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陳念初/執政過的國民黨,創造在野的風格

    經過628霸佔立院與第二天主席台鐵鍊綑綁後,國民黨真的成為硬起來的在野黨了嗎?
    國民黨面對在野黨的議事抗爭框架,把自己鎖進了舊在野黨角色,還是掙脫了在野黨的束縛,像個曾經風光的執政黨,國民黨與尚未執政過的在野黨不同,國民黨已經在台灣執政多年,國民黨要跳脫在野黨的鷹派風格,一個準備再次執政的政黨,不能像個沒執政過的在野黨。
    國民黨的政治基因與社會基礎,根源於執政時期,成長在穩定與安定中,屬於街頭的,非體制內的外圍力量,國民黨過去施惠不多,也非共生利益。
    民進黨的在野淵源,即便二次政黨輪替,草根的基礎仍在,民進黨是執政並吸納在野版圖磁場,國民黨是在野逐漸喪失執政版圖契機。
    許多人建議國民黨要脫下皮鞋穿上草鞋,真真切切做個在野黨,用監督與制衡,用街頭與抗爭來凸顯在野黨的力道,國民黨若無策略目標下當個在野黨,仿效民進黨在野時的街頭撒野與議會抗爭模式,國民黨即使做的極致青出於藍,最終仍是在野民進黨的複製版,應該思考在野國民黨的風格是什麼?
    在野國民黨,應該休養生息,在歷經了韓國瑜總統敗選及罷免事件後,國民黨應該恢復元氣,不要再失分,輸者,最怕想贏回來而加碼,政黨元氣在選舉期間最易大傷,養精蓄銳是敗選後的療傷止痛期,等待能量飽滿後,接受下一個挑戰。
    在野國民黨,應該重新掌握主流民意,順民意非逆主流,最常聽到國民黨人士說,「雖千萬人,吾往矣!」、「不惜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置之死地而後生」、「不信是非喚不回、不信公道盡成灰」。
    國民黨不應該以在野黨自居,只想到以監督執政黨為職志,沈潛期間,議會回歸議會,下鄉真正感受民間,政策專業加足加滿,人才培養不重蹈覆徹,這是正規軍的在野兵團,而非單槍匹馬或悲憤填膺,再怎麼引吭悲歌,都不能改變在野的事實。
    國民黨失去政權的氣,大於贏回政權的願,這樣的政黨氛圍,並不能讓原本支持國民黨的人,回到國民黨的懷抱。愈失去政權,就要愈韜光養晦,練好功夫,想好策略,就可以讓人刮目相看。
    國民黨不要畫錯重點,研讀民進黨的葵花寶典,最後,不僅不像國民黨,也被民進黨看破手腳。
    國民黨周遭的鷹派群,包括知名政論節目主持人等,其實具有深刻的民進黨情結,把政治當成一個戰場,把藍綠當成一個賽局,國民黨走不出在野困局的原因,這些媒體意見領袖的觀點,影響了國民黨的戰略部署。
    國民黨的重生,要從在野生命開始,學會不同於民進黨的政治氣質,蔣萬安本來是一個政治明星,立委同選區雙帥對決下贏了吳怡農,國民黨的蔣萬安並沒有繼續被加持,繼續形象升溫,尤其鐵鍊立院的交戰中,蔣萬安與國民黨綑綁在一起,國民黨如果失分,蔣萬安也受波及。
    我還記得紅衫軍走上街頭時,當年的馬英九保持了市長的態度與高度,馬英九與國民黨之間,除了政黨關係之外,還有政治與民意的考量,同樣的,蔣萬安與國民黨之間,除了政黨一體外,也要考量民意的觀感,否則繼續走下去,下次雙帥對決,吳怡農將會佔上風。
    國民黨的馬英九到目前為止,仍是民進黨最害怕的對手,對馬英九的政治批評,民進黨從不手軟。
    馬英九的溫良恭儉讓與高人氣,政治上也退了流行,韓國瑜旋風,一兩年後消散,宋楚瑜大內高手,終究消失在政壇,國民黨的政治人物,能上巔峰的不多,能持盈保泰的更少,時代在輪轉,國民黨要創造新的人才,要真正能與時俱進。
    民進黨的兇悍與群架性格,國民黨望塵莫及,民進黨有一起披荊斬棘的革命情感,國民黨的革命已久遠,遙想當年不能轉換成真實體驗,國民黨政治勢力上節節敗退,彼此情感已消耗殆盡,國民黨兇悍打群架,對照民進黨的性格框架,是小巫見大巫。
    國民黨應該走出自己的政治性格,像個泱泱大政黨,「天泱泱以垂雲,泉涓涓而吐溜。」別變成戲劇裡的反派,反派在文本裡只是主角邁向成功的阻礙,難道台灣主角就只是民進黨嗎?
    國民黨不能在政治裡當個反派,還是要回到自己是主角的政治劇本,民進黨的政治劇本與角色,國民黨學不像,也不該學,那是歷史宿命,國民黨的血統與基因,在物換星移時刻,要脫胎換骨,要堅毅不拔,要用結果證明過程的痛苦是必然的,說服民眾,掌握民意,接近主流,千萬別再說,「千萬人,吾往矣!」,這是呼喚同伴的語言,而非民主時代的政治思維,多元民主時代,意見流共識不會有兩個,政黨該搶的,不是政權,不是主角與反派,就是民意主流,它不需買票或拜票就可以得到,而且回饋比預期更多更廣。
    最後,誠心提醒,國民黨要像個仍要繼續執政的政黨,而非只像個監督執政的在野黨。

 


作者為微笑影室陳室長
●經授權刊載,更多文章見作者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