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靈性

已找到 11 則相關結果

【禪師說禪】佛的智慧法門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要從意識開始修起,像佛家說的末那識,就是第七意識,也就是潛在意識。還有第六意識,是經過五官「眼耳鼻舌身」的資訊所產生的意識。所以修行要從原始意識開始,要修回到原點,也就是讓意識歸零。 換句話說,修行要從第七意識一直修,要讓它歸零。若以七個世界或七種世界為例,就是要回到第七個世界,也就是十四個次元世界。因為我們是從這七個世界過來的,所以回去的時候,也必須從這七個世界回去。回去了就是歸零,零是什麼?就是第八意識阿賴耶識。所以修行要修到第八意識才到靈性,然後再從靈性修到一,一就是佛。由此可知,佛是在十五次元的世界。 迷失故鄉路 回歸須及時 當年盤古開天,就是畫了一個「一」字,這一筆畫下去後,整個眾生都下來了,這便是人間世界。當眾生來到人間以後,就一直應化和繁衍,經過了千百億萬年。所以現在要回去,也必須經由這樣而回去。 這就是我們常聽到佛家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很多人不明白它在講什麼,其實就是這個意思。今天你們來修「智慧法門」,就知道什麼是「一」、什麼是「佛」,這很重要。 有些道家的修行人,雖然知道要修「一」,但不知道該怎麼修,也不知道它的意思,只是在自己修行的地方寫個「一」字。其實這個「一」就是佛的光明世界。 修行要反時鐘方向修,不能順時鐘方向。如果順時鐘方向修,就會和地球一樣,落入生老病死的輪迴。人雖然會死,但精神不死,所以我們要從精神開始,以反時鐘方向修回去,一直修到第十四次元,世界歸零,回到靈性。 回到靈性就是一切空;由此可知,靈性是空的。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沒有我執和法執。所以世尊才說,人不能成就的原因,就是我執和法執;因為不能歸零,所以無法成就。 盤古開天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個「一」就是一心生萬法,很多眾生都下來了;而「萬法歸一」就是都回去了。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知道該如何智慧修行,不會只在那裡唸咒、唸佛或唸經。 所謂唸,是為了讓心安定,不去造業,可是這樣還不夠,就像我常說「西方修行只有禱告是不夠的」一樣。其實不管是到上帝的天堂,還是佛國,都必須讓心放光、讓靈性放光;只有這個光,才能接到上帝和佛的頻率,然後自然地回家。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身心放光明 解脫見佛陀 修行要修到「身光、心光、性光」,要修到「光」的層次,而不是停留在「氣」的層次。可是一般人不懂,只覺得「光」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就否定這種修行。尤其是學界,只要一講到「光」,就好像很害怕,認為是騙人的。但上帝不是說「我是光」嗎?還說「只要信仰我,便可得到這個光而得救」,其實這都是同樣的說法。 西方說,「只要信仰上帝,即可到天堂」,這和我們說「臨終時唸佛菩薩,便可被度到菩薩界」一樣。但我覺得這兩者都不夠。 再講回八正道,什麼是正精進?簡單地說,就是修行要精進;不要覺得今天工作忙碌,就不去上課,或是稍微有點感冒,便不去上課,那就太可惜了。 再來是正念,就是一心修行,即開經偈所說的「一心大圓覺」,要在這一生這一世,一心一意地修行,直到成就。要下這樣的決心、這樣的願力,跟著師父修行,即使遇到一切障礙,都要設法突破。 最後是正定,這是修行人從「人」修到「佛」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有了正定,才有智慧,才能讓靈性解脫輪迴。 修行是有一定次序、一定進度的,就像蓋房子,如果地基沒打好,蓋得愈高就愈危險,很容易倒塌。所以修行基礎一定要穩固,什麼樣的基礎?就是要守戒,要行八正道。 修行的正心要確定,有了正心,才不會執著人間的一切,才會懂得放下。世上很多人都放不下,比方財產太多的人,不妨去廣行布施,多做一些善事,否則一旦離世以後,兒女多會為了爭奪家產,而鬧出許多糾紛。 所以修行人不要「左一個布袋,右一個布袋」,要「放下布袋,何期自在」。修行就是讓心沒有負擔,而且不受障礙阻撓,這是修行最大的好處。

【禪修釋疑】十法界的般若智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問:我們常看到寺廟有很多善男信女在捻香拜拜,祈求佛菩薩保佑平安;也常看到有人在路上見到佛像就猛拜。請問這樣修行是正確的嗎? 答:現在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禮拜佛菩薩的真實義,只是見佛就拜,這其實是一種表相修行,不是真正的修行。若要了解什麼是修行,先要了解靈性的世界。因為真正的修行不是「人」在修,而是「靈性」在修。 人界轉輪台 解脫在心悟 所謂靈性的世界,就是法界。我們今生為人,從宇宙十法界來看,人界就好比轉輪台,你是要向上提升,還是向下墮落,完全決定在這一生。如果要向上提升,就要開始修行,修行以後,靈性會一直解脫,從「人」的法界一直往上提升。因為每個人都有業障和靈障,藉由禪修,可以得到清淨,讓靈性因清淨而提升,到達「人」以上的「天」界,那福報就比較大了。 從「天」界再往上,就是「聲聞」、「緣覺」的法界。什麼是聲聞界?我們修行以後,知道自己過去不管是人,還是眾生,都過得很苦,所以要趕快修行,找出「苦」的原因,因為有苦,人生才有煩惱和痛苦,而且還會生病,而這些種種不順,都是來自於「貪、瞋、癡、慢、疑」,也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 我相是指我們自己的相,一般人所想、所做的,都是利益自己,以自己為主體,自私自利,尤其是生意人,最好只有我賺得最多,我的公司開得最大,至於別人是賺是賠,都無所謂,一切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這就是我相。 人相是所有人類的共同習性,比方要吃好的、穿好的、做事要做輕鬆的,這是人的通性,尤其對權利、慾望、財物、愛情的追求,比其他眾生還要強烈,而一旦慾望很強,就會去侵害他人,這就是人相。 眾生相,簡單說就是弱肉強食,弱勢者不但會受到強勢者的欺凌,甚至還會被吞滅,現在的社會就是如此,就像動物界的老虎、獅子等肉食動物,會去獵食羊、馬、牛等草食動物一樣,這就是眾生相,非常可怕! 壽者相是指對死亡的恐懼。其實人很奇怪,當我們都很健康時,大家可以自在地往來,可是當我們認識的人往生、睡在棺材裡的時候,卻常常連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這就是犯了壽者相,因為對生死不了解,所以會害怕。 我們今天修行,就要了解人生的苦從何而來、煩惱和病痛從何而來?就是從「慾望」而來。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痛苦之因、煩惱之因集合起來,設法消滅,這就是「苦、集、滅、道」。當滅度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就到了聲聞界。 一心生萬法 十界由心造 從「聲聞」再往上,就是「緣覺」。聲聞和緣覺已經入於聖位,不會再輪迴。什麼是緣覺?修行人除了「苦集滅道」,還要對人生有所開悟,開悟自己這一生是來做什麼的──有些人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拚命工作,甚至賠上健康,最後往生時,才發現什麼都是「空」的。 還有些人想要求得更多福報,可是每個人的靈性層次有高有低,就算每天拼命工作,賺得卻很有限,甚至花的比賺的還多;這就表示沒有累積財富的福報。一定要修行以後,一步一步讓靈性清淨,從「人」提升到「天」,甚至到更高的法界,自然福報也愈來愈大。 所以,緣覺就是開悟我們來人間的目的是要成就,所以我說「修行比吃飯更重要」,吃飯是為了補充色身的資糧,而修行是修靈性的資糧,這種資糧可以讓靈性解脫、成就。那是什麼資糧?就是光明的佛光。所以,我們要對今生為人的目的有所開悟,要懂得此生為人,是為修行而來。 從「緣覺」再往上,就到「菩薩」。修菩薩要行六度萬行,也就是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智慧。當修到萬德莊嚴,「入世圓滿、出世圓覺」時,靈性就直接解脫,見證到最高境界的「佛界」。 由此可知,宇宙十法界中,「人」正位居中間;在人界以上,是不同層次的福報,而人界以下,則是不同程度的災難。人界底下的「阿修羅」界,是個打打殺殺的世界,它是一個精靈的世界,如果生在阿修羅界,即使你不跟別人打架,別人也會找你打。有時我們看到乩童起乩,好像在胡亂抓些什麼,大概都是阿修羅界的眾生。 我們現在處於人界,本來應該是很有福報,災難很少的,但如今卻是地震、水災、火災、風災、空難頻仍,甚至還有人禍,比方像新冠、傳染病等。而形成這些災難的原因,就是每個人的氣場不好,當這種不好的氣場集中以後,就會造成災難。所以我們要淨化人心,這是解救眾生的唯一途徑。 今天我們雖然生在人間,但人心已淪落到阿修羅界,甚至到畜生界;現在社會上到處都有人拿刀、拿槍,殺人就像開玩笑一樣,這就是阿修羅的世界。再看看畜生,沒有五倫觀念,所以會亂倫,而且一天到晚只想要吃,無所事事,這不是跟現在的社會很像嗎?如果人們再不修行,不提升靈性,再往下就會到餓鬼界。我很擔心現在失業率那麼高,人心又黑暗,如果將來變得像非洲一樣鬧饑荒,那就落入餓鬼界了。 比餓鬼界更低的是地獄界,這個世界最悽慘,會發生可怕的戰爭。我們不希望人類落入這樣的法界,唯一的辦法就是修行。我們修行,不僅是為自己,也為了全體人類,所以每個人都應該要修行。

【禪師說禪】開悟人生菩提道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修行人更是世上最幸福的人。為什麼修行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呢?因為在佛教十法界(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聲聞、緣覺、菩薩、佛)中,我們正處於六道輪迴的「人」界,而能夠投胎為人,表示有機會接受佛的正法,所以人的福報最大。一切過去、現在、未來諸佛,都必須在娑婆世界修行成佛。 換句話說,今生能夠修行正法,就有機會入流於聖位──聲聞、緣覺、菩薩、佛。一個人如果懂得修行大乘佛法、無上乘佛法,就是大根器者;因為修行大乘佛法就是菩薩行,修行最上乘佛法就是佛行,都是為了成就佛菩薩而修行,所以是大根器者。 既然是大根器者,就要知道自己這一生來到人間的目的是什麼,那就是要解脫輪迴,成就佛菩薩;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大事。 或者說,我們來到人間是一個轉捩點,決定靈性是往下沉淪,還是往上提升。當然,如果能夠修行像印心佛法這種成佛的正法,一定是往上提升,而且成就佛菩薩的機會也更大。 一個人如果不修行,就只能在日常所學的知識和常識上做功夫;如果能夠修行,就會明白佛在經典中告訴我們的修行方法,而這種正法,可以讓每個眾生、每個靈性成就無上菩提。由此可知,如果能夠依照佛所說的正法來開悟、修行、見證、最後成佛,一定是最幸福、最具根器、也最有智慧的人。 但如果不修行,就沒有這些智慧,也接不到自己靈性本有的智慧與能力,以及無限大的清淨和生命。簡單地說,如果不修行,這一生就是無明到底,會嚐盡人生的各種痛苦和煩惱。唯有修行,才能改變命運、提升靈性,甚至成就無上菩提。 然而,想要修行成就,就要懂得佛法。什麼是佛法?就是佛所說的一切經教,因為這些經教可以讓人開悟,然後依開悟而修行、見證,最後成就無上菩提。 佛法分為究竟法和方便法,什麼是方便法?簡單地說,就是一般的入世善法;至於究竟法,則是指出世的智慧法。 善心求福德 智慧得究竟 我們在入世上,不但要求善心,還要求出世的般若智慧,這樣才是修行。所以個人若因環境因素而修行方便法,最好還是要轉到究竟法,才能直接到達本心,也就是佛性,讓佛性得到究竟的成就。 方便法的修行包括哪些?舉凡依據「人」的思想、「人」的行為而學習的相法,就是方便法,比方像看經或讀經,如果不加以開悟,不加以轉識成智,將佛經的經義轉成內心的智慧,幫助自己解脫困難,雖然佛經是經寶,但如果用有相法來看經、讀經,沒有實際見證其中的教義,佛說這不算是佛法。 真正的佛法,是知道佛經教義以後,再加以心領神會、加以開悟,然後依開悟來真修實證,最後成就。 修行如果不是這樣修,只是看經、讀經、唸佛、持咒,那是以「人」在唸佛,以「人」在誦經,是方便法,只求心的清淨,心的善良,不可能得到般若智慧。 一個人要成就,除了要有清淨的身心,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智慧破除一切眾生無明;眾生就是因為無明,如我執、法執、三毒二邪「貪瞋癡慢疑」及「我、人、眾生、壽者」四相,所以才不能成佛。 我們知道了這一點,在修行上就要真修實證,要真正地破除這些無明,才是真修行,才能真正到達波羅蜜。所以修行人一定要了解,什麼是究竟法,什麼是方便法。 人的壽命非常有限,我們不能將這麼有限的生命,執著在方便法的修行,所以要能夠轉為究竟法的修行。如果能夠這麼做,就是大根器者。 那麼要如何修行究竟法呢?除了依照佛法來開悟、依開悟來修行、依修行來見證、依見證來成就之外,還要用心看世界,用心看人生,要重新肯定自己的人生價值,然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離相諸形滅 印心證真如 修行就是要從現象界、從有相界,成就到實相界,實相界就是佛的境界。那要怎麼修?必須先離相,離「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然後進入無相,再進入實相。進入實相以後,才是到了一真法界,才能見證如來,成就無上菩提。 由此可知,禪宗修的是最究竟的佛法,這個最究竟佛法是從世尊「以心傳心、傳佛心印」給摩訶迦葉尊者開始,所謂的「拈花微笑」。當時世尊對摩訶迦葉尊者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無相實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不令斷絕」。 佛說「我有正法眼藏」,世尊有什麼寶藏呢?就是能夠成就佛的光明寶藏,也就是正法。 「涅槃妙心」,是說這個佛法可以讓我們證到靈性無生無滅、永生的光明世界。所謂妙心,就是佛心,這個法可以讓我們見證佛心,見到佛。 「無相實相,微妙法門」,這個法是實相無相的,是在實相界,不在現象界,所以不能用眼睛看,不能用頭腦思考,不能用手觸摸,也不能用身體感受,祂是超越一切的微妙法門。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從這句話,佛已經說得很清楚,真正的佛法是離一切文字相的。所以,雖然經典非常重要,但不能執著於經典的文字相,而是要懂得祂的實相本義、實相教義,要能夠轉識成智,作為自己最根本的修行基礎。此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直指本心,見性成佛」。 修行的目的,是要「明心見性、見佛成佛」,這是每位修行人都知道的,偏偏大部分的修行人,還是停留在人相的範圍。所以,如果要真正地修行,就要真正地開悟,要做到離相,進入無相,最後到實相,見證佛的境界。

【禪師說禪】靈性就是大醫王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的時候,要放棄「貪瞋癡慢疑」三毒二邪,要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也就是要離開一切有形有色的法相。因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都是在實相界,而人間是在現象界,也就是有相界,所以要離相修行。 當我們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時,就是一尊菩薩。菩薩要做什麼?要六度萬行,也就是六度波羅蜜,這是可以度我們到佛國的六種大智慧。 修行要得到般若智慧,這種般若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是到佛國的超智慧。有了這種超智慧以後,才能到佛國淨土,這是修行的目的,也是我們投胎為人的目的。 穿透智慧眼 看破紅塵夢 我們今生為人,即使做到了總統,或是像郭台銘這樣的富豪,到最後都是一場空;因為每個人的色身都會有滅亡的一天。我們在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為色身的存在而存在,當離開人世時,一切都是空的,只剩下靈性。此時,如果不曾修行,靈性會到哪裡去呢?如果是繼續轉世為人,那還算是不錯的,萬一是到比「人」還差的法界,後果就不堪設想了。所以修行真的很重要。 禪宗的修行方法和一般法門不同,一般法門修的都是方便法,像唸佛、唸經、看經、持咒……等。以唸佛來說,要唸到一心不亂都很不容易了,有的法師甚至還規定一天唸五百遍、一千遍,唸到最後,口乾舌躁,也不知道阿彌陀佛在哪裡。其實唸佛的目的是讓心清淨,如果心不能清淨,唸再多的佛也沒有用。 像這種方便法門是幫助我們向善,但真正的修行是修究竟法,也就是可以成佛的法,比方像禪定,這是智慧法、般若法。不過要成就,必須要有一顆善良的心,然後再提升到慈悲心。有了慈悲心,才有智慧;有了智慧,才有慈悲心。所以修唸佛、持咒的人,應該要趕快轉入禪定修行,才能得到般若智慧,成就佛菩薩,這是修行要有的觀念。 禪宗不同於一般修行的地方,就是「佛心傳心,以心傳心」,也就是所謂的相應法,每個修行人都要跟師父相應。什麼是相應法?比方搭電梯,只要按下按鈕,電梯門就打開了,不必再用鑰匙開門,這是電腦科技,和禪宗的相應法類似。如果每個修行人都能和師父、和佛菩薩相應,心門就會打開,心開才能見佛,修行人一定要明白這一點。 修行不像讀書,要一直看、一直讀,那是「人」在修,這種修法即使修了一百年,最後還是一個「人」,不可能成「佛」;就像台灣俗諺「牛,牽到北京還是牛」一樣。 我們修行,是從平凡人提升到聖人,既然是聖人,當然跟一般人不一樣,包括他的想法、做法,乃至於氣質、本性。所以禪宗的傳法很特別,就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一般的修行方法不外乎是看經、唸經、唸佛…,但禪宗除了看經以外,最重要的是要開悟,要去了解佛經中,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這麼說,我們要去參,要去開悟。 知識明事理 智慧見般若 開悟以後,佛經的文字相就會變成智慧,讓我們從內在開始變化。什麼變化?就是我們內心的黑暗,會因開悟而得到光明,這就是真修實證,也是禪宗的修行方法。 真修實證的禪宗法門,就是印心佛法和印心禪法。印心佛法可以讓我們得到般若智慧,印心禪法是讓我們證到這個般若智慧的境界;換句話說,就是「智境同輒」。如果只有智慧,而沒有同步到達那個境界,是沒有用的。 智慧不同於知識,也不是人的意識,是來自於內在的靈性,所以一定要經過禪定,進入無相實相的法界,才能見到佛性,得到真正的智慧,也就是般若智慧。到那個時候,就會明白,原來修行這麼重要! 每個人的身體都會老化退化,甚至慢慢失去健康,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很多疾病都是我們過去的業力顯現,雖然現代科學很發達,醫學也很進步,但還是有很多醫藥無法醫治的疾病,比方癌症,或是免疫力、白血球之類的病,其實這些都是由業障引起的。 一般我們都把色身稱為「假體」,色身所生的病就是「假病」,醫治色身疾病的藥就是「假藥」,所謂「假藥醫假病」。但「真病」是沒藥醫的,什麼是「真病」?就是靈性的病,靈性如果落入黑暗的層次,就是真病,這種病不能用一般的藥物來醫治。 真病要用真藥醫,什麼是真藥?就是靈光、佛光、聖光,以佛的光明普照黑暗的靈性,使其恢復本有的光明,自然就康復了。由此可知,我們每個人內在的那尊本尊,就是大醫王,祂什麼都會,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一般人都習慣向「外」求,身體的小毛病要求醫生,但大毛病就要向「內」求了,怎麼求?就是求自己的靈性,祂是大醫王,就在身體裡面,從禪定中就可以見到。 因為靈性是大醫王,是大智慧者、大能力者,所以祂可以到佛國。因此,我們要回佛國,就要與這尊本來清淨、智慧、圓滿、圓覺的靈性合一,要與祂相應,所以不要用意識來做事,要以靈性的想法來做事。 本來靈性就是來自於佛國淨土,因為輪迴流轉了千百億萬年,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我今天在各地成立禪修會館的目的,就是要接引大家回佛國。 我們的修行,是依照釋迦牟尼佛傳承下來的經教,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佛心傳心」的方式而修。以佛陀為例,祂也是從「人」而修行成就的,當年,祂為了解脫「生老病死」的痛苦,放棄太子的地位,到深山修行,經過艱苦的修行,最後成就佛陀。 既然釋迦牟尼佛可以從「人」修成佛陀,當然我們也可以;因為祂有佛性,我們也有,只要我們學習祂的修行方法和精神,還有祂的慈悲與大智慧,就可以跟祂一樣成就佛陀,而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禪師說禪】超越宇宙時空的禪定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真正的修行是沒有時間的,不一定要修多少年才能成就,有些人也許修幾年,有些人也許修幾十年、幾百世,甚至千百億萬世,仍不能成就,關鍵就在所修的法是不是究竟正法。 所謂究竟正法,不是「人」的修行,而是「靈性」的修行。靈性無法以肉眼見,而人的外貌、思想及行為,是可以看得到、聽得到、感受得到的,但這些都是「相」,所以不是真修行。 心行戒定慧 解脫波羅蜜 真正的修行是修靈性的解脫,是讓靈性現前、讓靈性成就的修行;所以修行不要一直停留在「人」的階段,應該要有覺性,跨過「人」的層次,直接深入到「靈性」的修行。那要怎麼修?只有禪定才能夠做到。 所謂佛教三學「戒、定、慧」,「戒」是清淨,「定」是進入般若智慧,「慧」是見證佛的大智慧、佛的大生命、佛的大力量、佛的大圓滿、大圓覺。所以一個人如果不開悟,就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無上正等正覺的成佛之心;如果已經開悟了,也發了願力,就要一心堅定,佛心要堅定,直到靈性現前,完全解脫,而到達佛國。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是千百億萬劫以來的一大事。 當年,世尊也是為了這一大事而來人間,所以我們要讓自己能夠得到正法,然後在正法修行中,把握時空的變化。因為在現象界裡,只能了解地球的時間與空間,生命與意識也只停留在地球時空,可是整個宇宙如此浩瀚,如何才能在短短的幾十年歲月裡,讓我們的靈性回到佛國?唯一的辦法,就是從現象界超越到無相界,進入實相界;也就是從地球時空進入另一度時空,才能夠做到。 換句話說,就是要從地球的四次元世界,到達高次元的十五次元、十六次元世界,才能成就佛菩薩。 那要如何進入高次元世界?這是在書本看不到也學不到的;由此可知,「佛學」與「學佛」不一樣,佛學是一般學者研究佛教的起源及變遷,或是研究佛陀的一生,這是意識上的研究,只能算是一種學問,還停留在有相的現象界,所以是一種相法。但佛陀的光明世界超越了有相的意識界、現象界,根本無法用相法來研究。唯有學佛,學習佛如何修行、如何成就的歷程,才能和祂一樣,成就佛陀。 正法明心地 禪定見真如 當年,世尊經過六年的苦行,仍然無法達到最究竟,所以祂離開了仙人的修行,來到一棵菩提樹下,再禪定六年,然後才證道。有些書上說,世尊在一夜之間證道,那是錯誤的。也有人說,世尊夜睹明星而證道,是看了天上的星星而成佛,其實不然。我們應該再深入去參這句話的含義,佛是如何看到夜空中的星星而證到佛的境界;要從這其中去開悟。如果真如一般人的見解,那麼每個人只要夜夜去看天上的星星,就可以成就了,所以這種說法絕對不正確。 所謂「夜睹明星」,就和「明心見性」一樣,佛是在菩提樹下禪定,從正定到深定,然後到妙定,最後見證到自己的身心已經化成整個虛空,與宇宙合一,而沒有色身的存在。我相信很多人也一定有過同樣的禪定經驗,就是在禪定中,發現自己的身體不見了,只剩下兩個眼睛,覺得好奇怪,於是便睜開眼睛看看,到底怎麼回事,是不是身體真的不見了?結果眼睛一睜開,又回到了現象界。 也有人在進入禪定時,覺得好像呼吸停止了,其實此時是用先天的腹部呼吸,可是偏偏會擔心自己是不是沒有呼吸了,讓本來已慢慢進入無相界、已超越地球時空的狀態,因這個妄念一起,又重新回到現象界,又回到地球來了,這是很可惜的。在禪定中,什麼都不必擔心,就一直保持原來的心態,繼續禪定下去,就可以進入無相界。 佛當時就是在禪定中,發現整個身心都不見了,而體內的每個細胞都閃閃發光,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此時佛才知道,原來眾生皆有如來德性,不能成佛的原因,就是我執太重,法執太深。由此可知,成就佛陀的唯一方法,就是排除我執與法執。 一個人有了我執與法執,就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有這四相,就不是菩薩,更不要說成佛了。因為有我執,就有慾望,有「我」的存在,而真正的修行人,不要「我」,要捨棄「我」,就像六祖一樣,「只求成佛,不求餘物」,一切有關「人」的思想,「人」的身體,靈性之外的餘物,都是多餘的;如果還執著這些餘物,就永遠停留在根塵的世界,不停地流轉、輪迴。所以修行一定要開悟,要懂得把握當下。

【禪修釋疑】想要轉運 需先提升靈性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問:修行有什麼好處?修行與沒有修行的人有何不同? 答:本門的修行是從清淨起修,也就是修清淨法。如果修成以後,就會發現心裡沒有煩惱、沒有罣礙,會從內心開始改變,每天都覺得很歡喜、很自在。 在禪定上,我們是從氣的運轉開始,這是為了讓精神的力量可以主宰物質。雖然氣是屬於物質體,但因為「物質」與「精神」會相互交替,所以它也可以同時讓精神發揮力量。同樣地,精神也可以幫助物質發揮力量,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一體兩面。 因此,身體不能沒有物質,也不能沒有精神。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就是把生理上的病痛、不健康、衰老的細胞,用「印心禪法十脈輪禪定」的無相力量,把它活絡起來,讓它再充滿生命能量。 人的色身是由「精神」與「物質」所組成的綜合體,但實際上,它是在保護身體裡面的靈體。當我們的物質體和精神體都失去功用時,靈體就會離開色身,如果此時的靈體是比較污穢的,就會附在比較低級的眾生身上;但如果是比較高級的,就會附在比較高級者身上。 一個人往生以後,從靈魂到轉世的這段期間,除非是修行到九品菩薩界,而且發願要來人間,才會依願力而投胎轉世;否則,最起碼要等上幾百、甚至幾十萬年,才有可能再投胎。 一般人會計較人生這幾十年的壽命,卻不懂得關心裡面那個幾千萬年的靈體;只知道吃飯、享樂,而不管裡面的靈體在痛苦。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去注意內在的靈體,會想要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因為到了更高的層次以後,就可以到幾千萬年都非常快樂的地方。所以大家要珍惜裡面的自己,不要只是照顧外面的自己。其實外面的軀殼壽命很短,我們只不過是利用時間讓色身軀殼有機會學習而已。 一個人想要轉運,只有靠修行提升內在靈體的層次,才能改變自己的本命。當靈體的層次愈高,福報就愈大,賺的錢可能會更多,成就也可能更大。因為與其他人的靈體相比,你的比別人高,當然在各方面都高人一等。 這就是修行的好處,讓我們的色身、精神及心理狀態,都能與內在的靈體相應,這樣才有機會提升。提升以後,就會帶來福報,不論是健康,還是生活上的一切,都會一天比一天改善,比沒有修行的人更好。

【禪修釋疑】做人很美好 為何要修行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問:我的生活不虞匱乏,每天都很快樂,覺得生命很美好;這樣做人不是很好嗎?為什麼還要修行? 答:如果覺得做人很幸福,那我要恭喜你,因為你是一個有福報的人,不但父母把你照顧得很好,在學校也是天之驕子,所以不懂得什麼是人的痛苦。但你可以設身處地去想一想,那些在非洲餓得沒有飯吃的人,還有很多生活在戰爭中、恐懼中、每天被黑道逼債,或是失眠睡不著的人……,就會明白,到底是做人好呢,還是修行讓靈性解脫比較好。 我把世上的人區分為兩種,一種是有福報的人,一種是沒有福報的人。前者因為有福報,所以在世間的生活過得很好,要什麼有什麼,但是他不知道,這些福報其實是他過去世所修來的,如果這一世不懂得珍惜,不去修行再造福報,當這些福報享盡以後,就變成沒有福報的人了,那和本來就沒福報的人是一樣的,什麼災難都來了──身體不好,大病小病不斷;或是運氣不好,做什麼都不順遂……等。 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會知道修行的重要,會去多造功德回饋眾生,累積自己的福報,讓福報用之不盡。所以有福報的人要修行,才能擁有福報。 至於第二種本來就沒有福報的人,就更要修行了,因為他原本就沒什麼福報,如果再遇到運氣不好,就會發生很多不如意的事,無論再怎麼賺錢也留不住,於是便會陷入苦惱,甚至長期憂鬱,導致失眠或其他病痛。像這種沒有福報的人,更應該來修行,才能把災難轉為平安;而平安以後,身體就會健康,思惟也會開展,自然心就會快樂,不再苦惱、鬱悶。 另一方面,如果有修行、有造功德,或許在臨終時,菩薩就會來接引;但如果沒有修行,又不懂得造功德,那麼臨終時,可能就是牛頭馬面來帶你到陰間了。所以,一個是菩薩來接引,一個是被牛頭馬面帶去陰間,兩者相差有多遠!由此可知,不管有沒有福報,都應該要趕緊修行。

【禪師說禪】靈性在修 色身在行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要從自己開始,先問問自己是誰,認清了以後,才能夠明心;否則連自己都不認識,談何明心?更遑論要見性與成佛了!所以一定要先認識自己。 自己包含了「色身的我」和「意識的我」。在色身裡有許多器官,每個器官與細胞都是一個生命體,是我們體內的眾生。一般人所謂的眾生,是指體外的眾生,其實在我們體內也充滿了無量眾生。 煩惱如地獄 諸業即眾生 要能夠即身成佛,必須符合兩個重要條件,第一是「心裡沒有地獄」,也就是沒有煩惱;因為煩惱就是地獄。第二是「沒有眾生」,因為眾生無明、無知,我們要度盡自己體內的眾生。地藏王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菩提」,即為此義。 簡單地說,成佛的先決條件就是要讓自己沒有煩惱,活得自在,然後才能見到本性,這也是佛教的現代教義。可是現在有多少人能真正過得自在?實在是不多,每個人都為了生活而忙碌,即使忙了一輩子,也不知為何而生,不知人生價值為何。 要明白人生的意義,首先要了解,我們除了一個包含無量眾生的「色身的我」之外,還有一個「意識的我」,它是一個匯集諸多煩惱的倉庫。 人透過五官與外界接觸後,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產生了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些感官意識是我們每天在生活中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但很多人因為不懂得要「自淨其意(意識不清淨)」,而徒惹許多不必要的煩惱與痛苦。 至於造成這些煩惱與痛苦的原因,主要就是三毒二邪「貪瞋癡慢疑」,所以佛家教人在修行之初,一定要注意「身口意」三業清淨;唯有三業清淨了,才能見到自己的自性。 所謂自性,是我們本有的、無生無滅的靈光體,也就是佛性。但一般人都錯將色身的、無明的五官意識當成是「我」,而不知真正的我其實還在裡面。 世尊也曾明白地開示過:「眾生皆有佛性,只因我執太深、法執太重,所以不能成佛」。世尊所說的我執與法執,就存在於意識,所以修行成佛的第一道功課,就是要讓意識清淨,讓根塵無所住。無所住就是「空」,也就是要讓根塵、煩惱沒有停留的餘地。 佛教徒都知道佛教三學「戒定慧」,可是一般修行人都只做到「戒」,而忽略了「定、慧」。而且,雖然大多數的人都知道要守戒,但卻曲解其義,比方五戒之一的不殺生,是指不要去殘殺大自然界的動物,因為眾生本為一體,這是佛家慈悲心的展現。 可是演變到現在,卻連蚊子、蟑螂等危害人類健康的害蟲也不能撲滅,這就是曲解其義。另外像「戒飲酒」,是因為世尊時代,有些弟子會因飲酒而鬧事,所以禁止飲酒;但現在卻連一些必要的宴會場合也必須滴酒不沾,結果造成許多不便;而這並不是世尊的本意。 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修行方式也應該有所調整,我們要修「智慧」的佛教,而不是對宗教的「迷信」或「迷惑」。舉例來說,以前世尊看到弟子們每天從早到晚都忙著托缽,根本沒時間修行,所以規定他們「過午不食」。可是現在仍有許多人墨守成規,過了中午就不再吃飯,這就是盲目修行,不懂得因應時代變遷。 同樣地,佛教的教義也應該要與時俱進,有所改變,在教育方式上,必須從消極的佛教進入積極的佛教;從無明的佛教轉為智慧的佛教;從表相的佛教走進實相的佛教,這樣才能成就佛陀。 心行戒定慧 解脫入涅槃 當然,成佛並不容易,除了「戒」以外,還要「定、慧」。定就是禪定。何謂禪定?萬相一心為「禪」,萬法一如為「定」;簡單地說,就是「禪中無他心、定中無他相」,禪定不是光坐在那裡調息、調心,而是要突破意識界的障礙、生理機能的障礙,以及潛在意識的障礙,然後才能進入虛空法界,入於禪定。 入定以後,才能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一般認為,要超越三界,必須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要經過多少億萬年以後,才能成佛,這實在是錯誤的見解。 所謂三大阿僧祇劫,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的障礙,也就是本心的障礙──欲界是指內心的慾念,也就是意識型態;色界是指生理狀態;無色界則是經過生理與意識之後的潛在意識。 由此可知,很多人修佛法只侷限於文字,對其精髓反而不求甚解。真正的佛法是無上甚深、無上微妙的,如果以文字解,很容易就被文字所縛;而這就是世尊說「吾說法四十五年,實未說一字」的道理。 那麼,如何才能突破「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大阿僧祇劫?最重要的就是要認識自己,認識人生。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要知道自己為何而生。 很多禪師、法師在教人唸佛、禪定時,都會要他們去參悟「我是誰」,因為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就這麼忙忙碌碌地過了一生,是非常遺憾的。所以不妨自我檢視,自己是否在修行或功德上有所貢獻? 佛教徒最注重的,莫過於自己的修行;可是,你知道是誰在修行嗎?誰在修行,就等於是誰在唸佛、誰在坐禪。如果是人在修行、人在唸佛、人在坐禪,就表示是「人」要成佛。 人,除了外在物質體的「色身的我」以外,還有一個「意識的我」。如果沒有這個「意識的我」,世界就不存在,色身也不存在。而且,人就是因為有了「意識的我」,才會有慾望、需求、煩惱和痛苦。 《心經》上說:「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人就是太執著於「我」的存在,才會發生利害衝突,若是能讓「色受想行識」等五蘊都空掉,凡事看得開、放得下,就是做到了「無我」,也就是「空」,如此便不會有得失的痛苦,也不會有煩惱,而那顆本自清淨的本心,就會自然生起,這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如果能見到自己的清淨本心,就見到了自己的真面目,此時就會從體內發出清淨的光,也會發現,原來一切眾生都是同體、都是同根同源。在修行上,這種明心的功夫非常重要。 明心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正見,如果心中有正見,就能夠見佛;反之,若是邪見在心,就會見魔,在修行的過程中,常常會充滿矛盾。 舉例來說,我們常在做事時,有時想要做,有時又不想做,這其實是意識上的掙扎。如果「本心」能夠勝過「意識」,就會非常安詳、自在,因為修行是「人」在行,「靈性」在修,這個觀念很重要。

【禪修釋疑】「靈、魂、魄」三位一體成佛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請問,修行要成就的是色身嗎?還是身體裡面的什麼要成就?我要成佛的「我」又是指誰? 所謂「我」,一般認為是「身體的我」,而這個身體是父母給我們的,但很少有人真正懂得生命的真理,只知道人有三魂七魄和靈魂。 我們的色身,在父母精卵結合、形成胚胎的時候,生命就開始了,然後經過十個月,在母親肚子裡生化演變,最後才出生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這個過程就是「禪」。 由此可知,禪是有生命的,會在大自然的靜態中產生變化。因此我們禪定時,就要抓住這個重點,讓自己進入靜態,然後入定,在定中發生變化,就可以生出力量。 人有三魂七魄;什麼是三魂?就是「靈性、魂、魄」。父母生下我們,在我們體內就有「魂」和「魄」,比方有人客死他鄉,習俗上都會找道士去引魂回家,可見「魂(一般稱為靈魂)」不是死後才出現,當我們還在世的時候,魂魄就已經存在。 人的魂與魄,存在於世間(地球),是父母給我們的色身。至於靈性,就是一般修行人所說的,是真正的我。 父母給我們的身體,就是魂魄,只有這一世而已,沒有前世和來世。所以我們要把握這一世,如果這一世沒有成就,往生後就會變成孤魂野鬼,飄泊在虛空中,或是隨著因果業報,到「人」以下的法界。 人的身體會死亡,但魂魄是不死的。也就是說,人雖然死了,但魂魄還在,所以每年農曆七月鬼門開,都要拜好兄弟,就是拜這些往生者的魂魄。 其實各地發生的天災、地變和人禍,都是因為這些孤魂野鬼沒有好好安頓,在世時沒有修行,瞋心很重,打打殺殺,才會在地區上形成共業;這是造成天災地變和人禍的原因。 所以很多宗教都強調要到極樂世界,譬如唸佛法門教人唸佛,就是希望阿彌陀佛可以接引自己到極樂世界。但天天唸佛就可以去嗎?其實不然,因為唸佛是「人」在唸,而能夠到阿彌陀佛世界的是「靈性」,或是修行成就以後的「魂魄」,並不是色身。所以我們要自覺、自度,要實修實證,要自己到極樂世界去。可見修行多麼重要。

【禪修釋疑】靈性是真 請祂作主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 悟覺妙天師父說:「靈性是我們的主人、要讓祂作主」,請問什麼是靈性作主?難道我們不能自己作主嗎? 我們每個人,是誰在替自己作主?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人就像一個殼,或是一個影子,殼裡面的那個我,才是真正的自己;被照出影子的那個我,才是真正的自己。如果沒有認清這一點,等到死的時候,就會害怕。其實我們死了,只是外面這個「人」死了,那個真正的自己並沒有死;也就是說,裡面那個我才是真正的自己,才是真正的真人。 如果有這樣的認知,知道裡面那個才是真我,死亡的是外面那個殼、那個影子的假我,就不會害怕了,因為只是換了一個身而已。至於是換成菩薩的光身?還是其他眾生的身?差別就很大了。 再以布袋戲的傀儡為例,當沒有人去操作它時,它是躺在那裡的;但是當我們用手去操作時,它就可以很靈活地跳上跳下。請問,那個人形的傀儡是人嗎?如果不是我們用手去操作它,它其實是死的,躺在那裡不會動。同理,我們今天會動、會跳,都源自於裡面的本心,也就是佛性;換句話說,我們這個人的身體,就像布袋戲的傀儡,真正重要的是裡面的本心,要讓祂做我們的主人、讓祂作主。 從這裡也可以知道,當我們成就的時候,就是這個真正的我解脫了,留下來的是那個死的物質體──肉體。所以我一直強調,修行要用精神體,因為成就的不是物質的肉體,而是精神成就;修行就是不要讓物質體去汙染精神體。那麼,物質體是如何汙染精神體的?就是經由五官產生貪瞋癡慢疑等根塵,汙染了心;所以我們在見性之前,先要明心,道理就在這裡。 曾有人問我:「見性之前,一定要明心嗎?」如果不明心,就不知道如何見性。那要如何明心?必須開悟。什麼是開悟?就是當我們知道自己還有一個本心的時候,就開悟了。我們可以看看「悟」字是怎麼寫的,左邊一個「心」,加上右邊一個「我(吾)」,也就是我的心──真正的心,那就是本心;修行一定要有這樣的開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