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陳碧涵專欄】美 是志於道 游於藝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台北市立天文館技佐許晉翊先生(左)。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台北市立天文館技佐許晉翊先生(左)。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台北市立天文館技佐許晉翊先生。

許晉翊的美感經驗並不是來自於一般人以為的「銀河震撼」;而是來自於理性的推理以及星體運轉理論所帶給他的最大樂趣。翻開記憶,在一次親眼目睹日全蝕:當黑影緩緩覆蓋太陽,天地瞬間寂靜⋯⋯,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時間彷彿被按下暫停鍵,那種不似日常的體感突兀、全然陌生卻又深刻地在經驗著,讓他意識到,美不只是理性中的公式與解答,也會在不經意間降臨,被強烈的感受到,這也是最直抵內心和靈魂的美感經驗。

走向天文學的道路,對他來說並非浪漫的童年夢想,而是一段很平凡的求學歷程。真正的轉折,發生在他當補習班老師時,為了能和學生打成一片,他開始主動關心孩子們喜歡什麼?從漫畫、遊戲到流行話題,都成為他拉近師生距離的橋樑。慢慢地理解到:知識不應只是冷冰冰的傳授,應該要是對話與陪伴!這份體悟,深深的影響他在天文館導覽的方式。

許晉翊用最貼近生活的語言,把星空變得可親可感,不再是冰冷的數據與專業名詞。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許晉翊用最貼近生活的語言,把星空變得可親可感,不再是冰冷的數據與專業名詞。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許晉翊用最貼近生活的語言,把星空變得可親可感,不再是冰冷的數據與專業名詞。志於道,游於藝!舉凡文學的詞句、動漫的想像、電影的畫面,皆信手捻來成為跨領域科學與想像的串連和理解途徑。藉此,帶著大家,看見古人如何以詩意去感受和描繪想像中的天象,或是透過典籍留下對宇宙的追問。當這些知識、幻想與感受被重新交織,星空便不再只是遙遠的學理,而是一場人人都能參與的對話和心流。這樣多重視角的天文俯瞰和仰望探究,正是許晉翊全身心投注和覺受中最大的樂趣,也是「志於道,游於藝」的一番展現。

許晉翊說,我們不一定要知道星星閃爍的成因,只需要安靜地看著它們,讓自己處於那個氛圍裡,就已足夠。即使日常生活再忙碌紛擾,只要我們願意抬頭看一眼:這就是一種選擇、選擇相信、選擇感受、選擇不被麻木吞沒。只要願意停下來去看、去聽、去記得,生活裡就會有微光閃現,而那就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