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金廈泳渡突喊停!憂「統戰、罷免投票同日」 選手苦練多日化為泡影

圖為2023年金廈泳渡畫面,場面壯觀,氣氛熱烈。圖/取自金門縣政府網站
圖為2023年金廈泳渡畫面,場面壯觀,氣氛熱烈。圖/取自金門縣政府網站

原訂本月26日舉行的「金門海上長泳暨金廈泳渡」活動,傳民進黨政府以「具有統戰色彩」及撞期「大罷免」投票為由,要求金門縣政府停辦,引發兩岸嘩然。由於該賽事至今仍是兩岸唯一由官方共同舉辦的體育活動,不少選手與體育界人士對政治干預體育交流深感不滿。

金門副縣長李文良今(3)日證實此一消息,但強調須待收到中央正式公文後,才能對外說明。金門縣體育會理事長歐陽儀雄透露,目前尚未接獲正式通知,將尊重中央指示辦理,語氣中難掩無奈。

據悉,今年為第22屆金門海上長泳暨第13屆金廈泳渡,比賽預計吸引約200名選手接力橫渡7公里海域。每年依序往返於金門與廈門間,象徵兩岸和平友好。活動自2009年改制後,除疫情停辦三屆,其餘均順利舉行,已成為金廈情誼的年度盛事。

不過根據報導,民進黨政府除認為賽事帶有統戰意味外,亦因當天適逢立委大罷免案投票,憂心產生政治聯想,因此指示金門縣府停辦,成為該活動首度因人為因素遭暫停。金門縣府與體育會直到6月底才得知訊息,急赴台北向陸委會爭取,希望能有所轉圜。

有體育界人士質疑,中央既不允許舉辦,為何不早點表態?如今僅剩20多天,選手們早已預訂機票、船票及金廈兩地住宿,部分頂尖選手甚至取消其他比賽專心備戰,聞訊後無不感到失落與遺憾。

民進黨執政後,金廈泳渡的政治敏感度變高。去年7月,大陸曾組團逾150人赴金門參加,其中包括國家體育總局、福建省及廈門市體育主管官員,後遭陸委會拒絕台辦系統人員入境,並提出包括不得派無人機飛越金門、不得於活動前後進入「禁限水域」、不得與海峽論壇掛鉤等多項附加條件,引發外界批評「表面談交流、實際設紅線」。

追溯歷史,金廈泳渡源於1999年首屆廈門舉辦的冬泳活動,最初僅憑船員證即可成行。2005年金門選手首次經金廈航線直航赴廈參加,兩岸泳者在冰冷海水中以體育促進交流。多年來歷任金門縣長更不吝題詞,從「金廈海峽水暖,兩岸鄉親同心」到「健身強國,中華振興」,皆寄託兩岸和合願景。

不過近年兩岸關係急凍,政治氛圍持續干擾體育與民間交流。陸委會多次以防範統戰為由限制大陸官員來台,卻又期望透過體育觀光推進兩岸旅遊開放,被批「自相矛盾」。大陸方面亦對台當局長期以來推動「台獨」進程及在金廈海域頻生的執法摩擦表達不滿。

有分析認為,若金廈泳渡最終停辦,將使原本已趨緊張的兩岸互動再蒙陰影,也衝擊基層選手與旅遊產業利益。民進黨政府若持續在人文體育交流上設障,恐進一步消耗兩岸民間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