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搜尋標籤禪修釋疑

已找到 4 則相關結果

【禪修釋疑】「正定」是入於智慧之定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前言: 佛陀弟子的打坐和入定,是不是有所謂的標準,怎麼樣的境界算是智慧的入定? 內文: 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人稱「智慧第一」。不過,雖然他擁有過人的智慧,卻曾因「宴坐」而被維摩詰居士苛責。 所謂宴坐,就是打坐,一般是指離群索居到山林裡修行,這是世尊時代修行佛教的人必需要做的功課之一。 有一天,舍利弗正在樹林裡宴坐,正好遇到維摩詰居士路過,看到舍利弗在樹下閉目打坐,於是便對舍利弗說: 「舍利弗啊!真正的宴坐不是這樣子的,不是只在那裡靜靜地打坐而已;而是你的身心不會被三界所束縛,也不會生起生生滅滅的妄想與無明,同時在日常生活的一切舉止、威儀活動中,也都要能夠無住於心,保持在清淨的定境之中,這才是真正的宴坐啊!」 維摩詰居士又說:「你的心要隨時都定在正道之中,而不必特別去捨棄一般的凡夫俗事;你的心要內外一如,要如如不動;在各種邪見干擾之下,都不要影響你的清淨之心,並且勤修三十七道品;你還要明白『煩惱即菩提』的道理,而不是一天到晚想著要如何去斷滅煩惱;這樣才是真正的宴坐啊!」 維摩詰居士真是一語道破了修行人的盲點,一般修行人只在意禪坐了多久,而不知道禪定的深度。真正的禪定,是入於智慧之定,要入智慧禪定,平常就要將心定在正道之中,不受外在環境影響,心在清淨之中,就很容易轉化一切逆勢,轉識成智。以此清淨心禪定,才能入於智慧之定,進入另一個清淨的時空,靈性的時空,這就是正定。 另外還有一個「磨磚成鏡」的故事,也有異曲同功之妙。 話說有位沙門,整天都在禪定。懷讓禪師想要開導他,就問他:「你整天禪定是為了什麼?」 他說:「為了要成佛。」於是懷讓禪師就找了一塊磚頭,在他面前的石頭上磨個不停。這位沙門看了,大惑不解,就問他:「請問禪師,你磨這塊磚頭是要做什麼?」 懷讓禪師說:「我要做鏡子啊!」 沙門說:「這樣磨磚怎麼可能磨成鏡子?」 懷讓禪師說:「那你坐在那裡,又怎麼會成佛?」 沙門聽了,當下開悟,並投入懷讓禪師門下,他就是馬祖道一禪師。 這兩則故事告訴我們,禪定不是傻傻地坐在那裡而已,更不是坐得愈久,就表示禪定的功夫愈高。 禪定的目的,是為了要得到智慧,什麼樣的智慧?就是可以解脫輪迴的般若大智。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曾說:「禪定是一艘可以帶我們到佛國的『般若船』,你要到佛國,就要經過禪定,否則是不可能超越地球時空的,當然也不可能進入佛的光明世界。」 那麼要如何才能超越地球時空,進入佛的光明世界?就是要進入佛家所說的三昧定。 什麼是三昧定?妙天禪師說,就是深定、正定和妙定。 禪師指出,如果你能夠從坐姿不動的初定,完全離相,完全無我,就可以進入深定。 「所謂深定,就是從『人』的世界,也就是『地球』的世界,突破到另一個很純真、很自然、很清淨的境界,然後更深入,就到正定。此時,你會發現整個大自然界是這麼偉大,又這麼自在,一切萬物都欣欣向榮,互不侵犯,大家都很歡喜,也很有智慧。然後你再繼續深入,就可以進入妙定;這就是禪的三昧定。」 由此可知,禪定不是靜坐,不是坐在那裡枯坐冥想,或是閉目休息、調息數息,而是要能夠超越地球時空現象界,進入宇宙無相實相界,如果不是這樣,只是靜靜的坐著,無論坐得再久,只不過是求得心平氣和而己。就像維摩詰居士會苛責舍利弗、懷讓禪師以「磨磚成鏡」來開導馬祖道一禪師一樣。

【禪修釋疑】達摩壁觀禪定的含義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Q:達摩祖師到中國傳法,祂的首座弟子慧可大師向祂請益傳法,祖師傳授他「達摩壁觀禪定: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請教此偈的含義是什麼? A:祖師傳的是什麼法?我們知道,二祖慧可大師曾經求達摩祖師為祂安心,祖師問二祖:「你那顆不安的心在哪裡?拿給我看看。」二祖說:「師父,我看不到那顆不安的心,我拿不出來。」他是實話實說,真的拿不出來。 就當他這麼回答祖師的時候,同時想到,既然拿不出來,哪裡有這顆不安的心?哪裡有這顆煩惱的心、痛苦的心呢?於是祂心就安了,當下開悟,這也是開悟。 因為本來就沒有那種不安的心,都是自己的情緒而起的,是自己的意識,是由外面接進來的種種壓力,種種負面情緒,讓你產生不安,你能當下安心就好了,讓你當下清淨,心就安了。 因為祖師為二祖安心,所以也叫做「安心禪」,也就是禪宗重要的修行法門「達摩壁觀禪定」。祖師的壁觀禪定就是「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什麼是「外息諸緣」?就是本心以外的一切,都可以停止,比方像一些沒有必要的活動、行為或想法,都可以停止。凡是意念以外、心以外的一切,通通都停止,不起妄念。 「內心無喘」,不是指喘氣,而是沒有罣礙,一切都稱心如意。內心裡面沒有一切擔心、牽掛的意念,非常通暢,沒有阻礙。 「心如牆壁」,就像祖師在少林寺後山的山洞修行時,所面對著的堅硬牆壁一樣,你的心要像牆壁那般堅定,不退、不轉、不動、不移。也就是說,你這種想要成就的心,非常堅定,就像牆壁一樣,牢不可破,堅如金剛。 「可以入道」,這樣就可以進入佛道了。這就是達摩祖師所傳「壁觀禪定」的心法,大家要從禪定中去自我見證。

【禪修釋疑】不要迷惑於「空」!

Q:常聽人說禪修要保持「身空、心空」,可是我們工作、讀書都要用腦筋,怎麼才能放空?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所謂「身空」,是指身無污染,「心空」是指心無所染。舉例來說,就是讀書做事時,該用腦筋思考就用腦筋思考,專心做好該做的事,專心思考該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這就是「身空、心空」,也就是「禪」。若是分心想別的事,就是心不空。 達摩祖師有一首禪偈-「禪中無他心,定中無他相」,就是最好的闡釋。這一首偈語所講的就是「禪」的境界。「禪中無他心」是指很專心地從事於某件事,沒有分心去想其他的事,也就是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或生活,包括吃飯就專心吃飯,睡覺就一覺到天明。 而「定中無他相」就是不管是在坐禪,或是在行住坐臥中,都一直保持著一顆安寧、平靜、自在的心,不受任何餘物的干擾,這就是在「定」中。 所以,身心專注不受外境干擾就是空,不是一般人認為的放空、什麼都不管,那只是頑空,並不是真空。如果我們的思想、言行、所有一切日常生活、工作都能專心一意,不受干擾,就是定。

【禪修釋疑】什麼是禪?

Q:大多數人對「禪」一知半解,坊間書籍及一般法師對「禪」的解說也眾說紛紜,到底何謂「禪」? 講述/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圖文提供/禪天下雜誌 A:古德禪師喜畫一個圓圈,代表禪。在道家來講,這意味著無極、太極,是整個宇宙;在儒家來說,是生生不息的「天行健」,包涵了天地間萬事萬物,永遠生生不息地循環,無終無始。祂也是我們的自性,是清淨、光明、圓滿的佛性。 這個圓,也就是禪,是我們的自性,也是整個宇宙的自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萬物同一本體,這就是禪。禪是宇宙的本體,亦是宇宙的全體。 禪不能以文字解,能用文字解的禪,叫做「文字禪」。禪也不能用言語說,用言語說的禪,叫做「口頭禪」。所以禪是不可說,禪是不落名相。 禪就是宇宙的生命,宇宙本有的生命,祂具足了一切的智慧光、生命光。宇宙的世界,就等於禪的世界,因為祂是本有的光、本有的生命、本有的智慧。 「禪」,是超越了宗教、科學、哲學,是一個最原始自然的生命力,衪也具足一切智慧,衪不需要經過學習,大自然一切智慧都本自具足。祂同時具足大自由、大自在能力,在大自然界環境裡,活得非常自由、自在。 「禪」,祂涵蓋了所有的宇宙萬物,包括了人類、動物、植物、礦物等所有生物,甚至連大、小星球,最小的微生物,都包含在裡面。所以禪就是一種大自然的體系。生活在這大自然體系中的每一份子,都是禪的個體,而在禪的個體裡面,所有的生活、生命活動種種現象,也都是禪的範圍。 禪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體質和氣質,令人超凡入聖。禪是心與心之間的無相磁場,是家庭親情的核心,也是事業的原動力。禪可以淨化社會民心,令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禪是和平真光,能使人人無爭,國國無爭,締造太平世界。 禪是超智慧、超能力、超生命之光,是無生無滅,永恆生命的超生命之光,也就是聖靈之光,唯禪行者可以證得祂。 禪是真正的道路,也是大自然的真理,唯有從這條路走過的人,才能回到真正的家園。這個家園是真善美的世界,是天堂,也是佛國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