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核廢料放你家?」前核二工程師不忍全說了:花300億延役20年不划算嗎

圖為已除役的核三廠建物。核三廠2號機2025年5月17日停機,核電存廢仍是社會討論焦點,重啟核三公投將在8月23日投票。圖/中央社
圖為已除役的核三廠建物。核三廠2號機2025年5月17日停機,核電存廢仍是社會討論焦點,重啟核三公投將在8月23日投票。圖/中央社

本月23日將舉行核三廠重啟公投,而在網路上的反對論述中,「核廢料放你家」成為熱門話題。7月才加入民眾黨組織部的「咪咪」劉芩妤近日表示,核三廠到2032年會建置完工乾式貯存,濕式還可放500多束燃料棒,核廢料放哪不是問題。而核二廠退役的核廢處理工程師王義龍說,低階核廢料經過200至300年就會衰減到低天然放射性,且各核電廠僅需花費約300億的延役費用,就可再發電至少20年,總發電量增12%,每度電約1.5元。

劉芩妤指出,現在的核廢料,也已經不只是核廢料了,未來第四代反應爐可以利用目前這些核廢料去發電。針對核能僅能使用40年,劉芩妤說,是因為反托拉斯法、反壟斷,美國核電廠是民營,但他們現在也發現這不合理。如果這東西蓋得好好的,又那麼安全,那為什麼不繼續用,還要浪費錢蓋新的?所以他們94座的核電廠,現在有84座都已經延役了。

另外,核二廠退役的王義龍曾在核二廠從事固體、液體、氣體、除污長達30年,是專職核廢棄物處理工作的工程師。他表示,看到大家討論「有關核廢料的處理問題,實在忍不住想留言」。

王義龍表示,大家提到的那些核廢料,只是一些過濾樹脂、防護衣物、塑膠袋、廢鐵、水泥砂石,這些低階核垃圾經處理固化裝桶,正以約每5.27年就會降低一半放射性(主要為活化產物核種鈷60)的速率自然衰減,「廢料桶只是靜靜放在幾個足球場大小的壕溝裡,又不會出來害人,也不影響週遭環境,大約經過2、3百年後就會衰減到如同陽明山地熱谷泥土般的低天然放射性。」

王義龍指出,台灣6、70年代的環保意識不強,所產生的低階核廢料佔很大部份,而80年代後因環保意識抬頭,加上核後端減容中心(焚化爐及超高壓壓縮機)的啟用,每年所產生的低階核廢料桶不到早期的3分之1。

王義龍說,請大家眼見為憑,蘭嶼貯存了近10萬桶的低階核廢料桶,「蘭嶼的建設與觀光是否愈來愈發達?便利商店是否愈開愈多?還是在地人都生病了?變成沒人敢去的鬼島?」、「核能發電40幾年了,除了我們享受了幾十年的低電價,促進了傲人的經濟發展外,有誰因核能發電死掉?生病?」

王義龍續指,至於放射性超高的核用過燃料捧,可以暫存於中期貯存場,因為核一內已蓋好,還不到一個足球場大小,若哪天石化原料用光,核融合又還不成氣候時,「大家可能搶著要,因為那裡面還潛藏著巨大能量,90%的鈾238可源源不斷轉換為鈽239,可提供全人類發電至少數百年。」

王義龍表示,目前全球用過核燃料棒的中期貯存場(乾式)約150座,法國早有技術提煉用於快滋生式反應爐,只是放射性太高,處理費用不斐,又怕容易核子擴散暫,因此不流行,但急什麼呢?燃料棒安安靜靜地放在貯存場,又不會出來咬人,等哪天科技更發達,能大幅降低處理費用時,再使用如第四代液態化可連續供料運轉的熔鹽反應爐進行類似焚化爐發電兼減容,再也不必燒一次提煉一次,讓高階核廢料體積減少到原來幾十分之一的灰渣,這不是更符合大家的期望嗎?

王義龍認為,上述提到的高階核廢料灰渣,最終可置入深層地質處置,目前已有芬蘭的安克羅最終處置場開始運轉,台灣也可選址較少人居住的金馬離島和台灣東部的花崗岩層,「所有的問題技術上都可克服,怕的是政治的牽扯不清。」

王義龍反問,核二、核三該折舊的都已折舊,該攤提的都已攤提,現各廠僅需花費約300億的延役費用,又可發電至少20年,全天候運轉,總發電量增12%,不製造空污,加一次燃料運轉18個月,能減少船運污染,每度電約1.5元,且已包含延役費用及後端處理費用,「試問還有比這更划算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