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雲南白馬雪山大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首次拍攝到罕見鳥種——紅腿斑秧雞(Rallina fasciata) 的清晰影像。這一紀錄不僅填補了大陸野生動物分布研究的空白,也刷新了該物種既有的海拔棲息高度紀錄。保護區方面已緊急啟動「貴賓級保護措施」,以確保這一珍稀鳥類的安全與棲息環境穩定。
據中新網報導,白馬雪山保護區曲宗貢片區工作人員日前在海拔3800公尺的溪流灌叢與草甸交界處偶遇這隻「紅腿怪鳥」,牠鮮紅雙腿如跳動的小燈籠,配上黑白相間的條紋羽毛,極為搶眼。經專家鑑定確認,為首次在雲南清晰記錄到的紅腿斑秧雞。
紅腿斑秧雞屬於秧雞科,喜陰濕隱蔽環境,性情膽小,日常活動多藏於草叢與灌木之間,極少在開闊地出現。加上其活動以清晨與傍晚為主,一般難以被人類目擊或拍攝。根據《中國鳥類觀察年鑑》記載,紅腿斑秧雞體長約20公分,以栗褐色羽冠、白色喉部、翅膀斑紋及鮮紅雙腿為典型特徵,常活動於水邊草叢與森林底層。該物種過往主要分布於中國南部、東南亞地區,通常棲息於海拔800公尺以下的熱帶與亞熱帶濕地環境,此次出現在3800公尺的高山灌叢,對其生態適應與遷徙行為提供了全新線索。
大陸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曉雷表示,紅腿斑秧雞在大陸境內屬於極少紀錄種,以往只在廣西、廣東和海南偶見,這次在雲南高海拔區域的出現,或顯示物種適應範圍擴大,也可能與全球氣候變化與低地棲地壓縮有關,迫使原本低海拔鳥類「爬坡求生」。
開屏新聞指出,為保護這一難得現蹤的稀有鳥類,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已迅速啟動「貴賓級」監控措施:包括設置24小時紅外自動拍攝設備、調整與加密巡護線路,並對發現地點周邊草灌群落加強棲地保育行動,避免外來干擾與非法獵捕。
根據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紅腿斑秧雞目前全球評級為「無危(LC)」,但由於分布零星且數量稀少,在大陸部分地區被視為需優先保護的稀見鳥種。其習性隱秘、繁殖地難以觀測,成為野生動物保育中監測難度較高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