再利用,創造台灣的綠色能源。  不僅一般新創會員,各領域佼佼者如安永會計事務所、活水影響力投資、aws startups、Mosaic Venture Lab、仙人掌創業服務、智坊創客、歐司瑪再生能源科技、許杏宜律師、張嘉予律師、廖維達律師等亦紛紛成為聯盟的資源連結者(Linker),願意做為聯盟最大的後盾及支持,帶領聯盟順水前進。  綠色科技新創聯盟首屆徵召8年以下的新創團隊,舉凡創能、儲能、節能、護能、AIoT等,善於進行綠色科技整合,或擅於以科技解決綠色相關議題的新創公司或個人,皆可得申請加入。聯盟會員將可獲得產業相關商情、參與聯盟辦理之相關主題或交流活動、法律及雲端技術相關諮詢、資源鏈結及媒體宣傳機會等。報名連結:https://seminars.tca.org.tw/D10o03240.aspx

創業嘉年華 長庚育成新創有成、ESG成亮點

【愛傳媒報導】「2022 Purpose 創業嘉年華」在臺北新創實驗室登場,35家新創展攤 在現場向來賓闡述新創理念。長庚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推薦9支團隊角逐「20 x 22新創選拔」,DMolution及3D列印醫用教具客製平台贏得了Mini Unicorn殊榮。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表示、長庚大學的創新育成中心最主要是以醫學和工程的結合為主,兩學院的結合就成為創新育成中心的一個亮點;此外,以「事業廢棄物與再生綠能」整合解決方案的易象創新所提出的,在「20X22初心決心天使選秀活動」榮獲ESG組冠軍。 事業廢棄物轉為綠能 易象創新有一套  創新實驗室執行長黃晨淳表示,今年20 x 22新創選拔的主題為ESG、抗疫大健康與元宇宙。易象創新的「事業廢棄物與再生綠能」整合方案,在ESG主題中最受青睞,利用IoT雲端平台,應用於環境綠能產業,透過完整的廢棄物與生綠能解決方案,提供產業降低處理廢棄物成本,並且產生再生能源。尤其臺灣各縣市面臨事業廢棄物處理,易象創新這套平台,吸引食品加工、有機性污泥、漿紙廠、畜牧業重視,透過平台媒合,讓事業廢棄物轉換為燃油、燃氣等資源,轉為熱能或電能等再生能源。執行長袁易提到,熱裂解技術在德國、荷蘭廣泛使用,如今在臺灣與超過1,300家廠商攜手,共同邁向2050零碳排終極目標。 圖/易象創新總經理袁易表示,這一套雲端整合平台,可將廢棄物轉化為能源數據過程,透過平台都能很快速掌握。(圖片來源:台北創新實驗室提供) 防疫大健康 長庚大學創新中心推9尖兵  長庚大學創新育成中心9支團隊也極為亮眼,校長湯明哲指出,有長庚醫院、台塑生醫做後盾,與鴻海等大型企業也有許多案子的密切合作,透過醫師、老師及學生的合作所做出來的產品,再由創新育成中心帶領團隊實現創業夢想。  長庚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技術合作處技合長陳敬勳指出,秉持著防疫大健康兩個主題挺進,尤其長庚又為全臺五大防疫中心,有其使命要將概念前端技術展現出來,服務國家社會。 圖/長庚大學的創新育成中心最主要是以醫學和工程的結合為主,兩學院的結合就成為創新育成中心的一個亮點。(圖片來源:台北創新實驗室提供)  獲得獨角獸肯定的3D列印醫用教具客製平台團隊,整合醫療端的需求,發揮3D列印客製化與不需要開膜的特色來製程所需要的產品,團隊在長庚創新育成中心帶領下,上月設立公司正準備摩拳擦掌向「天使投資人」招手,希望除了教材之外,更提供醫療端所需的產品;DMolution研發出來FootHow是「智慧糖尿病足檢測系統」具備多項檢測技術,提供高確準度及個人化且快速之檢測,秉持預防勝於治療的目的。  創新實驗室執行長黃晨淳說「今年20 x 22新創選拔的主題為ESG、抗疫大健康與元宇宙。35家新創展攤在現場向來賓闡述新創理念」。主辦單位於頒獎前播放台北市長柯文哲的致詞影片、說明在任七年的新創養育成果。執行長黃晨淳開心的表示「台北創新實驗室位於台北市內湖區、我們把主題標為台北新創的七年之【養】,就是要讓各界知道台北市成為新創首都的實力與成果。」這是我們的成就也是台北市的驕傲。 圖/台北柯市長因另有行程不克出席,也特別錄影致詞勉勵參賽團隊。(圖片來源:台北創新實驗室提供)

天使選秀ESG組獨角獸熱搜「易象創新」以廢棄物處理奪冠

【台北訊】隨著綠電題材發酵,環保、節能、永續等議題,已成為當今顯學。易象創新所提出的「事業廢棄物與再生綠能」整合解決方案,在「20X22初心決心天使選秀活動」榮獲ESG組冠軍,於今(111)年1月21日領獎。整合方案藉由粉碎、磁選、熱裂解等技術將事業廢棄物轉換為燃油、燃氣等資源,轉為熱能或電能等再生能源,除了解決事業廢棄物無處可去的窘境外,亦可提供綠電、解決缺電問題,與超過1,300家廠商攜手,共同邁向2050零碳排終極目標。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測,110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6.09%,較109年的3.36%顯著提升。然而隨著企業拓點擴廠、台商不斷回流,伴隨而來的卻是缺電陰影壟罩、事業廢棄物無法去化等結構性問題。環保署預估110年事業廢棄物高達2,120萬噸,其中有86.95%是工業廢棄物;近年因為處理量能不足,導致廠商所付清理費用不斷飆高。易象創新總經理袁易表示,各行各業都面臨廢棄物處理成本攀升、甚至必須將廢棄物堆置場內引發周邊民眾抗爭等窘境。廢棄物清運費用甚至狂飆3倍還沒人收。另一方面,缺電危機無所不在,隨時可能爆發進而影響產能,外銷廠商為維持國際競爭力更必須採購綠電;在廢棄物處理費用攀升、用電吃緊之際,已有企業主萌生退意。易象創新所提出的事業廢棄物與再生綠能整合解決方案,除了可以減少廢棄物堆置外,更可將廢棄物轉化為能源,成為乾淨的綠電,對業主來說是一舉兩得,更創造業主、政府與民眾三贏。  袁易提到,熱裂解技術在國內外都有成熟應用案例,但以往業者面臨如何適當架設機組、設備維修保養、如何依法設置、大數據回饋應用等,都必須逐一克服,導致入門門檻相當高。透過再生綠能整合解決方案提供的一站式服務,業者可以一次到位,不必再四處拜師學藝。事業廢棄物透過粉碎、風選、磁選、裂解等程序,可以分離出能作為燃料的油品以及發電的燃氣,殘渣則可加壓再置成無汙染的再生炭。無論燃油或燃氣發電,除可供應廠內用電外,更能透過饋電系統售電。依據經濟部於去(110)年12月30日預告的躉售費率,「農業廢棄物」躉購費率每度5.1407元,一般及一般事業廢棄物躉售再生能源電費則提高至每度電3.9482元。對於業者來說,採用再生綠能整合方案,等於是省下事業廢棄物處理費用,再賺得電費收入!  由於方案具有高度可行性,在業者一傳十、十傳百之下,已有紡織、漿紙、塑膠、畜牧、食品加工、有機性汙泥等超過1,300家業者表示高度興趣。外銷業者則表示,由於下單的海外企業也開始強調ESG社會責任,透過使用綠電將可大幅提升企業競爭力,超前部署。本案已有天使投資人、資訊廠商等表示高度興趣,也有台灣循環能源發展協會等釋出合作善意,期望共同突破法規、技術等障礙,共同推廣,朝向2050零碳排目標前進。

匯聚領導人才掌握市場先機 戰勝半導體產業變局

【愛傳媒報導】全球半導體技術不斷突破,為維持我國半導體產業領先地位,企業需持續投資先進製程、先進封裝等前瞻技術研發及人才培訓,因此工業局智慧電子學院鎖定產業中高階主管,運用多元主題論壇結合參訪交流活動,以促進新興產業落地應用,打造智慧產業生態體系。  「創新前瞻領導人才研習計畫」自2010年起開辦至今邁入第12年,聚焦智慧電子產業前瞻及新興領域應用趨勢,更結合海內外成功實務參訪,藉由實地觀摩帶動產業結盟合作,歷年講師陣容邀集研華、光寶、西門子、Microsoft、NVIDIA、IBM、AWS等國內外指標大廠及台大、成大、清大與資策會、工研院等,總計逾120位CEO及CTO層級企業及學研界專家,分享智慧電子領域前瞻視野與成功經驗,並赴日本東京TDK、富士通及湯淺商事、台達電子研發中心、台大機器人中心、友嘉集團及佳世達等,期透過此研習計畫所搭建之交流平台,凝聚企業發揮產業價值鏈能量,使台灣在下一波智慧革命中,取得優勢及先機,再創產業高峰。  2021年研習計畫跳脫地域限制於線上舉辦,由「AI+5G+高效運算」議題拉開序幕,並擴大探討量子電腦與低軌衛星等前瞻技術應用;「智慧車」聚焦5G於車聯網與智慧自駕車之應用發展,引領台灣智慧交通產業朝5G時代邁進;「智慧醫療」以智慧醫院及精準醫療為主軸,分享跨域思維導入,打造醫療生態系;「智慧製造」探討智慧工廠、數位供應鏈、數位孿生及資安等議題,以瞭解工廠自動化及工業4.1趨勢;壓軸場次「數位轉型」則分享數位企業文化塑造及掌握後疫情商機。期間匯聚台積電、鴻海集團、日月光、台灣微軟、旺宏、基隆長庚、台北榮總、敏盛醫療集團、麥肯錫、資策會、台大、成大等25位知名大師講授,吸引包含日月光、聯電、矽品、旺宏、技嘉、和鑫、南亞科、ARM、力積電、力晶、群創、華泰、台光電子、全台晶像、新唐、穩懋等過百位半導體產業中高階主管共襄盛舉,以共同鞏固半導體產業鏈在全球的核心地位,共創雙贏。  國內參訪安排前往TESLA台灣總部內湖園區,帶領學員探究TESLA創新商業模式及自駕電動車布局策略,期能促進產業鏈菁英跨域交流與合作,打造一場汽車與能源的知識饗宴。 圖/經濟部工業局智慧電子學院舉辦「2021創新前瞻領導人才研習」線上直播畫面,圖為日月光半導體李政傑副總經理(左上)智慧工場新躍進-A+B+C to D 加速製造業數位轉型;成大鄭芳田講座教授(右上)實現零缺陷製造之智慧工廠自動化與數位孿生系統;台北榮總郭萬祐主任(左下)新世代AI醫學影像應用;台大張慶瑞特聘教授(右下)二次量子科技革命-量子電腦霸權已經降臨。 圖/經濟部工業局智慧電子學院舉辦「2021創新前瞻領導人才研習」線上直播畫面,圖為麥肯錫公司譚宏全球董事合夥人(左上)塑造數位企業文化,為全員換上數位腦;台積電黃楙智副處長(右上)帶你透視智能工廠發展趨勢;鴻海集團魏國章技術長(左下)電動車產業典範轉移-MIH A Paradim Shift in EV Industry;敏盛醫療體系醫電數位轉型何偉光執行長(右下)精準大健康,醫療生態系。 圖/國內參訪TESLA台灣總部內湖園區。

鼎新電腦攜手鴻海科技集團開創設備聯網訂閱服務

【愛傳媒陳泩閎報導】面對工業4.0和智慧製造帶來的轉型浪潮,不少中小企業面臨巨大轉型壓力。日前由鼎新電腦聯合鴻海科技集團、網聯科技、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等策略夥伴舉辦之「IT+OT融合創新 賦能數位化轉型」活動,集合300位以上機械加工業及製造業者共同與會。除了說明鼎新與聯盟夥伴在IT、OT、5G技術服務應用現況和實證場域分享之外,亦宣布推出「設備聯網訂閱服務」,以智慧機械x智慧製造數位轉型一條龍服務,讓製造業能從硬體建置、數據採集、設備聯網、雲端應用到預測分析等OT到IT端全應用數據融通,並以最適成本、最低風險取得最好服務,從中獲取數據紅利。 圖/IT+OT 融合創新 賦能數位化轉型活動於台中軟體園區鼎新電腦台中公司舉辦,現場吸引300位以上製造業者出席。(鼎新電腦提供)  鼎新電腦古豐永董事長表示:「現今企業面對轉型遭遇三大挑戰:IT與OT數據整合、企業智慧化發展路徑的思考,以及數位化能力的重新賦能。」而對於機械設備如何賦能智慧化,古豐永說:「對製造業來說,要把所有機台換成智慧化全新設備是不可能的,但若能讓生產數據快速且正確的傳遞到數據中心,讓數據創造管理效率,現有設備發揮最大效益,就需要對現場機台設備重新賦能。」  鼎新電腦自2015年起積極投入智慧製造全流程方案及工業APP研發,而今更積極攜手OT及工業互聯網領域夥伴策略聯盟,期能更深入工業機理和應用場景,打造以工業應用為核心的穩敏雙態工業軟體。本次活動亦展示生態結盟後之IT+OT融合成果─豪力輝工廠示範場域,由TSN+5G網路的創新應用場景是一大亮點,豪力輝工業總經理黃士瀅於活動分享,當現場透過「智能調產」調校到一定可信度後,5G即時影像監控、無人搬運、現場可視化等新應用都可以與MES、APS、ERP系統連動,邁向智能化階段。 圖/IT+OT 融合創新 賦能數位化轉型 啟動儀式 左起:富鴻網邱登崧總經理、網聯科技林鼎皓執行長、鴻海科技集團-朱登輝協理、鴻海科技集團呂芳銘副總裁、鼎新電腦古豐永董事長、機械公會許文通秘書長、豪力輝工業黃士瀅總經理、鼎新電腦潘泰龢副總裁。(鼎新電腦提供)  鑒於這幾年在智慧製造推動過程中理解台灣製造業普遍擔心的建置投入成本,本次提出之「設備聯網訂閱服務」的新模式,鼎新工業APP事業部曹永誠副總經理說明,隨需訂閱的方式可因應企業成長與外部變化做彈性調整,擁有低進入門檻、可持續升級、按需使用以及IT+OT服務一條龍的優勢,可一舉降低企業於機聯網與IT+OT深度融合創新應用的總體投入成本。  曹永誠表示,智慧機械和智慧製造需上下合力,才能夠總體提升工廠競爭力。在鼎新、智慧機械雲、鴻海5G專網、網聯TANGRAM等軟硬體等IoT技術融合下,加上新型態訂閱制的服務下,期待真正幫助製造業企業順利邁向數位轉型。

「志光公職,一生幸福」是一生志業!志光教育科技集團創辦人林進榮榮獲109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殊榮

【愛傳媒報導】109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表揚活動於12月9日在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5樓流行廣場舉行。來自全國各公私立機關團體推薦121位各界人士參加,經由初審、複審、決審委員審慎評選後,共計遴選出32位全國好人好事代表。  由中華民國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所推行的好人好事代表運動,目的是希望藉由表彰社會各領域、各階層及各角落,自發性投入社會服務、展現人性光輝的高貴情操,帶給社會整體深層反省與影響,期使「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當好人」成為普世價值。 圖/志光教育科技集團創辦人林進榮(右)獲頒109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八德獎-殊榮。(中華民國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提供)  其中,志光教育科技集團創辦人林進榮先生,民國68年於台南創立志光補習班,幫助有志進入公職體系服務的考生實現夢想,41年來企業據點分佈全國、服務規模漸次拓展,數十年一路走來,始終秉持初心,在站穩市場品牌、取得優異輔考成績之餘,林進榮先生更率先於93年成立「志光慈善會」、接續在98年創立「志光林進榮教育基金會」,旨在關懷弱勢、回饋社會,善盡社會責任,以建構扶危濟傾、知福惜福的社會。  林進榮先生本著回饋社會之心,近年來亦受成功大學、中興大學、台南大學等大專院校之邀,透過自身經驗的分享傳承,幫助學子創造競爭優勢。92年至96年擔任中華民國補習教育全國總會長,並任「中華民國補習教育慈善會」創會理事長,期間積極推動「優質補教,關懷弱勢」育苗專案,幫助特殊境遇之學子不再因為經濟因素喪失課後補習機會,為國家培育更多優秀人才,由「志光慈善會」、「志光林進榮教育基金會」,所辦理的「莘莘向榮」專案,提供大專院校獎助學金,至今已捐贈超過2000萬元。 圖/前副總統吳敦義(中)親自出席頒獎會場勉勵得獎人並合影留念。(中華民國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提供)  「志光公職,一生幸福」為志光教育科技集團發展的願景,林進榮先生做為一個「創造幸福」的良心企業家、實業家的精神完全符合好人好事運動推動的宗旨,獲獎可謂實至名歸。  會後中華民國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江達隆理事長更表示,感謝賴副總統與沈副院長的接見嘉勉與內政部的指導與協助,表揚全國好人好事代表活動才能夠一直順利舉行。主辦單位才能將這些散布在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角落的好人們發掘出來,並藉由表揚活動,將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及其善行事蹟發揚光大,以擴大社會光明面。

北市產業融資專案 核撥逾42億 全國第一

【愛傳媒報導】北市府產業局為提高公共服務品質,今(8/24)首創唯一政策性貸款以社群媒體LINE官方帳號推播及真人值機線上客服服務。本次新增的LINE管道,民眾如有任何融資諮詢或申辦資訊都可在LINE上查詢。遇有較特殊問題或諮詢無法獲得所需資訊時,亦可轉接線上真人客服,有效提升服務效率與品質,目前也是全國唯一政策性貸款提供此項服務。 圖 /林崇傑局長表示今年創下專案貸款申辦以來最高核准率,且其中經產業局免費計畫書輔導後的申貸戶,貸款核貸通過率更高達百分之百。  臺北市政府自98年與財團法人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台北富邦銀行共同合作辦理「臺北市中小企業融資貸款專案」,並於100年再推辦「臺北市青年創業融資貸款」,兩項產業專案貸款開辦至今共累計提供近6,000家企業取得融資周轉,總貸放累計金額超過42億元;同時於本月份啟動中小企業融資第二期信用保證額度5億元,持續協助臺北市新創及中小企業申請優惠、簡易、低利的融資措施。  年初適逢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連帶衝擊本市各級產業,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率全國之先於今年3月1日起即啟動紓困融資措施,提供加碼補貼利息、簡化精進申貸作業流程、新增「簡易貸」等,短短半年期間受理申貸件數近800件,總核准金額突破5.5億元,現場及來電諮詢人次近萬人。紓困措施啟動至8月11日,中小企業貸款受理659件,核准4億5,095萬元,青創貸款受理130件,核准1億420萬元,總申請件數共789件,總核准金額高達5億5,515萬元,核貸率將近九成。  北市府產業局林崇傑局長表示,簡易貸自3月正式啟動推辦後,單4月份的案件量就達到將近300件的巔峰,直到8月才降至疫情前的數量,因此可見簡易貸的推動確實給予中小企業最直接的協助。中小企業的經濟規模與有形資產相對於大企業明顯不足,較不容易自金融市場取得資金,需要政府加強融資輔導及信用保證協助。產業局在疫情延燒初期,即率先完成修法,提供急需融資周轉的中小企業更簡易快速的貸款申辦流程。除資金協助外,同時提供「貸前諮詢、貸後關懷」的貼心服務,於貸款前提供免費一對一申貸計畫書輔導,協助申請人檢視資金需求、財務現況及經營思維,也定期關懷獲貸戶經營與還款情形,針對特殊或遇經營困難之企業,適時給予財務、行銷及經營管理的建議,並協助轉介政府相關資源,提升企業的存活率。 圖 /林崇傑局長現場示範,以手機APP掃描QR code登入「北市府產業融資服務」帳號。  歡迎設籍本市公司或商業登記之企業多加利用,現場諮詢可至臺北市政府北區一樓25號服務窗口,亦可電洽市民專線1999轉分機6616或1229。融資貸款資訊可至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網站「創新創業專區」或「臺北市融資貸款申辦網」查詢了解詳情。

李家同/不是靠累積,是靠「磊晶」!

對電機系的同學來說,放大器是入門的線路。同學們都知道放大器的輸入訊號如果是高頻率的,事情就很麻煩了。在1秒鐘內震動1次叫做1赫茲(Hz),1秒鐘內震動10億次叫做1個giga赫茲(GHz)。我在這裡介紹台灣能夠製作的高頻放大器,它的訊號頻率可以高到40GHz。  另外一個問題是,我們需要的放大器除了高頻以外,還要能有高功率。各位可以想想看,如果雷達要發射一個訊號,它必須是很強的訊號,這就是所謂的高功率。在台灣,我們已經可以有高功率又高頻率的放大器,所謂高功率是指它的power是1萬瓦特。  這種晶片當然不是用普通的材料,而是用砷化鎵或氮化鎵。這家公司的高規格晶片可以賣到以色列、美國、印度、俄國、法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典和中國。每一年可以生產5千萬片左右。  這家公司之所以能夠有這麼好的成就,是因為他們握有很多特別的核心技術。半導體製程中,有一個叫做磊晶步驟,這個步驟牽涉到很多材料問題,也就是說,要將很多不同的材料一層一層地加到砷化鎵或氮化鎵的基板上。這個步驟是在這家公司的廠房裡自己完成的,這也是他們很重要而保密的步驟。每一層是什麼材料,材料的濃度等等,都是他們經過研發而得到的。 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金點新秀設計 臺藝視傳、多媒獲獎

圖說/新一代設計展「未定義」於世貿一、三館展出,吸引許多人潮。(實習記者游承璋攝) 【實習記者游承璋/臺北市】第38屆新一代設計展從5月3日起至6日止,舉行為期四天的展覽。本屆主題為「未定義」,指在微積分中是指不能確定的形式,以此比喻剛走出校園的設計新銳們,要如何被社會所定義?並鼓勵新銳設計工作者能夠秉持初心和職人精神,投入各行各業。新一代設計展為全球最具規模的設計科系學生主題聯展,除提供設計相關領域的學生們一個成果發表的實體平台,也讓業界與學界能接軌,促進產學交流,更發掘藝術設計新一代的優秀人才。 本次展區位於信義區世貿一館和三館,共兩大場館。其中分為六大設計專區,包括「數位多媒體」、「產品與工藝」、「服裝與時尚」、「視覺傳達」、「跨領域整合」及「空間與建築設計區」,有來自全國各大專院校與高職的不同科系的學生報名。而展期最後一天定為企業日,邀請超過1,000家企業廠商及公協會單位、近2,000位企業人士入場參觀,更有「金點新秀設計獎」專業級評審蒞臨現場,因此各個系所都把握機會介紹自己的作品,爭取業界的青睞。 備受矚目的八件「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得獎名單中,臺藝大就囊括兩大獎項,一件是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的學生何畇蓁、薛芳沂和劉雅晴的作品「房裡的海」榮獲數位多媒體設計類的「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還有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的柳佳妘、王淳貞和郭亮延的作品「TISSUE 36面紙盒三十六計」榮獲包裝設計類的「金點新秀年度最佳設計獎」及「金點新秀設計獎贊助特別獎」,表現相當優異。 「TISSUE 36面紙盒三十六計」作品以36種不同的衛生紙盒造型設計,擴充我們對於衛生紙盒應用情境的豐富想像,像是放置遙控器、牙刷等,強調生活用品機能性的啟發。對於作品獲獎,創作者之一的王淳貞表示:「本作品強調機能性,沒有搶眼的視覺,因此也曾擔心這麼單純簡單的設計,無法引起大家共鳴,最終能夠獲獎,實在感到相當驚喜和開心。」 與往年不同的是,本屆展覽新增了「主題展區」,邀請七位不同領域的職人,將工作場域和內容原汁原味呈現在展區中。這七位達人的共通點為設計科班出身,而後並非從事一般傳統中所認知的設計工作,卻能將曾經所學技能與涵養應用在新工作,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

有章藝博館擴建 藝品拍賣籌資 明年動土

圖/有章藝術博物館未擴建前原貌。(實習記者施子涵攝)有章藝博館擴建 藝品拍賣籌資 明年動土 【實習記者施子涵/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為了提供更專業的藝術展覽環境,校內的有章藝術博物館日前展開新館擴建計畫,並於2月23日在有章藝博館舉辦了「OUR ART 藝術品競標義賣會」為新館擴建籌資。預計於2020年動土施工,打造一座全國大學最大規模的現代化藝術博物館,具備更全方位的展場。 「OUR ART 藝術品競標義賣會」由臺藝大、臺灣藝術策進協會、帝圖藝術拍賣公司三方合作,共邀請了35位藝術家參與,藝術家們紛紛拿出自己的代表性作品,為募款共襄盛舉。有章藝術博物館館長羅景中表示,本次活動善用學校良好的藝術產能,連結產業市場與學術研究端,突破以往義賣會單向籌資的形式,帶動藝術與業界串連,形成良好產學合作。同時,感謝各界協助,義賣會當天狀況相當好。37件藝術品競標義賣的所得,也將投注於新館與校務發展建設計畫的基金之中。 鑑於原館場老舊、空間不足,臺藝大將運用有章藝博館與藍色廣場之土地進行擴建,座落校園核心地帶,打造一座地上五層樓、地下一層樓,總面積達7000多平方公尺的建築量體(見表)。館內空間涵蓋典藏庫房、展覽室、工作坊、有章講堂及校史室。一樓預計為挑高七公尺的戶外空間,而頂樓將特別設置一個空中花園,結合小型表演舞台,提供更多樣化的藝術展演方式。 其中,羅館長提及日後校史館的經營,希望以「作品為主體的藝術家發展史」的呈現形式,為藝術史進行典藏保存,別具意義。因應藝文活動的潮流與硬體需求,本次也將著重於建設新型態的展覽空間及設備,新館擴建後,計畫將更名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博物館」。 圖/有章藝術博物館未來完工示意圖。(臺藝大總務處營繕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