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疑遭太空微粒撞擊 神舟20號緊急延後返航 3太空人續留軌道

「神舟20號」三名太空人陳冬、陳中瑞、王傑目前仍將留在軌道上,歸期未定。圖/取自央視
「神舟20號」三名太空人陳冬、陳中瑞、王傑目前仍將留在軌道上,歸期未定。圖/取自央視

大陸「神舟20號」原定5日返抵東風著陸場,但大陸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當日中午證實,因飛船疑似遭空間微小碎片撞擊,正在進行影響分析與風險評估,返航任務將「推遲實施」,三名太空人陳冬、陳中瑞、王傑目前仍將留在軌道上,歸期未定。

據《極目新聞》報導,神舟20號與神舟21號乘組於4日完成交接儀式,並象徵性移交中國太空站「鑰匙」,神舟20號乘組已完成全部在軌科學任務,原訂於5日返航。但官方早上臨時宣布因疑似受太空碎片撞擊,任務需延後。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指出,延後決策是基於「確保太空人生命健康與任務圓滿成功」,相關技術團隊正針對飛船狀態進行詳細評估。

根據大陸官方資料,截至2024年,地球軌道可持續追蹤的大型太空碎片已超過4.4萬個;直徑1公分以上、足以擊穿航天器外殼的碎片,估計超過100萬個。它們以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約7.9公里/秒)運行,即使公分級碎片,也具巨大破壞力。

大陸太空站過去兩年已多次主動進行碎片規避變軌,並逐步加裝艙外碎片防護裝置,部分由太空人於出艙時完成安裝,例如神舟18號、神舟20號曾多次執行相關任務。

根據新華社先前報導,中國太空站運行使用「全天候監測—軌道預報—主動規避」三段式系統,若監測到10公分以上的碎片存在撞擊風險,會啟動變軌避讓。

但對於公分到幾公分的微小碎片,通常透過「多層防護裝甲」與備援設計降低風險,包括多層金屬與能量吸收材料、關鍵艙段使用高等級防護、柔性太陽翼採模組化設計。

2024年3月,神舟17號太空人也曾修復因微粒撞擊受損的太陽翼,顯示相關維修流程已具備成熟能力。

空間碎片問題具全球性,任何國家無法單獨解決。全球航天界逐步從「被動防護+規避」走向「主動治理」。目前中國未公布神舟20號新的返航時程。

航天專家指出,在碎片撞擊事件中,若飛船系統功能受限,返航窗口需重新擬定並通過反覆推演;若結構未受關鍵損害,延後時間可能不會過長。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強調,三名太空人狀態良好,地面已啟動完善的技術支持與醫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