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生在網路時代 也要真誠地面對音樂」 鋼琴家陸逸軒5/25與北市交合作貝多芬第四號協奏曲

本週日(5/25)晚間7點半將在國家音樂廳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的鋼琴家陸逸軒,會在桂冠指揮殷巴爾的帶領下,演出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這是陸逸軒首次與大師殷巴爾合作,巧合的是,前一次陸逸軒與北市交的演出,也是與將於明年上任首席指揮的里柏瑞契合作,兩場演出都極具意義。

談起前一次的合作,陸逸軒對於里柏瑞契的指揮功力深深讚賞:「蕭邦協奏曲並不好指揮,但里柏瑞契真的了解蕭邦,演奏起來相當愉快。」這次即將帶來的貝多芬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則是他在2018年里茲鋼琴大賽的決賽選曲,精采表現讓他征服觀眾與評審,奪得最終首獎:「在那之後,我應該至少彈了超過30次的貝多芬第四號吧!」儼然成為陸逸軒的「招牌曲目」。

不只是招牌曲,此曲也是陸逸軒的「最愛」之一:「可以從裡面看到貝多芬在中期的轉變,展現出一些具有洞見的風格,並且預示了日後的突破。」面對第一樂章起頭直接進入的鋼琴獨奏段落,陸逸軒表示雖然這樣的寫法,會對鋼琴家帶來壓力,但也可以說是很符合自己個性的開頭:「我本人是比較喜歡沉穩、安靜的風格,所以這個樂章一開始就是低沈的G大調,對我來說演奏起來很舒服,反而不會讓我感到壓力。」

對於喜愛陸逸軒的樂迷來說,深沉且極富哲思的琴音,是他深深吸引觀眾的關鍵。然而,在這個事事追求快速的網路時代,這樣的個性或許也帶來一些挑戰,陸逸軒也曾自己打趣地想過:「如果我早生個30年,說不定會更適合那個時代?」但他也堅持不過度追尋流量,30秒的炫技影片或許能創造上萬點擊,但終究不是古典音樂所要傳達的藝術內涵:「我能做的,就是真誠地面對音樂,也是我為何想當音樂家的原因。」

即便17歲就獲得蕭邦鋼琴大賽第四獎,陸逸軒說自己從來沒有被認定為「神童」,小時也只是看著姐姐學琴,表達出自己也想學,一直到12歲得到了青年比賽冠軍,讓同為愛樂者的父母發現陸逸軒的潛力,也安排他接受鋼琴大師鄧泰山的指導:「我們住在波士頓,週六爸媽會開6小時的車到蒙特婁,下午上課後過一晚,週日早上再上課,然後再開6小時車回家。」另外,許多知名的傳奇大師也深深關照著陸逸軒,像是日本鋼琴家內田光子也給予過提點,甚至在里茲鋼琴大賽決賽演出後,立刻傳訊息說道:「不論結果如何,在我心中你已經贏了。」同時,陸逸軒也透過大量聆聽錄音或音樂會現場,與世界知名的鋼琴家們學習:「尤其是音樂會現場,你可以聽到他們是怎樣處理音樂,有些喜歡的就會學習下來,當然有些覺得效果不好的我也會記住,日後避免這樣演出。」

來台多次,對於台灣舞台已相當熟悉的陸逸軒,表示自己每次都非常享受在台灣的演出:「可以感受到這裡的觀眾水準很好,都很專心在聆聽。」另外,他也分享了自己對於台灣音樂市場的觀察:「我覺得台灣應該是全世界最頂尖的音樂舞台了!像是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布商大廈等等頂級樂團都會來巡演,更不用說世界頂尖的獨奏家。以我居住的波士頓來說,不可能有這麼多精采的音樂會。」本週日晚間,陸逸軒的貝多芬第四號協奏曲,與下半場殷巴爾與北市交演出的馬勒第十號交響曲(庫克補完版),也將為2025台灣音樂會風景,帶來精采的一頁。

原文出處

※售票連結:【2025 TSO大師系列】殷巴爾、陸逸軒與T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