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有一天,當世尊在竹林精舍裡休息的時候,突然有個人怒氣沖沖地跑進來,對著世尊破口大罵。原來他是一名婆羅門(註一),因為族人來向世尊求法,並出家修行,所以他很氣憤,特地跑來找世尊理論。
面對他的忿怒與不遜的言詞,世尊不但沒有絲毫不悅,反而默默地任他發洩,直到他罵累了,停口了,世尊才問他:
「婆羅門,我想,你家應該也會有客人來拜訪吧?」
「那是當然的!瞿曇(註二)!」婆羅門沒好氣地回答著。
「那麼,為了款待客人,你應該會請他在家裡吃飯吧?」世尊接著又問。
「那是一定的啊!」
「可是,如果客人不願留下來吃飯,你會如何處理這些菜餚呢?」
「要是他堅持不肯吃,我也不能勉強,那些菜只好留著自己慢慢吃囉!」
說到這裡,世尊看著他片刻,然後才說:「婆羅門啊!你今天來到我這裡,說了很多不堪入耳的難聽話,我一句也不接受,所以請你把剛才所說的那些話,統統都收回去!婆羅門,如果我在被你罵的時候,也以惡語來回罵你,那麼就等於我接受你招待我吃飯一樣;但是很抱歉,我並不想接受這個招待。」
婆羅門聽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世尊接著又說:「一般人在面對忿怒的時候,都會與對方惡言相向,也就是所謂的『以怒還怒』,這是很不應該的,偏偏很多人都會犯這個毛病。
其實,自以為說這些惡語、污言,就可以贏過對方的人,是愚者啊!因為真正的勝利是屬於知道容忍的智者。所以,如果你能在面對忿怒時,依然保持鎮靜而不發怒,不但超越了你自己,同時也超越了對方。這就是禪的『超越』精神。」
聽完世尊這一席話,這位婆羅門懺悔不已,當下就皈依了佛陀,出家修行,不久便證得阿羅漢果。
註一:
古印度社會因階級觀念濃厚,把人分成四個階級,第一階級是婆羅門,即古印度的宗教徒。第二階級是剎帝利,也就是王公貴族,與婆羅門同屬於征服者。第三階級是吠舍,相當於農工商。最低下的是首陀羅,也就是奴隸。後二者必須接受前二者的支配與統治。
註二:瞿曇:世尊俗家的族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