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陳碧涵專欄】美 是心動、行動 恍若有光的打動人心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梁正宏(左)。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梁正宏(左)。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梁正宏。

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梁正宏,是位在理性科學與感性藝術之間自在穿梭的人。一場在西藏波密旅行中的偶然,一場在春風裡的桃花盛開,讓他不由自主地第一次拿起傻瓜相機拍照,那時,他不懂構圖、不懂技術,他對美的感動,不是來自專業訓練,而是單純地來自被眼前的現象所震懾。那時所攝的照片雖被雜誌退了稿,卻引來朋友的一句肯定:這是能拍出好照片的眼睛。從此,他開始攝影之路,踏上用影像尋找生命故事的旅程。

梁正宏童年時便喜歡畫畫,直到體檢時才發現有色弱、才意識到過往老師所褒讚的「用色大膽」,竟是一種視覺差異。攝影對他而言,是一場又一場的「遇見」:不是單純地遇到風景,而是看見那風景背後的故事。他常常為了一個畫面等候八個小時以上、後製一張圖像花三天⋯⋯,他認為照片若不能感動自己,就無法感動他人!對於攝影的堅持,猶如他在科學研究中的精神延伸——以大膽、小心、堅持、耐心的態度,去探索、實驗、追求真善美。

梁正宏將舉辦首次個人攝影展《遇見》。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梁正宏將舉辦首次個人攝影展《遇見》。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每一張照片都藏著故事,有些故事早已存在於畫面之中,有些則在觀者凝視的瞬間才悄然誕生。如:在廟會祭儀的休息時間,一名小女孩衝向勾著地獄使者獠獰臉譜的父親身上,那一跳、一笑,一個父親與孩子之間不言而喻的愛,超越了畫面原本的劇情,成為攝影中最真摯的瞬間。這樣的「遇見」,不是安排出來的,是靠著心去感受、靠著眼去捕捉。創作者如他,總是非常期待觀者,能看見他按下快門時心裡的某段記憶與情感。

梁正宏於6月2日至18日,在台電大樓副樓的一樓文藝走廊,舉辦首次個人攝影展《遇見》,誠摯邀請每一位對生活有感的人,一起來「遇見」那些被光影悄悄保存下來的動人故事。他說,人生每一步都算數,所有經歷、所有等待、所有拍下的瞬間,都是他與世界深情對望的記錄。攝影不只是他的興趣,更是他理解世界、訴說情感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