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國珍》"A Table In Paris"讀後有感

    【愛傳媒朱國珍專欄】如同二十多年前隨手翻閱到池波正太郎的《京都.大阪散步》,產生了對京都的嚮往,這次是在圖書館看到"A Table In Paris"開啟對巴黎散步的想像。
    我對巴黎這個城市全然陌生(甚至有一點主觀排斥),因為每個去過的朋友回來都說很髒,或者被偷被搶。我是個喜歡和諧與平靜的人,如果一趟旅程的風險如此高昂,那麼神遊也許是比較好的選擇。然而我認為對於所有的「未知」都不應該陷入主觀判斷,或者道聽塗說。因此,的最好方式就是親自去接觸、體驗。結果也許會失望,也許有收穫,也許,需要等到很久很久以後才有機會到當地去感受巴黎。
    我曾經去過距離巴黎最近的地方可能是英國倫敦,或者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在網路搜尋了一下都在五百多公里的直線距離。旅遊達人或許會說這兩個地方與巴黎情調相差太多,然而對我這麼遙遠的亞洲背包客來說,世界上只有一個家鄉,只要離開家鄉都是異鄉,因此,對我而言天涯都是同樣的動詞「Move」,因此只要離開家,到了什麼地方都一樣。
    回到《巴黎的餐桌》這本書,它的英文並不難,還有個副標題是 ”The Cafes, Bistros, and Brasseries of the World’s Most Romantic City”。也許我是被這個副標題吸引,因為浪漫並不是只有米其林的星星,對於旅人來說,暫時歇息的小酒館裡一份溫暖的餐點與熱飲才是真正的貼心。
     說起旅遊這件事我完全外行。老實說我的膽子很小(拒絕看恐怖片就是鐵證),但是人在江湖又不能隨便示弱,因此常用沉默掩飾缺憾。人生第一次出國旅行是在1998年的冬天,前往漢城拜訪僑生同學。當時經濟艙來回機票只要四千多元。我天真的以為搭飛機就像搭火車,只要起飛前抵達機場就好。
    當我們到櫃檯報到時,航空公司因為超賣機位,經濟艙已經客滿,地勤嘟嘟囔囔說了半天我也聽不懂,最後拿到登機證的座位是第三排。從來沒搭過越洋班機的我以為第三排就和金馬號一樣,坐在前面比較不容易暈車或暈機。登機後我發現座位超級大,空姐還會為我們的餐桌鋪上白桌布,餐具都是純銀製,另外還有堆滿新鮮水果與美酒的餐車在旁邊走來走去。我第一次出國,什麼都不敢碰,是美麗的空姐一直餵我們吃東西,直到降落。也因為這次經歷,讓我以為搭飛機都是這麼舒服,直到返程座位劃到五十幾排,我才明白原來飛機艙有前段與後段的差異。
    不過我這一生的旅遊運都不錯,當空服員時從來沒有遇到晴空亂流,就連誤點或機械故障的延遲工時也沒經歷過。也有幾次出國行程遇到颱風,但是出發前颱風都轉向,得以順利啟程。
    至於巴黎,許多文本與電影早已詮釋此地的浪漫旖旎,我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才有機會親臨,把時間軸拉長未必不是好事,透過書本認識一個人或一個地方,通常是最安全的方式。在夢想的實現或幻滅之前,對一個城市的想像儼然是精神上的富足。

 

 

 

作者為大學講師、作家、廣播主持人,曾創下連兩年獲林榮三文學獎雙首獎記錄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