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陳碧涵專欄】美 是擴大藝居共生的感染漣漪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營運部總監張玉漢博士。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營運部總監張玉漢博士。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營運部總監張玉漢博士。

現職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營運部總監的張玉漢博士,形容自己最初像一個「大老粗」,直到去西門紅樓赴任時,才真正體會到美感帶來的震撼與怦然心動。現在,對張玉漢而言,寶藏巖的美,不是單一的視覺華麗感受,而是隱藏在巷弄間、在斑駁牆面與呼吸間流動的情感,是一種深植生活、溫柔而堅韌的存在,每一次走入其中,都像再次感受生命的跳動與奇蹟。

寶藏巖,是個隱匿於城市邊緣的珍寶,見證了台灣半世紀以來的社會縮影。從二戰後庶民自力搭建的棲居地,歷經時代洪流的洗禮,如今,轉化為市定歷史建物以及國際藝術家駐村的基地。這裡不僅保存了生活的記憶,更為台灣開闢出一個讓在地與世界對話的窗口。每一面老牆、每一條蜿蜒小路,都承載著無數人的夢想與堅持,現今,寶藏巖以開放的姿態擁抱藝術,讓過去與未來在此交織動人的篇章。

每年,3月至5月間,寶藏巖舉辦以光為主題的光節,讓藝術與夜色交織出一場場奇幻的夢。緊接著,今年的7月將迎來「寶村遇見黃土水」教育特展,向台灣雕塑前輩致敬,讓更多人認識這位將溫柔鑄入堅硬石材的藝術家。8月底、9月初,水源市場周邊的巷弄藝術節也將接續展開,讓藝術與生活無縫交融,每個轉角、市井場景,都可以成為令人怦然心動的美感瞬間。

張玉漢邀請聽眾們,親身走進寶藏巖。無論是晨曦微光,還是夜色低垂,這裡總有不同的美悄靜等著你。或許是轉角的一抹牆面,或許是一個不經意的微笑,又或是一株在風吹中搖曳的老樹——每一刻都是生命在向你低語。給自己一個機會,用心去觸摸那些藏在生活縫隙裡的細緻光芒,讓你的生命因此更加豐富而明亮。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營運部總監張玉漢博士。圖/取自陳碧涵臉書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營運部總監張玉漢博士。圖/取自陳碧涵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