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大陸廣東爆發屈公病疫情 疾管署升高旅遊警示 留心防蚊

登革熱與屈公病症狀相似,兩者皆無特效藥,目前以症狀緩解與支持性療法為主,防蚊仍是首要防疫手段。圖/取自科技INF微博
登革熱與屈公病症狀相似,兩者皆無特效藥,目前以症狀緩解與支持性療法為主,防蚊仍是首要防疫手段。圖/取自科技INF微博

大陸廣東省佛山市近期爆發屈公病(Chikungunya陸稱基孔肯雅熱)疫情,截至今天(23日)已累計超過2600例病例,雖然多為輕症,但病例數仍快速攀升,並已有境外通報病例。台灣衛福部疾管署22日宣布,提升大陸廣東省旅遊疫情建議至第1級「注意」(Watch),提醒計畫赴當地民眾加強防蚊措施,以降低感染風險。

據佛山市順德區衛生健康局23日通報,截至2025年7月22日,順德區累計報告屈公病確診病例2934例,主要集中在樂從鎮、北滘鎮、陳村鎮,均為輕症病例,尚未出現重症或死亡案例。疫情爆發後,當地疾控部門已啟動緊急防疫措施,包括大規模社區滅蚊、公共區域消毒與健康宣導。

澳門衛生局亦於本周通報,一名近期曾赴佛山旅遊的居民確診屈公病,顯示病毒已有跨境傳播風險。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除屈公病外,今年廣東登革熱疫情雖尚未達高峰,但累計確診數已是近6年同期新高。台灣也於7月14日通報首例大陸移入登革熱病例,為一名30多歲北部女性,曾於6月底至7月初赴廣州旅遊,期間前往當地動物園並遭蚊蟲叮咬,返台後出現發燒症狀,經快篩確診為登革熱。

考量暑期為旅遊高峰期,且兩種病原皆經由白線斑蚊及埃及斑蚊傳播,疾管署已緊急提升廣東省的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醒民眾加強個人防蚊措施,如穿著淺色長袖衣物、使用含DEET等成分的防蚊液,以及避免前往積水或蚊蟲滋生地點。

根據疾管署資料,屈公病潛伏期約2至12天,症狀包括高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嘔吐、皮疹與全身倦怠。儘管重症機率低於登革熱,大多數患者能在一周內康復,但部分人會出現長達數月的慢性關節痛,甚至影響行動能力。

相較之下,登革熱較可能引發重症出血與器官衰竭,須嚴密觀察與治療。兩者皆無特效藥,目前以症狀緩解與支持性療法為主,防蚊仍是首要防疫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