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朱宗慶打擊樂團
已找到 8 則相關結果
朱宗慶打擊樂團資深團員吳珮菁,在打擊樂界是「六棒木琴」代名詞,放眼全世界也鮮少有打擊樂家能夠像她一樣,潛心鑽研六棒技巧30年,開創與發表眾多個人演奏法,為其創作六棒木琴的曲目數量更是獨步全球,12月吳珮菁將睽違10年舉行個人獨奏會《Every Moment Counts》,以三首六棒木琴協奏曲,加上兩首世界首演新作,與觀眾訴說這段時間以來,她的生命歷練與舞台經驗。 面對等待10年的觀眾,吳珮菁從自身演出過的數十首六棒木琴協奏曲中,精挑細選出三首經典,台灣作曲家張瓊櫻的《戀棧》以台東著名的「馬蘭姑娘」故事做為創作靈感,發表於2012年的《長平公主》,則是香港裔作曲家張鈞量引用粵劇《帝女花》的旋律改編,林金丞《巴黎聖母院》改編自雨果著名的同名小說,更值得一提的是,此曲首演就是在2014年的前一次吳珮菁獨奏會中,本次林金丞更會將此曲改編為全新的單一樂章,展現出更加凝縮與精鍊的版本。 兩首世界首演曲目則各異其趣,首先是美國作曲巨擘約翰.科里利亞諾(John Corigliano)所創作的《魔術師》,此曲找尋「金」「木」「革」材質的極限表現,像是把無音高的木質樂器集合而成鍵盤,又或是要求獨奏家直接徒手拍擊定音鼓鼓面做出音色變化等,相當打破一般人的想像,也是本次唯一的「打擊樂協奏曲」。 另一首世界首演曲目則是台灣作曲家劉韋志的《莉莉斯之夜》,此曲原於2014年以六棒木琴協奏曲的方式創作,這次將改以「六棒木琴獨奏曲」呈現,憶起過往10年,吳珮菁深有感觸:「這些年來,不只是在演奏與舞台上有所成長,人生當中的各種高低起伏,也成為支持我演奏六棒木琴的充足養份。」獨奏會名稱《Every Moment Counts》(時刻都算數),正是對這10年來的最佳註解。 2024吳珮菁打擊樂獨奏會《Every Moment Counts》將於12月起進行全台巡演:3日晚間7點半於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11日晚間7點半於台北國家音樂廳,以及13日晚間7點半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票券即日啟售,購票請洽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陳碧涵博士主持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朱宗慶打擊樂團助理藝術總監盧煥韋博士。盧煥韋身姿高挑挺拔又態度沉穩,喜歡打擊樂的觀眾大多對他印象深刻。他說登台演奏,每敲出一個音符,與觀眾分享音樂之美的剎那——那種大家的心交融在一起,靈魂一起共舞的時刻,最動人!分享本身,就是最美的事。 打擊樂是充滿動感及豐富聽覺的音樂,盧煥韋深受其吸引。小時候,最初接觸的是鋼琴,因緣際會下開始學習打擊樂,直到現在,在朱宗慶打擊樂團已有25年的資歷,從演奏到創作,到教學,盧煥韋心有所屬,不斷地耕耘、積攢,並致力培育、滋養新一代打擊樂演奏家。 打擊樂無所不能,可以模擬日常生活的作息聲音,也可以活靈活現的演奏夏日蟬鳴、滴答落雨、颯颯風嘯、陣陣海浪波濤……,各種樂音。朱宗慶打擊樂團的精采不止於演奏打擊樂,更創造了世界級的「擊樂劇場」——將劇場、故事、情感結合,讓觀眾能「看見」聲音;跨領域與各大師合作、對話,創造出不同的演繹深度和火花之外;進而循線再激發演奏家們各自所懷的絕技潛力,展現「無設限地」美力拋接對話所交織的存在美! 十月,朱宗慶打擊樂團將推出擊樂劇場《六部曲》,盧煥韋邀請大家一同進入劇場,實體感受見證打擊樂突破界限,追求極致,展現表演藝術的無可限量之美! 盧煥韋說只要打開感知,盡全力的去感受,並且毫無保留的分享——學會聆聽、創造、分享,便能擁有與美感共舞的人生!
朱宗慶打擊樂團2024擊樂劇場《六部曲》,是2010年以來首次脫離戲劇文本的全新嘗試,將以6首特色各異的打擊樂曲,配合精準的燈光、影像、舞台與服裝設計等劇場元素呈現。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早在創團時期,樂團就有許多與劇場元素結合的作品,像是《脈動的大地》《音樂劇場-夢風鈴、《狂放部落》等,那時還沒使用『擊樂劇場』這個名詞。2010年發表「擊樂劇場」概念後,前兩部作品《木蘭》《泥巴》結合戲劇文本,直到今年的《六部曲》才又拋開文本。朱宗慶說:「對我來說,這是回到原始初衷,把音樂純粹結合劇場元素。未來在擊樂劇場創作上,有無文本的表演方式,我們都會繼續嘗試。」 這次《六部曲》中首先登場的是全新創作「六棒傳奇之琴鍵奇緣」,在資深團員吳珮菁的領軍鑽研下,馬林巴木琴的六棒技法成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團員們必備功夫,駐團作曲家洪千惠便以此為靈感,讓8位團員在8台馬林巴木琴配置下,展現各種特別的六支琴槌使用法,甚至會出現一人同時敲兩台琴、敲非琴鍵部件等少見絕活,可說是六棒木琴的武林秘笈大全。 「鼓與光」則是串連兩首經典鼓樂作品,美國擊樂家海森弗(Thom Hasenpflug)的《尖刀》(Bicksa)與美國作曲家盧斯(Christopher Rouse)的《伯罕先生》(Bonham),舞台上共會秀出超過50面鼓,在8位擊樂家棒下敲出震懾底心的節奏。「生命的喻示」改編自澳洲作曲家魏斯雷科(Nigel Westlake)同名創作,使用了大量非洲、亞洲與大洋洲等地特殊樂器,並動用大型機關旋轉舞台,展現擊樂蘊藏的初始生命力。 朱宗慶打擊樂團長年合作作曲家Koji Sakurai(櫻井弘二),本次也獻上作品「尋聲之境:遇」。此作改編自2009年《這兒是香格里拉》電影配樂,並採用全女性團員安排,打擊樂、人聲與音響設計陳俊成所搭配的現場喇叭空間音效,將引領聽眾一同尋覓心中的桃花源。 最後登場的「鬥陣」,是朱宗慶打擊樂團資深團員何鴻棋創作的經典曲目〈鑼鼓慶〉進化版,並邀請武術功底深厚的肢體設計葉晉彰加入,展現傳統鑼鼓技藝的力與美。參與本場演出的全數19位團員屆時將全部上陣。2024擊樂劇場《六部曲》將於10/3至6日於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6場,並在11/2至3日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演出2場,11/23至24日於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演出2場,票券已全數啟售,購票請洽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自2010年推出擊樂劇場《木蘭》開始,朱宗慶打擊樂團以「擊樂劇場」的表演形式,消弭音樂與戲劇之間界線,現宣布推出第三檔擊樂劇場《六部曲》將直接去除對語言的依賴,回歸純粹的擊樂震動,在《六部曲》裡不會有先前「擊樂劇場」裡慣用的台詞或是劇情,朱宗慶特別強調「劇場不等於戲劇」,每一個段落都是把某種擊樂形式與劇場元素緊密貼合,「音樂內容與劇場元素,同等重要,這也是為何《六部曲》會在戲劇院演出,而非音樂廳演出的原因。」 探究《六部曲》創作起源,可以從藝術總監朱宗慶的大哉問談起,朱宗慶表示:「在疫情無法演出時,我一個個問團員『什麼是打擊樂?』『什麼又是打擊樂器?』」對於技巧純熟的團員們來說,多年來,這個問題在經年累月、馬不停蹄排練演出的日子裡,甚或已少有機會再去思考有關擊樂的本質。然而,在疫情期間,整個表演藝術領域經歷潛沉,從而讓打擊樂團有機會重拾這個自我提問與反思。」 經過一番再次思索,深掘自身與打擊樂之間的關係後,朱宗慶打擊樂團將追尋各種擊樂形式的終極演繹,化為6個曲目段落,《六部曲》將以駐團作曲家洪千惠的全新創作「六棒傳奇之琴鍵奇緣」做為開場,在讓人目不轉睛的8台馬林巴木琴8人48棒揮舞下,對比六棒技法及武林功夫。接下來的「鼓與光」則是以電腦燈光串接經典鼓樂作品,挑戰精準極限。 「蘊」利用鍵盤樂器演奏兩首阿根廷作曲家皮亞佐拉經典〈遺忘〉與〈自由探戈〉,並與舞蹈肢體呼應柔情萬千。「生命的喻示」則運用燈光搭配各地傳統樂器律動,傳達世界音樂的原始真摯。「尋聲之境:遇」則改編作曲家Koji Sakurai(櫻井弘二)《這兒是香格里拉》的電影配樂,玩轉人聲與空間音效的交織對話。最終的「鬥陣」則會動員19人的大型編制,加上拋棒與鼓陣等隊形流動,呈現經典曲目〈鑼鼓慶〉的擴大終極版! 2024擊樂劇場《六部曲》將於10/3至6日於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6場,並在11/2至3日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演出2場,11/23至24日於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演出2場。購票請洽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朱宗慶打擊樂團自2016年起推出「JPG擊樂實驗室」計畫,提供35歲以下擊樂家發揮想像、突破框架的陪伴平台,目前已扶持了21組實驗團隊,最新一期計畫將於8月進行成果發表演出,分別是結合了原住民釀酒文化與傳承故事的《O soni no pisakani 釀聲音》、復興宜蘭中央市集場域的《唧唧布擊集》、以及小說文學作品對話的《那些沒有說出口的______》從氣味、傳承與文學等不同角度出發。 計畫主持人朱宗慶表示,「JPG擊樂實驗室」的重點在於「陪伴」,他希望參與團隊說不要怕失敗,「我最近心境轉變非常大,思索從27歲到70歲過程我都在做同一件事情,面臨過很多機會,選擇其中一個放棄其他的就就往前走,我認為35歲以下應該重視過程,可以憑想像的衝動前進,那個衝動很真誠。這個計畫就是給一個不怕失敗的平台,因為人一旦害怕失敗就會變成非常保守安全,也無法成長,其實這些團隊在各場域演出,並不比在國家戲劇院簡單。」 《唧唧布擊集》是由宜蘭在地的重擊現實打擊樂團製作演出。非音樂科班出身的團員們,喜愛運用油漆桶、掃把與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入樂,目前一邊從事正職工作、一邊投身熱愛的擊樂演出。 本次演出《唧唧布擊集》的宜蘭市中央商場,曾經是蘭陽地區最大的衣料布類商場,但隨產業轉型而逐漸沒落。團長林志儒充滿感慨:「中央商場店面是我母親家族所有,小時候我就住在裡面,曾親身感受過它的繁華。」 因此,重擊現實打擊樂團期望透過《唧唧布擊集》的演出重新活化此處場域。除了將車縫機、布料與扭扣等與昔日相關的事物融入打擊樂,並以招牌曲〈臭豆腐、米粉羹〉結合美味小吃與視聽體驗,更會充分運用商場既有空間,打開20年未啟的鐵門,帶領觀眾重新感受此地曾經有過的繁榮景象,一同思考中央市場的重生未來。 《O soni no pisakani 釀聲音》則是由阿美族青年風曦提案帶領的作品,是一個除了聽覺還可以聞到青草芳香的演出。風曦學習打擊樂僅只兩年,同時也身兼釀酒師的身分,在看到「JPG擊樂實驗室」計畫公告時,發現自己可以把這兩份熱愛化而為一。 在風曦的眼中,釀酒與音樂創作擁有許多共通點,釀酒的器具也會產生各種聲響,「我最喜歡當中『期待』的過程,希望透過從原料、釀造到結果的程序,跟觀眾分享這樣的心情。」遵循傳統技術的釀酒,更蘊藏著原住民族對於在外打拚族人的回饋之意。 暫時無法安放的》表演者彭瀞瑩自幼學習打擊樂,而後於職業樂團累積豐富舞台經驗,她也嗜讀文學作品,因而期望在「JPG擊樂實驗室」結合這兩份喜愛。彭瀞瑩選擇作家鄧九雲的短篇小說集《暫時無法安放的》為題材,也邀請身兼劇場人身分的鄧九雲來擔任導演,並特別委託作曲家蔡昀恬全新創作。在《暫時無法安放的》中,擊樂家隻身穿梭環狀表演空間的形式,試圖在場域的安放與流動中,與觀眾一起感受打擊樂與文字的對話。彭瀞瑩表示:「很難用言語形容這會是怎樣的演出,希望大家來到現場『感覺』。」 Group 1 : 重擊現實打擊樂團 擊樂環境劇場地方創生 《唧唧布擊集》 演出地點|宜蘭市中央商場 演出時間|2024/8/10(六)13:00、16:00、19:00 2024/8/11(日) 13:00、16:00、19:00 票價|OPENTIX售票系統/350元 Group 2 : 風曦 擊樂阿美族傳統釀造 《O soni no pisakani 釀聲音》 演出地點|【台北】PLAYground南村劇場 / 【花蓮】花蓮縣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館 演出時間|台北場:2024/8/23(五)19:00、2024/8/24(六) 14:30、19:00 花蓮場:2024/8/31(六)14:00 票價|ACCUPASS售票系統_台北場 票價500元 /花蓮場 票價400元(釀聲音之友購票8折) 臺北場限定_藝文贊助票700元(含沉浸座位區與純釀小禮,每場限量20張) Group 3 : 彭瀞瑩 擊樂文學 《那些沒有說出口的______》 演出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圖書館展演空間二樓 演出時間|2024/8/23(五)19:30 2024/8/24(六)14:30、19:30 2024/8/25(日)14:30 票價|ACCUPASS售票系統/700 更多演出資訊與詳細資料可參考「JPG擊樂實驗室」官方網站:http://jpglab.jpg.org.tw/
繼今年3月首度赴紐西蘭演出,朱宗慶打擊樂團啟動世界巡演第二站,6/22前進法國於巴黎夏沃音樂廳(Salle Gaveau)舉辦《Energy Infinite》音樂會。此次法國演出適逢2024巴黎奧運前夕,朱宗慶打擊樂團將以文化部台灣品牌團隊代表身份,參與「文化奧運」演出,朱宗慶表示:「隨著文化奧運如火如荼地展開,打擊樂團很榮幸能透過演出共襄盛舉,鼓動前進的節奏!」 朱宗慶打擊樂團曾多次赴法國演出,而本次是首度於巴黎夏沃音樂廳登台。樂團特從過去30多年來累積的270首委託創作中精選出6首特色十足的樂曲,包括法國作曲家嘉荷.雷瓦提(Grard Lecointe)的〈三部曲3 pilogues〉,以及艾曼紐.塞瓊奈(Emmanuel Sjourn)的〈吸引力之二Attraction 2〉,兩首都是為樂團量身打造的傑作,以及美國作曲家傑納‧科申斯基(Gene Koshinski)的〈超越彎折BeyonD the bEnd〉,則是較為近期的委託創作,展現了打擊樂的細緻風情。 在國人作品方面,共有張瓊櫻的〈射日Le Mythe Solaire〉、盧煥韋的〈探La Recherche〉,以及高瀚諺的〈菜市仔Le March〉。事實上,朱宗慶打擊樂團與法國可謂淵源深厚,1998年受邀參加「法國巴黎夏日藝術節」;2001年則受邀「法國38度獅吼藝術節」進行多地巡演,並與史特拉斯堡打擊樂團合作,成功演出中法交流計劃作品〈蛇年的十二個陰晴圓缺〉。 2003年,樂團赴巴黎參加「法國打擊樂節」演出,並於法國巴黎市立音樂院舉辦講座;2014年,應邀於法國巴黎高等音樂院舉辦講座等,以及與法國打擊樂家、作曲家合作創作交流、邀請來台參加TIPC台灣國際打擊樂節等。 藝術總監朱宗慶表示:「更精緻、更深刻、更寬廣,一直是打擊樂團的追求,而歷經近40年的成長蛻變,樂團已形塑出獨特的藝術語彙。因而,這次來到法國,在藝術之都巴黎演出,特別令人期待,除了將印證樂團已與世界擊樂深度接軌外,也將讓世界看到來自台灣文化價值的彰顯。」 【演出資訊】 演出:朱宗慶打擊樂團《Energy Infinite》音樂會 時間:2024/6/22(六)20:30 (法國當地時間) 地點:法國巴黎夏沃音樂廳(Salle Gaveau) 購票:https://www.sallegaveau.com/spectacles/ju-percussion-group
由朱宗慶打擊樂團2擔綱演出的「豆莢寶寶兒童音樂會」,今年以《敲敲戰隊總動員,出擊!》為主題,首次打破台上開場演出形式,豆莢寶寶DoReMi會從觀眾身邊出發,一起帶領大家尋找散落各地的敲敲戰隊,透過節奏與律動喚醒音樂神木,將是熱情滿溢的互動盛宴!《敲敲戰隊總動員,出擊!》8/3起跑,巡迴台北、新北、基隆、宜蘭、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嘉義、台南與高雄等11縣市共28場,票券即日啟售。 《敲敲戰隊總動員,出擊!》描述豆莢寶寶打開了神祕的魔法結界,來到「擊樂村」,存在於村莊中的「音樂神木」因為失去了敲敲戰隊的音樂加持即將凋零,為此豆莢寶寶踏上尋人之路,到世界各地將5位隊員找回,同時也揭開了當初大家離開擊樂村的理由。 音樂會將安排如阿瑪丁達(Amadinda)、卡吉踏(Cajita)等特殊樂器登場,並且將直播主、街頭藝人等現代孩子們熟悉的職業加入劇情,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故事的發展,並且透過眾角色分散又重新集合的過程,深刻體會合作的重要性。當觀眾們走進音樂廳時,也同時走進了豆莢寶寶的世界,與舞台不再有布幕隔閡,大、小朋友可以和豆莢寶寶一起努力,透過互動推進劇情,讓舞台產生變化,共同解救擊樂村。 朱宗慶打擊樂團兒童音樂會可追溯至36年前,當時藝術總監朱宗慶在兒子出生後,發現臺灣並沒有專門為孩子設計的音樂演出,因此開啟了每年兒童音樂會的定期製作。 之後演出重任由朱宗慶打擊樂團的一團團員交棒給二團,經過戲劇、肢體、聲音等特別培訓,再搭配舞台、道具、服裝等劇場工作元素的烘托,整合成精彩豐富、創新跨界的擊樂音樂會演出,成為深受愛樂家庭喜愛的節目。 朱宗慶打擊樂團2是一群自幼接受音樂訓練、擁有專業演出技巧且充滿青春活力的年輕擊樂新秀,他們擔起承先啟後的工作,藉由每年近30場的演出,不但帶給孩子們無窮的熱情與能量,同時也累積大量舞台經驗,成為日後邁向職業演奏家的養份。朱宗慶表示:「現在臺上演出的2團團員,有很多都是看著兒童音樂會長大的。如此的傳承循環,才能讓台灣創造出一代又一代的擊樂人才。」 2024「豆莢寶寶兒童音樂會」《敲敲戰隊總動員,出擊!》,8/3日於台北展開首場演出,至10/27日巡迴全台11縣市。票券有「早鳥限定」82折與「三人同行」85折等多樣優惠,購票請洽OPENTIX。
不可諱言,比起古典樂已然「定型」的音樂會格式,擊樂音樂會在當今樂壇可說是變化多端,屢屢端出別出心裁的節目安排,光看今年朱宗慶打擊樂團已經發佈的音樂會計畫:第一季《駱駝.獅子.嬰兒》是融合多元編制、經典與新創曲目並存的純擊樂演出;第二季《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則是廣邀各路人馬,與聲樂、薩克斯風、單簧管、小提琴、琵琶等不同領域的音樂家激盪出全新火花;第三季《六部曲》則是繼《木蘭》、《泥巴》後再度推出「擊樂劇場」,團員們集演奏與演技於一身的精湛表現,更是讓一般管弦樂團望塵莫及。讓人目不暇給的萬種擊樂風情,背後深藏著數十年來朱宗慶打擊樂團「從無到有」、「從傳統到創新」的歷史進程,更是帶領著擊樂界「翻過關鍵」的重要現象。 在朱宗慶打擊樂團資深團員兼副團長黃堃儼的眼中,擊樂音樂會的變化是歷經非常長的演進過程:「快四十年前,觀眾完全不知道什麼是打擊樂,自然就要用一套吸引大家的曲目作編排。」當年的音樂會公式大致如下:第一首以熱鬧好聽的曲目開場,像是《夢幻列車》就是常見的選擇,輕鬆地帶領觀眾繼續往下聽,接下來則安排一首以木琴為主,較柔性悅耳的曲目,之後接著類似《射日》這樣子形式比較特別的曲目,給予觀眾不同刺激;下半場則是用鼓類節奏為主的曲目開啟,展現打擊樂的特色,接著則會演出比較有趣搞笑或是創意題材的曲目,最後則是用偏向拉丁節奏,讓人可以跟著搖擺律動收尾。黃堃儼表示,這樣演下來,真的很像是一套擁有起承轉合的完整菜式:「一開始大家會有點好奇,然後驚豔,等到開始感到飽了,就做些改變,最後一定要有甜甜的滋味回家。」在這樣的完整思考下,也讓台灣觀眾越來越接受擊樂音樂會,進而成為粉絲。 長期支持的觀眾養成後,也讓樂團重新思考,這樣固定的音樂會形式,是否能夠滿足這些「粉絲」的需求?因此造就了朱宗慶打擊樂團音樂會的「分季主軸」:第一季會以委託創作、新作品或經典為主,呈現出打擊樂最純粹的音樂性;第二季則是用「跨界」作為思考點出發,這個跨界可能是形式上的、樂種上的,或甚至是文化上的……有許多不同的方式,展現打擊樂的兼容並蓄;在經過以兒童音樂會為主要演出的暑假檔期後,於下半年的第三季演出,則會規劃較大型的製作,像是擊樂劇場或跨樂團共製等。黃堃儼表示,很難說這樣的規劃是從哪一年開始的:「大概十幾年前,就陸續演變成現在的樣子了。」 以2024年為例,第一季音樂會《駱駝.獅子.嬰兒》除了介紹打擊樂經典與新創曲目外,更重要的還有讓8位新進一團團員「亮相」的意義,挑選20人一起演出的大型作品,以及幾乎每首都橫跨四個世代的團員編制,都是從曲目中顯現樂團現在的活力與機動性;第二季音樂會《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在彰顯打擊樂的多元跨界外,更重要的是這場音樂會每一首曲目,都要全新創作或是重新編曲,展現樂團安排「委託創作」的能力。黃堃儼表示,打擊樂的歷史不像管弦樂團,有許多曲庫可以演奏,而是要自己去找尋新的作曲家,開創全新經典:「我們每年都會挑選作曲家合作,平均一年發出去的委託大概是3到5首,通常我們都會給予作曲家很大的空間,頂多是要求作品長度,或是希望他寫的編制等,作曲家也往往會給我們一些想法或是意見,很多作品就是在這樣的來回討論中誕生。」第三季《六部曲》則是「擊樂劇場」,這是藝術總監朱宗慶提出的原創概念,跳脫「音樂劇場」的思維,而是把「擊樂」的聲響同樣融為戲劇的一部分,讓兩者緊密結合,成為獨一無二的音樂與戲劇表現。 今年初提出「翻過關鍵之頁」、倒數40週年的朱宗慶打擊樂團,在音樂會製作上的最大變革,乃是將上半年所有安排都提前公告與售票,《駱駝.獅子.嬰兒》與《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不但同日啟售,辦在暑期的台北國際打擊樂夏令營也是早於年初就開放報名,整體時程拉長,代表著樂團對於音樂會製作的掌握更加完整,究竟一場音樂會都是在多久以前開始規劃?黃堃儼給出了「三年」這個答案:「當然不是說三年前我們就會把全部音樂會內容排好,而是從概念開始,要邀請誰、安排什麼作品等等,這些討論籌備至少都要經歷三年的過程,才會變成最後的樣貌。」 從最早的推廣性質,到現在的創新樣貌,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擊樂團體能像朱宗慶打擊樂團一樣,年年都端出如此多元面向的表演,今年5月登場的《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即是一例:一場音樂會中,有新創與改編、有跨界與經典、有新朋與舊友,看似眾多不同的視角,都在此音樂會中結合地天衣無縫。數十年國內外的舞台經驗累積,造就了朱宗慶打擊樂團深厚的音樂會製作功力,已然成為世界樂壇的旗艦標竿。 ※《打擊樂與他的好朋友們》售票連結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