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爆發本土屈公病(Chikungunya,陸譯基孔肯雅熱)疫情。澎湃新聞指出,根據佛山市政府各區通報,截至7月24日,佛山全市五區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4000例,其中順德區占據絕大多數,達3627例,所幸目前皆為輕症。世界衛生組織(WHO)同日警告,屈公病病毒目前正在全球119個國家擴散,預估已有超過550萬人處於感染風險中。
針對本次疫情,大陸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25日接受《第一財經》訪問時指出,這波疫情之所以迅速擴散,與中國大陸「過去從未出現過本土大規模流行」有關,人民缺乏自然免疫力,導致傳播速率遠高於其他地區。張文宏提醒:「雖然病例激增,但仍處於有效防控窗口期。若能迅速落實蚊媒控制與病例隔離措施,仍有機會阻止疫情擴散至周邊城市與省份」。
大陸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指出,疫情之所以迅速擴散,與中國大陸「過去從未出現過本土大規模流行」有關。圖/取自鳳凰網
他並強調,屈公病雖無人傳人風險,但患者在發病前後7天內為病毒攜帶者,若遭伊蚊叮咬後,該蚊即具傳染力,可將病毒帶入新的生活區域,形成跳躍式擴散。「後續的重點工作應聚焦於蚊蟲孳生地的清除,以及疫情區外圍的監測網絡建構。」他補充,疫情後也需進行血清學研究,評估實際感染人群與未來暴發風險。
目前佛山市內確診病例主要集中在順德區,占總數九成,感染病毒屬「印度洋型」毒株,傳播效率遠高於以往株型。受夏季高溫與強降雨影響,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密度較往年高出3倍,為疫情擴散提供條件。
廣東省疾控部門已在疫區實施「人蚊隔離」策略,要求確診者居家隔離期間掛蚊帳,並避免接觸社區其他人員。
與登革熱相比,屈公病的出血傾向較低,但關節疼痛更為劇烈持久,為鑑別診斷重點。目前全球尚無普及型疫苗,治療仍以對症退燒與止痛為主,需避免使用布洛芬等可能引起出血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