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教育部
已找到 41 則相關結果
教育部今天(27日)宣布完成退場私校校產轉移中央機關首例。去年停辦的中州科技大學總價逾23億元的校地及12棟建築物,本周二已全數過戶給內政部,將做為替代役全民防衛及保二總隊機動中隊場域使用。 教育部表示,中州學校財團法人所設中州科技大學因財務狀況不佳,已於去年7月31日停辦,全校6萬745平方公尺校地及12棟建築物,總價值約23億6800萬餘元,已全數過戶給內政部,將做為替代役全民防衛及保二總隊機動中隊場域使用,成為私校校產轉移給中央機關的首例。 教育部表示,中州科技大學因財務狀況顯著惡化,已有不能清償債務的事實,經教育部依私校退場條例列為專案輔導學校,2022學年度結束時,也就是2023年7月31日停辦。教育部並依私校退場條例解除原董事會全體董事職務,重組包含教職員及專家學者的公益董事會。 教育部表示,中州科技大學校地經行政院會議決議,由內政部承接,規劃為替代役全民防衛及保二總隊機動中隊場域使用,內政部規劃運用學校校舍舉辦民眾自衛自救培訓課程、辦理民防專業訓練、培育民防專業課程師資及建構全民防衛訓練,以提升民防訓練量能及品質,完善保護公眾的安全與福祉。 中州科技大學校地及校舍本月24日全數過戶給內政部,教育部表示這是落實私校校產公共化並能重新活化再利用,成為私校校產轉移給中央機關首例。教育部未來將持續協助退場私校地公益董事會,處理學校財產清算及賸餘財產歸屬事宜,以維護校產公共性。
教師節前夕,國教行動聯盟今天(27日)發聲表示,教師長期面臨沉重的行政負擔,即使教育部近年推動「行政減量」政策,卻未見成效。統計下來,專任教師每天平均花2.5小時做行政工作,組長4.7小時,校長及主任甚至高達每天5.8小時,有高中輔導組長1年要填46項表單。行政壓力成為教師噩夢,根本難以專注教學與輔導。 國教盟說明,根據去年公布的「台灣中小學老師工作快樂情形大調查」,調查顯示,以滿分10分計,有3成教師「快樂指數」在4分以下、3成教師「壓力指數」達6分以上。教師每天平均工作10.2小時,其中專任教師行政工作時間高達2.5小時,占每天工時的1/4;組長及協助行政的教師每天行政工作時間4.7小時,校長及主任甚至高達每天5.8小時,行政負擔已大幅侵蝕教師教學時間,嚴重影響教學品質。 國教盟舉某高中輔導組為例,輔導組長1年下來需處理46項表格與報告,內容涵蓋學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志工服務等多方面數據蒐集與填報。若是簡單的表單約需耗費半天時間,複雜的則可能需要1至2天完成。若表單內容因政策更新而變動,教師還需重新蒐集資料,進一步增加工作壓力。 國教盟指出,教育部及其他相關機關推出政策時,表單資料蒐集應有明確目的;此外若是若各單位需要相同的數據,也應應建立統一資料庫,供各部門查閱,並推動「數位化管理」,減少教師手動填寫及重複填報。 國教盟進一步指出,若填表是為了考核教師工作,這樣的數據未必能真實反映教師的教學績效。反覆蒐集數據的過程,容易讓資料失去實際意義,應重新審視表單的實際作用。 國教盟建議,若有新政策,應與教師核心工作結合,避免每換一位主事者就推出新的計劃,增加負擔。教育部也應明確每項政策的主責單位,減少教師在多部門之間協調責任分配。最重要的是,學校應配備專職行政人員,處理與教學無關的行政事務,讓教師專注教學與輔導,不再被要求參與與教學無關的活動,如場地布置、招生宣傳等。 國教盟表示,教師的行政負擔問題長期存在,但並非無法解決。國教盟呼籲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落實「行政減量」,讓教師專注本職。教師是教育體系的根基,減少教師的行政壓力,也是造福台灣學子。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4月中旬修正發布之後,近日教育部又函告各主管機關要「勘誤」3條內容,但全教總指出,其中有1條將校園霸凌事件行為人涉及複數身分時的調查程序,已是程序事項變更,教育部當初倉促修法、急於上路,事後卻又以「勘誤」偷渡「修法」,根本恣意行政。 全教總指出,教育部9月3日勘誤該辦法第9條、第58條、第62條,但全教總檢視之後發現,第9條是項次誤植、第62條第2項是漏了1個「日」字,不過第58條卻是變更校園霸凌事件行為人涉及複數身分時的調查程序,已是程序事項變更,以「勘誤」方式處理明顯不符《行政程序法》要求的踐行草案擬訂、公告預告修法、意見收集及發布等行政程序。 至於教育部究竟「勘誤」也就是實際上變更了哪些內容?全教總指出,此前第58條明定校園霸凌事件行為人同時包括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教職員工及學生時,準用該辦法的調查程序。「勘誤」之後將「校長」刪除,但校園霸凌涉及複數身分時的調查程序,如此重大的異動,竟然不是依照規定辦理,而是直接以勘誤了事。 全教總表示,《教師解聘辦法》修正影響層面甚廣,全教總之前就已一再提出質疑與建言,最終4月17日發布的解聘辦法修正條文,竟有上開條文誤謬、疏漏,凸顯當時教育部倉促修法,是明顯的行政疏失。全教總除了要求教育部重啟行政程序,回歸法制程序完備辦法修正,包括調查小組調查時,除了應邀請學校教師會代表及學校家長會代表陳述意見,也應有學校現場人員共同參與調查,而非僅只聊備一格邀請陳述意見。 另外,調查員外聘規定,各主管機關應從調查人才庫推舉3倍至5倍學者專家,供學校遴選3人或5人為調查小組委員。全教總質疑,之前曾有主管機關提供整份都是律師的名單供學校聘任,經地方教師會提醒名單不當後,才又重新提供新名單。顯示這項制度有可重新檢討之處。
私立大學短報大學分發入學缺額掀起風波,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天(9日)出席活動受訪表示,4校明確違反規定,教育部一定會懲處。實際上佛光大學和真理大學已是累犯,中國文化大學和大葉大學則是第一次犯,教育部將依依情節不同給予輕重懲處,後續將進一步了解短報詳情決定是否向學校董事會究責。 雖然4校都未依規定照繁星推薦及申請入學缺額回流至分發入學管道,影響考生權益,塑造「高招生率」的假象,不過鄭英耀指出「持平而論,文化大學和大葉大學是第一次」,情節相對輕微,因校長剛到任或人事更換,有些校長難免不熟悉法令,對初犯者將從寬處理。 但無論如何,教育部一定會懲處違反規定的學校,依違規情節輕重給予不同比例的減扣名額,或減少獎助、補助款。至於是否課責董事會,鄭英耀說明,董事會基本上信任校長的專業,校長有無向董事會報告都須再了解,才能決定是否祭出處分。 如今真理大學校長陳奇銘被董事會解聘,佛光大學校長何卓飛也自動請辭,雙雙下台為短報風波負責。文化大學校長王子奇則發公開信向全體教職員致歉,稱「參酌其他學校的招生數據以及作法」,誤以為是主管機關給予的彈性空間。他提到,去年文化大學是「全國分發缺額數最高」的學校,對招生宣傳造成阻礙,因此今年在不影響學生權益的前提下,做出不全數回流的決定,「僅是卑微希望在今年分發放榜當天,避免再度受到影響,造成學校的困擾。」 王子奇表示,對未確實回流缺額一事,已在第一時間向董事長及董事陳報並自請處分,行政會議座談會及教育部到訪時也自承錯誤、公開致歉。他說,無論動機如何,未依規定辦理是事實,日前已在臨時董事會中承諾負起所有行政責任,對教育部與董事會決議的所有處分都將無異議接受。 最後,王子奇再提到近年私校辦學的艱辛,他強調自己為維護學校永續經營全力以赴,個人毀譽事小,不過學校的存廢卻關乎全體教職員生計,仍希望長年累積的成果不要因此付諸水流。
日前知情人士爆料幾所大學短報今年大學分發入學的招生缺額,致考生權益受損。教育部追查後發現,中國文化大學、真理大學、佛光大學及大葉大學都有短報情形,未回流名額共870個。其中曾任高教司長的佛光大學校長何卓飛,更是「知法犯法」,對此他回應,已向董事會請辭以示負責。 經教育部查證,的確有大學名額未確實回流,包含真理大學432名、佛光大學276名、文化大學93名及大葉大學69名。教育部強調,招生事務及名額屬重大事項,各校應落實執行,對113學年度繁星推薦及申請入學招生缺額未回流的大學,已去函糾正,後續將依法調減該校招生名額比率、扣減獎補助款,並嚴懲相關人員。 被踢爆短報缺額後,佛光大學8月23日說明,學校因應少子化轉型為小而美的綜合型大學,另配合校務改革、系所調整,採行逐年降低招生人數之策略。佛光大學稱,辦大學本就不是易事,如何在招生困境中做出不一樣的大學是全校該面對的關卡,期望在全體教職員及董事會支持下做出特色辦學。 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周平指出,何卓飛是被教團點名的「私校門神」代表之一,曾是管理高教事務主管的他卻「親身示範取巧,知法犯法,犯下最不該犯的錯誤」。不過,這起爭議起因是教育部對少子化衝擊高教沒有應對解方,周平也藉機喊話教育部從根本讓學校改善師生比,落實小班制,降低私校的招生壓力。 何卓飛於4日晚間回應爭議,目前學校已於期限內向教育部回覆檢討報告。他說短報招生缺額源於對招生程序的誤解,也坦承確實有為法規。何卓飛強調佛光絕對「正派辦學」,自己已向董事會請辭負責,副校長藍順德與招生長王宏升也被處分調職。何卓飛請辭若通過,將成為真理大學前校長陳奇銘之後,第二位因此案下台的校長。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一名私校知情人士表示,許多學校已著手規劃隔年招生,某些科系年初就被學校提報裁撤或合併,因此今年才出現看「繁星推薦」、「申請入學」狀況不佳,乾脆就先藏匿名額,提前下架科系的情況。知情人士也提到,短報的學校一開始還自認找到妙計,某些學校高層還四處宣揚,有人氣不過才把事情抖出來。
教育部自110年度起推動大專校院雙語計畫,不過訪視小組觀察了80堂雙語課卻發現,雖然9成教師的英語教學都沒問題,但有41堂課也就是逾半課程無法完全符合課程指引,主要原因是課堂上多數是教師講課,缺乏師生雙語互動,教師無法瞭解學生學習情形及語言能力。 根據教育部全英語授課指引(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 EMI),在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教育機構,以英文上專業課程時,授課內容、師生互動、學生學習評量須是全英語,特定情況下學生可用中文互動,但教師仍應確保至少70%課程內容是英文進行;高品質EMI課程應盡量鼓勵學生以英文口說與書寫。 根據審計部112年總決算審核報告,教育部委託英國文化協會邀集牛津大學等機構的EMI專家學者,於112年間至國立台灣大學等16所重點培育學校訪談及觀課時,發現9成教師均具備解釋專業課程英語能力,約7成教師英語能力達CEFRC1或C2等級(相當於全民英檢高級、優級)。 不過,訪視小組觀察的80堂EMI課程中,有41堂課(51.25%)僅部分符合、少部分符合,甚至未符合EMI課程定義,主要原因是教師講課占課程多數時間,缺乏師生雙語互動,導致教師無法瞭解學生專業學習情形及語言能力。 審計部提醒,教育部應督促學校持續鼓勵教師投入EMI教學及加強提升EMI課程品質,以提升學生雙語計畫學習成效。 教育部表示,113年度起新增補助2所EMI教學資源中心(累計6所),期待透過教師社群、教材教案研發、舉辦講座及工作坊及移地訓練等方式,提升EMI教師教學技巧及品質,並將持續引導學校協助教師專業成長。
為何我國STEM人才變少?數據顯示,願意讀STEM的博士生人數變少,3年來註冊率從85.10%降至78.48%;此外,社會上「輕技職、重大學」心理,使得STEM技職生薪資不如STEM一般大學生。上述2項因素使得STEM領域無論是上層研發人才或中階技術人才都不足。 報告顯示,我國工業與服務業專業人才從109年起缺口就達4萬人,其中111年缺了2.6萬個、將近2/3的職缺是資訊科技、科學、統計及工程等STEM領域。 STEM產業缺口變大,但是上層研發人才庫人數卻減少。根據審計部112年總決算審核報告,STEM博班學生112學年度註冊人數比110學年度少202人,減幅10.25%;且3年來STEM博士生註冊率從85.10%降至78.48%,而非STEM博士生註冊率從91.56%降至88.47%,顯然攻讀STEM博班意願不如非STEM博班,審計部示警:未來STEM博士師資及產業高階研發人才恐出現斷層。 此外,由於社會上「輕技職、重大學」心理,即使是同一個領域,技職生薪資通常不如一般大學生,這個情況在STEM領域也一樣。根據審計部報告,110學年技職校院的STEM博士生畢業起薪4萬3302元,不及一般大學STEM博士生的4萬4610元;技職校院STEM碩士生4萬2304元,不及一般大學STEM碩士生的4萬3423元;只有學士生起薪差不多,分別是3萬334元及3萬339元,僅差5元。報告顯示,技專校院STEM畢業生起薪雖然逐漸追上一般大學,不再像過去動輒是2、3千元差距,不過還是低於一般大學同領域畢業生。
STEM(科技、工程及數學)領域大學生增幅追不上少子化!教育部漸進擴充大專校院資通訊、半導體、AI、機械及資訊安全等STEM領域招生名額,學生占比雖比9年前略增,但學生人數卻因少子化速度大減6萬人。 根據審計部112年總決算審核報告,教育部漸進擴充STEM(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領域每年招生名額,大專校院學生就讀STEM領域人數,從103學年度32.43%增至112學年度34.15%,占比增加1.72%;不過由於少子化,STEM領域學生數卻從43.4萬人跌至37.3萬人,整整少了6.1萬人。 再細看STEM領域下轄「自然科學、數學及統計」、「資訊通訊科技」、「工程、製造及營建」等3領域,其中「自然科學、數學及統計」是唯一一個學生占比跟人數都比9年前減少的,學生數從6.9萬減至5.8萬人,少了1.1萬人;占比從15.97%降至15.60%。審計部示警,「自然科學、數學及統計」領域底下有生命科學、環境、製造及加工、建築及營建工程等4學門,學生人數占比亦呈下降趨勢,「將影響重點產業人力供給。」 事實上,「資訊通訊科技」學生占比也只比9年前多了0.33%,但人數卻少了1.2萬;至於「工程、製造及營建」更是學生人數減少的最大受災戶,學生占比雖比9年前多了0.03%,但人數卻大減3.8萬。 審計部報告引述國發會112至114年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報告,111年19項重點產業中,有10項產業逾半廠商反映「人才不足」,其中IC設計、觀光遊樂、精準健康及智慧機械等4項產業更有高達7成廠商反映「人才不足」。國科會分析業者認為「人才不足」比率較高的產業,多屬5+2產業或6大核心戰略產業範疇,教育部應持續精進STEM領域人才培育的具體策略及作為,使學校人才培育數量與產業需求相契合,提供我國AI等新興科技產業發展所需人才,以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
教育部今天(1日)舉行國立大學校長交接典禮,共有國立宜蘭大學校長陳威戎、國立聯合大學校長侯帝光、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校長邱上嘉、國立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及國立高雄大學校長陳啓仁等5位校長上任。 教育部表示,陳威戎是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博士,曾擔任國立宜蘭大學副校長、生物資源學院院長、教務處教務長、教學發展中心中心主任。 侯帝光是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博士,曾擔任國立聯合大學副校長、機械工程學系系主任、學生事務處學務長。 邱上嘉是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建築系博士,曾擔任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雲林縣政府副縣長、嘉義市政府副市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運算研究所所長、建築與室內設計系系主任。 李志鵬是美國康乃爾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曾擔任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工程技術研究發展處處長、國立中山大學教務處教務長、工學院院長、總務處總務長、電機工程學系系主任。 陳啓仁是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學系博士,曾擔任國立高雄大學副校長、教務處教務長、教學發展中心中心主任、總務處總務長。 續任校長包括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陳慶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校長陳明飛及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許泰文等3位,典禮中一併致送聘書。另卸任校長包括國立宜蘭大學前校長吳柏青、國立聯合大學前校長李偉賢、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前校長詹景裕、國立中山大學代理校長郭志文及國立高雄大學前校長陳月端。
受到少子化影響,包括明道大學、大同技術學院、東方設計大學、環球科技大學等4所私立大學今天(31日)退場,根據教育部統計,4所私校899名學生將安置到東海大學、台南應用科大等17所大專校院,以中南部為主。 彰化縣明道大學、嘉義市大同技術學院、高雄市東方設計大學、雲林縣環球科大等4校今天停辦,退場學生5月起安置。其中大同技術學院80名學生主要分發到吳鳳科技大學、嘉南藥理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及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等校;東方設計大學123名學生主要分發到樹德科大、台南應用科大及正修科大等校;環球科大320名學生主要分發至僑光科大、嶺東科大、弘光科大、吳鳳科大及台南應用科大等;明道大學375名學生包括應屆畢業生及延修生,分發到靜宜大學、亞洲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嶺東科大、大葉大學、東海大學、逢甲大學、弘光科大、建國科大等10校。 教育部進一步說明,上述學生接受安置後,畢業後都可領取安置學校的畢業證書。安置學生若是大二、大三學生,安置後畢業學分、修課等條件都將比照安置學校標準;若是大四學生,則可沿用原退場學校畢業條件。 校地及校產方面,根據《私校退場條例》,私校解散清算後剩餘財產將歸屬於地方政府或捐贈退場基金、中央機關或公立學校。教育部表示,東方設計大學校地將由高雄科大承接;大同技術學院校本部由嘉義市府承接,之後研擬規劃為社服園區,太保校區則研擬由嘉義縣政府接手,預計做為人才培育中心;環球科大、明道大學校地都是和台糖承租,教育部將再與行政院召開跨部會會議討論。 2013年教育部首次針對私立大學提出退場機制,從2014年高鳳數位內容學院退場至今,包括今日退場的明道大學等4所私校,10年來共有16所私立大專校院退場。此前私校工會提醒「海嘯高峰還沒到」,預估未來3年有約40至50所私立高中職陸續面臨退場;大學新生人數也將在118年度跌至谷底,估至少有40所私立大專校院面臨退場或轉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