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禪師說禪】直覺本心 見性成佛

圖/禪天下雜誌提供
圖/禪天下雜誌提供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修行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一個人自出生以後,就不停地與「時間」賽跑。我們回顧一下自己的一生:幼年的時候由於年紀太小,所以對時間還沒有概念,等到長大後開始入學,從小學到中學、大學、甚至到研究所或出國深造,畢業後再進入社會服務,一直到現在。面對這些過去種種,好像只是昨天才發生的事,然而實際上已經過去幾十年了。

對於逝去的歲月,我們會覺得過得很快,同樣地,對於未來,想必也一樣。我們每天早上一起床,就開始跟生命賽跑,展開一連串的戰鬥。比方像上班族,一定要在有效的時間內趕到辦公室;學生也一樣,必須依照校規準時到校,這是「與時間戰鬥」最標準的例子。此外,我們還要跟生活戰鬥、跟環境戰鬥…,所以這一生可說是充滿了各種不同的戰鬥。

所謂「戰鬥」,包括時間的戰鬥與空間的戰鬥。比方從甲地到乙地,必須經過交通的過程,如果遇上交通阻塞,免不了要多花一點時間;另外在生活中也常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面對這些大大小小的時空挑戰,我們的心難免會受到影響,情緒也會有所起伏。

以佛教的十法界(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牲、餓鬼、地獄)來看,「人」正位於中間,已經算是很不錯的。可是現在有多少人真正過得幸福又自在?當然比起幾十年前,現在的物質生活是比較富裕,但在精神方面卻大大地不如從前,不但生活沒有安全感,也不知如何安頓心靈;這是目前社會上很嚴重的問題。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狀況?因為人心越來越墮落。現代人為了求生存、求一己之利,往往不擇手段去傷害他人,長期下來的結果,終致社會落入這種人心不安的病態。

如何才能在這種社會病態中找到平安?依我過去的經驗,只有「佛堂」才是最平安的,因為當我踏入佛堂的那一刻起,就覺得非常地安心,非常地安祥,也就是說,只有佛堂是最能讓我安心的地方。

以自在法喜之心與靈性相應

各地的印心道場都經過師父開光,是最殊勝的佛地-佛的聖地。當你在佛地禪定的時候,要保持一顆莊嚴、法喜的心,暫時放下人間的一切,這樣才能很自然地與佛菩薩相應,與內在的靈性相應,生出歡喜之心。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到道場打坐?」答案很簡單,就是要讓靈性回歸佛國。因為到道場打坐、上課,等於是坐上了回佛國的法船,這就像我們從國外旅遊回家時要坐飛機一樣,當飛機飛到桃園中正機場的時候,你會很自然地從心裡生出一種「回家」的喜悅之心,甚至會高興得忘了旅途的勞頓。所以當你來到道場或佛堂上課的時候,就要有這種「回家」的歡喜之心,然後你就會很自然地與佛菩薩起相應,接到殊勝的加持力量。藉由這股強而有力的磁場力量,可以幫助你超越到另一度時空,有一天,你就會找到自己的家,那是你最盼望的佛國之家,是非常殊勝的。

由此可知,人生中的一切名利、財富、地位…都是空的,因為當你往生的時候,什麼也帶不走。唯一最真實的,就是靈性在色身滅度的時候,能夠化成一道光,直接回到佛國,那才是最珍貴的。否則,當大限來臨時,你的心一定會害怕,因為不知道自己將往生何處。就像出生時,由於不清楚自己降生在什麼樣的世界,所以會害怕得大哭。尤其如果往生到比較低層次的法界,根本就是一片黑暗,見不到光明。除非你在世時修行正法,那麼自然會有佛菩薩來接引你,或是你自己就可以直升佛國,所以修行實在太重要了,它是關乎我們千百萬年不再輪迴的一件大事,但偏偏很多人都不相信、也不知道輪迴的可怕,一定要到最後一刻來臨時才會覺醒,不過此時已經太晚了。

修行要有悟性 才能找到本心

現在很多人的生活都過得不錯,如果能夠修行,我相信一定可以更好,然而並非如此。因為一般人總認為,既然日子過得不錯,何必還要修行呢?造成他們這種誤解的最大原因,就是因為不瞭解修行的真諦,以為每個月捐一些錢給慈善機構就是修行,就是積功德。當然做善事會有善報,也是美事一件,但這只是一種福報,算不上功德,頂多讓你往生到天界,一旦福報享盡,還是要繼續輪迴,所以並不究竟。

所謂究竟的修行,可以超三界、斷輪迴,也就是修到佛菩薩的境界,而不是只有到天界。所以當你來到道場上課、禪定的時候,不要忘了內在靈性的需求;什麼樣的需求?就是要明心、要見性、要成佛。

什麼是明心?就是要覺悟。「悟」字是由「心」及「吾」所組成,「心」指的是本心。如何才能找到本心?就是要「開悟」,所以平時要有悟性。

什麼是「性命」?就是靈性的性命,祂是永恆的,無生無滅,是無量壽無量光。至於「生命」則是指色身的壽命。什麼又是「性」?從字面上看,「性」字是生起另外一個心,什麼樣的心?就是本心。什麼時候可以找到本心?就是見性的時候,亦即我們本來那尊未來佛現前的時候。

但是如果不經過禪定,絕對不可能見性,即使開悟了,也只是小開悟、小覺醒。見性一定要在禪定中,因為色身見不了佛,如果色身能夠見佛,一定是用眼睛來看,但眼睛所見到的都是有形有相的「假相」,都是空的;而真如實相的佛是無形無相的,是真實的,只有靈性看得到,這就是所謂的「真空妙有」。

禪宗的佛法就是「佛心傳心、佛心印心」的印心佛法,是真正的佛法。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但是當祂涅槃時,卻說自己未曾說過一字佛法,可見真正的佛法都在於「心」,所以我們要以心來相應、以心來接受佛的證量,也就是要以本心(靈性)來見佛,這才是真修行。

至於「人」,只是帶「本心」來到道場接受佛法薰陶的一個媒介。當你來到道場的時候,就要有這種覺悟,同時在道場接受佛菩薩的佛光加被,讓你清淨,同時也幫助你消業。當業消了,自然就會見到光明,然後才能見到本性,才能成佛;這是很重要的修行觀念。

珍惜修行正法的因緣

一般人講經說法,幾乎都是照著經文的字義來解說,這樣並不能顯現出佛的證量。所謂說法,是一種證量的傳授,而不是照著字面來說文解字,因為這種解釋並不是「法」,它只是一種人間語言,如果你能從中去開悟,進而改變你的心,那才是真正的法。

也就是說,如果你聽(看)了這些經文以後,內心會因而發生變化,那就是真正的法,否則,即使今天世尊在你面前說給你聽,但對你的心卻起不了任何作用,那麼一切都是枉然。

由此可知,聞法要入於心,要從心裡開始變化。因為修法即修心,一心生萬法,所有的法都在心裡面,只要你的心開悟了,就會發現自己不再執著於一般的俗事,甚至還會很歡喜地接受,這就是心的變化。

尤其人間有很多瑣事會困擾我們的心,甚至障礙我們修行,如果沒有這種覺悟,很容易就會退轉,這是很可惜的事。

印心佛法是究竟的佛法,只要你一心修行,一門深入,一定可以證得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