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柯美蘭醫師最新研究 改善視差「德式哈塞法」更有效

圖:新竹臺大分院眼科部柯美蘭醫師進行眼科檢查,提醒不等視病人配鏡前應與醫師充分討論/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圖:新竹臺大分院眼科部柯美蘭醫師進行眼科檢查,提醒不等視病人配鏡前應與醫師充分討論/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提供

45歲陳姓工程師左眼300度、右眼650度,長期深受視差困擾,始終找不到舒適的眼鏡配戴方式。近日因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導致角膜感染,新竹臺大分院眼科部柯美蘭醫師表示,「不等視」會降低患者的深度知覺與立體視覺。尤其當雙眼度數差距超過300度時,雙眼影像將出現超過7%的差異,導致患者在配戴眼鏡時感到不適,因此不少人會選擇不戴眼鏡或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卻增加單眼度數惡化與角膜感染的風險。

為了改善中重度不等視的臨床困境,新竹臺大分院眼科部醫師暨清華大學兼任教授柯美蘭,攜手馬偕醫學院視光學系陳雅郁助理教授,並帶領清華大學博士生團隊,展開針對不等視患者的臨床研究。研究比較了德式哈塞方法(Mess- und Korrektionsmethodik nach H.-J. Haase, MCH)與美式視光學延伸程式方法(Optometric Extension Program, OEP)的矯正效果。結果顯示哈塞方法能更精確計算梭鏡量,即雙眼度數差異高達1400度,仍能讓雙眼影像落在「巴諾姆融合區」(Panum area)內,有效減少視覺偏差。

柯美蘭醫師進一步指出,透過視訊眼科檢查(video oculography)發現,哈塞方法能改善雙眼視功能,並可輕度提升掃視(saccadic)速度,使雙眼影像更快對齊、減少不一致。鏡片設計上,則能藉由調整厚度、弧度與與眼睛的距離,改變影像大小而不影響屈光度,進一步降低雙眼影像差異。

柯美蘭醫師強調,此研究成果為中重度不等視患者提供了一項更精準的矯正工具,不僅能改善雙眼協調與舒適度,更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