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禪師說禪】修行要離相修行

圖/禪天下雜誌提供
圖/禪天下雜誌提供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一般人在唸經、誦經之前,或是在聽聞法師、上師說法之前,都會先誦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什麼是無上甚深微妙法?就是佛法。因為佛法至高無上,比虛空還高,比海還深,是無與倫比的,所以形容佛法是「無上甚深微妙法」。這麼殊勝的微妙法門,是千百萬劫以來很難遇到的正法,如今我們見到了、也聽到了,同時很願意、也發願要修持祂而成就佛陀;這就是開經偈的意義。
為什麼佛法是無上甚深的微妙法門?因為佛法無相實相、無學無為。何謂無相實相?無相實相的反面就是「有相」,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種相;什麼相?就是「色、身、香、味、觸、法」六識。因為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經由外境的感受而產生六識。易言之,人人都會從六根生出六識,而這就是色相。這些色相由「色、受、想、行、識」所構成,是有形有相、生生滅滅的,但佛法無生無滅,不住於生滅相。由此可知,佛法是多麼高深,祂絕不可能用眼睛看到,不可能用耳朵聽到,也不可能用言語形容,或是用腦筋(意識)來想像。

當然,那些可以用眼睛看到(看佛經),可以用耳朵聽到(聞法),或是可以用嘴巴唸誦的(唸佛),也是佛法,但不是究竟法,只是方便法。什麼是究竟法?就是可以讓人成佛的法門。世尊曾經說過,能夠讓人見性的佛法才是真正的佛法;達摩祖師也說過,一切修行如果不能見性成佛,一點益處也沒有。所以修行人一定要離相修行。

精進佛道 造真功德

人之所以不能成就,是因為人有四種心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而佛菩薩是沒有這些相的。造成這四種心相的原因,就是「我執」。一個有我執的人,凡事都以「我」為出發點,以「我」為主觀的立場來分析判斷,如果利己則接受,否則便拒絕。這種「我相」不是佛法,因為佛法要行無相布施,要奉獻,要種福田,所以修行要破「我相」,也就是要排除這種自私自利的心。

在「我相」裡面還有「人相」。什麼是人相?就是除了我相及三毒(貪瞋癡)二邪(慢疑)以外,還會去設計陷害別人,這也是人異於其他眾生的地方。

什麼是眾生相?弱肉強食、遊手好閒、受惡習所迷,諸如酗酒、賭博、吸毒…等等。至於壽者相,簡單地說,就是對死亡的恐懼。一般人都很害怕面對死亡,那是因為他們不瞭解死亡。雖然從表相看起來,死亡代表色身的滅度,但實際上卻是另一個靈性的新生。也就是說,你不過是換了一個身而已;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會往生到哪裡。

整個宇宙有十個法界,也就是六凡四聖;六凡是「地獄、餓鬼、畜牲、阿修羅、人、天」,四聖是「聲聞、緣覺、菩薩、佛」。六凡要接受輪迴,四聖則已解脫生死,不須再輪迴。

而這殊勝的、無上甚深的佛法,可以幫助我們超越三界(色界、欲界、無色界),進入四聖,讓我們超凡入聖,可見佛法多麼高深、多麼微妙!絕不是光靠看經典就可以明白的一般佛學知識而已,因為祂不是學問,所以不能用腦筋來學,不能用眼睛來看,不能用五官來感受,也不能用意識來思考;那麼佛法到底要如何修呢?

佛法是要讓人開悟的,開悟什麼?開悟人生來處和往生去處,也要開悟人生如此苦短,只有短短的幾十年,而我們現在已經好幾十歲了,還剩下多少時間呢?所以要開悟,要趕緊修行。

人生在世,從事活動的時間很有限,光是吃飯、睡覺,就幾乎花去了大半生。可是一般人所從事的活動大都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或家人,不知道真正該做的是要造功德,要種福田,要為靈性具足資糧,所以我們應該要有這種開悟─對生命的開悟;然後精進於佛道的修行,也就是行菩薩道,造真功德,作為我們將來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