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高鐵即將再度突破極限。大陸國家鐵路局副局長安路生日前於國新辦記者會上宣布,成渝中線高鐵開通後,將率先實現時速400公里的商業營運,屆時成都至重慶兩地通行時間將壓縮至50分鐘。這不僅是大陸鐵路科技的一大進步,也標誌著全球最快高鐵即將在大陸西部率先實現。
成渝中線高鐵作為滬渝蓉沿江高速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時速雖為350公里,但在部分區段預留了400公里提速空間,是中國首條具備如此潛力的高速鐵路。據《十四五鐵路科技創新規劃》指出,該段高鐵將成為CR450技術創新工程的試點平台,相關基礎設施將進行工程化驗證。
據了解,實現時速400公里的營運列車將使用全新開發的CR450動車組。根據中國中車集團與科研機構的設計規畫,CR450具備更高能效、更優動力、更穩安全性的技術標準,有望引領世界高鐵新一輪升級。
目前,成渝雙城已是大陸最繁忙的高鐵通道之一,每9分鐘就有一列列車開行,每日人流超過100萬人次。隨著新高鐵提速,雙城「同城化」效應將更加顯著,人才、資金、技術等核心要素的流動效率大幅提升。
專家指出,時速400公里不只是交通提速,更將深刻改變成渝經濟圈的空間結構,使產業鏈更靈活、高端服務業輻射更廣,區域創新與協同將躍升至全新層級。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72兆元人民幣(下同),占西部經濟總量三成,較2020年提升0.2個百分點,區域經濟潛力巨大。
外界關注,在京津冀、長三角等經濟重鎮尚未實現400公里商業營運之際,為何此一重大創舉選在成渝落地?答案與大陸國家整體戰略布局密切相關。根據大陸《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成渝地區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共同構成中國四大國際性交通樞紐集群。其中成渝地區被定位為「國家戰略腹地」,承擔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交匯樞紐的多重使命,亟需建構超高效率的戰略通道與要素流通網路。
此外,自2020年以來,成渝地區累計重大項目投資已超11兆元,大陸國家級政策與資金傾斜力度可見一斑。成渝地區具備有利於高鐵提速的多項先天條件。首先,地形起伏相對溫和,尤其是大足石刻至簡州段適合長距離提速試驗。其次,該區擁有遂渝高鐵無砟軌道試驗段、強大的西南交通大學科研力量與現場驗證經驗,可為CR450列車的穩定營運提供強力技術支撐。
成渝中線高鐵以時速400公里啟動商業營運,不僅象徵著中國鐵路技術的再次引領全球,更將為成渝地區的產業升級、人才吸引與城市融合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