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民眾黨拋政策:國防自主應結合產業,切忌好大喜功

【特約記者林可妮報導】國防自主成為熱門話題,不過政壇經常有太過於好大喜功的主張,民眾黨提醒國防自主應結合國防產業,切忌好大喜功。

參與民眾黨政策研擬的學者指出,國防自主為正確的政策方向,但是不可能立即取代軍購,更不能好大喜功,變成錢坑甚至是重演弊案。

學者強調,國防最耗費公帑,不只軍事採購如此,國防自主研發更是耗費驚人,清朝末年,只重視採購西洋鐵船,在研發上成長有限,結果只是不停買了外國的武器,對國防強大的幫助非常有限,影響所及,台灣的國防經常強調自主國造,這樣的方向當然沒有錯,但是一定要避免好大喜功。國防自主可以分成三種不同層次,一是代工生產,二是參與外國的研發,三是完全獨立研發,這又分成部分零組件的研發,以及全武器的研發,前者已經很不容易,後者更不宜躁進。

參與民眾黨政策研擬的學者認為,以我國目前的情況,前述兩種我國都已經有不少經驗,不但幫助了國防自主,而且在相關產品對外銷售又可以回收成本,例如若干槍炮子彈的生產,這已行之有年;至於最近引發價格是否太貴討論的F16V(圖表由國防部提供),台灣其實也參與了部分研發,未來F16V的繼續銷售,也可獲得回收。至於完全獨立研發,雖然是目標,卻不可操之過急,因為國防工業必須與產業結合,還要考慮後續的國際販售,有了後續的銷售收入,國防自主研發才可以永續發展。

學者主張,台灣的國防自主,必須循序漸進,絕不能好大喜功,動不動就想要完全自主,以為可以立刻建立完整的垂直生產線,甚至還奢望建立國防自主園區,這些躁進的主張,應該都是不了解國防工業的實際情況,萬一盲目投入資金,不只會嚴重排擠本來的政府預算,而且還可能產生新的錢坑無底洞,最後可能大大影響整體國力。未來國防自主,應該把重點放在真正需要的關鍵武器,以及有可能結合國外研發合作並且後續可以銷售的核心關鍵,循序漸進,逐步壯大國防的自主研發生產,同時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