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標籤候鳥
已找到 2 則相關結果
每年秋季,燕子們的家鄉中國大陸開始變冷了,燕子們也開始漫長的候鳥遷徙,這次遷徙的終點——南方,也成為重要度假勝地,但是「南方」其實不是在大陸南方嗎? 據搜狐網「背包旅行呀」指出,候鳥們一年中要發生兩次大規模的遷徙,這意味著大多數候鳥每年要飛行兩次數百公里或者上千公里的路程。燕子類的候鳥要飛行超過50萬公里,相當於飛行兩個地球的周長。 候鳥分為夏候鳥、冬候鳥、旅鳥三大類,遷徙路線也是不同的,夏候鳥指的是在冬天前,會飛往溫暖的大陸南方過冬的候鳥,而冬候鳥則是住在北方的候鳥,當寒冬時,便會從中國飛向海南、台灣以及周邊的國家過冬。 旅鳥則是在冬天來臨之前飛向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冷國度過冬的候鳥,這些地理位置的不同就決定了候鳥的遷徙路線不同,但是還有一些候鳥,不屬於冬候鳥、夏候鳥或旅鳥,這些候鳥就是「漂鳥」,不受特定的地理因素的限制,可以在廣泛的區域內四處漂泊。 漂鳥們四處飛行起伏,不受地理因素的限制,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無論是冬候鳥、夏候鳥、旅鳥還是漂鳥,牠們的終點是一樣的——南方,但是不同類型的候鳥飛往南方的國家和地區也是不一樣的,那麼候鳥們最終是飛往哪裡呢?候鳥飛往飛往的「南方」其實是赤道南半球地區,因為赤道南半球地區的氣候最暖和,呈現「春天」的溫暖氣候,再加上這些地區相聚的勢力有著非常齊備的生態要素,自然環境非常好,適合候鳥們生活。 候鳥們大規模的遷徙不僅僅是為了適應寒冷氣溫,冬天時,草和昆蟲數量都會減少,這讓燕子等候鳥難以找到食物。燕子等候鳥們在中國過冬的地理位置主要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南方的廣東、福建、廣西,以及東南沿海地區,以及西南的雲南、貴州等,而這些候鳥們過冬的地理位置,冬季的氣溫會低於冷的中國北方。 冬候鳥們過冬的地理位置是牠們保命的最好選擇,但是飛行並不容易,候鳥們飛行速度是非常的快,每小時飛行的速度都可以達到90公里左右,而且還會像飛機一樣,飛行在很高的空中,不下停下來,一直向南飛行,所以燕子等候鳥的飛行速度,非常的快。 候鳥遷徙路線中有很多險阻,牠們要面對好幾千公里的路程,十分辛苦和危險。每年的飛行路線還會改變,這是因為全世界氣溫在一直不斷地變暖,候鳥遷徙的路線受到強烈天氣的影響,導致飛行路線的變化。 另外,飛行完全依靠燕子等候鳥的體力,所以在遷徙期間,候鳥們為迎接這千里之外的遷徙,牠們會在嘴裡、胸脯等地方囤積脂肪,充分利用營養,為牠們在飛行過程中攝取能量和維持生命做好準備,還會斷續地在臟器上停止活動,以降低耗能,更好地應對長時間、高強度的飛行。 燕子等候鳥為了更好地感知飛行路線中的氣候變化,會利用自身的飛行直覺,判斷風向和風速等因素,以加快飛行速度,更加好的飛往目標地,此外,牠們還會聚在一起飛行,形成空中隊列,有助於考慮風向和風量的問題,更適應風向變化,提高飛行的效率和成活率。 除此之外,燕子等候鳥還會在途中進行休息,以保持體力,有條件的話,牠們甚至會在中途地方落地,尋找食物,獲取食物,恢復耗損的體力,有著輕腿的特點,燕子等候鳥們的腿部力量並不足以支撐長時間的飛行,在飛往南方的過程中,便會喪失腿部力量,而是利用身體觀察風向,調整飛行航線,但牠的翅膀卻不容小覷。 牠們將剩餘的體力和力量都集中在翅膀上,以保持飛行的時長,保持飛行的速度,儘快飛往目的地,而候鳥的大群飛行,不僅僅是為了飛行方向的靈活性,而且還有其牠作用,牠還有一個作用是保命的,因為像燕子這類鳥屬於野生動物,牠沒有人工飛機航道的規劃,所以在飛往目的地的過程中,很容易碰到其他物體,因為飛行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一旦目標物體被撞擊到,燕子很有可能就像飛機墜毀一樣,摔死了,因此,大群飛行,不僅能照亮飛行方向,還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發生事故的概率,保證大多數候鳥能夠安全到達目的地。
記者楊俊斌/台北報導 近日以來南京氣溫相對溫暖,也是多種候鳥遷徙並飛抵南京的日子。12月11日,有百餘隻全身通黑的白骨頂雞飛抵南京長江三橋下的濕地,聚集於此,並捕食棲息。 在南京長江三橋之下的濕地裡,百餘只全身通黑的水禽在河面嬉戲。 這種水禽以過去沒有看到過,但外貌看起來像鴨子,嘴卻比鴨子的嘴要尖,全身通黑,眉頭和嘴為白色。 這些水禽翅膀展開後,邊緣呈灰白色,有一道「灰白邊」,飛翔起來的樣子很漂亮。 經向專業人士求證,這種水禽鳥名叫白骨頂雞,水禽以前在南京城市裡並不常見,所以很多人不太認識。 在南京不遠處的城郊出現如此多的白骨頂雞,應該是跟這裡的濕地生態環境好有關係。 白骨頂雞鳥是大陸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一般在蘆葦水草較多的河裡棲息,繁殖生活於北方,遷南方過冬。而其遷徙地一般在長江以南,在雲南、海南和台灣還被稱為留鳥。(圖片來源:引自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