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抽流浪動物血撐起黑心產業 大陸「血貓」事件揭寵物輸血亂象

大陸不法業者以「寵物血庫」為名,長期捕捉、圈養流浪貓狗抽血販售,形成地下黑心產業鏈。圖/取自澎湃新聞微博
大陸不法業者以「寵物血庫」為名,長期捕捉、圈養流浪貓狗抽血販售,形成地下黑心產業鏈。圖/取自澎湃新聞微博

近日大陸多地網路流傳影片,揭露有不法業者以「寵物血庫」為名,長期捕捉、圈養流浪貓狗抽血販售,形成地下黑心產業鏈。部分流浪貓被稱為「血貓」,在無麻醉、無檢測的情況下被反覆抽血,直至虛弱死亡。事件曝光後引發社群輿論譁然,也突顯大陸寵物醫療供血體系長期缺乏監管的現況。

捕貓抽血獲暴利 一袋血可賣800人民幣

據《澎湃新聞》與《現代快報》報導,部分非法「血庫」業者以低價(每隻約30至100元)(人民幣,下同)收購流浪貓,甚至偽裝成「領養人」取得血源。這些貓被關在不足0.5平方公尺的鐵籠中,環境骯髒、缺乏飲食,平均每隔數周即被抽血一次。

抽血量往往高達150至250毫升,遠超安全上限(每公斤體重10毫升)。不法分子再將血液分裝3至4袋,以每袋約800元售予寵物醫院,一隻貓可帶來超過2400元的暴利。部分供血貓因此出現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血液也因未經檢測,可能夾帶病原體。

有志工指出,部分寵物醫院甚至與非法血庫合作,偽造「血源合格證」,甚至偷取寄養動物的血液,謊稱「自願捐血」。

法規真空與監管缺口 罰款成本遠低於利潤

大陸目前尚無針對「寵物輸血」的專門行政法規。根據《中國新聞週刊》報導,現行可依《動物防疫法》或《治安管理處罰法》追責,但最高罰款不足10萬元,遠低於黑市單月利潤。此外,寵物輸血涉及防疫、醫療與市場管理三個層面,但分屬不同部門管轄:農業農村部負責防疫、衛健委管人用血、而市場監管總局僅管理營業執照。由於沒有統一主管機關,形成「多頭不管」的灰色地帶。

北京律師劉紅衛受訪指出,應儘速制定《寵物輸血管理條例》,明定血庫設立條件、採血量、安全規範與從業者資格,「同時要明訂刑責,將非法採血、虐待動物行為入刑,才能有效遏止黑產蔓延」。

民間組織互助嘗試 寵物社群自發捐血

在官方制度缺位下,一些民間組織與寵物社群開始嘗試建立互助捐血平台。例如北京、上海的貓狗社群建置「寵物血液互助名單」,登錄上萬隻健康家貓,規定每年捐血不得超過兩次,並由飼主現場陪同,補貼費用約300至500元人民幣。

另有杭州寵物醫院推出「透明血庫試點」,全程直播採血過程、公開血液檢測報告,每袋血售價降至200元,以壓縮黑市空間。

可憐的流浪貓平均每隔數周即被抽血一次。圖/取自芯動引擎微博

可憐的流浪貓平均每隔數周即被抽血一次。圖/取自芯動引擎微博

《光明網》評論指出,若以盈利為目的圈養供血動物,「等同將生命工具化、物化」,嚴重違背動物福利原則。文章呼籲建立以「動物福祉」為核心的血庫體系,所有供血貓狗須健康、可追溯,且不得來自流浪動物來源。

動保志工指出,遏止此類事件,除了強化法律與監管,也須從源頭治理,包括推廣寵物絕育、禁止遺棄與建立流浪動物收容網,「當流浪動物不再被視為可被利用的『資源』,這條血腥產業鏈才有可能真正被斬斷」。

為生命劃定底線 公安單位已著手調查

隨著輿論發酵,大陸多地動物保護機構與公安單位已著手調查疑似非法採血點。網民發起「拒絕活體血袋」話題呼籲抵制非法血液來源,轉向互助捐血或合格醫院。

《光明網》社論指出,「寵物醫療供血不該成為灰色產業鏈,更不能以流浪生命作為代價。應以制度建設與社會共治,為每一個生命劃定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