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樂風》曾置於逸仙國小的北投神社狛犬

    【愛傳媒樂風專欄】原文書寫於2008年,該對狛犬已於2017年遭人以鐵槌擊毀。
    臺北市的逸仙國小,門口竟有鎮校石獅!
    一般來說,有石獅的地方多為寺廟、墳墓、官署等等,學校既非神明聖域,也不需靠威武的獅子來顯示威儀,擺獅子做啥用?說是裝飾嘛……好像獅子的體格又不太好,而且尾巴還怪怪的。
    原來,擺在門口的並非中國寺廟的石獅,而是北投神社的狛(ㄆㄛˋ)犬,逸仙國小附近於日治時代有座北投神社,光復後神社遭拆除,鎮守神社的狛犬就這麼因緣際會的來到了逸仙國小,原本是擺在校園裡,神社狛犬近三年來逐漸被人注意後,就移到門口來了。
    狛犬的用途和中國寺廟的石獅一樣,都是驅除邪魔,守護神明聖域。關於其由來有一說是日本奈良時代天平四年(西元732年),高麗獻給日本聖武天皇一對產自西藏,樣貌十分可愛的狗,因其由高麗進獻,日本人稱之為「高麗犬」。
    天皇將公的命名為美王,母的為花姬,後兩隻狗去世後,天皇十分傷心,命雕刻師傅刻下美王與花姬的像,又因兩狗身上白毛較多,以犬部右邊為白字的狛(ㄆㄛˋ)作為這雕像的名稱,「狛犬」一詞遂產生了。
    有人認為聰明的花姬和美王也許是神派來的使者,會守護天皇,於是也打造了狛犬造型的墜子,掛在天皇與皇后御帳的帷幔。到了鎌倉時代,逐漸演變成神社的守護者。
    石獅有公母之分,狛犬有無公母之分?學者李榮聰認為這個問題很複雜,所以他的研究裡面不以公、母來分,而是以「阿」、「吽」區別,開口的犬稱為「阿」像,閉口稱為「吽」像。不過北投神社的狛犬可以分辨公與母,其擺放方式為龍邊母,虎邊公,李榮聰的文章裡面稱這種放法為「吽阿11型」,又名「舞鶴式設置法」。至於目前這樣的擺法是不是原本北投神社的放法,由於沒找到相關的老照片,就無法下定論了。
    北投神社的狛犬為藍色,應該不是原來的顏色,體積不大,公狛犬受損情況較嚴重,尾巴與耳朵都有斷裂現象,母狛犬尾巴好像也有補接痕跡。尾巴上翹成筍狀,是狛犬一大特徵。
    另外辨別狛犬也可以看身上的漩渦狀圖形,有人說那是神社的標誌,樂風於此較無研究,待資料蒐集夠多再行求證,北投神社狛犬身上的漩渦有五「瓣」,臺灣神社(現圓山大飯店)有六「瓣」,不曉得是否與神社等級有關。
    最後來看看狛犬的「私處」,公狛犬有些微突起,兩顆「蛋蛋」還算明顯,母狛犬則無,據說有些神社狛犬未雕性器官,所以公母難辮。
    逸仙國小原本把狛犬放在學校裡,並用鐵鍊固定,現將狛犬擺到門口雖方便古蹟愛好者欣賞,但也不禁讓人擔心其安全……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出處:樂風的民藝筆記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