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中美科技與產業博弈加劇 大陸祭出「四記重拳」反擊川普

大陸的稀土是反制美方制裁最有力的武器。圖/取自大越楚卿微博
大陸的稀土是反制美方制裁最有力的武器。圖/取自大越楚卿微博

近期,中美科技與產業鏈博弈持續升溫。繼美國商務部擴大對中國企業的出口管制後,大陸方面亦在短時間內密集推出一系列法律、貿易及出口管制措施,針對美方行動展開反制。微信公眾號「占豪」分析認為,這一輪攻防凸顯雙方競爭已進入供應鏈、技術、規則與法律多重戰場的階段,戰略意涵深遠。

美國擴大「50%規則」 全面收緊對華高科技出口

2025年9月29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宣布實施新版「50%規則」,大幅擴大對大陸企業的出口限制。新規定要求,只要含有50%以上美國技術成分的產品,無論產地,都須遵守美方對華出口管制,進一步封堵中國大陸企業透過第三方國家取得先進晶片與製造設備的管道。

此舉被外界視為美國對大陸半導體產業的新一輪「封鎖升級」,目標在於阻止大陸突破先進製程瓶頸,並削弱其在人工智慧、高效運算及關鍵軍民兩用技術上的發展能力。

大陸連發多項公告 收緊稀土與關鍵材料出口

回應美方制裁,中國大陸於10月9日由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多項公告,涵蓋從稀土到高端材料的出口管理,內容包括:第55號公告:針對超硬材料實施出口許可證管理;第56號公告:對部分稀土設備及原輔料加強出口管制;第57號公告:對中重稀土元素及相關產品納入出口審批清單;第58號公告:將鋰電池及關鍵材料出口納入特別管理範圍。

此外,早在10月初,大陸商務部就已發布第61號公告,收緊對特定高端晶片與AI相關物項的出口,要求逐案審批,並對未經批准的出口行為設定嚴格法律責任。

回應美方制裁,10月9日由中國大陸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多項公告,涵蓋從稀土到高端材料的出口管理。圖/取自中國經濟網

回應美方制裁,10月9日由中國大陸商務部與海關總署聯合發布多項公告,涵蓋從稀土到高端材料的出口管理。圖/取自中國經濟網

這些措施被認為是中國大陸在全球供應鏈中運用其資源優勢(特別是稀土材料)進行的戰略性反制,也傳達出中國不再僅被動應對,而是開始以制度化、法律化的方式掌握供應鏈話語權。

法規層面同步出招 反制美國港口歧視性做法

除材料與技術出口外,大陸交通運輸部近日亦公布《國際海運條例》修訂版,針對美國對中國航運企業的部分限制與歧視性費用,提出對等反制機制。未來如遭不公平對待,中方可依法採取相應措施,進一步完善雙邊經貿對抗的制度工具箱。

科技監管領域加強 高通遭中國立案調查

在科技監管層面,大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對美國半導體巨頭高通公司啟動立案調查,重點關注其在中國市場的定價策略與競爭行為是否存在壟斷。業界認為,這一舉動除涉及反壟斷法執行,也與國產晶片替代戰略有關,顯示中國大陸正在加快建立本土生態的節奏。

中美博弈進入「多維戰」 供應鏈與規則為核心

學者指出,從近期一連串動作來看,中美競爭已不僅是貿易戰或單一技術戰,而是一場涵蓋科技、產業、法律、供應鏈乃至輿論戰的「多維戰爭」。

一位熟悉國際經貿政策的專家分析表示:「美國透過高科技封鎖延緩中國崛起,而中國則利用資源、供應鏈與市場優勢進行結構性反制。未來的關鍵不僅是誰掌握技術,更是誰能制定規則。」

「無煙的第三次世界大戰」:「防守轉為主動」的訊號

據微信公眾號「占豪」的觀點,中國此次連環出手,代表其在過去多年被動應對美國打壓後,開始進入「主動反擊」階段。他認為,美國低估了中國的體量、體制韌性與國家協調力,也誤判了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程度。

美國對大陸半導體產業的新一輪「封鎖升級」,目標在於阻止大陸突破先進製程瓶頸。圖/取自新浪財經微博

美國對大陸半導體產業的新一輪「封鎖升級」,目標在於阻止大陸突破先進製程瓶頸。圖/取自新浪財經微博

占豪指出,無論是稀土、鋰電、還是晶片關鍵設備,中國大陸均掌握重要節點,這讓其在被制裁的同時,也具備「以攻為守」的能力。他將這場競爭比喻為一場「無煙的第三次世界大戰」,認為大陸在經濟與科技層面的反制「拳拳到肉」,正在逐步改變戰局的節奏。

中美對抗  全球供應鏈與市場將受牽動

未來中美在科技與產業鏈上的持續對抗,勢必對全球供應鏈產生連鎖影響。尤其在半導體、能源材料、AI及航運等領域,第三方國家與跨國企業將面臨更複雜的合規與市場抉擇。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短期內企業可能需在兩套規則間權衡,但長期來看,這場博弈可能推動全球產業鏈重組,甚至促使更多國家在技術自主與資源掌控上重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